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1)

合集下载

《成才之路》2021-2022届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1练习 专题5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成才之路》2021-2022届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1练习 专题5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专题五第1课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特色是()A.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解放运动高涨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峻减弱C.社会主义开头形成世界体系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答案】 D【解析】所给四项都是特色。

但当时最突出的世界形势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

2.1949年11月,周恩来讲道:“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A.新中国承认了列强的领事裁判权B.新中国必需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新中国总结阅历教训,正在乐观寻求与其他国家建立盟国关系D.新中国的外交应当建立在独立、自主、公正、互利等原则基础之上【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同学猎取和解读信息的力气。

题干材料体现了对等原则,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选D。

3.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A.进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B.进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C.重点进展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D.重点进展与亚洲国家间的关系【答案】 C【解析】建国初期,面对两大阵营的尖锐斗争中国坚决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乐观进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4.1947年3月,毛泽东向有关外事人员谈起外交问题时说:“中国人民要把握自己的命运……等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

”材料设想的新中国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洁净屋子再请客”D.不结盟【答案】 B【解析】留意“把握自己的命运”“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等信息并结合新中国外交的三个基本方针,可知是“另起炉灶”。

故选B项。

5.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

然而,对杜鲁门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泽东打算清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

中国这一举措() A.转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D.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答案】 D【解析】清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这是“打扫洁净屋子再请客”的内容,保证了中国能够独立自主地行使国家主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4张PPT)

解析:题干反映了新中国致力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 势力。故选C项。 答案:C
3.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 明灯。”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 ) 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B.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 C.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 D.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材料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 灯”的信息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了意识形态领域的 界限,开始同其他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建交,故B项符合题 意。 答案:B
③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 神,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 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2)作用: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②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 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③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 正确指导原则,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 际争端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 秩序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5.宣传画和纪念币都是重要的历史见证。识读图片,完成 下列要求。
(1)图中宣传画和纪念币的共同主题是歌颂中苏友谊。 推测它们出现的大致时代,当时铸就中苏友谊的主要因 素有哪些? (2)中苏间的友好对中国有何重大的意义?
参考答案:(1)20世纪50年代。因素: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 阵营给新中国以大力的援助和支持;中国政府推行“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2)中苏间的友好,有利于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有利于 维护中国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原则基础之上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1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参考教案1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1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参考教案1 人民版必修1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过程】【导入】你有朋友吗?你为什么要交朋友?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你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中国有朋友吗?中国为什么要交朋友?中国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中国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外交是什么?…….【新课探讨】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三大基本方针:【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问: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啊?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呢?毛泽东提出的外交三大基本方针是啥意思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三大基本方针有啥关系?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答记者问。

请阅读材料:材料一: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图材料二:近代中国的外交重大事件: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1946年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材料三: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材料四: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请回答:⑴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①决定因素: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③历史因素④国家性质⑤意识形态⑥外交家的智慧与骨气……⑵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从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看:新中国贫穷落后百废待兴,党和人民的首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从国内外形势看:二战后,不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新中国。

有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课标明确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是需要了解的,同时要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行对处理国际关系所起的巨大作用,从中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节。

教材分析教材用“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走向国际舞台这三个子目介绍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政策和活动。

使我们了解或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其中外交政策与外交活动的相互关系——外交政策指导外交活动、外交活动是外交政策的实践,也体现得较清晰。

学情分析高一新生思维活跃,从初中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高中抽象思维为主。

但其思维针对性、辩证性还很欠缺,对较浅的、容易理解的感性知识仍表现出兴趣,也愿意尝试解决一些需要深刻思考的能力问题。

大部分学生仍还存在死记硬背的方法,割裂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混淆历史概念的问题,这需要关注和克服。

教学建议1.教法:情景问题探究法。

让学生自主去学、去思、去辩。

2.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法。

结合老师创设的新情景、提出的新问题、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互动探究,来形成一定的认识,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战后世界形势的主要特点;简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

