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含多款)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含多款)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一、导言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古至今,无数诗人以诗歌为载体,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我国古代,诗歌被誉为“文学之祖”,是文人墨客必备的技能。

为了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探讨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技巧。

二、诗歌鉴赏概述1.诗歌鉴赏的定义诗歌鉴赏是指通过对诗歌的阅读、理解和品味,挖掘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美感,进而领悟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2.诗歌鉴赏的方法(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涵。

(2)品味语言: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汇、意象和修辞手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3)把握情感: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情感魅力。

(4)虚实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技巧,揭示诗歌的意境。

三、虚实结合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1.虚实结合的定义虚实结合是指在诗歌创作中,将抽象的概念、情感、意境与具体的物象、景象相结合,使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美感。

2.虚实结合的作用(1)增强诗歌的表现力:通过虚实结合,使诗歌的意象更加鲜明,情感更加丰富。

(2)拓展诗歌的意境:虚实结合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引人遐想。

(3)突出诗歌的主题:通过虚实结合,使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富有哲理。

3.虚实结合的技巧(1)以虚写实: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绘,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2)以实写虚:通过对抽象概念的具象化,表现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虚实相生:将虚实结合运用得恰到好处,使诗歌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四、诗歌鉴赏实例分析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虚实结合分析:诗人通过描绘床前明月光和地上霜,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虚实结合作用:以虚写实,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拓展了意境,突出了主题。

2.《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诗词鉴赏--虚实结合

古诗词鉴赏--虚实结合
6.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 7. 忆从太学诸生列,我尚弱龄君秀发 8. 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
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
判断“虚实”的依据是什么
• 1. 眼前为实,梦中为虚 • 2. 当下为实,回忆为虚 • 3. 现状为实,想象为虚
关键词:梦 关键词:忆 关键词:想、念、欲、应
• 整句想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歌鉴赏中的
• 宋·马远《寒江独钓图》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清·笪重光
诗在有字句处, 诗之妙在无字句处。
——李渔《中国画论·神韵》
随堂练—感受“虚实结合”的妙处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实写:“我”和“童子”的对话 虚写:我问的内容,隐者超然洒脱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广东卷)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 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 答: 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 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 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 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 深深的无奈之情。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 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 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 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 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

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典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可见虚实结合得好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有“飞动之趣”。

又可以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欣赏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其获得充盈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就方法而言,有详写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当前为实,追忆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客观为实,想象为虚等等。

本文拟就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作初步的探讨。

1、详写为实,简略为虚。

详写可以细致入微,如在目前,略写则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中,实写作者与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却省略掉了,采用虚写。

隐者是什么样子,采药去了哪里,多久回来都没有介绍。

但山峰高峻,云海茫茫,童子天真纯朴,隐者仙风道骨,诗人寻访隐者时平和的心情与闲雅的态度,则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的。

诗歌通过虚写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读诗时我们通过补充(即想象)能得到美妙的审美愉悦和享受。

2、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抽象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哲理和志向二端。

①哲理为虚:在诗歌中,抽象的哲理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形象表现出来。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中,作者登楼所见的具体形象为实,抽象的说理为虚。

前二句写登楼所见万里之广阔景象,使人视界为之一开,精神为之一振,是实写。

初中课内文言文中用了虚实结合的诗句

初中课内文言文中用了虚实结合的诗句

初中课内文言文中用了虚实结合的诗句
1.《木兰诗》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里运用了
互文的修辞手法,即“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买骏马、鞍鞯、辔头、长鞭”,以表现木兰为从军准备的繁忙和有序。

2.《观沧海》中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其中“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波澜壮阔,
是实写;“山岛竦峙”则表现了山岛的巍峨耸立,是虚写。

虚实结合,共同构成了壮美的海景。

3.《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里,作
者用“积水空明”来形容月光的清澈透明,是虚写;而“藻、荇交横”则是对竹柏影子的形象描绘,是实写。

