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催化反应和均相催化反应的特点

合集下载

催化原理

催化原理

Fsw第一章1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却不改变化学反应热力学平衡位置,本身在化学反应中不被明显地消耗的化学物质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对化学反应所施加的作用。

具体地说,催化作用是催化剂活性中心对反应物分子的激发与活化,使后者以很高的反应性能进行反应。

2催化剂性能指标:催化活性、选择性、产物收率、稳定性或寿命第二章1.吸附现象:当气体与清洁的固体表面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气体的浓度高于气相.这种现象称为吸附现象。

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

吸附气体的固体称为吸附剂。

吸附平衡:当吸附过程进行的速率与脱附过程进行的速率相等时,表面上气体的浓度维持不变,这样的状态。

2..3.化学吸附态:是指分子或原子在固体催化剂表面进行化学吸附时的化学状态、电子结构及几何构型。

4.画出Langmuir等温线,Langmuir的假设:1、吸附的表面是均匀的,各吸附中心的能量同构;2、吸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3、吸附粒子与空的吸附中心碰撞才有可能被吸附,一个吸附粒子只占据一个吸附中心,吸附是单分子层的;4、在一定条件下,吸附速率与脱附速率相等,从而达到吸附平衡。

Langmuir吸附等温式:第三章1.比表面积:每克催化剂上具有的表面积称为比表面积2.BET理论的假设:1、吸附的表面是均匀的;2、吸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3、多层吸附,各层间吸附与脱附建立动态平衡。

3.比孔容:每克催化剂颗粒内所有的体积总和称为比孔体积,或比孔容,以Vg表示。

4.孔隙率:催化剂的孔体积与整个颗粒体积的比,以θ表示。

5.中孔:中孔,指半径在(2—50)nm。

6.接触角:在液体和固体接触处,分别作液体表面和固体表面的切线,这两条切线在液体内的夹角称为接触角。

(会画)第四章1.多相催化反应过程分析:(1)反应物分子从气流中向催化剂表面和孔内扩散;(2)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吸附;(3)被吸附的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相互作用或与气相分子作用进行化学反应;(4)反应产物自催化剂表面脱附;(5)反应产物离开催化剂表面向催化剂周围的介质扩散。

催化原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催化原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催化重点知识点一、概述催化剂定义描述:在反应体系中,若存在某一种类物质,可使反应速率明显变化(增加或减少),而本身的化学性质和数量在反应前后基本保持不变,这种物质称为催化剂。

催化剂可以是正催化剂,也可以是负催化剂。

催化剂的组成:主体,载体,其他。

主体分为主催化剂、共催化剂、助催化剂。

助催化剂分为结构助催化剂、电子助催化剂、晶格缺陷助催化剂、扩散助催化剂。

主催化剂:起催化作用的根本性物质。

没有它不存在催化作用。

共催化剂:催化剂中含有两种单独存在时都具有催化活性的物质,但各自的催化活性大小不同,活性大的为主催化剂,活性小的为共催化剂。

两者组合可提高催化活性。

助催化剂:是催化剂中提高主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改善催化剂的耐热性、抗毒性、机械强度、寿命等性能的组分。

催化反应:有催化剂参与的反应。

催化反应的分类:通常根据体系中催化剂和反应物的“相”分类;也可根据反应中反应分子间电子传递情况分类。

催化反应分为:均相催化反应,多相催化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均相催化反应:催化剂和反应物形成均一的相,可以是气相、液相。

多相催化反应:催化剂和反应物处于不同相,催化剂通常均为固体。

可分为气固、液固。

酸碱反应:在反应中发生电子对转移的称为酸-碱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发生一个电子转移的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催化特征:1催化是一种知识,是一种关于加快化学反应发生的“捷径”的知识。

2催化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热力学平衡, 但促使热力学可自发发生的反应尽快发生,尽快达到化学平衡。

