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 每课一练(苏教版选修1)

合集下载

苏教新选修1《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作业

苏教新选修1《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作业

第2章第1节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课时作业苏教版选修1 1?広知能检测、选择题1 •以下反应不属于果酒和果醋发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式是()A.GH12Q+ 6Q + 6f —>6CQ+ 12H2OB.CHQ—>2C2H5OH^ 2CQC.CQ + H2O~~>CHQ+ OD.CHO出Q—> CHCOO出HQ【解析】A属于果酒发酵初期阶段的反应;B属于果酒发酵产酒阶段的反应;C属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D属于果醋发酵过程的反应式。

【答案】 C2.(2013 •盐城高二检测)用带盖瓶子制作果酒时,每隔一段时间(一般为12小时左右)要对瓶盖进行一次操作,下列关于操作及作用正确的组合是()用带盖的瓶子制作葡萄酒A.拧松进入空气B.打开进入空气C.拧松放出COD.打开放出CO【解析】果酒发酵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同时会产生CQ。

所以既要提供无氧环境,又要及时将产生的CQ排出,同时又不能打开瓶盖,以免杂菌进入。

所以正确的操作应为拧松放出CO后再拧紧。

【答案】C3.将鲜奶制成酸奶后,其所含的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变化趋势是()A.能量增加营养减少B.能量减少营养增加C.能量减少营养减少D.能量增加营养增加【解析】而乳酸菌能使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这个过程消耗能量,使能量减少。

另外,乳酸菌还可产生大量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答案】B4.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演练按升区I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B.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在制作过程中要一直敞开发酵瓶C.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 C,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 C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果酒制作要充气后密封,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无氧时发酵产生酒精;果醋制作过程中不能将发酵瓶敞开,防止杂菌污染,应通过充气口向发酵液中充入洁净的空气;酒精发酵温度为18〜25 C,而醋酸发酵温度为30〜35C;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1.2 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学案苏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1.2 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学案苏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1.2 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学案苏教版选修1 【课标要求】运用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知识目标)2.尝试制作泡菜。

(技能目标)【教学过程】知识点一、运用发酵技术制作豆腐乳和泡菜一、豆腐乳的制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食用豆腐乳。

豆腐乳又名,它是以为原料,经过加工而成的口味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价格低廉的深受人们喜爱的佐餐品。

豆腐乳是我国独特的传统的发酵食品之一。

民间传统的生产豆腐乳的方法主要是。

豆腐乳的生产多采用等进行发酵。

【补充】: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分布广泛,常见于土壤、水果、蔬菜、谷物上。

毛霉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毛霉等微生物生产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能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为我们爱吃的腐乳。

(一)腐乳的制作原理1、毛霉的地位及生物学特性(1)地位: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2)形态特点:丝状真菌(3)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4)毛霉生长发育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

在发酵过程中,毛霉可以分泌、、。

2、发酵原理:(1)蛋白质蛋白酶小分子的和。

(2)脂肪和。

【例题1】腐乳味道鲜,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A.无机盐、水、维生素B.氯化钠、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D.蛋白质、脂肪、氯化钠、水(二)腐乳的制作流程1、实验流程图:密封腌制【思考1】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2、具体操作(1)毛霉的生长:豆腐块沸水消毒后微微晾干,成为。

在晾干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落到上。

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为,所以将温度范围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苏教版选修1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作业

苏教版选修1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作业

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建议用时: 45 分钟)[学业达标]1.制作葡萄醋时,必须控制的发酵条件是 ( )A .温度18〜25 C,适时通气B.温度18〜25 C,隔绝空气C .温度30〜35 C,隔绝空气D.温度30〜35 C,适时通气【解析】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0〜35 C,并且是需氧型细菌,所以要不断适时地进行通气。

【答案】 D2.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

如果向培养酵母菌的葡萄糖悬浊液中通入空气,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是 ( )①乙醇的产量增加②乙醇的产量降低③葡萄糖消耗下降④葡萄糖消耗明显增加A .②③ B.②④C.①③ D .①④【解析】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 CO2和H2O,乙醇的产量降低。

而酵母菌数量大大增加,使葡萄糖的消耗明显增加。

【答案】 B3.果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制作方便和绿色环保等特点深受人们的欢迎。