虚实结合,既表现了月光的皎洁,又突出了竹柏的优美姿态。

(2024年)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说课稿课件

(2024年)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说课稿课件
讨论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虚实结 合来表达主题和情感的。
讨论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时倾听他人的观点, 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2024/3/26
25
分享各自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理解和感受
分享内容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 法的理解和感受。
15
04
鉴赏诗歌中虚实结合方法 探讨
2024/3/26
16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意图
抓住实写词句,理解诗歌表面意义
通过仔细阅读诗歌,找出其中实写的词句,如具体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理解诗歌的
表面意义。
抓住虚写词句,体会诗歌深层内涵
在理解表面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诗歌中的虚写词句,如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 ,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和作者的真正意图。
2024/3/26
结合虚实词句,全面把握诗歌主旨
将实写和虚写的词句结合起来,相互印证、补充,全面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 图。
17
关注背景信息,深入挖掘内涵
1 2
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为深入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
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挖掘诗歌中所反 映的社会现象、时代精神、民族心理等内容。
2024/3/26
用具体事物象征抽象意义
诗人常常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或情感。
象征与比喻的结合
诗人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常常结合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 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象征手法的多样性
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意象的象征、色彩 的象征、音响的象征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内涵 更加丰富深远。

虚实结合鉴赏

虚实结合鉴赏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总体说明: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

分类说明: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例2:《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例3: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

例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例5:《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2)“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析】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例2:李白《蜀道难》:【析】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例3:李商隐《锦瑟》:【析】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

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

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

张 谓《别韦郎中》
• 虚写(想象)、借景抒情。 • • • • • • • • • 星轺①计日赴岷峨, 云树连天阻笑歌。 南入洞庭随雁去, 西过巫峡听猿多。 峥嵘洲上飞黄蝶, 滟灏堆边起白波。 不醉郎中桑落酒②, 教人无奈别离何。 【注】①星轺(yáo):使者 所乘的车。 • ②桑落酒:古代美酒名。 • 颔联、颈联中,作者通过想 象别后途中境遇以及归雁、 啼猿、黄蝶、险波等景象, 传达出作者与朋友分别时的 凄凉与神伤。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者运用虚写的手法, 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 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 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 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来 表现“思家”的。自己 思念亲人,却从家人入 笔,更表现出了思乡情 切。
作者想像楼上的思妇,柔 肠寸断,以泪洗面,凭高眺 远,思念旅途中的自己(行 人)。“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行者不 但想像到对方登高怀远,而 且想像到对方的心一直追踪 自己。这种遥想,极写了行 人的离愁。(渲染离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山 东兄弟、家乡亲人,而 是想像着家乡的亲人如 何思念自己。
月 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杜甫
“香雾云鬟湿,清辉 玉臂寒” 通过想像远在鄜州 的妻子思念自己来增强 思乡之情。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欧阳修《踏莎行》

诗歌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例析[高中语文]

诗歌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例析[高中语文]

③虚实相生,交织成一个幽僻而又充满春意与生机的画面,流露出 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4.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
容具体说明。
答: ①主要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②前两句实写,表达自己远离家人,身居客舍的孤寂凄然之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
月。
再现火烧赤壁这一史实,集中笔 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诗
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
业无成的感慨。不是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练习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偶成
(宋)饶节
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
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①前三句实写:松荫之下柴门锁着一院绿苔,成双成对的蝴蝶不停 地飞舞,还有两腿拖着重重花粉飞来的蜜蜂,这些都是眼前之景。
②最后一句是虚写:前山繁花似锦的世界,这是想象之景。
③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 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描绘出一幅萧条凄凉的秋郊夕照图,是实写。 ②《归园田居·其一》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描绘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是实写。
2、所谓“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
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它是抽象的,主观的。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
感;后两句虚写,想象故乡亲人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我。 ③虚实相生,以虚写实,把深挚的思乡情思抒写的更加婉曲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虚实结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虚实结合