2.理解“一边倒”的必要性;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外交成就。

3.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对比,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2.采用讲练结合法、讨论法、史料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从而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感情。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5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5张PPT)
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 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 的盟友。
1949年10月2日,苏联政府首先承认中华人民共 和国。10月5日,任命罗申为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 任大使。中国任命王稼祥为驻苏联第一任大使。图为 罗申(前排右6)向毛泽东主席呈递国书后的合影。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 景。这是新中
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共 处
核心 基础 保证
条件 归宿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一九五五年四月,周恩来总理出席在印尼万 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 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
是 外交政策 什 么 外交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
为 什
外交依据

怎 建交原则 么 样 外交方针
国际环境、国家利益、国家性质
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客” “一边倒” 团结世界人民
依据
政策
国家利益
“另起炉灶”
国家性质 国家实力 国际环境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中,“求同”和 “存异”分别指什么?
追踪探究:求同存异 方针提出的背景及其 内容。
背景:在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干扰和破坏,
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 产生矛盾和分歧,会议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同 异
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 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43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43张PPT)

外交成就3
3、1954年参加日内瓦 会议
---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外交成就4
4、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 存异”方针
1955年在第一次亚非(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材料:(万隆会议)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 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 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 主义”;还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 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 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同:共同的遭遇、 (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共同的任 务和要求。(都面临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有维护
和平的愿望)
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4、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的外交所起是什么?万隆精神是什么?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万隆精神: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 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 关系
三个阶段:
Ⅰ 20世纪50年代 外交原则的确立及其走向成熟
Ⅱ 20世纪70年代 外交突破 Ⅲ 改革开放后
重大调整、日趋灵活
新 中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 可 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 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英国
民主德国(10.27)
——最早承认中国的 西方大国(1950.1.6)
阿尔巴尼亚(11.23) 1954.6,互设代办处
越南(1950.1.18)
外交成就2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1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1张PPT)

• 主席、各位代表: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
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
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
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
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
另起炉灶
新 外交基本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中 国
一边倒
初 期
初期实践成果: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的 外
外交政策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外 交
交 走向国际舞台: 参加日内瓦会议
成 就
参加万隆会议
课堂检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
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
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目的: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过程:①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②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核心、基础)、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 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所说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
排斥和对立。………
•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 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我们这两类国家 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并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独立 而奋斗。………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 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我们亚非国家,中国也在内,不论在经

高考历史母题揭秘(必修一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考历史母题揭秘(必修一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必修一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1.(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合体18题)小明有一天在家里的书柜里发现了一张《大公报》的残片,如下图,上方出版时间仅剩月份和日期能看清楚,而年份则残缺,请你推断该报纸残片大概出版于那个时间段A.20世纪五十年代初B.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C.20世纪六十年代D.20世纪七十年代【答案】A【点拨】建国初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2.(2011年11月烟台期中4题)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答案】D【点拨】【结束】3.(2011年10月安丘市检测15题)观察右边《l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这一示意图说明A.建国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D.是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完全反映【答案】C【点拨】【结束】4.(2012年1月莱芜市期末7题)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改革开放前中国未与西方建交B.香港是中国与西欧交往的唯一桥梁C.捷克是中国通往西欧的交通枢纽D.苏联东欧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曾有特殊地位【答案】D【点拨】【结束】5.(2011年9月昆明市摸底32题)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此会议是()A.1954年日内瓦会议B.1955年万隆会议C.1971年26届联大D.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答案】B6.(2011年11月烟台期中3题)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3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3张PPT)

中国在云南建立 傣族自治区使我国面 临渗入和颠覆活动的 威胁。
如何打消与会 国的疑虑,促 成会议成功?
主席、各位代表: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 来吵架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 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 础呢?
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 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 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 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 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 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 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 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 对立。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参加日内瓦会议:树立和平大国形象
促使日内瓦协议达成 ;缓和亚洲紧张局势
2.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1. 是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继承发展。 2.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解决国际争
端的基本准则。 3. 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
保障国家独立、安全;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加强 中苏两国的友谊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在优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的同时,新中国还 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世界各国和平 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据此,周恩来总理于 1953年底接见印度代表团时,进一步提出了互相尊重主 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 将这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此后不久,毛 泽东又明确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 系中去。”他还说:“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 内和平共处。”50多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越来越显 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专题五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导学案(有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专题五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导学案(有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导学案(有答案)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背景(1)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敌对态度。

