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叶绿素锌配合物对DNA的光断裂作用
锌(Zn2+)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影响
![锌(Zn2+)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a4b1b1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2.png)
锌(Zn2+)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影响马欠;邓春暖;郭锋锋;徐丽琼【摘要】以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以BG-11营养液为背景,添加不同锌(Zn2+)浓度(0mg/L、0.08mg/L、0.8mg/L、8mg/L、80mg/L),研究不同浓度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锌(Zn2+)对铜绿微囊藻的吸光度值(OD680)、藻细胞密度、比生长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电子传递速率(ETo/RC)影响显著(P<0.05);当添加Zn2+浓度为0mg/L时铜绿微囊藻生长最好,当添加锌(Zn2+)浓度为0.08mg/L时是铜绿微囊藻最适宜生长浓度;随着锌(Zn2+)胁迫浓度升高,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就越明显,当Zn2+的浓度达到0.8mg/L以上时,铜绿微囊藻基本停滞生长甚至死亡;当锌(Zn2+)浓度偏低时会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有一定刺激作用,达到阈值后随着锌(Zn2+)浓度升高对铜绿微囊藻毒害越大,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越强.【期刊名称】《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8)006【总页数】7页(P116-122)【关键词】锌(Zn2+);铜绿微囊藻;叶绿素荧光;生长影响【作者】马欠;邓春暖;郭锋锋;徐丽琼【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省高原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500;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省高原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500;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省高原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500;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省高原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03.23;X520 引言随着经济发展,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
重金属一般在水体中不易被降解,以不同形态在水体、底泥及水生物之间迁移存在。
蚕沙叶绿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蚕沙叶绿素的提取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17270db05087632311212df.png)
及二氧化碳 超临界 流体萃取 法 3种方 法做 比较 ,
力求 找 到一种 更 为经济 、省 时 的提取 方法 。
1 材料 与方 法
1 . 1 试验 材料
“ 胃甘绿” 、 “ 胃康 u ” ,在食 品及 日用化工方面有 “ 洁银牙 膏” 、 “ 黄芩牙膏 ” 、 “ 叶绿素牙 膏 ”等
蚕 沙叶绿 素的提取 工艺研 究
唐 滇 方 平 陈芳艳
( 华南农 业 大学 动物科 学学 院 ,广东 高校 亚热 带蚕 桑种 质 资源保 护 与安全 生产 工 程技 术研 究 中心 。广 东省
蚕 桑工 程技 术研 究 中心 。广 州 5 1 0 6 4 2 )
摘 要 以 丙酮 为溶 剂超 声 波辅 助 萃取 法提 取 蚕 沙 叶绿 素 的 工 艺 ,并将 该 方 法与 传 统提 取 法 、二氧 化
碳超 临界 萃取法 :丙酮 2 . 5( m 1 )浸提 ,萃取 3次,每次 4 5 m i n ,该条件 下叶绿素的提取率为 7 . 6 3 m g 叶
绿素 / g 蚕 沙, 提取率比另外两种方法都 高。
关 键词 蚕 沙 ; 叶绿 素提取 ; 理化 性质 中国分 类号 :¥ 8 8 6 . 9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2 0 9 5 — 1 2 0 5( 2 0 1 5 )0 2 — 2 7 — 0 3
以不 同 的萃取 时 间 、料 液 比和 抽 提 次数 三 个 工 艺 条 件 作 为试 验 粪 ,是 桑 蚕摄 食桑 叶后 的排 泄 物 。 蚕沙 不 仅 含 有 丰 富 的粗 蛋 白和 碳 水 化 合 物 等 多 组 分 物 质 ,而 且 还 是 提 取 叶 绿 素 、叶 黄 素 、类 胡 萝 卜 素 、植 物 醇 、叶 蛋 白 、果 胶 等 来 源 丰 富且 廉 价
蚕沙中叶绿素提取工艺研究
![蚕沙中叶绿素提取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9410d166bd97f192279e953.png)
关键词 : 蚕沙 ; 叶绿素 ; 提取 工艺 ; 硫酸铜 ; 叶绿素铜
中图分类号 : ¥ 8 8 6 .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1 3 0 2 ( 2 0 1 3 ) 0 5— 0 2 5 6— 0 2
蚕沙为家蚕( B o m b y x m o r i L . ) 幼虫蚕食桑 叶后排 泄出来
用盐酸调 节 p H 值 至 2—3 , 再 加入 1 m L 2 . 5 % C u S O , 于
8 0℃ 水浴 回流提取相应 时间, 滤过 , 得提取液。
表 1 蚕沙中叶绿素提取工艺正交试验 的因素和水平
蚕沙收集于江苏南通 , 自然晾干 , 除去石灰、 沙子等杂质 。
1 . 2 仪 器和 试 剂
1 . 3 . 1 不 同提取方法 比较
精密称取 5 . 0 g 蚕沙 3份 , 依次
2 结 果 与 分析
加入 9 5 % 乙醇 5 0 mL 、 1 m L 2 . 5 %C u S O 4 , 加H C 1 调节 p H值
至 2— 3 。分别以 8 0℃水浴 回流提取 2 h 、 常温浸提 2 4 h 、 超 声提取 5 0 m i n 、 进行提取 。 1 . 3 . 2 不同溶剂 比较 精密称取 5 . 0 g蚕沙 5份 , 分别加入
的方法。本试验采用在提取 溶剂 中加入 C u S O 的方 法 , 将提 取和置铜同时进行 , 增 加叶绿素稳定性 。本研 究运用单 因素
和正交试验结合 的方法 比较 了不 同提取条件对 叶绿素提取率 的影响 , 以期为改 良传统叶绿素提取工艺提供依据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材料
注: D4 1 3 m、 D6 5 0 分别表示 l g蚕沙提取 的叶绿素铜的吸光度 。
蚕沙中叶绿素铜钠盐和果胶的提取研究
![蚕沙中叶绿素铜钠盐和果胶的提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d78a32c58fb770bf78a553b.png)
No.3.2008叶绿素铜钠盐是由叶绿素经化学处理转变而来的。
叶绿素铜钠盐具有色泽亮丽、性质稳定、使用安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化妆品添加剂、着色剂、光电转换材料等领域,也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方面,是生产治疗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物的重要原料[1-3]。
果胶既是食品,又是药品。
近年来,随着医药、食品、日用化工、印染等工业的发展,果胶制品的需求日益迫切。
蚕沙中含有较为丰富的叶绿素和果胶,风干的蚕沙中含叶绿素高达0.6%~1.0%,果胶含量为10%。
以蚕沙为原料来制备叶绿素铜钠盐和果胶,具有成本低、资源充足、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
本文针对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4-5]制备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存在生产成本高、工艺复杂、“三废”污染严重等缺陷,提出采用直接将蚕沙进行皂化的方法来联合提制叶绿素铜钠盐和果胶[6-7]。
在提制叶绿素铜钠盐的蚕沙中叶绿素铜钠盐和果胶的提取研究颜杰,李富兰,高瀚云,唐楷(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自贡643000)摘要:以蚕沙为原料,对从蚕沙中提制叶绿素铜钠盐和果胶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改变了叶绿素铜钠盐传统的提制工艺。
结果表明,直接皂化时8%NaOH用量500mL,皂化时间2h,在60℃条件下铜代pH为2时较为适宜,叶绿素铜钠盐的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3262-1982;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恒温水浴50℃的情况下脱色180min,沉析时的pH为3.5,沉析温度为60℃,95%的乙醇用量以1∶1.1为宜,果胶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n246-1985。
关键词:直接皂化;蚕沙;叶绿素铜钠;果胶中图分类号:S88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9989(2008)03-0177-03StudyofsodiumcopperchlorophyllinandpectinmadefromsilkwormexcrementYANJie,LIFu-lan,GAOHan-yun,TANGKai(DepartmentofMaterialandChemicalEngineering,SichuanUniversityofScience&Engineering,Zigong643000)Abstract:Aresearchofextractingsodiumcopperchlorophyllinandpectinfromsilkwormdroppings,whichimprovedtheprocessofextractingsodiumcopperchlorophyllin.Theexperimentalresultsindicatethat:Whiledirectsaponificating,NaOHconcentrationis8%,dosage500mLandsaponificationtime2h.Thecopperingoptimumtechnologicalcondition:reactiontemperatureis60℃andpH2.ThequalityofsodiumcopperchlorophyllinmeetstherequirementsofGB3262-1982.Theoptimumconditionforabstractionofpectic:constanttemperaturewaterbath50℃,decoloringtime180min,ratioof95%ethanol1∶1.1,pH3.5andtemperature60℃whilecoagulating.ThequalityofpecticmeetstherequirementsofGBn246-1985.Keywords:directlysaponification;silkwormexcrement;sodium-copperchlorophyllin;pectin收稿日期:2007-09-16作者简介:颜杰(1964—),男,重庆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应用化学与精细化工方面的研究工作。