3催化是选择性的,往往要在一系列平行反应中特别地让其中一种反应尽快发生,尽速达到平衡。

如果可能,它还要同时抑制其它反应的进行。

四、如果热力学允许,催化对可逆反应的两个方向都是有效的。

催化的本质:在催化剂作用下,以较低活化能实现的自发化学反应被称为催化反应。

催化剂是一种中介物质,它提供了改变活化能的路径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或降低了反应温度),但其自身最终并没有被消耗。

催化原理习题

催化原理习题

河南理工大学催化原理复习重点第2章催化剂与催化作用1.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却不改变化学反应热力学平衡位置,本身在化学反应中不被明显地消耗的化学物质。

什么是催化作用?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对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效应。

催化作用的特征有哪些?1、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2、催化剂只能加速化学反应趋于平衡,而不能改变平衡的位置(平衡常数)3、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4、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2.工业生产中可逆反应为什么往往选择不同的催化剂?第一,对某一催化反应进行正反应和进行逆反应的操作条件(温度、压力、进料组成)往往会有很大差别,这对催化剂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

二,对正反应或逆反应在进行中所引起的副反应也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些副反应会引起催化剂性能变化。

3.催化剂是如何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催化剂通过改变化学反映历程,从而实现低活化能的化学反应途径进而加快了反应速度。

4.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的含义是什么?活性是指催化剂对反应进程影响的程度,具体是指反应速率增加的程度,催化剂的活性是判断其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

当反应物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可以按照热力学上几个可能的方向进行反应时,使用特定的催化剂就可以对其中一个方向产生强烈的加速作用。

这种专门对某一化学反应起加速作用的能力称为催化剂的选择性。

5.催化剂为什么具有寿命?影响催化剂的寿命的因素有哪些?催化剂在长期受热和化学作用下,会经受一些不可逆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如晶相变化,晶粒分散程度的变化,易挥发组分的流失,易熔物的熔融等导致活性下降至失活。

(1)催化剂热稳定性的影响(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特别是高温下发生熔融和烧结,固相间的化学反应、相变、相分离等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甚至失活。

)(2)催化剂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在实际反应条件下,催化剂活性组分可能发生流失、或活性组分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活性下降和失活。

)(3)催化剂中毒或被污染(催化剂发生结焦积炭污染或中毒。

均相催化

均相催化

• (3)加氢活性较高。由于中心金属电子密度 增高,负氢离子电负性也增强,加氢活性 增高,使产物只有醇而没有醛,并有5%烯 烃也同时被加氢还原成烷烃。 • (4)副产物少。由于反应中醛浓度很低,故 醛醛缩合及醇醛缩合等连串副反应减少。 • (5)对不同原料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适应性 差,因为按不同烯烃相应调变配位基以调 节催化剂的活性是不容易的。
• 2、配位键合与络合活化 • A、L—>M(给予型配位键) L:为L碱; M为L酸 • B、L—M(电子配对型σ键) M:d或p空 轨道,L:具有孤对电子的中性分子(NH3, H2O等) L: 等;M被氧化,半填充的d、p轨 道电子。 • C、σ-π键 • CO、C2H4的配位活化分别如下二页图所示:
与co相比是一个较强的施主配位基和较弱的受主配位基能增加中心金属的电子密度从而增强了中心金属的反馈能力使金属羰基间的键变牢固即增加了hcocol代表上述配位基络合物的稳定性
均相催化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 1.1.1 概述 • 均相催化反应:气相或液相。气相进料, 液相反应通常也归为均相反应。 • 催化剂:多为组成与结构确定的小分子化 合物:气体、酸、碱、可溶性金属盐类及 金属配合物。例如,盐酸,硫酸,氢氧化 钠,醋酸锰,环烷酸钴,氯化钯,氯化铜 等。 • 研究意义: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较容易搞 清楚和阐明。
CO的配位活化
C2H4的配位活化
• 1.2.4 络合催化中的关键反应步骤
• 关键基元步骤,对分析络合催化循环、调变控制 反应进程很有意义。 • 1、配位不饱和与氧化加成: • 配位不饱和:络合物的配位数低于饱和值。有络 合空位。 • 饱和配位:六:Ca、Cd、Co、Fe; 五:Ni; 四: Cu等。 • 配位不饱和的几种情况: • 1)原来不饱和;2)有基质分子易取代的介质分 子占位;3)潜在不饱和,可能发生配位体的解离。