下列有关果酒制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导学号:67850025】A .为使葡萄更干净,应该去梗清洗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发酵过程始终要严格密封C.为防止葡萄腐烂,可将发酵装置存放在 4 C的环境中D.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的代谢类型不唯一【解析】冲洗葡萄时应先冲洗后除去枝梗;果酒制作过程中应先通入空气,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然后再密封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果酒发酵应将温度控制在18〜25 C【答案】 D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接种酵母菌后,应立即密封B •在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接种酵母菌后,应先通气一段时间,再隔绝空气C •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接种纯种的酵母菌D.制葡萄酒的时间控制在10〜12 d【解析】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以酿酒,一开始通入空气,酵母菌通过旺盛的有氧呼吸使出芽生殖加快,产生更多酵母菌,这样在以后密闭不通气阶段才能有大量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2.1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课件苏教版选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2.1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课件苏教版选修1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第二章 发酵技术实践
第一节 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探究点五

苏教版选修一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第2课时作业

苏教版选修一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第2课时作业

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毛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毛霉属于单细胞真菌,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B .毛霉属于细菌,是单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C.毛霉有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D •豆腐上长出的白毛主要是指它的直立菌丝答案: B2•腐乳在酿制后期发酵中添加多量酒液的目的是()①防腐②与有机酸结合形成酯③利于后期发酵④满足饮酒需要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②③④ D .①②③解析:腐乳酿造后期发酵中添加多量的酒液,目的是在后期发酵中,防止杂菌污染以防腐,由于酒中特别是黄酒中含有酵母菌,经发酵可产生醇,并与有机酸结合形成酯,赋予腐乳独特的风味。

答案: D3.豆腐“毛坯”装瓶时的操作,不正确的是()A •动作要迅速小心B •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C.加入卤汤后,瓶口不用密封,因为其内有盐,不会再滋生其他微生物D .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解析:腐乳的生产流程中,最后一步为密封腌制,而密封的目的就是要防止杂菌污染。

因此,在操作上要迅速小心,且用胶条封口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以杀灭瓶口微生物。

答案: C4.腐乳制作过程中,影响腐乳口味和质量的是()①盐的用量②酒的种类和用量③发酵温度④发酵时间⑤豆腐含水量A .①②B .①②③C.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答案: C5.吃腐乳时,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它是由什么形成的()A .腐乳外层蛋白质凝固形成B .细菌繁殖形成C.人工加配料形成 D •霉菌菌丝繁殖于表面而形成答案: D6•腐乳味道鲜,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A .无机盐、水、维生素B .氯化钠、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D .蛋白质、脂肪、氯化钠、水解析: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

在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

答案: C7.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不需要严格杀菌的步骤是()①让豆腐长出毛霉②加盐腌制③加卤汤装瓶④密封腌制A .①②B .②③C.③④ D .①④答案: A8.腐乳发酵中具有防腐杀菌作用的是()①花椒②食盐③酒④茴香⑤红曲霉红素⑥焦糖A .①②③⑥B .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解析:根据花椒有防腐杀菌作用,焦糖不具有防腐杀菌作用,可判断答案为D。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 2.1《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第2课时学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 2.1《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第2课时学案

第一节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第2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制作腐乳,并分析制作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2.学会制作泡菜,识记乳酸菌的生活方式。

【重点提醒】1.泡菜制作的实验流程和乳酸细菌的生活方式及主要类群。

2.腐乳发酵的原理及实验流程。

3.毛霉的主要特征和腐乳制作过程中菌种的来源及各步措施的作用。

【自主学习】一、豆腐乳制作1.原料:________。

2.方法:主要是自然发酵,多采用________等进行发酵。

3.原理:毛霉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复杂酶系,与腌制腐乳坯调料中的微生物协同作用,使腐乳坯中的蛋白质缓慢水解,生成多种________和各种有机酸等,形成鲜香等豆腐乳所特有的风味。

4.腐乳制作的发酵机理:制作腐乳的过程主要是豆腐所含的蛋白质发生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

酿造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1)前期发酵①主要变化:毛霉在豆腐(白坯)上的生长。