蚕沙中叶绿素的提取及叶绿素铜钠的合成与测定
![蚕沙中叶绿素的提取及叶绿素铜钠的合成与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da36504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14.png)
蚕沙中叶绿素的提取及叶绿素铜钠的合成与测定蚕沙中叶绿素的提取及叶绿素铜钠的合成与测定一、前言:蚕沙(又称蚕粪)是我国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叶绿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在医药、食品及日用品工业中有广泛用途。
可广泛用于果酒、汽水、日用品、食品等生产行业(在医药上用来治疗传染性肝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灼伤等。
以往,提取叶绿素都是以某些植物的鲜叶为原料。
后来发现,蚕沙中叶绿素含量是鲜叶中的数十倍,用蚕沙做提取叶绿素的原料,除了来源广、方法简易、收率高、成本低廉外,残余的蚕沙还可再综合利用,从中提取果胶等其他有用成分,所以我们对叶绿素铜钠盐制备工艺进行系统的研究。
二、实验目的:1.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并计算提取率。
2.初步研究叶绿素合成叶绿素铜钠的工艺条件。
3.分析叶绿素铜钠产品的纯度并计算其产率。
4.利用光谱技术对合成的叶绿素铜钠进行初步表征。
三、实验原理:叶绿素是一种含有卟吩环的天然色素,它与蛋白质结合存在于植物的叶和绿色的茎中,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催化剂。
由于天然叶绿素遇热、光、酸、碱等易分解,(在110度下会分解,)且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可溶于石油醚、易溶于乙醚、苯、丙酮、乙醇的酯性溶剂,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故把提取的叶绿素制成叶绿素铜钠使其稳定性、溶解性大大提高。
叶绿素铜钠具有色泽亮丽、性能稳定、使用安全等特点,且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是一种比叶绿素更为理想的天然色素,可广泛用于果酒、汽水、日用品、食品等生产行业(在医药上用来治疗传染性肝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灼伤等。
在我国叶绿素及其衍生物的制取主要以蚕沙为原料且资源丰富,所以我们对叶绿素铜钠盐制备工艺进行系统的研究。
叶绿素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子式如下:1叶绿素铜钠是叶绿素铜钠a和b的混合物,分子式分别为:C34H30O5N4CuNa2 C34H28O6N4CuNa2 相对分子量:684.17 698.15 。
有吸湿性,易燃易爆,溶于水,水溶液呈蓝绿色,透明无沉淀,微溶于乙醇和氯仿,不溶于乙醚和石油醚,水溶液加钙盐析出。
安徽省池州市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池州市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9c98d24b73f242326c5fd9.png)
一、选择题:本题包含26 小题,每题 2 分,共 52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切合题意1.( 2 分)( 2015 春?池州期中)以下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块稻田里的所有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余生物B.一个池塘中的所有虾C.一草原上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D.一块棉田中的所有幼蚜、成熟蚜虫和老蚜虫考点:种群的特色.所有剖析: 1、种群:生活在同一地区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2、群落:生活在必定的自然地区内,互相之间拥有直接或间接的各样生物种群的总和.3、生态系统:在必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样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经过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而互相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解答:解:A.一块稻田里的所有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余生物属于群落, A 错误;B.一个池塘中的所有虾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 B 错误;C.草原上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C错误;D.棉田中的所有幼蚜、成熟蚜虫和老蚜虫属于种群,拥有必定的年纪构造,D正确.应选: D.评论:本题考察种群的判断,属识记内容,相对简单,应理解加记忆并举,学生作答一般不会出现太多错误.2.( 2 分)( 2015 春?池州期中)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肩负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挨次是()A.蛋白质、核酸、脂肪B.核酸、蛋白质、糖类C.核酸、脂肪、糖类、D.蛋白质、核酸、糖类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糖类的作用.所有剖析:本题是考察蛋白质、核酸、糖类的功能和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细胞的功能.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肩负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优秀的储能物质.解答:解: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肩负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应选: D.评论:对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的主要功能的记忆是本题考察的重点.3.( 2 分)(2015?台安县校级一模)如下图,能正确表示显微镜下察看到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别现象的是()A.B.C.D.考点:细胞质壁分别与质壁分别复原现象及其原由.所有剖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因为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渐渐减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渐渐分别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别.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本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别复原.解答:解:因为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液泡渐渐减小,颜色变深;因为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而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所以在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是外界溶液,所以是无色的.应选: D.评论:本题考察植物细胞质壁分别现象的有关知识,意在考察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2 分)( 2015 春?池州期中)ATP的构成以及ATP的正确简式挨次是()A.一个腺苷,三个磷酸基及A﹣ P﹣P~ PB.一个腺苷,三个磷酸基及A﹣ P~P~ PC.三个腺苷,一个磷酸基及A﹣ P~P~ PD.两个腺苷,两个磷酸基及A~ P~P~ P考点: ATP的化学构成和特色.所有剖析: 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构造简式A﹣ P~ P~P,此中 A 代表腺苷, 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解答:解:经过剖析可知, A 代表 1 个腺苷, 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般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中有 3 个磷酸基团, 2 个高能磷酸键,且 2 个高能磷酸键为远离腺苷的磷酸之间,即构造简式A﹣P~ P~ P.应选: B.评论:本题考察 ATP的有关知识,意在考察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5.( 2 分)( 2014 秋?梧州期末)以下各项不可以够经过质壁分别实验加以证明的是()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B.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浸透吸水D.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吸水性挨次递减考点:细胞质壁分别与质壁分别复原现象及其原由.所有剖析:质壁分别及复原实验能证明以下问题:细胞的死活;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浸透系统;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等.