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中紫杉醇的提取及检测方法简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豆杉中紫杉醇的提取及检测方法简介

曾欢

2009090165

摘要:紫杉醇(paclitaxel,商品名Taxol)是当今一种重要的天然抗癌新药。最早是在红豆杉植物中分离出来的。属双萜类化合物,为白色结晶粉末、微溶于水,易溶于三氯甲烷、丙酮等有机溶剂。其分子式:C47H51NO14,相对分子质量为854。目前紫杉醇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人工栽培与半合成法、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法、微生物发酵法。本文简要论述几种提取紫杉醇的常见方法及检测方法。

关键词:紫杉醇提取检测

紫杉醇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机理的抗癌药,能有效地治疗晚期乳腺癌、卵巢癌和其他癌症,被认为是癌症治疗的重大进展之一[2]。

1962 年,植物学家A. Ba rclay 将采自美国西海岸的短叶红豆杉( T a x us b rev i f ol i a) 的树皮经NCI 交给Resea rch Triangle 研究所的化学家M. E. Wall 和M. C. Wani 进行提取。同年对该药品的抗癌活性筛选显示,它有很强的KB 细胞毒和抗小鼠肉瘤、白血病的活性。但是,直到1969 年,这种活性成分─紫杉醇才被分离出来。因其含量甚低(0. 02 %) ,遂经数年积累,直到1971 年,才由其氢谱和甲醇解衍生物的单晶X 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结构[3 ] 。

尽管紫杉醇抗癌活性显著,但由于当时供样困难、筛选体系受限制以及原料中含量不稳定等原因,以致NCI 简单的认为紫杉醇仅仅是与秋水仙碱、长春花碱等一样的另一种微管的解聚剂而将其研究“冷置“起来。直到1979 年P. B. Schiff 等发现其独特的抗癌机制后,紫杉醇才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

目前有关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的研究资料颇为丰富,而且更有增多的趋势。紫杉醇属于有丝分裂抑制剂,它的独特机制在于可以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聚合,促进微管装配及阻止微管的生理解聚,由此抑制癌细胞纺锤体的形成, 阻止有丝分裂的完成, 使其停留在G2 期和M 期直至死亡, 从而起到抗癌的作用。迄今为止紫杉醇是唯一促进微管聚合的新型抗癌药[4 ]。这一新的发现引起了各国医药界的极大兴趣。现在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十多个国家批准了紫杉醇类药物的正式生产。

1紫杉醇的提取

1.1液液萃取法:

紫杉醇通常的提取方法是先用甲醇、乙醇、甲醇- 二氯甲烷(1 : 1) 浸提红豆杉树皮,然后将除去溶剂后所得的浸膏用二氯甲烷- 水体系或氯仿- 水体系萃取。此法优点:操作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设备。缺点:提取物杂质含量高,回收率低,分离效果差,耗时较长,有时伴随有乳化现象。

1.2固相萃取法:

固相萃取法是一种新型萃取方法,可应用于快速除去浸膏中与紫杉醇的极性相差较大的脂、蜡及色素等杂质。SPE技术基于液-固相色谱理论,采用选择性吸附、选择性洗脱的方式对样品进行富集、分离、净化,是一种包括液相和固相的物理萃取过程;也可以将其近似地看作一种简单的色谱过程。SPE是利用选择性吸附与选择性洗脱的液相

色谱法分离原理。较常用的方法是使液体样品溶液通过吸附剂,保留

其中被测物质,再选用适当强度溶剂冲去杂质,然后用少量溶剂迅速

洗脱被测物质,从而达到快速分离净化与浓缩的目的。

SPE柱常有C8,C18,Al2O3,硅胶,氰基柱等。

[1] 易美华,生物资源开发与加工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32.

[2] Wani M C Taylor H L, Wall M E, et al. Plant antitumor agentsthe isolation and

structure of Taxol, a novel antileukemic and antitumoragent from taxus

brevifoliafJ].J Am Chem Sot,1971,93:2325-2327.

[3]Wa ni M C , Talo r H L , Wall M E , et al . Pla nt a nt it umo r age nt s.V I. t he i solat

io n a nd st uct ure of t a xol , a novel a nt ileukemic a nd a nt it umo r age nt f rom Ta xus brevifolia . J . Am. Chem. Soc. 1971 ,93 :2325~2327

[4] 紫杉醇研究概况,周晓蕾李芝芬,(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北京100871),

1999,1

[5] 邱德有,李如玉,韩一凡. 紫杉醇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国药学杂志.

1996 ,31(11) :646~6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