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PPT课件(第1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PPT课件(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6daa9f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8.png)
蓝色
1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2 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想一想
为什么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必须有光?
光是一种能量,叶绿体是能量转换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 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 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萨克斯的经典实验
该实验证明了绿叶在光 下可以产生淀粉;
提出问题
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吗?
作出假设
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
制订计划
1. 暗处理一昼夜; 2. 移到阳光下照射; 3. 脱色; 4. 碘液检验; 5. 观察颜色变化。
银边天竺 葵
实施计划
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
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
小烧 酒杯精
沸水
黄白色的叶片
是不是可以证明淀粉是绿叶在光下制造的? 不可以。 因为这些操作并不能证明有机物是在光下 制造的,还是在黑暗中制造的。
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
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提出问题:
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实验探究
作出假设:
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 可缺少的条件。
想一想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有什么作用?
细胞的生活是需要物质和能量的。
细
有机物
胞
中
的
物
质
无机物
糖类 脂质 蛋白质 核酸
水 无机盐 氧气
有机物是构建植物细胞的原料。
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 细胞膜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质 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
最新七年级上-第3单元第4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讲课讲稿精品课件
![最新七年级上-第3单元第4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讲课讲稿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7648e6f18583d04864593c.png)
• 植食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 • 肉食动物:间接(jiàn jiē)以植物为食, • 它们的食物直接来源于各种动物。 • 杂食动物:直接或间接(jiàn jiē)以植物为食。
第二十三页,共24页。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zìxíng)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思考:10千克(qiānkè)干杂草燃烧后,还剩下多少灰?说明 了什么?
构成植物体干重(ɡàn zhònɡ)的主有要机成物分是 _________。
第十八页,共24页。
5、植物(zhíwù)生长越旺盛,需要的有机物就
第十九页,共24页。
(zhíwù) (zhíwù)
(zhíwù) (zhíwù)
植气 物温
高 , 植 生物 长 快 。 体 合 成 有 机 物 多 而 快 ,
第二十页,共24页。
,气 植温 物低
, 植 物 生 长 缓 慢合 。成 有 机 物 减 少 甚 至 停 止
三、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 的其他(qítā)生物
第二十一页,共24页。
绿色植物如何(rúhé)养育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
有机物
有机物
形成层 1、水由导管(dǎoguǎn)从下
向上运输,叶片光合作用制 造的有机物由筛管向下运输 。 第十四页,共24页。
二、有机物用来(yònɡ lái)构建植
物体
2、植物体的组成成分: 水 和 无机盐,主
要(zh有ǔy机ào物)是
。
3、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 能量 。并参与构
建植物 细胞,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暗处理(chǔlǐ))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e961c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a.png)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1.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哪种结构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A.导管B.筛管C.木质部D.髓【答案】B【解析】植物的茎内有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功能,导管是由下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上向下运输有机物,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导管、筛管的运输作用。
2.植物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错【解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必须需要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呼吸作用.故答案为:×【考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3.一般家庭是利用冰箱来保鲜水果、蔬菜。
利用你学过的生物知识,试着分析冰箱能延长果蔬储藏时间的主要原因是()A.减少了果蔬的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B.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减缓呼吸作用C.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D.减少环境中氧气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经常通过抑制呼吸作用的原理来保存种子和保鲜水果、蔬菜,通过中耕松土和排涝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所以一般家庭是利用冰箱来保鲜水果、蔬菜,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
A、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不是加快呼吸作用,也没有减少了果蔬的水分含量。
故A不合题意。
B、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
故B符合题意。
C、降低环境温度,会减缓呼吸作用,不是加快呼吸作用。
故C不合题意。
D、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不是减少了环境中氧气的温度,加快了呼吸作用。
专题08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抓重点考典型(人教版)(解析版)
![专题08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抓重点考典型(人教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438478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0.png)
专题08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考点一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步骤操作目的结论暗处理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①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①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遮光将部分叶片上下两面用黑纸板遮盖并照光设置有光和无光的对照实验脱色酒精水浴加热,脱色成黄白色完全溶解叶绿素染色清水漂洗后用碘液染色遇碘变蓝的部分证明有淀粉冲洗清水冲掉碘液后观察去掉碘液便于观察实验原理:淀粉具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
考点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海尔蒙特的大柳树实验海尔蒙特认为柳树增加的质量不是来源于土壤,而是来源于水。
2、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1)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2)作出假设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3)实验步骤①先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①剪取大小相同的两枝条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
①装置甲烧杯放入盛有25%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的水槽内,装置乙烧杯放入盛有等量清水的水槽内,将甲乙实验装置分别套上透明玻璃罩。
①将两装置同时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
①打开装置取下叶片,酒精脱色后加碘液,检验叶片内有无淀粉产生。
(4)实验现象甲装置叶片不变蓝,乙装置叶片变蓝。
(5)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3、实验:验证氧气是光合作用产物(1)实验原理氧气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2)提出问题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吗?(3)实验过程①将此装置置于光下照射,发现在金鱼藻的周围有气泡产生。
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①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细木条插进试管,观察细木条是否复燃。
(4)实验现象(1)在光照条件下试管内有气泡产生。
(2)带火星的细木条插入试管后复燃。
(5)实验结论绿叶在光照下产生氧气4、实验:水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变量:水。
步骤:切断叶脉(叶脉可以运输水分)实验结论:水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5、实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吗?变量:叶绿体步骤:银边天竺葵(银边无叶绿体)实验结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6、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c334c2770bf78a64295425.png)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标要求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概念。
