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角色表演与受众心理研究
动画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
![动画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9728e1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9.png)
动画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动画是当代儿童最为喜爱的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随着科技的进步,动画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动画作为一种视觉媒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动画与儿童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强调其积极和负面影响。
一、动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1. 增强情感表达能力动画作为一种有声有色的媒介,能够通过表现角色的情绪和动作,帮助儿童学会观察、理解以及表达情感。
例如,在动画片中,角色的笑容、眼泪和愤怒可以激发儿童的共情和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儿童对不同情感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动画片中常常有着奇幻的剧情和独特的角色设定,这些能够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儿童观看动画后,常常会模仿其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拓展思维和创造独立的想法。
3. 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动画片中的对话和剧情情节能够激发儿童学习语言的兴趣和动力。
观看动画可以帮助儿童学习和理解新词汇、语法结构,同时也丰富了儿童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动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1. 影响现实的认知和行为儿童在观看动画时往往会被虚构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这对他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儿童过度地沉浸在虚拟的动画世界中,可能会对现实生活产生误解,并失去对真实世界的兴趣。
2. 增加儿童的暴力倾向一些动画片中存在着过多的暴力元素,过度暴力的描绘会对儿童产生消极的影响。
儿童模仿动画中的暴力行为,可能会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情绪管理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3. 妨碍儿童社交发展长时间观看动画会导致儿童沉迷于虚拟世界,减少与他人的互动机会,从而对儿童的社交能力和社交技巧产生负面影响。
儿童需要与他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才能培养出良好的社交能力。
三、合理引导儿童观看动画的建议1. 在家长的指导下观看家长在孩子观看动画时应该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帮助孩子选择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动画片,并提供对动画中的情节和价值观进行解读的指导。
动画设计中角色表演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动画设计中角色表演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d1963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9.png)
动画设计中角色表演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动画设计中角色表演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走近动画世界,我们会因为感人的故事而黯然神伤,会因为神勇的英雄而赞不绝口,会因为滑稽的言语而啼笑皆非,种种情感的流露都体现出我们对动画的投入,当观众看到动画不由自主产生共鸣时,这部动画就是成功的,因为它真正达到了与观众精神层面的交流。
无论是图像效果还是故事情节,都会在有限的幕上“表演”出来,观众的赞许才是动画制作者努力的目标,这正是“方寸之地,气象万千”的意义。
动画中角色表演的现状及意义在今天的动画世界里,人们仅仅是让角色无误的行动,正常的交流,而较少重视动画中角色的表演,只有基本的运动规律,还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在较好的利用运动规律的范围上创新,夸张,对传统的如走、跑、跳、转头等,做出创新,运用加减乘除,为观众带来新的视觉冲击。
我们除了重视运动规律的规定外,还应研究剧本因素、美术风格、创新思维对角色表演的作用。
1.国内研究现状我们都知道表演使世界诞生了一切经典的影视作品,表演没有止境,需要我们继续发现其中的意义。
表演什么?怎样表演?在动画区间内如何运用表演才能更好地展现角色的魅力?我们还需要研究哪些因素对它们产生影响?动画片中的角色怎样更能获得大家喜爱,需要不断地开拓、创新、探索和实践。
当代中国动画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戏曲动画的再一次兴起,为中国动画探索出了一条可发展之路。
(1)戏曲艺术中的表演是中国传统动画表演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民族文化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及民间艺术从而成为早期动画人借鉴吸取的最佳选择,中国的传统动画不论是在题材、内容、表现形式上都体现出浓郁的民族艺术特色。
中国戏曲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极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艺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发展历史,从而深受大众的喜爱。
视听一体的多元化艺术,精致的舞台、华丽的服饰、夸张的造型、程式化的舞台表演、节奏强弱有序的音乐等,都蕴藏在中国动画之中,其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入中国传统动画之中,成为中国动画表演形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画片受众群体心理取向的研究
![动画片受众群体心理取向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e91af285901020207409c58.png)
四 、 动 画心 理 学 方 面 的 研 究 趋 势
历史上看, 电影心理学理论为电影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 相比之下, 与动画产业迅猛发展一片繁荣的景象形成巨大反差的是, 国内外 对动画心理学研究仍是一项空白。 当我们试图为动画构建一个具有独立价值 的理 论 体 系 时 , 们 非常 必 要 从基 础 开始 补课 , 真 探 索 “ 画 魅 力生 成 的 我 认 动
总之 , 场 经济 为 主 导 的 当今 社 会 ,能够 快 速有 效 的 占领 市 场 , 市 才能
系和责任意识、 学问和言论等 , 这些价值的综合性和层次性都对造物艺术的 制作产生巨大的制约作用。 苏轼提 出为文“ 当使气象峥嵘 , 五色绚烂 , 渐老 渐熟 , 乃造平淡。 ”欧阳修认为 “ 作诗无古今,惟有平淡难 ” 平淡”是绚 ,“ 烂至极后的转 , 是一种 内在修养的艺术显示 , 不是随意的粗陋的无技巧 的一 般表现 , 而是严谨的典雅的一种境界。 有艳而雅的倾向不只反映在诗词文章 上 ,也体 现在 雕 刻 、陶器 、 器 、金 属工 艺、家 具 等 造物 设 计 中 。“ 代 理 漆 宋
成功的运营和操作 , 实现更大的发展, 动画片的创作更是如此。 动漫是高风险、 高 投入 、 收益 的产业 , 高 前期策 划和定 位非常重 要 。 果没有 很好 的研 究 观众 的 如 心理特 点和审美取 向 , 味的追求作 品的艺术 陛, 略了受众群体 的欣赏水平 只一 忽 和接受程度, 那将是灾难性的, 投资数百万乃至数千万而血本无归的不在少数。 动画片一 研究是我国动画产业能够腱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了解受众对我国 动画片的内在需求与观赏动机, 掌握动画片受众的有效接受, 从而决定我国动漫产 业的发展方向 . , 因此 分析动画片受众一 里 需求 , 中国动画片的发展 对策 , 提出 制作 出符合受 众内在需 求的动画作 品, 国影视动画 的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 对我
