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上教案第九课
三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一、第一章:发现周围的环境1.1 教学目标: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学会观察和描述周围的事物。
1.2 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围的环境,如学校、家庭、社区等。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的细节,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第二章:探索自然界的奥秘2.1 教学目标:认识自然界的基本事物,如植物、动物、天气等。
2.2 教学内容: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
2.3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
观察不同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观察天气的变化,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
三、第三章:感受科学的力量3.1 教学目标: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2 教学内容:学习科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能量、变化等。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
通过游戏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能量的转化。
四、第四章:探索人体的奥秘4.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4.2 教学内容:学习人体的基本结构,如骨骼、肌肉、器官等。
4.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模型,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
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了解人体各部分的功能。
五、第五章:体验生活中的数学5.1 教学目标: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5.2 教学内容:学习数学的基本概念,如数量、形状、空间等。
5.3 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第六章:发现文化的多样性6.1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6.2 教学内容: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如饮食、服饰、节日等。
6.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
最新《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上教案
发现与探索教案(三年级上)陈霞1.为什么看错了一、教学内容:通过对容易产生视错觉现象的图形进行实验分析,研究视错觉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视错觉现象”课题的实验与探索活动,引起学生对视错觉方面的学习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去伪存真,科学求实的科学态度。
2。
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初步了解视错觉方面的有关知识。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获得“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的科学观的体验。
教学难点是视错觉现象产生的原因。
通过实验而得出科学性结论,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对于三年级学生存在一定难度,要做好启发和引导。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通过对图形进行实验对比分析的方式研究视错觉现象及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可以再收集一些视错觉现象事例,或结合教学情况制作课件,以提高教学活动效果。
四、教学准备:提前布置学生准备1把学生用直尺和1张白纸。
五、教学过程:(1)导言:观察书图中A和 B两条线是平行的吗?看上去它们好像不平行,可是用尺量一量就会发现它们是平行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通过观察到“量一量”的实践中提出有时“我们会产生视错觉现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新课:本节活动是对图形进实验对比分析的方式研究视错觉现象及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活动过程:进行四项实验,分别为:实验一实验程序:观察图1中的3幅图,说说你的第一印象。
①图中是红线长还是蓝线长?②图中排列的长斜线平行吗?③图中间的圆圈圆吗?思考:动手测量一下,看看你的第一印象对吗?这说明了什么?通过观察与测量进一步证明“视错觉现象”是存在的。
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思考问题”可以小组活动方式进行讨论,教师及时总结。
第一、二幅图较容易产生“视错觉现象”,而第三幅图,由于印刷问题有时不易产生“视错觉现象”,若将此图放大效果会好一些。
实验二实验程序:1.比较图2中横线A和横线B,用尺量一量,结果怎样?为什么我们感觉B比A长呢?2.看一看:图3中A图和B图中心的圆哪个大些?思考:想一想,是不是不适当的参照物使我们产生了视错觉,不容易分清长与短、大与小。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一、第一章:发现自然界中的规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发现其规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观察树叶的形状和纹理。
发现树叶的生长规律。
探索花朵的颜色和形状。
1.3 教学方法:观察活动:学生观察树叶和花朵,记录其形状、颜色和纹理。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发现的规律,分享观察结果。
1.4 教学资源:树叶和花朵样本。
观察记录表。
二、第二章:探索科学现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科学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教学内容:实验:制作彩虹糖。
探索:观察彩虹糖的颜色变化。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探讨颜色变化的原因。
2.3 教学方法:实验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彩虹糖的制作和观察。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颜色变化的原因。
2.4 教学资源:彩虹糖材料包。
实验记录表。
三、第三章:发现生活中的科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食物的腐烂等。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煮水、制作简单的食物等。
学生记录观察和操作结果,进行分享和讨论。
3.3 教学方法:观察和操作活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进行实际操作。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观察和操作结果,讨论科学现象背后的原理。
3.4 教学资源:实验材料和生活用品。
观察和操作记录表。
四、第四章:探索数学世界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探索数学世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教学内容:探索数字的规律,如质数、合数等。