2.概述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课标解读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相关内容。
它与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起,阐述了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着重强调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之间的物质循环之间关系。
通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重点验证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探究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既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第五章的基础。
本教材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学生在教材的第一单元中就了解到植物在生态系统组成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
本章让学生亲自验证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淀粉,并进一步从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的角度,阐述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重要地位。
这种直观的认识,对学生理解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起着重要作用。
2.本章三部分内容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一部分介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建构以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基础,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认识到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实验之后,概述了什么是光合作用,重点介绍了叶绿体的功能。
第二部分讲述在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用途,一是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用来构建植物体。
第三部分是对第二部分的延伸、拓展。
讲述的是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育了自身,而且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帮助学生认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对于整个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3.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吗,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等具体的内容是不太清楚的。
对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巨大作用,更是不甚了解。
初三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d6b84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6d.png)
初三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1.水果存久了重量会减轻,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水。
【答案】错【解析】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水果存久了重量会减轻,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2.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以下对叶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叶片阔而扁平,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B.叶表皮上有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C.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D.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比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少【答案】D【解析】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叶表皮上有气孔,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自动的开闭.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叶脉就是生长在叶片上的维管束,它们是茎中维管束的分枝,叶脉中含有机械组织支持叶片,使叶片在空中伸展,有利于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叶脉中还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输导有机物的筛管,因此有输导作用.所以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含的叶绿体比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多,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3.如图是某农场创建的生态型种养殖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蔬菜在白天能为牛提供氧气B.蔬菜在白天只能进行光合作用C.蔬菜可以作为牛的食物D.牛粪可以作为蔬菜的肥料【答案】B【解析】蔬菜在白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bfcef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4.png)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1.植物细胞里有叶绿体,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植物的营养方式叫做;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不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只能利用现成的作为营养,这样的营养方式叫做。
【答案】自养;有机物;有机物;异养【解析】植物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是自养。
绝大多数细菌真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营养方式是异养(寄生、腐生),它们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考点】自养和异养。
2.种花或种庄稼,需要经常松土,其主要目的是()A.让不定根迅速地长出来B.让根迅速扩展C.让土壤能涵养住更多的水分D.让土壤里空气充足,利于根进行呼吸作用【答案】D【解析】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充足,有利于根进行呼吸作用,促进根的生长.若土壤板结,土壤中的空气减少,抑制根的呼吸作用,也抑制了根的生长.【考点】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3.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是因为( )A.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旺盛B.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微弱C.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D.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旺盛【答案】C【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则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白天光合作用强度强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因为新疆地区昼夜温度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分解有机物少,积累有机物,所以新疆“绿洲农业”的瓜果特别甜.【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的概念4.下列反应式表示绿色植物进行的两种生理活动,请回答:(1)A、B表示两种物质,它们分别是、。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https://img.taocdn.com/s3/m/00479973ba1aa8114531d917.png)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教学目标①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②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重点和难点①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②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在实验小组长带领下做实验。
方案二:各实验小组组内交流课前设计的实验方案,然后讨论、完善,最后确定本组的实验方案,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实验。
方案三:为提高效率,全班分成4个大组,每个大组仍以4人为一实验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实验。
指导学生实验,并提示注意事项。
参与小组讨论,对学生的大胆设计予以肯定,并进行适当启发、引导,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二、分析实验结果方案一:各实验小组就老师出示的讨论提纲讨论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方案二:各实验小组先组内分析实验成功与否的原因,然后各组公布自己实验的过程,产生的结果,再组间互相交流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方案三:4个大组各派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过程、结果。
然后①前二组间进行对比,后二组间进行对比,看看同一种实验材料,实验过程不同,其结果是否一样,并分析原因,②第2组和第4组进行对比,看看使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相同,其结果是否一样,并分析原因。
启发学生找到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总结出“绿色植物在光下都能制造有机物”这一结论。
三、光和作用的意义方案一: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看书自学,了解光合作用意义。
方案二:在老师提示下,根据日常生活举例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
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作出概括。
分析学生举出的例子,引导学生作出概括。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请问:绿色植物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https://img.taocdn.com/s3/m/e53465eb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66.png)
7、滴碘液后,实验现象是? 8、实验结论是? 9、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为什么植物的绿色部 分就能制造有机物?