23(1)与苏联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1950 年2 月,中苏两国领导人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2)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2.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3.基本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辨析比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大政策”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但两者又有很大的不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三、走向国际舞台1.日内瓦会议(1)召开:1954_年4 月至7 月,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出席会议。

(2)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3)成果:会议最终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4)意义: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1)召开:1955年4 月,29 个亚非国家出席会议。

(2)特点: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方针: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了赞扬和拥护。

(4)成果: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显示了亚非人民友好合作的“万隆精神”。

[思维点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的关系(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论基础。

(2)“求同存异”方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外交中的具体体现。

【课堂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达成一项协议。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4、通过阅读史料和教材内容,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含义及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及图片,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制定的原因和主要内容,从而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
2、通过对建国初期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基本史实的学习,概括归纳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外交》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的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本专题主要讲述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概述了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指出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外交政策作出的重大调整,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本课正是现代中国外交关系的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外交成果。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叙述了四个问题:新中国诞生后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走向国际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中国的外交策略的调整和取得的主要外交成就。
3、通过“探究学习”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5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5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批改和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成就和影响。
2.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告诉学生,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国家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5.结合课堂练习,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注意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
1.学生对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有初步了解,但对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认识不足。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外交政策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国内外形势。
2.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存在表面化、片面化的问题。教师应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学生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等外交政策的概念理解可能模糊,教师需要通过实例解析、史料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清晰掌握这些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情况,为后续课堂讨论打下基础。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剖析外交政策的制定背景、具体内容和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进行思维碰撞,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成就。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第1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张PPT)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第1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张PPT)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
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国际环境
独 立


国家性质 的

走 向 国 际
毛泽东访苏
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平 舞 参加日内瓦会议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52021/8/52021/8/5Aug-215-Aug-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52021/8/52021/8/5T hursday, August 05, 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52021/8/52021/8/52021/8/58/5/2021
(2)、1955年万隆会议上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一九五五年四月,周恩来总理出席在印尼万 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 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材料:(万隆会议)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但 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 还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 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国家的友好关系。
(2)首次提出:1953年
(3)完善:
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处于缓和
为争取...(书上)和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 家的友好关系
⑴ 1953年,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周恩来在会见印 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⑵ 1954年,访问印度、缅甸,一致同意… “平等互惠”改为 “平等互利” ⑶ 1955年亚非会议,“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高中历史 专题五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五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人民版必修1

交 舞 台
结 果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了会 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 团结与合作。
---Βιβλιοθήκη 亚 非对中国外 交的作用
是中国外交活动的重大成功,是中 国争取亚非国家支持、促进与亚非 国家往来跨出的第一步。
会 议
万隆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 精神 进各国友谊的精神。
材料一: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必 须独立,新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 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 干涉。”
自 内 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
主 的 和
方 针
“另 起炉 灶”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 立的一切旧的屈辱 的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往中独立自主。
平 外 交 方 针
内 容 及 意 义
“打扫 干净屋 子再请 客”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 为与世界各国建 余势力,取缔帝国主 立平等互利的外 义在华一切特权。 交关系奠定基础。
第24课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 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 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 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 上的积极作用。
②通过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运用历 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 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 1达9•莫41中9.斯年国19科1建24车月9交年站,。1时毛0来是月的泽总新2情东日理中景主苏兼 国。席联外与这访第长外是问一代国新苏个表签中联宣中订国。布国的最图承政第高为认府一领抵中在个华条 条人约约民上。共签和字国。,这与 导•人2.的19首49次年出底访同。苏联在内的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1张PPT)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1张PPT)

