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第13章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2860157b52acfc789ebc99c.png)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无)第二章1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1 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 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3 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4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章1 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金融学曹龙骐第-13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金融学曹龙骐第-13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8b5f0e674afe04a1b071de9a.png)
第13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一、名词解释1、法定存款准备率2、原始存款3、实际货币需求4、货币数量说5、外生变量6、货币乘数7、超额准备率8、客观货币需求9、基础货币10、货币供给量11、货币供给内生论12、货币供给外生论13、主观货币需求14、名义货币需求15、微观货币需求16、宏观货币需求17、货币供给18、名义货币供给19、实际货币供给20、货币流量二、填空题1 .剑桥方程式重视的是货币作为 ___________ 的功能。
2 .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抛售 _________ ,而持有___________ 。
3 .凯恩斯的货币本质观是 ____________ 。
4 .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中 V 代表 ____________ 。
5 .实际货币需求又被称为 ____________ 。
6 .定期存款比率主要取决于 _____________ 。
7 .基础货币一定的情况下,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给量越 _____________ 。
8 .根据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货币供给模型的分析,货币可划分为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两大类。
9 .凯恩斯在其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将微观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需求分为 _________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三大动机。
10 .持有超额准备的机会成本一般用 _____________ 衡量。
11 .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在金币流通条件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 __________的;而在纸币为唯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__________的增减而涨跌。
12 .费雪的货币数量论表明:货币需求仅为__________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13 .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名义货币需求与__________水平之间保持着一个较稳定的比例关系。
14 .凯恩斯发展了一种强调利率重要性的货币需求理论,并将其理论称为__________。
生物化学 第13章 代谢调节
![生物化学 第13章 代谢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8da44839b90d6c85ec3ac6b8.png)
第十三章代谢调节一、填空题:1.生物体内的代谢调节在三种不同的水平上进行,即、和。
2.代谢途径的终产物浓度可以控制自身形成的速度,这种现象被称为。
3.酶对细胞代谢的调节是最基本的代谢调节,主要有二种方式:和。
构通糖、脂代谢的关键化合物是。
4.不同代谢途径可以通过交叉点代谢中间物进行转化,在糖、脂、蛋白质及核酸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三个最关键的代谢中间物是、和。
5.1961年,法国生物学家Monod和Jacob提出了关于原核生物基因结构及表达调控的学说。
6.正调控和负调控是基因表达的两种最基本的调节形式,其中原核细胞常用调控,而真核细胞常用调控模式。
7.乳糖操纵子的天然诱导物是,实验室里常用作为乳糖操纵子的安慰诱导物诱导β-半乳糖苷酶的产生。
8.许多代谢途径的第一个酶是限速酶,终产物多是它的,对它进行,底物多为其。
9.原核细胞酶的合成速率主要在水平进行调节。
10.乳糖操纵子的诱导物是,色氨酸操纵子的辅阻遏物是。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下列与能量代谢有关的过程除哪个外都发生在线粒体中?()A、糖酵解B、三羧酸循环C、脂肪酸的β-氧化D、氧化磷酸化2.IPTG可以诱导乳糖操纵子(lacOperon)的表达,这是因为:()A、IPTG与乳糖操作子(lacoperator)结合,诱导转录B、IPTG与LACI基因产物结合,并抑制其活性C、抑制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D、促进Lac阻遏物的活性E、IPTG与LACI基因产物结合,并激活其活性3.在什么情况下,乳糖操纵子的转录活性最高?()A、高乳糖,低葡萄糖B、高乳糖,高葡萄糖C、低乳糖,低葡萄糖D、低乳糖,高葡萄糖4.真核细胞参与基因表达调节的调控区比原核细胞复杂是因为()A、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双层膜B、原核细胞的基因总是以操纵子的形式存在C、原核细胞调节基因表达主要是在翻译水平D、真核细胞需要控制细胞特异性的基因表达E、真核细胞基因组含有太多的重复序列5.调节物质代谢体内最基础的层次是()A、细胞水平B、激素水平C、神经调节D、整体水平E、器官水平6.磷酸果糖激酶是什么代谢途径中的别构调节酶()A、三羧酸循环B、糖异生C、葡萄糖分解D、糖原合成E、糖原分解7.三羧酸循环中的别构调节酶是()A、柠檬酸合成酶B、α-酮戊二酸脱氢酶C、琥珀酸脱氢酶D、延胡索酸酶E、苹果酸脱氢酶8.催化糖酵解与磷酸戊糖途径的酶主要分布在细胞中什么部位()A、核B、胞质C、线粒体D、微粒体E、质膜9.催化三羧酸循环与脂肪酸β-氧化的酶分布在细胞内的什么部位()A、胞质B、胞膜C、胞核D、内质网E、线粒体10.氨基酸分解代谢调节的别构酶是()A、转氨酶B、脱羧酶C、转甲基酶D、己糖激酶E、谷氨酸脱氨酶11.糖异生限速酶的别构调节激活剂是()A、A TPB、ADPC、AMPD、dA TPE、cAMP 12.各种分解途径中,放能最多的途径是:()A、糖酵解B、三羧酸循环C、 -氧化D、氧化脱氨基13.操纵子调节系统属于哪一种水平的调节?()A、复制水平的调节B、转录水平的调节C、转录后加工的调节D、翻译水平的调节14.下列关于操纵基因的论述哪个是正确的?()A、能专一性地与阻遏蛋白结合B、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C、是诱导物和辅阻遏物的结合部位D、能于结构基因一起转录但未被翻译15.