参考答案:
(1)本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2)虚景是昔日越王胜利班师回朝、战士衣锦还乡 的热闹宏大的场面;实景是宫殿中现在只有鹧鸪在飞的 凄凉衰败的画面。 (3)昔日热闹宏大的场面和如今凄凉衰败图景对比 鲜明强烈,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虚实结合题型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情感含蓄、委婉、蕴藉
2小结 (1)虚实结合的作用:
a丰富诗歌内容、拓展诗歌意境 b使用诗歌内容、情感对比鲜明 c表达情感含蓄、委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蕴藉
③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回忆:已逝之景之境虚
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联想:由此及彼,

⑤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从对方的角度写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虚
4小结
诗中的虚写有哪几种类型?
①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③回忆:已逝之景之境 ④联想:由此及彼,从对方的角度写
二、初步体验
1明确概念
诗中的实: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诗歌的虚: 看不见摸不着,虚象。是诗人主观意识中 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2小战热身
找出下列诗词中的虚和实
①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
人兮列如麻。
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虚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虚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李煜的《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诗句描写的妙处。
词人用比喻的手法,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把“愁”(虚)物化为一江东流的春水(实), 多而不绝的愁绪被形象地表达出来。
六、写景为实 抒情为虚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 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 是抒情。
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 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为面前的恋人分别平添了 一层惜别伤感之情。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后两句是作者希望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 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 溢于言表。
三、己方为实 对方为虚
三、己方为实 对方为虚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 却想像家人于冬至节之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
人 这种写法,设想的对方不能是景,只能是 。
想象将来之景
2013 P63
临江仙 欧阳修
湖北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这首词多处用虚笔,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
2013 P63
临江仙 欧阳修
湖北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四、客观为实 主观为虚
严格地说,写过去、写未来、写对方都是主观之景, 这里为了阐释的方便,我们用“主观之景”来特指诗词 中所描绘的梦境、仙境、誓愿等等。(想象)

诗歌鉴赏:虚实结合手法

诗歌鉴赏:虚实结合手法

诗歌鉴赏辅导:虚实结合手法1、什么是“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实结合是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

古诗的“虚”,指未来的、已逝的、抽象的、主观的、对方的;“实”指的是眼见的、具体的、已知的、客观的、当前的。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现实为实,梦幻为虚。

2、虚实结合手法一般有几种(1)虚实对比,突出主题。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

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巷口繁华富庶、热闹非凡,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

虚实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2)虚实相衬,烘托主题。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实写赤壁雄伟壮阔的景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下片联想(虚写)三国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史实,把雄奇的江山胜景与雄姿英发的英雄结合起来,虚实相生,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3、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有何作用丰富诗歌内容,拓展诗歌意境,突出诗歌主题(作者情感)4、虚实结合手法如何分析解题思路: 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然后分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丰富了诗歌内容,拓展了诗歌意境,突出了诗歌怎样主题(或作者怎样情感】。

)。

6、举例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 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子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

虚与实结合,以虚写实,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念。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实写,写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巴山的孤寂;后两句是虚写,写的是诗人想像有一天与妻子相聚,一定会共剪烛花,谈论今日自己独在巴山的感受。

诗人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四.布置作业
2013年天津卷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
【答题示例1】
“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点明时令、 环境和被送者的衣着;“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虚写, 想象仲秋时节范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 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虚 实结合。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
诗词中虚实结合具体表现 1.当前为实,过去为虚。 2.当前为实,将来为虚。 3.己方为实,对方为虚。 4.客观为实,主观(梦境、 仙境、愿望等)为虚。
小结: 虚实结合的作用
1、虚实结合能丰富诗歌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 境,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2、虚景和实景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 比,从而突出诗人情感(感慨)。(如《越中览 古》) 3、虚景和实景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 烘托,从而突出诗人情感的。(如《雨霖铃》)
诗词中当一些抽象的内容难以表达的时 候,诗人常常不是空洞地抒情,而是借助修 辞,特别是比喻手法化虚为实,使表达的情 感易于捕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 煜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 观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 载得起?” ——王实甫 “愁”是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的 感情。然而在古代诗词中诗人们却把这 “愁”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让 愁有了数量、有了重量、有了长度,让我 们可感、可见、可闻。
3.愿望为虚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诗《上邪》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作者:刘静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4年第07期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虚实结合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