解答:解:A、发生质壁分别后的细胞,放到清水中,若不可以发生质壁分别则说明是死细胞,反之是活细胞, A 正确;B、质壁分别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B 正确;C、成熟的植物细胞拥有大液泡,能进行浸透吸水, C 正确;D、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吸水性是吸胀吸水,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因为没有大液泡,采纳吸胀吸水.质壁分别实验中的细胞发生的是浸透吸水,不可以证明蛋白质、纤维素和淀粉的亲水性高低, D 错误.应选: D.评论:本题能够采纳清除法.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依据亲水性的强弱致使汲取能力不一样,属于吸胀吸水,是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吸水方式.6.( 2 分)( 2015 春?池州期中)细胞呼吸需要氧气参加的是哪一个阶段()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一段和第二阶段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所有剖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同时合成少许ATP,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响形成二氧化碳和,同时合成少许ATP,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与氧气联合形成水,合成大批ATP,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解答:解:A、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同时合成少许 ATP,A 错误;B、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响形成二氧化碳和,同时合成少许ATP,B 错误;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与氧气联合形成水,合成大批ATP, C 正确;D、由 AB 选项剖析可知, D错误.应选: C.评论:对于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的比较、识记是本题考察的重点.7.( 2 分)(2009?南通二模)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以下细胞的构造可能产生CO2的是()A.水稻根细胞的线粒体基质B.乳酸菌的细胞质基质C.人肝细胞的细胞质基质D.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所有剖析:2C3H4O3(丙酮酸) +6H2O 20+6CO+少许能(1)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反响是:量( 2ATP),会产生二氧化碳;(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会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响式为:C6H12O6(葡萄糖)2C2H5OH (酒精) +2CO+少许能量.解答:解: A、水稻根细胞能够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产生二氧化碳, A 正确;B、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 B 错误;C、人体肝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只好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和,都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误与;D、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内能够发生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额二氧化碳, D 正确.应选: AD.评论:本题以不一样生物的呼吸作用方式为素材,细胞呼吸种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察考学生理解所学知识重点,掌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识题的能力.8.( 2 分)( 2015 春?池州期中)以下哪一种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A.骨骼肌细胞B.马铃薯块茎细胞C.酵母菌细胞D.乳酸菌细胞考点:无氧呼吸的观点与过程.所有剖析: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许乳酸,同时开释少许能量的过程,不一样生物无氧呼吸酶的种类不一样,无氧呼吸的产物不一样,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解答:解: A、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A 错误;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B 错误;C 错C、酵母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D、乳酸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D 错误.应选: C.C 正确;评论:本题考察了无氧呼吸的过程及产物,意在考察学生的应用和识记能力,对于无氧呼吸的产物的理解和识记是本题考察的重点.9.( 2 分)( 2011 秋?重庆期末)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同样点是()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②都需要酶③都需要氧④都产生ATP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响.A.②④⑤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②⑤考点:无氧呼吸的观点与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所有剖析:有氧呼吸是在氧气充分的条件下,细胞完全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复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响形成二氧化碳和复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复原氢与氧气联合形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许乳酸,同时开释少许能量的过程,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复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复原氢在不一样酶的作用下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许乳酸,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解答:解:①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①错误;②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是酶促反响,需要酶的催化作用,②正确;③有氧呼吸需要氧气,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③错误;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开释能量,合成ATP,④正确;⑤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同样,都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⑤正确.应选: A.评论:对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观点、过程的比较识记是本题考察的重点.10.( 2 分)( 2015 春?池州期中)以下对于色素提取与分别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选项是()A.加入碳酸钙是防备色素被损坏B.加入二氧化硅有益于损坏叶肉细胞C.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溶解色素D.滤纸条上的滤纸细线中色素越少,越有益于色素分别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别实验.所有剖析: 1、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丙酮(酒精)等.所以能够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2、分别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一样,进而分别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挨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 a(最宽)、叶绿素 b(第 2 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有关.解答:解: A、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备研磨过程中叶绿体中的色素被损坏, A 正确;B、在提取色素的过程中加入石英砂有益于损坏叶肉细胞,使研磨充分, B 正确;C、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所以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溶解色素, C正确;D、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中色素越多越有益于色素的分别,使实验现象越显然, D 错误.应选: D.评论:本题考察“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别”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察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1.( 2 分)( 2015 春?池州期中)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相像点是()A.都以太阳能为能源B.都需要环境中的物质氧化开释能量C.都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D.