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七单元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七单元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七单元第七单元本单元主题是“持之以恒”。
选入主体课文《挑山工》《愚公移山》;在“快乐读书屋”中选入《滴水穿石的启示》和《白色金盏花》等课文。
通过对这些课文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受到坚持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的感染。
在“能说会写”板块中,设计有题为“愚公移山精神过时了吗?”“持之以恒”等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
“语文七色光”中安排了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语言积累、文化知识介绍、窗外事等语文实践活动。
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意文中所写的事例与从中总结出的道理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能从具体的感性形象中提炼出相关的道理。
13 挑山工教材说明〔解题〕这是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散文。
本课写“我”在登泰山时碰到一位挑山工,发现他虽然身挑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慢,总是不声不响地从游人身边走过,又悄悄地走在前头去了。
从挑山工的行动上悟出一条人生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本文用一个词语“挑山工”作标题,表明本文以写人为主。
“挑山工”,是“挑夫”或“挑脚夫”的一种,本文指往山上、山下为别人挑货物、行李的人。
“挑山”不是“挑起山”,而是“在山上挑”。
〔结构分析〕文章共7个自然段,先介绍泰山的挑山工,提出一个疑问,再写“我”对挑山工的观察,解决疑问;最后写“我”的感悟。
依这样的思路去划分,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在泰山上有许多的挑山工,他们挑着重担,走的路比游人多一倍,但是,奇怪的是他们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这一段是“设疑”。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我”用亲眼所见的事实,证实挑山工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又通过与挑山工谈话,弄清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
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
作者详细地记叙了他所观察的一个挑山工的形象,以及“我”与“他”的登山“比赛”,证实他登山的速度确实不慢。
作者带着疑问去攀谈,了解到其中的奥秘,解开疑团。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选读课文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选读课文选读1飞机兄弟教材说明〔解题〕《飞机兄弟》是胡贤鑫、李抒合写的记叙。
记叙了美国莱特兄弟成功研制飞机的过程,赞扬他们勤奋认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可贵精神。
莱特兄弟是现代航空科学的先驱,动力飞机的首创者。
兄,生于1867年,卒于1912年;弟,生于1871年,卒于1948年。
他们于19世纪末开始研究航空,通过一个简单的小型风洞进行试验,并和其他人进行过近千次的滑翔飞行。
1903年设计、制造成用内燃机作动力的有人驾驶飞机。
同年12月17日,在吉蒂霍克试飞成功,飞行时间59秒,飞行距离852英尺。
本标题《飞机兄弟》是一个偏正词组。
其意并非指“飞机”有兄有弟,而是指莱特兄弟,莱特兄弟因发明动力飞机而获此雅号。
本用这个偏正词组作标题,表明本内容是写此雅号的历,即动力飞机的研制过程。
〔结构分析〕本是按飞机研制过程记叙的,共21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写莱特兄弟小时候就开始研究人如何飞上天,说明莱特兄弟从小就具有爱幻想、勇于探索的品格。
第二部分(第11~19自然段),写莱特兄弟成功地研制出动力飞机。
这部分是本的重点,可分两层。
第一层,受滑翔机专家奥托利伦撒尔上天失败的启发,研制成功第一架动力飞机。
第二层,不断试验、改进,提高飞机飞行时间与飞行距离。
第三部分(第20、21自然段),写美国政府组织的飞行表演,人们称莱特兄弟为“飞机兄弟”。
〔语意理解〕“‘蜻蜓’摇摇晃晃地飞上了天,兄弟俩高兴得手舞足蹈。
‘我们要做个很大很大的风筝,乘着它,飞上天去!’”这两句话描述小时候的莱特兄弟仿照鸟和蜻蜓研制出的风筝飞上天的情形。
前交代莱特兄弟很爱幻想,见到天上飞的鹰,就幻想让人也飞上天。
他们研究鸟的飞翔,又研究蜻蜓的飞翔,悟出个中奥秘,仿制出一个风筝,并成功地飞上天。
这反映莱特兄弟爱动脑思考、善于联想、爱动手创造的性格特征。
模仿、幻想、探究是创造者必须具备的个性因素,模仿和幻想又是创造的前提。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单元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壮观场面,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自豪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壮观场面,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自豪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课件
丁家实验小学语文学科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共享电子教案
主备教师:____
班级: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
二0一四年四月
丁家实验小学单元教材教学计划
单元名称:_第七单元___教学时间:第__11_周至第_12_周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选编了4篇课文和1个“积累与运用”。其中《军神》、《瑞恩的梦想》是讲读课文,《鱼市场的快乐》是批读课文,《信箱》是略读课文。这几篇课文蕴含着美好的人文情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
三、交流查找的资料: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激动人心的时刻?
