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实践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探索科学实验》优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探索科学实验》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验主题:探索科学实验。
2. 实验材料:各种常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3. 实验步骤:根据实际实验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多个探索性实验任务,例如探究水的质量是否会影响漂浮物体的浮力、探究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等。
4. 实验结果: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三、教学过程1. 探索实验导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入实验主题。
2. 实验任务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任务。
3. 实验准备: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和器材。
4.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必要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5.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
6. 实验展示: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分析结论。
7. 实验讨论:全班共同讨论各组实验结果和分析结论,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实验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2. 实验表现: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实验讨论参与度:评价学生在实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和材料:提供各种常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2. 参考资料:提供有关科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参考资料。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实验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探究实践报告实用9篇

探究实践报告实用9篇在完成任务或目标后,一般需要撰写报告。
报告主要为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为上级机关进行宏观领导提供依据。
而如何写好报告呢?不妨参考小编为您推荐的“探究实践报告”文章,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
赶紧动动手指,收藏起来吧!探究实践报告篇1探究春天实践报告作为一个有着丰富自然资源之国,中国的四季分明、气候多变,每一个季节都有属于它们独特的美好和值得探究的奥秘。
而春天则是万物觉醒、生机勃勃的季节,探究春天的实践活动也是一件有趣且有意义的事情。
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我们选择了三个主题:春天的植物、春天的昆虫和春天的空气。
对于春天的植物而言,这是春天最明显的一个特征。
在我们的探究中,我们走进公园和森林,用手触摸着新发芽的树苗,用眼睛观察着鲜艳的花朵。
我们学习了不少植物的基本知识,植物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生长、如何靠近阳光以及它们对土壤和水分的需求。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识别不同的植物,包括它们的叶片、花朵、果实等等。
而对于春天的昆虫,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主题。
我们在森林和花园里寻找春天里常见的昆虫,包括蝴蝶、蚂蚁、蜜蜂等等。
我们观察着这些昆虫的生活习性、捕食方式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我们也了解了关于昆虫的一些有趣的知识,比如一些昆虫是天敌,它们会在食物链上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个看似空旷的地方:天空。
我们检测了空气的质量,以及气温、湿度和风速等因素。
我们学习了不同气象状况下天空的样子,并了解了一些关于气象的基本知识,如何观测天气和如何预测天气。
我们也了解了如何保护空气,比如我们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和促进植物的生长来净化空气。
在我们的探究中,我们收获了许多关于春天的真实知识和体验。
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欣赏大自然的美,还了解了它们背后的真相。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一些保护环境和植被的方法,使我们成为更加负责任的地球公民。
以上便是我们的探究春天实践报告,希望这些内容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收获。
实践探究式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本案例以小学科学课程《植物生长的条件》为例,探讨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掌握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组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植物生长的条件》。
(二)探究活动一: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 教师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2. 学生分组讨论,并查阅相关资料,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将不同种类的种子分别放入装有不同温度、水分和空气的容器中,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
4.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总结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三)探究活动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 教师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自身条件?2. 学生分组讨论,并查阅相关资料,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充足的养分和适宜的休眠期。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将同一品种的种子分为两组,一组浸泡在水中,另一组不浸泡,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
4.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总结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四)讨论与交流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何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了解它们生长的条件,并记录下来。
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成功案例

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成功案例引言: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实践探究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综合能力,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科学教育中成功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案例,以期为教育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案例一:实践探究与科学展示结合某校的科学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将实践探究与科学展示相结合。
他们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和成果以科学展示的形式呈现出来。
例如,在学习光学的课程中,学生们通过制作简单的光学仪器,如凸透镜和凹透镜,来观察和探究光的折射和聚焦规律。
然后,他们将自己的仪器和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通过这样的实践探究和科学展示,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光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案例二:实践探究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另一个成功的案例是将实践探究与社区服务相结合。
一所学校的科学教师组织学生们开展了一项关于水污染的实践探究活动。
学生们首先了解了水污染的原因和影响,然后利用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巧,在当地的河流和湖泊中进行了水质测试。
他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最后,学生们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建议呈现给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以提高人们对水污染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通过这样的实践探究和社区服务,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三:实践探究与跨学科融合相结合一所学校的科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将实践探究与跨学科融合相结合。
他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课程中,学生们不仅要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要运用数学、地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进行生态系统的模拟和分析。
通过这样的实践探究和跨学科融合,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养,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探索实践学习教案