以下有关阻遏蛋白的论述哪个是正确的?()A、阻遏蛋白是调节基因表达的产物B、阻遏蛋白妨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C、阻遏蛋白RNA聚合酶结合而抑制转录D、阻遏蛋白与启动子结合而阻碍转录的启动16.糖酵解中,下列哪一个催化的反应不是限速反应?()A、丙酮酸激酶B、磷酸果糖激酶C、己糖激酶D、磷酸丙糖异构酶17.磷酸化酶通过接受或脱去磷酸基而调节活性,因此它属于:()A、别(变)构调节酶B、共价调节酶C、诱导酶D、同工酶18.下列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途径不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是:()A、三羧酸循环B、脂肪酸β氧化C、氧化磷酸化D、糖酵解作用19.关于共价修饰调节酶,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这类酶一般存在活性和无活性两种形式,B、酶的这两种形式通过酶促的共价修饰相互转变C、伴有级联放大作用D、是高等生物独有的代谢调节方式20.阻遏蛋白结合的位点是:()A、调节基因B、启动因子C、操纵基因D、结构基因21.下面哪一项代谢是在细胞质内进行的:()A、脂肪酸的β-氧化B、氧化磷酸化C、脂肪酸的合成D、TCA22.在乳糖操纵子模型中,操纵基因专门控制是否转录与翻译。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86ad87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2.png)
第1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immunity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已”的识别, 并排除“非已”以保持体内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和有害的生物性分子。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4、免疫自身稳定immunologic 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功能维持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5、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即出生后就已具备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6、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也称特异性免疫。
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黏膜免疫系统MALT/MIS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
2、M细胞即膜上皮细胞/微皱褶细胞,是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散在于小肠派氏淋巴小结处。
3、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4、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第3章抗原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能使特定的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习题
![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fffdbce910ef12d2af9e7ab.png)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1、储蓄2、储蓄-投资恒等式3、边际消费倾向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5、平均消费倾向6、消费函数7、投资乘数8、政府支出乘数9、税收乘数10、平衡预算乘数11、对外贸易乘数12、节俭的悖论二、判断题1、自主消费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
2、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3、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4、投资增加导致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5、由于存在进口,将导致投资乘数和政府开支乘数降低。
6、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认为,在短期,实际产出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7、在价格固定不变的条件下,总需求曲线就是总支出曲线。
8、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总支出水平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
该均衡国民收入正式社会满意的产出水平。
9、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表明,只要增加总支出计划的水平,就能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10、总支出曲线表示总支出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三、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A.价格水平下降B.国民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2、总支出曲线的斜率取决于()。
A.边际消费倾向B.平均消费倾向C.自主消费水平D.自主投资水平3、在下列选项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储蓄倾向为0.1C.边际消费倾向为0.4D.边际储蓄倾向为0.34、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是5500亿元,如果政府需要将均衡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9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支出应增加()。
A. 10亿元B. 20亿元C. 50亿元D. 100亿元5、自主消费增加对总支出曲线的影响是()。
A.向下移动,曲线变缓B.向下移动,斜率不变C.向上移动,曲线变陡D.向上移动,斜率不变6、当以下()发生时,经济将衰退。
A.乘数因边际消费倾向降低而变小B.自主支出增加C.乘数因边际消费倾向增加而变大D.自主支出减少7、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第章作业
![第章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d21becf1fd0a79563d1e7227.png)
第十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1.均衡产出(收入)2.凯恩斯的消费函数3.棘轮效应4.生命周期消费理论5.永久收入6.边际消费倾向7.投资乘数8.政府购买乘数9.平衡预算乘数二、判断题1. 简单地讲,凯恩斯定律就是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
