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 必修 化学1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 必修 化学1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521465d77232f60ddcca150.png)
人教版必修化学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2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
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
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
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
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
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系统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1、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反应,并已经掌握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从具体的反应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学习了化合价,理解了化合价的变化,但并没有了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初中化学一年的学习中只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2《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2《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9b4a115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d.png)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影响。
2.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气象图表等工具分析问题的能力。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针对学生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并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分布特点及对气候的影响。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气压和风现象,撰写观察报告。
2.教学目标:
4.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分析中,深化对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及分布特点。
2.学会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解释气候变化、地理环境差异等。
3.掌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同时,提高地理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基础的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学习背景。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形成原理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不够深入。
2.实践与应用:
(1)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气压和风现象,如季节性风向变化、气压变化对天气的影响等,撰写观察报告。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 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 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b00320a5e9856a56126093.png)
课时安排:(初步计划,因这是学生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个新课单元,可能会随课程进展的实际情况相应变动)
Period IThe first part of the new words and Ex 1-3 on P.11
Period IIThe second part of the new words and Ex 1-2 on P49
Finish the Exx individually or in groups
本节课中的重点与中心环节,希望通过本节的设置,能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较为有效的识记单词,体会语用的功效。
min
Step 6
Checking
If time permits,Check the answers
Check the answers and correct their own.Try to be clear why they are right or wrong.
教学
重点
1 Pronounce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correctly. 2 Grasp the use of some key words.
3 Learn at least one way to memoriz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学情
分析
Ss have poor vocabulary, and the worse is that they still don’t have an essential way to enrich their vocabulary.So, this period will help them to realize how to memorize words in practical using.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2《Travelling around》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2《Travelling around》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2fd928bceb19e8b9f6baad.png)
【2019统编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2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Period 1 Listening Speaking&Talking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 Instruct students to get main facts by listening and motivate them to talk about the topics about how to prepare for the trip and make reservations by listening and ultimately can make travel arrangements and reservations.2. 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cooperativ e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thinking capability.3. Develop students’ different listening skills to solve different listening comprehensive problems.4.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how to use the structures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be doing) is used to express future plans.教学重难点:1. Teach students how to focus on key words, not on single words or grammar.2. Prompt Ss to talk about the related topics, such as how to prepare for the trip and make a travel plan.教学过程:Part 1: Listening and SpeakingLead inThe teacher is advised to talk with their students about the places that they want to travel mos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boys and girls, if you have a chance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where will you go? After their small talk, the teacher can move on by finishing the following listening task:Before travelling, what do we need to prepare for the trip?After finishing the task above, the teacher is expected to play conversation 1 which is about Paul and Meilin’s conversation about coming holiday and after finishing listening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tudentsneed to solve the following task.1.Circle the two places Meilin is going to for holiday.A. Germany. B. England. C. Iceland. D. France.2. How is she going to get there?A. By sea.B. By air. C .By train.3 How is she planning to get around after she arrives?A .By car. B. By train. C. On foot.Listening tip:After finishing the task above, the teacher is expected to play conversation 2 which is about where and why Paul is visiting with his family and after finishing listening, the students need to solve the following task.Listen to Conversation 2.