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能力升级练 素养提升练5 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立德树人”题组练主题2题组5家国情怀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立德树人”题组练主题2题组5家国情怀

题组 5家国情怀1.(2018 ·山西太原一模,24) 中国传统社会,孝顺父亲母亲就是忠顺君主,忠顺君主就是效忠国家,忠孝同义。

中华民族有很多英豪以忠顺君主为初衷,以效忠国家为结果。

这表示在传统社会()A.君权至上意识浓重B.家庭伦理道德至上C.家国一体观点突出D.尊卑观点根深蒂固2.公元前 7 世纪,齐晋两国均以“尊王攘夷”为旗帜兴兵举事。

齐桓公北击戎狄,援救燕国,助邢、卫复国;晋文公兴兵勤王,护遭狄人驱赶的周襄王还都复位,既而灭掉潞、甲氏等狄人小国。

这些行为()A.加速华夏共同体的交融发展B.属于周初分封国间的争权夺利C.致使各地烽火不停民不聊生D.说明宗法分封制已经完全崩溃3.墨子认为,假如听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定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失散不可以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

要从分裂走向一致,实现和睦和睦的“尚同”社会,第一要成立一种广泛认可和人人听从的政治威望,以一致人们的是与非,义与不义。

据此剖析,墨子认为尚同社会形成的重要前提是() A.认可一致的思想和意识形态B.崇尚法治,反对人治C.成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实现各家各派的思想交融4.(2018 ·东北五校期末,7)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和尚要敬爱父亲母亲,也倡导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论述服丧的问题。

”这说明在中国佛教()A.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B.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C.与印度初期佛教理论背叛D.变为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5.(2018 ·山东青岛一模,29)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治理。

翌年,台湾亦升格为省。

嗣后,清政府在东北改将军体系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建立拥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

在内蒙古逐次建立州、府、县,盟、旗的地盘逐渐被压缩。

致使这些变化的主要要素是() A.国家意识有所提高B.传统治边政策持续C.确定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D.重视军事管辖和边防稳固6.(2018 ·东北五校期末,16) 梁启超从1899 年到 1903 年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两种刊物上发布了多篇文章,向公民宽泛地介绍了西方财产阶级的各样理论和学说,全力鼓动民族主义、自由同等、仁爱、民主民权等财产阶级的思想与精神。

2020届高考历史:历史核心素养专题训练历史核心素养--5家国情怀练习

2020届高考历史:历史核心素养专题训练历史核心素养--5家国情怀练习

历史核心素养--5家国情怀练习1.(2018·全国卷Ⅰ,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2.(2018·全国卷Ⅰ,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3.(2018·全国卷Ⅰ,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4.(2018·全国卷Ⅰ,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5.(2018·全国卷Ⅱ,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素养提升练5-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素养提升练5-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

素养提升练5 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一、选择题1.(2017江苏徐州冲刺卷,1)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

”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A.强化专制集权B.巩固宗族团结C.稳定统治秩序D.维护社会和谐,故A项错误;据材料“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得出宗法制旨在巩固宗族团结,故B项正确;宗法制可以稳定统治秩序,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宗法制有利于维护宗族稳定,“维护社会和谐”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2017河南高考诊断A卷,24)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而非入仕的政治参与意识,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了士子应当有的道德规范,故B项正确;伦理道德思想是儒家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儒家和墨家的主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胸怀宽容博大的特点,而法家并未提及,故D项错误。

3.(2017宁夏银川三模,27)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作者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材料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内涵是( )A.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B.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C.主张“存天理”灭人欲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神,体现了精神的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作者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与“存天理,灭人欲”无关,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指的是做学问要为现实服务,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

4.(2017四川成都三模,27)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包公是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限时训练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限时训练新人教版

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概念释疑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课标要求(1)在树立正确历史观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

(2)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4)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5)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6)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标解读对高中学生而言,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主要有:(1)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