2. 在均衡的产出水平上,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3. 若非计划存货投资大于零,则事后的投资小于计划投资。
4. 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5.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产出公式为y=c+i 。
其中c,i 是指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而非名义消费和名义投资。
6. 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为i=s,它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7. 当i>s时,企业将减少生产,国民收入会减少。
8.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得多。
9. 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MPC递减,而平均消费倾向APC递增,且APC>MPC。
10.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11. 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小于1。
12.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大于1。
13. 改变政府购买支出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要大于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效果。
14. 政府购买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15. 消费曲线具有正斜率,但斜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
16.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降低总收入水平。
17. 只考虑定量税时,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为y=(α+i+g-βt)/(1-β)。
18.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是相互独立的。
19. 投资和政府购买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乘数作用是相同的。
20. 出口对国民收入不具有乘数效应。
判断题答案1-5 √√×√√ 6-10 √×√××11-15 √×√√√ 16-20 ×√√√×三、选择题1.若MPC=,则i增加100万(美元),会使收入增加A 40万B 60万C 150万D 250万2.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决定消费的因素是A 收入B 价格C 边际消费倾向D 偏好3. 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A 消费减少B 储蓄减少C 消费增加D 储蓄增加4. 若MPS=,则政府税收乘数值为A 5B 0.25C -4D 25. 政府购买乘数Kg、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之间的关系是A Kg<KtrB Kg =KtrC Kg>KtrD 不确定6. 在两部门经济中,乘数的大小A 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动B与边际消费倾向反方向变动C 与边际储蓄倾向同方向变动D与边际储蓄倾向反方向变动7. 当消费函数为c=α+βy时,则APCA 大于MPCB 小于MPC C 等于MPC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 两部门经济中,总产出等于计划总支出时,说明A 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B 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C 非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D 事前投资等于事前储蓄9. 政府预算平衡时,若MPC=4/5,政府购买增加100万元,则国民收入A 不变B 增加200万元C 增加100万元D 减少100万元10. 下列情况中,乘数最小的情况是A MPC=B MPC=C MPS=?D MPS=11. 若投资增加100万使国民收入增加1000万,则边际储蓄倾向为A B 0.1 C D12. 若平均储蓄倾向为负,则A 储蓄大于收入B 消费大于收入C 储蓄小于零D 消费小于零13. 三部门与四部门相比,乘数效应A 相同B 四部门较大C 三部门较大D 以上都有可能14. 当边际消费倾向为常数时,消费曲线A 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B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C 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上凸曲线D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下凸曲线15. 当税收和政府购买同时增加100亿时,国民收入A 增加100亿B 减少100亿C 不变D 不确定16. 若政府转移支付增加100亿,边际储蓄倾向为,则国民收入A 增加400亿B 减少400亿C 增加25亿D 减少25亿17. 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若总支出增加100万美元,则国民收入增加A 100万美元B 大于100万美元C 小于100万美元D 不确定18.下列直接构成总需求的因素是A 消费B 投资C 政府购买D 政府转移支付19. 在三部门经济中,税收增加1000万,则A 总需求增加1000万B 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万C 总需求减少1000万D 可支配收入减少1000万20. 当总支出和总收入不相等时,国民收入会自动趋于均衡,因为A 非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企业调整生产水平B 实际消费不等于计划消费,居民调整消费水平C 实际储蓄不等于计划储蓄,居民调整储蓄水平D 实际投资不等于计划投资,企业调整生产水平选择题答案1-5 D A AD C C 6-10 AD A BD C C11-15 B BC C A A 16-20 A B ABC D AD四、计算题教材13、14、15题13、解(1已知:略所以:100502000.862.50.8250y 10.820010000.2+++⨯-⨯=-== (2)依据1Ki=Kg=1(1=51t)10.8β--=- t 0.8=-K =-1410).8(1t ββ=---- tr t K =K 4=b g t K =K +K =5-4=114、解: (1)△y=y*-yy=1200-1000=200Vg 200=y g 40=K =5V V(2)t 200y T==50K =-4-V V (3) 依据g t y g K +T K =⨯⨯V V V由于g T =V Vg t y g(K K )g(54)g =+=-=V V V Vy g=T=200=V V V15. 解: (1)依据:()0()()11T tr t a i g x m y ββγ++-+----=+已知:d y C 8.030+= T-tr=50, (注意:税率t=0) i=60, g=50nx=, (注意:x-m 0=50)所以:30+60500.8505010.80.05y +-⨯+=-+15006000.25== (2)依据nx=x-m=x-m 0-γy500.05y 500.0560020nx =-⨯=-⨯=(3)依据1 410.80.05i k ==-+(4)依据:()4706040i y k i =⨯-∆∆==⨯60040640y =+= 500.0564*******nx =-⨯=-=(5) 依据 ()011a i g tr T x m y t βββγ+++-+-=--+ 30+60500.8504056010.80.05y +-⨯+==-+nx 400.05560=40-28=12=-⨯五、简答题1.什么是均衡产出?写出其公式并加以解释。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有机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785df4bf7ec4afe04a1df4c.png)