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ere is Paul's family going over the holiday?2. Why are they going there?After finishing the task above, the teacher is expected to play conversation 3 which contains the whole conversation and solve the following task.Fill in the table below:Finally, after finishing the task above, the teacher is expected to instruct students to work in groups to finish the following project: Speaking ProjectWork In pairs. Choose a travel destination and discuss how to prepare for the tripPart 2: Listening and Talking:The teacher is advised to talk with their new students about the related topic: Boys and girls, do you know how to make reservations for a trip? Let’s listen and find out:Play the listening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2.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2 Listen again and complete the table with the words you hear.Making reservationsOpening:Talking about timeTalking about what you prefer:Other informationPaymentTalking projectWork in groups.Imagine you are making plans for the holiday. Choose one of the situations below and role-play a phone call with a partner.Booking air tickets Booking a hotel room Booking a table for dinnerPeriod 2 Reading and Thinking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 Enable students to acquire the basic usage of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concerning the topic of traveling and learn to use them flexibly.2. Enable students to sum up some details related to Peru.3. 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thinking capability.4. Develop students’ different learning skills to solve different reading comprehensive problems, such as skimming, scanning and inferring.教学重难点:1. 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such as skimming, scanning and summarizing.2. Let students talk about their travel plans and topics about travelling.教学过程:1. Before readingStep 1 warming upHave a free talk with students. Ask them the following question: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Peru? Let’s have a quiz. Show the quiz on the screen.Step2 Pre-readingPrediction:1. What types of text is the passage?2. Let students guess what the text will be mainly about before reading by looking at the picture and the title.Step3: Reading1. Fast readingAsk students to skim the reading passage to find out some main details about Peru as quickly as possible by doing the multiple choice test.1. Peru lies on the _________ coast of South America.A. PacificB. AtlanticC. ArcticD. India2. How many years did Spain control Peru about?_________A.1400.B.1500.C.300.D.100.3. How will you get the center of forest if you visit Amazon Rainforest?A. By air.B. By seaC. On foot.D. By car.4. If you want to enjoy stone buildings, which tour should you take?A. Amazon Rainforest TourB. Machu Picchu TourC. Cusco Tour D Lake Titicaca Tour5. Where is your accommodation while visiting Lake Titicaca?A. Local hotel.B. Visitor center.C. Stone building.D. Local home.2. Intensive readingAllow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more carefully this time to sum up the features of each scenic spot.Step 4: Further Reading and discussionRead the text the third time and work in pairs to do the following task.Suppose you are a travel agent, and the following people want a package trip to Peru and ask for your advice. Please recommend them the destin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interest.Good expressions that students can choose to use: help the travelers choose which tour to take1. Mike, a well -paid photographer, who has great interest in adventuring and exploration. He hopes to have an active holiday and shoot some pictur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animals. He doesn’t need first class accommodation.2. Bill is a reporter, who not only enjoys learning about the culture and lifestyle of the country, but also likes admiring beautiful scenery. He needs to make a report about the local people’s life of this country.3. Tom, a hiking lover, hopes to spend some days hiking while enjoying the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4. Mary, a designer, is planning to make a trip to a place, where she can enjoy the different architecture of this country and some excellent food. She also likes going shopping.1.In my opinion, you could/might choose…, because you prefer to…2.Could be a perfect choice for you, for…3.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you would enjoy…, for…4.Would probably suit you, because you enjoys/ love/hate doing…Step 5: Passage ConsolidationLanguage appreciation:• 1. You can then spend three days exploring the rainforest with a local guide and enjoying the plants and animals unique to the rainforest.•[句式分析] 本句主体结构为spend some time doing sth.•exploring the rainforest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并列结构;____________作方式状语; unique to the rainforest为形容词短语作定语修饰____________•[尝试翻译]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您可以在当地导游的陪同下,深人雨林进行探索,欣赏雨林特有的动植物。
高中高一化学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离子反应 教学设计
![高中高一化学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离子反应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912b2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1c.png)
人教版2019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3.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电解质概念。
2.模型认知:通过推理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条件,建立书写电离方程式的认知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从宏观和微观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理。
2.通过推理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条件,建立书写电离方程式的认知模型。