催化化学第三、四章

催化化学第三、四章

令酶的原始浓度为[E]0,反应达稳态后,一 部分变为中间化合物[ES],余下的浓度为[E]
[E] [E]0 [ES]
[E][S] ([E]0 [ES])[S] [ES] KM KM
[E]0 [S] [ES] K M [S]
k2 [E]0 [S] d[P] r k2 [ES] dt K M [S]
(二)速率方程与动力学参数
微分形式的速率方程又有幂式和双曲线式两种,幂式速率方程 形式如
r kPA PB
其中k为速率常数,α,β…为反应级数。双曲线式速率方程有 以下或类似的形式
ki Pi r 1 1P 2 P2 ... 1
其中, i 1 2 ... 为常数,k为反应速率常数
2.高效率 倍。
它比人造催化剂的效率高出108至1012
一般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3.反应条件温和
4.兼有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的特点 5.反应历程复杂 受pH、温度、离子强度影响较 大。酶本身结构复杂,活性可以进行调节
气固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一、 基本概念
(一)反应速率
(二)速率方程或动力学参数 (三)速率控制步骤 (四)表面质量作用定律
(二)速率方程与动力学参数
基元过程一般服从Arrhenius定律
k A exp- E / RT
其中,A为指前因子,E为活化能。在总包反应情况 下,总反应速率常数有时在形式上遵从Arrhenius 定律,此时所对应的E称为表观活化能,表观活化能 是否有具体的物理意义视情况而定。 动力学参数包括速率常数,反应级数,指前因子和活 化能等。
k1 S E k1
ES E P

工业催化原理—作业汇总(含答案)

工业催化原理—作业汇总(含答案)

第一章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基本知识1、简述催化剂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①催化剂存在与否不影响△Gθ的数值,只能加速一个热力学上允许的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②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是通过改变化学反应历程,降低反应活化能得以实现的;③催化剂对加速反应具有选择性。

2、1-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所用催化剂为MoO3/BiO3混合氧化物,反应由下列各步组成(1)CH3-CH2-CH=CH2+2Mo6++O2—→CH2=CH—CH=CH2+2Mo5++H20(2)2Bi3++2Mo5+→2Bi2++2Mo6+(3)2Bi2++1/202→2Bi3++02—总反应为CH3-CH2-CH=CH2+1/202→CH2=CH-CH=CH2+H20试画出催化循环图。

CH3-CH2—CH=CH2Bi3、合成氨催化剂中含有Fe3O4、Al2O3和K20,解释催化剂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答:Fe3O4:主催化剂,催化剂的主要组成,起催化作用的根本性物质Al2O3:构型助催化剂,减缓微晶增长速度,使催化剂寿命长达数年K20:调变型助催化剂,使铁催化剂逸出功降低,使其活性提高第二章催化剂的表面吸附和孔内扩散1、若混合气体A和B2在表面上发生竞争吸附,其中A为单活性吸附,B2为解离吸附:A+B2+3*→A*+2B *,A和B2的气相分压分别为p A和p B。

吸附平衡常数为k A和k B。

求吸附达到平衡后A的覆盖率θA和B的覆盖率θB.解:对于气体A:吸附速率v aA=k aA P A(1—θA—θB);脱附速率v dA=k dAθA平衡时:v aA=v dA ,即θA=(k aA/k dA)P A(1—θA—θB)=k A·k B(1—θA—θB)对于气体B:吸附速率v aB=k aB P B(1—θA-θB)2;脱附速率v dB=k dBθB2平衡时:v aB=v dB ,即θ2= k B P B(1—θA—θB)2。

应用催化简答题

应用催化简答题

第一章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可通过改变反应历程而加快特定反应的速率;具有选择性均相催化:反应物和催化剂处于同一相态中的反应。

多相催化:反应物和催化剂处于不同相态中的反应。

主催化剂:又称活性组分,是多组元催化剂中的主体,必须具备的组分。

助催化剂:加到催化剂中的少量物质,本身没有活性或活性很小,但能显著改善催化剂性能,包括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等。