②条件:发酵温度为________。

③作用a.使豆腐表面有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________”。

b.毛霉分泌以蛋白酶为主的各种酶,有利于将豆腐所含有的____________为各种氨基酸。

(2)后期发酵①实质: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

②主要变化5.工业生产豆腐乳的主要步骤:接种________、培养与________、压坯与________等。

6.制作腐乳的实践:制作________→装入容器→定时观察________生长状况→配制____________。

7.实验流程8.具体操作(1)毛霉的生长:豆腐块在适宜________(15~18℃)和________条件下,很容易在表面长出毛霉。

(2)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__________,越接近瓶口盐量________。

(3)配制腐乳浸液:用________及各种________配制腐乳浸液,配方不同,风味色泽不同。

2.1 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Ⅱ)同步测试 苏教版选修一

2.1 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Ⅱ)同步测试  苏教版选修一

2.1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Ⅱ)同步测试苏教版选修一基础达标知识点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下列生物与毛霉结构最相似的是() A.细菌B.蓝藻C.青霉D.放线菌2.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青霉B.曲霉C.毛霉D.根霉3.关于毛霉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毛霉是一类有细胞壁但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B.毛霉属于异养型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C.毛霉的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两种D.毛霉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4.根据毛霉在新陈代谢中异化作用的特点,下列哪些措施与其有关() A.豆腐含水量控制在70%左右B.控制温度为16 ℃C.用塑料袋罩时不要太严D.与上述A、B有关知识点二实验设计和操作提示5.腐乳制作过程中,影响腐乳风味和质量的是()①盐的用量②酒的种类和用量③发酵温度④发酵时间⑤豆腐含水量⑥盛豆腐的容器的大小A.①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6.豆腐块用食盐腌制,食盐的作用是()①渗透盐分,析出水分②给腐乳必要的咸味③防止毛霉继续生长及杂菌污染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7.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中食盐和酒精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食盐不能抑制微生物生长,只会影响腐乳口味B.酒精含量过高促进微生物生长C.酒精含量过低可能导致豆腐腐败D.以上说法均不对8.下列有关卤汤的描述,错误的是() A.卤汤是决定腐乳类型的关键因素B.卤汤是由酒和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C.卤汤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并有加强腐乳营养的作用D.卤汤也有防腐杀菌作用能力提升9.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从细胞结构上看() A.三种均为真核生物B.三种均为原核生物C.两种原核生物,一种真核生物D.两种真核生物,一种原核生物10.腐乳制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杂菌污染。

下列措施中不能起抑制杂菌污染作用的是() A.逐层增加盐的用量B.加入12%的料酒C.装瓶时让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D.用含水量约为70%的豆腐11.在腐乳发酵中,具有调味,促进发酵和食品防腐功能的是()①花椒②大蒜③茴香④桂皮⑤生姜⑥红曲霉素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12.在腐乳制作过程中,经检测发现一个毛霉细胞中的RNA比一个青霉细胞中的RNA多,最有可能是() A.DNA的含量青霉比毛霉多B.DNA的含量毛霉比青霉多C.合成的蛋白质毛霉比青霉多D.合成的蛋白质青霉比毛霉多13.现代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2.1 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Ⅰ)同步测试 苏教版选修一

2.1 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Ⅰ)同步测试  苏教版选修一

2.1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Ⅰ) 同步测试苏教版选修一基础达标知识点一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1.下列产醋最多的措施是() A.在果酒中加入食醋,并通气B.在果酒中加入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并通气C.将果酒暴露在空气中D.在果酒中加入冲洗葡萄的水,并通气2.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适宜原料和在生产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分别是() A.玉米粉和有氧B.大豆粉和有氧C.玉米粉和无氧D.大豆粉和无氧3.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知识点二实验设计与操作4.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冲洗,这样洗得彻底B.使发酵装置的温度维持在20 ℃左右最好C.在发酵过程中,需从充气口不断通入空气D.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因此不需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5.关于用塑料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提高果酒的产出量,果汁应尽量装满发酵瓶B.醋酸发酵阶段应封闭瓶口,防止杂菌污染C.制作果酒过程中每天需适时打开瓶盖D.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制作果醋6.下列操作不能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是() A.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B.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无水酒精消毒C.葡萄汁装入发酵瓶后,要密封充气口D.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知识点三结果分析与评价7.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 A.温度控制B.溶氧控制C.pH控制D.酶的控制8.在利用葡萄自然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杀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A.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B.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碳源C.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D.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能力提升9.下列哪种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A.氧气、糖源充足B.氧气充足、缺少糖源C.缺少氧气、糖源充足D.氧气、糖源都缺少10.在“果醋制作过程”中,获得较多的醋酸杆菌菌种的最简便方法是() A.从变酸的葡萄酒表面获得菌膜,再培养分离B.不必人为加入菌种,在葡萄等水果表面本身就存在大量醋酸菌C.从食醋中提取D.从土壤中分离提取11.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制作过程中要一直打开发酵瓶B.在制作葡萄醋的过程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 ℃C.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酒精转变成乙醛,再将乙醛转变为醋酸D.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醋酸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12.在一个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图,下列有关坐标图中不正确的是()13.下图是果醋和果酒的发酵装置,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出料口可以用来取样B.排气口能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C.充气口在醋酸发酵时要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D.充气口的开关始终要处于打开状态14.酵母菌与乳酸菌是发酵工程的常用菌种,试完成下列问题:(1)在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时,其吸氧量和二氧化碳的产生量________。

