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赋第四段赏析【清代】尤侗骈体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 骈体文
梅花赋
第四段
清代 尤 侗
作品赏析
• 梅原产我国,我国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诗经》里有:〝漂有梅,其实七分〞的记载。春秋战 国时期爱梅之风已很盛。人们已从采梅果为主要目的而过渡到赏花。〝梅始以花闻天下〞,人们把梅花 和梅子作为馈赠和祭祀的礼品,到了汉晋南北朝,艺梅咏梅之风日盛。《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 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米梅、胭脂梅。〞又:〝汉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丽友梅。〞晋代陆凯, 是东吴名将陆逊之侄,曾做过丞相,文辞优雅。陆凯有个文学挚友范晔(即《后汉书》作者)在长安。 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开之际,自荆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邮驿专赠范晔,并附短诗:〝折梅逢驿使,寄 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自陆凯始,以梅花传递友情,传为佳话。
• 宋朝人林逋,工书善诗,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终身不娶而无子,种梅弄鹤以自娱, 因有“梅妻鹤子”之称。去世后被赐谥为“ 和靖 先生”,有《林和靖》三卷传世。林逋被视为远离世俗 的清高之士,在后世题梅诗中,常以“孤山处士”、“西湖处士”、“西泠处士”、“逋仙”、“老逋” 来称呼林逋。 画题例句:寒士风 梅妻鹤子 幽独 人与梅花一样清 高格 高士风范 高士高贞骨不媚 北宋大文豪苏轼有一次给他的儿子苏迈讲诗的意境说:林逋(bū)《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 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苏轼赞扬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雅;体现的是人的高贵品质。 批评石曼卿“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 梅的精神品格。
THANK YOU!
非烟非雾,依微王者之香。如雪如冰,髣髴神人之色。 尔乃招隐山前,浣花溪下,清露流晨,疏星横夜。
……………………………………………………… ………………………………………………………
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原诗为“昨夜数枝开”,请教于郑谷,郑谷说中“‘数枝’碍‘早’ 也,未若‘一枝’佳。”齐己遵改,并尊称郑谷为“一字师”。独表“一技”,一方面突出梅开 之早,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梅花虚实飞动,疏淡娴雅的美感。这种以少胜多的写法对后来的咏梅者 启发颇多。“梅花妆”的典故是指寿阳公主正月初七在含章股下小卧,梅花飘落到他额上,成五 瓣,拂之不不去,甚为好看,宫中美人皆纷纷仿效之。诗中运用“梅花妆”的典故,个仅说明梅 花妆为女性仪仪容的修饰,它为女性增添了雅致和风韵,而且在说明女性对青春和生命的热爱之18—1704年),字同人,更字展成,号悔庵,晚 号艮斋,又号西堂老人,长洲(今苏州)人。青年时才名 籍甚,有声江左,入春闱则屡不得中。顺治十四年丁酉 (1657年)因乡试落榜而作杂剧泄愤,传播大内,是为酿 成“科场案”原因之一端。康熙十八年(1679年)六十二 岁始中“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 居三年告归。尤侗博学多才,著作等身,有《西堂全集》 五十卷,《余集》七十卷,传奇杂剧多种,词名《百末 词》。
作品赏析
•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 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所以在诗人、画家的笔下,梅花的形态 总离不开横、斜、疏、瘦四个字。
• 梅于冬春开花,称报春花使,独放于百花之前。古诗中有许多体现 其时间早的意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 暗香来”(王安石《梅花》)。“飞雪落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 艳”(杨记《少年游》)。“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 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梅,它既是一年中最后 一个季节开放的花,而又是来年春天第一个盛开的花,这样这既是 岁寒三友之一,又是一个美丽的报春使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