有结构型、调变型、扩散型、毒化型助催化剂。

载体:催化剂中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分散剂、粘合剂和支撑体。

有分散作用、稳定化作用、支撑作用、传热和稀释作用、助催化作用等。

分散度:指催化剂表面上暴露出的活性组分原子数占该组分在催化剂中原子总数的比值。

催化剂活性表示方法:速率;TOF;速率常数;转化率速率:单位质量(或体积或表面积)催化剂上反应物的转化量(或产物的生成量)TOF:转化频率,单位时间内每个催化活性中心上发生反应的次数。

速率常数: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的函数关系r=k×f(c),比较反应速率常数k以比较催化剂活性。

转化率:C A%=(反应物A转化掉的量/流经催化床层进料中反应物A的总量)×100%选择性:S%=(目的产物的产率/转化率)×100%(目的产物的产率指反应物消耗于生成目的产物的量与反应物进料总量的百分比)。

产率=选择性×转化率多相催化反应步骤:外扩散、内扩散;吸附、表面反应、脱附;内扩散、外扩散内外扩散消除方法:外扩散的阻力来自气、固(或液、固)边界的静止层,流体的线速(空速)将直接影响静止层厚度。

内扩散阻力来自催化剂颗粒孔隙内径和长度,所以催化剂颗粒大小及颗粒孔径大小将直接影响分子内扩散过程。

催化循环:在多相催化反应中,催化循环表现为:一个反应物分子化学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上,形成活性中间物种,并发生化学反应或重排生成化学吸附态的产物,再经脱附得到产物,催化剂复原并进行再一次反应。

速率控制步骤:催化反应的总速度取决于阻力最大(或固有反应速度最小)的步骤。

催化剂

催化剂

第一章1.按工艺与工程特点将催化剂分为哪几类;比较各类催化剂的性能特点多相固体催化剂 均相配合物催化剂 生物催化剂多相固体催化剂:应用广;易与反应系统分离;催化过程易于控制,产品质量高;催化机理复杂。

均相配合物催化剂: 催化机理易于研究和表征;活性大于多相催化剂;与反应混合物分离困难;昂贵,中心离子多为贵金属;热稳定性较差,以致限制反应温度的提高,转化率低而催化剂耗损大;对金属反应器腐蚀严重。

生物催化剂:高效性(用量少,活性高)、高选择性(底物专一性,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已知或一族特定底物的反应;反应专一性,即只能催化某种特定的反应)、反应条件温和(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PH 下进行)、自动调节活性(酶的活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控制,通过自动调节酶的活性和酶量,以满足生命过程的各种需要)。

2.固体催化剂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多稳定剂与载体相似,抑制剂与助催化剂的作用相稳定剂、提高表面积、耐热性、机械强度,含量大于助催化提高主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耐热性、抗催化作用主催化剂相催化剂反,见表1-18抑制剂剂,是活性组分的分散剂、粘合剂和支载物,见表1-17载体毒性、机械强度和寿命等。

又分结构、电子和晶格缺陷助催化剂,见表1-15和1-16助催化剂作用3.新型催化剂的发展方向酶的模拟与人工合成 均相催化剂的负载化第二章1.沉淀法类型及其操作要点单组分沉淀法:沉淀剂与一种待沉淀溶液作用制备一组分沉淀物。

如氧化铝载体的制备反应如下:Al3+ + OH-→ Al2O3•nH2O ↓ AlO2- + H3O+ → Al2O3•nH2O ↓共沉淀法:两个以上的组分同时沉淀。

如低压合成甲醇用的三组分催化剂CuO-ZnO-Al2O3的制备:将这三种待沉淀离子的硝酸盐混合液与Na2CO3并流加入沉淀槽,在强烈搅拌下,在恒定的温度和近中性的条件下,形成三组分沉淀。

