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第四讲 三老子与先秦道家几个学派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和学派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和学派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思想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先秦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他们所代表的学派。
1. 孔子及儒家学派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孔子非常关注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秩序,他倡导“仁”的道德观念,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儒家学派重视人的教育培养,强调传统的礼仪和道德规范,对后世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孟子及墨家学派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他提出了孟子学派的理论。
孟子强调人性的善良本质,同时强调人的主动性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墨家学派则强调兼爱和非攻的原则,提倡以和平和公正来解决社会问题。
墨家学派也对中国哲学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老子及道家学派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是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创立了道家学派。
道家强调“道”和“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和宇宙的运行规律,强调个人的内心修养和超越物质欲望的重要性。
道家学派对后世的哲学、文学和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墨子及墨家学派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是另一个重要的思想家,他创立了墨家学派。
墨子关注社会问题和道德行为,强调爱和公平的原则,主张以兼爱和非攻的方式来建立和谐社会。
墨子的学说也对后世的中国哲学和伦理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5. 荀子及荀家学派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是先秦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他创立了荀家学派。
荀子强调人的性恶以及教育对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学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6. 韩非子及法家学派韩非子(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是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创立了法家学派。
法家学派注重法律和治理的理论,倡导强权政治和严酷的法律制度,主张以法治国和明确的法律规定来维护社会秩序。
诸子百家先秦十二大流派代表人物与主要思想概述
诸子百家先秦十二大流派代表人物与主要思想概述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近代吕思勉认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
”十二大流派代表人物一、儒家(崇古思想):代表人物:孔丘、曾参、卜商、公羊高、卜商、左丘明、谷梁俶(chù)、颜回、孟轲、荀况、鲁仲连、告子等作品:四书五经、《荀子》、《景子》、《徐子》、《芈子》、《宓子》、《世子》、《羊子》、《宁越》、《子思子》、《王孙子》、《漆雕子》、《公孙尼子》、《鲁仲连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孔丘像墨翟像四、法家(法治思想):代表人物:商鞅、李悝(kuī)、管仲、子产、慎到、吴起、申不害、韩非、李斯等作品:《法经》、《管子》、《申子》、《李子》、《处子》、《慎子》、《商君书》、《韩非子》等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韩非子,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老子与各学派的关系
老子与各学派的关系一、中国学术分三大时期我国学术最发达的时期,一是周秦诸子,二是赵宋诸儒。
周秦诸子是中国学术最具有创新性的时期赵宋诸儒是中国学术与印度学术融合的时期。
1936年以来,世界大通,天涯比邻,是为第三时期。
二、《老子》一书是周秦学派的总纲《老子》一书可以分为两部分:致虚守静,归根复命一类话是“出世法”;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一类话是“世间法”。
宇宙真理,是浑然的一个东西,是初是蒙蒙昧昧的,像一个绝大的荒山,无人开采。
后偶有人在山上拾得点珍宝归来,人人诧异,都去开采,有的金、有的银、有的铜、有的铁……虽所得不同,但各有所得,周秦诸子都是上山开采的人,这些人中,属老子采集最多。
老子把古今事变融合贯通,寻求其变化规律,笔之于书,即名曰《道德经》。
德者有得于心也,根据以往的事变,就可以推测出将来的事变。
他见到了真理的全体,讲出来的道理,颠扑不破。
后人要研究,只好按照他的道理分头研究。
他在周秦诸子中,真是开山鼻祖,诸子取他学说的一部分,引而申之,扩而大之,就独成一派。
三、无为思想的实践意义老子的“无为”,许多人误解了,《老子》一书,是有为,不能说是无为。
他认为:要想有为,当从无为下手,所以说“无为则无不为”。
老子的书,讲的是无为,是顺其自然。
我不加主观愿望的意思,当为则为,当不为的就不为;如果当为不为,这是有心跟自然反抗,就叫做有为,算不得无为。
书中,大概每句中,上半句是无为,下半句是有为,如:“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大器”。
慈做到了则可生勇,做到俭则生广,欲成大器,要从不敢为天下先做起,巩固自身的修养,知识及其阅历,之后,大器自然而成。
即能慈、能俭、能不敢为天下先为无为;道法自然,能勇、能广、成大器,则是有为。
老子洞察盈虚消长之理,阴阳互动之功。
凡事从相反面下手、处事。
如做文章,欲扬先抑,要写字欲左先右、欲右先左一般。
我无为、我好静、我无事、我无欲,是无为;能使民化民正、能使民富民朴,是有为。
总结先秦各家思想
总结先秦各家思想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有许多学派和思想家在这个时期涌现。
其中,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阴阳家是五个最重要的学派。
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
儒家思想强调了人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儒家思想家孔子主张“仁”,即以人为本,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他提倡君主的德行和仁政,强调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和塑造君主的品德。
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他主张人性本善,提倡仁爱和民主。
道家思想强调了自然和超越人类意识的道。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者之一。
他主张“无为而治”,即通过放弃个人欲望和努力来达到自然的平衡和和谐。
道家思想家庄子进一步发展了道家思想,他强调个体自由和随性而动的原则,并且主张人应当追求自我认知和宇宙和谐。
墨家思想强调了公共利益和无私奉献。
