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80df8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3.png)
一、教案简介《失街亭》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失街亭》的故事背景、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
2.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和寓意。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解析2. 人物分析3. 主题探讨4. 写作技巧分析5. 课后练习与拓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
3. 课文主题的探讨。
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用语的理解。
2. 写作技巧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主题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4. 实践法:课后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2.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3. 分析课文人物的表格4. 写作技巧案例库5. 课后练习题目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失街亭》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课文朗读与解析: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逐段解析文本内容,理解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
3. 人物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分享看法。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主题,探讨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5. 写作技巧分析:举例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
6. 课后练习与拓展: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提高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问答和练习中的积极性。
2. 课文理解:通过课后练习和拓展活动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写作技巧应用:评估学生在课后练习中运用写作技巧的能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以不断优化教学。
七、教学反思在每堂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文学作品: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扩大阅读面。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63ab6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6.png)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失街亭》的故事背景、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3)能够解读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失街亭》的主题思想;(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培养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3)感悟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失街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 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和文化内涵;3. 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对主题思想的体现。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古代战争策略和地理环境;2. 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3. 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欣赏。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失街亭》原文及注释;2. 参考资料:有关《失街亭》的背景知识、人物分析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失街亭》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关系。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如古代战争策略、地理环境等。
5. 欣赏与解读: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6. 拓展延伸:讲解与《失街亭》相关的成语、典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9. 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思考;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失街亭》为例,讲解古代战争策略和地理环境对战争的影响;3. 采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4.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5.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_2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_2](https://img.taocdn.com/s3/m/51857dfeed630b1c58eeb547.png)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张连生《失街亭》【一】教学目的熟悉故事情节分析诸葛亮、马谡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三国时相关的历史背景,熟悉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古典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解析教学过程一、点拨《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的丰富生活经验,写成了这部影响深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关于罗贯中的生平资料现存的很少。
贾仲名《录鬼簿续编》说:“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与余为忘年交。
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根据贾仲名的记载推测,罗贯中的生卒年大约在1310~1385年之间,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
清徐谓仁、徐柄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说他曾与元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张士诚有关系。
根据这些材料片断和他作品中对明君贤相的推崇、以及所反映出来的丰富斗争经验,可以推想,罗贯中是封建社会里一个有抱负、有理想,并有一定斗争经验、军事政治头脑的人物。
罗氏的创作才能也是多方面的,他写过戏曲和乐府隐语,现存的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但主要成就还是在小说方面。
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小说,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而且他还是《水浒传》的编写者之一。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的最早刊本是嘉靖本,全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它集中并充实了宋元时期讲史话本和戏曲中的精彩部分,把《三国志平话》的故事作了全部改写,删去了像司马仲相断狱,孙秀才发现天书和刘关张太行山落草等荒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史实,扩充了篇幅,从而成为一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长篇巨著。