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发现数学的乐趣。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数学知识。
4.3 教学方法:探索活动:学生探索数字的规律,进行数学游戏。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的能力。
(2)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发现身边的科学1. 学习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
2. 探讨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如为什么叶子会变色、为什么花朵会凋谢等。
第二章:探索自然界奥秘1. 学习自然界中的生物特征,如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环境等。
2. 观察自然界中的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水分、土壤等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章:身边的物质世界1. 学习常见物质的特性和用途,如水、空气、土壤等。
2. 探讨物质的变化现象,如溶解、沉淀、蒸发等。
第四章:生活中的力的现象1. 学习力的基本概念,如重力、摩擦力、浮力等。
2.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力的作用,如拉力、压力、阻力等。
第五章:神奇的光与热1. 学习光的基本知识,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探索热的现象,如温度、热量、热传递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4. 交流法:鼓励学生分享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等。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教学设计(共含2课时)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教学设计(共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液体,了解液体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实验活动,一是观察不同液体的性质,二是探究液体沸腾的现象。
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液体的特性,从而达到认识液体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液体物品并不陌生。
但学生对液体的性质和液体沸腾的现象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认识。
此外,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获取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液体,了解液体的性质,能简单描述液体沸腾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液体,了解液体的性质,能简单描述液体沸腾的现象。
2.难点:液体沸腾的现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物品,对液体有一定的认识。
2.教师准备:准备实验器材,如各种液体、烧杯、试管等;提前观察并了解液体沸腾的现象,以便引导学生。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分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物质?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课:“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特殊的物质——液体。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液体物品,如水、酒精、盐水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9课教案
教师做参与者,适时给予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不倒翁推不倒的两个秘密:上轻下重、底部是半球形
学生猜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尽情地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
。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学生猜:底部是半球形、里面有东西等等)
(打开看看、做实验)
学生动手实验,学生交流
激发学生兴趣。要形成问题让学生产生研究的动机
让学生自行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由于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若时间间隔拉长,能进行全天的记录更佳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把问题延伸到课后,体现了科学开发性的教育理念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题
拓展延伸题
作业内容
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是什么?
生活中什么地方应用了不倒翁的?
教学反思
了解不倒翁扳不倒的两个秘密:上轻下重、底部是半球形
板书:有趣的不倒翁
1、猜一猜:
这样吧,先让我们猜一猜不倒翁为什么推不倒?
如学生积极性不高时,鼓励:科学家在研究问题之前都要进行大胆地猜想,然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看看哪个同学像个小科学家。还有谁来猜一猜这是为什么?
这些都只是同学们的猜测,是对是错?谁也说不准,怎样做才能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好主意,就按你们说的办法去做,看看哪个小组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揭开不倒翁推不倒的秘密。
1、上轻下重2、底部是半球形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课件:一组可爱有趣的不倒翁
制作材料:鸡蛋壳、剖开的小皮球、橡皮泥、扇形纸、饮料瓶、彩笔、双面胶
板书设计
9、有趣的不倒翁
上轻下重
底部是半球形一、教学导入Fra bibliotek(5分钟)
二、探究新知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上(五篇范文)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上(五篇范文)第一篇: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上为什么看错了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让学生懂得视错觉是存在的,不适当的参照物能影像人们产生视错觉,图形的位置也能使人产生视错觉,经验也可以使人产生视错觉。
2.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必须注意视错觉。
二、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明白科学实验室探索科学规律的重要方法。
2、在实验中要注意各个环节,积极思考问题,求得正确答案。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手段与教具:白纸、直尺五、教学过程:1、导入:看图中a和b两条线是平行的吗?用直尺量一量。
2、探索活动通过对容易产生视错觉现象的图形进行实验分析研究视错觉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实验一:看图中德三幅图说说你的第一印象。
实验二:比较图2中横线a和b。
实验三:哪个图形大。
实验四:颜色不同的三条线一样宽吗?3、探索发现,总结。
分组讨论结果:实验一说明视错觉的存在。
实验二说明不适当的参照物能影像人们产生视错觉。
实验三说明图形的位置也能使人产生视错觉。
实验四说明经验也可以使人产生视错觉。
六、布置作业:动手量一量,看实际图形与视觉有什么不同。
七、课后小结:师生谈收获。
