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

以往的教学理论中,对于“沉默的螺旋”的实质和含义等问题并没有作出明确的阐述。本文从心理学角度简要地分析一下这种现象,并探讨其原因,以便为“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沉默的螺旋”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展起来的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S.A.弗罗姆。他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了“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正处在一个不受欢迎的情境中时,他就会对那种情境做出无声的抵抗,但这种抵抗却引起了更多人的反感。人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由于言语的相互冲突导致的。当一个人陷入孤立无援的情境时,他采取保持沉默的态度,却被人看成是冷酷无情,因此他又采取反击的方法,结果引起更大的冲突。弗罗姆根据心理学的这些原理,通过对人类社会的实证调查,提出了他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曾经是解释人类集体行为的最好理论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群体动力学等许多领域,成为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文化——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理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主要揭示了一个人在社会环境与自身压力

共同作用下而引起的自我意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即:“公开的我”——“私下的我”——“我在别处”。“公开的我”指一个人内心里真实的自我形象,也称之为“表层的我”。它包括个性倾向(如热情、支配、顺从等)和意识倾向(如同情、拒绝、幻想等)。个性倾向和意识倾向总是交织在一起,构成“我在别处”的完整内涵。

“我在别处”是个人的潜意识活动。个人在独处时,只有通过这种心理机制才能保持自己真正的内心生活。

它告诉我们在特定情境下每个人都存在一个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情感——意识过程,而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心理和行为的牺牲品。

反省自己,你是否会在不知不觉中犯了以下几条错误呢? 1、当你不愿与他人交流时,是否将他人排除在你的社交圈之外? 2、当你心烦意乱时,是否拿别人来撒气? 3、当你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是否怨天尤人? 4、当你遭受批评时,是否把责任推给别人? 5、当你与朋友发生争执时,是否得理不饶人? 6、当你做错事时,是否常常把错误推到别人身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