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4b5c5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3.png)
失街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失街亭》的相关内容;(2)了解《失街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分析并评价诸葛亮的用人策略和马谡的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失街亭》的故事情节;(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理解人才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才观;(3)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失街亭》的故事情节;(2)分析诸葛亮的用人策略和马谡的性格特点;(3)体会古典文学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对《失街亭》中古代军事术语的理解;(2)对诸葛亮用人策略的深入分析;(3)对马谡性格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失街亭》的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失街亭》原文;(2)要求学生掌握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关系。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诸葛亮的用人策略;(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4. 深入解读:(1)分析马谡的性格特点,探讨其悲剧原因;(2)引导学生从马谡身上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人才。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失街亭》原文;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失街亭》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a74a2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a.png)
《失街亭》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失街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能够运用文言文阅读和赏析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失街亭》;(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智慧;(2)理解忠诚与背叛、正义与邪恶的斗争;(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和平,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失街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3)掌握文言文阅读和赏析的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理解;(2)对作品中复杂人物关系的把握;(3)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失街亭》的作者和背景;(2)引发学生对战争、忠诚、智慧等话题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失街亭》,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文言文中的疑难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2)详细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赏析方法。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失街亭》进行赏析;(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评价学生的讨论成果和练习作品。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2)关注学生在作业中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3. 考试成绩:(1)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2)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失街亭》原文及注释;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战争故事等;3. 工具书:古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4.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失街亭教案一等奖3篇
![失街亭教案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00dea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d.png)
1、失街亭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理解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
3、理解本文“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目标1、3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学习《智取生辰纲》,我们了解了施耐庵那精巧的艺术构思,也欣赏了梁山好汉们的.智勇双全的气概,相对于施耐庵的《水浒》,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又向我们展现了另外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和历史风云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三国古战场看看那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吧。
二、介绍作家作品: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大约生活于公元1330年至1400年之间,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
他可能是山西太原人(还有庐陵、钱培、东原等不同说法)。
曾经充当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的幕僚。
他写过词曲,杂剧,以小说的创作成就最大。
他“与人寡合”,而“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可说是中国第一个用全力作小说的作家,其作品包罗万象,著有小说《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
(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成书和故事要点,街亭之战的战前情况。
详细见教师用书)西江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卷首词)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C)A马谡(shu)曹叡(rui)寨栅(zha)B偏裨(bi)文几(ji)咽喉(yin)C张郃(he)犄角(ji)城垣(yuan)D垓心(gai)长史(chang)辎重(zi)2、下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B)A司马懿非等闲之辈(平常的人)男亲自哨见(探见)B彼若有命,不来围山(有性命)孔明跌足长叹(跺脚)C把魏延围在垓心(战场的中心)又命马岱、姜维断后(在后面掩护军队后退)D只鼓噪呐喊(击鼓喧哗)思舜帝殛鲧思禹之义(杀死)四、请用《三国演义》的章回体形式,给课文的四部分命一个小标题。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b5805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b.png)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失街亭》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运用文本分析方法,深入解读《失街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从《失街亭》中汲取人生智慧,提升个人品德修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失街亭》全文2. 教学重点:理解《失街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分析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