苏教版选修一 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 第1课时 作业

苏教版选修一 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 第1课时 作业

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一、选择题1.在酿酒和酿醋的过程中都要涉及各种微生物,在上述两过程中所涉及的微生物在结构上有什么本质区别()A.前者有细胞结构,后者没有细胞结构B.前者没有细胞结构,后者有细胞结构C.前者有成形的细胞核,后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前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后者有成形的细胞核解析: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发酵的菌种以及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果酒发酵的菌种是酵母菌,属真核生物;果醋发酵的菌种是醋酸菌,属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显著的区别是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而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 C2.制作果醋时,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是因为()A.醋酸菌是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O2的参与B.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O2C.通气,防止发酵液霉变D.防止发酵时产生的CO2气体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解析:果醋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而不是酵母菌,醋酸菌是好氧菌。

当氧气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

缺乏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答案: A3.下列有关果酒自然发酵流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将选择好的葡萄进行反复冲洗,防止杂菌污染B.应将选择好的葡萄冲洗1~2遍,防止菌种流失C.应去梗再冲洗,防止冲洗时梗刺破葡萄皮造成污染D.应对榨取的葡萄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感染解析:在果酒自然发酵中,冲洗这一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浮尘,不能冲洗得过于干净,也不能进行去皮,因为自然发酵的菌种来自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去梗的操作应在冲洗之后,否则会因去梗造成汁液流出和造成杂菌的污染。

高压蒸汽灭菌会使各种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均被消灭,无法产生果酒。

答案: B4.下列产醋最多的措施是()A.将果酒中加入食醋,并通气B.将果酒中加入变酸的果酒表面的菌膜,并通气C.将果酒暴露在空气中D.将果酒加入冲洗葡萄的水,并通气解析:因食醋经灭菌不含有菌种,空气中和冲洗葡萄的水中可能有醋酸菌,但数量不大,只有变酸的果酒表面的菌膜中有大量的醋酸菌。

生物苏教版选修1课后训练:第二章第一节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第二课时含解析

生物苏教版选修1课后训练:第二章第一节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第二课时含解析

运用发酵技术制作豆腐乳和泡菜练习1.(2012·江苏高考)(多选)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合理的是()。

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C.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2.下列关于毛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属于真菌类B.它属于细菌类C.它有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D.豆腐上长出的白毛,主要是它的直立菌丝3.吃腐乳时,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它是由什么形成的?()A.腐乳外层蛋白质凝固形成B.细菌繁殖形成C.人工加配料形成D.霉菌菌丝繁殖于表面而形成4.下列关于豆腐乳发酵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发酵B.发酵过程分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C.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D.发酵过程中毛霉和根霉互利共生5.泡菜液中的调料起的作用是( )。

①杀菌②辅助盐分渗透③调口味④除异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6.下列操作,不会引起泡菜污染的是( )。

A.坛盖边缘的水槽应注满水,并且要时常补充水槽中的水B.腌制时温度过高,食盐量不足10%C.腌制的时间过短D.盐水入坛前不用煮沸,直接入坛7.(2011·江苏高考)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8.下列是有关腐乳制作的几个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