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真实存在的形象。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人的主观想象得到的。

虚实结合得好可以使诗歌含蓄蕴藉,可以大大丰富诗的内容,开拓诗的意境,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抒发得更淋漓尽致,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其回味无穷。

一、具体描写为实,抽象情感为虚。

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中用具体的事物——绵延不断的一江春水,来比喻亡国之痛的多、深。

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这里,愁具有了体积和重量。

所以诗歌中具体描写的景物是实,抽象的情感是虚,能把抽象的思想感情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这样的诗歌才是极具感染力的。

二、正面刻画为实,侧面烘托为虚。

诗人在诗歌中描写景物时,有时难以正面表达景物特征,或者诗人要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往往会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进行暗示。

这种正面刻画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其实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虚实结合。

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诗人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而每次对月亮的描写其实都是为了烘托诗人的情感。

“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诗人分别时候那种伤感、凄清的心境。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用景色描写来烘托听众已经完全沉浸在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中,有余音绕梁的效果,进而烘托出弹奏技艺的高超,“绕船月明江水寒”则烘托了琵琶女孤寂伤感的心境。

景物刻画是实,而通过景物的描写烘托出来的情感则是虚。

三、眼前景物为实,追忆过去为虚。

诗歌中描写的这类景物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

诗人把这些景物写到诗词中,多数是通过对过去的追忆与当前的实景的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春风十里”是虚景,写当年扬州城的繁华景象;而“尽荠麦青青”描写的是实景,写诗人今日所见到的扬州城凄凉的情形。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对眼前现实生活的实写与回忆、想象等虚写结合起来。

虚实结合诗词中虚实结合常见的形式一、神仙鬼怪的虚幻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二、从对方起笔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邱二十二员外在平山学道。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山东兄弟、家乡亲人,而是想像着家乡的亲人如何思念自己。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释:鄜(f)州:今陕西省。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杜甫在长安。

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第三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运用想象,从对方入手的虚写手法。

诗人写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我。

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深挚的思乡之情这种立足对方来想象的写法,更能委婉含蓄、曲折有致地表达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三、想象的或者未来之境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着意描绘孤独寂寞的心情。

引起读者的想象。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诗歌鉴赏专题 古诗歌表达技巧——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专题 古诗歌表达技巧——虚实结合
是虚写)。 (3)点出此手法的艺术效果或所表现的诗人的情感。
课堂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实写: 参考答案 : 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 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 虚写: 江风骤雨, 遥远的潇湘 凄清的猿啼 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 效果: 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 烘托 氛围 愁苦的情景, 表达 情感 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
诗歌中“虚”境包括以下四大类:
探究一: 《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 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 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 霞。 1、虚无之境(仙境和梦境)。 幻想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标志词:梦、觉、醒、恍等
探究二:
2015届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鉴赏古诗歌表达技巧 ——虚实结合
虞美人 ·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词的结构及技法
虞 上片 美 人
下片
景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 情
离愁别绪亡国之恨


情景交融
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想象 3、未来之境(将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 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更 增其愁;写乐将更增其乐。 标志词:何时、何处、何家等
探究四: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虚实结合手法