浅议动画角色塑造的受众审美心理需求
![浅议动画角色塑造的受众审美心理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be40b6317375a417866f8f97.png)
浅议动画角色塑造的受众审美心理需求作者:王阳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6期摘要:动画角色根植于动画作品,同时也是动画作品的情感维系。
创作者经过构思、制作等一系列环节孕育和塑造出不同的动画角色,其主要目的就是获取受众的认可,被受众所接受。
因而,在动画角色的塑造过程中,必须从受众的心理需求出发,契合受众的审美理念,让动画角色深烙于人心。
本文立足于动画角色的塑造这一支撑点,探究如何塑造出契合受众审美心理需求的角色,以为国内动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行借鉴。
关键词:动画角色;塑造;受众;审美心理需求从广义上来说,受众群体指的是服务面向的对象,当设计针对不同受众群体时,会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特质,有针对性地予以服务,受众群体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的设计倾向。
受制于受众群体在年龄、生理、心理以及受教育层次等方面的不同,其在情感方面的需求程度自然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动画作品在秉持正确教育意义和积极价值观念的同时,从受众群体的不同情感需求出发,塑造出有针对性的动画角色。
只有精准把握受众的情感需求,才能全面而饱满地表达出动画作品的情感,从而更好地为受众所接受。
1 实现受众与角色的情感共鸣纵观众多优秀的动画作品,其成功之道即在于细节表现上的真实丰富以及情感流露中的细腻温暖。
正如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所说:“电影艺术的全新表现方式所描绘的不再是海上的飓风或是火山的爆发,而可能是从人的眼角慢慢流出的一滴寂寞的眼泪。
”对受众而言,在观影过程中,其融入角色,同角色一起经历剧情的起伏跌宕,在情感转变或是爆发之时,会有一个情感上的预示,而受众也会怀揣情感期待,在角色的带领下去感受和迎接这一期待的实现,继而通过角色实现情感的倾诉与释放。
而这一过程,即是观众与角色情感相互共鸣的过程。
受众和角色之间情感共鸣的产生并非水到渠成,而需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形成。
一方面,角色在外在形象和内在性格方面必须符合受众的审美情趣,通常具有正面而积极的引导意义,能给予受众温暖与感动。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影视动画受众心理研究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影视动画受众心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b7bab15581b6bd97f19eaab.png)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影视动画受众心理研究作者:张玥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10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影视动画受众群体心理的分析,从设计心理层面探讨设计以受众心理需求为核心的设计理念。
实际上就是把设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影视动画设计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影视动画设计受众群在接受设计时必然受其个体的经历环境和知识背景的作用,产生完全不同的反应。
针对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通过分析蒙太奇艺术手段在受众群的心理反应,探讨这种设计心理的规律,在从心理学研究角度予以分析和指导,然后把它更好的运用于影视动画艺术当中。
关键词:影视动画;受众;设计心理;心理需求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9-0086-01一、设计心理学的受众心理分析设计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去研究决定设计结果的受众的因素,从而引导设计成为科学化、有效的设计理论学科。
其研究的对象,包括受众群和设计者。
受众群和设计者都是具有主观意识和自主思维的个体,都以不同的心理过程影响和决定着设计。
创作作品的形态及文化内涵只有满足受众的需求,才可获得受众群体的认同和更好地体现其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而受众在接受设计时必然受其经历环境和知识背景的作用,产生不同的反应。
所以在具体的设计应用中应该从心理学研究角度予以分析和指导。
二、影视动画艺术是研究受众心理的艺术影视动画艺术是通过视网膜上放映,被听觉器官接受,在由大脑皮层分析,经过观众心理中形成的艺术模式。
由于影视动画中真实演员和场景的缺失,所以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联想,从而形成了更加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
所以,影视动画的艺术本质就是利用了观众的联想,调动观赏者记忆中的经历,从而认同画面中虚构的内容,将主动参与和被动接受进行充分的调和,在心理上完成影视动画艺术的创作。
影视动画艺术是影像创作艺术,更是研究观众心理的艺术。
三、影视动画受众与设计心理学关系当下,影视动画受众群并非消极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寻求信息为自己所用。
动画受众审美心理解析
![动画受众审美心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e91e375901020207409c3a.png)
‘ 影视传媒 ・
பைடு நூலகம்
动画受众审美心理解析
袁 雪 ( 四 川音 乐学 院 6 1 0 5 0 0 )
摘要 :动画 以高度抽 象的形 象诠释人 对 生命 的认 识和 想象 ,观 色 并形 成简 明的善 恶观 念 ,这 一 阶段 审 美 的符 号化 倾 向是 十分 明 众热爱这种赋 予生命 的艺术 ,同时将观 赏体验与 自身的生命体融为一 显 的 。在具 体运 算 阶段 ,观众 对世 界 的运 作 法 则充 满着 好 奇 ,故 体 ,视 为理解世界的一种方 式。本 文将 对动画片审美心理进行分析和 事设 定 的 曲折和 人 物 冒险 经历 更 引人 入胜 。进入 青 春期 的形式 运 讨论 。 算阶 段 ,开 始将 注 意 力和 思维 从外 部 扩展 到 自身 , 自我 的 成长 和 关键词 :动画片 ;受众心理 ;审美期待 ;审美想 象 同一 性 的意 识 都需 要不 断 的探 索和 发 现 ,伴 随而 来 的情 感 体验 和 抽象 思 考 。角 色具 有 的鲜 明性 格特 点和特 殊 精 神会 使观 众 共 鸣并 我们 的生命 是 有调 节 功能 的平 衡 系统 ,当人 们 在有 限 的生 命 激动 ,情节 的 发展 应 该是 为 了使 角色 有机 会 不 断成 长发 展 而 生成 体验 中发现 现 实世 界 中 的桎梏 和 悲苦 ,借 助 艺术 方 式放 置 生命 对 的 。 自由和永 恒 的 向往 , 正是 这样 一 种审 美 的态 度完 善 和谐 生命 的理 三 、弥补 现 实缺憾 的 审美情 感 想 。动 画 是 “ 赋予 生命 ( A n i m a t e d ) ”的 动态 影像 艺 术 ,将人 们 成 年 观 众 依 然 观 看 动 画 片 的前 提 是 需 要 认 可 动 画 作 为 一 种 对 于生命 具 象 的认识 和抽 象 的想 象融 入综合 艺 术 中。 极 具表 现 力 的艺术 形 式 ,而 不 是形 式等 同低幼 性 。例 如 ,将 漫 画 赋 予生 命 的心灵 体验 具 有 的针 砭 时弊 的讽 刺和 幽默 的传 统移 植 入动 画 或者 夹 杂情 色 内 动 画 常 以模拟 现 实或 者 高度 抽象 的形象 来 再现 日常 生活 ,借 容 进行 演 绎 ,便 不 能再将 动 画视 作 儿童 适 宜观 看 的作 品 了 。成 年 此 来 实现 了对 生 命 的认识 和 想象 。宫 崎骏提 到 “ 通 俗 作 品 的意义 观 众对 这 类动 画 作 品的 审美 期待 更 多是 观 看 的过程 释 放 内心 的压 就在 于 你 看到 它 的那 一瞬 间所 产 生 的感 悟 。