探索实践学习教案学习不仅限于课堂上的听讲和获得知识,还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和应用。
实践学习是一种基于实际情境的主动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本教案旨在探索实践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 认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 掌握实践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地进行实践学习活动,教师需要做以下准备工作:- 查询相关实践案例,选择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案例;- 准备实践学习所需的教具和材料;- 组织学生的分组和角色分配。
3.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简介案例:教师简述实践案例的背景和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思考;-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记录下来;- 实践活动:根据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可以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到社区进行实地调研等;- 分享反思:学生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感悟进行分享和反思。
可以通过小组展示、班级讨论等形式进行。
4.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实践学习成果和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评价:- 观察记录: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互动情况,记录下来;-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实践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 小组互评: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观察和学生的评价,给予学生合适的评价和鼓励。
5. 拓展延伸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可以推荐以下拓展延伸活动:- 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了解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参观实验室、企业或科研机构,亲身体验科学实践和技术创新;- 加入学校的实践性社团或团队,参与相关项目的策划和实施。
通过实践学习,学生能够不断积累实际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心得(通用5篇)

探究实践心得(通用5篇)探究实践心得篇1在进行探究实践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通过实践,我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并从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我选择了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我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了解到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使用各种科学工具和技术,如气候模型、数据分析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如数据收集的困难、技术难题等。
但通过不断尝试和努力,我成功克服了这些难题。
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明白,只有面对挑战,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
总的来说,探究实践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也让我体验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
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探究实践,进一步提升我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践心得篇2探究实践心得:探索机器学习的奥秘*旨在分享一次深入探究和实践机器学习的经历。
这次经历对我个人、知识和技能方面都有很大收获。
首先,我在学习和应用机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了其复杂性和挑战性。
通过参与一个实际的机器学习项目,我感受到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如数据预处理、模型选择和调优等,这促使我不断地去学习和研究机器学习的各个层面。
其次,我了解到机器学习不仅是理论学习,还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处理大规模的数据、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案以及如何分析实验结果。
我明白了机器学习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解决之道,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机器学习的价值。
此外,我还发现了自己在团队中的优势和不足。
在项目团队中,我负责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这使我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也暴露出我在团队协作、沟通和问题解决方面的不足。
这次经历让我更加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为我未来的职业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之,这次探究实践使我对机器学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让我更好地认识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我相信,这次经历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实践探究心得体会

自从参加实践探究活动以来,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实践探究的乐趣和意义。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我对实践探究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实践探究让我认识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我总是觉得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很难引起我的兴趣。
然而,通过实践探究活动,我逐渐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实践探究活动要求我们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某些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牢固,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
因此,我意识到要想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必须扎实掌握理论知识。
二、实践探究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实践探究活动要求我们亲自动手操作,这无疑是对我们动手能力的考验。
在活动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各种工具和仪器,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通过不断尝试和摸索,我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我也明白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三、实践探究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探究活动往往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活动中,我学会了如何与队友沟通、协调,共同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这种团队协作精神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
四、实践探究激发了我的创新思维在实践探究活动中,我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为了解决问题,我们不得不开动脑筋,寻找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种创新思维让我受益匪浅。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很大的帮助。
五、实践探究让我更加热爱科学通过实践探究活动,我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活动中,我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体会到了探索未知的乐趣。
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科学的信念,激发了我继续追求科学真理的热情。
六、实践探究让我学会了自我反思在实践探究活动中,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自己的不足。
通过自我反思,我找到了改进的方向,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种自我反思的习惯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小学探究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中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感受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校特举办以“探秘自然,开启科学之旅”为主题的中小学探究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至12月四、活动对象我校全体中小学生五、活动内容1. 自然观察活动(1)主题:校园植物大调查活动内容:学生分组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观察、记录,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习性等,并撰写观察报告。
(2)主题:鸟类观察日记活动内容:学生分组在校园内或周边地区观察鸟类,记录鸟类的种类、数量、习性等,并撰写观察日记。
2. 实验探究活动(1)主题:水的奥秘活动内容:学生分组进行水的密度、溶解度、沸点等实验,探究水的性质,并撰写实验报告。
(2)主题:光的传播活动内容:学生分组进行光的折射、反射、散射等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并撰写实验报告。
3. 环保实践活动(1)主题:垃圾分类回收活动内容: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实践,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主题:植树造林活动内容:学生分组参与植树造林活动,亲身体验种植树木的过程,增强环保责任感。
4. 科学知识竞赛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活动实施1. 活动前期准备(1)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参与对象等。
(3)购买活动所需的实验器材、植物种子等物资。
(4)邀请专家进行指导,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活动进行中(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各项活动,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2)安排教师或志愿者进行现场指导,解答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实践和探究活动