3. 教学难点:文本中的古代战争策略和术语。
对文本深入解读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失街亭》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战争描写和人物形象。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失街亭》,理解故事情节。
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古代战争策略。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探究,进行点评和讲解。
重点讲解文本中的战争描写和人物形象。
5. 练习巩固: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2. 同伴评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失街亭》的相关内容,辅助教学。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3. 课后练习:设计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失街亭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51de7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01.png)
失街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对人物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失街亭》的背景及故事梗概。
2.引导学生关注诸葛亮、马谡等主要人物。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性格1.分析诸葛亮:智勇双全、严谨认真、善于用人。
2.分析马谡:自高自大、刚愎自用、轻敌冒进。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认识。
2.引导学生从课文描写中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二、分析课文描写手法1.诸葛亮的人物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2.马谡的人物描写:对比描写、讽刺手法。
三、分析课文表达技巧1.诸葛亮的语言表达:严谨、简练。
2.马谡的语言表达:狂妄、自大。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描写手法。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二、分析课文主题思想1.诸葛亮:忠诚、敬业、为国家利益着想。
2.马谡:狂妄、自大、不顾国家利益。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2.拓展练习:让学生以诸葛亮或马谡的视角,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回顾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描写手法。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现实意义。
二、分析课文的现实意义1.诸葛亮:敬业精神、忠诚为国家。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e845e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c.png)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在本章中,教师将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失街亭》。
通过对文章的简要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失街亭》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文章梗概在本章中,教师将带领学生对《失街亭》的文章梗概进行梳理,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2 字词解析2.2.1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2.2.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文中的难懂句式和词义,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2.3 内容分析2.3.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3.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对文章的精彩片段进行解读和分享。
第三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 感悟作者情感在本章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3.2 价值观引导3.2.1 教师通过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忠诚、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
3.2.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四章:拓展与提高4.1 相关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与《失街亭》相关的文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2 能力提升4.2.1 学生通过模仿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4.2.2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作热情。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堂小结在本章中,教师带领学生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5.2 学生反思5.2.1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收获。
5.2.2 教师对学生的反思进行点评和指导,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建议。
粤教版必修四《失街亭》优秀教案3篇
![粤教版必修四《失街亭》优秀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b656f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b.png)
粤教版必修四《失街亭》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以“回目”形式概括情节发展,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并训练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以“评点”的方式欣赏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技巧,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课前阅读课文与《语文读本》“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课上进行多向的对话与交流,感悟思考与讨论交流结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从课文获取人生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三国时相关的历史背景,熟悉故事情节。
理解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古典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理解本文“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如何正确评价诸葛亮任用马谡守街亭。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讨论、点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第71集《空城退敌》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片段。