墨子主张“兼爱”,即所有人都应当互相关爱和互助。
墨家批评了当时的社会不平等和战争,提出了爱与和平的理念。
墨子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家思想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和严格的社会秩序。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和李斯。
韩非子认为法律应当是君主的工具,用来维持社会稳定和巩固统治。
他主张严惩犯罪,强调集权和维护社会秩序。
阴阳家思想强调了自然界的阴阳和五行。
阴阳家认为宇宙是由两种基本的力量组成,即阴和阳。
他们通过观察和研究天象和自然现象来理解宇宙的规律和变化。
在先秦时期的中国,这些不同的思想家和学派之间存在着相互辩证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虽然他们有不同的观点和主张,但也共同努力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和人类幸福做出贡献。
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中国文化,并且继续对今天的中国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先秦各派思想内容总结
先秦各派思想内容总结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涌现出了多个不同的思想派别。
这些派别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等,每个派别都有着独特的思想内容和理论体系。
以下是对先秦各派思想内容的总结。
儒家思想是先秦各派中最为重要的一派,其代表人物为孔子。
儒家强调传统礼教的重要性,倡导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并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伦理的培养,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义”思想,并强调君子的品德养成与修身自好。
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提出了“道”作为宇宙的本原和最高境界的概念。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的理念,主张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身心的自由。
道家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主张自我放逐,超脱尘世,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墨家则强调兼爱和公平的思想,主张实行有法可依的法治社会。
墨家认为,爱是全人类公共道德准则,倡导“以贫者富,以老者少”的思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和谐。
墨家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和最大幸福的实现,主张务实和实用。
法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为商鞅。
法家强调法制的重要性,主张法治社会,以法律规范人民行为,在社会中树立权威。
法家思想注重行政和社会管理,倡导严肃的法律体系和严厉的刑罚,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阴阳家是关注自然界和宇宙规律的一派,代表人物为淮南子。
阴阳家相信宇宙是由阴阳两大对立而统一的要素构成的,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顺应天道,循环宇宙的变化和运行,以达到整体平衡和和谐。
除了这些主要的思想派别,还有其他一些次要的思想流派如名家、纵横家等。
名家注重辩论技巧和口才的发展,追求智慧和权谋。
纵横家强调政治权力和策略的运用,提出了实用主义的思想观点。
综上所述,先秦各派思想的内容丰富多样,各有特点。
儒家强调道德伦理和品德培养,道家强调自然无为与心灵追求,墨家强调公平和兼爱,法家强调法制和社会管理,阴阳家关注自然宇宙规律,名家注重智慧和辩论技巧,纵横家注重政治权谋。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学派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众多思想家和学派在这个时期涌现并相互竞争。
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学派主张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重要思想家和学派进行介绍和分析。
孔子及儒家学派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一系列道德伦理观念,形成了独特的儒家学派。
孔子强调人的修养和行为规范,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强调君子的品德修养,提倡仁、义、礼、智、信等美德,主张恪守传统的道德规范,强调王道思想。
墨子及墨家学派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创立了墨家学派。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和宽容,反对战争和暴力。
他提倡以爱人为本,追求社会和谐与平等,反对贵族统治和阶级压迫。
墨子的非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老子及道家学派老子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的思想观念。
老子主张道无形无物,无为而治,强调与自然合一,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他认为社会的秩序过度强化会导致紊乱和混乱,主张反思权力和权威。
老子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哲学。
庄子及道家学派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庄子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解放,提出了“自由游泳”的观念,主张人应摒除功名利禄的追求,寻找自我的真正意义。
他以寓言和譬喻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对后世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墨子、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三个重要学派:墨家学派、道家学派和道家学派。
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意义,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这些思想家和学派相互影响和交流,形成了多元的思想生态,促进了古代哲学的繁荣和进步。
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学派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孔子及儒家学派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墨子及墨家学派倡导兼爱与非攻;老子及道家学派注重与自然合一和个体解放;庄子及道家学派提出自由游泳的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第四讲
❖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 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孟子见梁惠王上》)
精品课件
