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升华和凝华教案2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ccc28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6.png)
9.关注个体差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0.教学评价,持续改进: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学生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花、雾凇、衣物晾晒等,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这些现象与之前我们学习的物态变化有什么关系呢?”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升华)或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的过程。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提高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升华和凝华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升华和凝华的规律,提高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通过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物质变化的规律,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对物态变化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升华和凝华这两种特殊的物态变化过程,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等物态变化,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在实际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往往不易被察觉,学生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帮助他们建立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此外,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升华和凝华》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升华和凝华》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de5259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c.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升华和凝华》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中的「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掌握「升华」和「凝华」在文本中的运用,并通过理解作品的表达、描写、叙述等手法发掘出升华和凝华的体现;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对文本中升华和凝华的运用进行解读;2.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概念;3.发掘文本表达方式等手法所体现的升华和凝华。
教学难点:1.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进行深入理解;2.对作品中升华和凝华的运用进行彻底剖析;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1.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1.听说结合;2.合作学习法;3.问答法;4.归纳法。
1.4 教学过程1.学生活动(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凝华和升华的定义,并鼓励学生在纸上自己写下自己的理解,最终进行讨论,交流个人对词汇的理解与想法。
2.听说结合(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并请学生在朗读时做好听读笔记。
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三个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并进行解析。
3.合作学习法(15分钟):学生完成讲解小组,以此来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4.问答法(10分钟):教师出示所展示的课文上没有提到的一些词汇,要求学生举出词汇所代表的意思。
同时,教师也会问学生一些和文章有关的问题,以此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5.归纳法(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总结性的ppt,总结之前所学的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运用的方法和意义,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掌握知识。
1.5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针对《升华和凝华》这一单元设计的,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多个方面都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详述。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教师首先在课前先行将课文中的升华与凝华进行了解释,并让学生在上课前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此举可以带动课堂氛围并且能够激起学生思考的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接下来,在听说结合、合作学习法、问答法以及归纳法方面都给予了很好的运用,丰富了课堂的知识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认知的能力。
第五节《升华和凝华》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上)
![第五节《升华和凝华》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上)](https://img.taocdn.com/s3/m/c12aa17e0722192e4536f692.png)
第五节《升华和凝华》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上)1.5 升华和凝华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①明白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②明白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③明白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方法目标①通过实验指导训练,培养学生观看实践能力。
②通过分析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怀环境,乐于探究科学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1〕认识升华、凝华现象〔2〕升华与凝华是物质的气态与固态之间的直截了当变化。
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复习导入〔〕〔〕〔〕〔〕固 ============== 液============== 气〔〕〔〕〔〕〔〕你认为谁与谁还会发生转化?任务一:实验探究升华凝华——从生活走向物理1、观看图片谈方法:请大伙儿看图1-25,依照自己的观看,谈谈自己的认识,并与大伙儿交流一下。
2、实验探究建概念:〔1〕依照课本图1-26组装器材〔实验中要合理分工,注意安全,爱护器材〕〔2〕观看现象并摸索如下咨询题:a.碘吸热后发生了什么转化?b.盖烧杯的玻璃片上发生了什么现象?c.这讲明了什么?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发觉?建立概念:升华——物质从〔〕直截了当变为〔〕的过程,升华要〔〕热凝华——物质从〔〕直截了当变为〔〕的过程,凝华要〔〕热任务二、迁移应用链接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1、下面几种物质是由于凝华而成的是〔〕A、露B、雾C、霜D、冰2、冬天,湿衣服结成冰后也可晾干,这种现象是〔〕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3、以下现象中,哪一种属于凝华现象〔〕A、室外衣服冻干了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C、早晨有浓雾D、洒在地上的水干了4、以下现象中要吸热的是〔〕A、樟脑丸变小B、用铁水烧铸铁件C、冬夜显现霜D、春秋夜晚显现露5、电灯泡用久了,玻璃泡会发黑,产生这一现象有两个过程,其白炽高温的钨丝,由于升华产生钨蒸气,碰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泡,由于_______形成钨晶体附在玻璃泡上。