八、板书设计:为什么看错了!视错觉是存在的1、不适当的参照物2、位置3、经验九、课后反思: 吹泡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泡液成分比例2、用自己配制的泡液探索吹泡泡的方法和技巧。
3、让学生在吹泡泡的试验中感受快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研究泡液成分与比例三、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手段与教具:1、各小组准备:1支滴管、1小杯洗洁精、水2、1个水杯、2-3支粗细不同的吸管。
五、教学过程:1、导入大家都喜欢吹泡泡,那么泡液是怎么配成的呢?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
2、探索课题研究泡液成分比例3、探索活动实验一:用清水能吹泡泡吗?实验二:在清水中加入1滴洗洁精能吹泡泡吗?实验三:再向杯中滴入2、3、4、滴洗洁精,用吸管搅匀一边滴一边试吹,一直滴到可以吹出完美的泡泡。
三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一、第一章:认识数字3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3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3。
b. 能够通过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c. 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数字3的写法b. 数字3的读法c. 数字3的实际运用3. 教学方法:a. 实物教学:通过教具或生活用品等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3。
b. 游戏教学: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字3。
c.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字3。
二、第二章:数字4的探索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掌握数字4的写法和读法。
b. 能够通过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c. 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数字4的写法b. 数字4的读法c. 数字4的实际运用3. 教学方法:a. 实物教学:通过教具或生活用品等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4。
b. 游戏教学: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字4。
c.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字4。
三、第三章:数字5的发现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数字5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5。
b. 能够通过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c. 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数字5的写法b. 数字5的读法c. 数字5的实际运用3. 教学方法:a. 实物教学:通过教具或生活用品等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5。
b. 游戏教学: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字5。
c.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字5。
四、第四章:数字6的认识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掌握数字6的写法和读法。
b. 能够通过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c. 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数字6的写法b. 数字6的读法c. 数字6的实际运用3. 教学方法:a. 实物教学:通过教具或生活用品等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6。
小学科学冀人版三年级上册第9课《浮与沉》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三年级上册第9课《浮与沉》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1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根据生活经验预测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2、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沉浮。
3、根据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状态给物体分类。
4、能找出改变物体沉浮的办法。
2学情分析《浮与沉》这一课共安排了三个逐层递进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在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以水为载体物体的浮沉现象,并亲自感受水中物体的浮力。
而教学的重点则放在让学生初步尝试用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想象和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方法或多种方法去解决同一问题。
科学课的重点在科学探究过程的训练,即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用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在探究过程中,重视学生体验,这是科学探究所提倡的。
3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来判断物体的浮沉,并利用已有经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不仅仅由其自身的重量决定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讲授】教学设计教具准备:1、实验材料:苹果、橡皮泥、木板、小石头、螺丝钉、钥匙、树叶、铅笔、带盖小瓶、无盖小瓶、沙子等。
2、水槽、简易浮沉子、实验记录单(每组一套)。
教学过程:一、魔术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大家都认识刘谦吧,知道他是做出什么的吗?这节课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小魔术,好吗?师:大家看我手里这个矿泉水瓶,里面有一个带盖的小瓶,我让它下去它就下去,让他上来它就上来。
老师操作。
(引导学生猜想:小瓶为什么为上浮和下沉?)学生回答,教师板书:9 浮与沉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趋动力,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这个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和提出了问题。
二、预测沉浮、实验验证。
1、物体的浮沉猜想。
师:(指桌上的小木板、小石头、塑料瓶、螺丝钉等)桌上有许多实验材料,凭你的生活经验先来猜一猜这些材料放入水中是浮还是沉?先推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
北教版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 第九课我是小小发明家
我是小小发明家
活动情景
对比下列日常用品,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情景
你身边有许多经过改造的日常用品, 你能说说改进的好处吗?
纸肥皂:美观、卫生 带橡皮铅笔:方便、快捷
实践探究
日常用品的不足之处
物品图片 名称
眼镜 画笔 手套 雨伞 热水瓶
不足之处
遇热 起雾
伞骨不 结实 伞 种类 易破, 面质地 保温不 多, 不耐 薄 遮雨 长久 不好 高温。 面积较 收纳。 小。
实践探究
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改进这些物品的不足 之处?