二者都可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考点:化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的本质和意义.所有剖析: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经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储藏能量的有机物,并开释出氧气的过程,本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2、自然界中少量种类的细菌,它们能以二氧化碳为主要碳源,以无机含氮化合物为氮源,合成细胞物质,并经过氧化外界无机物获取生长所需要的能量.这些微生物进行的营养方式称为化能合成作用.3、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都是自养生物,二者的共同点是都能将外界环境中的无机物转变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来保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差别是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是外界物质氧化分解时开释的化学能.解答:解; A、光合作用以太阳能为能源,化能合成作用是以无机物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为能源, A 错误;B、光合作用需要太阳能为能源,化能合成作用需要环境中的无机物氧化分解开释的能量. B 错误;C、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分别是用光能和化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C正确;D、光合作用可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化能合成作用存在于自然界中少量种类的细菌,D错误.应选: C.评论:本题侧重考察了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本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重点,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必定知识网络的能力,而且拥有必定的剖析能力和理解能力.12.( 2 分)(2010?松江区二模)光合作用强度能够用多种指标表示,以下不合适的是()A.植物体鲜重增添量B.植物体干重增添量C. O2开释量D. CO2汲取量考点:光反响、暗反响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所有剖析:物体鲜重增添量主要来自水,水主要经过植物根系从土壤中汲取,故不可以用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汲取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变换成糖类等有机物的过程.能够依据汲取二氧化碳的量、开释氧气的量和生成的有机物量来权衡光合作用强度.解答:解: A、鲜重增添量主要与水的汲取有关, A 正确;B、干重增添量与有机物增添有关, B 错误;C、O2开释量是光合作用产物,能够表示有机物增添量, C 错误;D、CO2汲取量是光合作用原料,也能够表示有机物增添量,D错误.应选: A.评论:本题考察光合作用有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点,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3.( 2 分)( 2015 春?池州期中)磷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与植物体的光合作用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磷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以下表达不合适的是()A.磷是叶绿体膜的重要构成元素B.磷是光合作用过程中不行缺乏的矿质元素C.磷是叶绿体中DNA的重要构成元素D.磷在光合作用的能量变换中起重要作用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所有剖析: 1、由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构成细胞的不一样化合物的构成元素,在构成细胞的各样化合物中含有磷元素的有机化合物是磷脂、核酸、ATP、ADP等.2、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叶绿体是拥有双膜构造的细胞器,内含少许的DNA和 RNA.3、光合作用的光反响过程中光能经过叶绿素汲取、传达和转变,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 ATP中,再在暗反响中 ATP水解,将储藏在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移到有机物中形成稳固的化学能.解答:解:A、叶绿体是拥有膜构造的细胞器,叶绿体的膜构造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P 是磷脂分子的构成元素,所以P 与光合作用亲密有关, A 正确;B、光合作用过程中的ADP、ATP、NADP( NADPH)都含有 P 元素,所以 P 是光合作用过程中不行缺乏的元素,与植物光合作用亲密有关, B 正确;C、P 是 DNA的构成元素之一,可是DNA是遗传物质,与光合作用没有直接关系, C 错误;D、光合作用过程中经过ADP、ATP的互相转变实现能量的变换,所以P 在光合作用的D正确.能量变换中起重要作用,应选: C.评论:本题的知识点是P 元素的功能,叶绿体的构造和功能,光合作用过程中能力变化,旨在考察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点,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有关知识经过剖析、比较综合等方法解答问题的能力.14.( 2 分)( 2015 春?池州期中)对于松散土壤所带来的变化,不正确的选项是()A.土壤中硝化细菌的硝化速度减弱,不利提升土壤肥力B.土壤中需氧型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加速,数目增加C.农作物根的呼吸作用增强,汲取矿质元素的速度加速D.松散的土壤易被雨水冲洗走,加大水土流失量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所有剖析:给作物松土有以下作用:1、增添土壤的透气性,促使根细胞有氧呼吸,促使对矿质营养的汲取;2、促使土壤中硝化细菌的生殖和氧化氨成硝酸,增添土壤的肥力;3、促使固氮微生物的生长生殖和固氮,增添土壤的肥力;4、克制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作用.解答:解: A、松土能增添土壤中的氧含量,进而促使硝化细菌将氨态氮转变为硝态氮,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A 错误;B、松土能增添土壤中的氧含量,使土壤中需氧型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加速,数目增加,B正确;C、松土能增添土壤中的氧含量,使农作物根的呼吸作用增强,开释的能量增加,汲取矿质元素的速度加速, C正确;D、因为松散的土壤易被雨水冲洗走,所以松散土壤会加大水土流失量, D 正确.应选: A.评论:本题考察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过程,掌握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要素,能理论联系本质,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说生活中的生物学识题.15.( 2 分)( 2015 春?池州期中)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发生的地点分别是()A.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B.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细胞质基质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D.线粒体内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所有剖析: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复原氢,第二阶段都丙酮酸和水反响形成二氧化碳和复原氢,第三阶段是复原氢与氧气联合形成水;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解答:解: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上.应选: A.评论:对于真核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三个阶段发生的场所的娴熟识记是本题考察的重点.16.( 2 分)( 2008 秋?扬州期末)提取和分别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次序应当是()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资料研磨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取滤液﹣﹣再画线C.将实验资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D.将实验资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别实验.所有剖析:提取叶绿素的正确方法是先将实验资料剪碎、研磨,过滤制取滤液,而后利用毛细吸管沾到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注意线要画得细、直、齐,最后进行纸层析,注意层析时滤液细线不可以淹没在层析液中.解答:解:选用资料将资料剪碎,加入提取液进行研磨;而后进行过滤制的滤液;为了保证色素带尽量窄一些,要画滤液线,用毛细吸管画滤液线;最后层析.应选: D.评论:本题考察叶绿素的提取和分别,考察的是实验操作的步骤,这种习题的特色是操作性特别强,所以这种习题的解答在于平常的功夫,平常应当坚持进行是实验的操作,才会记忆的坚固.17.( 2 分)( 2012 秋?马鞍山期末)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A.必定是无氧呼吸B.必定是有氧呼吸C.必定不是酒精发酵D.必定不是乳酸发酵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所有剖析:细胞有氧呼吸的反响式是:C6H12O6+6O2+6H2 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响式为:C6H12O2CO+2C2H5OH+能量;C 6H12 2C3H6O3+能量解答:解:由呼吸作用反响式来看,有氧呼吸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只有产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 D 正确.