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以下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归纳:
1.运动与力:
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计算公式。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力的作用效果:
合力和平衡力的概念。
不同方向力的合成与分解。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
3.压强与浮力: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
物体浮沉的判断条件。
4.功与机械能:
功的定义及计算。
功率的定义及计算。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
5.简单机械设备:
杠杆、轮轴、滑轮等简单机械原理。
机械优势和功率的计算。
6.热与温度:
温度的概念及测量。
热传递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膨胀与物体热收缩。
7.物质的三态变化:
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
相变现象:凝固、熔化、汽化和凝华。
这些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一、科学之旅1、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00m lm=l0dm ldm=l0cm lCm=10mm1mm=1000μn lμm=1000nm1 m = 10 dm = 100 cm = 1000 mm = 109 nm = 10-3 km2. 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看(量程、分度值、零刻线以及单位)(2)测量时:①0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使某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
②刻度尺较厚时,有刻度线一端紧靠被测物体,并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
(3)读数时:①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与尺面垂直。
②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有且只读一位估计值,与某刻度线对齐时估计值读0.(4)记录时:长度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
记录时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3. 长度的特殊测量(1)测一张纸的厚度:测100张纸的厚度÷ 100(2)测细铜丝的直径:将细铜丝缠在铅笔上:长度÷圈数(3)测硬币的直径:两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进行测量,(4)测曲线的长度:用棉线,之后把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
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1 km = 1000 m ;1 m = 10 dm ;1 dm = 10 cm ;1 cm = 10 mm ;1 mm = 1000 μm ;1 μm = 1000 nm2. 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读: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 时间的单位基本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单位换算:1 h = 60 min ;1 min = 60 s4. 时间的测量测量工具:钟表、停表5. 误差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
2. 参照物定义: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三、运动的快慢1. 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公式:\(v = \frac{s}{t}\)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单位换算:1 m/s = 3.6 km/h2. 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3. 变速运动平均速度: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和运动状态。
2. 力的分类: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力的单位:牛顿(N)是力的单位,1牛顿等于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获得1米/秒²的加速度所需的力。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两个或多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将它们合成为一个力,或者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5. 力的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6.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7.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向下。
8. 重力的应用:重力对物体的运动和形状有重要影响,如自由落体运动、斜面滑动等。
二、机械能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成正比。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4. 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机械能可以在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5. 机械能的应用:机械能的概念和守恒定律在解决物体的运动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光的传播1. 光的传播方式:光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
2.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0万公里。
3. 光的传播路径: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非均匀介质中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4. 光的反射:当光线遇到光滑的界面时,光线会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
5.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由折射定律决定。
6. 光的色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色散现象,即光线被分散成不同的颜色。
7. 光的应用:光的传播和性质在光学仪器、光纤通信、光学显微镜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与形变程度有关。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与接触面的性质和压力有关。
2.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与物体所受力和质量有关。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发生改变的直线运动。
3. 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压强和浮力-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相等。
5. 简单机械- 杠杆: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滑轮:绕在轮轴上的绳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斜面:倾斜的平面,可以省力,但需要移动更长的距离。
6. 能量和能量转化-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 能量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7.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光线会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回来。
-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8. 声学基础-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通过介质传播形成声音。
-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 换算关系: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 = 60min,1min = 60s。
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等。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小时(km/h)。
换算关系: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是一个定值,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来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公式¯v=frac{s_总}{t_总}。
二、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最慢。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道客巴巴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道客巴巴第一章机械运动1. 机械运动的概念: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讲的,物体和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3. 参照物选择的不同,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和路旁的树木。
