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二次函数总复习教案一
二次函数的全章教案
![二次函数的全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4888112cc58bd63186bdf3.png)
26.1二次函数(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1: 正方体的六个面是全等的正方形,如果正方形的棱长为x ,表面积为y ,写出y 与x 的关系。
问题2: n 边形的对角线数d 与边数n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问题3: 某工厂一种产品现在的年产量是20件,计划今后两年增加产量.如果每年都比上一年的产量增加x 倍,那么两年后这种产品的数量y 将随计划所定的x 的值而定,y 与x 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问题4:观察以上三个问题所写出来的三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经化简后都具有 的形式。
问题5:什么是二次函数?形如 。
问题6:函数y=ax²+bx+c ,当a 、b 、c 满足什么条件时,(1)它是二次函数? (2)它是一次函数? (3)它是正比例函数?(三)尝试应用:例1. 关于x 的函数 是二次函数, 求m 的值.mm 221)x (m y --=注意: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必须是的数。
例2.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当x=-1时,函数值为10,当x=1时,函数值为4,当x=2时,函数值为7。
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待定系数法)(四)巩固提高: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1)y=3x-1 ; (2)y=3x2+2; (3)y=3x3+2x2; (4)y=2x2-2x+1; (5)y=x2-x(1+x); (6)y=x-2+x.2.一个圆柱的高等于底面半径,写出它的表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关系式。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二次函数 13 二次函数的性质教案(新版)浙教版 教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二次函数 13 二次函数的性质教案(新版)浙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c6dfe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3.png)
教材分析在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看,有关函数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讨论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时越来越多地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函数的内容在其中有相当的地位,二次函数更是重中之重。
而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二次函数y=ax2、y=ax2+h、y=a(x-h) 2(a≠0)的图象和性质。
因此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过二次函数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图象变换的观点把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经过一定的平移变换,而得到二次函数y=a(x-h) 2+k (h≠0,k≠0)的图象。
从特殊到一般,最终得到二次函数y=ax 2+bx+c的性质。
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突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并会选用不同的形式,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能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最值和增减性.3、能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画出函数的图像,并能从图像上观察出函数的一些性质.体会数学从实践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研究、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数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接受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利用函数的图像观察性质【教学难点】利用图像观察性质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投影仪,多媒体,三角板学生准备:练习本,方格纸,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复习y=a x2+b x+c基本性质回顾: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2.观察二次函数的图象:(1)找最高点和最低点;(2)确定自变量增大时,y的变化.二、小结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和性质1.顶点坐标与对称轴2.位置与开口方向3.增减性与最值三、例题探究例1:已知函数y=-x2-7x+(1)求函数的顶点坐标、对称轴,以及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并画出函数的大致图像;⑵自变量x在什么X围内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何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并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9下期末复习《二次函数的复习(1)》课堂教学实录
![9下期末复习《二次函数的复习(1)》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a9184cdd3186bceb19e8bbec.png)
课题:《二次函数》第一课时(课堂实录)(课型:复习课)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利用这一节课我和大家一起复习这一章,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中的知识梳理:2.二次函数y =ax +bx +c ,当a >0时,在对称轴右侧,y 随x 的增大而 ,在对称轴左侧,y 随x 的增大而 ;当a <0时,在对称轴右侧,y 随x 的增大而 , 在对称轴左侧,y 随x 的增大而 .3.抛物线y =ax 2+bx +c ,当a >0时图象有最 点,此时函数有最 值 ;当a <0时图象有最 点,此时函数有最 值4.抛物线 的对称轴是_________;顶点坐标是________;函数有最____值,此值是__________.5.请写出一个二次函数解析式,使其图像的对称轴为x=1,并且开口向下________.自评 分(每空4分,共100分)(时间:8分钟,老师巡视进行个别点拨) 老师:食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业 学生:互相点评打分。
时间:十分钟 老师:同学们做的很好 〖点评〗(1)抛物线的五种形式的梳理要结合图形分别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加以表达. (2)第5题学生看题不认真仔细导致抛物线开口向上.(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有师生共同完成本章知识框架图的构建. 老师:我们一起看看这一章的知识结构图表:22(1)1y x =-+-开口方向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例题 例题1.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试判断下面各式的符号(1).abc ____0 (2).b 2-4ac ____0(3).2a+b_______0 (4).a+b+c_______0 (5).(x 1-1)(x 2-7)_____0(x 1,x 2是抛物线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师: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如何来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生:a 看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开口向上a >0;根据对称轴在y 轴的右边b <0;根据与y 轴的交点在y 轴的正半轴c>0;所以abc <0 师:b 2-4ac 的符号怎么确定呢?生:根据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情况:与x 轴有两个交点大于0;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等于0;与x 轴没有交点小于0,所以b 2-4ac >0. 师:很好,谁又知道第三个怎么考虑呢? 生:根据图象的对称轴在(1,0)的右边,所以12>-ab,2a >0,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变形就可以得到2a+b <0. 师:第4个呢?生:由于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是(1,0)所以a+b+c =0. 师:第5个呢?生: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是(1,0),(7,0),所以该值是0〖点评〗: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抓住二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a 的符号确定很简单学生很容易记忆,而b 的符号不易记住,帮助总结口诀:左同又异,“左同”理解当对称轴在y 轴的左边时,a 与b 的符号相同;当对称轴在y 轴右边时,a 与b 的符号相反. 老师:很好,我们再一起看例题2(电脑投影例题2)例题2.已知二次函数图象过点(1,3)且有最小值1,对称轴是直线x =3,求该函数的解析式(学生思考,讨论)师:同学们这个怎么思考?生:设抛物线的顶点式,把点(1,3)代入顶点式即可 师:很好,那请自己动手做 (学生动手做,老师巡视) 〖点评〗:这道题考查是二次函数的顶点式的应用,学生掌握的非常好. 师: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再一起看例题3 例3.已知函数42)2(-++=m m xm y 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求:(1)满足条件的m 值;(2)m 为何值时,抛物线有最低点?求出这个最低点.这时当x 为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3)m 为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最大值是什么?这时当x 为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并回顾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让学生代表发言分析解题方法,以及涉及的知识点.)〖点评〗二次函数的一般式为y =a x 2+b x +c (a ≠0)。
二次函数整章教案
![二次函数整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7f6b3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e.png)