应选: D.评论:对于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掌握、掌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重点.18.( 2 分)( 2015 春?池州期中)对光反响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①没有光则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②水被光解产生的氧进入葡萄糖③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蓄在葡萄糖中④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蓄在ATP中⑤反响中不需要酶的参加⑥反响中需要酶的参加.A.①②⑥B.①④⑤C.①③⑤D.①④⑥考点:光反响、暗反响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所有剖析:光反响在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膜上达成,汲取光能有双方面的用途,第一把水光解,释放氧气,并合成复原性,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把ADP和 Pi 合成 ATP,这样就把就把光能变为储藏在ATP中的化学能临时储藏.解答:解:①光是光反响的条件,能量的根源,①正确;②水光解产生的氧从叶绿体开释,进入线粒体或是开释到外界,②错误;③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储蓄在ATP中,经暗反响才能进入葡萄糖,③错误;④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蓄在 ATP中,是光反响的能量变化,④正确;⑤光反响水的光解,ATP的形成,的形成都是生物化学反响,需要酶的参加,⑤错误;⑥光反响需要酶的参加,才能顺利进行各步化学反响,⑥正确.应选: D.评论:考察光合作用的能量变化以及物质变化过程,要注意和暗反响的差别.19.( 2 分)( 2015 春?池州期中)藻类和草履虫在光下生活于同一溶液中.已知草履虫每礼拜耗费 0.1mol 葡萄糖,藻类每礼拜耗费0.12mol 葡萄糖.此刻该溶液是每礼拜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的总量为0.24 mol ,则溶液中每礼拜氧气的净产量是()A. 0.03mol B. 0.60mol C. 0.32mol D. 0.12mol考点:光反响、暗反响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所有剖析:本题是对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关系的考察,细胞呼吸耗费葡萄糖,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有机物的累积是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减去消化作用耗费的葡萄糖.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藻类和草履虫每周耗费的葡萄糖是0.1+0.12=0.22mol,藻类每礼拜产生的葡萄糖总量为0.24mol ,所以该溶液中每礼拜葡萄糖的累积是:0.24 ﹣0.22=0.02mol ;藻类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1mol 葡萄糖产生6mol 氧气,所以此溶液每礼拜净产生氧是0.02 ×6=0.12mol .应选: D.评论: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过程与呼吸作用过程的关系,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物质变化关系的理解是解题的重点,解题时要注意对题干的解读,草履虫是异养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藻类的光合作用.20.( 2 分)(2015?广西模拟)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织重叠程度越大.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以下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 A 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曲线围成的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累积量C.叶面积指数大概为 5 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益D.叶面积指数超出7 时,农作物将减产考点:光反响、暗反响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所有。
利用蚕沙制备叶绿素铜钠盐及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的开题报告
![利用蚕沙制备叶绿素铜钠盐及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68f26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8.png)
利用蚕沙制备叶绿素铜钠盐及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的开题
报告
本次研究旨在利用蚕沙制备出叶绿素铜钠盐,并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叶绿素铜钠盐
是一种常用的生物染料,在生命科学、药学、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而蚕沙则
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生物,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多糖、核酸和氨基酸等。
因此,我们尝试利用蚕沙作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来制备出叶绿素铜钠盐,并提取
其中的有效成分。
首先,我们将蚕沙进行预处理,将其清洗干净并烘干。
然后将其粉碎成细粉末,与一
定比例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铜混合,加入适量的水,并在合适温度下进行反应。
反应
结束后,将产生的叶绿素铜钠盐固体收集,洗净并干燥。
接下来,对得到的叶绿素铜钠盐进行提取。
我们先将其与乙醇混合,并在适当的温度
和时间下进行浸泡和搅拌。
然后,通过滤液、浓缩和干燥等工艺,将所需的有效成分
提取出来。
最后,我们将采用色谱分析、分子结构分析、生物活性实验等方法对提取出的有效成
分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评估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预期研究成果为,可以利用蚕沙制备出高纯度的叶绿素铜钠盐,并成功提取其有效成分,探索出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并进一步挖掘其在医药、环保、食品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蚕沙叶绿素的降解及二氢卟吩e6醚衍生物的合成
![蚕沙叶绿素的降解及二氢卟吩e6醚衍生物的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fceccc0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1.png)
蚕沙叶绿素的降解及二氢卟吩e6醚衍生物的合成1 蚕沙叶绿素的降解蚕沙叶绿素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存在于许多植物的叶子中,对于哺乳动物而言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
蚕沙叶绿素主要分为β-葡萄糖苷和α-葡萄糖苷两部分,它们具有不同的营养和保健作用,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生物活性。
蚕沙叶绿素存在于许多食物中,但是它会在蛋白质和其他成分的作用下降解,这就限制了它的功能。
研究表明,蚕沙叶绿素通过一些酶可被降解,这对于实现它的功能有一定的重要性。
研究人员首先探究了蚕沙叶绿素可以被降解的酶活性,发现去磷酸化过程是蚕沙叶绿素降解的首要过程。
蚕沙叶绿素是许多保健食品中重要的成分,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
研究表明,不同的酶对蚕沙叶绿素的降解效果也有所不同,其中一些新发现的大肠杆菌乙酰转移酶的应用对于蚕沙叶绿素的降解可以达到90%以上的活性。
2 二氢卟吩e6醚衍生物的合成为了提高蚕沙叶绿素的生物活性,研究人员开始将其进行改造,从而产生一种新的化合物——二氢卟吩e6醚衍生物(通常称为丙炔类抗氧化剂)。
丙炔类抗氧化剂,作为一种天然产物衍生物,具有非常好的抗氧化性和生物活性,可以有效抵抗自由基,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质过氧化,减少大脑细胞损伤,降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
丙炔类抗氧化剂的主要合成方法有酸催化法、双氢卟吩甲醚法和第四类金属触媒法。
根据对二氢卟吩e6醚衍生物的研究,我们可以确定它的主要合成过程。
首先,将蚕沙叶绿素通过纯化提纯,并加入双氢卟吩甲醚,在足够的pH值和温度条件下,经过反应,产生二氢卟吩e6醚衍生物。
其次,通过离子交换法进一步纯化,将混杂物某部分经高速脱水设备去除,获得更高纯度的二氢卟吩e6醚衍生物。
最后,将二氢卟吩e6醚衍生物经过水解合成反应,得到最终的二氢卟吩e6醚衍生物。
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已经有了良好的方法来合成蚕沙叶绿素衍生物,提高了其生物活性,这种衍生物也可以用于制作保健食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对营养和保健的需求,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生物成分。
蚕沙叶绿素铜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蚕沙叶绿素铜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2fbc925b4daa58da0114ae7.png)
Th n e a to - hl r ph lPr pa e r m ik e I t r c i n ofCu c o o yl e r d f o S l wor e e t m Fa c swih DNA
W a g W e i ng ,S pi Li ay n ‘ n nx o iLi ng . u H i a g
.