虚实结合手法

四、怎样解答虚实相生的诗词鉴赏题
对虚实结合的诗词,答题时的一般层次是:阐述 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分 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主要是:使……形象更丰满; 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漓尽致;丰富了诗歌 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营构了一种朦胧迷离、亦真 亦幻的境界。当然这几点不一定面面俱到,涉及到哪 点说哪点就行);最后,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2.借助修辞化虚为实 诗词中当一些抽象的内容难以表达的时候,诗人常 常不是空洞地抒情,而是借助修辞,特别是比喻手法 化虚为实,使表达的情感易于捕捉。 有人评论: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将“愁”变成水,李清照的“只恐双 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又进一步把“愁”搬上 了船。“愁”是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 然而在古代诗词中诗人们却把这“愁”化抽象为形象 、化无形为有形,让愁有了数量、有了重量、有了长 度,让我们可感、可见。
怎样赏析古代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
一、定义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 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梦 境结合起来。 二、作用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 相渗透,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 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 味。
三、诗词中虚实结合常见的几种形式
1.借助想像虚拟意境 想象是虚写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有一定的现实依 据,却又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能扩大诗词的容量。
月夜 (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通过想像远在鄜州的妻子思念自己来增强思乡之 情。
3.借助梦境的描写化虚为实
当诗人的情感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尽情抒发时,常 转变角度,借助梦境来深化情感,使所抒之情更进一 步。

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最新)

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最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知识小结:
诗歌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 实境。
诗歌中的虚: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 3、设想的未来之景。 4、从对方的角度来写为虚。(对
写法)
虚实结合在古诗词中的重要作用?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出题模式:
分析技巧型
命题方式:
请从“虚与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简要分析。 请指出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
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 写的是什么→分析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主要 是:使……形象更丰满;使……感情表达得更 充沛,更淋漓尽致;激发读者的想象,丰富了
古代诗歌鉴赏 之虚实结合
知识目标:
1、掌握诗歌中虚写和实写的概念; 2、掌握诗歌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1、正确运用诗歌表达中的“虚实结合” 的鉴赏术语规范答题。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 的能力。
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 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何人说!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人激赏这首诗说:短短四句,凄美之极,令 人怅惘不已。请从虚实相生这一角度,说说这首 诗是怎样把读者带人凄美意境的。
【参考答案】“去年今日”是虚景, “今年今日”是实景。虚景“人面桃花 相映红”,十全十美;实景空余“桃花 依旧笑春风”,怅惘顿生。以虚衬实, 把读者带人无限凄美的意境中去。

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

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
1、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虚)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
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虚)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虚) 5、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实)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 6、飞流直下三千尺,(实)
疑是银河落九天。 (虚)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 分)
参考答案
1.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的清 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 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 2.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 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清代唐彪《读书作文谱》
作业
(2015新课标1)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1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 (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2轮台:庭州属 县,在今新鲁木齐。
问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 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阐运用(结合诗句概括哪些是实景, 哪些是虚景) •析效果(a.前后对比,突出主旨、情 感)
(b.烘托渲染氛围,表达情感)
实战演练
(2015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 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 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③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二、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三、析效果(a、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主旨、情感

b、烘托渲染氛围,表达某种情感)
“白苎新袍入嫩凉”、“又携书剑路茫 茫”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以及廓之
的活动;(步骤一)
“春蚕食叶响回廊”“明年此日青云去, 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朋友考
学习目标
1 、掌握“虚实结合”。 2、学会规范答题。
先学后教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
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仙境)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过去)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过去)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将来)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过去)
姜夔的《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 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 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 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 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2013•天津卷)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辛弃疾
场上的状态以及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
心情。(步骤二)
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广东卷)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 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②寻得 雁分付③。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③分 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
将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对照着赏读。说 说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
前两句为实写,写出了作者因怀念友人而在
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
后两句为虚写,写作者想象友人此刻也如自
己一样没有入眠,在思念着自己。
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
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 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相思 的深情。
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江苏卷)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 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
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 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
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 zhù ): 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
得中。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答题步骤:
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
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 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一轮孤 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 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难以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写, 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 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使诗更
前两句实写眼前之景,极目远望,
江水阻隔,烟树迷蒙,望不见江 东路。
后两句虚写在梦中相见以慰孤独
的情景。
虚实结合,梦中的相见更加反衬
了现实中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邱二十二员外即正在临平山学道的邱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