四、正确抄写生字词语。
五、以《为了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为题,完成课堂练笔。
2003年10月15日,一个令每个中国人自豪的日子,一个将要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伟大时刻。这天,中国人将乘坐自己的飞船遨游太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将变成现实。
默读课文4、5自然段,边读边想,标出让你激动的词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自读自悟,是教学指导的前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个性化阅读和理解。学生与文本、编者的对话在静悄悄中展开。]
发和宣泄,不能不需要语言的活化与表达。品味语言,朗读表达,既是情与景的共生,又是学习语文的又一种方法示范。]
3、飞船在天空中的变化。
四语下第七单元单元备课文库.doc
四语下第七单元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学期,,是向第三学段过渡的最后一个学期,有着“承上”的任务, 更重耍的是解决“启下”的问题,为了解决好“启卜京的问题,本册教材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既扎扎实实地落实了第二学段相关的目标要求,又适当向第三学段渗透、延伸,注意为高年级阅读教学作好铺垫。
这种阅读要求在本单元中也有所体现。
首先注重理解能力的提高。
如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要引导学生理解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黄河的主人》要能体会到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其次注重概括能力的提高。
阅读概括往往要比阅读理解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绝不能因淡化了上个世纪的“分段”和“概括段意” 训练,而忽视或丢弃这方面的训练。
基于这些认识,本册关于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作了应有的加强。
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层次较清晰,可引导学生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既引导学生进行概括重点段落内容的训练,又训练了学生把握文章的要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为高年级的阅读“了解事件梗概”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是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
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后安排的搜集课外资料;《黄河的主人》课后设计的练习查字典理解词义,不仅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 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高年级“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等作了很好的铺垫。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是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教材的。
本册教材共分7个单元安排的,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每个主题中的课文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充满着童真童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第七单元有三篇阅读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
依据中年级学段教学的要求,我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儿点: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无论……总是……;只耍……就……”等词造句。
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4.愚公移山(说课稿)
14.《愚公移山》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愚公移山》是六年制小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是一篇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
通过对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玉帝派大力士把山移走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本文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寓意深刻,但教材偏重于理性,有可能束缚学生对“智叟”的形象思维。
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移山原因,移山准备,移山过程,移山成功四部分。
2.学情分析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对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自强不息,博大自信的民族精神更不能深刻理解和深刻领悟。
学生学习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现,乐于与人交流,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的教学呈现形式,一定会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的。
3. 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新标准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认识“霄,渤,箩”等7个生字;理解痴心妄想、风烛残年词语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全文内容,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锻炼分析、概括、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过程和方法:尊重和信任学生,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情境,敢于放手,善于组织,相机进行启发、示范、指导;(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故事中感悟道理,深刻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本文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但不能停滞于对故事的粗浅复述,要挖掘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以及愚公精神的精神实质,把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密切联系起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因此特制订本课重难点如下:(1).愚公与妻子,智叟的对话。
(2).理解愚公移山的深刻内涵及其现实意义二、说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教学时我采取创设情境,读中感悟,分组讨论,引导和点拨的教学策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借助旁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过程,感受壮观的发射场面,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幸福等心理活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了解背景,感知内容1.交流资料:你知道哪些关于飞天的故事呢?(神话、前苏联、美国……)2.引入课题:我们中华民族也实现了飞天梦,是哪一天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板书课题。
3.检查预习,字词认读,注意“沸”字的读音。
4.初读。
二、理清脉络,直奔重点1.自读勾画:默读课文,用“”把你感到激动的地方标出来,大声读一读。
2.讨论交流:哪些地方让你激动?从15日凌晨4时到16日6时54分长达21个小时的时间里,作者写了哪几个时刻呢?在这些时刻里,你觉得最让你激动的又是什么时刻呢?(从倒计时开始到火箭升空)三、切入重点,自读自悟1.根据旁批提示默读4、5、6段,边读边想,标出让你感动的词句,读一读,反复体会。
2.根据学生反馈,相机引导重点词句的学习。
3.第四段。
(1)10秒倒计时。
引读10秒倒计时,抽读,出示“神舟”五号高耸在发射架上的图片,引导想象。
想想人们会想些什么。
再读。
(2)火箭点火升空瞬间。
配乐播放火箭升空录像,再现场景。
朗读表现火箭升空场景的重点句(抽读、评议—自读—齐读—为录像配解说词)4.第五段。
飞船在天空中的`变化。
同桌对读,闭眼想象,互提意见。
抽一学生读,其余学生闭眼想象。
理解“银练”。
自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1.引读最后一段。
2.师生共同总结本文的写作顺序。
五、汇报资料,拓展视野1.展示“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举国欢庆的场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25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教学重难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课文重点:3、4、6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课文2----6段读说结合训练点:联系实际,谈谈对课文自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人物相关资料预习提纲导语:17世纪意大利有个伟大的利学家叫伽利略,他曾经以很大的勇气,冲破人们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胆地研究物体从高处落地的规律。
这篇课文就是介绍当时伽利略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过,课文的题目就是他研究的结果。