再经过后续处理得三组分催化剂。

均匀沉淀法:先将待沉淀的溶液与沉淀剂母体充分混合为十分均匀的体系,再改变条件,如调节温度和时间,逐渐提高 PH ,体系中逐渐生成沉淀剂,沉淀缓慢进行,制得颗粒均匀、比较纯净的沉淀物。

多相催化和均相催化

多相催化和均相催化

多相催化和均相催化
嘿,咱来说说多相催化和均相催化是啥。

有一次我看我妈做饭,她往锅里倒了点醋,然后菜就变得更香了。

这就让我想到了催化,不过这可不是咱要说的多相催化和均相催化哈,但可以借着这个事儿来理解。

多相催化呢,就像是不同的东西在一起合作,但它们又不是完全混在一起的。

比如说汽车里的尾气净化器,里面有一些催化剂,尾气和催化剂是分开的不同状态,但催化剂能让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变成无害的。

均相催化呢,就是大家都在一个“队伍”里。

就像我妈做菜倒的醋,醋和菜呀、调料呀都混在锅里,一起发挥作用。

在生活中,多相催化和均相催化都有它们的用处。

就像汽车靠多相催化让空气更干净,妈妈做菜靠类似均相催化让菜更好吃。

嘿嘿。

均相催化反应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均相催化反应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均相催化反应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均相催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方式,是指在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和催化剂处于同一物理相状态下进行的催化反应。

相较于异相催化反应,均相催化反应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和选择性,同时还有利于催化剂的回收和再利用。

在许多化学领域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均相催化反应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反应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均相催化反应的定义、优点和应用领域,旨在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内容安排和组织进行详细说明,可以描述每个部分的主题和重点,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这篇关于均相催化反应的文章中,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从三个主要方面来探讨均相催化反应的相关内容。

首先,将介绍什么是均相催化反应,包括其基本定义和机制。

其次,将讨论均相催化反应相对于其他催化方式的优点和特点。

最后,将详细列举均相催化反应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以展示其重要性和广泛性。

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均相催化反应的基本概念、优势和实际应用,从而对其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和探讨均相催化反应的相关概念、优点和应用领域。

通过深入分析均相催化反应的机制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也可以为未来均相催化反应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对均相催化反应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从而引起更多关于该领域的讨论和研究。

2.正文2.1 什么是均相催化反应:均相催化反应是指反应液相和催化剂处于同一相态下进行的催化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催化剂溶解在反应物中,与反应物分子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面,使得反应更加高效和快速。

均相催化反应通常发生在液相中,但也可以在气相或固相中进行。

均相催化名词解释

均相催化名词解释

均相催化名词解释
均相催化是催化剂与反应物同处于一均匀物相中的催化作用。

有液相和气相均相催化。

液态酸碱催化剂,可溶性过渡金属化合物催化剂和碘、一氧化氮等气态分子催化剂的催化属于这一类。

均相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比较均一,选择性较高,副反应较少,易于用光谱、波谱、同位素示踪等方法来研究催化剂的作用,反应动力学一般不复杂。

但均相催化剂有难以分离、回收和再生的缺点。

均相·多相催化是将均相催化剂以物理和化学方法使之与固体载体相结合的方法。

该类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与均相催化剂具有同样的性质和结构,因而保存了均相催化剂高活性、高选择性等优点,同时又因结合在固体上而具有催化剂易与产品分离,易回收等多相催化体系的优点。

此类催化反应即均相多相催化。

在均相反应中,催化剂和反应物处于同一相中,一般发生在液体状态中。

催化剂可与反应物生成中间体,使反应机理转变为另一个拥有较低活化能的新机理,故反应速率得以提升。

均相、多相和酶催化

均相、多相和酶催化

Moiseev改进法:
CH2=CH2 + CH3COOH PdCl2/CuCl2/CH3COONa 20大气压, 300k CH3COOCH=CH2 + H2O
97%
-
Cl Cl Pd Cl Cl Cl Pd
AcO Cl
Cl Pd OAc -
CH2=CHOOCCH3
CH2=CH2
CH2=CH2
Cl Cl Pd H CHOAc CH2
CH3CHO + H2 C2H4 + H2O (C2H5)2O + H2O CH2=CH—CH=CH2 + 2H2O + H2 CH3COOCH2CH3 C4H9OH + 2H2 CH3COCH3 + 3H2 +CO + 2H2
不同的条件可制得25种产品。
7
催化反应的同一性机理