①腐乳的制作主要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主要参与的微生物是青霉②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③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④决定腐乳特殊口味的是卤汤⑤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小分子且易于消化的物质⑥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21%左右,酒的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9.(2011·江苏宿迁高二检测)在腐乳制作过程中,经检测发现一个毛霉细胞中的RNA比一个青霉细胞中的RNA多,最有可能是().A.DNA的含量毛霉比青霉多B.DNA的含量青霉比毛霉多C.合成的蛋白质毛霉比青霉多D.合成的蛋白质青霉比毛霉多10.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 2.1《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第1课时学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 2.1《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第1课时学案

第一节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第1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2.利用酵母菌由果汁制酒,再利用醋酸菌由酒制醋。

【重点提醒】1.酵母菌、醋酸菌的生活方式和生长发酵条件。

2.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

3.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和果醋的装置,控制发酵条件并检测酒精的生成。

【自主学习】一、果酒与果醋制作原理1.发酵技术的发展(1)发酵:利用________在________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过程。

(2)发展①________发酵阶段;②________阶段;③____________阶段;④____________阶段。

2.果酒的制作(1)原料:各种________。

(2)发酵菌种:________,呈卵球形或圆柱形。

(3)原理:酿酒酵母菌______________条件下可将葡萄汁中的________分解成为____________。

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菌种来源:附着在葡萄果实上的______________。

(5)温度条件:________。

(6)程序:选取优质葡萄→________葡萄→________葡萄汁→________葡萄汁→________。

3.果醋的制作(1)菌种:________。

(2)发酵条件:充分供________。

(3)原理:在充分供氧条件下,醋酸菌能将________氧化为________。

二、果酒与果醋的制作操作过程1.果酒与果醋的常用发酵装置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中各个部件的作用以及该装置的使用方法:充气口:在________发酵时连接气泵进行充气。

排气口:排出____________时产生的CO2。

(1)设计思路①因为果酒制作初期需要氧,果醋整个制作过程都需________,所以需要带开关的充气口,以调控________的供应量。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 2.1《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第1课时随堂检测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 2.1《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第1课时随堂检测

第一节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第1课时一、选择题1.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D.酵母菌装置放在45℃处2.下列产醋最多的措施是()A.在果酒中加入食醋,并通气B.在果酒中加入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并通气C.将果酒暴露在空气中D.在果酒中加入冲洗葡萄的水,并通气3.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最适原料和产生酒精的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分别是()A.玉米粉和有氧B.大豆粉和有氧C.玉米粉和无氧D.大豆粉和无氧4.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左右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5.在果酒制作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A.将消过毒的葡萄汁装满发酵装置B.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C.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D.将冲洗除梗的葡萄放入冲洗并晾干的榨汁机内进行榨汁6.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

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

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中pH变化曲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7.制作果醋时,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是因为()A.醋酸菌是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O2的参与B.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O2C.通气以防止发酵液霉变D.防止发酵时产生的CO2气体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8.若在制作葡萄酒时,在发酵液中同时生成了葡萄醋,不可能的原因是()A.密封不严,有氧气进入B.有空气中的醋酸菌进入C.发酵罐消毒不彻底D.发酵液灭菌不彻底。

2022_2022学年高中生物2.1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课后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1

2022_2022学年高中生物2.1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课后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1

第二章发酵技术实践第一节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1.以下关于果酒制作过程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冲洗,这样洗得彻底B.使发酵装置的温度维持在18~25 ℃C.在发酵过程中,需从充气口不断通入空气D.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因此不需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解析:在选葡萄时应先冲洗1~2 次,再去除枝梗,以防葡萄破损被杂菌污染;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在发酵过程中不需要通入空气。

酵母菌的繁殖力虽然很强,但仍要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 因为其内含有微生物,会影响果酒的品质。

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的适宜温度一般是18~25 ℃。

答案:B2.制作葡萄醋时,必须控制的发酵条件是( )A.温度18~25 ℃,充分供氧B.温度18~25 ℃,隔绝空气C.温度30~35 ℃,隔绝空气D.温度30~35 ℃,充分供氧解析: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

答案:D3.乳酸菌与酵母菌从结构上相比,后者最显著的特点是( )A.无细胞器B.有成形的细胞核C.无DNA分子D.不能进行无氧呼吸解析:乳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有多种细胞器,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B4.“东方紫〞是以极富营养价值和保健成效的桑椹为原料,制作而成的营养果酒,取“紫气东来〞之意。

在“东方紫〞酿制过程中,酿酒师为了增加酒的甜度添加了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如果葡萄糖浓度过高反而抑制酵母菌的生长。