(2)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养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4)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5)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考印证]1.(2018·全国新课标卷Ⅰ)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引起争论,有赞成,也有反对。

核心素养专练3:家国情怀--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含答案)

核心素养专练3:家国情怀--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含答案)

核心素养专练3 家国情怀【课程标准】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国情怀一般来说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持有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对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持久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前途和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

这种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对全人类的人文关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基本观点】1.弘扬民族精神,并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

2.增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更好地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

4.努力维护公平正义、基本伦理、人与人相互友爱、国与国和睦相处等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准则,谴责诸如暴行、仇恨、屠杀、侵略等破坏和颠覆人类基本价值准则的行为,引领人类社会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5.学生要通过历史学习,将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荣结合起来,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试题训练】1.(2022·漳州高三三模)清军入关后,统治者将传统的“大一统”思想发展成为“华夷一体”的新“大一统”政治思想,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破除土司割据局面,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团结。

这()A.加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B.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版图C.推动了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D.实现了各民族的一律平等2.(2022·唐山高三三模)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地区的资本家鲜有直接投身革命活动的,而新式学堂却产生了一批又一批英勇的革命者。

这表明()A.青年学生勇于担负民族重任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落后C.中国两大社会矛盾趋于汇流D.政府政策不当加剧统治危机3.(2022·天津河西二模)1919年5月,由于巴黎和会的召开,中国掀起了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为口号的五四运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素养五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素养五

素养五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高考考查切入点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备考指要]1.中华美德——从家到国,中国人的家国情怀(1)家国情怀是学科核心价值观①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家国情怀是传统文化中最宝贵也最活跃的精神资源。

在近两个世纪驱逐外侮、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它发挥了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

今天,在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家国情怀也有了新的发展。

(2)家国情怀有深厚的人文素养①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②中国社会以家庭为中心的文化衍生出了自己的一整套思维和生活方式——“家国情怀”,包括“舍己为家”和“保家卫国”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传统,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把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的儒家信念。

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由国家而天下是中国人特有的社会价值观。

(3)家国情怀要胸怀天下,放眼世界①历史不仅是对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事件进行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上的事件来促进自己情感的提升。

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够对当时的人和事有比较客观的评价和理解。

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古为今用——弘扬爱国主义,传承民族精神(1)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

2020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5——家国情怀(学生版)

2020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5——家国情怀(学生版)

2020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家国情怀(学生版)概念释疑: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课标要求:(1)在树立正确历史观的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2)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4)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5)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6)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标解读:对高中学生而言,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主要有:●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

●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养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真题精练1.(2019全国I卷,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2.(2019全国I卷,28)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3.(2019全国I卷,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浅析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以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 III 为例

浅析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以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 III 为例

2021年6期246浅析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以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III为例付翠萍(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0030)一、立足“家国情怀”理念,把握高考立意《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3]文件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仅反映了当前教育评价系统十分注重学生的“三观”问题,也进一步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向“育人为本”观念过渡的重要突破。

通过观察2020年高考历史学科的全国卷III,不难发现,“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理念深深地体现在历史试题的呈现过程中。

这说明国家正在逐步加大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考查。

同时,通过高考试题的考查,也从中体现了国家希望通过高考从而传达出希望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良苦用心。

因此,如何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就成了中学历史教师的重要挑战。

二、结合“家国情怀”理念,浅析高考真题历史试题的考查方式主要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形式,试题的考查主要以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口述史料等为依托,借此来考查学生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较少出现单独考查的情况,一般会伴随其他核心素养来考查。

因此,我将从客观题和主观题两个方面,截取2020年全国卷III中较为典型的题目进行分析。

(一)客观题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考查客观题中“家国情怀”理念的考查不仅体现在题干材料和选项信息中,更为重要的是答题者的解题思路。

例如,在第26题中,题干信息“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1]此题主要考查唐代书法家张旭草书的特点,要求学生认识中国草书的审美意趣。