作 品 的意 义是 有 作为 抑 , 获取 愉悦 的体 验 ,例 如 对 时代 人物 或 者 时事要 闻进 行辛 辣 讽 受 者 的观 众在 何 种精 神状 态 下观 看 这 一点 来决 定 的 ,这和 作 品 的 刺 和 幽默 揭 示或 者通 过 动画 形 式如 实表 达 一些 在 现 实生 活 中压 抑 内容 一样 重要 ,而与 作 品作 为 永久 性 艺术 的价 值无 关 。… …通俗 的无 法满 足 的幻 想 。 “ 游戏 和 幻想 的 目的都在 拿 意造 世 界来 弥 补 作 品 即使 情节 很 单薄 ,只要 充满 真 情就 够 了 。 ”动 画 作 为通 俗作 现 实 世界 的缺 陷。 ” 由想象 构 建 的世 界 中,动 画 可 以使 得一 切 脱 品的意 义 和价 值 便是 来 自观 众 的肯 定 ,而 观众 的 肯定 则源 于 作 品 离 现 实生 活 的事件 统 统 成立 ,动画 角色 比真人 出演更 加 夸张 的表 能 否带 给 心灵 审 美 的体验 ,同 时给 予心 灵 振作 的希 望 和美 好 的憧 现 方式 也被 认 为无伤 大雅 。 憬。 高 田勋解 释 目前 日本动 画 片在 全球 目渐流 行 的 重要 原 因— — 尽 管 欧美 强调 以个 人 的 自我 主张 创 建社 会 ,但 由于必 须 忍耐 的 观 看 动画 早 已经 不 仅仅 是孩 子 的 专属 ,喜 欢观 看 动 画也 并 不 “ 代 表 幼稚 。今 天 动 画片 的题 材 、类 型 和风 格等 方 面非 常 丰 富 ,不 东西 日渐 增 多 ,也会 逐 渐放 弃 此方 针 。 ” 由此可 以看 出 ,当人 们 同的 观众 会有 不 同 的审 美倾 向,不 同的动 画 片也 有他 们 不 同的 目 长 期 需要 忍耐 日常 生活 的 琐碎 ,加 之 压抑 的 自我 无 法伸 展 时 ,就 标 观 众群 。观看 本 身就 是 一场 审美 活 动 ,观众 的审 美心 理 活动 过 会 需要 宣泄 的途 径 。于 是 ,哪 怕 是从 动 画虚 拟 的世 界 中获 取精 神 程 中通常 是 由三个 阶 段构 成 :准备 阶 段 ,包 括 了审 美注 意 、审 美 上 的安慰 和快 感 ,人们 也 愿意 为之投 入许 多精 力和情 感 。 期待 的心理 基础 ,这 个阶 段不 仅 决 定 了审美 主 体对 审美 对 象 的选 四 、虚 实相嵌 的审美 想象 择和 指 向 ,还 决定 着 审美 主体 对 审美 对 象进 行 的观 照和 体 验 ,还 观 看 动 画 就 会 发 现 ,人 类 的想 象 并 非 真 正 的天 马 行 空 ,也 决 定着 审美 对象 对 审 美主 体产 生 的影 响 。然 后 是兴 发阶 段 ,包 括 并 非与 现 实世 界毫 无 关联 。恰 恰 相 反 ,知觉 是 想象 生 发 的基 础 , 了 审美 知觉 、 审美 想象 、审美 情 感 、审 美意 象 等一 系列 复 杂 的心 而 知觉 源 自于 人对 世 界 的知 识和 经验 。审美 想 象是 存 在 审美 知觉 理 因素 的协 调和 谐 运 动 ,这 是一 个递 进 式 的动态 过 程 。最 后 是审 基 础 之 上 , 而 审 美 知 觉 同样 又源 于 审美 主体 人生 知识 和 经 验 的 美心 理 活动 的 延续 阶 段 ,包 括 了审 美回 味 、审 美反 思 等 ,影 响或 积 累 。 “ 审 美 想 象 区 别 于 一 般 想 象 的特 点 , 决 定 于 审 美心 理 结 决定 审 美心 理 活动 的抽象 思 维过 程 ,这 是 一种 由主 体 审美 趣 味和 构— — 为 审美 想象 的展 开提 供 了心 理模 式 ,确 定 了活 动 方 向 :并 态度 决定 的对 美 的欣 赏和 创造 的后 效 阶段 。 且 它 在 感 性 经 验 的 基 础 上 开 拓 新 的 审 美 意 蕴 ,构 筑 新 的 审 美 意 二 、观众 差 异化 的审 美期 待 象 。 ”富 有创 造 力 的想象 是 将积 累 的知 识和 经 验进 行 编 译构 建 出 个新 的意象 世 界 。所 以动 画 中有 大量 想象 与现 实 的嫁 接 ,对现 不 同 的观众 对 动 画作 品有 着 不 同的 注 意和 期待 ,如果 作 品呈 现 的 内容 和形 式太 过 陌 生 ,观众 作 为审 美 主体 会无 视 客体 ;如 果 实 世界 解 构后 的再创 造 。 太 过 于写 实 ,审美 主 体又 会 兴趣 欠 缺 。当 审美 主 体和 客 体之 间达 综 上 所述 ,没有 一种 艺 术 形式 比动 画更擅 长 表 现人 类 的想 象 成 了 一种 趣味 的一 致 ,并有 相 当 的心理 距 离之 时 ,才 能 有效 引 起 世 界 ,动 画 片可 以随意 赋予 任 何事 物拥 有 “自主 的 生命 ”,想 象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影视动画受众心理研究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影视动画受众心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1996ce7ba0d4a7302763a83.png)
艺 研 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艺 生活 L I TE R AT UR E L I F E
2 0 1 4 - 1 0
基于设计心理 学的影视动 画受众心理研 究
张 碉
( 黑龙 江 东方 学院,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8 6 )
摘 要: 本文通过 对影视动画受众群体心理的分析 , 从设计心理层 面探讨设计 以受众心理 需求 为核心的设计理念 。实际上 就是把设 计心理 学的基本知识和影视动画设计的具体 实践相结合 。 影视动画设 计受众群在接受设计时必然受其个体的经 历环境和知识 背景 的作用 , 产生 完全不同的反应 。 针对 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 通过分析 蒙太奇 艺术手段在 受众群的心理反 应, 探讨这种设计心理 的规律, 在从 心理 学研 究角度予以分析和指导, 然后把 它更好 的运 用于影视 动画艺术 当中。
此 可以看 出设计 与受众群心理存在着很 大的关系。设计心理学 是 以普 通心理学 为基础 , 以满足受众 需求为 目的, 研究 当代设计 领域 中, 设计受众 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规律 的科学。 设计心理学既 研究受众群共性和一般性 的心理规律 ,也包括其个性 和差异性
随着设计心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设 计心理学在影视动画艺术
关键词 : 影视动画 ; 受众 ; 设计心理 ; 心 理 需 求 中图分类 号 : J 9 0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f 2 O 1 4) 2 9 一 O 0 8 6 一 O 1
一
、
设计心理学的受众心理分析
藏、 压抑 的意愿 、 理念和情绪 , 形象化地表现 出来 , 在通过修饰 ,
基于受众心理机制的动画形象类型分析
![基于受众心理机制的动画形象类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ee8db21ed9ad51f11df2a8.png)
基于受众心理机制的动画形象类型分析优秀的动画角色形象具有文化、艺术、叙事等特征,受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特殊的心理机制,动画创作者只有满足不同年龄层观众的心理需求,才能创作出文化与商业双重价值的动画角色形象。
一、童真与幻想的有机结合动画片是当今世界发展速度很快,最受儿童观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
儿童为什么喜欢看动画片,施拉姆认为儿童不是孤立、被动地选择个体,而是主动探索信息的需求者,每个儿童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以及理性的情感特征,去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
儿童之所以喜欢看动画片,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满足娱乐的愿望,或因娱乐而感到兴奋,或通过娱乐发泄情感、排遣烦闷、回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所以一部动画片能否吸引儿童,一个动画形象能否让儿童视为经典,很大程度要满足儿童童真和幻想的心理需求,即童心童趣的感情表现,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
根据《2014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得知,2013年全国36个城市收视排名前十的动画片主要是《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开心宝贝》、《甜心格格》、《大耳朵图图》、《蓝猫龙琦团之炫迪传奇》、《神兽金刚至天神地兽》、《电击小子》。
在这十部动画片中,其中家庭生活类动画片有四部,其余六部全是魔法类动画片,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推测出,儿童通常会喜欢家庭生活类、游戏争斗类和魔法类动画形象。
