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飞天”凌空》备课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导入一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我国的跳水健儿们共获得7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我国跳水运动一直名列世界前茅,无论大小赛场都有喜人的成绩。
你们知道是谁获得了第九届亚运会女子十米高台跳水比赛冠军吗?你们能想象从十米高台跳到游泳池的感觉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飞天”凌空》,去感受一下跳水健儿在空中展现的美。
导入二提到郭晶晶,提到吴敏霞,我们都会知道她们是我国著名的跳水运动员,她们获得了很多世界冠军,为祖国增光添彩。
同学们,除了她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跳水运动员呢?吕伟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她也为我国的跳水事业创造了辉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飞天”凌空》,去感受她当年的风采。
导入三从十米高的空中跳下来,只有1.7秒的时间,然而她在空中完成了“5136”这个高难度动作,每个动作都近乎完美,吕伟的精彩表现真让人骄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个精彩的瞬间吧!
抓住瞬间描写,结构层次清晰
本文记叙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十米跳台跳水比赛中夺取桂冠的情景,作者捕捉了小姑娘从起跳到入水的瞬间,将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成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充分展现了中国健儿的高超技艺。
文章第1段,用白云、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沉静自若,将我们拉回吕伟起跳前的一瞬间。
第2段至第4段,作者用三个段落分别描写吕伟的起跳、腾空和入水。
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让人尽收眼底。
第5段至文末,作者用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的夸赞,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1.落笔集中,突出一点
这是这篇特写取材上的突出特点。
在1.7秒的时间跨度里,作者选取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
特写就是要对报道的某些局部做突出的、重点的描绘,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之笔。
具体来说,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没有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如何在赛场上冉冉升起,也没有写跳水姑娘平时怎样刻苦练习终于今日为国争得荣誉。
而是全靠记者的现场观察,所摄取的只是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一刹那,并把这一刹那,及一连串的跳水动作用电影分镜头的艺术表现手法,逐一摄下、定格、放大,如“轻舒双臂,向上举起”“轻轻一蹬”“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插进碧波之中”等等。
这一系列描写把吕伟的“5136”这个高难度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典型的新闻特写。
2.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
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静静停留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进碧波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
以静衬动、动静结合,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3.文字清新优美
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
仅一组跳水动作,记者就用了多个比喻,其中既有明喻又有暗喻,如“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像轻盈的、笔直的箭”是明喻,“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是暗喻。
敦煌著名的飞天壁画画的是飘飘欲飞的仙女,记者则以“‘飞天’凌空”为题,比喻吕伟的跳水动作如仙女般优美。
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强了特写的文采,而且使跳水动作更加可视可感。
本文记叙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十米跳台跳水比赛中夺取桂冠的1.7秒,作者捕捉了小姑娘从起跳到入水的瞬间,将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成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充分展现了中国健儿的高超技艺。
1.新闻特写的概念及性质
所谓特写,本是摄影、电视、电影的一种常见手法,指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之放大占据整个画面,形成强烈视觉效果,以增强艺术表现力。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2.新闻特写的分类及注意事项
新闻特写主要有事件特写和人物特写,事件特写以记事为主,人物特写以写人为主。
描写是新闻特写的主要表现手法,截取新闻事件或人物的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情景、一个镜头,运用文学笔法进行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但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如实描绘真人真事,细节也必须是真实的。