K e wo d : i wo m e e ; c l r p y l DN A ; p o o ce v g y r s sl k r f c s h o o h l; a h t l a a e
近年来大环化合物与 D A的相互作用研究 已经成为生物 N 无机化学领域十分活跃的课题 ,这是因为研究 D NA与其靶 向 分子 的作用不仅可以阐述一些抗肿瘤、 抗病 毒药物及致癌物的 作 用机 理 ,而 且 对 人 工核 酸 酶 的合 成 、DN 高 级 结 构 的 研 究 A 以及 P T光敏剂 的筛选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 D ”
【 要】 摘 文章从蚕沙中提取 出叶绿素(HL ,并 由此制餐得到了蚕沙叶绿素铜配合物(uC L 。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研究了在 自炽灯光 C ) C -H ) 照下 C .HL对 p R 2 NA 的切 割能 力 。实 验 结果表 明铜 叶绿 索对 p R3 2D uC B 3 2D B 2 NA具 有 光断裂 能力 ,最 佳 断裂浓 度 范围为 185 37 7. 5 M 。并 - 采用紫外光谱、C D光谱和粘度法探讨了二者的结合模式,结果显示其为外部结合模式,结合常数为 2 4 1 r。 . x 0 n 0 【 关键词 】 沙 ;叶绿素 ;D 蚕 NA;光 断裂 [ 中圈分类 号】Q T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0 716 (000—0 90 10—852 1)90 1・2
2022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19 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命题猜想)(解析版)
![2022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19 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命题猜想)(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b4afcd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63.png)
【考向解读】 1.植物组织培育2.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 中频考点: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低频考点:植物组织培育【命题热点突破一】 植物的组织培育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其作用及特点为: (1)在生长素存在的状况下,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呈现加强的趋势。
(2)使用挨次不同,结果不同,具体如下:使用挨次试验结果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 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 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 细胞既分裂又分化 同时使用分化频率提高(3)用量比例不同,结果也不同例1、下面是将四倍体兰花的叶片通过植物组织培育形成植株的示意图,请结合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四倍体兰花叶片――→①愈伤组织――→②胚状体――→③植株(1)选取四倍体兰花叶片时,要选择________的叶片;剪下叶片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消毒过程,一般先用流水冲洗20 min 左右,在无菌操作台上用体积分数为________的酒精消毒30 s ,取出后在无菌水中清洗,再用质量分数为0.1%的________溶液灭菌1~2 min ,最终用无菌水至少冲洗3次。
(2)离体组织培育常用MS 培育基,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如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以及________等),在配制好的MS 培育基中,经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其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激素。
(3)①过程称为________,所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与正常体细胞相比, 前者在结构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①②的结果看,它们的实质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药理争辩表明,兰花的芳香成分—芳香油使人心旷神怡,提神醒脑。
试验室提取植物芳香油的方法有蒸馏、________和________等,依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可以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野桑蚕蚕沙DNA的提取方法与应用
![野桑蚕蚕沙DNA的提取方法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04c83dcb9f3f90f76c61b50.png)
质 资源 创新 具有 重要 的意义 L 。以野桑 蚕 蚕沙 为 6 ] 材 料进 行 的研究 , 野桑 蚕个 体无 损 伤 , 得对 某 对 使
一
或某 群野 桑 蚕 的系统研 究 成为 可能 。 同其他 野生 动 物 一 样 , 桑 蚕 及 其 蚕 沙 长 期 野
置 身野 外 , 因此 在 收 集 样 品 时 我们 尽 可 能 收 集 比
研究 , 哺乳 动物 粪便 提取试 剂盒 也 由此发 明 。 家蚕是 重要 的经 济 昆 虫 , 也是 进 行 鳞 翅 目昆
桑蚕 种质 资源库 , 保存 于无 水 乙醇 中 。
实验 所 用 试 剂 L Ta NA 聚 标 记等 购 自宝生 物 工程 大 连 有 限公 司 ,
因 。同时 以 大 肠 杆 菌 D NA 为 阳 性 对 照 , 用 细 使
菌 1 Sr 6 RNA 专 一 性 引 物 进 行 背 景 基 因组 细 菌
1 Sr 6 RNA 的 P R扩 增 , 物 序 列 见 表 1 C 引 。反 应 体 系为 2 1其 中 1 5 , 0×b fe2 l2 ufr .5t , 5mmo/ L l1
杂 峰 等 异 常 情 况 出 现 。Ge B n 中 进 行 序 列 n ak
Ba t 比 , 果其 为 野桑蚕 at ls 对 结 ci 因 , 列 已提 n基 序 交 Ge B n , 录号 J 6 1 6 n ak登 N1 5 0 。同样 以抽提 的蚕
沙 DNA 为模 板 , 扩增 野桑 蚕线 粒体 C 基 因 , oI 也
得到 了 6 7b l p的扩增 产物 ( 1 ) 图 B 。 同时利用 真 细 菌 专 一性 引物 , 实验 的蚕 沙 对 D NA 模板 进行 P R 扩 增 , C 电泳 检 测 结 果 均 有 条
2014高考生物专题训练第2单元生命系统的代谢基础汇总
![2014高考生物专题训练第2单元生命系统的代谢基础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98901d5192e45361166f5a3.png)
第二单元生命系统的代谢基础1. (2013 •上海静安区一模)下列关于酶催化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温降低分子运动速度,抑制酶的活性B•高温激发酶的活性,提高酶促反应速度C增大底物的浓度,酶促反应速度可以持续上升D.增加酶的物质量,酶促反应的产物量随之增加1 . A【解析】低温降低分子运动速度,从而抑制酶的活性;温度过高使酶失活,可降低酶促反应速度;增大底物的浓度,酶促反应速度还受酶浓度的影响;增加酶的物质量,酶促反应的产物量还受底物浓度的影响。
2. (2013 •四川宜宾一模)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果胶酶是一类酶的总称,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时,需将底物和酶分别在同等温度下处理后再混合B. 低温和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是相同的,而过酸过碱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不同的C. 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实验中应严格控制酶作用时间,因此待酶作用完后立即煮沸失活D. 解旋酶作用于碱基对间的氢键2. B【解析】低温可使酶活性降低,而过高温度、过酸过碱可使酶变性失活,对酶活性的影响是相同的。
正确选项为B。
3. (2013 •安徽合肥第一次模拟)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容器内,调整PH至2.0,保存于37 C的水浴锅内。