动画艺术家对家庭生活、游戏争斗类动画形象,通常是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创作,赋予其童真童趣的感情,对于魔法类动画形象,通常赋予其天马行空的幻想。
例如动画片,《大耳朵图图》中生性快乐、心地善良、爱胡思乱想、不遵循大人思路的动画形象,将其童真童趣的感情表现的淋淋尽致,充分满足了现代社会儿童追求新奇好玩和幻想性的感官需求。
二、充满生活激情和张扬个性魅力随着社会和青少年心理的不斷发展,青少年突破成规的观念越来越强烈。
打破现有秩序、追求个性魅力的主张成为青少年青睐的一种时尚,对于那些涉世未深,尚未得到社会认同的青少年来说,表达内心不满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颠覆现有的社会价值和生活方式。
动漫受众心理分析
![动漫受众心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704d1eb4daa58da0114a81.png)
动漫受众心理分析2009年荣获诸多奖项的动画片《马兰花》,重温经典童谣和中国孩子童年美好的回忆,同时在原有勤劳勇敢与懒惰怯懦对立的故事基础上加入全球化语境下的价值观、环保、生存、和谐的背景,将由勤、懒为主要矛盾转为以善、恶为主要矛盾的动画,这样的作品才会深受青少年的欢迎。
2010年的动画片《美猴王》中,用孙悟空的形象讲述了一个少年战胜自我、发现自我的成长故事,延续勇敢、正义、顽强等传统性格的同时,更注入友谊、协作、励志、成长等时代品格,对当今孩子的发展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因此才广受欢迎。
近几年火遍全国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在表达传统主题的同时,使用“无间道、忽悠、山寨、给力、浮云、杯具、秒杀、见证奇迹的时刻、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我们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等流行语和诸如医保、社保、拆迁等贴近现实生活的情节,引起受众的共鸣,因此受到了受众的喜爱。
时代的发展促使艺术形式和内容发生着改变悲剧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窄而宽的过程,人物性格也由单纯趋向复杂,描写则由外在矛盾伸向内在矛盾。
古典主义时期以前,悲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民族史诗,主人公只有超人的神、高贵血统的王公贵族才有资格担当,人们崇尚英雄悲剧,表现激烈的感情、崇高的思想、伟大的人格、不朽的精神。
随着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下层人民苦难的生活成为悲剧的表现对象。
到了近代,悲剧愈益面向现实的、平静的、日常的生活,重视表现一般意义上人的内在精神活动。
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时,众多超人形象出现在漫画和电视中,迎合着人们幻想有英雄横空出世拯救世界的想法。
当今社会,面对严峻的社会压力和生存环境,《美食总动员》这样励志作品的出现帮助人们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勇于探索,不惧困难,最终实现目标,找到自身的价值和定位。
以环保、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题的《幽灵公主》,以人工智能等为主题的《日本锁国》都折射出工业文明过度发展,忽视人文精神的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灾难,引起人们的反思。
动漫表演设计中的角色情感和心理描写技巧
![动漫表演设计中的角色情感和心理描写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e4d881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c.png)
动漫表演设计中的角色情感和心理描写技巧动漫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动画、音乐和故事情节等元素,将角色情感和心理描写融入其中,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内心的世界。
在动漫表演设计中,角色情感和心理描写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让观众与角色产生共鸣,增强作品的观赏性和感染力。
首先,角色情感的表达是通过动漫中的细节展现出来的。
例如,角色的面部表情、眼神、姿势等都能够传达出他们的情感状态。
当角色感到快乐时,他们的眼睛会放光,嘴角会上扬;当角色感到悲伤时,他们的眼神会黯淡,嘴角会下垂。
通过这些微妙的变化,观众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进而与他们产生共鸣。
其次,角色的心理描写可以通过动漫中的对白和内心独白来实现。
对白是角色之间交流的方式,通过对白可以揭示出角色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一部爱情动漫中,男主角可能会对女主角说出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对她的爱意;在一部冒险动漫中,主角可能会通过对白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挣扎和成长。
这些对白不仅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心理状态,还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此外,动漫中的音乐也是表达角色情感和心理的重要手段。
音乐能够通过旋律、节奏和音色等元素,营造出适合角色情感的氛围。
当角色感到忧伤时,悲伤的音乐会为其情感加深;当角色感到兴奋时,欢快的音乐会为其情感增添活力。
音乐与角色的情感相互呼应,使得观众更加沉浸在角色的内心世界中,与角色共同体验情感的起伏。
此外,动漫中的画面构图和色彩运用也能够表达角色情感和心理。
画面构图是指通过角色的姿势、背景和镜头等因素来构建画面的布局。
当角色感到孤独时,可以使用大片空白的背景和角色独自一人的姿势来表达;当角色感到愉悦时,可以使用明亮的色彩和欢快的背景来营造愉悦的氛围。
画面构图的合理运用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状态。
综上所述,动漫表演设计中的角色情感和心理描写技巧丰富多样,通过细节展现、对白和内心独白、音乐、画面构图和色彩运用等手段,能够更加真实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
动画观众审美心理综述
![动画观众审美心理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41c953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3.png)
动画观众审美心理综述
动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文化热点,而随着人们不断的观看,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动画的审美也越来越高了。
然而,每个人的审美心理都有所不同,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动画观众审美心理综述。
1.观众的审美趋势
在现代社会,大众对于动画审美的趋势很明显,人们更偏爱新鲜感强的动画内容,同时动画的画面质量和制作技术也成为了观众选择的重要因素。
2.对于情感、剧情的需求
观众在看动画时,会对情感和剧情有一定的需求,他们需要有感情的共鸣,需要对人物之间的互动有所关注,还需要看到热血激情、感人肺腑的悲剧故事等。
3.对于角色设计的关注
动画的角色设计也是观众关心的重要点,观众需要看到独特的角色设定,个性化的角色特征以及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可以吸引观众更好的投入到情节之中。
4.对于音乐衬托的喜好
观众即便是在观看动漫时,他们也非常注重音乐的品质和音乐和画面的配合,相比于快节奏的音乐,观众更喜欢富有感情的音乐,比如说纯音乐和情感歌曲等。
5.对于故事情节的通俗性与深度
动画情节的深度和通俗也成为了悬念,关注大众的问题,故事深入社会热点,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但过于深奥的故事,则容易让观众的审美疲劳,进而产生观众流失的情况。
总的来说,动画观众的审美心理也是人类审美的一部分,它会随着文化、时代和人群的不断发展而改变。
为了增强观众的审美感受,制作方应该更多地考虑观众需求及心理。
而观众也可以通过不断与动画作品的接触,不断提高自己的动画审美水平。
《2024年动画电影的受众需求及其发展策略研究》范文
![《2024年动画电影的受众需求及其发展策略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d67b58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1.png)
