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

合集下载

脑梗死的护理查房

脑梗死的护理查房
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壁病变的基础上,脑动脉主干或分支管腔狭窄、闭塞或形成血栓,造 成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血流中断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引起偏瘫、失语等相应的神 经症状和体征。
二、脑血栓病因与发病机制
脑动脉粥样硬化
• 为脑血栓形成最常见和基 本的病因,常伴高血压。
• 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可加速 硬化。
脑梗死的护理查房
作者: 单位:
202X
学习目标
1.掌握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的定义。 2.熟悉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掌握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的临 床意义。 4.了解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的诊断要点。 5.熟悉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的治疗要点。 6.掌握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患者的护理诊断/问题与护理措施和 健康指导。
治疗要点
1.脑栓塞治疗
四、脑栓塞诊断要点与治疗要点
因容易再复发,急性 期应卧床休息数周。
心源性栓塞
脂肪栓塞
应用肝素、低分子右旋糖 酐、5%NaHCO3及脂溶剂 等静脉滴注溶解脂肪。
脑栓塞
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禁行溶栓或抗凝治疗。 感染性栓塞 空气栓塞
指导患者采取头低左侧 卧位,进行高压氧治疗。
四、脑栓塞诊断要点与治疗要点吸烟、酗酒均为重要的危险 因素。
导入案例
患者,男性,76岁,退休工人。3h前晨起后,家属发现其不能起身,左侧肢体不能抬起,只能 活动右侧肢体,并有言语不能,家属随即拨打120送往医院就诊。 既往史:糖尿病病史10余年,高脂血症病史,偶有饮酒。 身体评估:血压140/74 mmHg,体重74kg,神志嗜睡,构音障碍,右眼向右凝视,左侧鼻唇 沟变浅,伸舌偏左,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1级,右侧肌力正常。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3.15×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1.99 ×109/L,淋巴细胞计数0.82 ×109/L。 请思考: 1.为明确诊断,该患者需要做哪些影像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2.患者目前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高,给你什么提示? 3.患者目前的主要护理诊断/问题及依据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颈动脉系统(包括一过性黑矇)2、椎-基底动脉系统(二)脑梗死包括:脑动脉与入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得脑梗死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7)其她2、脑栓塞(1)心源性(2)动脉源性(3)脂肪性(4)其她(反常栓塞、空气栓塞)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4、脑分水岭梗死5、出血性脑梗死6、其她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moyamoya病,动脉夹层等)7、原因未明(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四)慢性脑缺血二、出血性脑血管病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一)蛛网膜下腔出血1、动脉瘤破裂(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感染性动脉瘤(4)其她2、脑血管畸形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其她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5、原因未明(二)脑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1)壳核出血(2)丘脑出血(3)尾状核出血(4)脑叶出血(5)脑干出血(6)小脑出血(7)脑室出血(无脑实质出血)(8)多灶性脑出血(9)其她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3、淀粉样脑血管病4、药物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应用可卡因等)5、瘤卒中6、脑动脉炎7、其她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8、原因未明(三)其她颅内出血1、硬膜下出血2、硬膜外出血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形成脑梗死)(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七)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八)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十)其她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四、高血压脑病五、颅内动脉瘤(一)先天性动脉瘤(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三)感染性动脉瘤(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五)其她六、颅内血管畸形(一)脑动静脉畸形(二)海绵状血管瘤(三)静脉性血管畸形(四)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五)毛细血管扩张症(六)脑-面血管瘤病(七)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八)硬脑膜动静脉瘘(九)其她七、脑血管炎(一)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感染性疾病导致得脑血管炎(梅毒、结核、钩端螺旋体、HIV、莱姆病等)2、免疫相关性脑血管炎(1)大动脉炎、(2)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3)结节性多动脉炎(4)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血管炎(5)其她(抗磷脂抗体综合征、Sneddon综合征、白塞病等)3、其她(药物、肿瘤、放射性损伤等)八、其她脑血管疾病(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二)肌纤维发育不良(三)脑淀粉样血管病(四)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与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得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RASIL)(五)头颈部动脉夹层(六)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八)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九)其她九、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一)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二)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三)直窦血栓形成(四)海绵窦血栓形成(五)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六)脑静脉血栓形成(七)其她十、无急性症状得脑血管病(一)无症状性脑梗死(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得脑梗死)(二)脑微出血(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得脑实质内小量出血)十一、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二)脑出血后遗症(三)脑梗死后遗症(四)脑血管病后癫痫(五)其她十二、血管性认知障碍(一)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二)血管性痴呆1、多发梗死性痴呆2、关键部位得单个梗死痴呆(如丘脑梗死)3、脑小血管病性痴呆(包括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白质病变、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微出血)4、脑分水岭梗死性痴呆(低灌注性痴呆)5、出血性痴呆(如丘脑出血、SAH、硬膜下血肿)6、其她(如CADASIL)十三、急性脑血管病后抑郁关于《中国脑血管病分类》修订得几点说明目前我国脑血管病分类仍采用199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得分类方法,随着研究得深入与检查治疗技术手段得进步,对脑血管病得认识不断更新,原分类方法已无法满足临床得需求。