以“马谡为什么被斩”的悬念导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目标1、熟悉并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2、了解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塑造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三、自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展示自读提纲:1、了解作者及作品;2、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障碍;3、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4、小说的情节、结构是如何安排的?5、理解诸葛亮、马谡的性格特征;6、准备讨论:街亭之失,谁之过?7、马谡的失败给我们什么启示?四、理解课文内容(一)、双基练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C)A、马谡(shù)曹叡(ruì)寨栅(zhà)B、偏裨(bì)文几(jǐ)熟谙(yīn)C、张郃(hé)掎角(jǐ)城垣(yuán)D、垓心(gāi)长史(cháng)辎重(zī)2、《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是我国第一部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
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
![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ccdca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09.png)
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失街亭》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领悟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诸葛亮、马谡等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旨。
2.教学难点:诸葛亮与马谡的性格对比,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失街亭》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让学生谈谈对诸葛亮、马谡的了解,为分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2.自主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为分析人物性格作准备。
3.分析人物形象(1)诸葛亮:智慧、谨慎、忠诚、敬业、悲壮1.分析诸葛亮在失街亭事件中的表现,如:派马谡守街亭、临别时的叮嘱等。
2.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2)马谡:轻敌、自大、狂妄、悲剧1.分析马谡在失街亭事件中的表现,如:拒绝王平的建议、轻敌冒进等。
2.引导学生思考马谡悲剧的原因,如:性格缺陷、诸葛亮用人不当等。
4.分析课文主旨(1)引导学生从诸葛亮、马谡等人物形象中,理解课文主旨:忠诚、敬业、谨慎、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
(2)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这些品质。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认识到忠诚、敬业、谨慎、勇敢等品质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诸葛亮或马谡的人物分析文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诸葛亮、马谡等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同时,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思考人生价值和品质追求。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组织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方面加强。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分析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诸葛亮在《失街亭》中体现了哪些品质?请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述来谈谈。
《失街亭》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cfbb06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f.png)
《失街亭》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失街亭》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3)能够欣赏和评价作品中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2)通过分析和比较,认识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通过创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和尊重;(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作品概述:介绍《失街亭》的作者、成书背景、历史背景等;2. 人物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人物关系等;3. 情节理解: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作品的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主题思想等;4. 艺术特色:分析作品的文学风格、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5. 文化内涵:通过分析和比较,认识作品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3)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2)作品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内涵;(3)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通过引入《失街亭》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阅读与讨论:组织学生阅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等,组织课堂讨论;3. 分析与比较: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艺术特色等,进行比较和思考;4. 文化内涵:通过讲解和比较,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5. 创作与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的欣赏能力;3. 学生对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认识水平;4.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创作表达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水平。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失街亭》教案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失街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07430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4.png)
《失街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了解《三国演义》及其作者罗贯中的相关知识。
o掌握文中重要词语、成语及文言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能力目标o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性格对情节发展的影响。
o鉴赏文中战争描写、人物对话等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o培养学生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刻画等方法理解小说主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体会三国时期的英雄气概和智谋较量,增强对智慧和勇气的向往。
o感受人物在复杂局势中的选择和命运,培养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诸葛亮、马谡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情节发展的影响。