《动画电影的受众需求及其发展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动画电影逐渐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娱乐形式。
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
然而,要制作出成功的动画电影,必须深入了解其受众的需求以及如何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本文将探讨动画电影的受众需求,并探讨相应的发展策略。
二、动画电影的受众需求1. 视觉享受动画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吸引观众。
观众希望看到精美的画面、流畅的动作和富有创意的视觉设计。
2. 情感共鸣一个好的动画电影往往能触动观众的情感,使其产生共鸣。
这需要故事情节具有深度和感染力,角色形象鲜明且具有吸引力。
3. 娱乐性观众观看动画电影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放松。
因此,轻松、幽默的情节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4. 文化认同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对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有不同的需求。
动画电影应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需求,以增强其文化认同感。
三、动画电影的发展策略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动画制作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为了满足观众对视觉享受的需求,制作方应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以提高动画电影的视觉效果。
2. 丰富故事情节一个好的故事情节是动画电影成功的关键。
制作方应注重故事情节的创意和深度,通过丰富多样的情节吸引观众。
同时,要注重角色形象的塑造,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吸引力。
3. 多样化营销策略针对不同受众的营销策略是成功的关键。
制作方应了解不同观众的喜好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如社交媒体推广、线上线下的宣传活动等,以提高动画电影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4. 注重文化融合与本土化为了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需求,制作方应注重文化融合与本土化。
在故事情节、角色设定、音乐等方面融入当地文化元素,以增强观众的文化认同感。
同时,要关注国际市场,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5. 培养优秀人才动画电影的制作需要各领域的人才,如编剧、导演、美术设计师等。
《2024年动画电影的受众需求及其发展策略研究》范文
![《2024年动画电影的受众需求及其发展策略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a70e3e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0.png)
《动画电影的受众需求及其发展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动画电影已经成为电影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各年龄层的观众。
然而,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对动画电影的受众需求及其发展策略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动画电影的受众需求,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二、动画电影的受众需求1. 视觉冲击力:动画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觉表现力,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受众对于高质量的视觉效果、细腻的画面质感以及富有创意的视觉设计有着极高的期待。
2. 情感共鸣:动画电影往往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受众希望在观影过程中体验到情感上的满足和认同。
3. 文化认同感:动画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能够反映不同地域、文化和年龄段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受众对于具有文化认同感的动画电影有着强烈的需求。
4. 创新性: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创新性的动画电影能够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
受众期待看到具有新意的题材、剧情、角色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三、动画电影的发展策略1. 提高视觉效果和画面质量:为满足受众对视觉冲击力的需求,动画电影制作方应注重提高视觉效果和画面质量。
利用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设备,打造细腻、逼真的画面效果,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2. 强化情感表达和角色塑造:为了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动画电影应注重情感表达和角色塑造。
通过生动的情节、真实的角色性格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表演,使观众与角色产生共鸣,提高观影满意度。
3. 融入地域文化和价值观:为了满足受众对文化认同感的需求,动画电影应融入地域文化和价值观。
通过讲述本土故事、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角色以及呈现本土风景等方式,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文化共鸣。
4. 创新题材和剧情设计:为了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动画电影应不断创新题材和剧情设计。
在保持故事吸引力的同时,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叙事方式,为观众带来新鲜感。
儿童动画电视节目制作服务中的心理学引导
![儿童动画电视节目制作服务中的心理学引导](https://img.taocdn.com/s3/m/dd55a86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3.png)
儿童动画电视节目制作服务中的心理学引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动画电视节目在儿童日常娱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儿童动画电视节目不仅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同时也对他们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儿童动画电视节目制作服务中,心理学引导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一方面,儿童动画电视节目能够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
因此,儿童动画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应当在内容中注重传递正能量,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比如,节目可以通过展示友善、乐观和勇敢的人物形象,输送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以激发儿童的希望和自信。
另一方面,儿童动画电视节目还应当注重对儿童社交能力的培养。
通过动画节目的制作,儿童可以模仿和学习动画角色的行为和交往方式。