2015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标准

2015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标准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2015-05-08 22:06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作者: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编审委员会字体大小-|+一、概述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亚洲国家 ICH 占脑卒中患者的 25%-55%,而欧美国家 ICH 仅占脑卒中患者的 10%-15%。

ICH1 个月死亡率髙达 35%-52%, 6 个月末仍有 80% 左右的存活患者遗留残疾,是中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规 ICH 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技术,有利于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二、脑出血的分类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病因以高血压、脑血管淀粉样变性(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肿瘤卒中、凝血功能障碍等多见。

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分类,欧洲将 ICH 分为原发性脑出血、继发性脑出血和原因不明性脑出血;美国有学者将 ICH 命名为非动脉瘤性、非 AVM 性、非肿瘤性自发性脑出血。

原发性脑出血与继发性脑出血的分类,目前得到较多认可。

继发性脑出血一般指有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由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使用抗凝药物、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凝血功能障碍、脑肿瘤、脑血管炎、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静脉窦血检形成等引起,占 ICH 的 15%-20%。

原发性脑出血指无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数合并有髙血压。

在我国,虽未进行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査,但就现有文献资料分析,原发性脑出血合并高血压者可高达 70%-80%,所以我国一直沿用“高血压脑出血”命名。

而在国外医学文献中,多将该病统称为脑出血或自发性脑出血,约占所有 ICH 的 80%-85%。

本指导规仅限于原发性脑出血的诊断及治疗。

三、辅助检查1.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査是诊断 ICH 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脑 CT、 MRI 和脑血管造影等。

CT 及 MRI 能够反映出血的部位、出血量、波及围及血肿周围脑组织情况。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颈动脉系统(包括一过性黑矇)2、椎-基底动脉系统(二)脑梗死包括:脑动脉和入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7)其他2、脑栓塞(1)心源性(2)动脉源性(3)脂肪性(4)其他(反常栓塞、空气栓塞)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4、脑分水岭梗死5、出血性脑梗死6、其他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moyamoya病,动脉夹层等)7、原因未明(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四)慢性脑缺血二、出血性脑血管病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一)蛛网膜下腔出血1、动脉瘤破裂(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感染性动脉瘤(4)其他2、脑血管畸形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5、原因未明(二)脑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1)壳核出血(2)丘脑出血(3)尾状核出血(4)脑叶出血(5)脑干出血(6)小脑出血(7)脑室出血(无脑实质出血)(8)多灶性脑出血(9)其他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3、淀粉样脑血管病4、药物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应用可卡因等)5、瘤卒中6、脑动脉炎7、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8、原因未明(三)其他颅内出血1、硬膜下出血2、硬膜外出血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形成脑梗死)(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七)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八)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十)其他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四、高血压脑病五、颅内动脉瘤(一)先天性动脉瘤(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三)感染性动脉瘤(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五)其他六、颅内血管畸形(一)脑动静脉畸形(二)海绵状血管瘤(三)静脉性血管畸形(四)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五)毛细血管扩张症(六)脑-面血管瘤病(七)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八)硬脑膜动静脉瘘(九)其他七、脑血管炎(一)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脑血管炎(梅毒、结核、钩端螺旋体、HIV、莱姆病等)2、免疫相关性脑血管炎(1)大动脉炎、(2)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3)结节性多动脉炎(4)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血管炎(5)其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Sneddon综合征、白塞病等)3、其他(药物、肿瘤、放射性损伤等)八、其他脑血管疾病(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二)肌纤维发育不良(三)脑淀粉样血管病(四)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和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RASIL)(五)头颈部动脉夹层(六)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八)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九)其他九、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一)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二)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三)直窦血栓形成(四)海绵窦血栓形成(五)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六)脑静脉血栓形成(七)其他十、无急性症状的脑血管病(一)无症状性脑梗死(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二)脑微出血(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脑实质内小量出血)十一、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二)脑出血后遗症(三)脑梗死后遗症(四)脑血管病后癫痫(五)其他十二、血管性认知障碍(一)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二)血管性痴呆1、多发梗死性痴呆2、关键部位的单个梗死痴呆(如丘脑梗死)3、脑小血管病性痴呆(包括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白质病变、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微出血)4、脑分水岭梗死性痴呆(低灌注性痴呆)5、出血性痴呆(如丘脑出血、SAH、硬膜下血肿)6、其他(如CADASIL)十三、急性脑血管病后抑郁关于《中国脑血管病分类》修订的几点说明目前我国脑血管病分类仍采用199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分类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检查治疗技术手段的进步,对脑血管病的认识不断更新,原分类方法已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