10、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1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如 何证明?绿色植物含有的蛋白质等其他有机物哪 来的? 7.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 8.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光是绿叶制造 有机物的条件
运输物质 运输方向 位置 导管 水分和无机盐 从下往上 木质部 筛管 有机物 从上往下 韧皮部
1、我们吃的面筋,其主要成分是( B )。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无机盐
2、鉴定淀粉存在时,常用碘液,这是因为( C ).
A.有机物遇碘变成蓝色 B.碘遇有机物变成蓝色
C.淀粉遇碘变成蓝色
思考:进行暗处理的原因?
使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2、选叶遮光→进行照光:
1、用后;黑移纸到片阳把光下叶照片射的一 3-部4h分;上下两面遮盖,然
思考:为什么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为了形成对照,使见光部分和遮光部分对照
3、摘叶: 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4、脱色: 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D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2、暗处理的目的是?时间是? 3、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里面遮盖起来, 是为了?变量是?
4、把叶片放在酒精里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 5、为什么不直接加热酒精? 6、脱色后叶片变成哪种颜色?而酒精却变成了?
1.暗处理—选叶遮光、光下照射—酒精脱色、清水 漂洗—滴加碘液、清水漂洗 2.把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一昼夜 3.形成对照 光 4.溶解叶绿素 5.酒精易燃,容易发生危险 6.黄白色 绿色
1(、水;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1课时)教案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1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edaaf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6b.png)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1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实验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验证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实验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验证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学难点】1.运用实验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验证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蒜黄和蒜苗是亲兄弟吗?为什么蒜黄是黄色,而蒜苗是绿色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展示图片】除了蒜黄和蒜苗外,我们常吃的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回忆绿色植物在生物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忆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作用。
巩固旧知。
通过回顾生产者的作用,引出课题。
【总结点题】绿色植物是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所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所以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环节二讲授新课: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自主学习】那绿色植物是如何制造有机物的,制造的有机物又是什么呢?请学生阅读教材P116-117“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
引导学生回忆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针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实验,请你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1: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作出假设1:绿叶能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见左侧。
以提出问题2为例分析这个探究实验的整体过程。
提出问题2: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吗?作出假设2: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提出问题3: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吗?作出假设3: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提出的问题2和作出的假设,分析制定实验计划。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制定计划。
【小组展示】教师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展示。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005c0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e.png)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1.明明和妈妈在超市买瓜,他建议妈妈选择了新疆的哈密瓜,理由是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当地瓜果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多,因此新疆哈密瓜具有的特点是A.长的大B.含糖多C.水分多D.颜色好看【答案】B【解析】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强度与温度有关,由于新疆地区夏天白昼较长温度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强,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强度也与温度有关,夜间短,气温低植物的呼吸作用比较弱,消耗的有机物就比较少,所以新疆吐鲁番的葡萄的糖分积累的就比较多,吃起来特别甜.【考点】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下图中,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 )A.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Ⅰ是光合作用B.Ⅱ是光合作用,乙是二氧化碳和水,Ⅰ是呼吸作用C.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Ⅰ是呼吸作用D.Ⅱ是呼吸作用,乙是二氧化碳和水,Ⅰ是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图中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的是光合作用,因此Ⅱ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因此乙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因此Ⅰ是呼吸作用。
故选:C【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3.给植物松土,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的: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输导作用D.储藏作用【答案】B【解析】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农田及时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土壤板结,使得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变小,容的氧气就少,从而影响根的呼吸作用,不利于植物的生长,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农田及时松土能增加了土壤中的空气。
中考一轮生物单元复习第七单元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真题训练】(解析版)
![中考一轮生物单元复习第七单元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真题训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eb713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d.png)
第七单元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2020河南)下图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暗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转运和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B.叶片部分遮光处理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C.水浴加热过程中,小烧杯内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D.滴加碘液染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变成蓝色【答案】D【解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A.把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以免影响实验结果,正确。
B.将叶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处理,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为了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正确。