名词解释第十一章1.振动光谱——分子振动能级间的能量差比同一振动能级中转动能级之间能量差大100倍左右,他们大多在近红外区域内,因此称为红外光谱。
2.转动光谱——分子转动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很小,转动光谱位于电磁波谱中的远红外及微波区域内。
3.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分子振动的频率决定分子所吸收的红外光频率。
4.红外吸收光谱——分子吸收红外光引起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信号。
5.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物质时,如果分子中某一基团的振动频率正好与其相同,物质就能吸收这一频率的红外光从低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6.叁键和累积双键区——2500~2000 cm-1各种叁键基团和累积双键的伸缩振动区域7.氢键区——4000~2500cm-1含氢基团的伸缩振动区。
8.双键区——2000~1500 cm-1各种双键基团包括共轭双键以及苯基伸缩振动区域。
9.特征吸收峰——用于鉴定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
10.特征谱带区——氢键,双键,叁键区的特征性强,所以4000~1500 cm-1的区域称为官能团特征频率区。
11.核磁共振谱——记录原子核对射频区电磁波的吸收,简称NMR。
12.质子磁共振谱——氢原子核共振谱,简称PMR。
13.化学位移——由于化学环境所引起的核磁共振信号位置的变化。
14.自旋偶合——相邻碳上氢核的相互影响。
15.硝基化合物的还原——硝基苯在强酸介质中,用金属还原时,总是得到苯胺,用催化加氢也可得到同样的结果。
16.胺的碱性——胺与氨相似,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能与质子结合,形成带正电的铵离子。
17.胺——可看作氨的衍生物,即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产物。
18.胺的烃基化——与卤代烃(通常为伯卤代烃和具有活泼卤原子的芳卤化物),醇等烃基化试剂作用,胺基上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
19.胺的酰基化——伯胺和仲胺作为亲核试剂可与酰卤,酸酐等酰基化试剂反应,生成N-取代酰胺和N,N-二取代酰胺。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311383b0066f5335a8121db.png)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1.水势:(water potential)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2.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3.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4.质外体途径:(apoplast pathway)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5.共质体途径:(symplast pathway)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6.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7.根压:(root pressure)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8.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9.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10.蒸腾比率:(transpiration ratio)光合作用同化每摩尔CO2所需蒸腾散失的水的摩尔数。
11.水分利用率:(water use efficiency)指光合作用同化CO2的速率与同时蒸腾丢失水分的速率的比值。
12.内聚力学说:(cohesion theory)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13.水分临界期:(critical period of water)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1.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
家畜病理学名词解释
![家畜病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378e6ac69dc5022aaea009b.png)
病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1.动脉性充血(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
2.静脉性充血(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
3.出血:血液流出心血管之外,称为出血。
4.血栓形成: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成分中发生血小板粘集或血液凝固并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固体质块为血栓。
5.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的坏死。
6.槟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以致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称为槟榔肝。
7.心衰细胞:左心衰竭肺淤血时,有些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并分解,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此时这种细胞称为心衰细胞。
8.贫血性梗死(Anemic infarct):梗死灶含血量少颜色灰白。
9.出血性梗死:梗死区域血量多,颜色暗红为出血性梗死。
10.栓子: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
11.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12.透明血栓:在微循环的小血管内形成由纤维蛋白构成的血栓,只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