4. 常见物体的速度范围:人步行约1. 5km/h,自行车约5m/s,火车约30m/s,汽车约30km/h,光速约30万km/s,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速度约7km/s左右。
5. 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在生活和初中物理中经常遇到各种运动形式,如汽车行驶、下落的苹果、运动员在跑道上的起跑、跳高运动员越杆、滑冰运动员在冰上的旋转、百米赛跑等。
6. 平均速度:用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等于单位时间内的路程。
7.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速: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用340m/s来表示。
声速跟介质有关,还跟温度有关。
4.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5. 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6.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注意“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把噪音放在口袋里,“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是在大脑里(可通过捂住耳朵、头盔等实现)。
我们常看到一些头盔上有风扇状的垫片是用来减弱汽车喇叭的声音对人耳的干扰,这就是用阻碍传声的办法来减弱噪声。
7. “噪声污染”成为当今社会四大污染之一。
第三章光的反射1.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释作图要注意三线箭(光屏、法线、入射光线),两角(入射角和反射角),一面(反射面)缺一不可。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和分析1. 运动的分类及描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和描述:(1)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运动,速度为常量,可用等速直线运动公式计算。
(2)曲线运动:物体在曲线上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改变,需要用到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概念。
(3)圆周运动:物体在圆周上运动,速度大小为常量,速度方向不断改变,需要用到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
(4)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速度大小不断增加,可用自由落体运动公式计算。
2.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运动进行描述和分析:(1)物体的位置和位移:可以用向量表示,位移等于终点位置减去起点位置。
(2)物体的速度和速度变化: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导数,速度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改变,当速度大小为常量时,称为匀速运动;当速度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改变时,称为变速运动。
(3)物体的加速度和加速度变化: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导数,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改变,当加速度大小为常量时,称为匀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改变时,称为变加速运动。
(4)物体的力和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牛顿定律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力的作用和分析1. 力的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和描述:(1)接触力:物体之间接触的力,例如摩擦力、弹簧力等。
(2)重力: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例如自由落体运动、行星运动等。
(3)电磁力: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静电力、磁场力等。
(4)核力: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核反应、核聚变等。
2. 力的作用和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力进行作用和分析:(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如果受到合外力的作用,就会有运动状态的改变,这个定律也称作惯性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合外力的作用,其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与所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即F=ma。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一、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能够用数值来描述的基本量,如长度、面积、时间、速度、质量、力等。
单位是表示物理量大小的标准,如长度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常用的国际单位制(SI)有长度单位米、时间单位秒、质量单位千克、电流单位安培、温度单位开尔文等。
二、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常用的运动学公式有:平均速度公式v=Δs/Δt,平均加速度公式a=Δv/Δt,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½at²,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等。
三、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指物体受力越大,加速度越大,与它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相对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功、能量、动能定理功是物体受力使其沿着力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做的功,功等于力乘以物体移动的距离,即W=Fs。
能量指物体由于位置、状态或其他因素所具有的能够引起物理变化的属性。
动能定理是指物体的动能改变量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功,即Ek=½mv²,W=ΔEk。
五、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没有任何内部电、热、磁的机械结构,包括杠杆、轮轴、滑轮等。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大小或形式。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什么是运动1.物体变化位置的过程2.运动的本质是相对的3.参照系的选择二、运动的描述1.位移2.速度3.加速度4.匀速直线运动5.变速直线运动第二章力的大小一、什么是力1.力的基本概念2.测量力的大小3.力和物体的接触与否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平行四边形法则与速度的关系3.力的合成与分解第三章力的效果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惯性的概念3.参照系与惯性4.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二、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2.力和物体的加速度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三、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物体的运动状态第四章力的性质一、力的方向1.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2.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方向问题3.斜面上物体的运动4. 挠度与伸展长度二、力的种类1.重力2.弹力3.摩擦力4.浮力5.弯曲力6.张力第五章动能和动能定理一、动能1.动能的概念和计算2.动能与速度的关系3.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二、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的内容2.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3. 牛顿第二定律与动能定理的关系第六章功和功率一、功1.功的概念和计算2.力的方向与功的正负3.功与势能的关系4.功与机械能的转化二、功率1.功率的概念和计算2.功率的物理意义3.功率与能量的关系第七章弹簧力一、弹簧的伸长和缩短1.胡克定律2.损失的弹性力3.用弹簧测力二、形状和位移的关系1.悬挂弹簧的伸长和缩短2.曲线形状的变化第八章静电力和静电场一、静电现象1.电荷的两种状态2.静电感应3.避雷针的原理二、静电场1.电场强度2.电势能和电势差3.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第九章电流和电阻一、电路1.电路的基本概念2.串联和并联电路二、电流和电流强度1.电流的基本概念2.电流强度的计算三、电阻1.电阻的基本概念2.电阻的系列和并联3.电阻和电路的功率以上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并且可以通过这门学科更好地理解世界。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部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部知识点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八年级上册的物理知识是学习者前往更高阶学科不可或缺的基础。