此题的考查过程中就体现了“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理念中的“文化观”理念,要求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并认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高考历史大二轮人教全国通用课件素养五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

高考历史大二轮人教全国通用课件素养五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

梳理历史知识体系
通过大二轮复习,帮助学生系统 地梳理历史知识体系,加深对历 史发展脉络的理解。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深入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 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对高考历史考试
针对高考历史考试的要求,进行 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学生的应 试能力和成绩。
课件素养五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掌握应试技巧
熟悉考试流程,掌握答题规范,提高答题速 度和准确度。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
高考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座 桥梁,不是终点,保持平常 心对待。
积极面对挑战
将复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视为成长的机会,激发内在 动力。
经常进行心理暗示
通过自我激励,调整心态, 增强自信心。
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复习效率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 划,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
留出机动时间
在复习计划中留出一定的机动时间,以应对突发情况或进行补充复习。
注重课堂听讲与笔记整理
认真听讲
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关注 老师强调的重点和难点, 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
因和影响。
做好笔记
将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记 录下来,形成自己的笔记 体系,方便后续的复习和
回顾。
及时提问
对于不理解的问题,及时 向老师或同学提问,消除
知识盲点。
加强课后作业与练习的完成
独立完成作业
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 所学知识。
多做练习题
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和记忆,提高解题能力。
建立错题本
将做错的题目记录下来,分析错误原因, 避免重复犯错。

2020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能力升级练 素养提升练5 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考试专用)

2020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能力升级练 素养提升练5 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考试专用)

素养提升练5 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一、选择题1.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

”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A.强化专制集权B.巩固宗族团结C.稳定统治秩序D.维护社会和谐,故A项错误;据材料“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得出宗法制旨在巩固宗族团结,故B项正确;宗法制可以稳定统治秩序,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宗法制有利于维护宗族稳定,“维护社会和谐”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而非入仕的政治参与意识,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了士子应当有的道德规范,故B项正确;伦理道德思想是儒家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儒家和墨家的主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胸怀宽容博大的特点,而法家并未提及,故D项错误。

3.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作者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材料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内涵是( )A.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B.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C.主张“存天理,灭人欲”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体现了精神的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作者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与“存天理,灭人欲”无关,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指的是做学问要为现实服务,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

4.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包公是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

明传奇中包公的形象渐趋神化,权力无限扩大,民间更尊其为明法致公、为民请命的“司法之神”。

包公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明传奇较元杂剧艺术成就更高B.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C.市民阶层主导法制观念的变迁D.明代法治的理性精神丧失殆尽的清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提分教程 历史核心素养练 家国情怀素养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提分教程 历史核心素养练 家国情怀素养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家国情怀素养练一、选择题1.(2019·某某某某高三三模)周文王说:“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

”这反映出当时( ) A.形成了敬德保民的天命观B.大自然已受到过度的开发C.重视对小农经济的培植和保护D.初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答案 D解析由材料中商周时期为成就草木、鱼鳖、鸟兽之长,进行季节性禁伐、禁渔、禁猎可知,D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天命相关信息,A项错误;当时的生产力无法做到B项所说的“过度开发”;小农经济出现是在春秋时期,C项错误。

2.(2019·某某高三二诊)金文的“华”,字形如一朵绽放的花朵,取义为美。

《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也说:“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这表明( )A.“礼”成为华夷之辩的主要内容B.文字的变化折射出民族交融C.西周时期华夏民族已经基本定型D.周人对礼乐文化发展的自信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朝金文及《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关于华夏一词的解释源于中原地区服饰某某、疆域广阔、文明道德兴盛的景象,反映了在礼乐文化下,周人本身的文化自信,故D项正确。

题干未体现对夷的阐释,排除A项;题干未反映民族融合现象,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西周时期华夏民族定型,排除C项。

3.(2019·某某命题研究专家预测卷)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曾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即饮茶者应是注意操行、具有俭朴美德之人。