这对于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和情感智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制作方可以通过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关系和互动来引导儿童认识和理解于人际之间的情感和交流。
儿童动画电视节目还可以通过讲述友谊、合作和分享的故事,激发儿童间积极互动的愿望,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此外,儿童动画电视节目还可以通过情节的引导,帮助儿童理解情感和情绪,提高他们的情感管理能力。
在动画故事中,制作方可以通过人物角色的情绪表达,展示各种情感的可能性,帮助儿童了解情感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同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也是节目制作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展示人物在面对困难时的反应和处理方式,儿童可以学会积极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引导,儿童动画电视节目的制作方还可以通过节目内容来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
在人物设定和情节设计上,可以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思考和推理能力。
比如,增加一些隐喻、反讽和逻辑谜题等元素,引发儿童的思考和创造力。
此外,儿童动画电视节目还可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科学知识等方式来拓宽儿童的视野和知识面。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于探索和发现的欲望。
动画创作与观众心理
![动画创作与观众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064d7d4569eae009581bec41.png)
张蓝作为电视作品中一个特殊的类型!动画片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喜爱"但近年来国产动画创作滞后的状况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改变这种状况既要靠国家的扶植!也要靠动画专业人员努力提高创作水平"而结合实际深入研究#探讨动画美学这一新课题!是提高动画创作水平的重要方面"动画片多取材于神话传说#童话故事!充满幻想色彩$人物造型夸张#有趣$动作富于变化!场景引人入胜"加上生动的对白!美妙的音乐!以及特殊的美术表现形式!非常适合少年儿童的审美心理!所以动画片的观众首先而且主要是少年儿童"既然动画片的接受群体主要是少年儿童!那么就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研究探讨儿童的接受方式#心理特征#审美需求等"!#善恶分明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儿童对社会的了解带有主观性#盲目性"也正是这种简单的思维方式!看人和物往往立场鲜明#观点明确"他们心目中的%好人&最终一定战胜邪恶!取得胜利"这种单纯的唯美主义的善恶原则也正是人类社会的最终信念"从世界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开始!%善恶斗争&一直是动画片最基本的主题"%好人&的胜利使儿童观众对前途充满信心!也使成人观众颇多领悟""#英雄崇拜毫无疑问!所有儿童都希望做个%好人&"但在实际生活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儿童会发现他们心目中的%善&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一定能战胜%恶&的!生活中有困难!有挫折!有不平"由于经验与能力的关系!他们对此感到迷茫与无能为力"富于幻想的天性使儿童把希望寄托在%英雄&身上" %英雄&是%善&的最高代表"%孙悟空&#%超人&# %美少女战士&等幻想中的英雄更是儿童所崇拜的对象"儿童希望这样的英雄能在%关键时刻&从天而降!或者最好自己就是这样的英雄!%除暴安良&# %匡扶正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价值有了新的认识"%英雄主义&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动画片中的主人公虽然更%平民化& )如’虫虫特攻队(里的小蚂蚁和’小鸡快跑(中的小母鸡*!但他们身上表现的%普通人的英雄主义&更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现代少年儿童从%英雄崇拜&出发!追求的是自己能力的体现和个性的张扬"日本动画片’足球小子(正是利用了儿童的这种心理!挖掘培养儿童英雄主义精神!使他们从小就有一种不屈不挠!敢于战胜困难!最后取得胜利的信心"在片中把这种%英雄崇拜&心理演绎为发挥个人的才智和能力!把%个性&发挥到极至"因为运用了少年儿童喜欢的动画艺术形式来表现足球运动!吸引了日本青少年由原来的%棒球热&逐步转向%足球热&!动画创作与观众心理学术天地!"中国电视!""!年第!"期无形中普及和提高了这项运动!在!""!年的世界杯足球赛上"日本队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而队中一些优秀的青年球员和球星就曾是这部动画片的忠实观众!正是受到这部动画片的启发鼓励"使他们走向为足球奋斗的道路"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快乐天性儿童的内心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的忧愁和烦恼"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诸多万物都感兴趣"而且天生就有忘却淡化忧伤"趋寻快乐的本性!这种快乐天性导致儿童审美期望中对喜剧精神的追求!儿童对动画片中任何幽默#诙谐#滑稽以至恶作剧的形式都不会放过"甚至急切地盼望它们出现!如北京科影!"""年出品的动画片$猫咪小贝%"把小贝从出生到长大最后终于找到妈妈的经历以及欢快#开朗#乐观的审美情趣始终贯穿其中!小贝坚强乐观的性格最终证明了&我能行’!饱经生活磨练而变得缺乏激情的成人也从动画片中感受到审美愉悦"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机警幽默和智慧的启蒙!美国动画系列片$猫和老鼠%中滑稽#幽默的镜头随时都能出现"画面热闹而富有童趣!创作者成功地运用了逆反心理"看似强者的猫永远无法战胜机灵的小老鼠!如果同孩子一起观看过此片的家长一定会发现(孩子们观看多长时间就会有多长时间的笑声!一部能使孩子们自始至终发出欢快笑声的动画作品"必然是创作者掌握了儿童快乐心理法则的结果!而缺乏喜剧精神的动画片是不会受到儿童喜爱的!几乎没有什么动画片不具有喜剧精神!一般来说"大团圆的结局是孩子们最衷爱的故事终结!基于对这种儿童心理反映的认同"根据$哈姆雷特%演变而来的动画片$狮子王%"根据$海的女儿%改编的动画片$小美人鱼%都被改编成了快乐大团圆的结局!这些经过再创造的动画片都赢得了孩子们的认同与喜爱!$#流行时尚现代少年儿童虽然还不能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作出深刻的理解#判断"但他们对此感兴趣和敏感的程度却是前人不可比拟的!他们追求时尚"张扬个性"对世界流行的文化艺术)如流行音乐演唱组合*"服装服饰等都有狂热的追求"常令成年人惊讶不已!实际上"动画艺术也是流行趋势的引导者和急先锋!要从感官上与世界流行同步"不但创作者本身要具备极高的审美素质和修养"还必须有前卫的眼光+不但要研究儿童的心理特征"还必须从儿童的实际需要出发"从感官上艺术化地体现出符合少年儿童所追求的时尚!日本动画系列片$美少女战士%在我国播出后"在少年儿童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因为片中的角色造型美仑美焕"将现实生活中儿童乃至青春少女们追求的所有美好的东西集于一身(修长的身材"五彩的发型"时髦的服装服饰,,!而另一部系列片$灌蓝高手%同样也在儿童观众中引起轰动!影片通过几支篮球队队员之间的故事传达给青少年一种&现代时尚’!片中主人公&流川枫’#&樱木花道’的衣着#发型#行动#姿势以及表情都成了孩子们模仿的对象!这些现象让我们深深感到潜藏在少儿观众心底奔腾躁动的时尚意识!这给我们创作提出了反思(如果创作者本身对于流行趋势和现代意识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对现代儿童这种正常的时尚追求不研究#不理解"必然会在动画片的创作中与少儿观众产生&代沟’!%#浪漫幻想儿童缺乏社会经验"却对身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他们对生活中不甚了解的事物往往用幻想去解释"同时又用想象去构筑未知世界"所以儿童思维具有强烈的幻想色彩!动画片由于其形式的特殊性"正好能够创造一个完全不同于真实的有声有色的幻想世界!