二次函数整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及其一般形式;2. 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包括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等;3. 学会使用配方法、公式法求解二次方程;4. 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二次函数的定义与一般形式1.1 二次函数的定义1.2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2. 二次函数的性质2.1 开口方向2.2 对称轴2.3 顶点坐标3. 求解二次方程3.1 配方法3.2 公式法4.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4.1 线性增长与减少4.2 抛物线与坐标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实际应用;2. 难点: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特别是配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2. 利用数形结合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 运用实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2. 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如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等;3. 讲解配方法求解二次方程,引导学生掌握求解二次方程的方法;4. 介绍公式法求解二次方程,让学生理解公式法的基本原理;5. 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将二次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教案为二次函数整章教案的第一个部分,后续章节将依次介绍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变换、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关系、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内容。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二次函数定义、性质的掌握情况;2. 结合课后练习,评估学生运用配方法、公式法求解二次方程的能力;3. 鼓励学生参与实例分析,评价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二次函数解决问题的能力;4. 综合评价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拓展1. 介绍二次函数在数学领域的其他应用,如最小二乘法、插值法等;2. 引导学生探究二次函数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如导数、积分等;3. 组织学生进行二次函数相关的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次函数》复习课教案
![《二次函数》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aae8830b4c2e3f5627636f.png)
二次函数》复习课教案一、教材分析:这堂课为章节复习课,教师可以先从总体知识结构入手,引导学生逐步回顾所学的知识,要知道本章主要需要掌握的是如何利用二次函数及其表示方法、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即二次函数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二次函数;掌握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数表、图像和表达式三种表示方法来表示二次函数,并会相互转化;会画二次函数,能利用二次函数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灵活应用二次函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解决问题,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和认识二次函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从特殊函数到一般函数的过渡,注意找函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树立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尝试、猜想和发现的精神;注意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改变过去只利用数式,而忽略图形的思想。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教学难点:二次函数y= ax2 bx c 的图像及性质;二次函数的应用。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式。
四、教学过程:I.知识复习师:这堂课是这章的总结课,下面我们来看这章整体知识框架图: (幻灯片)乐斫Jt - —►y —hx+r衍齐0、、性顶'应用丿解析法列农陆①顶点*对枚轴、幵口方向件I蛙仏②増誡性r最大利測I③厳泡巖大面积元二次力柞I根的个数)观看这章的知识整体框架,思考下面的问题:1 •你能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哪些问题?2•日常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的样子?3•你知道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吗?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同学们,想想你们学习本章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同学们相互讨论,然后师生互动共同探讨上面的问题。
n.典型例题例1:某农场种植一种蔬菜,销售员张平根据往年的销售情况,对今年这种蔬菜的销售价格进行了预测,预测情况如图2-1,图中的抛物线(部分)表示这种蔬菜销售价与月份之间的关系,观察图象,你能得到关于这种蔬菜销售情况的哪些信息?要求:(1)请提供四条信息;(2 )不必求函数的解析式。
“二次函数”复习优秀教案
![“二次函数”复习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61125db90d6c85ec3ac6d8.png)
“二次函数”复习教学设计二次函数是函数问题中的主要内容,中考试题中年年考查,题型涵盖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难度也是梯度上升到综合性难题,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题都跟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有关,故我们今天主要通过对二次函数性质与图像的结合,使大家掌握解决一些问题的技巧。
一、引入新课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二次函数的知识.(板书课题:二次函数的复习)二、基础交流,初步感知1.小组交流,初步感知已知二次函数y =x 2- x -2.1232(1)求抛物线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M 的坐标;(2)画出函数示意图;(3)x 为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x 为何值时,y 有最大(小)值,这个最大(小)值是多少?(4)将抛物线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求得到的新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5)设抛物线与y 轴交于C 点,与x 轴交于A 、B 两点,求C ,A ,B 的坐标;(6)x 为何值时,y <0?x 为何值时,y >0?师:我们先交流一下前置任务单中的各小题,请交流各题的答案,用到的数学知识、方法及数学思想.学生活动、全班交流.师:我们在解决前置任务单中的小题时,不仅用到了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还用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板书: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前置任务单中的题目谈谈它.2.师生互动,强化感知师:请一位同学说说第一题的解法. (展示答案)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画这个图象的?(学生描述画图过程.)师:要画这个函数的图象,(点击进入函数图象)我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先画出这条对称轴,描出顶点.师:在对称轴的两边取两对对称点,用平滑的曲线将所描的点连起来,就得到了图象.师:从“形”上看,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 (学生叙述形的变与不变)师:根据这些“形”的变与不变,你能得出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吗?(生叙述,教师展示新抛物线的解析式)师:你是怎么得到的?(学生叙述得到抛物线解析式的过程.)师:(过渡语)通过数形结合,我们解决了抛物线的变换问题.当然,由变换所带来的其它问题我们也可以借助数形结合来解决,来完成(一)自学检测.如图,一次函数y =- x +2分别交y 轴、x 轴于A 、B 两点,抛物线y =-x2+bx +c 12过A 、B 两点. (1)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抛物线与x 轴另一个交点的坐标;(2)交流(点击进入)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学生交流解题思路和结果.(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画图,写出结果)3.阶段小结,铺垫引入师:(小结)在前面的交流中,我们通过“形”的直觉发现了“数”的关系,再通过“数”的计算阐释了“形”的变换.这就是“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思想,在确定二次函数视角下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未知顶点时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接下来的探究,将对此作出很好的诠释.(点击进入探究)三、问题深究,感悟提升1.形数互换,求取极值作垂直x轴的直线x=t,在第一象限交直线AB于M,交这个抛物线于N.请和你的同伴一起探究:师:从“形”上看,MN是直线x=t的一部分,我们能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MN吗?师:(对照图形和解题过程)我们从形中得出了数,这叫“以形助数”(板书),再通过数的计算得出了形的极值,这叫“以数解形”(板书).2.确定等腰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师:AM为腰,在△ANM中,还有两条边AN和NM.这两条边中,哪条可以作为腰?学生作答师:显然,这里就涉及到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分类讨论。
二次函数1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二次函数1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a50f1169eae009591bec05.png)
《二次函数(1)》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茂名市第九中学张茂容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是总复习第一轮,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的所有必修的函数内容,对二次函数已经有一定的把握能力,只是二次函数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高、难度相对大,所有学生在二次函数的整合应用上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解析式2、能力目标:通过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图形与式子变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分享同学之间的解法,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意识;通过课后学生的自我总结反思,提高学生的自习观念.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
2、难点:多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四、教学方法:讲解法、图像法、小结发五、教学过程设计:(一)二次函数的定义1、定义:一般地,形如y=ax2+bx+c (a 、b 、c 是常数,a ≠0 )的函数叫做______.2、定义要点:①a ≠0 ②最高次数为2 ③代数式一定是整式、练习:A3(1)、y=-x2,y=2x2-2/x,y=100-5x2,y=3x2-2x3+5,其中是二次函数的有____个。
2 mm是二次函数?2χ+1 y=(m+1)χ- m_______(2)、当时,函数(二)、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播放视频)1、形状:抛物线2、性质: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增减性、最大(小)值3、抛物线与a、b、c (播放视频)4、练习B:、快速回答:12+bx+c如图所示,试确定a、b、c、△的符号:(1)、抛物线y=ax(注意:由形定数、对称轴a、b左同右异)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基础演练、2.2-x-6的图象顶点坐标是__________y=x,对称轴是、二次函数3_________。