要以现场观察为描绘的基础,像新闻摄影一样再现现场真实情景,捕捉典型瞬间的生动场面,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场感。
写作上要求集中、突出,忌面面俱到。
3.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区别
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点是: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
它与消息的区别: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新闻特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1.背景介绍
1982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3 3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21个大项的比赛,决出了199枚金牌。
马术、高尔夫球、手球、赛艇四个项目第一次被列入亚运会竞赛项目。
历时16天的比赛中,有16个队获得了金牌。
获得奖牌的国家和地区队是历届亚运会中最多的一次。
中国派遣了444人组成的庞大体育代表团,在参赛的18个项目中共夺得61枚金牌、51枚银牌和41枚铜牌,在金牌总数上超过了历届亚运会第一名日本队,跃居亚洲首位。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和转折。
日本队获57枚金牌、52枚银牌和44枚铜牌,占第二位。
获得金牌总数第三至第六名的队伍是:韩国(28)、朝鲜(17)、印度(13)、印度尼西亚(4)。
2.人物介绍
吕伟,女,江都市仙女镇双沟人,1966年生,曾就读于扬州市广陵中心小学。
1977年2月被调入江苏省跳水班集训,1978年正式调入江苏省运动队。
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一系列重大比赛,先后获得第九、十届亚运会跳台跳水冠军,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跳台跳水冠军。
吕伟是“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获得者,被评为全国游泳、跳水“双十佳”运动员。
“新闻特写”专题
一、新闻特写的特点和分类
新闻特写是从消息和通讯之间衍生出来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体裁,既有通讯、报告文学等体裁的共同特色,又有着它独自的特点。
新闻特写的特点:
镜头感。
运用摄影或电影中特写镜头的表现方法,对所截取的新闻事实进行巧妙的“截取”和适当的“放大”,使作品具有较强的镜头感。
立体感。
所谓立体感,就是使“镜头化”的新闻事实能给读者以更强的感染力。
现场感。
新闻记者通过在现场采访、取材,将现场目击和感受结合在一起,给读者更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感受。
特定性。
这是特写在取材方面体现出来的特点。
特写的“特”,主要表现在强烈的瞬间性和现场感上。
新闻特写的分类,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按照新闻特写的题材、写作方法,可分为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工作特写、场面特写、景物特写、旅游特写等。
从新闻特写所体现的新闻价值着眼,可分为新闻性特写、趣味性特写、实用性特写等几类。
二、新闻特写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1.选取重大题材,提炼深刻主题
新闻特写的题材选取对提升作品的新闻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闻特写的选材一定要围绕主题,在诸多的题材中截取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升华主题,实现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最大化。
2.抓准“镜头”局部“放大”,以小见大
新闻特写的写作,要求作者抓准“镜头”,进行聚焦,局部适当“放大”,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要善于截取新闻事实的一个片段、剖面,选取有重大新闻价值、新鲜、新奇的事实,以期使新闻特写立起来。
比如:1997年香港回归之夜,北京天安门广场数十万群众举行通宵庆祝活动。
新华社记者写了新闻特写《激情十秒》(见新华社1997年7月1日电)。
在这篇特写中,作者截取了香港回归这个重大新闻事件过程中的最后10秒,通过对现实与历史、
北京与香港的描写及局部“放大”,突出了香港回归、百年巨变的伟大历史意义和重要性,达到了以小见大、新奇制胜的效果。
3.细节动人、描绘得当、生动形象
新闻特写中,不但要有精彩的细节,还要善于运用描写手法,即恰当运用白描、细节描写的手法表现事件或刻画人物。
细节,是指叙事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实场景、自然环境、展开情节等的最小组成单位。
细节描写,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新闻作品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
美联社著名记者休·马利根曾说:“把大量的细节加以巧妙地运用,就可以写出可读的新闻。
生动的细节可以使纸面上的文章留在人的心灵上,渗透到人们的情感中。
”新闻中一些精彩的细节能在细微之处见精神,再现新闻事实场景,深化主题,打动读者。
描写可分为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工笔、白描,主观性描写、客观性描写等多种手法。
工笔就是细描,是精雕细刻的写法,用于刻画人物、描绘景物。
不管是工笔还是白描,都是在用文字作画,都要以表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为目的。
需要作者有较高的描写水平,善于将白描、细描并用于文中,二者运用要浓淡相宜,笔墨适当。
一般用白描,即以朴实的文字、简单的几笔,就能鲜明地勾勒出所要报道的人物形象。
新闻特写生动反映现场的情景和气氛,不能靠堆砌形容词来表现,而应该通过对人物活动进行描述来实现。
把生动的细节描述好,就会使特写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手法运用得当,可使新闻特写文情并茂,极富感染力,从而使人如入画中,深受感染。
《人民日报》的记者在《牡丹十里香菏泽》的旅游特写中,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性笔墨。