最新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一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案2
![最新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一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f41b2d3302020740be1e9b69.png)
最新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一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案2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升华中得升华和凝华现象(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和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1、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他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2、解释生活中得升华、凝华现象3、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升华中得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我们今天换个上课模式——竞争式课堂。
(展示电子计分板,说明计分比赛规则,分组竞争)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四节的《升华与凝华》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复习下前面学过得物态变化相关的内容。
(多媒体依次展示问题,请学生回答)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几种存在状态有哪些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3、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呢?4、汽化的两种方式5、那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是否能相互转化呢?请举例说明(最先抢到问题的有回答权,答对课计一分,奖励一个笑脸)(二)新课讲授师:我们刚刚有同学说到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且也举了例子进行说明,这节课呢,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在这里。
1、演示碘升华实验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小演示实验。
师:演示前,提出问题,同学们要带着问题去认真观察,问题:(多媒体展示)①碘是怎样变成气体的?②什么是升华?③碘升华过程中,我们必须给碘加热,这说明这是一个什么过程,吸热还是放热?④什么是凝华,吸放热情况?师展示:展示介绍实验仪器,并进行实验,展示整个加热升华,离开热源凝华的过程。
展示完后,请学生回答实验前提出的问题。
2、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
升华是吸热的过程。
3、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凝华是放热的过程。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02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02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16ff2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9.png)
3.教师挑选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题心得,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热量变化规律和应用。
2.强调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02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升华现象的定义,掌握升华过程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基本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2.理解凝华现象的定义,掌握凝华过程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基本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升华和凝华的观察,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物态变化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
1.升华现象:介绍升华的定义,分析升华过程中的热量变化,通过实验观察升华现象,如干冰升华、樟脑丸挥发等。
4.掌握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热量变化的特点,了解物态变化中热量交换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对物态变化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使学生能够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升华和凝华的规律。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https://img.taocdn.com/s3/m/2b2f748802768e9950e73818.png)
[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通過對生活中昇華和凝華現象的分析以及實驗的觀察知道昇華和凝華的概念。
2.通過對生活中昇華和凝華現象的觀察與分析知道昇華過程要吸熱,凝華過程要放熱。
3.能在物態變化中識別昇華和凝華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昇華吸熱現象的分析知道用昇華的方法可以獲得低溫的環境。
2.通過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昇華、凝華現象,提高運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昇華和凝華的物態變化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事物間相互聯繫、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感受物理有用,從而使學生樂於探索一些自然現象中的物理學道理。
[重點難點]重點昇華和凝華兩種物態變化。
難點昇華吸熱,凝華放熱。
[教材分析]昇華和凝華現象是學生學習中容易忽略的兩種物態變化,儘管昇華和凝華現象並不罕見,但卻不易被學生注意。
常溫下樟腦塊昇華,下霜等現象進行得較為緩慢,且氣體又很難被直接觀察到。
而我們是根據觀察到的結果,間接分析推斷這一過程的,因而教學時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分析、推理、判斷的訓練。
[學情分析]對於昇華吸熱,學生較容易理解,但對於凝華放熱,學生不容易理解。
教師可以採用演示實驗結合講授的方式,來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教學過程簡述]本節我設計通過以下環節來完成。
.1.昇華與凝華的概念。
2.碘的昇華與凝華現象。
3.昇華與凝華現象的討論。
4.小結。
環節1 昇華與凝華的概念引入將物質的三種狀態寫下來,然後分析學過的四種物態變化,引出“自然界是否存在固態和氣態間的直接變化過程呢?”環節2 碘的昇華和凝華實驗觀察碘的昇華和凝華現象。
強調學生注意昇華或凝華時,期間有沒有液態碘出現。
觀察玻璃蓋片上的水珠是否蒸發。
環節3 實驗現象分析在實驗中,由於沒有發現有液態碘出現,因而可以推斷昇華或凝華是固態和氣態兩種狀態之間直接發生的物態變化。
加熱後,碘由於昇華變少;觀察到玻璃蓋片上的水在碘凝華時,冒“熱氣”,從而可知昇華吸熱,凝華放熱。
1.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1.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7ff304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2.png)
①物质的状态转化:首先,我会介绍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包括熔化、凝固、汽化和凝结。这些都是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②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接着,我会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而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这两个过程,并给出具体的例子。