难点:通过推理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条件,建立书写电离方程式的认知模型。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实验验证法,讨论法、讲述法第一课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联系生活,思考问题】1.湿手更易触电,原因是什么?【实验探究】课本p13实验1-2大家都知道金属和石墨都能导电,那么化合物能否导电呢?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装置烧杯内溶液实验现象结论干燥的KNO3固体灯泡不亮纯酸、碱、盐的固体不导电,酸、碱、盐的溶液能够导电,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想一想;为什么?)干燥的NaCl固体灯泡不亮蒸馏水灯泡不亮NaCl溶液灯泡发亮KNO3溶液灯泡发亮熔融的NaCl固体灯泡发亮【合作探究】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概念电解质:在或能够导电的,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或都,如蔗糖、。
酒精等。
3.概念辨析:(1)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金属铜能够导电,稀硫酸能够导电,但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固体,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u。
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如Cl2。
(3)电解质不是指水溶液,而是指化合物本身。
如食盐水能导电,电解质是NaCl而不是食盐水。
【思考与讨论】1.像AgCl、CaCO3 这些难溶盐,它们几乎不溶于水,它们是电解质吗?2.像SO2、SO3、CO2、NH3等,溶于水能导电,它们是否是电解质?3.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⑴金属铜⑵固态NaCl ⑶O2 ⑷H2SO4 ⑸碳棒⑹酒精水溶液⑺KOH水溶液⑻熔融状态的KNO3 ⑼葡萄糖⑽CO2 ⑾BaSO4⑿稀H2SO4【讨论与归纳】2.电解质的判断1)从物质分类角度: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单元Reading and Think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单元Reading and Think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e2755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f.png)
在本节课结束时,学生能够:
1.通过看和读获取秘鲁和与秘鲁旅游有关的信息。
2.向不同爱好的游客介绍秘鲁,并推荐路线。
3.表达自己对旅游的看法。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掌握介绍性文本和旅游宣传册的语言特点和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评价旅游的意义。
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
活动设计思路:
该板块的活动设计主要聚焦对秘鲁的地理、历史、文化、景观等方面的学习与探究。读前活动,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秘鲁旅游风光的视频,感受南美风情,激发他们了解和探索秘鲁的欲望,并形成对阅读的期待。然后通过提问学生还有哪些其他获取信息的途径,自然过渡到下一活动。接着进入快速阅读部分,引导学生关注两种不同的文本体裁:百科全书式的介绍性文本和旅游宣传册。让学生观察地图、小标题、图片等文本特征及粗略对比文本,初步辨认百科全书式介绍性文本和宣传册式说服性文本的文体特色。下一环节引导学生整体阅读文本一,梳理并概括有关秘鲁的地理及历史方面的信息,鼓励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信息进行深度分析,推测并挖掘秘鲁的旅游资源,激发学生的判断力和想象力,也为文本二的阅读作准备;接着阅读宣传册中四条秘鲁旅游路线,通过对信息的梳理和评价,达到获取、理解、评价信息的目的,并且了解旅游宣传册所应涵盖的信息要点。最后让学生从挑选自已喜欢的旅游路线的角度,深度理解文本内容,并进行评价。这属于高级的批判性思维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和拓展对文本信息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学习态度较认真,学习热情高。学生已基本具备在阅读中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部分学生能用英语表达观点。但多数学生在理解和整合知识、分析、推理论证观点以及批判评价方面的能力都比较欠缺。此外,虽然学生对旅游比较感兴趣,但对于秘鲁这个国家了解的不太多,但也正因此,学生对于探索这个国家情趣浓厚。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二章第三节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二章第三节](https://img.taocdn.com/s3/m/605da4798e9951e79b892738.png)
必修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一、学习目标分析(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能够从化学反应分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与交流,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从得、失氧,到化合价有升降变化特征,再到发生电子转移的微观本质,体会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体会知识的延续和发展。
(2)学会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思路与方法。
(3)通过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体会应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了解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学会用对立统一、辨证观点的分析、认识事物。
(3)通过学习,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难点的分析与确定中学阶段化学反应通常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本章前两节从反应类型的角度、离子反应的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了分类。
本节则从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的角度分类,进一步学习、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并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分析,学习、体会应用分类观、微粒观、氧化还原反应观学习化学反应的方法。
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看,初中化学中氧气是重点内容,学生对有氧参加的反应很熟,但对反应实质没有深入了解;从学生原有能力看,能运用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但对四个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缺乏微观上的认识;学生对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有所了解,但对电子转移和化合价变化之间的关系没有认识;通过本节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完成认识过程、认识方法的转变,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二单元钠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化学
![第二单元钠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279a59f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f.png)
图文并茂,能够较快地让学生进入本节课堂学习。简单的思维训练能够让学生不害怕对本节课知识点学习,感悟本节课的知识点。根据从海水提取氯化钠及纯度的测定为线索,进行教学预测和解释钠可能的物理,化学性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授新课
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预测教师:从钠的原子结构来看,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该电子很容易在化学反应中丢失。教师总结: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思考讨论:实验室中,通常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以隔绝空气。(展示被保存的钠的图片)教师提出疑问:为什么要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呢?思考讨论:教师: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钠的光泽和颜色,并注意新切开的钠的表面所发生的变化。)新课讲解:钠的物理性质:①质软,能用刀切割②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③熔点:97.8℃④沸点:883℃⑤密度:0.971g/cm3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金属钠的制取和用途。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钠的化合物,掌握钠的化合物的相关特点,了解用途。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焰色反应的相关概念,学习通过焰色反应检验不同离子的方法,了解一些金属的焰色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化学态度.2.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五、教学内容
F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2课时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3课时第三节 物质的量 3课时全章复习 1课时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课时
三、教学中认知模型
依据类别共性类比典型代表物
实验验证
Unit2 教学设计-【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
![Unit2 教学设计-【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7b7e758f43323968001c9242.png)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Knowledge objectives:
Enable students to read an encyclopedia entry and travel brochure and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text type and get some effective information.
share their own opinions.