、点击中考:4.3、[2014·中ax=]二次函数y山2,关于3的大致图象如图15-c(a≠0)bx++) 该二次函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 =.对称轴是直线x BA.函数有最小210y>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D.当-1C.当x<时,2(三)、求抛物线解析式的方法1、抛物线有几种解析式?(播放视频)c的变化与解析式的关系、b、2、a 3、求抛物线解析式的三种方法:为式解析通通点,常设上1()、已知抛物线的三个普________________)和一个普通点,通常设抛物线h, k)、已知抛物线顶点坐标((2_______________解析式为和另一个普通(x,0)(x,0)、(3)、已知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21 _____________点,通常设解析式为练习、4C:12,+2x+1写成顶点式为:__________x、二次函数1y= 2______对称轴为_____,顶点为12 b=___yx 、已知二次函数2y= - +bx-5的图象的顶点在轴上,则。
2020学年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1章二次函数1.2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湘教版
![2020学年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1章二次函数1.2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46a74f4028915f814dc20c.png)
第1课时二次函数2(0)=>的图象与性质y ax a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函数2(0)=>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认识、理解和掌握其性质.y ax a2.体会数形结合的转化,能用2(0)=>的图象和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y ax a【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函数2(0)=>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的经y ax a验,培养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情感态度】通过动手画图,同学之间交流讨论,达到对二次函数2(0)=>图象和性质的真正理y ax a解,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重点】1.会画2(0)=>的图象.y ax a2.理解,掌握图象的性质.【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图象及性质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会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一次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特征是什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呢?问题2如何用描点法画一个函数图象呢?【教学说明】①略;②列表、描点、连线.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画二次函数2(0)=>的图象.y ax a【教学说明】①要求同学们动手,按“列表、描点、连线”的步骤画图y=x2的图象,同学们画好后相互交流、展示,表扬画得比较规范的同学.②从列表和描点中,体会图象关于y 轴对称的特征. ③强调画抛物线的三个误区.误区一:用直线连结,而非光滑的曲线连结,不符合函数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如图(1)就是y=x 2的图象的错误画法.误区二:并非对称点,存在漏点现象,导致抛物线变形. 图(2)就是漏掉点(0,0)的y=x 2的图象的错误画法.误区三:忽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抛物线要求用平滑曲线连点的同时,还需要向两旁无限延伸,而并非到某些点停止.如图(3),就是到点(-2,4),(2,4)停住的y=x 2图象的错误画法. 探究2 2(0)y ax a =>图象的性质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x 2, 212y x =,y=2x 2的图象.【教学说明】要求同学们独立完成图象,教师帮助引导,强调画图时注意每一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动脑筋观察上述图象的特征(共同点),从而归纳二次函数2(0)y ax a =>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象,从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y 随x 的增大时的变化情况等几个方面让学生归纳,教师整理讲评、强调.2(0)y ax a =>图象的性质1.图象开口向上.2.对称轴是y 轴,顶点是坐标原点,函数有最低点.3.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简称右升;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简称左降.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 已知函数24(2)k k y k x +-=+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1)求k 的值.(2)k 为何值时,抛物线有最低点,最低点是什么?在此前提下,当x 在哪个范围内取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分析】此题是考查二次函数y=ax 2的定义、图象与性质的,由二次函数定义列出关于k 的方程,进而求出k 的值,然后根据k+2>0,求出k 的取值范围,最后由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求出x 的取值范围.解:(1)由已知得22042k k k +≠⎧⎨+-=⎩,解得k=2或k=-3.所以当k=2或k=-3时,函数24(2)kk y k x +-=+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2)若抛物线有最低点,则抛物线开口向上,所以k+2>0.由(1)知k=2,最低点是(0,0),当x≥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广东广州中考)下列函数,当x >0时,y 值随x 值增大而减小的是( ) A .y=x 2B .y=x-1C .34y x =D .1y x=2.已知点(-1,y 1),(2,y 2),(-3,y 3)都在函数y=x 2的图象上,则( ) A .y 1<y 2<y 3 B .y 1<y 3<y 2 C .y 3<y 2<y 1 D .y 2<y 1<y 33.抛物线y=13x 2的开口向 ,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 ,当x=-2时,y= ;当y=3时,x= ,当x≤0时,y 随x 的增大而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 .4.如图,抛物线y=ax 2上的点B ,C 与x 轴上的点A (-5,0),D (3,0)构成平行四边形ABCD ,BC 与y 轴交于点E (0,6),求常数a 的值.【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当学生疑惑时,教师及时指导.【答案】1.D 2.A 3.上,(0,0),y 轴,43,±3,减小,增大 4.解:依题意得:BC=AD=8,BC∥x 轴,且抛物线y=ax 2上的点B ,C 关于y 轴对称,又∵BC 与y 轴交于点E (0,6),∴B 点为(-4,6),C 点为(4,6),将(4,6)代入y=ax 2得:a=38.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二次函数2(0)y ax a =>图象的画法及其性质.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请与同伴交流. 课后作业教材练习第1、2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从学生画y=x 2的图象,从而掌握二次函数2(0)y ax a =>图象的画法,再由图象观察、探究二次函数2(0)y ax a =>的性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究归纳问题的能力.第2课时 二次函数2(0)y ax a =<的图象与性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函数2(0)y ax a =<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认识、理解和掌握其性质.2.体会数形结合的转化,能用2(0)y ax a =<的图象与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函数2(0)y ax a =<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的经验,培养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通过动手画图,同学之间交流讨论,达到对二次函数y=ax 2(a≠0)图象和性质的真正理解,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①会画2(0)y ax a =<的图象;②理解、掌握图象的性质.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及其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会.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在坐标系中画出y=12x 2的图象,结合y=12x 2的图象,谈谈二次函数y=ax 2(a >0)的图象具有哪些性质?2.你能画出y=12-x 2的图象吗?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 画2(0)y ax a =<的图象请同学们在上述坐标系中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画出y=12-x 2的图象.【教学说明】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强调画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同学们完成后相互交流,表扬图象画得“美观”的同学.问:从所画出的图象进行观察,y=12x 2与y=12-x 2有何关系? 归纳:y=12x 2与y=12-x 2二者图象形状完全相同,只是开口方向不同,两图象关于y 轴对称.(教师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进行证明这一结论)探究2 二次函数2(0)y ax a =<性质问:你能结合y=12-x 2的图象,归纳出2(0)y ax a =<图象的性质吗?【教学说明】教师提示应从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位置,y 随x 的增大时的变化情况几个方面归纳,教师整理,强调2(0)y ax a =<图象的性质.1.开口向下.2.对称轴是y 轴,顶点是坐标原点,函数有最高点.3.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简称右降,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简称左升.探究3 二次函数2(0)y ax a =≠的图象及性质 学生回答:【教学点评】一般地,抛物线y=ax 2的对称轴是 ,顶点是 ,当a >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 ,顶点是抛物线的最 点,a 越大,抛物线开口越 ;当a <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 ,顶点是抛物线的最 点,a 越大,抛物线开口越 ,总之,|a|越大,抛物线开口越 .答案:y 轴,(0,0),上,低,小,下,高,大,小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 1 填空:①函数2(2)y x =-的图象是 ,顶点坐标是 ,对称轴是,开口方向是.②函数y=x2,y=12x2和y=22x-的图象如图所示,请指出三条抛物线的解析式.解:①抛物线,(0,0),y轴,向上;②根据抛物线y=ax2中,a的值的作用来判断,上面最外面的抛物线为y=12x2,中间为y=x2,在x轴下方的为y=22x-.【教学说明】解析式需化为一般式,再根据图象特征解答,避免发生错误.抛物线y=ax2中,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a|越大,开口越小.例2 已知抛物线y=ax2经过点(1,-1),求y=-4时x的值.【分析】把点(1,-1)的坐标代入y=ax2,求得a的值,得到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再把y=-4代入已求得的表达式中,即可求得x的值.解:∵点(1,-1)在抛物线y=ax2上,-1=a·12,∴a=-1,∴抛物线为y=-x2.当y=-4时,有-4=-x2,∴x=±2.【教学说明】在求y=ax2的解析式时,往往只须一个条件代入即可求出a值.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关于抛物线y=x2和y=-x2的说法,错误的是()A.抛物线y=x2和y=-x2有共同的顶点和对称轴B.抛物线y=x2和y=-x2关于x轴对称C.抛物线y=x2和y=-x2的开口方向相反D.点(-2,4)在抛物线y=x2上,也在抛物线y=-x2上2.