按电子传递方式,可以把均相、多相和酶催化反应机理划分为:
均相、多相、酶催化
1

约有70%以上的化学品是用催化方法合成的;
90%的新的化学过程是靠使用催化剂来实现的;
使用催化剂可使生产条件缓和、成本降低或开发一种新的化学品。 如:壳牌公司新的羰基合成用铑络合物催化剂,比早期使用Co(CO)4催 化剂催化剂活性提高1000倍 醛转化率 反应温度 反应压力 98% 300 ℃ 30.4MPa 100 ℃ 1.5MPa



金属催化剂表面可以是酸也可以是碱,具有双重性;
在金属氧化物表面上,通常总是富电子的氧负离子是碱性或给电子 的部位,而贫电子的金属离子,则为酸性或受电子的部位。
C C C H
H O

+ —

均相催化过程

均相催化过程

中,四个N原子代表考林体系,与可变配位体L处于邻位,CN基 与L处于对位.L的予性的强弱次序为
当改变L以增强其给予性时,观察到其它的金属一配位体键都 同时得到削弱,其中尤以Co一CN键为甚(对应效应).
膦配位体的给予性(Lewis碱性)变化次序是:
(C2H5)3P>(CH3)3P>(C2H5)2P(C6H5)>(C2H5)P(C6H5)2>(C6H5)3P, R3P>(RO)3P
六 十 年 代 初 :Cossee 首 先 用 分 子 轨 道 图 说 明 丙 烯 在 Ziegler-Natta 催化剂作用下聚合的链增长动力问题.
1963—1964年:又发现了一系列重要的过渡金属络合物催 化剂,如Vaska 型络合物 IrX(CO)(Pph3)2,Wilkinson 催 化剂 RhCl(Pph3)3,和烯烃歧化、二烯烃环齐聚催化剂.
(4)含碳配位体的-重排
由不饱和烃(如烯烃等)与过渡金属所形成的络合物 (假若不是太稳定,如催化反应中的活化络合物)一般容易 与对应的烷基络合物(络合物)达成平衡.在碱性配位 体(即给予体,如膦化合物)影响下,下列平衡向右移 动,在金属和碳之间形成定域的键;而在接受体配位 体(如Cl-)存在下,则有利于络合物的生成,即:
键模型
▪ 为了解决极化模型遇到的困难,人们认 为必须考虑络合物中共价键的存在,即电 负性小,高度极化的配位体易与Pt形成共 价键.因此,对位效应大的对位基团一般
是比较强的还原剂.显然,这个模型能说
明I-比F-的对位效应大,解决了极化模型所 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个模型还能正
确地预言Pt比Pd或Ni的对应效应来得重要, 因为Pt是三者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
电子组态从d0到d10的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有较多的轨道 可用来形成化学键; 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和价态容易改变; 中心金属离子的前沿d轨道具有合适的对称性和能级, 可通过反馈电子到反应基团的相应反健轨道,以活化其 键或键; 通过电子效应(如对位效应)、空间效应,或不参加催化 反应的配位体的对映体选择性诱导效应,提供了调节甚至 精细调节催化活性和选样性的更多可能性.

均相和多相催化剂

均相和多相催化剂

均相催化剂和多相催化剂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差异:
催化反应过程:均相催化剂与反应物同处于一相,没有相界存在而进行的催化反应。

多相催化剂与反应物属不溶物相,主要为不溶性固体物。

组成结构:均相催化剂主要由活性成分、助剂和载体组成。

多相催化剂主要由多孔无机载体活性金属或氧化物组成,如颗粒状、柱状、蜂窝状等。

应用范围:多相催化剂在工业上应用范围广泛,约80%左右的催化反应过程中都使用多相催化剂。

均相催化剂应用范围较窄。

均相催化剂和多相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具体使用哪种催化剂,需要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反应要求等因素进行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