实验现象:在加热过程中,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现象。通过冷凝器时,气态物质直接变为固态,发生凝华现象。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发生。
题目5:
1.升华现象:冬天,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户玻璃时,会凝结成水珠。这是因为窗户玻璃表面的温度较低,使得水蒸气凝结成水珠。
2.凝华现象:当我们把湿衣服晾在室外时,衣服上的水分会逐渐蒸发,最终衣服变干。这是因为水分从液态转化为气态,发生凝华现象。
1.课堂管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分心。这可能是因为课堂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足够的互动和趣味性。
2.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可能是因为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例如,我可能过于依赖讲授和板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3.评价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评价方式可能过于单一,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可能使得部分学生只关注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4.科学态度: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对物理科学的兴趣。他们能够主动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乐于探索和解决问题。
5.合作交流: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们在小组讨论和实验环节中,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能够与同学们积极互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能够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见。
1.4 升华和凝华 教案 物理北师大把八年级上 (2)
![1.4 升华和凝华 教案 物理北师大把八年级上 (2)](https://img.taocdn.com/s3/m/3519913ded630b1c58eeb506.png)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整体设计思路
主要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索、讨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本质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仔细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未知世界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通过对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措施,并结合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开拓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学过程设计
、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冬天,在北方窗玻璃上常出现的冰花、冬天雪、霜、树枝上出现“雾凇”。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b786c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2.png)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四、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3.通过教学活动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升华吸热现象的分析知道用升华的方法可以获得低温的环境。
2.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条件难点:学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具准备】少量的萘和碘、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枯树枝、玻璃片【教学方法】实验、交流讨论【教学过程】提出问题:既然物体可以从固体变成液体,再由液体变成气体,那么物体可否不经过液化过程,而直接由固体变成气体?也就是除了我们学习过的四种物态变化外,还有其他物态变化吗?学生思考后做出猜想,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出示教材第26页图1-24、1-25图片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会变小、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雪人”没有融化却变小了,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提出问题:它们果真是直接变化的吗?学生自己用实验来进行探索研究实验:碘升华和凝华控制碘量:只需少许碘粒。
控制温度:需要缓慢加热。
强调观察无液态碘的出现。
玻璃片要和烧瓶口密封。
在学生分组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询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于没有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学生可以做适当的操作、观察指导。
指导学生体会凝华放热的现象可以在玻璃盖片上滴几滴水,观察有碘蒸气遇到盖片时的现象,同时用手摸一摸盖片感觉一下盖片的温度变化。
学生实验后,各组代表汇报实验观察的结果【讨论】大家看到什么现象?无色的玻璃管加热变成紫红色。
八年级物理上册 1.5《升华和凝华》教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5《升华和凝华》教案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ffae3ec1c708a1294a4486.png)
第五节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用具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茶丸、挂图、烧杯、热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在思考、讨论二、进入新课[想想做做][师]现在往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到什么[生甲]固态碘不见了,试管内看到有紫色的气.[生乙]这说明固态碘受热变成气态.[师]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观察[生甲]紫色的气不见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态.[生乙]这说明气态碘遇冷变成了固态.[生丙]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生丁]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回答的也很好.1.升华和凝华升华ubimation——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师]生活中有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吗[生甲]冬天,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生乙]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生丙]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升华现象.[生丁]寒冷的冬天,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形成冰花.[生戊]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凝华现象.[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我们鼓掌进行鼓励.我们知道熔化和汽化需要吸热,凝固和液化要放热,那么升华和凝华呢[生甲]升华需要吸热,因为做实验时我们加热了.[生乙]凝华是放热,因为放入凉水中了.