2015脑血管病一级预防

2015脑血管病一级预防

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
2005年 2010年 2015年较2010年指南增加了偏头痛、遗传 因素和首次脑卒中风险的评估与预警3部分 新内容。
高血压
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关 系密切,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压与脑卒中风险的关系是连续、分级、一 致、独立、可预测的,而且在病因学上有显 著性,血压越高,脑中风风险越高。 2010年高血压防治指南:在控制了其他危 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卒中 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 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
新增
偏头痛 遗传因素 首次脑卒中风险评估与预警
谢谢大家聆听!
重在预防
尽管近年来脑血管诊疗技术已有很大进展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 扁鹊见蔡桓公启示
卒中危险因素
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 年龄和性别是两个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卒中危险因素持续增加,55 岁以后每10年卒中危险增加1倍。 总体上看,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另外不可干预因素:种族和家族遗传性
血脂异常(推荐意见)
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 检查,脑卒中高危人群建议定期(6个月) 检测血脂(1级推荐)。 血脂异常患者依据其危险分层决定血脂的目 标值。首先应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并 定期复查血脂。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 物治疗,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及 血脂异常分型决定(I级推荐)
高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可以在患者的日常生活环境下, 提供长时间测量数据和日常血压变异数据, 便于推广、重复性强、应积极推荐。 最近几项前瞻性研究荟萃分析:家庭自测血 压对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优于诊室血压。
推荐意见:

神经内科专科疾病分级护理标准

神经内科专科疾病分级护理标准

专科疾病分级护理标准神经内科2015年6月第3次修订目录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护理分级(2014)第二章科室专科疾病分级护理标准第一节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分级护理标准(脑梗塞/脑血栓/TIA/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第二节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分级护理标准(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第三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分级护理标准(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第四节面神经炎/亨特氏综合征分级护理标准第五节癫痫分级护理标准第六节重症肌无力分级护理标准第七节格林-巴利分级护理标准第八节帕金森氏症/小舞蹈病分级护理标准第一节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分级护理标准(脑梗塞/脑血栓/TIA/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特级护理】一、分级依据1.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2.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

二、观察要点1.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

2.观察有无呼吸困难。

3.观察瞳孔变化情况及意识状态。

4.观察呕吐物及排泄物的颜色、性状、量。

5. 观察各种管路的引流情况。

三、护理措施1.24小时专人护理,建立特级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进行评估,制定护理计划,随时记录。

2.每15分钟~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一次,取下活动性假牙,牙齿松动有脱落可能的患者,请口腔科查看后拔除松动牙齿,防护误吸发生。

长时间进行血压监测的患者,24小时更换一次测压手臂,血压袖带内垫薄毛巾或纱布,保护测压手臂皮肤。

3.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若患者出现双侧瞳孔散大或缩小或一大一小,应立即准备好甘露醇及其他抢救用药,并通知医生处理。

4.患者若收缩压高于160mmHg,低于100 mmHg,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5.患者呕吐物或排泄物内发现有红褐色物质时,应留取化验标本,告知医生并送检。

6.高热患者实行物理降温;将冰袋,冰囊放于患者腋下及大动脉搏动处,或使用降温贴,用药后半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在体温单上,必要时遵医嘱药物降温。