13.漏出性出血:也称渗出性出血,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漏出到血管外。
14.破裂性出血:是指因心脏或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第四章细胞组织损伤1、萎缩: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或细胞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端过程称为萎缩。
2、变性:变形时指细胞和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类形态化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或细胞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增多。
3、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4、增生:实质细胞增多,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5、肥大: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的增强。
6、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是指在间质或细胞内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病理变化。
7、脂肪变性: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
9、水泡变性:变形细胞内水分明显增多,在胞质中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细胞呈空泡状。
10、凋亡: 是指细胞在基因调控下的自主有序的死亡过程。
外科 名词解释
![外科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99342f2172ded630b1cb66b.png)
第13章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1. 颅内压增高: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缩小,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导致颅内压持续高于200mmH2O,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三大病征。
2. 库欣反应(Cushing反应):呼吸慢而深,脉搏慢而有力,动脉压升高(“两慢一高”)的三联反应。
3. 脑疝: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部分脑组织被挤入颅内生理孔道或裂隙中,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危象和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当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因颅内分腔之间存在压力差,使一部分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形成脑疝。
)4. Glasgow昏迷评分表:依据病人睁眼、语言及运动反应进行评分,三者得分相加表示意识障碍程度。
最高15分,表示意识清醒,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3分,分数越低表明意识障碍越严重。
5. 颅内高压三主征: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三大病征。
第14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逆行性遗忘:脑震荡患者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当时及伤前近期的情况,而对往事记忆清楚。
“中间清醒期”:原发性脑损伤的意识障碍清醒后,经过一段时间因颅内血肿形成,颅内压增高使病人再度出现昏迷,并进行性加重。
(原发性昏迷---清醒----继发性昏迷)第15章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脑卒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造成脑的供应动脉狭窄或闭塞及非外伤性的脑实质性出血,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及体征。
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
第18章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1. 连枷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现象,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
2.开放性气胸:胸膜腔内气体经胸壁伤口随呼吸自由出入胸膜腔。
3. 张力性气胸:由于气管、支气管或肺损伤裂口呈活瓣状,吸气时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活瓣关闭,气体不能从胸膜腔排出,使得胸膜腔压力不断升高,超过大气压。
生物化学 第13章 代谢调节
![生物化学 第13章 代谢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dc516dd1f61fb7360b4c65bf.png)
第十三章代谢调节一、填空题:1.生物体内的代谢调节在三种不同的水平上进行,即、和。
2.代谢途径的终产物浓度可以控制自身形成的速度,这种现象被称为。
3.酶对细胞代谢的调节是最基本的代谢调节,主要有二种方式:和。
构通糖、脂代谢的关键化合物是。
4.不同代谢途径可以通过交叉点代谢中间物进行转化,在糖、脂、蛋白质及核酸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三个最关键的代谢中间物是、和。
5.1961年,法国生物学家Monod和Jacob提出了关于原核生物基因结构及表达调控的学说。
6.正调控和负调控是基因表达的两种最基本的调节形式,其中原核细胞常用调控,而真核细胞常用调控模式。
7.乳糖操纵子的天然诱导物是,实验室里常用作为乳糖操纵子的安慰诱导物诱导β-半乳糖苷酶的产生。
8.许多代谢途径的第一个酶是限速酶,终产物多是它的,对它进行,底物多为其。
9.原核细胞酶的合成速率主要在水平进行调节。