今天我们来看看他的这一结果是怎样得来的?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并在文中标画出来。
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 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着更的为5.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
(写在课本上)信奉固执胆大妄为6.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7. 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画出文中描写伽利略疑问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他的疑问是怎样产生的?(2)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是怎样进行试验的?别人有哪些反应?(3)谈一谈你对这句话“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的理解。
8.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伽利略,并了解一下他的成就。
9.质疑。
(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时间:2课时的地方)(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足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着地追求真理。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教案总第节月日教学内容: 22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读“芙、蓉”等7个字,会写“芙、蓉、洛”等8个字,理解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再设计: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介绍作者1.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送别诗?2.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板书课题,齐读。
(板书:芙蓉楼送辛渐)3.解题: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读准确,读流利。
2.借助注释想想诗句的大体意思。
3.多种形式朗读。
三、自主交流,理解诗意1.自主理解字义:2.交流诗句之意:昨夜,秋雨绵绵洒满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友人只留下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纯洁。
四、品读诗文,赏析感悟1.品读前两句诗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
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句。
2.品读后两句诗(1)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的感受。
(诗人还在写自己的离愁别恨吗?(2)哪些字词告诉了你诗人的信念?3.归纳主题:《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表白,不仅烘托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表明诗人永葆高洁清廉品质的崇高气节。
(板书:高洁清廉)4.表达手法: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单元共有4篇文章,分别是《小英雄雨来》、《尊严》、《骆驼和羊》、《猫的天性》。
这些文章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教育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还有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在书写和表达能力上也有所差异,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
2.难点:学生对一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感受和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知识的传播和能力的培养。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基本知识,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分享观点等方式,锻炼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大全)[修改版]
第一篇:四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大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要求:1.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
正确读写“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4.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
板书课题,读题。
简介: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
他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
比萨斜塔在意大利西部古城比萨城内。
建于1174年。
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顶中心线已偏离塔体垂直中心线。
由于该塔“斜而不塌”,名声大噪。
伽利略1564年,出生于意大利比萨市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发明了用以测定合金成分的“液体静力天平”,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
二、学习课文。
621、范读课文。
学生找出生字词。
2、学习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理解词语:信奉:信仰敬奉。
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胆大妄为:形容一个人胆量大,胡作非为。
磅:英制质量单位,1磅合0.453 6千克。
4、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积累。
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理解文内容,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使生学会从意义和用法两个方面区分音同形似字,防止用字混淆,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懂得成语的字面意思,以及其引申义和比喻义。
3、通过自然段的训练,要求学生学会捕捉中心句,读懂自然段的意思。
4、通过读读背背、采集本,积累语言,丰富课外知识。
5、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编、写动物寓言故事。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语文同步读本》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语海畅游)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七,相信在这里,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二、分项训练语海畅游1、汉字真有趣(课件出示)“度”“渡”音同形相像,意义用法不一样。
“渡”字多指渡水上,过江过河用船渡,“度”字多指时间上,假日节日用欢度。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辨字歌,想一想,这首辨字歌是怎样区分“渡”和“度”的?(2)学生讨论,然后汇报,教师引导。
(“渡”有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所以一般用在渡水上,如“渡江”“渡河”“渡船”等;“度”多指时间上,如“欢度”“度假”“一年一度”等。
)(3)你还能用“渡”和“度”再分别组几个词吗?(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纠正指导。
)(4)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音同形似的字呢?你是怎样区分的呢?说一说。
[通过拓展的练习,更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读一读,查查成语词典,理解它们的意思,再说几个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关动物的成语,请看:(课件出示)鹤立鸡群虎头蛇尾鸡犬不宁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狡兔三窟九牛一毛浑水摸鱼羊肠小道(1)谁来读一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七单元白色的金盏花|教科版
汇报交流:
1. “她甚至不知道现在那则启事还是否 有效,也不知道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 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色金盏花。”
这一句话连用两个“不知道”,揭示 老奶奶( 纯洁、正直、朴)素的品格, 表明她培育白色金盏花( 毫无功利)目 的,只是想为社会做(贡献),为园艺 事业做(贡献)。
,
,
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成果。
考考你:
《白色的金盏花》是 毕淑敏 写的
一篇记叙文。文章写园艺所重金
悬赏纯白的金盏花,一位老奶奶
经过 20 年的精心培育,终于获
得成功,但她没有领到奖金。这
篇课文赞扬了老奶奶踏实坚韧的精
神,说明了只要
,
,
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成果。
考考你:
《白色的金盏花》是 毕淑敏 写的 一篇记叙文。文章写园艺所重金 悬赏纯白的金盏花,一位老奶奶 经过 20 年的精心培育,终于获 得成功,但她没有领到奖金。这 篇课文赞扬了老奶奶踏实坚韧的精 神,说明了只要认准目标 ,持之以恒 ,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成果。
考考你:
根据课文内容,你能完成下表吗?