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A. 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B.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D.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3. A【解析】容器内PH为2.0适于胃蛋白酶,不适于唾液淀粉酶,乳清蛋白和唾液淀粉酶被分解,导致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4. (2013 •黑吉辽联考)酶的活性部位往往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特殊的匹配关系,当酶与底物结合时,启动化学反应的发生。
下列叙述能用图示解释的是()A. 酶具有高效性B.发挥作用后酶被分解C.酶可在细胞处发挥作用D.酶的结构改变可能影响其活性4. D【解析】从题意和图示看出,图示过程可解释酶的结构改变影响酶活性的原理。
2021年南昌市冶建学校高三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南昌市冶建学校高三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4b8d0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f.png)
2021年南昌市冶建学校高三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处于正常细胞分裂后期的某细胞内含有30个DNA分子(构成染色体的),下列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是15条或30条B.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最有效地利用能量。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能够实现对秸秆中的能量有效利用的措施包括()①就地燃烧秸秆②秸秆用作饲料③发酵秸秆产生沼气④秸秆用于造纸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号刺激,植物对日照时间的感知与光敏色素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敏色素是一种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化学本质是色素蛋白复合体B.光敏色素只分布在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内C.日照时间对植物开花的调节本质上是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D.可以通过人为地控制光照时间达到使花卉分批上市的目的4.假如将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可以预测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甲乙两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只有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随后都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5.某动物精巢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有48条染色体,则该动物在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核DNA分子数有()A.24个B.48个C.96个D.192个6.在显微镜的高倍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的临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非常清晰,另一部分却很模糊,这是由于()A.反光镜未调节好B.选择的光圈不合适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D.标本切的厚薄不均7.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检测细胞中是否有脂肪存在时,需用显微镜B. 向还原糖内加入斐林试剂,就会呈现砖红色沉淀C. 双缩脲试剂检测大豆组织样液时,加热呈蓝色D. 萌发时相同质量的3种种子需要的氧气量基本相同8.将小鼠(2n=40)胚胎干细胞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至第2次分裂中期。
蚕沙叶绿素锌配合物对DNA的光断裂作用
![蚕沙叶绿素锌配合物对DNA的光断裂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4622d4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c.png)
蚕沙叶绿素锌配合物对DNA的光断裂作用司利平;刘晶晶;史蕾;王湘利;张雷;刘海洋;计亮年【期刊名称】《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年(卷),期】2010(031)003【摘要】利用从蚕沙中提取的叶绿素(CHL)制得了锌叶绿素(Zn-CHL)配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光谱、CD光谱和黏度法研究了Zn-CHL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并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了光照条件下Zn-CHL对pBR322 DNA的切割能力.结果表明,Zn-CHL与ct-DNA的作用方式属于外部结合模式,其结合常数为2.32×10~5 L/mol,Zn-CHL在可见光照射下具有切割DNA的能力.【总页数】5页(P442-446)【作者】司利平;刘晶晶;史蕾;王湘利;张雷;刘海洋;计亮年【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州,510641;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州,510641;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州,510641;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州,510641;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州,510641;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州,510641;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4.24【相关文献】1.水溶性镓Corrole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DNA的光断裂作用 [J], 陆俊;王湘利;陈伟健;刘海洋;计亮年2.水溶性镓Corrole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DNA的光断裂作用 [J], 陆俊;王湘利;陈伟健;刘海洋;计亮年3.蚕沙叶绿素铜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J], 王文雄;司利平;刘海洋4.带有位阻基团的钌多吡啶手性配合物与DNA键合及其光断裂DNA性质的研究[J], 蒲小华;杨频5.三羟基咔咯及其镓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光断裂和光动力抗肿瘤活性 [J], 陈璇; 汪华华; Waseem Akram; 孙艳梅; 廖玉辉; 司利平; 刘海洋; 张启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铜钠的合成
![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铜钠的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c6e8ea4725c52cc58bd6bec6.png)
蚕沙中叶绿素的提取及叶绿素铜钠的制备广西工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一、实验目的:1、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并计算提取率。
2、初步研究叶绿素合成叶绿素铜钠的工艺条件。
3、分析叶绿素铜钠产品的纯度并计算其产率。
4、通过试验提高综合能力及练习巩固各种相关操作。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一种含有卟吩环的天然色素,在叶绿素的结构中,含有一个由四个吡咯环和四个次甲基交替相联形成的卟吩环.卟吩环闭合的共轭体系提供了包围镁离子(或其它相似离子)的刚性平面.叶绿素的结构如图l 所示:蚕沙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其纯含量达0.8—1.0%,居所有天然色素之首,故可用蚕沙来提取叶绿素,由于叶绿素易溶于乙醚、苯、丙酮、乙醇的脂性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混合液来提取。
所得的叶绿素由于遇热、光、酸、碱等易分解,且又不溶于水。