其原因最可能是( )A.葡萄糖被合成了淀粉B.酵母菌细胞失水C.改变了培养液的pHD.酵母菌发生了变异解析:葡萄糖浓度过高时,酵母菌会渗透失水,生长受到抑制。

答案:B5.在制作腐乳时,加浸液密封腌制过程中,对腐乳风味和质量无影响的因素是( )A.料酒的用量B.周围环境中的湿度C.辛香料的组成和用量D.腌制的温度和时间解析:因为密封腌制,故周围环境的湿度对腐乳风味和质量无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每课一练(苏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1.以下反应不属于果酒和果醋发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式是()A.C6H12O6+6O2+6H2O―→6CO2+12H2OB.C6H12O6―→2C2H5OH+2CO2C.CO2+H2O―→CH2O+O2D.C2H5OH+O2―→CH3COOH+H2O【解析】A属于果酒发酵初期阶段的反应;B属于果酒发酵产酒阶段的反应;C属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D属于果醋发酵过程的反应式。

【答案】 C2.(2013·盐城高二检测)用带盖瓶子制作果酒时,每隔一段时间(一般为12小时左右)要对瓶盖进行一次操作,下列关于操作及作用正确的组合是()用带盖的瓶子制作葡萄酒A.拧松进入空气B.打开进入空气C.拧松放出CO2D.打开放出CO2【解析】果酒发酵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同时会产生CO2。

所以既要提供无氧环境,又要及时将产生的CO2排出,同时又不能打开瓶盖,以免杂菌进入。

所以正确的操作应为拧松放出CO2后再拧紧。

【答案】 C3.将鲜奶制成酸奶后,其所含的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变化趋势是()A.能量增加营养减少B.能量减少营养增加C.能量减少营养减少D.能量增加营养增加【解析】而乳酸菌能使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这个过程消耗能量,使能量减少。

另外,乳酸菌还可产生大量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答案】 B4.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B.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在制作过程中要一直敞开发酵瓶C.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 ℃,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 ℃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果酒制作要充气后密封,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无氧时发酵产生酒精;果醋制作过程中不能将发酵瓶敞开,防止杂菌污染,应通过充气口向发酵液中充入洁净的空气;酒精发酵温度为18~25 ℃,而醋酸发酵温度为30~35℃;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答案】 D5.(2013·苏州高二质检)在发酵过程中,果醋、果酒、腐乳、泡菜所用菌种依次是()①米曲霉②黄曲霉③酵母菌④乳酸菌⑤毛霉⑥青霉⑦醋酸菌A.⑦③④②B.⑦③⑤④C.⑦③②④D.⑦③④①【解析】在发酵过程中,果醋、果酒、腐乳、泡菜所用菌种依次是醋酸菌、酵母菌、毛霉、乳酸菌。

腐乳制作中毛霉起主要作用,其他的还有青霉、曲霉和酵母菌等。

【答案】 B6.关于腐乳制作过程的操作的叙述,哪种说法不恰当()A.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保持温度在15~18 ℃,并保持一定湿度B.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得厚一些C.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D.卤汤中香辛料越多,口味越好【解析】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

卤汤中香辛料含量的多少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配制,但并不是越多,口味就越好。

【答案】 D7.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要防止微生物污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B.腌制腐乳的卤汤中应含有12%左右的酒以抑制细菌的增殖C.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部分的盐要铺薄一些【解析】果醋发酵的微生物为醋酸菌,属于需氧型,因此发酵阶段不应封闭充气口;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不能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这样会使得发酵瓶中的微生物酵母菌死亡;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部分的盐要铺厚一些。

【答案】 B8.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导致泡菜腐烂。

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制作泡菜要注意坛口的密封,如果封闭不严,氧气进入会抑制乳酸菌的生长繁殖,也会导致需氧腐生菌的生长,使泡菜腐烂。

【答案】 B9.下列有关传统果酒、果醋发酵和腐乳制作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果酒、腐乳发酵的主要微生物属于真核生物,果醋发酵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三种发酵过程中都可以通过控制发酵温度实现对微生物类型的控制C.果酒发酵在无氧环境下进行,果醋和腐乳发酵在有氧条件下进行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过程利用的都是微生物胞内酶【解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是利用了酵母菌和醋酸菌的胞内酶,但腐乳的制作是利用了毛霉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酶、脂肪酶等。