2015年《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2015年《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62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11月 第30卷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November,2015,Vol. 30 Supplment2015年《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李迪,王文志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市,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临床流行病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作者简介:李迪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脑血管防治工作 Email: jzlidi@ 通信作者:王文志 Email:qgnfbwwz@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3614(2015)增刊-0062-04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5.增刊.014关键词 脑血管病;脑卒中;一级预防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指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卒中不发生或推迟发病的目的。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

由于卒中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因而强调一级预防,减少卒中的发生尤为重要。

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了《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1]。

基于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国外指南的更新[2],脑血管病学组再次对我国一级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

鉴于脑血管病的含义比脑卒中更宽泛,包括了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小血管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而一级预防实际应涵盖上述疾病,故本次的一级预防指南更名为《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在此对该新版指南进行概要解读。

1 新版指南的主要内容新版指南同时强调了对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预防,推荐级别和证据级别的标准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3]一致。

相较2010版指南,新版指南增加了偏头痛、遗传因素和首次脑卒中风险的评估与预警三部分新的内容,其他各种危险因素与前一版指南相同。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颈动脉系统(包括一过性黑矇)2、椎-基底动脉系统(二)脑梗死包括:脑动脉和入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7)其他2、脑栓塞(1)心源性(2)动脉源性(3)脂肪性(4)其他(反常栓塞、空气栓塞)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4、脑分水岭梗死5、出血性脑梗死6、其他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 moyamoya病,动脉夹层等)7、原因未明(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四)慢性脑缺血二、出血性脑血管病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一)蛛网膜下腔出血1、动脉瘤破裂(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感染性动脉瘤(4)其他2、脑血管畸形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5、原因未明(二)脑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1)壳核出血(2)丘脑出血(3)尾状核出血(4)脑叶出血(5)脑干出血(6)小脑出血(7)脑室出血(无脑实质出血)(8)多灶性脑出血(9)其他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3、淀粉样脑血管病4、药物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应用可卡因等)5、瘤卒中6、脑动脉炎7、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8、原因未明(三)其他颅内出血1、硬膜下出血2、硬膜外出血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形成脑梗死)(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七)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八)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十)其他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四、高血压脑病五、颅内动脉瘤(一)先天性动脉瘤(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三)感染性动脉瘤(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五)其他六、颅内血管畸形(一)脑动静脉畸形(二)海绵状血管瘤(三)静脉性血管畸形(四)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五)毛细血管扩张症(六)脑-面血管瘤病(七)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八)硬脑膜动静脉瘘(九)其他七、脑血管炎(一)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脑血管炎(梅毒、结核、钩端螺旋体、HIV、莱姆病等)2、免疫相关性脑血管炎(1)大动脉炎、(2)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3)结节性多动脉炎(4)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血管炎(5)其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Sneddon综合征、白塞病等)3、其他(药物、肿瘤、放射性损伤等)八、其他脑血管疾病(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二)肌纤维发育不良(三)脑淀粉样血管病(四)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和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RASIL)(五)头颈部动脉夹层(六)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八)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九)其他九、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一)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二)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三)直窦血栓形成(四)海绵窦血栓形成(五)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六)脑静脉血栓形成(七)其他十、无急性症状的脑血管病(一)无症状性脑梗死(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二)脑微出血(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脑实质内小量出血)十一、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二)脑出血后遗症(三)脑梗死后遗症(四)脑血管病后癫痫(五)其他十二、血管性认知障碍(一)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二)血管性痴呆1、多发梗死性痴呆2、关键部位的单个梗死痴呆(如丘脑梗死)3、脑小血管病性痴呆(包括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白质病变、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微出血)4、脑分水岭梗死性痴呆(低灌注性痴呆)5、出血性痴呆(如丘脑出血、SAH、硬膜下血肿)6、其他(如CADASIL)十三、急性脑血管病后抑郁关于《中国脑血管病分类》修订的几点说明目前我国脑血管病分类仍采用199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分类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检查治疗技术手段的进步,对脑血管病的认识不断更新,原分类方法已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

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4.6%,城市为42.51%。

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1 心血管病死亡情况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CVD)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图1,图2)。

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图3)。

2014年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95.63/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43.72/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51.91/10万(脑出血74.51/10万,脑梗死45.30/10万);城市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61.99/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36.21/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5.78/10万(脑出血52.25/10万,脑梗死41.99/10万)。

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60%,在城市为42.51%(图4)。

每5例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2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2.1 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2010年中国因高血压死亡共计204.3万例(男性115.4万,女性88.9万),占全部死亡的24.6%。