二次函数y=ax2与一次函数y=-ax(a≠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3.二次函数226(1)mm y m x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m= .4.已知点A (-1,y 1),B(1,y 2),C(a ,y 3)都在函数y=x 2的图象上,且a >1,则y 1,y 2,y 3中最大的是 .5.已知函数y=ax 2经过点(1,2).①求a 的值;②当x <0时,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变化的情况.【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当学生疑惑时,教师及时指导.【答案】1.D 2.B 3.2 4.y 3 5.①a=2 ②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 (1)2(0)y ax a =<图象的性质;(2)y=ax 2(a≠0)关系式的确定方法. 课后作业教材练习第1~2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仍然是从学生画图象,结合上节课y=ax 2(a >0)的图象和性质,从而得出2(0)y ax a =<的图象和性质,进而得出y=ax 2(a≠0)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第3课时 二次函数2()y a x h =-的图象与性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够画出2()y a x h =-的图象,并能够理解它与y=ax 2的图象的关系,理解a ,h 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2.能正确说出2()y a x h =-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函数2()y a x h =-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1.在小组活动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2.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2()y a x h =-的图象及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2()y a x h =-与y=ax 2图象之间的位置关系,理解a ,h 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12x 2与y=12(x-1)2的图象,完成下表.2.二次函数y=12(x-1)2的图象与y=12x 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3.对于二次函数12(x-1)2,当x 取何值时,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 取何值时,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归纳二次函数2()y a x h =-的图象与性质并完成下表.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教材例3.【教学说明】二次函数y=ax2与y=a(x-h)2是有关系的,即左、右平移时“左加右减”.例如y=ax2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y=a(x+1)2,y=ax2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y=a(x-2)2的图象.例2 已知直线y=x+1与x轴交于点A,抛物线y=-2x2平移后的顶点与点A重合.①水平移后的抛物线l的解析式;②若点B(x1,y1),C(x2,y2)在抛物线l上,且12-<x1<x2,试比较y1,y2的大小.解:①∵y=x+1,∴令y=0,则x=-1,∴A(-1,0),即抛物线l的顶点坐标为(-1,0),又∵抛物线l是由抛物线y=-2x2平移得到的,∴抛物线l的解析式为y=-2(x+1)2.②由①可知,抛物线l的对称轴为x=-1,∵a=-2<0,∴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12-<x1<x2,∴y1>y2.【教学说明】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以对称轴为分界,画图象取点时以顶点为分界对称取点.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二次函数y=15(x-1)2的最小值是()A.-1 B.1 C.0 D.没有最小值2.抛物线y=-3(x+1)2不经过的象限是()A.第一、二象限 B.第二、四象限 C.第三、四象限 D.第二、三象限3.在反比例函数y=kx中,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二次函数y=k(x-1)2的图象大致是()4.(1)抛物线y=13x2向平移个单位得抛物线y=13(x+1)2;(2)抛物线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抛物线y=-2(x-2)2.5.已知抛物线y=a(x-h)2的对称轴为x=-2,且过点(1,-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画出函数的大致图象;(3)从图象上观察,当x取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取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或最小值)?【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解疑.【答案】1.C 2.A 3.B 4.(1)左,1 (2)y=-2x25.解:(1)y=13(x+2)2 (2)略(3)当x<-2时,y随x增大而增大;当x=-2时,y有最大值0.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1)y=a(x-h)2的图象与性质;(2)y=a(x-h)2与y=ax2的图象的关系.课后作业教材练习第1、2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y=a(x-h)2的图象是由y=ax 2的图象左右平移得到的,初步认识到a ,h 对y=a(x-h)2位置的影响,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方向,|a|决定抛物线开口的大小,h 决定向左右平移;从中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第4课时 二次函数2()y a x h k =-+的图象与性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2()y a x h k =-+的图象.掌握2()y a x h k =-+的图象和性质.2.掌握2()y a x h k =-+与y=ax 2的图象的位置关系.3.理解2()y a x h k =-+,2()y a x h =-,2y ax k =+及2y ax =的图象之间的平移转化.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函数2()y a x h k =-+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1.在小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2.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性,感受通过认识观察,归纳,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乐趣.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2()y a x h k =-+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难点】由二次函数2()y a x h k =-+的图象的轴对称性列表、描点、连线.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复习回顾:同学们回顾一下:① 2y ax =,2()y a x h =-,(a ≠0)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y 随x 的增减性分别是什么?② 如何由2y ax = (a ≠0)的图象平移得到2()y a x h =-的图象?③猜想二次函数2()y a x h k =-+的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及y 随x 的增减性如何?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 2()y a x h k =-+的图象和性质1.由老师提示列表,根据抛物线的轴对称性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①y=12-(x+1)2-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及y 随x 的增减性如何?③ 将抛物线y=12-x 2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抛物线y=12-(x+1)2-1.2.同学们讨论回答:①一般地,当h >0,k >0时,把抛物线2y ax =向右平移h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k 个单位得抛物线2()y a x h k =-+;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由h ,k 的值来决定.②抛物线2()y a x h k =-+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及y 随x 的增减性如何? 探究2 二次函数2()y a x h k =-+的应用【教学说明】二次函数2()y a x h k =-+的图象是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当a >0时,开口向 ,当a <0时,开口向 .答案:抛物线,直线x=h ,(h ,k),上,下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已知抛物线2()y a x h k =-+,将它沿x 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又沿y 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3-(x+1)2-4,求原抛物线的解析式.【分析】平移过程中,前后抛物线的形状,大小不变,所以a=3-,平移时应抓住顶点的变化,根据平移规律可求出原抛物线顶点,从而得到原抛物线的解析式.解:抛物线y=3-(x+1)2-4的顶点坐标为(-1,-4),它是由原抛物线向右平移3个单位,向下平移2个单位而得到的,所以把现在的顶点向相反方向移动就得到原抛物线顶点坐标为(-4,-2).故原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3-(x+4)2-2.【教学说明】抛物线平移不改变形状及大小,所以a 值不变,平移时抓住关键点:顶点(2=x-1 0 1 2 3 …21(1)32y x =+--3 -2.5 -1 1.5 5…描点和连线:画出图像在对称轴右边的部分,利用对称性,画出图像在对称轴左边的部分,这样就得到了21(1)32y x =+-的图像,如上图。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二次函数复习一》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二次函数复习一》](https://img.taocdn.com/s3/m/d4d8da3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d.png)
右(当m>0)或向左(当m<0)平移|m|个单位,再向上(当k>0)或向下
(当k<0)平移|k|个单位得到.函数y=a (x-m)2 +k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__(m__,__k_)_,对称轴是直线__x_=_m___.
例题探究
解:(1)当 m=-1 时,图象过点(1,0)和(-3,0),
∴
00= =a9+ a-b+ 3b3+,3,解得
a=-1, b=-2.
(2)∵函数图象过点(-m,0)和(3m,0), ∴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m. 易知图象过点(0,3). 又∵图象过点(n,3),∴根据图象的对称性得n=2m. ∵-2<m<-1,∴-4<n<-2.
解:∵二次函数
y=2x 2-x +3
可化为
y=2
x-1 4
2+23, 8
∴由题意可得原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2 x-14+2 2+23-3, 8
整理得 y=2x2+7x+6,
∴a=2,b=7,c=6.
∴a+b+c=2+7+6=15.
例题探究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M(x1,y1),N(x2,y2)是抛物线y=ax2 +bx+c(a>0)上任意两点,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t. (1)若对于x1=1,x2=2都有y1=y2,求t的值; (2)若对于0 < x1 <1,1 < x2 < 2都有 y1 < y2,求 t 的取值范围.
例题探究
①×3+②,得 12am2+12=0,∴am2=-1. ∴am2+bm+3=am2-2am2+3=-am2+3=4. ∴12a-b2=4.