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执导的动画片$龙猫%中就充分展示了幻想意境!其中有这样一场戏(一个雨夜"姐姐五月背着又困又累的妹妹去车站接父亲回家"大龙猫顶着一片叶子不声不响地来到姐俩身后!姐姐一回头发现了大龙猫"她虽然吃惊但并不害怕"因为妹妹已经告诉她见过大龙猫了!姐姐把给爸爸准备的雨伞让大龙猫撑着挡雨!突然两束亮光从远到近"原来是有十二条腿的大猫巴士从远处驶来!大龙猫临上车前交给姐妹一个神秘的小包!又一个月夜"姐妹俩种下那包神奇的种子"眨眼间幼苗长成参天大树"这时大龙猫驾着陀螺飞来"载着姐妹俩飞上大树顶端看月亮,,!影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创作者把自己童年田园生活中浪漫的幻想和对大自然神秘的探索"经过艺术加工"成功地运用动画语言和表现手法变成可视的画面展现出来!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很容易参与其中"孩子们也很快就能联想到自己曾在梦中见到这样的精灵,,!正是有了观众的这种潜意识的介入"才使观众与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并通过对作品的接受认同而最终实现了创作审美的完成!创作者与观众的浪"#漫幻想也通过艺术达到了!现实化"#这就是动画片能吸引广大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幻想色彩的动画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片$如何在动画创作中发挥独特而充满智慧之光的幻想力#是动画创作者永远的课题$儿童喜欢看动画片的直接目的就是!欣赏愉悦"#通过眼睛%耳朵把信息传导给大脑$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那样&信息一旦与大脑记忆中储藏的经验相吻合#心理上就会产生愉悦性的兴奋#这是一种间接的心理反应$’人猿泰山(中泰山在密林深处的奔跑跳跃#让我们感到紧张心跳)’草原英雄小姐妹(中姐妹俩赶着羊群在茫茫雪夜里艰难前行#让我们既为姐妹俩的安全担心又为她们的行为感动$当动画片的画面结构%运动%节奏%声音%音响在诉诸观众耳目时#还会引起直接的生理反应和感官兴奋#比如#中国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中那空灵恬淡的画风#悠扬委婉的二胡%竹笛演奏#给了我们宁静温馨的愉悦$’狮子王(中浓重%鲜艳的色彩和具有非洲特色的鼓点与音乐#我们听了会感到激动与振奋$这种感官愉悦实际上也是审美愉悦$如今#人们在满足于常规化生活的同时#更希望偶尔经历一番惊险%紧张%悬疑等种种情绪体验$而动画片随着故事的发展#冲突的解决#这种深层心理需要被逐渐满足$美国大型动画片’恐龙(以精心的策划和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以拟人化的动画形象%绚丽多彩的场景%丰富的情感%离奇的情节**展示给观众一个遥远而神奇的故事$影片一开始用三维空间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音响把观众带到了奇特壮阔的远古时期$以一只恐龙蛋的命运#调动观众所有的兴奋点#让观众感到既惊险又刺激$恐龙蛋一会儿要坠入大海#一会儿又要被别的动物吃掉#使观众对恐龙蛋的命运产生了极度的紧张感#最后小恐龙终于在猴妈妈一家的保护下安全出生了$在一段美好温馨的感情交融中#小恐龙成长起来**一天夜里#天空火光闪烁#无数的巨型陨石从天而降#暴风卷着大树和咆啸的海水袭卷而来$影片不但使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了大难降临的感觉#还刺激了观众心理深层的求生本能#随着故事的发展#死亡威胁的解除#审美主体便感到一种不可遏止的生存快乐$迪斯尼的创作者就是通过研究人的心理而编排出扣人心弦的故事内容$动画片对故事的描述必须建立在感情世界里$儿童在感情寄托的某些方面要强于成年人$在动画片中#父子情%母女情%朋友情%师生情%恋情等感情描写随处可见$如’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姐妹情#’狮子王(中的父子情%朋友情%恋情$’萤火虫之墓(中的兄妹情等#所以情感的描写刻画是创作者控制%把握和引导观众的重要手段#无疑也是影片成功的法宝之一$观赏动画片除了带给观众直接的感官刺激和身心愉悦外#还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和精神愉悦$因为它不仅保留对影片形式内容的认同#而且还对观影所获得的认识进行总结思考和提炼$比如’草原英雄小姐妹(使观众看到的不只是小姐妹在与暴风雪搏斗中保护了集体的羊群#而且让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宫崎骏创作的许多以乡村大自然为背景#充满情趣的动画片#不但讲述了许多乡间的传奇故事#而且能引起观众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关注#引发观众对环境保护#生命意义等更深层的思考$近年来#我国动画片的产量有了较大提高#但质量与国外优秀的动画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缺少对观众心理研究恐怕是一个主要原因$对当代少年儿童生活形态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儿童心理发展状态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我们创作的有些动画片的内容往往!幼稚化"#说教性强#缺少情趣)在故事结构上!程式化"%!简单化"%!单一化")在形式上表现为构图缺乏变化#镜头运动感差#节奏拖沓)造型也缺少个性#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反映出我们动画片的整体创作队伍在心理上的!老化"#与少年儿童存在着很深的!代沟"$动画片是否受观众喜爱#取决于创作者是否掌握观众心理)而能否深入观众心理#得出正确结论并指导创作#则取决于创作者的认识与能力$当前国产动画片创作的!低谷"状况与我国缺乏高素质创作人才#特别是缺乏高水平动画专业理论研究人才的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会画画就能当动画导演"的观点仍普遍存在#但是越来越多的动画教育部门#创作管理部门#影视研究部门和动画创作者%学者等都已经或正在重视这个问题$只有重视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重视对高素质动画创作人员的教育培养#不断对现代动画的创作理论#基础美学理论等建立深入完善的系统研究#并用于指导动画创作实践#我们的动画创作才会有质的飞跃$+责编东方,学术天地!"。
从动画受众的心理特点分析动画片的制作
![从动画受众的心理特点分析动画片的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ff2a374d31b765ce05081475.png)
从动画受众的心理特点分析动画片的制作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着各种方式传递过来的信息, 可以笼统地称为大众传播。
而大众传播学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行为科学中的心理学。
现实生活中, 若能在传播上适当运用心理学的一些正确方式,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内外的动画片都在片中流露出该作品所属国家的一些民族精神, 建立某种理想中的或现实生活中的影子, 对人际交往、生活观、价值观及对少儿印象形成、言语等方面产生了影响。
若在动画片制作中注意心理学的应用, 不但容易受到观众的欢迎, 还可以起到很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动画片要受欢迎, 除了与作品本身的制作水平有关, 更重要的是需要迎合观众的心理需要, 让观众在看后心理上能有一种极大的满足感, 从而使观众对下一次的观赏产生更大的心理期待。
一、当下动画受众的若干心理特点(一) 空虚的内心世界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年代, 物质过剩带来的问题就是人们似乎变得很消极, 精神世界陷入一片黑暗当中, “寂寞”“无聊”“孤独”等心理问题成了时下大众的普遍心理特点。
但是, 在人们内心最深处, 仍然向往着美好的事物。
这时候, 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心理阴影的时候, 就需要寻找一种解脱, 并且把自己的心理愿望寄托在理想的世界中。
(二) 冲动、浮躁、偏执的群体心理群体有群体的心理特征。
群体通常是指聚集在一起的个人的集合的总称, 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群体”在某些既定的条件下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与该群体中的个人所具有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
群体几乎完全受着无意识动机的支配, 总是受当前刺激因素影响。