孔子死后,儒家一分为八,称为儒家八派。子思、孟子两 派有承继关系,思想倾向基础一致,自宋代以后被尊为儒家 正宗。荀子一派,与子思、孟子的思想有差别,当时也有很 大影响。在后来,统治者常常兼用荀、孟儒学以统治人们的 思想。
孔子
荀子一派
子思、孟子一派
精品课件
其他诸派
(二)孟子的仁政说和性善论
精品课件
第一节 儒家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 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 十一)),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 日),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 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 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孔子逝世,享年 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 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 文集《论语精》品课及件 《四书》中。
精品课件
❖ 孟子的“仁政说”
孟子的“仁政”学说,在经济关系方面主张“制 民之产”,反对统治阶级横征暴敛;在政治方面则是 一种道德政治的理想,也叫做“王道”,与之相对 立的暴力政治则被称为“霸道”。他倡导“以德服 人”的王道,力劝诸侯“以德王天下”,着眼于争 取民心。
精品课件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 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 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庙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 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 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 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 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已者,未之 有也。”
道教的起源、主要学派与思想
道教的起源、主要学派与思想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宗教和哲学体系,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的中国。
它是中国三大传统宗教之一,与佛教和儒教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教”。
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道家学派,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本文将探讨道教的起源、主要学派以及其核心思想。
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中国。
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老子是一位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被整理成《道德经》,成为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老子的思想主张“道法自然”,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他认为,人应该放弃功利心和欲望,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教的主要学派包括道家学派、正一派和全真派。
道家学派是道教的核心学派,强调追求道的境界。
正一派是道教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创始人是张道陵。
正一派注重修炼内丹和炼化身体,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
全真派是道教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它的创始人是王重阳。
全真派注重修炼内外兼修,追求身心的完美统一。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
道是宇宙的根本原则,是一切事物的本源。
道教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道教主张“无为而治”,即通过无为而达到治理万物的境界。
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强调修炼身体和灵魂,追求超越生死的境界。
道教还注重道德修养,强调慈悲、谦逊和无私的品德。
道教的实践方式包括修炼内丹、炼化身体、祭祀和修行。
修炼内丹是道教的核心实践方式之一,通过调养身体和修炼内丹,追求身心的完美统一。
炼化身体是道教的另一种实践方式,通过炼化身体,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
祭祀是道教的重要仪式,通过祭祀神灵,追求与神灵的联系。
修行是道教的基本实践方式,通过修行,追求道的境界。
总之,道教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的中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宗教和哲学体系。
道教的主要学派包括道家学派、正一派和全真派。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强调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道教的实践方式包括修炼内丹、炼化身体、祭祀和修行。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和思想潮流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和思想潮流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可以说是中国思想发展的起点。
这些思想家和学派包括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被称为“诸子百家”。
儒家儒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学派,主要由孔子、孟子、荀子等人创立。
儒家的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提倡个人修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儒家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在儒家学派中,孔子是最为著名的代表之一。
孔子的思想主张以教育为根本,提倡“仁”,认为只有通过教育,人们才能实现道德上的完美。
孔子还提出了“君子”的概念,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道家是先秦时期的另一个思想学派,主要由老子、庄子等人创立。
道家主张“道”,认为人应该在追求道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社会和自然与谐共生的状态。
道家思想注重个人修养,提倡“无为而治”。
在道家思想中,老子是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老子的思想主张以自然为借鉴,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是造化的法则,人应该按照道行事,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墨家墨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学派,主要由墨子创立。
墨家主张“兼爱”,强调平等、博爱、普惠。