二次函数 复习课(第一课时) 优秀教案
![二次函数 复习课(第一课时) 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ef61ca284ac850ad024296.png)
二次函数复习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目标确定的依据(一)课程标准对《二次函数》的相关要求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通过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3.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化为()2=-+的形式,并能y a x h k由此得到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说出开口方向,画出图象的对称轴,并能解决实际问题.4.*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已有基础初三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已通过经历探索的过程,总结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图象与性质及多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等基本知识.2.已有的活动经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包括自学和合作交流,知道多向别人请教来解决问题.学习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具备分析问题和一定的表达能力,思维正逐步由具体走向抽象,当然依然倾向于通过形象的材料来理解相关知识和概念。
3.课堂模式形成了独立解决问题→寻求帮助→敢于展示→总结升华的课堂模式.4.学生面临的问题(1)在研究函数图象时,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判断a+b+c,4a+2b+c,4a-2b+c等的取值范围有困难.(2)对于不在同一区间内,如何比较其函数值大小有困难.(3)从表格中读取有用信息有困难.二、复习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复习目标为:1、通过独立思考,结合二次函数定义,能从题意里说出二次项系数的范围,并能说出理由.2、通过向同伴求助,能利用数形结合,逆推等思想解决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问题.3、通过认真分析题意,同桌能合作建立恰当平面直角坐标系,得到有用信息,并选取恰当的方法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4、通过小组合作,能说出每个题目的考点,数学思想,能总结出做题技巧. 复习重、难点:重点: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难点: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评价设计1、通过题目1检测目标1的达成.2、通过题目2、3、4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题目5检测目标3的达成.4、目标4贯穿始终.一、课前小测试1、用一根长50cm 的铁丝,把它弯成一个矩形框,设矩形框的一边长为x cm ,面积为y 2cm ,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____________.2、当m ____时,函数()2245y m x x =-+-(m 是常数)是二次函数.3、2P (3,1y ),2P (5,2y ),都在二次函数22y x x c =-++的图象上,则12,y y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4、将抛物线y =3x 2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______.5、小聪做作业时不小心将题目:“已知二次函数y =x 2■x ■的图象如图所示”污染,则题目中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在复习课设计之前进行,题目要基础,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问题比较多的类型,这样我们的复习会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二、知识树【设计意图】学生依据知识树复习二次函数前三课时的主要内容,明确知识与考点,为本节课的复习做准备.三、聚焦中考考点一:二次函数的定义1、若关于x 的函数()234223m m y m x x -+=-++是二次函数,则m= ____问:(1)本题的考核点是? (2)易错点是?为什么? (3)用到了什么数学思想?(变式训练)若关于x 的二次函数2343232m m y m xx -+⎛⎫=-++ ⎪⎝⎭,开口向上,则m= ____ 问:开口向上,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设计意图】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学生是一个易错点.让学生体会检验的必要性.考点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二次函数2y x bx c =-++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的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214y x =--+,则b 、c 的值分别是? (逆向思维)3、点1P (-2,1y ),2P (3,2y ),2P (5,3y ),都在二次函数22y x x c =-++的图象上,则123,,y y y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一题多解,找到最佳方法)4、下图为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则下列说法:①abc >0;②2a +b =0;③当-1<x <3时,y >0;④a +b +c >0.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变式训练:当x=___时,y=4a +2b +c,则4a +2b +c ___0; 当x=___时,y=4a-2b +c, 则4a-2b +c ___0. 问:如何确定x 的值,你能总结一下结论吗? (总结提升:描点、画、数形结合)先独立完成2-4题.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1、解决疑惑,并分享你的解题方法。
《二次函数复习》教案
![《二次函数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9c76230c22590103029d78.png)
《二次函数复习》教案教学目的:经过温习,使先生能熟习二次函数的几种基本表达式,会选用适宜的表达式解题;学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学会知识的迁移才干,会实际联络实践,处置实践效果。
六、教学进程:二次函数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历年中考的重点。
这局部知识命题方式比拟灵敏,既有填空题、选择题,又有解答题,而且常与方程、几何、三角等综合在一同,出如今压轴题之中。
因此,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会灵敏运用普通式、顶点式、交点式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处置综合运用题的基础和关键。
一、二次函数常用的几种解析式确实定普通式:顶点式:交点式:平移式:二、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思想方法1、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数形结合等。
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思想:转化思想 : 解方程或方程组3、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最终方式:无论采用哪一种解析式求解,最后结果最好化为普通式。
三、运用举例例1、二次函数的图像如下图,求其解析式。
针对练习:1、二次函数的图像过原点,当x=1时,y有最小值为-1,求其解析式。
2、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0),(1,0),点(0,1)在图像上,求其解析式。
例2、将抛物线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求平移后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针对练习:3、将二次函数的图像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求其解析式。
例3、:如图,是某一抛物线形拱形桥,拱桥底面宽度OB是12米,当水位是2米时,测得水面宽度AC是8米。
(1)求拱桥所在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水位是2.5米时,高1.4米的船能否经过拱桥?请说明理由(不思索船的宽度。
船的高度指船在水面上的高度)。
针对练习:4、如图;有一个抛物线形的隧道桥拱,这个桥拱的最大高度为3.6m,跨度为7.2m.一辆卡车车高3米,宽1.6米,它能否经过隧道?5. 刘炜在距离篮下4米处跳起投篮,篮球运转的路途是抛物线,当球运转的水平距离为2.5米时,到达最高度3.5米,然后准确落入蓝筐.蓝筐中心到空中距离为3.05米.假设刘炜的身高为1.9米,在这次跳投中,球在头顶上方0.15米处出手,问求出手时,他跳离空中的高度是多少?七、课堂小结1、二次函数常用解析式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普通方法:图象上三点坐标,通常选择普通式。
第一章二次函数复习课件(浙教版)
![第一章二次函数复习课件(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c50a0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d.png)
一般式yax2 bxc
(
b 2a
4ac b2
,
)
4a
1、求下列函数的顶点坐标
1、y=(x-1)2
2、y=2x2+3
3、y=-2(x+1)2-3
4、y=3x2-6x-5
2、 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顶点坐标 (1,-2),求b,c的值
3、 已知二次函数y=x2+4x+c的顶点坐标 在x轴上,求c的值
y 2x2 4x 5是由 平移 单位得到
1.由y=2x2的图象向左平移两个单位,再向下平 移三个单位,得到的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 ____y_=_2_(_x_+_2_)_2-_3_=_2_x_2_+_8_x_+_5__
2.由函数y= -3(x-1)2+2的图象向右平移4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图象的函数解析式 为_y_=__- _3_(_x_-1_-_4_)_2+_2_+_3__=_-_3_x_2+_3_0_x_-_7_0__ 3.抛物线y=ax2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下 平移8个单位且y=ax2过点(1,2).则平移后 的解析式为___y_=_2_(x_+__1_)2_-_8__; 4.将抛物线y=x2-6x+4如何移动才能得到y=x2.
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象和x轴交点
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的根
有两个交点 有一个交点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没有交点
没有实数根
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根的判别式 (b2-4ac) b2-4ac > 0
第1章 二次函数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件(共17张PPT)
![第1章 二次函数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93c515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d.png)
(1)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 图象经过(1,0),从中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2)m满足什么条件时方程ax2+bx+c=m,①有两个不 相等的实数根?②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③没有实 数根?
y
4
-1
o
1
x
图1
• 若把图1的函数图象绕着顶点旋转180度,则能得
到函数的表达式是
4ac 4a
b2
直线x b 2a
向上
y=ax2+bx+c(a<0)
b 2a
,
4ac 4a
b2
直线x b 2a
向下
增减性
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着x的 增大而减小 在对称轴的右侧, y随着x的 增大而增大.
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着x的 增大而增大. 在对称轴的右侧, y随着x的 增大而减小.
最值
得到y=2 x2 -4x-1则a= ,b= ,c=
.
3与.如分图别,经两过条点抛(物-2线,0)y,1(2,012)x且2 平1行、于y2y轴的12两x 2条1
平行线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8 B.6 C.10 D.4
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交点个数可由一元二次方 程ax2+bx+c=0的根的情况说明:
1、二次函数的定义
如果函数 y k 1 xk2k2 kx 1 是关于x的二次函
数,则k=
?