下面是八年级上册物理全部知识点。
一、物理基础知识
1.物理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国际单位制
3.测量中的误差和精度
4.数据的处理
二、机械运动
1.速度、加速度和运动图象
2.匀速直线运动、等加速度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3.牛顿运动定律和相互作用
4.摩擦、将要倾覆和固定轴的情况下,物体如何保持平衡
5.简单机械、机械效率和功
三、热学知识
1.温度和热量的测量
2.相变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3.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
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描述理想气体变化的知识
四、光学知识
1.光、光的传播和光的速度
2.反射、折射和全反射
3.光的成像
4.色散和光的干涉
5.单一光源的衍射和多个光源干涉的现象
五、电学知识
1.带电物质、电场和电场力
2.环路定律和欧姆定律
3.电功和电功率
4.串联和并联回路
5.简易电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全部知识点,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这
些基础知识非常有必要,因为这些知识承载着以后的物理学习。
希望大家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始终保持对知识探究的热情。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物理学概述物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物理学的分类及其主要分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物理学中的计量和单位物理量、单位和量纲国际通用的基本计量单位各种物理量的基本单位之间的换算第三章:力、能量和动量牛顿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适用范围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动量的概念及其守恒规律第四章:简单机械简单机械的定义及其分类杠杆、轮轴、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各种简单机械的效率计算方法第五章:运动和速度速度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运动轨迹的分类及其描述方式第六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的表述及其应用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遇到摩擦力的物体的运动规律第七章:压力和浮力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压强、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浮力、浮力原理及其应用第八章:热学基础知识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物态方程及其应用热能传递的基本方式及其计算方法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及其应用第九章:热力学第二定律和气体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气体状态的压强、温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理想气体、实际气体的区别及其状态方程第十章:光、声、电和磁光的概念及其传播规律声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电的概念及其基本规律磁场的概念及其作用第十一章:电路基本知识电路中的电阻、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电容、电感的概念及其应用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的详细内容。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时候,认真梳理每一章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实践和应用,逐步掌握物理学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其应用,从而能够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水平。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电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历史与希望1. 古代电学的探索2. 电学的应用领域3. 电学的发展前景第二节基本概念1. 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2. 电子和离子3. 电荷的守恒定律第三节电路1. 电路的组成和分类2. 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3. 戴维南和伏安定律第四节电阻和电功率1. 电阻的性质和特点2. 电阻和导体的区别3. 电功率的计算第五节原子结构和导电性1. 原子的基本结构2. 金属、非金属和半导体的导电性3. 导体中电荷的移动原理第二章电路中的电学元件第一节电流表和电压表1. 电流表的工作原理2.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3. 电压表的工作原理第二节电阻器和电源1. 固定电阻器和可变电阻器的特点2. 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3. 不同类型电源的特点和用途第三节开关和导线1. 闭合开关和断开开关的作用2. 导线的导电性和电阻特点3. 电路中的串联导线和并联导线第三章电流与电阻的探究第一节电流的影响因素1. 电流大小的决定因素2. 电源电压和电阻大小对电流的影响3. 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电阻与电流的关系1. 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含义2. 电阻率和电阻的关系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计算第三节发热和热效应1. 电能的转化与发热2. 热效应的计算3. 发热和热效应的应用第四章电能的转化与运用第一节电能到机械能的转化1.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2. 电动机的种类和应用3. 电动机效率的计算第二节电能到热能的转化1. 电热器的工作原理2. 电热器的种类和应用3. 电热器的能量损耗第三节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1. 电解的概念和分类2. 电解的用途和电解方程式3. 电解产物的探究和应用第五章电流的磁效应第一节电磁铁和磁铁1. 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 磁铁的特性和磁场的定义3. 磁铁和电磁铁的应用第二节感应电流和电磁感应 1. 感应电流的产生原理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3.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第三节发电机和电动机1. 直流发电机的原理和构造2. 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3.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区别和应用第六章自然界中的电第一节闪电和静电1. 闪电的形成和原理2. 静电和静电现象的特点3. 静电和闪电的防护方法第二节光电效应和半导体1. 光电效应的发现和基本规律2. 光电效应的应用3. 半导体的特点和应用领域第三节声、光、热的传播速度1. 声音、光和热的传播特性2. 声音、光和热的传播速度3. 声音、光和热的应用与探究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考知识点
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带箭头的直线常用来表示光的轨迹和方向。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引起物体状态变化或形状变化的原因。
2. 力的计量: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合成:多个力共同作用于物体时,可以按照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
4.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两个垂直分力,分别沿着不同方向产生效果。
5. 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6. 压强: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的大小。
7. 压强的计算:压强可以通过力与面积的比值来计算。
第二章:浮力与密度1. 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
2. 浮力的大小: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其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相等。
3. 浮力对物体的影响:浮力可以使物体浮在液体或气体中。
4. 密度: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5. 密度的计算:密度可以通过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计算。
第三章:机械能与动能1. 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 动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