墨家思想认为,人应该以博爱的精神告别利己主义,保护他人的利益,践行“兼爱”的伦理原则。
法家法家是先秦时期的另一个思想学派,主要由韩非子、李斯等人创立。
法家思想注重秩序、权威、规范等方面,主张用法制来管理社会。
法家思想认为,只有强有力的政府和严格的法律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与秩序。
名家名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学派,主要由名家学派和阴阳家学派构成。
名家思想认为,人的言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提出了“名教”、“名实”、“名义”等概念,强调说服、表达等方面的技巧和策略,出现了许多的文化名流和文学艺术家。
纵横家纵横家是先秦时期的另一个思想学派,主要由商鞅等人创立。
纵横家思想认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强弱应该基于其实力而非道义。
先秦儒道墨法四家的学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先秦儒道墨法四家的学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儒、道、墨、法四家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四个思想家学派,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那么这四个学派的学说分别有什么特点和异同呢?居士我慢慢为你分析。
我们可以依据他们在政治思想上的不同,将这四个学派大致分为两类,儒、道、法三家都提倡“无为”,可以算作一类,而墨家提倡有为,单独算作一类。
是的,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儒家和法家也都是提倡无为的。
首先我们来看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虽然现在我们提起道家就说“老庄”,但是老子和庄子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且直到魏晋时期人们才将老子和庄子放在一块儿说,在此之前人们说的是“黄老道家”。
老子的身份是周王室守藏室之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加上国家档案馆馆长。
因此他能看到历朝历代的文件、史书、档案等等,自然在总结历朝盛衰兴亡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论,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老子的身份背景决定了这本书注定是一本写给君主看的政治书籍。
抛开《道德经》中形而上学的内容,可以将其精髓总结为四个字:无为而治。
《道德经》中经常提到“无为”,如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治。
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
老子说的“无为”是什么意思呢?无为不是指什么都不做,而是说不要妄为,不要肆意扩张自己的欲望,要顺应自然规律,辅助百姓自我发展而不加制约。
这样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国家也就不会混乱了。
老子的“无为而治”与西方十八世纪流行的一句口号暗合:“最懒惰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
”而老子早于西方一两千年就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真的是十分伟大。
不过老子并没有具体地说到底怎样才能“无为而治”,一切全靠人自己去体悟,因此就给儒家与法家留下了发挥的空间。
庄子是一位看管漆园的小吏,所以古书上说到漆园吏便是指庄子,也有种说法认为漆园是个地名。
但是不管怎么说,庄子都是个小吏,没有显赫的身份,不像老子那样在中央任职。
5.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汇总
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先秦道家思想
㈢ 道家的升华与庄子
3.相对主义认识论 ② 更高的知识——“不知之知”
●“一”究竟是什么? 惠施说: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 “至小无 内,谓之小一”。 《齐物论》还说:“是不是,然不然……忘年忘义, 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无竟”是得道的人所住 之境。这样的人不仅有对于“一”的知识,而且已经 实际体验到“一”。
道家的三个阶段:
①先秦道家思想
②黄老道学
③魏晋玄学
④道教
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先秦道家思想(老子、杨朱、庄子) 道家的出发点: 全生避害
杨朱的方法—— 逃离人世,遁迹山林。
老子的方法——遵道行事,自然无为。 庄子的方法——无待无我,避于仙境。
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先秦道家思想(老子、杨朱、庄子)
王忱、刘伶、石王斗富、王济、羊琇 , “看杀卫玠”
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三、魏晋玄学
㈢ 崇有派,代表:裴 危页
㈣ 独化派,代表:郭象,向秀 ①“万物独化”的本体论
②“冥而忘迹”的认识论
③“大小俱足”的诡辩论
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四、道教
㈠ 道教的产生与传播
道教产生于东汉顺帝年间。相传沛国丰人 (今江苏丰县)张陵(34—156年)学道四川鹤鸣 山,得太上老君口授作道书24篇,创立道派。当 时入道者需交五斗米,故称“五斗米教”。张陵 被称为张天师,故该教也被称为“天师教”。 东晋时葛洪从神仙方术角度发展了道教,创 立了道教丹鼎一系。著《抱朴子内篇》,
一、先秦道家思想
㈢ 道家的升华与庄子
3.相对主义认识论 ①有限的观点
●“天籁”(地籁、人籁) ●“是非莫辩” “辩无胜” ● 正处、正味、正色 ● 朝三暮四 《齐物论》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 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和学派
法第 五
章
家 学 派
代表人物管仲、子产等
管仲:齐国名相,主张法治,推行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子产:郑国名相,推行法治,注重民生,使郑国成为春秋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的国 家
商鞅:秦国名相,推行法治,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
韩非:韩国名相,主张法治,推行改革,使韩国成为战国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的国 家
先
尽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秦
意输 赅入
时 的 你
阐的
和 述 正
观文
期 点 , 文 学 字 的 是 您 派 思 想 思 的
提 炼 ,
想
汇 报 人 :
XXX
请
家
壹 目
贰 儒
叁 墨
目
录 标
家 学
家 学
录
题
派
派
肆
伍
陆
道
法
名
家
家
家
学
学
学
派
派
派
章第 一
章
节 标 题
儒第 二
章
家 学 派
创始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子
孔子生平:公元前 551年-公元前479 年
主要思想:仁、义、 礼、智、信
教育理念:有教无 类,因材施教
弟子众多:相传有 弟子三千,贤者七 十二
核心思想仁、义、礼、智、 信
仁:爱人, 以人为本, 尊重他人, 关心社会
义:正义, 公平,公正, 维护社会秩 序和道德规 范
礼:礼仪, 礼貌,尊重 他人,遵守 社会规范
智:智慧, 理性,思考, 追求真理和 知识
核心思想名实论、形名论 等
名实论:主张事物的名称与实际相 符合,强调事物的本质和属性
高频考点:先秦诸子百家都有哪些?