201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31869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

中国在1958~1959年、1979~1980年、1991和2002年进行过4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5.1%、7.7%、13.6%和17.7%,总体呈上升趋势。

2015年6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2012年国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报告,中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患病人数为2.7亿。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颈动脉系统(包括一过性黑矇)2、椎-基底动脉系统(二)脑梗死包括:脑动脉与入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7)其她2、脑栓塞(1)心源性(2)动脉源性(3)脂肪性(4)其她(反常栓塞、空气栓塞)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4、脑分水岭梗死5、出血性脑梗死6、其她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moyamoya病,动脉夹层等)7、原因未明(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四)慢性脑缺血二、出血性脑血管病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一)蛛网膜下腔出血1、动脉瘤破裂(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感染性动脉瘤(4)其她2、脑血管畸形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其她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5、原因未明(二)脑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1)壳核出血(2)丘脑出血(3)尾状核出血(4)脑叶出血(5)脑干出血(6)小脑出血(7)脑室出血(无脑实质出血)(8)多灶性脑出血(9)其她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3、淀粉样脑血管病4、药物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应用可卡因等)5、瘤卒中6、脑动脉炎7、其她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8、原因未明(三)其她颅内出血1、硬膜下出血2、硬膜外出血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形成脑梗死)(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七)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八)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十)其她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四、高血压脑病五、颅内动脉瘤(一)先天性动脉瘤(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三)感染性动脉瘤(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五)其她六、颅内血管畸形(一)脑动静脉畸形(二)海绵状血管瘤(三)静脉性血管畸形(四)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五)毛细血管扩张症(六)脑-面血管瘤病(七)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八)硬脑膜动静脉瘘(九)其她七、脑血管炎(一)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脑血管炎(梅毒、结核、钩端螺旋体、HIV、莱姆病等)2、免疫相关性脑血管炎(1)大动脉炎、(2)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3)结节性多动脉炎(4)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血管炎(5)其她(抗磷脂抗体综合征、Sneddon综合征、白塞病等)3、其她(药物、肿瘤、放射性损伤等)八、其她脑血管疾病(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二)肌纤维发育不良(三)脑淀粉样血管病(四)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与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RASIL)(五)头颈部动脉夹层(六)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八)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九)其她九、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一)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二)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三)直窦血栓形成(四)海绵窦血栓形成(五)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六)脑静脉血栓形成(七)其她十、无急性症状的脑血管病(一)无症状性脑梗死(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二)脑微出血(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脑实质内小量出血)十一、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二)脑出血后遗症(三)脑梗死后遗症(四)脑血管病后癫痫(五)其她十二、血管性认知障碍(一)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二)血管性痴呆1、多发梗死性痴呆2、关键部位的单个梗死痴呆(如丘脑梗死)3、脑小血管病性痴呆(包括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白质病变、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微出血)4、脑分水岭梗死性痴呆(低灌注性痴呆)5、出血性痴呆(如丘脑出血、SAH、硬膜下血肿)6、其她(如CADASIL)十三、急性脑血管病后抑郁关于《中国脑血管病分类》修订的几点说明目前我国脑血管病分类仍采用199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分类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检查治疗技术手段的进步,对脑血管病的认识不断更新,原分类方法已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