第一部分(起因 第二部分(经过 第三部分(结果
)1
2 )3
5 )6
7
( )—( ( )—( ) ( )—(
)
)
写园艺所重金悬 赏纯白的金盏 花,老奶奶决心 试着培育。
写老奶奶用20 年时间,终于培 育出纯白的金盏 花。(这部分详 细写了老奶奶不 断用择优强化的 做法,持之以恒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第七单元白色的金盏花
|教科版
2020/8/18
生字学习
盏 zhǎn 灯盏枯 沮 jǔ 沮丧呵 丧 sāng 丧事丧 兑 duì 兑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附计划)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全单元)教学设计(附计划)2020年春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
但在创新能力、概括、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还有少数几个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成绩落后,需要这学期重点辅导。
三、教材分析:1.全册课文分8组教材,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
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
8个专题依次是:乡村生活、科技成就、轻叩诗歌的大门、作家笔下的动物、走遍万水千山、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伟大的人物品质、奇妙的童话。
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
部分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提示本篇课文的学习要求及注意事项。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
在每组例文的后面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和习作及语文园地。
四、教学目标1.认字250个,会写250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科版四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推荐下载】
写一篇读(观)后感………………………36
语文七色光二………………………………37
第三单元
课文
5捅了马蜂窝…………………………39
6渡河少年……………………………43
快乐读书屋三
做毽子……………………………………46
读不完的大书……………………………48
能说会写
编一出小剧演一演………………………51
××真聪明………………………………106
语文七色光六……………………………107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第七单元
课文
13挑山工……………………………109
14愚公移山…………………………113
快乐读书屋七
滴水穿石的启示…………………………116
白色的金盏花…………………………118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科版四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科版)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课文
1海上日出……………………………6
2火烧云…………………………………10
快乐读书屋一
古诗三首…………………………………12
皎皎空中孤月轮…………………………16
能说会写
谈一谈观察的景象和感受………………18
45块钱成交…………………………147
5天窗…………………………………148
6勇往直前的旅行家…………………150
7鲜花…………………………………152
8草船借箭……………………………153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童年的回忆………………………………52
语文七色光三………………………………53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的背景、作者意图以及人物性格等。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增强语感和对文本的敏锐度。
通过加强练习和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加强学生的阅读技巧训练,包括寻找关键词句、分析文章结构、推断作者意图等,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推理。
同时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语言文字的美妙。
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要求学生通过想象、联想等方式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意境和人物心理活动等内在内容,并且体会到经典名著的思想魅力和文学价值。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语文能力。
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不仅仅是工具学科而是具备丰富的内涵和意义的思想道德和精神世界的文化传承阵地;将民族的文化意识以及独特的审美意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精神让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素养的优秀公民。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特长,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各种文化情境下保持和谐融洽的学习状态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1. 理解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正文段落节选——理解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在进入本单元的学习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理解单元课文的主题思想,这是深入探究文本内涵、把握作者情感的关键所在。
四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涵盖了多篇富有深意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细致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每篇文章的主题思想。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资料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资料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七单元主备人: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
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
课时划分: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1—2课时。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单元教材分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第一课时1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
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教案