感悟伟人
看看照片中那种自信和从容,大国风范 “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肯尼迪夫人杰奎琳
“毛主席真幸运,有周恩来这样一位总理,我要是有周 恩来这样一位总理就好了。”——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加诺
“ 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
周恩来打交道吧。”—— 苏联前外交部长莫洛托夫
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可以掌管世界上五分之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4、1949.10—1950.10与17国建交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瑞士 芬兰等国。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感受时代风云 领略伟人风采
学科指导意见
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及重大外交活动: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 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及其意义、中国参 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及其意义;理解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及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与苏联等17国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 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 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利益(决定因素) 国家意识形态、 文化传统 综合国力 国际格局与形势 当局决策……
周总理是万隆会议的明星时常被代表围住索要签
1955年
亚非万隆会议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学了今天这堂课后,初来乍到的你,如何与来自各 地,性格各异的同学相处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专题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的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概述了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指出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外交政策作出的重大调整,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课正是现代中国外交关系的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外交成果。

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叙述了四个问题:新中国诞生后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走向国际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中国的外交策略的调整和取得的主要外交成就。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分析当时外交政策制定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分析归纳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

4、通过阅读史料和教材内容,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含义及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及图片,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制定的原因和主要内容,从而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

2、通过对建国初期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基本史实的学习,概括归纳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学会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探究学习”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是中国对世界外交的贡献,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

认识互相尊重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不仅是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3、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艺术,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新中国初期基本外交方针确立的原因与和平共处五原则在国际社会上的深远影响。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问题引导的方式导入新课的学习。

展示四幅图片,分别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和《二十一条》的签订场面。

[教师引导]通过上面四幅图片,结合之前学过的近代史知识,你们能用一两个词来概括旧中国的外交史吗?[教师讲解]旧中国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那么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外交又是怎样的呢?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外交方面提出了哪些方针政策,又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专题五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二)讲授新课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展示材料: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图》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个时期,美国不仅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挑动西方各国孤立中国,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进行军事威胁。

——《总结历史,开辟未来》[教师引导]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

(1)国际形势: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对于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及其它进步力量无不欢欣鼓舞;但是国际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对新中国充满了敌意,他们从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进行封锁,军事上进行威胁,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国内形势: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2、内容展示材料:(1)“另起炉灶”:材料一:“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把他们当做外国侨民对待。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教师引导]毛泽东把该材料所规定的外交决策形象地称为“另起炉灶”。

如何理解?有何意义?含义: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作用: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学习思考]近代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为什么说“另起炉灶”使中国在政治上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教师讲解]西方大国与旧中国的关系是一种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

“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就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这实际上表明新生的政权要改变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史,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相互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保障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

(2)“一边倒”材料二:中共领导人曾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的敌视有加无已。

”“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教师引导]据上述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有什么重大作用?[学生思考]略[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

含义: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作用:表明了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有利于利用外援进行经济建设。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材料三: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米高扬谈话时曾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我们真正的朋友可以早点进屋子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做点清理工作,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暂时还不能让他们进门。

”[教师引导]为什么毛泽东说“屋内太脏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和目的分别是什么?[教师讲解]历史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各种特权,长期以来这些特权侵害了我国主权,并使帝国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和影响。

含义: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目的: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第一次建交高潮:与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家建交。

(2)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莫斯科。

1950年,周恩来抵达莫斯科与苏联讨论各项条约的具体内容。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过渡]新中国把发展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中心,只有这样才能顶住美国施加的压力,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同时,新中国也注意把发展与其他国家间特别是与中国相邻的国家间的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新中国如何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发展外交关系呢?中国周边一些新近独立的民族国家,由于一些历史的影响,甚至还与中国存在着边界问题,对新中国心存疑虑,所以,为了给国内经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国际局势进一步缓和的情况下,中国积极主动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展示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指出:“中国和印度……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它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从此,我国外交有了自己的“定海神针”,它表明我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作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至今依然放射出真理的光芒”。

——据《新中国外交历程》等整理材料二: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教师引导](1)简要指出材料一中“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提出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些原则”的内容。

(3)说明“这些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原因。

1、背景(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2)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3)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1)首次提出: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进一步阐释: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3)完善:1954年,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又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发展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发展为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

4、意义(1)国内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新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国际意义: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原因。

[教师讲解]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过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一个新的国家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