[师]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板书[师]阅读“科学世界”,能否用我们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对此现象做出解释.[生甲]是雪升华了,变成水蒸气.[生乙]是雪熔化后渗下去的.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升华和凝华两个概念.并通过实验知道了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四、布置作业ation——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a06f8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f.png)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其外观,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干冰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物质,它在常温下不会融化成液态,而是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升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升华和凝华现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基本原理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理解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物质状态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两个过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培养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利用实验、动画、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升华和凝华过程,提高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
b.利用实验、动画、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升华和凝华过程,降低学习难度。
c.设计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升华和凝华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b.基本概念: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基本原理,让学生对这两个过程有清晰的认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题目涵盖升华和凝华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升华和凝华》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升华和凝华》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362f225727a5e9856a6192.png)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升华和凝华》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4、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5、通过小组活动、课堂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升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3重点难点
1、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升华和凝华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1.4 升华和凝华(教案)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升华和凝华(教案)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0b662d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6.png)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物理观念:(1)了解升华和凝华。
(2)了解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科学思维:能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3.科学探究:通过碘的升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升华与凝华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
教学难点:人造雾凇实验。
试管、铁架台、陶土网、酒精灯、碘、樟脑球、茶丸、挂图、烧杯、热水等。
新课引入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思考、讨论。
知识点一升华1.让学生观察教材图1.4-1,启发学生思考:下列的生活现象同学们观察过没有?(1)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2)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
思考一下,它们都到哪去了。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发言表述自己的看法。
教师提出做实验验证猜想。
2.进行实验让各小组按照教材图1.4-2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试管密封要严,由于碘蒸气有毒性,碘蒸气溢出来,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伤害。
引导学生观察:(1)往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里,观察到什么?学生回答:固态碘不见了,试管内看到紫色的气体产生。
这说明固态碘受热变成气态碘。
教师总结: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并重新解释教材图1.4-1的现象。
知识点二凝华1.完成上面的实验后,把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和交流。
2.学生小组总结:紫色的气体不见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体。
这说明气态碘遇冷变成了固态碘。
3.仿照升华的定义,让学生自己说出凝华的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4.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教材图1.4-3所示的现象。
5.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我们知道熔化和汽化需要吸热,凝固和液化要放热,那么升华和凝华呢?各小组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后回答:升华需要吸热,因为做实验时我们加热了,凝华需要放热,因为将试管放入凉水中出现了固态碘。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升华和凝华 教案2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升华和凝华 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9633e7919e314332396893af.png)
教学
目标
1.认识升华现象,了解升华吸热。
认识凝华现象,了解凝华放热。
重点
认识液华现象,升华现象,凝华现象,
难点
对液华、升华、凝华现象的判认。
教学准备
演示
烧瓶、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小烧杯、玻璃片、碘、水、乙醚、注射器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冰会熔化成水,水会汽化成水蒸气,那么水蒸气能否再变回液态的水呢?学生举例说明
升华凝华
一、升华
1.什么是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2.升华吸热。
二、凝华
1.什么是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2.凝华放热。
——水蒸气升到高空,遇冷后凝结成小水珠开成云,落回地面就是雨;掀开沸水锅的锅盖,可以看到有水从锅盖滴下,这也是锅内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锅盖凝结成的,可见,物质可以由气态变成液态,这是液化
学生举例
教学过程设计
升华和凝华
1.什么是升华和凝华
物质可以发生固态、液态间的相互转化,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但物质能否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中间不出现液态形式?