21古诗三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塞下曲》:《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是由唐代诗人卢纶以汉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
此诗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墨梅》:《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
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全诗以画作真,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意蕴深邃,耐人寻思,应为题画诗中的上乘之作。
【作者介绍】王昌龄(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名,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卢纶(748?-800?)字允言,籍贯蒲州(今山西永济西)。
唐代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单元主题是“持之以恒”。
选入主体课文《挑山工》《愚公移山》;在“快乐读书屋”中选入《滴水穿石的启示》和《白色金盏花》等课文。
通过对这些课文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受到坚持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的感染。
在“能说会写”板块中,设计有题为“愚公移山精神过时了吗?”“持之以恒”等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
“语文七色光”中安排了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语言积累、文化知识介绍、窗外事等语文实践活动。
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意文中所写的事例与从中总结出的道理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能从具体的感性形象中提炼出相关的道理。
13 挑山工教材说明〔解题〕这是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散文。
本课写“我”在登泰山时碰到一位挑山工,发现他虽然身挑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慢,总是不声不响地从游人身边走过,又悄悄地走在前头去了。
从挑山工的行动上悟出一条人生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本文用一个词语“挑山工”作标题,表明本文以写人为主。
“挑山工”,是“挑夫”或“挑脚夫”的一种,本文指往山上、山下为别人挑货物、行李的人。
“挑山”不是“挑起山”,而是“在山上挑”。
〔结构分析〕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在泰山上有许多的挑山工,他们挑着重担,走的路比游人多一倍,但是,奇怪的是他们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这一段是“设疑”。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我”用亲眼所见的事实,证实挑山工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又通过与挑山工谈话,弄清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
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
作者详细地记叙了他所观察的一个挑山工的形象,以及“我”与“他”的登山“比赛”,证实他登山的速度确实不慢。
作者带着疑问去攀谈,了解到其中的奥秘,解开疑团。
这一段是“解疑”。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从挑山工的形象与话语中受到启发教育。
这一段是“感悟”。
〔语意理解〕“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
”这句话写出“我”观察挑山工的地点。
“随处”一词点明挑山工十分普通,并非有超凡体力与能力的超人。
“泰山”,山名,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以北。
长200千米,其主峰玉皇顶海拔1524米。
泰山突兀峻拔,雄伟壮丽。
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均在此封禅,祭告天地。
许多文人墨客也来泰山览胜,留下精美诗篇与题刻。
泰山是“五岳之首”,“旭日东升”“晚霞西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为泰山四大奇观。
泰山与华山、衡山、恒山、嵩山为我国著名的五大名山,称“五岳”。
“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
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
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
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
”这4句话具体形象地描述了挑山工挑货登山时的主要特点。
第1句描述挑山工挑货登山的姿态,作者抓住两只胳膊的分工与动作,写出其协调的美;第2、3句描述挑山工挑货上山的步行方向,作者用“折尺”作比,形象地写出曲折向上的特点,又细致地描写了在折尺线路上行走的特点;第4句科学地分析这样登山的优越性:方便、省力。
“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已经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前头去了。
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像仙人那样,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这两句用比较法,写游人与挑山工登山的行为态度与效果的差别,用游人衬托挑山工登山之“神”,进一步证明他们的速度不慢。
第1句列举了游人登山的不同兴致,但都以“游”和“玩”为目的,心情轻松,没有重负,不必着力赶路,可以尽情地观览、赏玩;再对比写挑山工,在游客“游”与“玩”中已经走到前边去了。
前文写游客曾“从他们身边走过”,这里写他们又从游客身边追过,而且是游客玩兴正浓,毫无觉察情况下追过,这使游人惊诧不已,“认为他们像仙人,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饱览”,看个够。
“题句”,游览时为留纪念而写的语句。
“腾云驾雾”,原指传说中仙人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腾,本文写挑山工原本落在游客身后,现在却突然赶到前边,于是“我”联想到仙人腾云驾雾。
作者借这个联想形容挑山工登山的速度之“快”,情态之“隐”。
“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样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
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
要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
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
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这是一位挑山工解释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
共5句话。
第1、2句把游人与挑山工登山的走法作比较,游人很“随便”,挑山工却步步踩实,不能耽误。
前者无时间限制,重玩乐;后者要把握时间,重坚持。
两相比较,其本质差异就十分鲜明了。
第3、4句解释走法不同的原因。
“要那样”,这是一种假设,“那样”,指游客边走边玩的走法。