唐中后期X贞亮在《茶十德》中也指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等。

材料主要反映了( ) A.饮茶是社会等级地位的体现B.茶文化体现了社会价值观念C.茶叶价格低廉成为大众饮品D.儒家学说中格物致知的主X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饮茶者应是注意操行、具有俭朴美德之人”“以茶利礼仁”可知体现的是唐朝时期的茶文化蕴含着社会价值观念,B项正确。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核心素养专项练 5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核心素养专项练 5

核心素养专项练(五)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高考考查切入点一、以家国情怀引领考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

这种现象深刻反映出()A.民主革命思想成为潮流B.西方法治精神影响重大C.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D.反帝情绪日益高涨C[开始探讨国籍法的问题反映了民族国家的观念和民族意识的兴起,故C项正确。

]2.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这体现出近代中国()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C[本题以近代海洋观为切入点,考查了当今国家对海洋意识的关注。

从材料“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驰’的状态”可知,中国近代海军发展是被动的本能的反应,且没有认识到发展海军这一世界大潮,故C项正确。

]二、以家国情怀考查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3.1966年,美国仅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一项支出,就比未成年子女家庭援助计划和食品券这两项最主要的社会救济开支的总和还高出十倍。

这说明美国福利政策的特点是()A.逐渐抛弃弱势群体B.重点保护劳动人口C.加大财政支持力度D.增多福利保障项目B[材料中“美国仅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一项支出,就比……最主要的社会救济开支的总和还高出十倍”说明美国福利政策倾向于在职人员,即重点保护劳动人口,故B项正确。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下列图片反映出()A.科技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B.国际互联网的扩展速度令人不可思议C.数字化模拟技术和通信手段的大飞跃D.环保和节能的意识已经开始深入人心A[本题中的四幅图片非常形象地表现了科技进步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体现了人们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变革,故选A项;B、C、D三项的表述片面,不能概括材料全貌,故排除。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概念释疑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课标要求(1)在树立正确历史观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

(2)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4)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5)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6)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标解读对高中学生而言,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主要有:(1)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

(2)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养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4)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5)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考印证]1.(2018·全国新课标卷Ⅰ)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引起争论,有赞成,也有反对。

2020年高考历史素养提升五: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

2020年高考历史素养提升五: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
答案 D
4.(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程朱理学产生后家国同构体的层次结构
返回目录
——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自拟论题, 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
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
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返回目录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 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 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 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返回目录
答案 (1)作用: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 《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 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 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 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答案 D
返回目录
3.(2018·兰州模拟)朱元璋立国不久即下令重修乡饮酒礼,并颁布到全国乡 里等基层组织,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和睦邻里,教育子弟,各安生理, 毋作非为”的“敕谕”作为乡饮酒礼上宣讲的重要内容。其意在( )

高考历史分类练习题含答案 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

高考历史分类练习题含答案 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素养提升练5 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一、选择题1.(2017江苏徐州冲刺卷,1)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

”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A.强化专制集权B.巩固宗族团结C.稳定统治秩序D.维护社会和谐,故A项错误;据材料“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得出宗法制旨在巩固宗族团结,故B项正确;宗法制可以稳定统治秩序,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宗法制有利于维护宗族稳定,“维护社会和谐”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2017河南高考诊断A卷,24)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而非入仕的政治参与意识,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了士子应当有的道德规范,故B项正确;伦理道德思想是儒家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儒家和墨家的主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胸怀宽容博大的特点,而法家并未提及,故D项错误。

3.(2017宁夏银川三模,27)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作者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材料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内涵是( )A.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B.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C.主张“存天理”灭人欲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神,体现了精神的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作者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与“存天理,灭人欲”无关,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指的是做学问要为现实服务,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

4.(2017四川成都三模,27)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包公是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

新课标广西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编核心素养再提升素养5家国情怀__立德树人篇课件

新课标广西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编核心素养再提升素养5家国情怀__立德树人篇课件