演示:碘的升华和凝华
——学生回答刚才看到的现象:固态的大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碘蒸气,停止加热,碘没有液华,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举例: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升华吸热应用:贮藏食物;人工降雨等
小结:(利用板书)
练习:
学生观察现象
思考与作业
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升华和凝华》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升华和凝华》](https://img.taocdn.com/s3/m/26aa6728de80d4d8d05a4f20.png)
《升华和凝华》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
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比较少见,不易被学生注意,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
因此设计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探究,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得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结论。
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升华吸热现象的分析知道用升华的方法可以获得低温的环境。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升华和凝华两种物态变化。
【教学难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课前准备◆烧杯、封闭的真空玻璃管(装有紫黑的固态碘)、樟脑丸◆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我们首先观看一段视频。
一段视频。
它晶莹剔透,它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它是什么呢?对,它就是雾凇,北国风光之最。
这样美丽的景色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在北方有这样美的景色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起探究物态变化。
二、复习引疑提问1:从图中看,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回答1: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物质有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需要吸热;物质有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需要放热;物质有液态变为固态叫做汽化,需要吸热;物质有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需要放热。
提问2:通过图可知,物质可以从固态变为液态,再变为气态。
有没有可能,物质不经过液态,直接变为气态;或者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呢?回答2:通过图可知,物质可以液态,再有液态变为气态。
例如:冰熔化成水,水汽化成水蒸气。
猜想:大家观察图,大胆猜想一下,有没有其它过程呢?从图中,我们看到物质会不会可能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或者有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呢?即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呢?(三)提出问题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可以直接相互转化呢?(四)实验探究实验目的:探究碘的物态变化实验器材:在封闭的真空玻璃柱中,装有紫黑的固态碘。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2 [名校原创]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2 [名校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2ee77f35de80d4d8d15a4fea.png)
3、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
难点:升华与凝华是物质的气态与固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与巩固
1、熔化、凝固过程
2、汽化、液化过程
3、汽化方式,液化方式
2、新授
1、下列的生活现象同学们观察过没有?
(1)放入衣箱里的樟脑球会慢慢变小
(2)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3)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
(4)冬天窗户上有冰花
2、思考一下,它们都到哪里去呢?
3、观察碘加热的演示实验
4、你能从实验现象中发现什么?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1.4升华与凝华
核心素养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养;通过对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探索素养。
学习
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知识应用
4、冬天,树枝上为什么会有霜?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变成霜)
1、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灯丝为什么会变细?玻璃壁为什么会发黑?
(普通灯泡的灯丝材料是钨,在灯泡工作时,灯丝温度很高,构成灯丝的钨在高温下升华,导致灯丝变细;钨蒸气不断在灯泡壁上凝华,导致玻璃壁发黑)。
3、人工降雨过程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0f8cc70b4e767f5bcfce11.png)
升华和凝华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些?b.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c.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实现相互转变呢?(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能. 3. 学生实验探究(1)人造“雪景”:在封闭烧瓶中插有小树枝,内放一些樟脑丸粉末. 微微加热后停止加热,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回答(2)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①出示装在瓶里的几粒碘,让学生观察碘的状态、颜色,问:给碘加热,碘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会变吗?停止加热,又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又会变吗?让学生猜想,将有代表性的发言写在一边。
②由学生设计实验,包括器材。
对学生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共同筛选出较优的方案。
③学生实验探究让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用酒精灯加热,过一会儿,让学生观察。
问:你看到试管中有什么现象?(颜色由黑变紫,碘由固态变成气态)问: 此时有没有液态的碘产生?你如何验证?演示:试管倾斜,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有紫色气体逸出,无液体流动)移去酒精灯,试管正立,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颜色由紫变浅,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细小的冰粒形成,无液体流下)5、学生交流结果,处理信息。
实验结果表明,碘可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此时要用酒精灯加热;碘蒸气和樟脑丸气体可以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此时没有用酒精灯加热,而是对外放热。
6、学生举例,交流,评估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升华和凝华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条件
2.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预习
2.教学器材:少量的奈和碘、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枯树枝、玻璃片
教学设计图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课题第五节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①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
念.
②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
程要放热
③通过教学活动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升华吸热现象的分析知道用升华的方法可以获得低温的环境.
②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
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条件
教学难点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仪器材料少量的奈和碘、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枯树枝、玻璃片
教学方法演示试验、学生探究实验、交流讨论课时安排1节板书设计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通过实例和实验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既然物体可以从固体变成液体,再由液体
变成气体,那么物体可否不经过液化过程,而直接由固
体变成气体?也就是除了我们学习过的四种物态变化
外,还有其他物态变化吗?