一般地, 如果y=ax2+bx+c(a,b,c 是常数,a≠0), 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画两幅图)
抛物线 顶点坐标 对称轴 开口方向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复习》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34301476c66137ee0619e7.png)
第一章单元复习从容说课通过对本章集合知识与函数知识结构的整合,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本课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通过对集合知识与函数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通过解决抽象函数、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利用分析、讨论的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结合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集合、函数的有关概念,能综合运用集合与函数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对复合函数与抽象函数有新的认识.二、过程与方程培养学生分析、探究、思考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创新意识以及分类讨论、抽象理解能力.教学重点集合与函数的基本知识,含字母问题的研究,抽象函数的理解.教学难点分类讨论的标准、抽象函数的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一)第一章知识点1.集合:①集合的含义;②表示法;③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①子集;②真子集;③集合相等.3.集合的运算:①并集;②交集;③补集.4.函数:①函数的概念;②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③映射概念.5.函数的表示:①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②求函数的解析式;③求函数的定义域;④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值域和最值.6.函数的单调性:①函数单调性定义;②单调函数的概念;③单调区间;④判断或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⑤单调性的应用;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值.7.函数的奇偶性:①奇偶性的概念;②奇偶性的定义域特征;③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④奇偶性图象特征.8.函数的应用问题:①解函数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步骤;②与几何图形有关的应用题的解法;③与物理现象有关的应用题的解法;④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解法.9.(1)解函数应用题的主要步骤是:①“设”即分析题意设出变量;②“列”即列出关系式,建设函数模型;③“解”即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出要求的量;④“答”即回到原实际问题作答.(2)解实际问题的步骤用框图可表示为(3)当实际问题中的变量较多时,首先寻找所求量(y )与这些变量间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实际要求确定一个自变量(x ),而其他变量通过题中条件再用x 表示出来,用代入法即可得到函数模型y =f (x ).(二)方法总结1.证明集合相等的方法:A =B ⇔①A ⊂B ;②A ⊃B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2.相同函数的判定方法:①定义域相同;②对应法则相同(两点必须同时具备).3.函数表达式的求法:①定义法;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4.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列出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不等关系式,求解即得函数的定义域.常涉及到的依据为:①分母不为0;②偶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小于0;③实际问题要考虑实际意义等.5.函数值域的求法:①配方法(二次或四次);②判别式法;③反表示法;④换元法;⑤不等式法;⑥函数的单调性法.6.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法:①设x 1、x 2是所研究区间内的任两个自变量,且x 1<x 2;②判定f (x 1)与f (x 2)的大小;③作差比较或作商比较.(注:做有关选择、填空题时,可采用复合函数单调性判定法,做解答题时必须用单调性定义和基本函数的单调性)7.函数奇偶性的判断: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看f (-x )与f (x )的关系.(1)图象的作法与平移:①据函数表达式,列表、描点、连光滑曲线;②利用熟知函数的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③利用函数图象的对称性描绘函数图象.(2)函数的应用举例(实际问题的解法). a.解决应用问题的一般程序是:①审题: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②建模: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利用相应的数学知识模型. ③求模:求解数学模型,得到数学结论.④还原:将用数学方法得到的结论,还原为实际问题的意义.b.建模类型:①可化为一、二次函数的应用题的解法;②可化为分段函数的应用题解法. 8.常用函数的研究、总结与推广:(1)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函数问题(包括通过换元可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问题).(2)研究函数y =b ax d cx ++(ac ≠b d)的图象性质. (3)研究函数y =x +x1的图象性质并推广.9.抽象函数(即不给出f (x )解析式,只知道f (x )具备的条件)的研究. (1)若f (a +x )=f (a -x ),则f (x )关于直线x =a 对称. (2)若对任意的x 、y ∈R ,都有f (x +y )=f (x )+f (y ),可利用赋值法研究抽象函数的性质.二、讲解新课 典型例题 【例1】 集合A ={x |x 2-mx -8≥0},B ={x |x 2-2mx -n <0},问能否找到两个实数m 、n ,使A ∩B ={x |4≤x <5}?若存在,求出m 、n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假设存在实数m 、n 满足条件.由题意可知,4是方程x 2-mx -8=0的一根,由韦达定理知方程的另一根为-2. ∴m =4+(-2)=2.∴B ={x |x 2-4x -n <0},A ={x |x ≥4或x ≤2}. 由题意可知,5是方程x 2-4x -n =0的一根,方程x 2-4x -n =0的另一根为x 0,则⎩⎨⎧-=⋅=+,5,4500n x x ∴⎩⎨⎧=-=.5,10n x综上,存在实数m =2,n =5满足题意.方法引导:本题通过集合与一元二次方程结合,给出一类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找出是否存在实数m 、n 能够满足题意.解题的关键就是能发现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特点.【例2】 设A ={x |-2≤x ≤a }≠∅,B ={y |y =2x +3,x ∈A },C ={z |z =x 2,x ∈A },且C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A ={x |-2≤x ≤a },∴B ={y |y =2x +3,x ∈A }={y |-1≤y ≤2a +3}. 又C ={z |z =x 2,x ∈A },且C ⊆B ,①当-2≤a ≤0时,C ={z |z =x 2,x ∈A }={z |a 2≤z ≤4},∴⎩⎨⎧≥+-≥,432,12a a 得a ≥21,无解.②当0<a ≤2时,C ={z |0≤z ≤4},∴⎩⎨⎧+≤-≥,324,10a 得a ≥21.∴21≤a ≤2.③当a >2时,C ={z |0≤z ≤a 2}, ∴⎩⎨⎧+≤-≥,32,102a a 得-1≤a ≤3.∴2<a ≤3.综上21≤a ≤3. 方法引导:本题是集合与二次函数相结合的问题,通过对a 进行分类讨论,利用数轴分析集合间的包含关系来解决.【例3】 已知函数f (x )=xax x ++22,x ∈[1,+∞).(1)当a =21时,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2)若对任意x ∈[1,+∞),f (x )>0恒成立,试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解:当a =21时,f (x )=x +x21+2.设1≤x 1<x 2,则f (x 2)-f (x 1)=(x 2-x 1)(1-2121x x ). ∵2x 1x 2>2,0<2121x x <21, ∴1-2121x x >0.又x 2-x 1>0, ∴f (x 2)-f (x 1)>0,即f (x 1)<f (x 2).∴f (x )在区间[1,+∞)上为增函数,则f (x )在区间[1,+∞)上的最小值为f (1)=27. (2)解法一:在区间[1,+∞]上,f (x )=xax x ++22>0恒成立⇔x 2+2x +a >0恒成立.设y =x 2+2x +a ,x ∈[1,+∞),y =x 2+2x +a =(x +1)2+a -1在区间[1,+∞)上递增, ∴当x =1时,y min =3+a .于是当且仅当y min =3+a >0时,函数f (x )>0恒成立,故a >-3.解法二:f (x )=x +xa+2,x ∈[1,+∞),当a ≥0时,函数f (x )的值恒为正;当a <0时,y =x +2与y =xa在[1,+∞)上都是增函数.所以f (x )=x +xa+2在[1,+∞)上是增函数.故当x =1时,y min =3+a ,于是当且仅当y min =3+a >0时,函数f (x )>0恒成立,故a >-3.方法引导:本题体现了函数思想在解题中的运用,第(1)题用函数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小值,第(2)题用函数的单调性解决恒成立的问题.在第(2)题的解法一中,还可以这样解:要使x 2+2x +a >0恒成立,只要a >-x 2-2x =-(x +1)2+1恒成立,在[1,+∞)上,由函数单调性得-(x +1)2+1≤-3,所以只要a >-3.【例4】 已知f (x )=-x 2+ax -4a +21,x ∈[0,1],求f (x )的最大值g (a ),且求g (a )的最小值.解:∵f (x )=-x 2+ax -4a +21=-(x -2a )2+42a -4a +21,对称轴x =2a,∵x ∈[0,1],①当2a≤0,即a ≤0时,f (x )max =f (0)=-4a +21.②当0<2a<1,即0<a <2时,f (x )max =f (2a )=42a -4a +21.③当2a≥1,即a ≥2时,f (x )max =f (1)=43a-21.∴g (a )=⎪⎪⎪⎩⎪⎪⎪⎨⎧≥-<<+-≤+-.2,2143,20,2144,0,2142a a a a aa a ①当a ≤0时,-4a +21≥21. ②当0<a <2时,42a -4a +21=41(a -21)2+167≥167.