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正确。
D.滴加碘液染色后,叶片的不遮光部分变成蓝色,因为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错误。
故选D2.(2020云南)小宝同学学习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完成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探究活动后,利用天竺葵叶片、碘液、酒精等制作出一片如图所示的带有“M”字样的叶片。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作前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B.制作过程中对字母“M”以外的区域进行遮光处理C.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D.滴加碘液后,字母“M”区域不变蓝【答案】B【解析】解此题考查叶片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502a99addccda38366baf19.png)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1.植物细胞里有叶绿体,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植物的营养方式叫做;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不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只能利用现成的作为营养,这样的营养方式叫做。
【答案】自养;有机物;有机物;异养【解析】植物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是自养。
绝大多数细菌真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营养方式是异养(寄生、腐生),它们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考点】自养和异养。
2.下列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日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停止B.白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晚间只进行呼吸作用C.晚间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D.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不就行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植物三大生理作用,其中只有光合作用受光照的影响,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不受光的影响,所以在白天有光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因为无光故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而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3.植物的绿叶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晚上无光,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错【解析】植物的绿叶在白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植物的绿叶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晚上无光,进行呼吸作用”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认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能力。
4.绿色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错【解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必须需要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呼吸作用.【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5.下图为某实验小组设计的关于绿色植物产生某种气体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第4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第4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https://img.taocdn.com/s3/m/859892045fbfc77da369b13f.png)
( C )8.如图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形成”的示意图,如果树木 枝条的树皮被环剥一圈,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 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A.树瘤的形成与无机盐的积累有关 B.树瘤位于环剥处的下方 C.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茎→根 D.有机物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 D )9.三月份,黄花风铃木“先花后叶”,即当叶片还没有 完全长出时,却可以开出满树灿烂的花朵。可初步推测开花 过程中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 A.根从土壤中吸收 B.花瓣光合作用合成 C.树皮光合作用制造 D.上一年叶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的
是有机物。
(2)从器官水平来看:果实、种子以及植物的根、茎含有大量 的 有机物 。
(3)从个体水平来看:构成植物体干重的绝大部分物质是 有机物 ,只有极少部分是无机盐。
【小试牛刀】
( B )小麦、玉米、大豆等种子内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茎的输导作用
D.根的吸收作用
(2)方法步骤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 暗中把叶片中的 淀粉 全部转运和消耗。 ②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另一半 不作处理,然后将盆栽放于光下几小时。目的:形成 对照 实验。
③脱色: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把叶片放进 酒精 中隔水加热。目的: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④漂洗:用 清水 漂洗叶片。目的:洗掉多余的酒精。 ⑤染色:用 碘液 染色。目的:因淀粉遇碘变蓝,检验光 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淀粉。 ⑥清洗:滴碘液后,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目的:避 免多余碘液的颜色影响观察。
( C )10.在 2019 年第四十一个植树节到来之际,我们欣喜地 发现经过当地政府和人民不断植树,毛乌素沙地中 80%的沙 漠得到了成功治理,库布齐沙漠森林的植被覆盖率提升了近 40%。植物大大减缓了沙漠化进程。下列关于生物圈中绿色植 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够防风固沙,减少沙尘暴 B.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C.可以适应生物圈中各种环境 D.根系深入土壤,保持了水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岢岚二中班级205班
授课教师田海林授课时间
备课教师田海林科目生物
课题: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I、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实验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阐明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突出过程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体验生物探究中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索,明确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
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II、教学重点:探索绿叶在光下能否制造有机物。
III、教学难点: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
IV、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盆栽植物、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酒精灯、培养皿、石棉网
镊子、火柴、三脚架等。
V、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1、情境导入:教师组织学生回忆生物的主要特征,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自己提出问题:植物体的自养的营养方式是通过什么生理过程进行的?植物体由小长大的过程中自身营养物资的积累从何而来?植
物体内有机无制造的条件、场所和过程是怎样的?等等。
以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导学生联想小学自然课的内容,自己找出答案:植物体内有机物来源于植物体的光合作用。
2、明确任务: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实验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阐明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有机物,那么你知道这些有机物从哪儿来的吗?
2、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前先把盆栽的天竺葵(或蚕豆)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什么?
3、实验过程中用酒精对叶片脱色处理后再滴加碘液,这时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遮光部分遇碘()。
这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或缺的条件。
4、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有什么重要作用?