10.乳糖操纵子的诱导物是,色氨酸操纵子的辅阻遏物是。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下列与能量代谢有关的过程除哪个外都发生在线粒体中?()A、糖酵解B、三羧酸循环C、脂肪酸的β-氧化D、氧化磷酸化2.IPTG可以诱导乳糖操纵子(lacOperon)的表达,这是因为:()A、IPTG与乳糖操作子(lacoperator)结合,诱导转录B、IPTG与LACI基因产物结合,并抑制其活性C、抑制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D、促进Lac阻遏物的活性E、IPTG与LACI基因产物结合,并激活其活性3.在什么情况下,乳糖操纵子的转录活性最高?()A、高乳糖,低葡萄糖B、高乳糖,高葡萄糖C、低乳糖,低葡萄糖D、低乳糖,高葡萄糖4.真核细胞参与基因表达调节的调控区比原核细胞复杂是因为()A、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双层膜B、原核细胞的基因总是以操纵子的形式存在C、原核细胞调节基因表达主要是在翻译水平D、真核细胞需要控制细胞特异性的基因表达E、真核细胞基因组含有太多的重复序列5.调节物质代谢体内最基础的层次是()A、细胞水平B、激素水平C、神经调节D、整体水平E、器官水平6.磷酸果糖激酶是什么代谢途径中的别构调节酶()A、三羧酸循环B、糖异生C、葡萄糖分解D、糖原合成E、糖原分解7.三羧酸循环中的别构调节酶是()A、柠檬酸合成酶B、α-酮戊二酸脱氢酶C、琥珀酸脱氢酶D、延胡索酸酶E、苹果酸脱氢酶8.催化糖酵解与磷酸戊糖途径的酶主要分布在细胞中什么部位()A、核B、胞质C、线粒体D、微粒体E、质膜9.催化三羧酸循环与脂肪酸β-氧化的酶分布在细胞内的什么部位()A、胞质B、胞膜C、胞核D、内质网E、线粒体10.氨基酸分解代谢调节的别构酶是()A、转氨酶B、脱羧酶C、转甲基酶D、己糖激酶E、谷氨酸脱氨酶11.糖异生限速酶的别构调节激活剂是()A、ATPB、ADPC、AMPD、dATPE、cAMP 12.各种分解途径中,放能最多的途径是:()A、糖酵解B、三羧酸循环C、 -氧化D、氧化脱氨基13.操纵子调节系统属于哪一种水平的调节?()A、复制水平的调节B、转录水平的调节C、转录后加工的调节D、翻译水平的调节14.下列关于操纵基因的论述哪个是正确的?()A、能专一性地与阻遏蛋白结合B、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C、是诱导物和辅阻遏物的结合部位D、能于结构基因一起转录但未被翻译15.以下有关阻遏蛋白的论述哪个是正确的?()A、阻遏蛋白是调节基因表达的产物B、阻遏蛋白妨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C、阻遏蛋白RNA聚合酶结合而抑制转录D、阻遏蛋白与启动子结合而阻碍转录的启动16.糖酵解中,下列哪一个催化的反应不是限速反应?()A、丙酮酸激酶B、磷酸果糖激酶C、己糖激酶D、磷酸丙糖异构酶17.磷酸化酶通过接受或脱去磷酸基而调节活性,因此它属于:()A、别(变)构调节酶B、共价调节酶C、诱导酶D、同工酶18.下列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途径不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是:()A、三羧酸循环B、脂肪酸β氧化C、氧化磷酸化D、糖酵解作用19.关于共价修饰调节酶,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这类酶一般存在活性和无活性两种形式,B、酶的这两种形式通过酶促的共价修饰相互转变C、伴有级联放大作用D、是高等生物独有的代谢调节方式20.阻遏蛋白结合的位点是:()A、调节基因B、启动因子C、操纵基因D、结构基因21.下面哪一项代谢是在细胞质内进行的:()A、脂肪酸的β-氧化B、氧化磷酸化C、脂肪酸的合成D、TCA22.在乳糖操纵子模型中,操纵基因专门控制是否转录与翻译。
第13章___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习题
![第13章___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a46992552ea551810a68781.png)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1、储蓄2、储蓄-投资恒等式3、边际消费倾向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5、平均消费倾向6、消费函数7、投资乘数8、政府支出乘数9、税收乘数10、平衡预算乘数11、对外贸易乘数12、节俭的悖论二、判断题1、自主消费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
2、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3、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4、投资增加导致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5、由于存在进口,将导致投资乘数和政府开支乘数降低。
6、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认为,在短期,实际产出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7、在价格固定不变的条件下,总需求曲线就是总支出曲线。
8、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总支出水平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
该均衡国民收入正式社会满意的产出水平。
9、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表明,只要增加总支出计划的水平,就能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10、总支出曲线表示总支出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三、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A.价格水平下降B.国民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2、总支出曲线的斜率取决于()。
A.边际消费倾向B.平均消费倾向C.自主消费水平D.自主投资水平3、在下列选项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储蓄倾向为0.1C.边际消费倾向为0.4D.边际储蓄倾向为0.34、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是5500亿元,如果政府需要将均衡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9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支出应增加()。
A. 10亿元B. 20亿元C. 50亿元D. 100亿元5、自主消费增加对总支出曲线的影响是()。
A.向下移动,曲线变缓B.向下移动,斜率不变C.向上移动,曲线变陡D.向上移动,斜率不变6、当以下()发生时,经济将衰退。
A.乘数因边际消费倾向降低而变小B.自主支出增加C.乘数因边际消费倾向增加而变大D.自主支出减少7、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第13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13章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05c0256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c.png)