“两天也到不了山顶”,指出这种走法的结果,即要拖很长时间,无法完成送货上山的任务,自然得不到“脚费”,另外,货担沉重,拖的时间越长,消耗体力越大。
所以必须“一个劲儿往前走”,这是完成任务、达到成功的最好办法。
这段话道出挑山工速度不慢的两个秘诀:步步踏实,持续前行。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被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这两句话写出“我”观察挑山工之后的感悟。
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或说明,破折号后面的话是解释“我”画的画所表现的内容。
“我”为挑山工精神所感动,并从中悟出哲理,因此,产生画画儿的冲动,我画的画正是表现挑山工的形象———挑山工的精神。
这幅画是“有感而作”,是对挑山工“认定目标,不怕重压,步步踏实,不断攀登”的精神的礼赞。
第2句中的“它”,字面看指“画”,背后意思指挑山工的精神。
“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表明让挑山工精神永远激励自己去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我需要它”,是解释“一直挂”的原因,要干事业没有明确目标不行,没有踏实作风不行,没有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劲头不行,所以,应把挑山工精神学来做为前进动力。
“我”“需要它”,别人也“需要它”,每一个干事业的人都需要它。
〔写作特点〕1.抓关联点以事喻理。
本文写“我”在登泰山时看到的挑山工的样子及登山的情形。
作者写这件事的目的不在于让读者了解挑山工,而在于通过这件事,说明人生的深刻哲理。
开头,先展示对挑山工的不解,引出对挑山工的观察。
中间详细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把哲理渗透于特点之中。
最后点化挑山工登山体现的哲理的内涵。
作者并非生拉硬扯地说理,这些道理是构建于挑山工“特点”与“哲理”之间内在联系上。
比如,挑山工有明确任务,干事业要有明确目标;挑山工步步踩实,干事业要踏踏踏实实;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干事业要坚韧不拔,永不停歇。
它们之间都有相似点,即关联点,作者正是抓住这些关联点实现借事喻理的。
2.意味深长的结尾。
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而先登上极顶”的行动中,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地向上攀登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奋力攀登的精神。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操作要点〕1.读书指导。
板书课题,读题。
了解挑山工的有关情况。
⑴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⑶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①读。
指名再读课文,检查学生读的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②画。
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③指导读书方法。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
a.理解“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这一部分。
先指明读有关句子,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变话为画,画出折尺形路线图,从挑山工走的路线中感受文字的内涵的力量。
从而明确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的原因,启发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路程长,但他们走的速度并不慢。
b.用课件出示挑山工说的话,指导学生仔细品味。
先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段话,读完后,教师可先让学生认真想一想,读懂了什么,然后再请一位学生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能读懂的内容。
再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挑山工说的话,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挑山工的话。
c.让学生画出描写挑山工和游人的句子后, 在读中悟,悟中读;再读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体会课文中的语句,发现挑山工与游人登山过程中的不同。
从发现中引发疑问:造成这种与常理正好相反的结果,主要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挑山工具有目标专一,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毫不松懈的精神。
d.图文结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画图呈现插图。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图上的内容,思考:作者说“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想一想,作者需要些什么呢?让学生品一品其中蕴涵的精神,写一写自己想说的话,读书后再与同学们讨论交流。
⑷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①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记住“挑山工”朴素的形象,朴实的话语。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几个与“挑山工”精神类似的例子。
如龟兔赛跑,笨鸟先飞,通过勤奋学习而后来居上的故事……②启发学生谈话,让学生谈谈读完这篇课文后,从挑山工的精神中所受到的启发:让这种精神鼓舞我们踏踏实实地做事,朴朴实实地做人。
2.积累内化。
⑴自选词语,本文中有很多好词,在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此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认真积累。
如:腾云驾雾、不解之谜、心悦诚服等。
3.写字识字。
⑴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生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巩固识字。
⑵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学生字。
掌握音、形、意。
⑶生字归类指导。
“月”字旁的字大多数和身体有关。
引导学生给带偏旁“手”的字做动作,教师让学生通过做动作体会字形、字义。
⑷指导书写,学生以学为主,老师着重指导“膝”字右半部掌握“一字无二捺”的书写规则。
4.练习。
用课件出示课后练习的第二题。
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不同意思。
通过本题的训练,指导学生体会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同的,从而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多义字的方法。
14 愚公移山教材说明〔解题〕本文是一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篇寓言故事。
本文是根据《列子•汤问》中同名故事改写的。
《列子》相传战国时列御寇所作。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8篇,早佚。
今本《列子》8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看,可能是魏晋人的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