脑血管病概述

脑血管病概述

二、分 型
(1995年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
二、分 型
2.脑卒中 (1)蛛网膜下腔出血:①动脉瘤破裂;
②血管畸形;③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④其他;⑤原因未明。
二、分 型
2.脑卒中 (2)脑出血:①高血压性脑出血;②
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出血;③继发于 梗死的出血;④肿瘤性出血;⑤血液 病源性出血;⑥淀粉样脑血管病出血; ⑦动脉炎性出血;⑧药物性出血;⑨ 其他;⑩原因未明。
二、分 型
(2015年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
二、分 型
(2015年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
二、分 型
(2015年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
三、流行病学
1.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表一 1993~2013年中国城乡脑血管病患病率变化趋势
1993~2013年期间,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整体呈上升趋 势。2013年的第五次调查显示,城市脑血管病患病(12.1‰) 有所下降,农村(12.3‰)仍呈明显的上升。
26
六、防治
治疗原则:挽救生命、降低残疾、预 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1.基于可控危险因素的生活行为方式 干预、基础疾病的治疗;
2.二级预防; 3.原发病治疗。卒中中心建设可为患者提
供全面、优质得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 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我院目前正在 积极筹建初级卒中中心。
三、流行病学
2.发病人群数量激增
发病年龄:45岁以后 明显增加,75岁以上 发病率是45-55岁组 的5-8倍。
我国每年新增病例 >200万,发病率为 120-180/10万。
表二 2000-2050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趋势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颈动脉系统(包括一过性黑矇)2、椎-基底动脉系统(二)脑梗死包括:脑动脉和入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7)其他2、脑栓塞(1)心源性(2)动脉源性(3)脂肪性(4)其他(反常栓塞、空气栓塞)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4、脑分水岭梗死5、出血性脑梗死6、其他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moyamoya病,动脉夹层等)7、原因未明(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四)慢性脑缺血二、出血性脑血管病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一)蛛网膜下腔出血1、动脉瘤破裂(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感染性动脉瘤(4)其他2、脑血管畸形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5、原因未明(二)脑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1)壳核出血(2)丘脑出血(3)尾状核出血(4)脑叶出血(5)脑干出血(6)小脑出血(7)脑室出血(无脑实质出血)(8)多灶性脑出血(9)其他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3、淀粉样脑血管病4、药物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应用可卡因等)5、瘤卒中6、脑动脉炎7、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8、原因未明(三)其他颅内出血1、硬膜下出血2、硬膜外出血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形成脑梗死)(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七)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八)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十)其他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四、高血压脑病五、颅内动脉瘤(一)先天性动脉瘤(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三)感染性动脉瘤(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五)其他六、颅内血管畸形(一)脑动静脉畸形(二)海绵状血管瘤(三)静脉性血管畸形(四)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五)毛细血管扩张症(六)脑-面血管瘤病(七)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八)硬脑膜动静脉瘘(九)其他七、脑血管炎(一)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脑血管炎(梅毒、结核、钩端螺旋体、HIV、莱姆病等)2、免疫相关性脑血管炎(1)大动脉炎、(2)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3)结节性多动脉炎(4)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血管炎(5)其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Sneddon综合征、白塞病等)3、其他(药物、肿瘤、放射性损伤等)八、其他脑血管疾病(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二)肌纤维发育不良(三)脑淀粉样血管病(四)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和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RASIL)(五)头颈部动脉夹层(六)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八)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九)其他九、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一)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二)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三)直窦血栓形成(四)海绵窦血栓形成(五)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六)脑静脉血栓形成(七)其他十、无急性症状的脑血管病(一)无症状性脑梗死(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二)脑微出血(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脑实质内小量出血)十一、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二)脑出血后遗症(三)脑梗死后遗症(四)脑血管病后癫痫(五)其他十二、血管性认知障碍(一)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二)血管性痴呆1、多发梗死性痴呆2、关键部位的单个梗死痴呆(如丘脑梗死)3、脑小血管病性痴呆(包括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白质病变、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微出血)4、脑分水岭梗死性痴呆(低灌注性痴呆)5、出血性痴呆(如丘脑出血、SAH、硬膜下血肿)6、其他(如CADASIL)十三、急性脑血管病后抑郁关于《中国脑血管病分类》修订的几点说明目前我国脑血管病分类仍采用199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分类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检查治疗技术手段的进步,对脑血管病的认识不断更新,原分类方法已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重症脑血管病的管理体系
二、入住NICU的患者标准
(三)接受特殊治疗 脑血管病患者在接受专科治疗后可能出现病情变 化,常需要密切监护观察,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血管内取栓或血管介入治疗、去骨瓣减压 术以及颅内血肿清除或抽吸术。 推荐意见: 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改变及监测指标对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 估判断,识别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重症脑血 管病管理模式(I级推荐,C级证据)。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重症脑血管病的管理现状
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结合我 国的国情经过多次讨论制定本共识。本共识并非针对 单一脑血管病的重症管理进行论述,而是包含了重症 缺血性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静脉血 栓形成(CVST)等常见脑血管病,旨在尝试从不同 重症脑血管病的共性出发,以较为全面的角度来阐述 重症脑血管病的管理原则,以期提高重症脑血管病的 管理水平。 推荐意见: 应进一步开展具有我国特点的重症脑血管病研究(I级 推荐,C级证据)。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重症脑血管病的管理体系
一、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
由于重症脑血管病的特殊性,大部分患者病情危重 ,需要基础生命支持,如呼吸支持、血流动力学管 理等,通常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不过 从改善预后尤其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角度, 建立NICU具有更为积极的作用。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组织化管理住院卒中 患者的医疗模式。Cochrane系统评价已证实与普 通病房相比,卒中单元明显降低了脑卒中(包括缺 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及残疾率。国 内外的脑卒中指南中也推荐尽可能建立卒中单元, 尽早将患者收入卒中单元或神经专科病房,以改善 患者的预后。