高频考点:先秦诸子百家都有哪些诸子是指中国先秦时期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列子、申子、韩非子等学术思想代表人物。
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道家、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术流派,而至战国中期,百家争鸣,众多学说纷呈,丰富多彩,为中华文化奠定了深厚基础。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引述了司马谈(司马迁之父)对学术流派的见解,司马谈把先秦以来的学派总归纳为六家(论六家要旨),即: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先秦诸子百家当中有名的共有189家,著作更达到了4324篇;后来约有10家发展成了学派,即: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
而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术数”、“方技”、“兵书”三略,亦可称为先秦诸子,可算为十二家。
(1)儒家公元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儒家起初仅是诸子百家之一,在秦代更是大受迫害,自汉代起才得到朝廷独尊,成为官学与国教,在两晋南北朝和唐代,儒家与佛、道二家并称三教,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领域的领导地位,继后经宋儒重新阐释,形成理学,发展心性之学后得以重振声势,并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大受尊崇。
儒家尊崇孔子为圣人,以四书五经为经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二程、朱熹、王阳明、顾炎武等大儒加以发扬,历久而犹新。
(2)法家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用法治理国家的思想学派,法家的思想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
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
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一个组织或学派叫“法家”,只是在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中将韩非子、管子等理念相似的人归类为一派并命名“法家”。
道教文化:传统道家流派和典籍简介
道教文化:传统道家流派和典籍简介
传统道家流派和典籍简介中国传统道家包括老子学派、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庄子学派、玄学派、道教学派六个派别,老子学派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关尹,代表作是《道德经》;杨朱学派代表人物是杨朱,没有著作传世,《列子》中的杨朱篇只具有参考价值;庄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代表作是《庄子》;玄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郭象、竹林七贤、陶渊明等人,代表作是《列子》、《大人先生传》、《与山巨源绝交书》、《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桃花源记》、《世说新语》等,黄老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慎到、彭蒙、田骈等人,其代表作是一系列的辉煌巨著,如《鹗冠子》、《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
此外,王充的《论衡》也是黄老道家的名著。
道教学派以葛洪、成玄英、司马承祯、陈抟等为代表,其代表作是《道藏》。
另外,最近由于考古,新发现了一些道家经典,如《帛书本老子》、《黄帝四经》、《竹简本老子》、《恒先》、《太一生水》、《文子》残简、《道藏敦煌遗书》等。
诸子百家内部也分派别:道家有三派、儒家有八派、墨家有三派
诸子百家内部也分派别:道家有三派、儒家有八派、墨家有三派1、道家三派道家文化有中华文化基石之称,在道教吸收道家文化之前,道家文化其实有老庄派、黄老派、杨朱派三派,老子庄子的地位自不必说,黄老思想曾经做过治国的根本理论,而杨朱派对中国人人性的塑造可谓影响颇深。
老庄派为老学、庄学的合称,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竹林七贤等。
以自然为本,天性为尊,法天心而无心弗志而为,以清静而使人退欲消妄,以己之虚无澄他人之妄心而为,因而成为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
黄老派主张身国同治,以两相自然为本,看似无所作为,实则无所不为,在西汉初年黄老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
代表人物为黄帝、姜子牙、老子、文子等。
杨朱派则主张全生避害、为我贵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代表人物杨朱、告子等。
2、墨家三派墨子死后,墨家学派发生了分化。
有相里氏之墨,邓陵氏之墨,相夫氏之墨,活动于战国中后期。
楚墨的邓陵子,此派更多的是以侠客的身份,到处行义。
他们反对各国的战争,认为这些战争都是权贵们为了自己利益发动的,不利于百姓。
齐墨的相夫子,此派是一个以学者辩论为主的门派,他们游历各国,讲授墨家的兼爱思想,他们反对用暴力去解决问题,希望能用柔和的方式去获得和平,也是思想上最幻想的一派。
秦墨的相里勤,此派注重科技研究,非常务实。
帮助秦国的原因,也是因为看见只有秦国当时的制度,是最接近他们墨家的最终设想的,所以他们愿意帮助秦国完成统一战争。
3、儒家八派战国时期儒家内部分化而形成的八个学派。
孔子一生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学生众多,有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誉。
而孔子的思想学说体系所涉及的范围又相当广泛,孔门弟子对孔子言论和思想的理解不尽相同,难免会产生歧见。
所以,孔子逝世以后,孔门弟子就开始逐步分化。
到了战国的中后期,儒学在成为“显学”的同时,在儒家内部也形成了八个不同的派别。
儒家“八派”之说,始见于《韩非子》的《显学》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先秦道家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杨朱、老子和庄子
先秦道家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杨朱、老子和庄子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发展,一共有三个阶段。
杨朱思想代表第一阶段,老子思想代表第二阶段,而庄子的思想代表第三个阶段。
01道家一开始是一些隐者,他们并不是普通的隐者,并没有因为避世而“欲洁其身”,还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赋予他们意义,这其中最早的人就是杨朱,其年份不详,但是他是在墨子和孟子之间的一代人,因为在墨子时从未提及他,但是在孟子时他已经声名显赫。
杨朱的基本观念是:为我、轻物重生。
杨朱认为生命比一切都重要,而生命对人只有一次而已。
他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所以,杨朱主张建立一个人人为自己,而又不侵犯别人的社会。
但是,这种社会在阶级社会里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它只不过是人的美好幻想而已,有点理想主义的色彩。
这与墨子的主张兼爱的理论显然相反。
《列子·杨朱》还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我们不能相信这些话真是杨朱说的,但是这些话把杨朱学说的两个方面,把早期道家的政治哲学,总结得很好。
02道家的第二阶段代表人物就是老子了。
老子,姓李名耳,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是周朝春秋时期的陈国苦县人。
古代李和老是同音字,老子的“李”姓,还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的始祖。
老子从小聪明好学,长大之后成为了周朝守藏室之官,也就是周朝藏书室的管理员,也因此有机会博览群书,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博学之人,而在春秋时学识渊博的人常常被尊称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他被称尊称为“老子”。