因此, 动画受众其实就是一个群体, 一个观赏动画片的群体, 这个群体是冲动、浮躁的。
二、大众传播心理与动画片内在魅力的营造(一) “使用与满足”与故事内容、角色定位受众是被动的。
若把重点转移到受众身上去研究, 在此可以引入“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学领域关于大众媒介的效果与使用的理论, 从受众心理动机和需求的角度出发, 解释人们使用媒介得以满足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 节 跌 宕起伏 ,我们 在 观赏 熊猫 与 反派 斗智 斗 勇 的过程 中,一 次 次 随它 陷入 困境 而 紧张 ,又 一 次次 随他 战胜 敌 人而 欢 呼 。甚 至 可 以说 ,我 们潜 意 识里 不 仅有 一种 期 待视 野 ,更 有一 种 “ 我和 他 一 样 ”甚至 “ 我 就 是他 ”的疯 狂 ,看 到 自 己身 上拥 有 与角 色一 样 的 潜 质. 角色表演 的影响 。 尧 斯 强调 了阅读 期待 的 重要 性 ,伊 泽尔 则从 文 本 自身特 点 考 关键词 :动 画表 演;审美心理 ;相互 关系 虑 读 者 ,强调 “ 阅读 过程 ”的重 要性 ,从理 论 上把 读者 提 高到 参 与 作 品创 作 的地位 。动 画作 为一 件 艺术 作 品的价 值 更多 的体 现 在 表 演 ,是 集创 作 与表 现 于一 体 的艺 术 。动 画表演 ,是一 部 影 观 众对 动 画作 品进 行 审美 的 过程 。观 众 在欣 赏 影视 动画 时并 不 是 视 动 画作 品 的灵魂 。屏幕 上 活灵 活现 的 动画 角色 正 是通 过表 演 获 被 动地 接 受 ,而 是扮 演 了解 读者 和创 造 者 的双 重角 色 。动 画表 演 得 生命 的。不 仅动 画 角色 的表 演 能使 观众 获 得感 官愉 悦 ,观 众 的 是 对现 实 进行 的提 炼 的 画面 以一 定 的速 度播 放 而产 生 的幻象 ,图 审 美心 理也对 动 画角 色 的表演 有一 定 的影 响。 像 间 留有 许 多 的 “ 意 义 空 白” ,观众 的 读解 其 实就 是一 个不 断 填 动 画表 演 实质 就 是通 过角 色 的动 作 塑造 角色 的个 性 形象 ,动 补 空 白并 重构 故事 的过程 。 作 是动 画 表演 的核 心 。动 画 的虚拟 性 决 定角 色动 作 并不 是现 实 的 同样 以 《 功 夫 熊 猫 》 为 例 ,在 第 二 季 中 , 首 先 介 绍 了 沈 王 客 观物 象 的真 实 映射 ,而 是加 入 了创 作者 “ 主观 提炼 ”的过 程 。 爷 的邪 恶 个性 及残 害 熊猫 一族 的恶行 ,羊仙 姑预 言— — 沈王 爷 将 这 个主 观 提炼 ,就 是 艺术 创作 者对 表 现对 象 进行 艺 术化 处理 的 过 被 一个 黑 白相 间 的勇 士所 打败 为 全剧 提供 了基础 ,使观 众对 沈 王 程 。具 体 来说 ,首 先 ,动 画 是建 立在 制作 影 像 的基础 之 上 的,其 爷 的 失败 产生 期待 。浣熊 师傅 教 授熊 猫 阿宝 龟大 仙传 授 的绝 招 为 逐 格拍 摄 的记 录方 式使 其 对现 实进 行 跨格 、 停帧 或 丢帧 的表 现 , 阿 宝最 后 使 出这 一绝 招打 败沈 王 爷做 出铺 垫 ,观 众在 此 不 断进 行 结 果使 制 作 出来 的影像 与 现 实产 生一 定 的差距 。其 次 , 由于 在运 预 测 与想 象 。阿 宝在 与狼 老 大打 斗过 程 中看 到火 焰 图案 产生 的 模 动 过程 中 ,影 响之 间连 接 距离 较 长 ,视觉 暂 留 的时 间无 法吻 合现 糊 回忆 使 观众 对 阿宝 的 身世产 生 好奇 。之 后 鹅父 亲 讲述 阿宝 的 来 实 中 的运 动时 间 , 图像 连 贯性 上产 生 缺 失和跳 跃 , 因而 动画 影象 历 ,观 众 会借 助 自身 经验 对 熊猫 的 身世 之谜 产 生判 断 、联想 与 想 具有 “ 幻 觉 ”感 。再 次 ,艺术 家在 塑 造角 色 形象 的过 程 中 ,不仅 象 。而 鹅 父亲 对 阿宝 说他 人 生 的关键 不在 开 头 ,而 在于 之后 选 择 角 色造 型 经过 了艺 术 家 的主观 创造 ,其个 性特 征 、行 为 动作 也 融 怎么走 下 去 。这句 话 间接 点 明主题 ,使观 众 意识 观 念受 到启 发 , 入 了创 作 者 的审美 情趣 ,具有 风格 化 的特 征 。这 三方 面 因素 使得 也 为 阿宝 打败 并劝 说 沈王 爷 埋下 了伏 笔 …… 总之 ,整部 影片 一 直 动 画表演 与 实 际生活 产生 差距 ,即 影视上 的 “ 间 离效 果 ”。 在 制造 悬 念 ,观众 正 是在 一 步步 填补 空 白,揭示 悬念 的过程 中完 动 画表 演 这种 “ 主 观 提炼 ”的过程 ,可 以说 是制 作 者对 动 画 成 对该 片 的建构 审美 过程 。 作 品 的编码 过 程 。而这 种 由符 码转 换 产 生的 “ 间离效 果 ” 的语 言 不 仅 动 画 作 品对 观 众 审 美 提 出 要 求 , 观 众 审 美 意 识 也对 动 模 式 ,对 于受 众而 言 需要 一定 的解 码 与重 构 要求 :在 观 赏过 程 中 画 作 品提 出要 求 。如 《 功 夫 熊猫 》第 一季 熊 猫 阿宝 认一 只鹅 做 父 自发地 进 行预 测 、补 充 、回忆 、想 象 等行 为 的 能力 ,来 创造 一种 亲 ,有 的观众 觉得 奇怪 ,不合 常 理 。因 此 《 功夫 熊猫 ( 二 )》 就 别 具特色 的审美 时空 。 解 释 了阿 宝被 一 只鹅 收养 的 原 因。从 这 里可 以看 出,观 众对 动 画 在 接 受美 学理 论 中 ,代表 人物 尧 斯和 伊泽 尔 分别 提 出 了 “ 期 表 演 的反 馈虽 不像 戏 剧那 么直 接 ,但 还 是有 一 定影 响 的 。另 外 , 待 视野 ”和 “ 填补 空缺 ”的观 点 。尧 斯 的期 待视 野 是指任 何 一个 从 某种 角 度来 说 ,动 画 片的制 作 人 员也 是观 众 ,他们 不 仅在 研 究 读 者在 阅 读任 何一 部作 品前 ,都 处在 一种 期 待 的状态 中 。一 部 作 角 色该 怎 样表 演 , 同时也 在观 看 角色 表演 。一个 动 画师 在进 行 角 品 即使 以新面 孔 出现 也不 是凭 空创 造 出来 的 事物 。他 唤起 对 己知 色 动作 设 计 时必 不可 少 的会 寻求 他人 意 见 , “ 他 人 ”可 能是 其 他 事 物 的回忆 ,使观 者形 成 某种 特 别 的情感 态度 ,并在 其 开头 时就 动 画制 作 者 ,这 时他 们就 是观 众 。这 时 “ 他 人 ”作 为观 众 的反 馈 唤起 对其 中间和 结尾 的期 待 。 就 是直 接 的 ,是 直接 影 响动 画表 演 的 。因此 ,观 众 的审 美意 识 会 在 动 画中 ,观 众 的期 待视 野更 明显 的表现 在 画角 色 形象 上 。 直 接或 间接 地影 响动 画角 色 的表演 。 比如 说 ,一 部 动 画 片 的主 角是 一 个 美 女 ,他 们 的 头 脑 中 马上 就 综 上 所述 ,动 画 角色 表演 与 观众 审 美心 理有 很 大关 系 。动 画 会 产 生 “白雪 公 主 ” “ 灰 姑 娘 ” 的形 象 并 与 之 比 较 , 然 后 开 始 角 色表 演 的特 性对 观 众 审阅 过程 提 出要 求 ,观众 对 动画 角色 的表 期 待看 到 这个 美女 ,了解 她 身上 发生 的 故事 ,并 且潜 意 识里 希望 演 也产 生 一定 的影 响。动 画 制作 者在 进 行动 画表 演 创作 时一 定 要 这 个美 女 的故 事 比 白雪 公 主和 灰姑 娘 的故 事 更精 彩 。在 连载 影 片 充 分考 虑 观众 的审美 心理 ,充分 调动 一 切元 素 为动 画表 演服 务 , 中 观众 的 期待 视野 更 明显 。如 《 功夫 熊猫 中 》第 二季 需 要有 第 一 让 动 画角 色 的个性 形 象深 入观 众 内心 。让观 众在 阅 览 的过程 中不 季 的前 在 基础 , 比如 熊猫 阿宝 被 一只 鹅收 养 ,拜 浣 熊为 师 ,并鬼 仅 获得 娱乐 的视 听享 受 ,也获 得思 想 的启迪 和审 美 的提升 ! 使 神差 的 成 了 “ 神 龙大 侠 ” 。有 了这 个基 础 ,才 有 了第 二季 熊猫 阿宝寻找 自己身世之谜 ,打败风凰城的继承人沈王爷的过程。在 参考 文献 : 第 二季 的基 础 上 ,观众 们 在看 第三 季 时 ,会 期待 熊猫 命 运 的发 展 【 1 】 周 月亮.影视 艺术心理学 . 中国广播 电视 出版社.2 0 0 4 . 变 化 :孔 雀并 没有 死 ,一 直 阻挠 阿宝 找 寻父母 ,但最 终 阿宝 还 是 【 2 】 袁浩玲.探 源动 画之 “ 魅 ”—— 动画片审美研 究叭.华 东师 范大学 0 0 8 . 和 父母 相 认 ,并获 得 了盖 世武 功 。纵 观这 三 季 , 内容 联 系紧 密 , 博 士学位论 文,2画角色表演与受众心理研究
杨 立 霞 季 肖莹 ( 浙 江师 范 大学 浙 江金 华 3 2 1 0 0 0 )
摘 要 :动 画片是 一 门综合 性 艺术 ,它 涵盖文 学、音 乐、美术 、 表 演等 多种元素 , 角色的表 演是 动画 片成败 与否的 关键 之一 。近年 来,动画表 演逐 渐引起 动画创作者的重视 ,但作为动画作品参与者的 观 众很容 易被 忽视 。本文从动画角 色的表演与观众的审美心理这一关 系出发 ,探讨 了动画表 演对观 众的审美要求和观众的审美心理对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