NIHSS评分分组干预模式在脑梗死患者神经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NIHSS评分分组干预模式在脑梗死患者神经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论著·NIHSS 评分分组干预模式在脑梗死患者神经康复中的应用价值许雪*(大连港医院神经康复病房,辽宁 大连 116000)摘要 目的:研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 ,NIHSS )评分分组干预模式在脑梗死患者神经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NIHSS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其中58例患者评分数值≥10分,42例患者评分数值<10分,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29例评分数值≥10分,21例评分数值<10分。

实验组根据评分结果将评分数值≥10分患者和评分数值<10分患者分别进行不同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76.00%(P<0.05);护理后实验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情绪、思维、活动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NIHSS 评分分组干预模式能够合理分配和利用护理资源,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神经康复;NIHSS 评分Application value of NIHSS score grouping intervention model in neurological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Xu Xue*(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Ward, Dalian Port Hospital, Dalian 116000, Liaoning,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NIHSS score group intervention model in neurological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collected. NIHS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in patients, of which 58 patients scored ≥10 points and 42 patients scored <10 points. One hundr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29 patients scored ≥10 points and 21 patients scored <10 points. According to the score 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score value ≥10 points and those with score value <10 points were given different nursing;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clinical efficacy,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nursing.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4.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76.00%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nursing, the scores of nerve function, limb function, emotion, thinking and activity abilit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NIHSS score group intervention model can reasonably allocate and use nursing resources,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NIHSS score*作者简介:许雪,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卒中康复治疗,Email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颈动脉系统(包括一过性黑矇)
2、椎-基底动脉系统
(二)脑梗死
包括:脑动脉和入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
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
(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
(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
(7)其他
2、脑栓塞
(1)心源性
(2)动脉源性
(3)脂肪性
(4)其他(反常栓塞、空气栓塞)
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4、脑分水岭梗死
5、出血性脑梗死
6、其他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moyamoya病,动脉夹层等)
7、原因未明
(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
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
(四)慢性脑缺血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
(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
(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七)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
(八)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
(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
(十)其他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
四、高血压脑病
五、颅内动脉瘤
(一)先天性动脉瘤
(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
(三)感染性动脉瘤
(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
(五)其他
六、颅内血管畸形
(一)脑动静脉畸形
(二)海绵状血管瘤
(三)静脉性血管畸形
(四)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五)毛细血管扩张症
(六)脑-面血管瘤病
(七)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
(八)硬脑膜动静脉瘘
(九)其他
七、脑血管炎
(一)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1、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脑血管炎(梅毒、结核、钩端螺旋体、HIV、莱姆病等)
2、免疫相关性脑血管炎
(1)大动脉炎、
(2)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
(3)结节性多动脉炎
(4)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血管炎
(5)其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Sneddon综合征、白塞病等)
3、其他(药物、肿瘤、放射性损伤等)
八、其他脑血管疾病
(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
(二)肌纤维发育不良
(三)脑淀粉样血管病
(四)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和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RASIL)
(五)头颈部动脉夹层
(六)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
(八)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九)其他
九、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一)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二)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
(三)直窦血栓形成
(四)海绵窦血栓形成
(五)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
(六)脑静脉血栓形成
(七)其他
十、无急性伸进功能缺损症状的脑血管病
(一)无症状性脑梗死(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
(二)脑微出血(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脑实质内小量出血)
十一、脑卒中后遗症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
(二)脑出血后遗症
(三)脑梗死后遗症
十二、血管性认知障碍
(一)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
(二)血管性痴呆
1、多发梗死性痴呆
2、关键部位的单个梗死痴呆(如丘脑梗死)
3、脑小血管病性痴呆(包括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白质病变、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微出血)
4、脑分水岭梗死性痴呆(低灌注性痴呆)
5、出血性痴呆(如丘脑出血、SAH、硬膜下血肿)
6、其他(如CADASIL)
十三、脑卒中后情感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