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他的传世经典是《老子》一书,也被称为《道德经》。
《道德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道德经》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哲学著作,其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先秦道家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先秦道家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导读:先秦道家,创始于老子,而大成于庄子,我们习惯把老庄作为道家的代名词,然就先秦道家来说,老庄而外,在当时还有一些其它著名的……先秦道家,创始于老子,而大成于庄子,我们习惯把老庄作为道家的代名词,然就先秦道家来说,老庄而外,在当时还有一些其它著名的代表人物,他们以其不同的思想特征,形成道家中颇具个性的道家流派。
可以说,先秦是道家大发展的时期,它人物众多,流派纷呈,蔚为大观,形成了与儒、墨、法诸大家相抗衡的显学,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道家是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发展的过程形成的,老子无疑是该流派的奠基人,人们习惯于把老子创立时期的道家流派称为老子学派。
关于老子,一般都认为他是春秋后期的人物,在周朝当过小官,略长于孔子。
后因周王室的衰败,他就离开了,从此隐姓埋名,不为人知,所以司马迁称其为隐君子。
老子的思想集中在《老子》一书中。
同样据司马迁所说,老子离开宫廷,到了一处关口,守关的长官非常仰慕他,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我请求您把您的思想学问能写下来,以免它失传。
于是老子写了上下两篇,约五千余字,称为《道德经》。
现在通行的就是这个本子。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甲乙本,与通行本相反,德经在上,道经在下。
老子而后,道家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人物众多,流派纷呈。
具体来说,到庄子成为道家发展的另一个高峰之间,有下列一些代表人物和流派:1.杨朱学派。
《列子》中有一篇《杨朱篇,实际上是魏晋时期人所伪托。
有关杨朱的生平著作,现在已无法详知,他本人是位隐士,一般认为是老子以后战国初期时发挥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杨朱学派的创立者。
杨朱在战国时期的影响就很大。
孟子曾对他的思想作过激烈的批评。
孟子在世时,杨朱的思想可谓甚嚣尘上,与墨学并为显学。
孟子曾说当时的人们发表言论,不是拥护墨子、就是拥护杨朱,可见其影响。
由于没有著述流传下来,要了解杨朱的思想全貌就比较困难,诸如《孟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都记录下了杨朱的某些言行。
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先秦道家思想〔老子、杨朱、庄子
㈠ 早期隐者和杨朱
《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 言盈杨天朱的下基,天本下观念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
① "为我" ② "轻物重生"
《列子.杨朱》篇有个故事说:"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 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 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2.老子的社会观
② 政治学说 ●愚民政策
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 利,盗贼无有."〔19章又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 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 则无不治."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2.老子的社会观
① 处世的方法 ●袭明: 按道、常、规律办事. ●处柔:〔贵柔守雌"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 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无为":" ●"寡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第46章 所以要"寡欲". ●不为天下先 :"三宝":一是慈,即宽容;二是俭,即退 缩,保守;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1.以"道"为最高实体的宇宙观
③ "物极必反"——宇宙的不变规律〔" 常●"矛盾 大量存在:《老子》中有〔70余对
先秦“诸子百家”中的十二大流派代表人物与主要思想简述
先秦“诸子百家”中的十二大流派代表人物与主要思想简述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王室衰弱,各诸侯国势力越来越大,互相经常有征伐战争,社会进行着剧烈的变革。
诸侯为了称霸中原,也纷纷四处挖掘人才。
因此在思想意识领域中,就出现了光辉灿烂的“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盛况。
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
关于对诸子百家的论述,在战国时期的《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都已经有记载。
过去的历史学家,如西汉初期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首次把诸子百家分为儒、道、法、墨、名、阴阳六家。
西汉末年的刘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加了:纵横、杂、农、小说四家合计为为十家。
东汉的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沿袭刘歆,并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后来,人们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
自此,中国古代学术界都依从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
近代国学大师吕思勉在其著作《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再增“兵、医”,认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
”下面本文简要叙述一下这十二大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主张“德治”和“仁政”,主张以礼治国,呼吁恢复“周礼”。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性善论”,而荀子则是对立的“性恶论”思想,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道家又主要分为老庄派、黄老派。
老庄派追求桃花源和至德之世,主张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黄老道家追求大一统,主张因俗简礼、宽刑简政,依道生法,依法治国。
两者都主张无为而治。
三、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老子将这个天地、宇宙的母体、开端描写成这 个样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 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据说孔子曾到洛阳向他请教过有关“礼 ”的知识。现在洛阳还有一个“问礼巷 ”。
•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 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 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 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 风而上云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 龙耶?”