•难点:鉴赏文中的战争描写、人物对话等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在塑造人物和推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国演义》原著节选、相关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o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o提问:你们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吗?他有哪些经典事迹?2.作者及作品介绍o介绍罗贯中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o简述《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艺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初读课文o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
o教师纠正发音,解释文中出现的生僻字和成语。
4.情节梳理o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包括诸葛亮派兵镇守街亭、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等。
o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情节发展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以及主要人物在不同情节中的表现。
5.人物分析(诸葛亮、马谡)o诸葛亮▪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诸葛亮的语句,分析他的性格特点、智谋和决策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在三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o马谡▪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马谡的语句,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军事才能和决策失误。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马谡失守街亭的原因和后果。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o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诸葛亮和马谡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他们在失街亭事件中的表现如何?2.战争描写分析o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战争的语句,分析战争的规模、战术和结果。
失街亭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30549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06.png)
《失街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失街亭》的故事背景、作者以及作品的基本情节。
(2)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反思现实,提高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重要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3. 作品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战争术语的理解。
2. 作品历史背景对课文内容的影响。
3. 作品人物内心活动的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案、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品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失街亭》的作者马谡及其历史背景。
(2)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马谡会失街亭?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要求学生注意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作品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马谡失街亭的原因是什么?(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拓展延伸(1)对比分析其他历史背景下的小说作品,探讨作品主题和人物性格。
(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反思现实,提高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结合课后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哪些优点和不足?3. 学生参与度和兴趣如何?4. 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七、课堂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失街亭》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a42d9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a.png)
《失街亭》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失街亭》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情节,讲述了宋江率领梁山好汉攻打街亭,因用错了将才导致战败的故事。
本章节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概括《失街亭》的故事情节。
能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其主要特点。
能够领悟故事中所体现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吸取教训,正确评价人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失街亭》故事情节的概括与理解。
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主题思想的领悟。
2. 教学难点:人物形象复杂的性格特点分析。
故事情节中隐含的批判性思维训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水浒传》的背景及《失街亭》的故事情节。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失街亭》相关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人物。
5.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教师强调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阅读《水浒传》其他章节,了解梁山好汉的故事。
3. 思考《失街亭》主题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并结合实际进行阐述。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合作探讨和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价其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阅读量、思考深度和写作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cb43d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0.png)
《失街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失街亭》这首古文诗的背景和作者。
2.学习诗歌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
3.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和作者介绍通过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失街亭》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2. 诗歌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解析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诗歌情感和思想的理解通过阅读和解读诗歌的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并能够从中汲取启示和思考。
4. 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通过阅读《失街亭》并进行问题讨论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诗歌背景和作者介绍:–讲解《失街亭》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杜牧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分析创作背景对诗歌表达的影响。