第十三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种组织形式不属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A.经济联盟 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 D.北约2.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低级、组织最松散的一种形式是( )A.优惠贸易安排B.自由贸易区C.经济联盟D.关税同盟3.以下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的阶段是()A.经济联盟B.自由贸易区C.关税同盟D.共同市场4.以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中,最高级的是()A.经济联盟B.自由贸易区C.关税同盟D.共同市场5.目前世界上最高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东南亚联盟6.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划分,目前欧盟属于()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C.共同市场 D.经济联盟7.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划分,美-加-墨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属于()A.经济联盟 B.自由贸易区C.共同市场 D.关税同盟8.各成员国各自保持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没有形成共同的对外贸易壁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是()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C.共同市场 D.经济联盟9.生产要素不能实现自由流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是()A.完全一体化 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D.经济联盟10.甲、乙两国原来对某商品分别征收50%和40%的进口税,现两国相互间商品进口予以免税,但对第三国统一征100%的进口关税,这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属于()A.优惠贸易安排B.关税同盟 C.完全经济一体化 D.自由贸易区11.设A、B、C三国对进口自行车内胎分别征收15%、12%和11%的关税。
结盟后,三国内部实行互免进口关税,对外A、B、C三国对进口自行车分别征收16%、12%和10%的进口关税,这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称为()A.关税同盟B.自由贸易区 C.共同市场D.优惠贸易安排12.成员国之间需要互相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是()A.完全一体化 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 D.经济联盟13.关税同盟成立的条件中不包括成员国之间()A.地理位置接近 B.贸易壁垒高C.贸易量小 D.经济发展水平接近14.开始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A.完全一体化 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 D.经济联盟15.由中心机构制定共同的货币、财政政策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A.完全一体化 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 D.经济联盟16.大市场理论针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 D.经济联盟17.从工业生产和工业品贸易角度来解释区域经济一体化现象的理论是()A.关税同盟理论 B.大市场理论 C.工业偏好理论 D.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18.提出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的经济学家是()A.雅各布·瓦伊纳 B.库珀C.小岛清 D.鲍里斯·塞泽尔基19.不适宜参与协议性分工的产品是()A.重工业产品 B.化学工业产品C.无成本差异和需求弹性差异的产品 D.高档消费品20.全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东南亚联盟21.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东南亚联盟二、判断改错题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93a98483b3567ec102d8a81.png)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13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经典习题及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名词解释1.食利阶层答:食利阶层是指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脱离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的垄断资本家组成的阶层。
占人口极少数的垄断资本家,依靠对国内外人民的剥削,在手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他们通过攫取的巨额货币资本,把购买各种有价证券作为进一步增加财富的重要手段。
他们投资和参与众多的公司,这些公司分散于许多部门和行业,甚至分布于世界各地。
他们不可能一一地进行具体的管理,而只能通过雇佣大量的经理和技术人员来代为经营。
以“剪息票”为生而不参加任何经营管理活动的食利者增加了,他们依靠握有大量股票和债券而获得的股息和利息,使他们可以过着穷奢极侈的寄生生活。
二次大战后,随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财富也更加集中在少数垄断资产阶级的手里。
日益扩大的食利阶层不仅直接无偿地占有巨额的国民财富,而且为了满足他们腐朽的寄生生活,还发展了许多专门为之服务的行业和部门,如赌博、贩毒等。
食利阶层的出现表明,资本家对于社会再生产过程已经是多余的了,他们逐渐成了社会的赘瘤。
2.无产阶级答:无产阶级是指被剥夺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求生存的工人和其他低收入集团。
在马克思主义术语中,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之一(另一个是资产阶级)。
这一术语来源于拉丁文。
虽然在英语中这一术语早在1663年就已出现,但它的现代含义却是马克思1844年在《德法年鉴》中首次确定的。
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是一个国际性的阶级,因为无论在哪个国家,无产阶级都具有同样的利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472b936fad6195f312ba6aa.png)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3.普遍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
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2.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3.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第三章社会与文化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3.人口:是指特定区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
4.人口数量:是对人口的量的规定性,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d3f3b4458fafab069dc024e.png)
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