2020/3/11
• 孔子比老子为龙,正是取龙所具有的神 变能通、超然高洁、令人难以把握的特 点。
2020/3/11
1.矛盾论与辩证法
• 首先,他认识到世界上的事物中包含有矛 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
• 他提出了一系列矛盾概念。如:大小、高 下、前后、生死、难易、进退、正反、强 弱、兴废、贵贱、有无等。矛盾对立的各 种概念,是贯穿于老子思想的基本框架。
• 其次,他又认识到这矛盾的两个方面是 相互依存、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
2020/3/11
• “道”是如何生出天地万物的呢?
老子用道解释了世界万物的起源:
•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 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老子》第40章
• 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老子》第40章
• 在这里,老子所说的“无”即指“道” 。所谓“道”生万物,首先是由“无” 生“有”,即无中生有。原来没有的东 西,后来产生了,因此叫作无中生有。 “道生一”指的就是无生有。
三、道家的主要思想
• 佛、道、儒号称中国古代的“三教” 。道家是一个大派别,其核心是以“道 ”为本,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 法自然”,主张自然无为;轻物重生。 先秦道家主要分为老子学派、杨朱学派 、列子学派、庄子学派及黄老学派等。
(一).老子及其学说
• 春秋末期人,在先秦古籍里,通称老聃 • 《史记》载为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
• 其中不无寓意。牛是一种性情温和、柔 顺服从的动物,且有忍辱负重、坚韧不 拨的特点。
2020/3/11
• 《易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乾、坤两卦所体现的精神,也是我 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 汉代人以马来比喻乾卦,以牛来比喻坤 卦,他们以马和牛的品格来表达乾健、 坤顺的特点。马所代表的乾卦所生发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 合乎孜孜不倦地入世进取的儒家的特点 。
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
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
国之 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
,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 矣
2020/3/11
• 牛所代表的坤卦所生发的“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则合 乎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旨。所 以后世附会者编造老子乘牛的神话 ,应该说是“用心良苦”,有其深 意的。
2020/3/11
• 老子为何乘青牛,而不乘黄牛、 黑牛、白牛或其它什么颜色的牛 ?
• 这或许与古代神仙家或占星家的五星占 有关。在太阳系中,绕日公转的较大的 行星,除地球外,尚有水星、金星、火 星、木星、土星。古人将五星分别看作 是五行的精灵或五帝之子。
2020/3/11
• 五帝即青帝、白帝、赤帝、黑帝、黄帝 。“天有五帝,五星为之使。”(《唐 开元占经》卷十八引《春秋纬》)“五 星者,天之五佐。”(《史记?天官书》 )“五星者,五行之精也,五帝之子, 天之使者,行于列舍,以司无道之国。 ”(《唐开元占经》卷十八引《荆州占 》)“列舍”指二十八星宿。。
• 老子在中国哲学史第一次提出最高的哲 学范畴“道”,道的本体论涵义即是“ 道生万物”。
2020/3/11
• 那么天地、万物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它 的母体又是什么样子呢?