【答案】 D10.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质酶的微生物参与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解析】参与果醋发酵的微生物为原核生物,不含有线粒体;果酒制成后改制果醋,不仅需要改变温度,还需要改变溶氧量等条件;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盐量,瓶口最厚。

【答案】 C二、非选择题11.腐乳,又称乳腐或豆腐乳,是我国著名的民族特产发酵食品之一。

其滋味鲜美,酱香宜人,制作历史悠久,品种多样,主要有红方腐乳、酱腐乳和白腐乳等,而红曲酱腐乳既具有红方腐乳适宜的天然红曲色泽,又具有酱腐乳特有的浓郁的酱醋香味,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某兴趣小组按照以下工艺流程制作红曲酱腐乳,请据图回答:毛霉→孢子悬浮液红曲酱卤↓↓豆腐干→切块→接菌→搓毛→腌坯→装坛→兑汤→发酵→成品(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丝状的毛霉。

毛霉是一种状真菌。

(2)在腐乳制作的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和,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传统的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

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

(4)搓毛是将长满菌丝的白坯用手抚抹,让菌丝裹住坯体,其目的是。

(5)在逐层加盐腌坯的过程中,随层数的加高而盐量,接近瓶口要铺一些。

(6)红曲酱卤是由红曲、面酱、黄酒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加入黄酒的作用是。

【解析】(1)豆腐发酵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毛霉起主要作用,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

(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豆腐转变成腐乳。

(3)传统制作中,豆腐上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现代腐乳生产是在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避免了其他菌种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4)搓毛促进毛霉覆盖整块腐乳,以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污染而导致腐乳烂块。

(5)加盐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在后期制作中不会过早酥烂。

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6)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答案】(1)丝(2)小分子的肽氨基酸脂肪酶(3)空气中的毛霉孢子避免其他菌种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4)防止腐乳烂块(5)增加多(6)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12.(2013·淮安高二测试)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如图是果醋和果酒发酵装置示意图,分析回答:(1)在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中,充气口应该关闭,但葡萄汁不应该装满整个发酵罐,原因是。

(2)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在整个发酵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过程。

(3)在用葡萄制作葡萄醋的发酵过程中,充气口应该打开,要向发酵瓶中通入空气,原因是。

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 ℃,原因是。

(4)在发酵过程中,用 证明的确有醋酸生成。

【解析】 试题中综合了果酒、果醋制作过程的异同,考查了酵母菌和醋酸菌代谢的特点、发酵装置的控制条件等,综合了模式图、曲线等试题类型。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而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即使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答案】 (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更多的能量,有利于其大量繁殖;当氧气消耗完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进行发酵(2)(3)醋酸菌是好氧细菌 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是30~35 ℃(4)pH 试纸检测发酵前后的pH13.某兴趣小组将豆腐块灭菌,接种微生物后培养2d ,加入适量食盐,经密封放置10d 后制得豆腐乳。

(1)在保质期内,豆腐乳放置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短肽和氨基酸含量越高。

为探究其原因,该小组取适量豆腐乳制成样液,等量加入各试管,进行了以下实验。

后,样液的颜色将 。

处理④中,100 ℃加热的目的是 。

如果处理③与处理④相比,显色较 ,且处理③与处理②相比,显色较 ,则表明豆腐乳中蛋白质被微生物产生的分解。

最终使短肽和氨基酸等含量增加,因此保质期内豆腐乳放置越久风味越佳。

(2)食用豆腐乳后,其中的氨基酸可以在人体内通过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还可以由氨基酸产生的不含氮部分合成。

【解析】(1)双缩脲试剂A为NaOH溶液,加入该试剂后样液的颜色不变;处理④中,100℃加热的目的是破坏蛋白酶的活性;豆腐乳样液中的蛋白质有两个来源:一是豆腐制品中的来自大豆中的蛋白质,二是接种的微生物产生的酶。

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在高温时酶变性失去活性。

在适宜温度下,蛋白酶催化蛋白质分解,作用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少,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后颜色越浅。

(2)氨基酸通过氨基转换作用(或转氨基作用)可以形成新的氨基酸,由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形成的不含氮部分可以转化为糖类和脂肪。

【答案】(1)不变使酶失活浅浅蛋白酶(肽酶)(2)氨基转换糖类和脂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