其中有这样一段绘声绘色的描写:
谷雨三朝观牡丹。
有幸在“牡丹之乡”遇上这么好的赏花时节,我们自是欣喜不已。
次日一早,雾气尚未散尽,晨露沾衣欲湿,我们即兴前往菏泽最大的牡丹园——曹州牡丹园。
入园望去,一畦畦疏离掩映的花圃,连阡接陌,花繁叶茂;五颜六色的牡丹被夜露洗去轻尘,飞红滴翠显得容姿一新;“玉版白”,玉洁冰清;“冠世墨玉”,黑紫如缎;“掌花案”,骨朵似火,几欲灼人;“酒醉杨妃”,低头掩面,娇柔妩媚;“粉二乔”,粉紫同株,宛若双娇。
最为称奇的是“娇容三变”,一位正在田间修剪花枝的花农向我们介绍说,这种花初开碧绿,盛开粉红,将谢素白。
这些绘声绘色的描写,读来如临其境。
4.抓住高潮,落笔集中,写出动感
新闻特写短小精悍的篇幅及迅速再现现场的文体特性,要求作者抓住反映事件特征和高
潮的片段集中铺陈,推动读者的视觉、感觉、联想向前发展,对高潮和关键部分写深写透,写出动感、立体感,并在高潮中戛然收笔,使人回味无穷。
1997年7月1日,关于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新华社1997年7月1日发播了电讯稿《别了,不列颠尼亚》。
这篇新闻特写的作者把“镜头”对准了英国的米字国旗和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这两个标志英国统治的事物,抓住在雨中降旗仪式的特写镜头,紧紧抓住英国最后撤离香港的几个主要告别仪式这样几个高潮,一个接一个层层展开描写,运用背景材料衬托与渲染,将新闻事实不断推向高潮。
5.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染读者
特写是一种描述性的新闻。
作者不仅要用描写,而且要善于描绘新闻事实现场周围的各种不同的意境和人物复杂、丰富的感情,进而把描写、抒情、写景有机结合起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情达意,再现有景有意的新闻现场,把读者带到现场,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情感是文字的生命。
采写特写要善于将作者的情感融入所报道的人、事、景、物中,达到以情纬文,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的效果。
比如,被《人民日报》评为1994年好新闻的特写《尼克松告别人生》,这篇作品运用多种手段,写得有情有景,富有浓郁的亲情和人情味。
它既报道了风云人物尼克松突然逝世的新闻,又写了尼克松生前对妻子的感情,以及他的女儿、政界名人及家乡人民对他的悼念之情,营造了一个亲切、庄重的新闻意境,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万米红霞
杨明
身穿红衣、红裤的王军霞依然没有抖开神秘的面纱。
这位被誉为“东方神鹿”的姑娘不动声色地站在跑道上。
全国田径奥运选拔赛女子万米预赛即将开始,看台上的观众寥寥无几,连敏感的记者多数都没有光顾今天上午的赛场。
预赛通常只是选手们进入决赛的热身,谁也没指望王军霞会跑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
然而,这个判断使众多人后悔不迭。
枪响、人动。
一切都在静悄悄地进行。
但是,记者突然发现一个瘦削的姑娘简直是在用一种“自杀”的速度飞奔。
王军霞,正是前天在 5 000米决赛中创造今年世界最好成绩的王军霞!
不到3 000米,王军霞已经把最后一名选手“扣”了一圈,她把所有的选手远远地甩下,用每圈平均73秒的速度精确而潇洒地跃进。
“王军霞疯了吗?”法新社的记者操着生硬的中国话问,“她为什么在预赛中跑这么快?”记者无言以对。
是的,照这样跑,虽然不会打破世界纪录,但绝对能创今年世界最好成绩。
王军霞,实力莫测的王军霞。
因种种风波而训练受到影响的王军霞,在去年世界田径锦标赛选拔赛上,跑出31分23秒24世界第五的成绩,憋着一股劲的王军霞,去年冬训至今训练得极为系统和刻苦。
她在南京体院采取了封闭式训练,连新闻界赛前也不知她到底具备什么样的实力。
跑道上,王军霞已经超过最后一名选手两圈。
跑过8 000米时为25分01秒。
场边,记者群中又是一阵骚动。
法新社记者翻开今年的最好成绩表,上面标明:31分22秒08,是西班牙名将朱·瓦克罗4月6日创造的。
再翻开去年世界排名表,第一名的成绩为31分04秒99,是葡萄牙名将里贝罗所创。
这一成绩使她在世界锦标赛上赢得金牌。
场上,王军霞鲜红的身影在跑道上拉出一道霞光。
她跑过9 000米的时间是28分09秒。
“加油,加油!”连外国记者都在高喊。
明显地,一个震惊世界的新成绩即将诞生。
王军霞越跑越快,最后一圈只用了64秒。
成绩牌上赫然显示着:31分01秒70!不但超过今年最好成绩20多秒,也比去年的世界冠军成绩快出3秒多。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法新社记者摇着头惊呆了。
“不太好,不太好。
”王军霞也摇着头,平静得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超越世界冠军和去年的世界第一是今天预赛的目标。
明天的决赛自然另有计划。
”王军霞的教练毛德镇神秘地说。
王军霞尽没尽全力?她到底具备什么样的实力?赛后,人们依然揭不开她神秘的面纱。
但是,人们已经看到了她在跑道上展现的万米红霞。
【选入理由】
这篇特写,构思精巧,写法独具匠心。
首先,提炼出“万米红霞”这个题目令人叫绝,它不但巧妙地将王军霞其名和万米比赛联系起来,而且还以“红霞”衬托王军霞的红衣红裤,凸显出她创造世界最好成绩的辉煌。
其次,记者利用“蒙太奇”式的场景转换,将场上的比赛情景和场下中外记者的反应,进行生动的描写,同时巧妙地加进背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另外,记者从这位“东方神鹿”的神秘入手,从开篇到结尾始终扣住王军霞的平静和不动声色;但同时,又写了法新社记者从疑惑到激动而后到惊呆的态度变化,通过这种反差强烈的对比,既增强了现场感,也加强了戏剧性。
1.生命在于运动。
——伏尔泰
2.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害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亚里士多德
3.日复一日地坚持练下去吧,只有活动适量才能保持训练的热情和提高运动的技能。
——塞涅卡
4.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达·芬奇
5.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列夫·托尔斯泰
6.我生平喜欢步行,运动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爱因斯坦
7.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
——泰戈尔
8.生活多美好啊,体育锻炼乐趣无穷。
——普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