• 首先,它不是天地,不是万物,也不是 人类。
• 其次,在天地产生之前它就存在了,否 则它就不能产生天地。
• 第三,它与天地万物存在的形式不同, 天地万物有形象,它可能没有形象。
县太清宫镇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 而年稍长于孔子。有人说又称老聃。
2020/3/11
• 《说文》解释说,“聃,耳曼也。”
• 老子曾担任过东周“守藏室之史”或“柱下史 ”,(周文王时,被召为守藏史。武士、成王 时又为柱下史。昭王时,去官归隐。)即负责 保管文献资料、记录历史事件的官吏,所以有 人说他是国立图书馆馆长或档案局长。他了解 天道和礼法,具有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生的丰 富知识。
• “道”具有无为、柔弱等主要性质,这 些性质可以被人们所效法。
• 道教有一本<常清静经>曾经这样形容“ 大道”:“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 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这一说法从某种角度反映了“道” 的本质。
2020/3/11
• 老子用道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道是具 有规律的涵义。老子说:“人法地,地 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人不仅 发源于道,而且统一于道。所谓道法自 然,是说“道”是按照自己的样子为法 则,而道则是无知无欲的自然。
2020/3/11
• 昭王23年,骑着青牛,准备过函谷关而 去。关令尹喜知道后,特来求道。老子 见他很虔诚,便留下五千真言,这就是 后世传诵的《道德经》。因这五千言, 他成为位居三清的大神仙,被奉为道教 的祖师。
2020/3/11
• 牛、马都是当时用于牵车的牲畜,神仙 家为什么要说老子乘牛车而不是乘马车 出关呢?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贵 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2020/3/11
• 同时他认为,矛盾的双方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 化
•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可见,对立面的相互转化是 普遍现象。
• 老子还认识到了量 向相反方向转化的道理。
2020/3/11
• 五星还被用来分别象征五方、五帝、五 事等神灵和事物。其中,木星(亦称岁 星)是东方青帝的使者。
• “青”,主春,木德,代表了东方。老 子自周入秦,向西而行,来自东方,后 世人称“东方圣人”,用青色正可取其 象征东方之意
2020/3/11
• 这样一来,“青牛”象征着一位来自东 方文明地区的文化使者,带着他的崇尚 阴柔之德的智慧,隐向尚未开化的西方 。这与后世的另一种附会“老子化胡说 ”倒很是是益彰。
•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79章
• 二是在道之外也不存在把道作原料来创 造万物的上帝或什么第一推动力。
• 道是绝对的,只能是母,不能是子,道生发万 物,容纳万物,却没有任何先于它或高于它的 东西来生成它或运转它。即使有所谓天帝,也 是在道之后,是道的产物。
2020/3/11
• (2)、道生万物是一个由静而动、由 动而而静、永恒不变、周而复始的 过程。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变化是一个从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020/3/11
2.道论——宇宙本原论与宇宙生成论
•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宇宙观的高 度考察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伟大思 想家,是中国历史上用新的宇宙观代替 上帝神学的第一人。
• 老子大胆地向天命观进行了挑战,否定 了天命说和天志说,提出了天道自然说 ,第一次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比较 系统的宇宙生成论和宇宙本体论。
• 什么叫“无为?”老子说: “辅万物之自 然而莫敢为”。这句话可以概括“无为”的
内涵。“辅万物之自然”即顺应万事万物本来 的情形;“莫敢为”则是要求人们消除个人欲 望,不对这种状况进行过多的干涉。 • 正因为道是无为的,所以万物才得以自然地生 长,也就是相信自然规律能推动自然界的正常 发展。
2020/3/11
2020/3/11
• 就是说,“道”是混沌未分的总体,从 中分化出或生长出“一”(指的是阴阳未 分化之气,即处于浑沌状态的气,即指 太极。统一的气)和“二”(对立的阴阳二 气)和“三”(阴阳二气生出的的和谐之气 ,可称“和气” ),阴阳和谐之气则能 生出万物,即阴阳和而万物生。从而形 成万物。
• 在中国思想上的历史资料中,这是对世 界起源的最早的哲学解释,它完全抛开 了原始的上帝创世说。
• 见了老子之后,孔子被老子通达睿智的 思想、深不可测的学识和不浊于世的品 格深深地折报了,以至于张口结舌,惊 讶地说不出话来 (“口张而不能嗋”) 。
2020/3/11
• 孔子感到了自己学识的不足。孔子曾周 游列国,见识的人也不可谓不多,而且 孔子一向是强调要“知人”的,可见过 大世面的孔子在面对老子这位智者时, 却感到难于把握对方,老子根本不是那 种一眼就能望到底的人。 高深莫测,变 化无形,难怪孔子不知用什么办法来把 握他,以致茫然不知所措了。
• (3)、作为道的体现的万物是一个由 生到灭的自化过程。
• 《老子》书中作为万物基质和万物运行 规律的道,是一种无知无识的、也不以 神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包容天地万物 以及人在内的永无止境的自化的自然存 在之物。《老子》书的作者觉得很难像 对具体事物那样来命名,甚至很难对它 进行描述: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 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 玄,众妙之门。”--《老子》第1章
2020/3/11
• 老子比孔子为凤,大概有两种含义:其一是称 赞孔子为人之高贵圣洁,出类拔萃;其二是说 他师表既佳,弟子满堂,“右智左贤”,孔子 像百鸟之王的凤凰一样,率领着诸位贤弟子。 老子是在孔子向他介绍自己的几位弟子时说这 番话的,他一语双关,对孔门的老师和学生都 作了褒扬,反映了这位德高望众的长者对于孔 子这位有影响的教育家的尊重、敬仰和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