难点
How to let students compare the four different places and give specific suggestions.
教学资
源:
multimedia
教学准
备:
Some background for Peru
重点
1.To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linguistic featuresof encyclopedia and travelbrochure
2.TomakestudentslearnaboutthetravelresourcesandculturalfeaturesofPeru,and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法: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Fast reading to get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passage
Careful reading to get some detailed information in the passage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2-reading教学设计说明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2-reading教学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d2466ba03d8ce2f01662360.png)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2 reading教学设计弦第一.教材本节课教材选取的是必修一第二单元阅读部分。
第二.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通过对单词的预习及听录音,能够熟读文章中出现的新单词。
●能够在讨论活动中用简单的英语发表自己的看法。
●掌握阅读基本技巧并予以运用。
2.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热情。
●通过对英语发展过程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第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scanning 和 skimming。
由于学生刚从初中进入高中,对高中英语的阅读难度很难适应,因此迫切需要提高阅读技能。
这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能读懂文章,了解文章的基本大意及各段落大意。
学会快速找到每段的中心句。
●学会划出阅读理解题的关键词,并能在寻读过程中找到相关信息。
第四,教学过程Step1. Lead-in (6 minutes)课前放首英文歌(when you believe),为接下来的讨论提供信息。
问候完后问一个与学生实际相关的问题:How long have you learned English? 然后引出讨论话题:Why do so many people learn English? 两人一组进行讨论,用短语尽可能多的说出原因。
可在黑板上举个例子:To listen to the English songs,同时写出课前歌曲名字。
两分钟讨论后,让学生给出答案,幻灯片如下展示:然后再问学生: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English language? 再进入本课主题: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Step 2: Pre-reading (3 minutes)用三幻灯片预习本文中的生单词及短语,为阅读扫清障碍。
(对于许多没有做预习的学生来说,这一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人教版(必修)1Unit 2 Grammar Direct Speechend Indirect Speech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Unit 2 Grammar Direct Speechend Indirect Speech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6f52d050e2524de5187e79.png)
I hs p r d T e su e t r x e td t a n t e r l f e n t i e i , h t d ns ae e p c e o l r h ue o — o e r
4My mo h rs i o me,T r n t e l h . . t e ad t “ u n O h i t” g
—
M v mohe od m et u n o h ih . t rt l ot r n t e lg t
5.Do ts ke i heo rc ” s ad t m “ n’ mo n t fie. hes i o To
q e t a d c mma d n d rc p e h a d id r c p e h. t d ns u s n o s n si i t e c n n i t e c . S u e t e s e s
t ecls iel n ne e tn o ao et e sud n s’i e e L h a sl y a d itr sig t rus h t e t ntr s v
中用 S b t osh od t .
21 0 0年 1 2月 总 3 9期 6
人 教 版 ( 修 ) Uni r 必 1  ̄2G am m arDiec r  ̄Sp ch ee
cnd l I r ndiec ̄Speech 教 学 设 计
盲署 群
( 州省 贵 二 十五 中 贵 贵州 贵 阳 500 ) 501
7T e o ie ad t e “ w y ” . h 仟 c rs i o t m.Go a a . h
人教版英语必修一Unit2(Writing)海报写作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英语必修一Unit2(Writing)海报写作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10a30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7.png)
高一英语Unit2- Writing海报写作课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指出根底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育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进展自主学习的力量和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把握肯定的英语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形成肯定的语言综合运用力量。
培育学生标准准确的书面表达是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而英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写作是相对较难的.在教学中,高一学生刚从初中升上高中,心理上就已经学生惧怕写作,而教师觉得写作教学难,批改学生作文也难,因此一般对阅读理解较为重视,而对写作的重要性生疏缺乏,无视对学生写的力量的培育,以致有相当一局部学生学了多年外语后,写作力量仍旧很差.学生写作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用汉语思维方式造句、语法错误多、谋篇布局与连接力量弱。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目标必需做到:1、明确书面表达的要求,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题、确定文体、抓住要点、组织语言、书写修改等一系列工作。
2、学会内容表达的完整性、行文的连贯性、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3、通过词到句子再到文章的训练,提高学生用英语进展思维的力量,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习惯,熬炼学生用英语进展自我表达和交际的力量;拓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进展学生观看与分析问题和归纳事物特点的力量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综合运用英语的力量。
通过写作,教育学生乐观参与、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感受“合作学习”是一种格外有效的学习策略,体会沟通思想和共享学问的乐趣。
我以一个教学案例来谈谈我的生疏和感悟。
这堂课我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所学的单元话题,进展争论来写出我们如何写英文海报。
具体过程如下:Step1: Lead-in让一个学习小组做一张英文海报,主题是高一26 班和高一26 班进展一场篮球竞赛,图文兼并。
唤起留意,酝酿心情,让学生清楚本次课内容是:1.关于活动宣传的写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展答复以下问题。
1、要求学生答复以下问题〔全班按学习小组分别争论以下题目〕1).What is a poster included?2).What should we attention when we write a poster?3).How can we write a good poster?2、每一组将争论结果在讲台上展现。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22bfd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03.png)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讨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问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根据课堂讲解和课本内容,完成课后选择题、计算题和分析题,加深对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