主题阐释
专项训练
-19-
1. 1937年7月8日,毛泽东与朱德致电驻北平、天津、张家口的国民
党军将领,请他们“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红
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贵军,与日寇决一死战!”对这一电文的正确解
读是( )
A.红军将承担正面战场的抗战任务
B.中国共产党努力促成全民族团结抗日
关闭
(8)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和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国际 秩序的公正格局。
-11-
主题阐释
专项训练
2.多种多样的民主体制
(1)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
主”的政治制度。
(2)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打破了封建等级制度,构建
主题阐释
专项训练
-15-
2.国共关系:合作则双赢,对抗则俱伤 (1)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 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 形成。 (2)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国共合作破裂。 (3)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 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 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4)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7-
主题阐释
专项训练
1. 20世纪20年代,历史学术界曾围绕屈原是否真有其人展开激烈争
论,到30年代初,史学界更为关注的重心则是“屈原的诗篇为我们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养提升练5 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一、选择题1.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

”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A.强化专制集权B.巩固宗族团结C.稳定统治秩序D.维护社会和谐,故A项错误;据材料“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得出宗法制旨在巩固宗族团结,故B项正确;宗法制可以稳定统治秩序,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宗法制有利于维护宗族稳定,“维护社会和谐”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而非入仕的政治参与意识,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了士子应当有的道德规范,故B项正确;伦理道德思想是儒家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儒家和墨家的主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胸怀宽容博大的特点,而法家并未提及,故D项错误。

3.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作者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材料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内涵是( )A.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B.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C.主张“存天理,灭人欲”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体现了精神的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作者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与“存天理,灭人欲”无关,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指的是做学问要为现实服务,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

4.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包公是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

明传奇中包公的形象渐趋神化,权力无限扩大,民间更尊其为明法致公、为民请命的“司法之神”。

包公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明传奇较元杂剧艺术成就更高B.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C.市民阶层主导法制观念的变迁D.明代法治的理性精神丧失殆尽的清官。

明传奇中包公的形象渐趋神化”,并没有对元杂剧与明传奇的艺术成就进行比较,其反映的是对包公描绘的变化,故A项错误;据材料“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司法之神”可知,对包公的崇拜源于其清正廉明,秉公执法,因此包公形象不断神化说明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故B项正确;“市民阶层主导法制观念的变迁”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民间更尊其为明法致公、为民请命的‘司法之神’”不能判断出明代法治中理性精神的消失,故D项错误。

5.《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

这一变化( )A.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B.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C.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D.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面报道增多是对日本明治维新成果的肯定,也是引导国人反思和革新图强,故A项正确;此时清政府并未放宽对舆论的监控,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国人开始关注日本文化,故C项错误;单凭《申报》对日本一国报道增多无法反映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故D项错误。

6.民国元年中华书局成立,其出版理念是“提倡国粹,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兼采欧化,以灌输国民之世界知识”。

这一理念旨在( )A.促进社会大众觉醒B.加快东西文化的交融C.宣传实业救国思想D.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其理念主要是推动社会大众的觉醒,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依次是器物、制度、思想,主要目的是救亡图存,所以中华书局的理念是推动社会觉醒,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想是指借助发展实业,实现救亡图存,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开始的,民国元年是指191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7.20世纪初,章太炎、刘师培等学者严厉谴责当时“醉心于欧化”的风气,力图在古籍中挖掘出民主乃至社会主义的内容,掀起了一股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的思潮。

该思潮( )A.是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B.本质是维护封建专制主义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D.体现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当时思想界出现了“醉心于欧化”的风气,脱离中国国情,不利于救亡图存的斗争,材料信息反映了章太炎、刘师培等对上述现象的斗争,故D项正确;章太炎、刘师培的思想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故A、B 两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有绝对否定的倾向,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C项。