110度左右会分解,故把叶绿素制备成叶绿素铜钠,其性质更稳定溶解性也会有所提高。
叶绿素分子中的镁原子和四个吡咯上的氮原子相结合,环上是双羧酸的酯,一个被四所酯化,另一个被叶醇基所酯化,故可以发生皂化反应生成钠盐:C 55H 72MgN 4O 5 + 2 NaOH → C 34H 30O 5N 4MgNa 2 + CH 3OH + C 20H 39OH 在酸性介质中,叶绿素钠盐分子中的镁极易被氢原子取代生成褐色的叶绿素酸:C 34H 30O 5N 4MgNa 2 + 4 H+→ C 34H 34O5N4 + Mg 2+ + 2 Na+ 叶绿素酸可与铜盐加热条件下生成叶绿素铜酸析出,将叶绿素铜酸溶于丙酮,再与碱反应就生成叶绿素铜钠盐:C34H34O5N4 + Cu2+ EMBED Equation.DSMT4 →C34H34O5N4Cu + 2 H+C34H34O5N4Cu + 2 NaOH →C34H34O5N4CuNa2 + 2 H2O三.实验材料及仪器:仪器:721分光光度计,PHS-2B酸度计,蒸馏装置,过滤装置,减压过滤装置,回流装置,分液漏斗装置,电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及常用玻璃仪器等。
蚕沙中叶绿素的提取及叶绿素铜钠的合成与测定实验报告
![蚕沙中叶绿素的提取及叶绿素铜钠的合成与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67f0af5168884868762d6f6.png)
蚕沙中叶绿素的提取及叶绿素铜钠的合成与测定化工091 王维 200900601039化工091 刘阳 200900601040一、实验目的1、从干蚕沙中提取叶绿素并计算提取率。
2、研究用叶绿素合成叶绿素铜钠的工艺条件。
3、分析叶绿素铜钠产品的纯度,计算产率。
4、通过试验提高综合能力及练习巩固各种相关操作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一个双羧酸的酯,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苯,丙酮,乙醇的脂性溶剂,难溶于石油醚。
所得的叶绿素由于遇热,光,酸,碱等易分解,,故把叶绿素制备成叶绿素铜钠,其性质更稳定溶解性也会有所提高。
叶绿素铜钠为墨绿色,有金属光泽的粉末,无臭或带氨臭,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绿色,透明,无沉淀。
1%的水溶液的PH值为9.5-10.2。
微溶于乙醇和氯仿,几乎不溶于油脂和石油醚。
水溶液中加入钙盐会析出沉淀其耐光性比叶绿素强,加热到110℃以上会分解。
叶绿素可与碱发生皂化反应:C55H72O5N4Mg + 2NaOH = C34H30O5N4MgNa2 + CH3OH + C20H39OHC55H70O6N4Mg + 2NaOH = C34H28O6N4MgNa2 + CH3OH + C20H39OH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钠盐分子中的镁极易被氢原子取代生成褐色的叶绿酸:C34H30O5N4MgNa2 + 4H+ = C34H34O5N4 + Mg2+ + 2Na+C34H28O6N4MgNa2 + 4H+ = C34H32O6N4 + Mg2+ + 2Na+叶绿酸可与铜盐在加热条件下生成叶绿素铜酸析出,将叶绿素铜酸溶于丙酮,再与碱反应生成叶绿素铜钠:C34H34O5N4+Cu2+ = C34H32O5N4Cu+ 2H+C34H32O6N4+Cu2+ = C34H30O6N4Cu+ 2H+C34H32O5N4Cu + 2NaOH = C34H30O5N4CuNa2 + 2H2OC34H30O6N4Cu + 2NaOH = C34H28O6N4CuNa2 + 2H2O三、仪器和试剂(一)、试剂:1、蚕沙(50克)2、95%乙醇3、NaOH 溶液4、稀盐酸5、丙酮6、石油醚7、CuSO4溶液8、蒸馏水9、40%乙醇10、5%NaOH-乙醇溶液11、pH试纸12、磷酸盐缓冲液(pH=7.5)取0.15mol/L磷酸氢二钠与同浓度的磷酸氢二钾以21:4混合(二)、仪器:721型分光光度计,蒸馏装置,过滤装置,减压过滤装置,回流装置,分液漏斗装置,电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及常用玻璃仪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 批准号:27 13 , 0 7 12 2 9 14 ) 0 70 9 2 8 12 , 0 70 6 资助 . 联 系人简介 :刘海洋 ,男,副教授 ,主要从事大环化合物与化学生物学方面 的研究
N . o3
素衍生 物 ( hoohl dr a vs rm sk om ece , p 比血卟 啉 ( e t o h r e H D) 易被 C l p y ei t e o i w r xrt C D) r l vi f l a H ma p r yi , p 更 o p n
癌细胞 吸收 , 红光 区的最大 吸收波 长 比 H D长 , 接 近 于光 动力 治疗 的 医疗 窗 1(5 在 p 更 3 60—90n , 0 m) 且 其来 源容 易 , 价格低 廉 , 望成为新一代 的光 敏剂 .研究表 明 , p 有 C D中光敏 活性最强 的为 1- 0羟基 脱 镁叶绿 素 ¨ .此外 ,C D对 疱 疹性 口炎 病毒 ( S 及 B 6 I 素瘤 均具 有 光敏 活性 ¨’J a a p V V) 1FO黑 .Ti ” m 等 1 曾制备 阳离子 型水 溶 性 叶绿 素 衍 生 物 ,考 察 了它们 与 D A的相互作 用 以及对 D A光 断裂 活性 的影 响.据报 N N
V0 I l l3
2
CHEMI CALJ OURN AL OFCHI NES E UNI VERSTI I ES
No. 3
4 2 ~4 6 4 4
蚕 沙 叶绿 素 锌 配 合 物 对 D A 的 光 断 裂 作 用 N
过渡金属 配合物具 有很 好 的稳 定性 .N a h等 曾测 eu 定 叶绿素铜钠 与 D A 的结 合模 式 与 序列 选 择性 ,而 其它 N 叶绿 素过渡金属 配 合 物与 D A相互 作 用 则 少见 报 道.本 N 文利用 蚕沙提取 的 叶绿素 制备 了叶绿素 锌配 合物 , 研究 并 了它 与 D A的结合 性质及对 D A的光 断裂行为 . N N
常数 为 2 3 .2×1 L m l Z —H 0 / o, nC L在 可 见 光照 射 下 具有 切 割 D A的 能力 . N
关键词
蚕沙 ;叶绿素 ;D A; N 光断裂 O 1.4 6 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 -70 2 1 3D4 -5 2 1 9 (00 0 一42 0 J 0
道 J ,叶绿酸 ( 0 m lL 在 红 光 照 射下 可 使 D A断 ≥1 o ) f N
裂.叶绿素及 其 衍 生物 在 可 见 及 红外 光 区 均 可导 致 D A N 断裂 ,但 同时在 一定浓度 下又可 以抑制 由强辐 射 和氧化剂 导致 的 D A断 裂 j N .叶绿 素本 身 不太 稳定 ,而 叶绿 素
和黏 度 法 研究 了 Z —H nC L与 小 牛胸 腺 D A c D A 的 相互 作 用 ,并 采 用 琼 脂 糖 凝 胶 电泳 研 究 了 光 照 条 件 下 N (t N ) —
Z .H nC L对 p R 2 N B 3 2D A的切割能力.结果表明 , nC Z HL与 c D A的作用方式属 于外部结合模式 ,其结 合 tN .
司利 平等:蚕 沙叶绿素锌配合物对 D A的光断裂作用 N
公司 , 其它试 剂 均为分 析纯 .
HIA H 一00紫外 一 分光 光度 仪 , P L XP 35电泳仪 , oakD 0 10凝胶 成像分 析 T C I 31 U 可见 A E E S0 K dr C4/ 2 系 统 , A C -1 J S OJ 0圆二 色光谱 仪 , R K R Eqi C L S质谱仪 . 8 B U E sur H TP U e
司利平 刘晶晶 ,史 蕾 王湘利 , , , 张 雷 刘海洋 , 亮年 , 计
( .华南理工大学化 学与化工学院 , 1 广州 50 4 ;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16 1 2 广州 50 7 ) 12 5
摘要
利用从 蚕沙 中提取的叶绿素 ( H ) C L 制得了锌叶绿素( nC L 配合物.采用紫外一 Z—H ) 可见光谱 、c D光谱
中图分类号
金属 配合物光 断裂 D A研 究是生 物无 机化 学 的重 要课 题 j N ,相关 研究 对 于 寻找 高效 和 实用 的 光 动力学治 疗药物具 有重要 意义 j .卟啉类化合 物 P o fn因其 良好 的光动 力治疗 活性而获得 了实 际 ht r oi
的临床应用 J .叶绿素属 于镁 卟啉类化合 物 ( 结构见 图 1 , 泛存在 于 高等绿 色植 物 的叶和 果实 中. )广 叶绿 素和蛋 白质 构成 的叶绿体是 绿色植 物进 行光合 作用 的重 要场所 .当叶绿素 卟啉 环 中的镁被 过渡金 属离 子取代后 就形成 叶绿 素过渡金 属配合 物.目前 , 叶绿素过 渡金属 配合物 与 D A的相互作 用 的研究 N 尚未 引起 广泛关 注 .提取 叶绿素 的常见原料 有蚕沙 、苜蓿 、 菜 、 菠 玉米 穗丝 、萝 卜 、 叶草 、雏 叶 三 菊 、甘蓝 、竹叶 和松 针 叶等 ¨ .从蚕沙 中提取 叶绿素是我 国工业 生产 叶绿 素 的主要方法 ¨ .蚕沙 叶绿
Fi 1 M olc a t ucur s o hl o g. e ul r sr t e fc or phyl l a i ho o nd znc c l r phy l
1 实验 部分
1 1 试剂 与仪器 . p R 2 N B 3 2D A购 于大连宝生 物工程有 限公 司 , 小牛胸腺 D A( t N 购于上 海博蕴 生物科技有 限 N c—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