三、展示反馈评价提升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学生小学的自然常识课中已经了解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这一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逐渐明确探究的课题:光是不是制造有机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如何确定光合作用是否发生?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各组提出自己的探究方
案。
各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各组在实验设计中的优点,尤其是有创新意义的设计,教师要不吝赞美之词,鼓励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又请同学互相找出实验设计中不够严谨的地方,训练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
对于有机物的鉴定,老师可提示学生回忆: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区分胚和胚乳的?由此学生可联想到淀粉的鉴定方法。
通过讨论,将同学们的实验设计逐步完善。
对确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老师应给学生提供实施实验计划的机会。
同时,引导学生对照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找出其中的巧妙之处,弥补自己设计中的不足。
进行实验之前,请生物小组的同学介绍本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暗处理、部分遮光照射。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每个一实验步骤中的科学道理的理解。
老师可设计一系列思考题,启发学生:
①实验前,为什么要将天竺葵进行暗处理?
②对一片叶子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实验设计有什么好处?
③取下遮光的黑纸时,叶片上遮光部位和未遮光部位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吗?
④将叶片放到酒精中加热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用酒精而不是水煮叶片呢?
⑤为什么要将盛酒精的小烧杯隔水加热?
⑥当绿叶在酒精中变成黄白色时,此时能看出遮光部位和未遮光
部位的区别吗?
⑦往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⑧经过碘液处理后,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以上问题穿插在整个实验进行的过程中,隔水加热、酒精脱色这一步骤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老师可在等待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①~⑤,在叶片脱色之后按步骤进行问题⑥~⑧的讨论。
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的操作技能,并提示注意酒精灯的安全。
老师组织学生经过了设计实验的讨论,以及对教材中实验步骤的理解,学生已经对实验验证的原理和逻辑关系非常清楚,通过实验结果不难推导出结论
老师也可以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推导:“加碘后,叶片部分变蓝,这说明叶片中含有什么?”“而遮光部分叶片没变蓝,这说明叶片中的淀粉是从何而来?”由此推出:叶片中的淀粉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
老师再问:“造成叶片一部分有淀粉,一部分没有淀粉的实验因素是什么?这与我们的实验假设相符吗?对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最后老师紧扣实验标题“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总结实验结论。
同时,老师应指出: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等糖类,一部分糖类在植物体内还会转变成蛋白质、脂类等其他有机物。
2、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3、绿色植物制造了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1、下列细胞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A.表皮细胞
B.保卫细胞
C.栅栏组织细胞
D.海绵组织细胞
[解析] 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不含叶绿体,保卫细胞含叶绿体。
[答案] A
变式题1 叶片的表皮主要起到保护叶肉的作用,表皮上有半月形的细胞,能控制气孔的“开放”、“闭合”,细胞内含有,能进行。
2、(1)在温室内种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时,为了提高产量,除了施肥外,下列措施中,可以选用的是()
A.降低白天的温度
B.提高夜晚的温度
C.提高氧气的浓度
D.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解析] 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利用阳光,在叶绿体的帮助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贮存有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
由此可见:阳光是动力,有机物和氧是产物,水和二氧化碳是原料,补充了二氧化碳,补充了光合作用原料,使光合作用增强。
[答案] D
(2)下列生物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A.草履虫
B.熊猫
C.桃树
D.草鱼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答案] C
3、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图1-6-1所示的装置。
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图1-6-1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
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
(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原因是。
[解析] 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消耗掉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实验效果不明显,因此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往往在黑暗中进行。
在图1-6-1装置的广口瓶中,澄清石灰水可吸收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容器内压强减小。
[答案] (1)光合
(2)左移石灰水变浑浊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
变式题2 李大爷每天早晨来到小树林晨练,他说:“这儿树多,光合作用旺盛,氧气含量高,空气特新鲜。
”你认为李大爷的观点正确吗?
4、刘伟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纸圆片将叶片的B 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然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并加碘液处理,见图1-6-2。
请分析回答:
图1-6-2
(1)实验前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叶片的绿色部分变成色。
(3)加碘液处理后发现A、B两处都不变色,其原因是:
A ;
B 。
(4)C处变蓝色,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5)实验结果表明,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和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答案] (1)耗尽叶片内的淀粉(2)黄白(3)缺乏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4)淀粉(5)光、叶绿体
[点拨] 解题时语言要准确,叶绿体和叶绿素两个词不要混淆。
五、归纳与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物光合作用的本质、光合作用的产物的运输、绿色植物光合用的意义与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VI、布置作业
1、教材第120页练习
2、导学方案
VII、板书设计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
件;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能量转化器”。
2、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3、绿色植物制造了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VIII、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七年级的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浓厚,对光合作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活跃且有一定的创新性。
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
不足之处:1、学生对事物的理性分析和总结归纳能力不强。
2、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实验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