2.诗歌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解析:–教授诗歌韵律和格律的基本知识。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学生练习:–阅读《失街亭》并体会其中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
–分组讨论诗歌中的细节和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1.诗歌情感和思想的理解:–讲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2.学生练习:–阅读《失街亭》并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小组讨论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启示。
第三课时:1.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学生阅读一篇与《失街亭》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自己人生感悟的文章,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展示和讨论:–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小组讨论和分享对彼此作品的观点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听课笔记和参与讨论: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记录课堂笔记。
2.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学生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写的文章的思想深度和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优秀3篇
![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8b230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c.png)
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c8ab5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03.png)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活动:向学生简单介绍《失街亭》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关注《失街亭》在《三国演义》中的地位和意义。
1.2 学生活动:学生听讲并记录关键信息。
学生提出与《失街亭》相关的问题。
1.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失街亭》的背景和作者。
使学生认识到《失街亭》在《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情节梳理2.1 教师活动:详细讲解《失街亭》的情节,包括主要人物、事件和冲突。
引导学生分析情节中的转折点和高潮。
2.2 学生活动: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情节内容。
学生参与讨论,分析情节中的关键点。
2.3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失街亭》的基本情节。
使学生能够分析情节中的转折点和高潮。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教师活动:对《失街亭》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介绍和分析,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3.2 学生活动:学生听讲并记录人物信息和关系。
学生参与讨论,分析人物的行为和动机。
3.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失街亭》中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使学生能够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失街亭》所探讨的主题,如忠诚、背叛、权力等。
教师分享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4.2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对主题的看法。
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3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思考《失街亭》中的主题。
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表现。
教师提出对学生的评价和建议。
5.2 学生活动: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接受教师的评价和建议。
5.3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失街亭》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使学生能够接受教师的评价和建议,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第六章:文学技巧分析6.1 教师活动:分析《失街亭》中的文学技巧,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文学技巧表达人物情感和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街亭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体味本文情节安排上的前后关联、紧张自然的特点。
欣赏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摇曳多姿的艺术美。
.把握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分析诸葛亮、马谡的性格特征。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讨论、比较、鉴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马谡为戒,戒骄戒躁,谦虚谨慎,不言过其实,重视实践,不死守教条。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学习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分析本篇的这种艺术特色。
难点:思考分析“失街亭,谁之过”?解决办法.补充与本文有关的前后情节。
.指导学生整体阅读,注意情节的发展走向,写出阅读提纲,思考情节中的暗示、情节间关联等特点。
.分析孔明“三嘱”、马谡“三笑”、司马“三探”、诸葛“三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展开专题辩论:失街亭,谁之过?●教学思考.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语言明白易懂,教师不必串讲,让学生自己阅读分析,以培养自学能力。
.《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古典小说,可向学生作些介绍。
还可以建议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学生活动.复述全文情节,写出情节的阅读提纲。
.分析讨论,归纳主人公孔明、马谡的性格特征。
.专题辩论:失街亭,谁之过?●课时安排课时●教学步骤一、预习阅读课文,理清情节发展脉络,列出提纲。
二、导入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故事,不少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失街亭》就是《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
三、铺垫.作者作品《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别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作品除了《三国演义》,还有小说《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
.有关情节当时魏蜀以秦岭为界,互相对峙。
蜀要伐魏,必过秦岭而取长安;魏要伐蜀,也必过秦岭而取汉中。
通过秦岭有三条要道:一是东路的子午谷,十分险要,双方都有兵把守,不易通过,所以孔明未走东路。
二是中路的斜谷,蜀军可由此攻郿城,下长安,路程较近。
孔明这次北伐,主力正是由此进军。
司马懿根据孔明“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不肯弄险”的特点,料到孔明不会“从子午谷径取长安”,而“必出兵斜谷,来取郿城”,于是派兵据守中路。
三是西路由阳平关绕到街亭的一条大道,离长安较远,主力不宜由此进兵。
但孔明由中路取郿城,司马懿就可能由西路南攻,断绝蜀军粮道,使蜀军不战自溃,并使蜀方已得的三郡不能安守。
司马懿正是这样做的。
可见街亭的地位确实重要。
街亭战役是《三国演义》中被精心描述的一场战争,也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片断之一。