学生思考后做出猜
想,并发表自己的
观点.
提出问题
猜想
(学生)
演示实验
验证猜想
(学生)
探索实验:
碘的升华和
凝华
讨论与交流
师生讨论引出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
通过学生实验进一步感受升华和凝华过程以及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现象.【图片】教材第17页图1—25图片
【演示实验】“人造雪景”:在一个烧杯内放人少量的
萘粉;然后加热,再将一根凉的枯树枝放人烧瓶口内,
经片刻轻轻拿出枯树枝,便可看到在树枝上布满了“雪
花状”的奈.这是由于固态的萘吸热直接变成气态的萘,
气态的萘遇到冷的树枝又直接变成固态的萘.
注意樟脑片与卫生球的区别.卫生球实际是萘丸,萘
有一定的毒性,不适合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1992年
国家工商局为此发了“关于制止以萘丸冒充樟脑丸坑害
消费者行为的通知”.可以穿插介绍这个知识引起学生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提出问题】它们果真是直接变化的吗?
【提醒】
控制碘量:只需少许碘粒.
控制温度:需要缓慢加热.
强调观察无液态碘的出现.
玻璃片要和烧瓶口密封.
在学生分组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可以询问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于没有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学生
可以做适当的操作、观察指导.指导学生体会凝华放热
的现象可以在玻璃盖片上滴几滴水,观察有碘蒸气遇到
盖片时的现象,同时用手摸一摸盖片感觉一下盖片
的温度变化.
【讨论】
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玻璃管内原来有一些固体物质,加
热之后这些固体物质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中间过程中物质有变成液态吗?这现象说明了什么?
在师生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①给固态的碘加热后,烧杯内出现了紫色的碘蒸
气,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固态的碘受热后能直接变
成气态的碘蒸气.
【验证猜想】看个
图片,并观察演示
实验,验证自己的
猜想正确与否
学生自己用实验来
进行探索研究
【学生实验】碘升
华和凝华
学生实验后,各组
代表汇报实验观察
的结果
无色的玻璃管加热
变成紫红色.
里面的固体加热
后,变成了气态
没有.说明物质不
一定先熔化再汽化
才能变成气态,直
接就可以从固态变
成气态
通过学生对实验和日常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现象有进一步的认识
②停止加热冷却后,烧杯壁和玻璃盖片上出现了紫
色的碘颗粒,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气态的碘蒸气遇
冷后又可直接变为固态的碘.
盖片上的水在碘蒸气凝华时,冒“热气”,盖片有些变
热.说明碘凝华过程要放热.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讨论与交流】组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教材18页图1—27所示的实例.
冰花是如何形成的?冰花是附着在窗子玻璃上的内表面
还是外表面?为什么?
分析用久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发黑?用久的日光灯管为
什么在两端也会发黑?
对于生活中常说的“下霜”,能不能理解为霜是白天而
降的?
根据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
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
通过教师和学生对升华和凝华应用的讨论,使学生体会
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拓展】
①“升华干燥食品”:用升华“干燥食品”是先把新
鲜食品放到急冻冷库里进行速冻,然后再把速冻过的食
品放到真空干燥机中.由于食物上的冰在低温、低压
下升华,便把食品中残余的水分去掉.食用时,只要把
这种食品放入水中一泡,就能还原成新鲜食品,并仍保
留原来的味道和营养.这种经升华干燥的食品体积小、
重量轻,便于运输和保存,在军事、野外勘探、登山、
航天等领域广为使用.
②“舞台白雾”的形成:把干冰倒在大盘里,由于干冰
的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迅速降温.再用风扇把冷空气缓
缓吹向舞台,于是一路上冷空气便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
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从而形成了“白雾”.
全班交流各组的
解释、看法
【阅读】教材18页
作业中介绍用干冰
进行人工降雨的一
段课文,全班讨论
分析指出其中发生
的物态变化过程
是:升华一凝华一
熔化.
课后作业课课精练第五节教学反馈
备注
教学点评:
本节教学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训练.另外,还通过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关心环境的环保意识.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