③当a ≥2时,43a-21≥1.∴g (a )min =167.方法引导:本题是含参数的二次函数最值问题,通过对称轴x =2a的移动,对a 进行分类讨论,得到的最大值g (a )是关于a 的一个分段函数的形式,注意分段函数的最小值,是每一段最小值的最小值.【例5】 对于任意非零实数x 、y ,已知函数y =f (x )(x ≠0)满足f (xy )=f (x )+f (y ). (1)求f (1),f (-1);(2)判断y =f (x )的奇偶性;(3)若y =f (x )在(0,+∞)上是增函数,且满足f (x )+f (x -21)≤0,求x 的取值范围.解:(1)∵对于任意非零实数x 、y ,有f (xy )=f (x )+f (y ), 取x =y =1,得f (1)=f (1)+f (1), ∴f (1)=0.取x =y =-1,得f (1)=f (-1)+f (-1),∴f (-1)=0.(2)对任意x ≠0,取y =-1,则f (-x )=f (x )+f (-1)=f (x )+0,即f (-x )=f (x ),∴f (x )是偶函数.(3)∵f (x )+f (x -21)≤0,∴f [x (x -21)]≤0.由f (x )是偶函数,得f (|x 2-21x |)≤f (1).又y =f (x )(x ≠0)在(0,+∞)上是增函数,∴0<|x 2-21x |≤1. ∴-1≤x 2-21x <0或0<x 2-21x ≤1. 解得0<x <21或4171-≤x <0或21<x ≤4171+.方法引导:本题求抽象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一般常用赋值法,给x 、y 取一些特殊的值,从而得到一些特殊的函数值,再结合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的性质解题.【例6】 已知f (x )∈[83,21],求y =f (x )+)(21x f -的值域.解:∵f (x )∈[83,21],∴2f (x )∈[43,1].∴1-2f (x )∈[0,41].∴)(21x f -∈[0,21].令t =)(21x f -,t ∈[0,21],则f (x )=21(1-t 2).∴y =21(1-t 2)+t =-21(t -1)2+1.由于t ∈[0,21],所以21≤y ≤87.故函数y 的值域为[21,87].方法引导:本题利用换元法求函数的值域,设出新元以后必须给出新元的范围,对于)(21x f -的范围的研究通常由里向外,最后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值域.【例7】 如下图,灌溉渠的横断面是等腰梯形,底宽及两边坡总长度为a ,边坡的倾斜角为60°.(1)求横断面积y 与底宽x 的函数关系式;(2)已知底宽x ∈[4a ,2a ],求横断面面积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1)分别过A 、B 作AE 、BF 垂直于CD ,交CD 于点E 、F , ∵∠ADC =∠BCD =60°,且AB =x ,∴AD =BC =2xa -.∴D E=CF =2x a -·cos60°=4xa -,AE =2xa -·sin60°=4)(3x a -.∴y =21(AB +CD )·AE =21(x +x +2xa -)·4)(3x a -=163(a +3x )(a -x )(0<x<a ).(2)∵y =-1633(x -3a )2+123a 2,x ∈[4a ,2a],∴当x =3a时,y max =123a 2;当x =2a时,y min =6435 a 2.故横断面面积y 的最大值为123a 2,最小值为6435a 2.方法引导:本题是函数在几何图形方面的应用,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求出与面积有关的量(用x 表示),根据面积公式列出关系式,这个过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得到的函数是二次函数,但定义域不是R ,而是实际的底宽[4a ,2a].【例8】 某蔬菜基地种植西红柿,由历年市场行情得知,从2月1日起的300天内,西红柿市场售价与上市时间的关系用图甲所示的一条折线表示;西红柿的种植成本与上市时间的关系用图乙的抛物线表示:(1)写出如图甲表示的市场售价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P =f (t );写出如图乙表示的种植成本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Q =g (t ).(2)认定市场售价减去种植成本为纯收益,问何时上市的西红柿纯收益最大?(注:市场售价和种植成本的单位:元/102 kg ,时间单位:天)解:(1)由图甲可得市场售价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f (t )=⎩⎨⎧≤<-≤≤-.300200,3002,2000,300t t t t由图乙可得种植成本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g (t )=2001(t -150)2+100,0≤t ≤300. (2)设t 时刻的纯收益为h (t ),则由题意得h (t )=f (t )-g (t ),即h (t )=⎪⎪⎩⎪⎪⎨⎧≤<-+-≤≤++-.300200,2125272001,2000,217521200122t t t t t t当0≤t ≤200时,配方整理得h (t )=-2001(t -50)2+100,所以,当t =50时,h (t )取得区间[0,200]上的最大值100;当200<t ≤300时,配方整理得h (t )=-2001·(t -350)2+100,所以,当t =300时,h (t )取得区间(200,300)上的最大值87.5.综上,由100>87.5可知,h (t )在区间[0,300]上可以取得最大值100,此时t =50,即从2月1日开始的第50天时,上市的西红柿纯收益最大.方法引导:本题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题中两图本来是通过实验分析得到相关数据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这里让我们通过识图找到相应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建立纯收益关于时间的分段函数,利用二次函数和分段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例9】 已知f (x )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f (1)=1,若a 、b ∈[-1,1],a +b ≠0,有ba b f a f ++)()(>0.(1)判断函数f (x )在[-1,1]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满足f (x +21)<f (11-x ),求x 的取值范围;(3)若f (x )≤m 2-2am +1,对所有x ∈[-1,1],a ∈[-1,1]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1)任取-1≤x 1<x 2≤1,则x 1-x 2<0.∵ba b f a f ++)()(>0,∴2121)()(x x x f x f --+>0.∴f (x 1)+f (-x 2)<0.又∵f (x )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f (x 1)-f (x 2)<0,即f (x 1)<f (x 2). ∴函数f (x )在[-1,1]上是增函数.(2)∵函数f (x )在[-1,1]上是增函数,由f (x +21)<f (11-x ), 得⎪⎪⎪⎩⎪⎪⎪⎨⎧-<+≤--≥+,1121,111,121x x x x ⎪⎪⎩⎪⎪⎨⎧<<-<<≥-≥.2311,12,23x x x x x 或或 ∴-23≤x <-1. (3)∵f (x )≤m 2-2am +1,且对所有x ∈[-1,1],a ∈[-1,1]恒成立, ∴m 2-2am +1≥f (x )max =f (1),得m 2-2am ≥0,当a ∈[-1,1]时恒成立. 令f (a )=m 2-2am ,a ∈[-1,1],∴⎪⎩⎪⎨⎧≥+=-≥+-=,02)1(,02)1(22m m f m m f得⎩⎨⎧-≤≥≤≥.20,02m m m m 或或∴m ≥2或m ≤-2或m =0.方法引导:本题是函数的一个综合题,注意对于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应该用定义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出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用最值解决恒成立问题,这是对函数性质的一个综合把握.三、课堂练习 (2课时的练习)课本P 51复习参考题A 组1,2,3,4,5,6,7,8,9. 答案:1.(1)A ={-3,3};(2)B ={1,2};(3)C ={1,2}. 2.(1)集合的点组成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2)集合的点组成以O 为圆心,3 cm 为半径的圆. 3.三角形的外心.4.a 的值为0,-1,1.5.A ∩B ={(0,0)},A ∩C =∅,(A ∩B )∪(B ∩C )={(0,0),(53,-59}. 6.(1){x |x ≤-2或x ≥2}. (2){x |x ≥2}.(3){x |x ≥4且x ≠5}.7.(1)f (a )+1=a +12; (2)f (a +1)=-aa+2.8.证明:(1)f (-x )=22)(1)(1x x ---+=2211x x -+=f (x );(2)f (x 1)=22)1(1)1(1xx -+=1122-+x x =-2211x x -+=-f (x ). 9.(1)图象略.(2)最大高度为1.08 m. 四、课堂小结1.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的内容.2.运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进一步描述了函数概念.与初中的函数概念相比较,突出了函数概念的本质:两个数集间的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明确了函数的三要素.3.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函数的表示方法主要有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三种.4.研究函数的基本性质不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数学本身的自然要求.例如:事物的变化趋势、对称性、用料最省、利润最大、效率最高等,就要研究函数的基本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小)值和奇偶性等.五、布置作业 (2课时的作业)课本P52复习参考题A组10,11,12,13,14;B组2,3,4,5,6,7,8.板书设计第一章单元复习方法归类要点例题及分析过程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二次函数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二次函数全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115a38f242336c1eb95e81.png)
(1围。