-使用地球仪和热辐射感应器等教具,模拟不同纬度地区的热量分布,帮助学生理解大气逆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影响。
2.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引入城市热岛效应、全球变暖等案例,让学生探讨大气受热过程在这些现象中的作用。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如记录当地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对气候的影响。
-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分析中的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
(二)教学设想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
1.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大气受热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降低理解难度。
-设计动态模拟实验,展示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播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大气的吸、反、透作用。
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高,对新奇的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沟通与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人教版必修1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人教版必修1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教学设计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ec706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d.png)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教学设计学号:联系方式:人教版必修1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和体系分析 1.位置分析本单元处于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1的第二章,是高中化学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起始章。
本单元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开始,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在复习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课程其他章节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结构分析本单元的一条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化学学科的核心思想——分类观始终贯穿于单元始终。
包括物质分类法、胶体、电解质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四部分内容。
单元内容结构如图所示:三、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化学课程目标由国家控制,以化学学科课程标准的形式向社会公布。
是实施该门课程管理、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
化学教学目标由任课教师编制,是教师在调研了化学教学系统各要素之后对教学的预设。
化学课程目标是课时教学目标的基础。
编制化学教学目标时最具挑战性的是化学教师如何选择恰当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该任务的教学强度。
从教育的层级转化来讲,先有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然后才有课程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最后才是课时的教学目标。
按照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的观点,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是三位一体的关系。
化学教学目标是在调研了课程目标、化学教材、学校教学条件和学习者的实际之后,对化学教学所作的一种终极预设。
故本单元课程目标转化为三维教学目标过程如下:(一)先研读课程标准,其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之“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这个知识点的要求为: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22a8bef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3.png)
3.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4.学生通过本章节学习所培养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题与填空题:设计一份包括大气层结构、大气运动原理、气候与天气等方面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以检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球的运动、地理环境等,但在大气科学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中需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大气组成、大气层结构等概念的理解程度,注重基础知识点的巩固和拓展。
2.学生在分析大气现象、气候成因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地理原理进行问题分析。
2.分析论述题:针对本章节的重难点,如大气污染防治、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布置一道分析论述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观测天气现象、制作简易气象站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科学的魅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小组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分组研究大气科学相关问题,如“大气层对航空飞行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与缓解措施”等,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课堂分享。
2.读图题:提供气象图表、卫星云图等,让学生分析大气现象,提高读图、用图能力。
3.综合分析题:结合时事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气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强化重点、难点,并强调以下方面:
1.大气层结构及各层大气特征。
4.学习气候的形成与变化原因,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气候资料,探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这两张图片作为导入,看到这两张图片学生们难免会想起它们背后所代表的国家,也就会想起了国家别后的不同文化,自然而然的导出英美语言存在的差异。
6. More difference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分别从发音,拼写,用法等发面来简要介绍英美语言上的差异,让学生对Englishes这个单词理解的会更加深刻)
设计意图:本阶段的是第一阶段的延续和提升,使学生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世界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英语,而且这种不同不是随意的,追根究底是文化之间的不同。
步骤3:世界上有如此多的国家,如此多的国际组织和机构在使用英语,可见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的重要性
1.解释英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国际语言.(通过本环节的解释和分析,学生们对英语的重要性会有重新的认识,为后面的“要学好英语”做好铺垫)
(1)facts(列举英语重要性和使用广泛性的一些不争的事实)
•380 million people speak English as native language.
•Two thirds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as second language.
• A billion are learning it.
•By 2050, it is predicted(预言)that half of the world will mast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