防起雾 加厚 剪一剪 加粗
实践探究
日常用品改进方案
选择的物品: 镜子 不足之处: 易碎 所需工具: 胶带,剪刀
改进方法:
在镜子背面粘胶带, 做边框等 防碎能力增强
预想改进效 果:
实践探究
日常用品改进方案
选择的物品: 大袋洗衣粉 不足之处: 易结团,一下倒很多 所需工具: 塑料瓶,剪刀
改进方法:
剪下瓶口的地方用橡皮筋固定 在洗衣粉袋子口上。 容易掌握用量,然后 盖上瓶盖也方便储藏发明都是从改进不足开始 的。只要善于观察,发现现有物 品存在的问题,改进他们的不足, 便能成为一名小小发明家。
四、拓展延伸
1、选择一种日常用品,针对不 足进行改进。
三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并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画法及应用。
(3)认识平行四边形,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比较、分类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画法。
2.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2)邀请学生分享在生活中见到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2. 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观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讲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画法及应用。
3. 巩固练习:(1)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2)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并拍照分享。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掌握情况。
2.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合作意识。
3.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认识梯形,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
(2)了解梯形的特征,如对边平行、有一组对边不平行等。
(3)掌握梯形的画法及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比较、分类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梯形的特征及画法。
2. 教学难点: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的相互转化。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梯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9课浮与沉》优秀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9课浮与沉》优秀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9课浮与沉》优秀教案
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9课浮与沉》
教材分析
浮与沉》是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共安排了三个逐层递进的教学活动:
1、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
2、认识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3、感受浮力。
旨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研出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并从而学会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对沉浮现象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学习基础,加之本课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探究性极强,学生在一次次经历中对原有认知不断修正、完善,三维目标得以落实,科学素养获得和谐发展。
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是从实际出发,把握深广度,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有条不紊地操作、用符号记录、体验感受到用语言表达、比较归纳、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性质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浮和沉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浮力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积极的科学态度。
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可以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物体沉浮现象;
2、实验设计: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是一篇科学故事。
通过写“我”与电脑棋手下棋,几经失败,终于反败为胜,告诉我们只有认真观察,动脑思考,才能取得胜利。
以下是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教案,欢迎阅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教案1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电脑,用电脑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的习惯。
2、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养成默读的良好习惯。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重点:通过朗读和感悟,弄清楚“我”与电脑下棋反败为胜的原因。
难点: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
1、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书写。
2、积累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大家一定都很喜欢电脑吧,你们平时都用电脑干什么呢!你们和电脑下过棋吗!2、今天学习一篇向我们介绍怎样和电脑下棋的文章,同学们一定会兴趣浓厚。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3、板书课题学生交流电脑的用途,交流有关电脑下棋的知识。
【设计意图:谈话,拉进学生与教师、文本的距离,激发兴趣。
】1、出示学习提示:①自由读课文。
②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自学生字词。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①出示生字卡片,集体认读。
②师生共同理解词语的意思。
望尘莫及、规则、风度等词。
③扩展词语。
④认读多音字。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技”、“矛”、“规”、“虚”。
4、积累词语。
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语,抄在本子上。