街亭战役是以蜀汉和诸葛亮的失败而告终的,但是通过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这三个互相关联的故事,精心刻画并热情地赞扬了诸葛亮临危不乱、指挥若定的超人智慧和勇敢,歌颂了他不文过饰非、不徇情枉法的优秀品质,批判并谴责了死守教条,盲目骄傲、违令拒谏、终致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的马谡,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揭示了战争的客观规律。
本文属节选,删去了“空城计”情节,以街亭的攻守为线索组织材料,这样便于突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四、学习检查预习结合课前预习,讨论归纳,订正情节提纲。
战前部署:马谡请战,屯兵失计。
战役过程:司马打探,街亭失守。
战后措施:嘉奖赵云,惩处马谡。
速读课文。
请同学复述课文情节,并说出情节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征。
先写蜀军的战略部署。
小说一开始,就写出了极其严峻的战略形势:孟达被杀,司马懿率兵出关。
孔明判断,认为司马懿“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决定派兵防守街亭。
马谡自告奋勇,孔明怕他轻敌,郑重地对他说明街亭得失的利害关系。
马谡以全家性命作担保,孔明才答应,并派上将王平协助,叮嘱他“必当要道之处”下寨。
孔明知己知彼,用兵谨慎。
进而写孔明为了确保街亭的安全,再派高翔、魏延屯兵列柳城和街亭之右,作为援军。
这样写,既突出孔明善于分析形势,判断无误的指挥特征;也着意烘托出街亭在战略上对于蜀军的重要性,与下文写马谡轻率措施相映衬。
接着写马谡防守街亭措施不当,反映他狂妄自大,脱离实际。
写他的笑语:“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麻痹轻敌;写他拒绝王平的建议,坚持屯兵山上,公然违背临行时孔明的嘱咐,甚至夸耀自己。
这样,马谡自高自大的狂妄态度和自以为是、理论脱离实际的恶劣行为,便跃然纸上。
再写街亭战役的经过。
司马懿兵到街亭,首先立足于了解情况、分析情况。
这反映了一个有才能的军事家必须善于知己知彼,与马谡的自恃轻敌恰好形成对照。
司马懿先令张挡住王平,打乱“蜀军犄角之势”,又派申耽、申仪引两军切断蜀军汲水道路,自己则统大军包围西山,使马谡处于窘境。
马谡被困,王平、魏延、高翔互相援救,反复冲杀,蜀兵仍然受挫,失掉街亭。
这显然是马谡造成的后果。
最后写街亭失守后孔明采取的措施。
孔明看了王平派人送来的图本,深知形势不妙,便决定派杨仪接替马谡进行补救,但已来不及了。
于是,便有步骤地有计划地把部队撤回汉中,这表现了孔明卓越的军事才能,对战争形势的分析,细致而准确。
孔明回到汉中,嘉奖赵云不折一人一骑,严肃追究马谡违犯军令,失掉街亭战略要地的职责,并将马谡“明正军法”,表现出孔明严肃执法的精神。
讨论.情节错综复杂,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而使结构井然有序的?《失街亭》这个故事,人物众多,矛盾复杂:有蜀魏之间的矛盾;在蜀汉内部,有孔明与马谡、马谡与王平的矛盾;在曹魏内部,有司马懿与朝廷、朝廷与孟达的矛盾。
这些矛盾有的趋向激化,有的逐渐缓和。
围绕这些矛盾开展的情节,更是错综复杂。
作者之所以能把这些故事情节组织得井井有条,是由于他以蜀汉为主要方面,以孔明为中心人物,以街亭的攻守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情节,并前后反复照应。
关于以街亭攻守为线索,其一,写马谡具状守街亭和孔明周密部署,命令马谡“谨守”街亭、当道下寨,而马谡却违令拒谏,屯兵山上;其二,写司马懿采取“围山断水”的战术,夺取了街亭,孔明布置退却;其三,写因街亭失守而斩马谡。
三部分都不离街亭的攻守。
至于前后照应,例子很多,主要集中在说明街亭的重要、“当道下寨”和“围山断水”等几个问题上。
关于“围山断水”,第3、5、6、7、9段反复照应,使作品脉络分明,结构紧凑。
.情节是怎样前后关联、呼应、暗示的?为了写出“失街亭”这个重要情节,前面已有许多暗示。
如马谡的狂言轻敌;诸葛亮用马谡的种种疑虑:①反复叮咛告诫马谡;②派“平生谨慎”的王平协助马谡,派高翔、魏延作救应。
“立军令状”与后文“挥泪斩马谡”相照应。
等等。
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作者是怎样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用对比和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作品中的人物有正反、主次之分。
让正反对比,用次要衬托主要,是本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
如:将孔明的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同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对比;用次要人物王平的正确建议,衬托主要人物孔明部署的正确。
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
如以马谡的三次“笑曰”表现马谡狂妄自大、麻痹轻敌的性格。
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
如“斩马谡”一段,以孔明的“三哭”揭示出孔明的复杂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执法严明、忠于蜀汉、严于自责、体恤部属等多方面的性格。
.表现了诸葛亮、马谡怎样的性格特征?作者的态度怎样?诸葛亮深谋远虑,赏罚严明,严于自责。
对这种优良作风,作者在字里行间是流露出赞赏的。
《三国演义》写诸葛亮,总体把他当作智慧的化身。
在《失街亭》中却写到他用人的失误,使得这个人物性格更加丰富,更有魅力。
马谡轻敌自恃,违令拒谏,死守教条。
对这种严重错误,作者是加以谴责的。
《失街亭》这个故事,通过对魏、蜀两国对街亭的争夺战役的描述,赞扬了孔明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谋远虑,严肃执法、勇于自责的优良作风,批判了马谡的狂妄自大,脱离实际、言过其实,违反军令的严重错误。
.失街亭,谁之过?失街亭主要是马谡之过。
诸葛亮也有用人不当的责任。
同学们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必受限制,自圆其说即可。
五、比较课后练习二,让学生比较史料与历史小说的不同,体会文学作品的虚构性。
两则史料译文:.诸葛亮出兵祁山。
加封张特进的官职,派他统率各路兵马,到街亭抵御诸葛亮的将领马谡。
马谡倚仗南山的险要,不到山下据守城寨。
张切断了马谡部队取水的道路,发动进攻,把马谡打得大败。
.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攻打祁山,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号令明确,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离曹魏而响应诸葛亮,关中一带,訇然震动。
魏明帝亲自西临长安督战,命令张抵御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率领军队为前锋,与张在街亭交战。
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措施行动不当,被张打得大败。
诸葛亮迁移西县百姓千余户,回到汉中,斩马谡而向大众谢罪。
把这两则史料和课文比较一下,可以看出:史料所记只是一个梗概,而小说则进行了虚构和加工,加进了一些虚构的细节,使情节更丰富,使人物更生动。
如:增加了蜀方守街亭的人员,虚构了马谡拒谏一段文字;添进了许多符合人物性格的对话;为了充分揭示孔明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其执法严明等多方面的性格,有声有色地写了“挥泪斩马谡”一段。
六、布置作业课外选读《三国演义》精彩章节,或阅读《三国演义》全书。
●板书设计说利害: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审时度势马谡请战孔明“三嘱”说对手:司马懿非等闲之辈知己知彼战前部署说兵法:下寨要道,戒之戒之用兵谨慎屯兵失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纸上谈兵司马打探马谡“三笑”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狂妄自大战役经过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麻痹轻敌街亭失守有兵守把—“真乃神人”知己知彼嘉奖赵云司马“三探”亲自来看—巡哨一遍善断敌情战后措施“何将引兵”—当夜调度富有才能惩处马谡挥泪斩谡—义同兄弟执法严明诸葛“三哭”流涕而答—用法制胜忠于蜀汉大哭不已—恨己不明严于自责●参考资料一、街亭之战战前情况公元223年,蜀主刘备病危于白帝城,遗诏托孤于丞相孔明。
孔明受此重任,竭力尽智,辅佐后主。
当时孔明治蜀的基本政策是休养生息,巩固后方,联吴抗魏,统一中国。
为此,他大力发展生产,使蜀汉“米满仓廪,财盈府库”,军需完备;又派邓芝往结东吴;兴师南征,七擒孟获,平定南方。
公元227年,孔明又用马谡计,离间曹魏君臣,使曹将司马懿削职遣归。
孔明见时机成熟,便上《出师表》,起兵北伐。
目的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初次战役,“从陇右取平坦大道,依法进兵”,大破曹军,夺取陇西三郡,声威大震,远近州郡,望风归降。
孔明便整顿军马,尽提汉中之兵,前出祁山,兵临渭水之西。
曹大惊,于军情紧迫之际,恢复了司马懿的官职,加为平西都督,率南阳各路兵马。
曹亲临长安。
孔明正在祁山寨中聚会议事,有人送来孟达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