(2教学重点:值范围。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问题引新1.矩形的另一边BC2.x3积y等于多少12、观察概括y=6x2以上3次函数,a4、课堂练习(1) (口答)(1)y=5x(3)y=2x3(2).P3五、小结六、作业:课本第七、板书第二课时:26.1 二次函数(2)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y=ax2的图象,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2、使学生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图象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教学难点: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以及探索二次函数性质。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新1,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一次函数的性质是什么?2.我们能否类比研究一次函数性质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呢?3.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二、学习新知1、例1、画二次函数y=2x2与y=2x2的图象。
(有学生自己完成)解:(1)列表:在x的取值范围内列出函数对应值表:找一名学生板演画图提问:观察这个函数的图象,它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2、归纳:抛物线概念:像这样的曲线通常叫做抛物线。
抛物线与它的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顶点坐标(0,0)3、运用新知(1).观察并比较两个图象,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2).课件出示: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 y=2x2与y=-2x2的图象,观察并比较(3).将所画的四个函数的图象作比较,你又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让学生观察y=x2、y=2x2的图象,填空;当a>0时,抛物线y=ax2开口______,在对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向右______;在对称轴的右边,曲线自左向右______,______是抛物线上位置最低的点。
当X<0时,函数值y随着x的增大而______,当X>O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______;当X=______时,函数值y=ax2 (a>0)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______三、总结: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关于y轴对称,它的顶点坐标是(0,0)。
二次函数综合复习课教案
![二次函数综合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66fdf40029bd64793e2c0f.png)
二次函数综合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了解二次函数与已学过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2)全面回顾平行四边形,相似形的判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二、重点、难点:几何图形在二次函数中综合运用。
三、教学过程:1、复习(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求法;(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例题分析与讲解:﹣,点P,对称轴为直线x=),B(是抛物,)A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3PC=MPPMON上分别截取,⊥y轴于点N,在四边形PM线上的一动点,过点P分别作⊥x轴于点M,PN NF=NP.,OE=ON,MD=OM(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证:以C、D、E、F为顶点的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四边形CDEF为矩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利用顶点式和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证明△PCF≌△OED,得CF=DE;证明△CDM≌△FEN,得CD=EF.这样四边形CDEF 两1CDEF是平行四边形;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所以四边PMO是正方形.这样∽MD,可以证明矩)根据已知条件,利用相似三角PC分别求的交点联立解析式解方程组与坐标象限角平分y=y就是抛物y=+的坐标.符合题意的有四个,在四个坐标象限内各一个P解答:2 +ky=a(x+),(1)解: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在抛物线上,B(,∵点A(0,﹣3),,∴k=.解得:a=1,22 3.+xx+)=x﹣∴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FC.DE、EF、)证明:如右图,连接(2CD、,y轴于点N,∵PM⊥x轴于点MPN⊥∴四边形PMON为矩形,,PN=OM.∴PM=ON∵PC=MP,OE=ON,;∴PC=OE OMMD=,NF=NP,∵∴MD=NF,.∴PF=OD 中,PCF在△与△OED),SASOEDPCF∴△≌△(.∴CF=DE FEN≌△,CDM同理可证:△CD=EF∴.,CF=DE ∵CD=EF,∴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CDEF2为矩形.,使四边形)解:假设存在这样的点PCDEF(3n,PF=n.,PMON的边长PM=ON=m,PN=OM=n,则PC=m,MC=mMD=设矩形△PCF,∽△MDC若四边形CDEF为矩形,则∠DCF=90°,易证22∴,即,化简得:m=n,为正方形.PMON ∴m=n,即矩形2 3与坐标象限角平分线y=x或y=﹣x的交点.﹣∴点P为抛物线y=x+x联立,,解得,(﹣;),﹣P∴(,P),21,联立,解得,1).,P,P∴(﹣33),(﹣143为矩形.这样的点有四个,在四个坐标象限内各一个,其坐,使四边形CDEF∴抛物线上存在点P).11(﹣,33(﹣,,﹣(﹣,,(标分别为:P)P)P,)P,4213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待定系数法、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型,)问的要2解方程、矩形、正方形等知识点,所涉及的考点较多,但难度均匀,是一道好题.第((第点是全等三角形的证明,PMON问的要点是判定四边形)3然后列方程组求解.必须是正方形,3:练习:课后作业:22+bx﹣,2),抛物线y=x,BAC=90°A(1,0),B(0如图,在坐标系xOy 中,△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点.的图象过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的面积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当ll移动到何处时,恰好将△ABC(2)平移该抛物线的对称轴所在直线点坐标;若不存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PACB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3)点P 在,说明理由.二次函数综合题.如解答图所示:的坐标求出抛物线的解析,求出点C的坐标;然后利用点C△(1)首先构造全等三角形AOB≌△CDA 式;的表达式;根F,则可求出EF与BC、AC交于点E、AC(2)首先求出直线BC与的解析式,设直线l的解析式;=据SS,列出方程求出直线l ABC△△CEF P)首先作出?PACB,然后证明点在抛物线上即可.(3 .ACD=90°DC作CD⊥x轴于点,则∠CAD+∠1解:(1)如答图所示,过点,CAD=90∠OAB=90°,∠OAB+∠°∵∠OBA+ ,∠ACDOBA=∠CAD.∴∠OAB=∠中,△CDAAOB∵在△与≌△CDA(.ASA)AOB∴△,,∴CD=OA=1AD=OB=2 ,∴OD=OA+AD=34).(3,1∴C2﹣2上,3(,1)在抛物线y=x+bx∵点C.×9+3b﹣2,解得:b=﹣∴1=2.x﹣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由勾股定理得:AB=.(2)在Rt△AOB中,OA=1,OB=22 =.=∴SAB ABC△)(3,1,2BC设直线的解析式为y=kx+b,∵B(0,),C,∴k=﹣,b=2,解得.﹣x+2∴y=的解析式为:同理求得直线ACy=x﹣.如答图1所示,.)=﹣x)﹣(,则分别交于点与设直线lBC、ACE、FEF=(﹣x+2x﹣.x=3CE△CEF中,边上的高h=OD﹣﹣x=SS,由题意得:ABC△△CEF S,h=EF即:?ABC△()﹣∴(x?3×)﹣x=,2)x=3,﹣3(整理得:x=3+﹣x=3解得或(不合题意,舍去),5 的面积分为相等的两部分.时,恰好将x=3﹣△ABC∴当直线l解析式为)存在.(3 如答图2所示,﹣OG=1.G,则CG=OD=3,OG=1,BG=OB⊥过点C作CGy轴于点PACB为平行四边形.BC,且AP=BC,连接BP,则四边形作过点AAP∥,,则易证△PAH≌△BCG⊥过点P作PHx轴于点H ,∴PH=BG=1,AH=CG=3 OH=AH﹣OA=2,∴1).P∴(﹣2,2 P在抛物线上.y=1x=x 抛物线解析式为:y=x﹣﹣2,当﹣2时,,即点P,点的坐标为(﹣2,).1P∴存在符合条件的点点评:是二次函数综合题型,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待定系数法、全等三角形、四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试题难度不大,但需要仔细分析,认真计算.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函数总复习》教案
一、 情境引入
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关抛物线的图片。
二、 出示本节课的复习导航
三、 复习二次函数的定义:
y=ax²+bx +c ( a 、b 、 c 是常数, a ≠ 0 )
条件:①a ≠ 0 ②最高次数为2 ③代数式一定是整式 练习: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x² (2) (3)y=100-5x² (4)y=3x²-2x³+5
2、函数 当m 取何值时, (1)它是二次函数?
(2)它是反比例函数?
四、复习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某抛物线如图所示:
(1)根据图中所给信息,你能
说出它的哪些有关性质?
(2)你能求出这条抛物线的表达
式吗? 怎样求?
五、 生活中的抛物线举例
例、在火箭主场与湖人的一场比赛中,科比在距篮4米处跳投,球运行的路线是抛物线,当球运行的水平距离为2.5米时,达到332++=x
x y 222(2)m y m m x -=--
最大高度3.75米,然后球准确落入篮圈,已知篮圈中心到地面的距离为3.05米.
(1)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姚明身高为2.26米,跳起能摸到高度为3.45米,此时他上前封盖,在离科比2米处时起跳,问能否成功封盖住科比的此次投篮?
六、小结
1.回顾了二次函数相关知识点.
2.巩固了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3.学会了在x轴上确定一个位置后,比较该处抛物线高度与物体高度的大小.
六:课外作业
(3)若姚明想要成功封盖科比的这次投篮,他离科比的距离至少要多少?(精确到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