学生自学生字,小组内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练习组词;认读多音字,并练习组词;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练习书写,抄写词语。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字形特点。
写字时对于字的笔画、结构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感知感悟。
同时,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1、指导学生读课后“指南针”,认识什么是默读。
2、根据默读课文的要求,指导学生练习默读课文。
思考: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习默读的方法,感受默读便于提高阅读速度,便于思考的好处,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第9课 森林里的动物 粤教版
第一单元身边的动物第9课森林里的动物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亲近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2.认识一些森林里的动物,初步了解森林被毁坏的后果,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森林里的动物。
了解森林被毁坏的后果,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挂图、头饰、音乐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昨天晚上啊周老师做了一个梦,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想)梦见了美丽的白雪公主,他告诉周老师在一片茂盛的大森林里,有一个蘑菇屋,那个蘑菇屋可神奇了,它不但能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做朋友、玩游戏,还能让我们认识一些我们以前没见过的动物,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那!(想)那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出发吧!快看蘑菇屋到了,看看是谁在欢迎我们呢?(长颈鹿)(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蘑菇屋,我的朋友们等了你们好久了,快去看看它们吧!)(出示挂图)二、感知特征,描绘形象1.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谁呀?它们长的什么样?它们怎么样走路?喜欢吃什么?2.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生活在森林里?3.模仿同学们,你们喜欢它们吗?现在我们和它们开个联欢会吧!老师这里有一些动物的头饰,小朋友要扮演你头饰上的动物朋友,你可以用你的动作、叫声来表演动物朋友。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三、猜想、讨论1.动物们也累了,我们回座位休息一会。
2.放音乐(伐木声、枪声)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上教案第九课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上教案第九课第一篇: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上教案第九课第九课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教学目标:1、通过潜水艇相关内容的学习,引发学生对浮力知识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浮力应用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围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了解潜水艇上浮与下沉的基本原理,并根据这一原理推出其他物体上浮下沉的道理”这一主题开展的。
课前准备:1、教师课前大量搜集有关文本材料(文字,图片等),深入了解浮力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教师课前要准备实验器材。
2、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潜水艇的材料进行整理。
教学过程:一、导言:大海的深处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和千奇百怪的生物,还隐藏着许多我们人类制造的庞然大物,其中就包括潜水艇。
二、问号屋:潜艇能够在海水中自如地上浮和下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三、活动天地:1、做一做,说一说:把气球按入水中你觉得容易吗?容易()不容易()松开手,气球能迅速升起吗?能()不能()这两个现象的道理相同吗?2、想一想、做一做:给你一根塑胶管,将气球和塑胶管一端相接,并用线绳固定在一小块石头上,从另一端向塑胶管内吹气,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
我观察到的现象:与同学说说,潜水艇上浮和下沉的道理。
四、收获乐园:我的收获:通过活动我知道了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的道理和实验中小石子上浮和下沉的道理相同。
潜水艇内两侧装有大水箱,通过控制水箱中水和空气的多少使潜水艇上浮和下沉。
排出水,装入空气时潜艇();装入水,排出空气时潜艇()。
五、举一反三:经过了解,你觉得潜水艇有哪些优缺点,和同学说一说,写一写。
优点:缺点:第二篇: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上教案第六课第六课“人造卫星”手抄报教学目标:1、通过“人造卫星”手抄报内容的学习,引起学生对搜集资料,自主编排手抄报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提炼信息,编排组织材料等能力。
3、让学生了解科学手抄报制作的完整过程,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发现与探索教案三上(DOC)
学习内容
①完成三、四实验,
②分组讨论
一、实验三:①观察图4中①和②哪个图形大?
②指导操作,先描后重合观察。
③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④小结:图形的位置也能使我们产生视觉错误。
二、实验四:观察图,图中的三色条一样宽吗?
①指导看图,先用尺量一量,把测量的结果写在本上。
②讨论测量的结果与你的视觉一致吗?
2、观察有什么发现?
3、提问:哪种角度水轮转动得更快?
小结:角度越小,水轮转动越快。
三、探索发现
1、分小组实验并总结,一位同学记录,准备全班汇报。
2、教师出示小黑板表格,根据学生汇报结果填写。
3、根据表格内容,师生共同总结使水轮转的快的方法。
实验1大孔易拉罐
小孔易拉罐
实验2易拉罐高
易拉罐低
实验3近轴点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第一课:为什么看错了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对容易产生视错觉现象的图形进行实验分析,了解视错觉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视错觉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
⑤小结:人的耳朵能分辨出声音的差别。
3、实验二:人的耳朵能起到保护身体平衡的作用
①甲同学蒙上眼睛,听铃声前进。找拿铃的同学。
②蒙上眼睛,没有声音,在教室里走动,观察有什么感觉。
③小组讨论:闭上眼睛并捂住两个耳朵走路与平时走路有什么不同?