8.中国的高考制度从“文化大革命”时期“自愿报名,群众推荐,学校审核”发展到1977年的“自愿报考,严格考试,自愿录取”。

这一变化( )A.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B.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C.社会公平秩序的重建D.拨乱反正的彻底完成1976年,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故B项错误;材料“群众推荐,学校审核”体现了人为因素,“严格考试,自愿录取”体现了公平公正,故C项正确;拨乱反正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全面展开,故D项错误。

9.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 )A.直接民主导致派系林立B.公民意识在法律上得到肯定C.将道德凌驾于自由之上D.立法的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明直接民主导致党派林立,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规定就是强调公民必须有参政意识,即公民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道德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证明立法的主观随意性,故D项错误。

10.15世纪,人文主义者普遍认为,人是神创造出来的万物灵长,神的“创世”不是为了奴役人,而是让人统治世界,人的自由意志和伟大力量具有“神创”性。

这反映了当时的人文主义者( )A.借助创世说肯定宗教信仰B.借助神学宣传天赋人权C.借助人性说批判教会权威D.借助神学宣传人文精神,故A项错误;宣传天赋人权思想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借助人性说批判教会权威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神的‘创世’不是为了奴役人,而是让人统治世界,人的自由意志和伟大力量具有‘神创’性”表明通过神学来宣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宣传了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

11.18世纪的哲学已经按照当时自然科学的榜样和模式树立了自己的理想。

为解决哲学的方法这一关键问题,人们求助于牛顿的“哲学思维的准则”。

材料反映出牛顿( )A.取得的成就覆盖了多个领域B.科学精神影响人的思维方式C.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D.否定了中世纪自然科学成果,故A项错误;由材料“18世纪的哲学已经按照当时自然科学的榜样和模式树立了自己的理想”和“求助于牛顿的‘哲学思维的准则’”可知,科学精神影响了18世纪的哲学,即影响了人的思维方式,故B项正确;牛顿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而“兴起”说法有误,故C项错误;牛顿发展了中世纪自然科学成果,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12.雅尔塔会议通过的《关于被解放的欧洲宣言》明确提出:“致力于全人类的和平、安全、自由与普遍幸福。

”这反映出( )A.和平成为当时世界的普遍愿望B.战后美苏对抗激烈C.雅尔塔体系维护了世界和平D.“冷战”并非美苏初衷,反映了和平是当时世界的普遍愿望,故A项正确;雅尔塔会议对战后世界秩序进行安排,致力于建立和平世界,故B 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冷战”受到美苏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国家实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D项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13.家训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

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材料二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封建社会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

除了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

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

——摘编自《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材料三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生活走上正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文化,我们深切地感到: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

——摘编自牛志平《“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训的现世价值。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传统家训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特征:历史悠久;来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家国情怀。

(2)表现:呈现新气息,但总体走向衰落。

原因:封建制度衰落;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辛亥革命的冲击。

(3)价值: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紧扣时代主题,唱响时代主旋律。

原因:时代变迁。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养育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是一种区别于开放性的海洋环境的大陆环境,是一种既不同于游牧经济,也不同于工商业的农业性自然经济,是一种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共和国,元首共和制、军事独裁制以及印度种姓制均相出入的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

从这样的角度出发,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归属为大陆连绵型文化、农业文化和家国同构的宗法文化。

——据赵洪恩《中国传统文化通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大陆连绵型文化: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是大河大陆型与大陆大漠型对峙,疆域辽阔,与其他文明发源地距离遥远或有高山海洋阻隔,所以中国有足够的回旋余地成为一种半孤立的连绵型文化。

(2)农业文化:大河与大漠对峙,这就决定了农业文明与畜牧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共存,相互依赖,又相互冲突的格局,并以农业文化为主导。

(3)家国同构的宗法文化:与世界各国不同的是,中国是在血缘纽带解体不充分的情况下步入阶级社会的,血亲意识成为社会意识的轴心,并在社会上蔓延开来,形成一整套行为规范,如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悌。

个人、家庭、国家是一体的、同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