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9.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2.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4.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他考察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第1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习题
![第1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02e450af18583d049645930.png)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1、储蓄2、储蓄-投资恒等式3、边际消费倾向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5、平均消费倾向6、消费函数7、投资乘数8、政府支出乘数9、税收乘数10、平衡预算乘数11、对外贸易乘数12、节俭的悖论二、判断题1、自主消费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
2、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3、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4、投资增加导致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5、由于存在进口,将导致投资乘数和政府开支乘数降低。
6、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认为,在短期,实际产出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7、在价格固定不变的条件下,总需求曲线就是总支出曲线。
8、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总支出水平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
该均衡国民收入正式社会满意的产出水平。
9、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表明,只要增加总支出计划的水平,就能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10、总支出曲线表示总支出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三、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A.价格水平下降B.国民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2、总支出曲线的斜率取决于()。
A.边际消费倾向B.平均消费倾向C.自主消费水平D.自主投资水平3、在下列选项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储蓄倾向为0.1C.边际消费倾向为0.4D.边际储蓄倾向为0.34、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是5500亿元,如果政府需要将均衡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9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支出应增加()。
A. 10亿元B. 20亿元C. 50亿元D. 100亿元5、自主消费增加对总支出曲线的影响是()。
A.向下移动,曲线变缓B.向下移动,斜率不变C.向上移动,曲线变陡D.向上移动,斜率不变6、当以下()发生时,经济将衰退。
A.乘数因边际消费倾向降低而变小B.自主支出增加C.乘数因边际消费倾向增加而变大D.自主支出减少7、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第十三章 基因表达调控(试题与答案)
![第十三章 基因表达调控(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99c280e53a580216fcfe80.png)
第十三章基因表达调控[測试题]一、名词解释1.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2.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3.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element)4.操纵子(operon)5.启动子(promoter)6.增强子(enhancer)7.沉默子(silencer)8.锌指结构(zinc finger)9.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RNAi)10.CpG岛11.反转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12.基本转录因子(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s)13.特异转录因子(special transcription factors)14.基因表达诱导(gene expression induction)15.基因表达阻遏(gene expression repression)16.共有序列(consensus sequence )17.衰减子(attenuator)18.基因组(genome)19.DNA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20.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21.基因表达的时间特异性(temporal specificity)22.基因表达的空间特异性(spatial specificity)23.自我控制(autogenous control)24.反义控制(antisense control)二、填空题25.基因表达的时间特异性和空间特异性是由____ 、____和____相互作用决定的。
26.基因表达的方式有____和____。
27.可诱导和可阻遏基因受启动子与_相互作用的影响。
28.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意义包括____ 、____。
29.操纵子通常由2个以上的_序列与____序列,____序列以及其他调节序列在基因组中成簇串联组成。
30.真核生物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常见的有____ 、____ 、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第13章保险市场与保险监管
保险市场:市场的一种形式,狭义:保险商品的交换场所
广义:保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保险需求: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保险商品的货币支付能力,包括保险商品的总量需求和结构需求
保险供给:保险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保险市场可能提供给全社会的保险商品数量,包括保险商品供给总量和供给结构保险监管:政府对保险业监管的简称,政府为了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对保险依法监管管理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