3. 动能的计算:动能可以通过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的乘积来计算。
4. 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5.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高度改变时所产生的势能。
6. 势能转化: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第四章:力的作用效果及其判定1.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改变速度、方向和形状等。
2. 物体受力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与施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5.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相等、方向相反的特点。
第五章:功和机械能1. 功:功是力对物体所做的效果的量度。
2. 功的计算:功可以通过力与物 ** 移的乘积来计算。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物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物理量、单位和测量;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2.运动和力学: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为零;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3.物体均匀运动时的物理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匀速运动时的位移和速度计算: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的应用;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的计算。
4.力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和测量单位;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作用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性质和分类、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平衡和不平衡、力的合成和分解;
-弹力和重力:弹力的概念、重力的概念和计算,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计算;
-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5.浮力和压力: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浮力的应用:浮力对物体的压力的影响,物体浸泡在流体中的浮力和重力平衡;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压力的定义、压强和面积的关系。
6.能量和功:
-能量的基本概念:能量的定义和单位;
-功和功率的概念: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和功率的定义;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守恒原理。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重点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学、浮力和压力、能量和功等重要概念。
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物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章知识点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八年级上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学习到许多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将为后续的物理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下面将从力学、能量、电学、光学和声学五个方面,为大家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全章知识点。
一、力学知识点1. 基本物理量:质量、长度、时间。
2. 力的基本概念:作用力、反作用力、合力、分力。
3. 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4.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5.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等效原理。
6.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7.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8. 弹性力:胡克定律。
9. 地球引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二、能量知识点1. 能量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2. 动能:动能定理,动量和动能的关系。
3. 弹性势能:胡克定律,弹性势能公式。
4.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公式。
5. 机械能守恒定理: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计算方法。
三、电学知识点1. 电荷的基本概念:电量、电流、电势、电阻和电容。
2. 电流的定义:正负电荷的流动方向及电流计的基本原理。
3. 电路的基本元件:导线、电源、开关、电阻、电容和电感。
4. 欧姆定律:电阻和电流的关系。
5. 基尔霍夫电路定律:串连电路和并连电路的计算方法。
6. 瞬时电流和电荷的关系:电路中电势的变化和电荷的存储问题。
四、光学知识点1. 光的基本特性:光的传播、反射、折射。
2. 物理光路图:平面镜像、球面镜像,透镜成像及其特征。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焦距的计算及公式。
4. 棱镜的基本原理和性质,光的分光。
5. 颜色的产生与颜色的混合。
五、声学知识点1. 声的基本概念:声速、频率、波长、振幅。
2. 声的传播:长波声和短波声的传播方式。
3. 产生声音的方式:机械振动的本质和特征。
4. 声音的强度:声音强度的计算方法及其单位。
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分别涵盖了力学、能量、电学、光学和声学五个方面。
这些基本物理知识和公式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基础,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学的相关概念和规律,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且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传播过程中的特点: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②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4、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注意:①人的听觉范围:20Hz到20000Hz;②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③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都会发出次声波,次声波对人体有害。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声与信息:1 回声定位2 声呐测距,探测鱼群3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用超声波做“B超”声与能量:1 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波→将能量传递出去→声波能传递能量2 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精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
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凹面镜凸面镜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平面镜成像的相互比较 五、光的色散1.色散:一束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
2.透明的物体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入射光线可垂直照射物体表面,此时反射角=入射角=0。
;发生折射时,一定会发生反射,而且光路可逆(会聚光线)和凸面镜(发散光线)也是利用光的反= = >>rNO M 位SS ’的垂线上M六、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可以用来烘烤、遥控、拍照等。
红外线辐射到物体上,可使被照的物体发热; 一般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
2.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可用来杀菌,促进骨骼生长,应用它的荧光效应还可以进行防伪。
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一、透镜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典型光路: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结论: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分居两侧倒,虚像同侧放大正;物近像远像越大,物远像近像越小(成实像时)。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四、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