④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发声物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我们的耳朵不但能听到不同的声音,而且还能区别他。我们的耳朵在辨别声音产生的方向、保持身体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年级上册,第九课.doc
课题台历的设计第⑴课时课型教学目标1、了解台历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功能,知道台历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步骤,尝试有意识地进行设计,并利用剪贴与绘画相结合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思。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台历的造型、色彩、媒材与用途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的习惯;在讨论和交流中,启发学生创新设计,逐步养成大胆想象、追求创意的习惯。
3、通过体会台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设计改善生活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艺术实践,引导学生感受设计活动的乐趣,增强用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台历的形状与功能的关系,初步学习设计和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创新设计出具有美感的台历。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前准备1、搜集各种不同类型的台历。
2、制作不同类型台历的范搜集生活中的台历。
通过搜集生活中的台历,为本课学习作铺垫。
了解台历的基导入新课本知识和主要功能。
1、谜语导入: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
2、说说台历有哪些好处。
3、出示课猜谜语:台历看日期、看时间、装文具、长知识、订计划、作记录通过猜谜语引导学生发现台历的特点。
了解台历的主要功能,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
讲授新课观察课前收集的台历,了解台历的基本知识。
1、教师出示以前的台历,与学生带来的台历进行比较,请学生说一说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2、台历的样学生回答:以前的台历样式单一,色彩单调。
现在的台历样式多变,色彩丰富,功能多样。
感受设计改善和装饰人们生活的作用。
式。
1)观看材料中的台历的样式。
活页式(第20 页上方的喜临门台历)。
拼插式(小相册台历)。
屏风式(小熊台历)。
2)比较材料中的台历和自己的台历在样式上有什么不同,是否还有新的样式。
3、台历中包含哪些元素。
看书,了解台历的样式。
比较、发现台历的其他样式。
底托(立体或平面)、文字、图片、装了解台历的多种样式。
了解组成台历的基本元素。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九课 固体、液体和气体丨冀教版
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2.能够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对探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2.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科学知识目标:1.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2.能说出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1.能分别举例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准备:常见物体的图片、纸、木块、棉球、橡皮、硬塑料、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镜、记录表、烧杯、水槽、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球、橡皮泥。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师:(出示百宝箱)这是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物体,你们能不能对他们进行分类,粘贴在响应的圈内。
(画在黑板上三个圈)学生分类开始,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议,并对正确的小组进行鼓励。
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物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师:引导学生对课本上及收集到的物体进行分类学生小组活动 师:指导学生填写(气球--气体和固体,沙拉酱—液体和固体,汽车—固体、气体和液体) 目的:加深对物体三种状态的认识。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活动1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师:知道物质三种状态之后,我们来一步步研究它们各自的性质,先来研究固体的性质。
首先,拿出你们的橡皮,来观察一下。
(拿一个较规则的橡皮和学生一起讨论)。
师:引导学生学生研究固体的几种常见的性质(例如:形状、体积、软硬、质量等)(选择自己熟悉的几种固体研究它们的性质)师:刚才大家已经目测了不同固体的质量,那怎样才能准确测固体的重量呢?大家有没有好的方法呢?生:可以用天平测量。
师:你们很聪明,今天老师就拿了天平,大家先来观察一下天平的零件构成, (出示图片,学生回答)固体 Solid气体 Gas液体 Liquid生:天平由1.底座2.托盘架3.托盘4.标尺5.平衡螺母6.指针7分度盘8.游码这些零件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
教学目标:
1、通过潜水艇相关内容的学习,引发学生对浮力知识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浮力应用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
围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了解潜水艇上浮与下沉的基本原理,并根据这一原理推出其他物体上浮下沉的道理”这一主题开展的。
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大量搜集有关文本材料(文字,图片等),深入了解浮力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教师课前要准备实验器材。
2、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潜水艇的材料进行整理。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大海的深处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和千奇百怪的生物,还隐藏着许多我们人类制造的庞然大物,其中就包括潜水艇。
二、问号屋:
潜艇能够在海水中自如地上浮和下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三、活动天地:
1、做一做,说一说:
把气球按入水中你觉得容易吗?
容易()不容易()
松开手,气球能迅速升起吗?
能()不能()
这两个现象的道理相同吗?
2、想一想、做一做:
给你一根塑胶管,将气球和塑胶管一端相接,并用线绳固定在一小块石头上,从另一端向塑胶管内吹气,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
我观察到的现象:
与同学说说,潜水艇上浮和下沉的道理。
四、收获乐园:
我的收获:
通过活动我知道了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的道理和实验中小石子上浮和下沉的道理相同。
潜水艇内两侧装有大水箱,通过控制水箱中水和空气的多少使潜水艇上浮和下沉。
排出水,装入空气时潜艇();装入水,排出空气时潜艇()。
五、举一反三:
经过了解,你觉得潜水艇有哪些优缺点,和同学说一说,写一写。
优点:
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