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实践和探究活动科学实践和探究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的重要环节。
通过亲身实践和探究,孩子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指导小学生进行科学实践和探究活动。
1. 培养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是科学实践和探究的关键。
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寻找答案。
家长和教师可以成为孩子的伙伴,与他们一起探索未知领域。
2. 进行观察活动:引导孩子进行系统性的观察活动。
这包括观察自然界的现象、物体的特征、生物的行为等。
可以组织户外考察、参观博物馆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和观察自然界的奇妙之处。
3. 学习科学方法:教导孩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记录观察结果等。
让孩子们了解科学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并引导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自己的探究。
4. 实践设计实验:鼓励孩子亲自设计和进行小型实验。
在指导下,让他们思考问题、制定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
通过实践设计实验,孩子们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提供资源和工具:为孩子提供适合的资源和工具,如实验器材、科学书籍、电子资源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观察和实验,拓宽知识面,并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6. 培养数据分析能力:教导孩子正确记录观察数据,并帮助他们进行数据分析。
可以使用图表、统计方法等方式,让孩子们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和趋势,并得出结论。
7. 鼓励团队合作: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实验或项目,鼓励他们在团队中合作与交流。
通过与他人合作,孩子们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意见,并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8. 培养安全意识:在进行实验活动时,要教导孩子们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让他们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并掌握正确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9. 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新的问题、独特的实验设计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由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一、为什么需要自主探究式学习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往往是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收。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而自主探究式学习则更加注重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探索与尝试的内容与方法1. 创设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创设情境。
在教学面向小学三年级数的整数时,可以设计以下情境:小明去商店买东西,他手上有100元,他买了一件50元的衣服,还剩下多少钱?通过这个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整数的概念和运算。
2. 提问题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上述情境中,可以问学生:“小明买了一件50元的衣服,还剩下多少钱?请你们想一想,怎么计算?”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自主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合作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4. 总结和分享在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得出结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得到的结论进行总结,并和其他小组分享。
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在实践探索与尝试中,我们发现自主探究式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显著的成效。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不仅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我们也从实践中得到一些经验教训。
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自主探究式学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感受到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需要和同学们进行积极的合作和交流。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和尝试

作为教 师 , 课 堂 是 我 们 教 学 最 主要 的 阵 地 , 要 切 实 提 高 自 己的 教 学效 率 。 影 响课 堂 效 率 的 因 素 是 多种 多 样 的 , 提 高课 堂 教 学效 率 的 方法 也 是 层 出不 穷 的 。 只要 我 们 敢 于 面对 问题 和困难 , 冷静的思考 , 善于实践 、 总结 ,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的实 效 性 定会不断提高。
一
语 文 综合 实践 活 动 范 学 院 附属 小 学 3 6 2 0 0 0 )
【 中图分类号】 G 6 2 3 . 2 【 文献标识码】 A
《 语文课 程标准》 提出: “ 语 文 综 合 性 学 习 有 利 于 学 生 在 感 兴 趣 的 自主 活 动 中 全 面 提 高语 文 素养 ,是 培 养 学 生 主 动 探 究、 团结 合 作 、 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 应 该 积极 提 倡 。” 综 合性学习的提出 , 旨在 改 变 语 文 教 学 相 对 封 闭 的状 态 , 改 变 课 本是唯一课程资源的状况 , 克 服 偏 重 接 受 性 学 习 的 弊端 , 倡 导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式 , 促 进 学 生 语 文 素 养 的整 体 推 进 和协调发展 。 那么, 如何创造性 地开展语 文综合性 学习活动 , 有 效 地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丰 富 课 程 内涵 延伸 语 文 《 语文 课程标准 》 指出: ” 努 力 建 设 开 放 而 有 活 力 的 语 文 课程 。 ” 综合性学习” 正 是体 现这 一 课 程 理 念 的教 学 新 形 势 , 是 语文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需要。 它丰 富 了语 文 课 程 的 内涵 , 使 语 文 课 程 的” 触须 ” 向 外延 伸 。 我 们 所 使 用 的 北 师 大 版 教 材 在 综 合 性 学 习 内 容 的 设计 上 可 谓 匠 心 独 具 。 l 一 8册 分 别 专 门设 置 了一 个 开 放 性 单 元 ,其 主 题 依 次 为 《 外面的世界》 《 车 的世 界》 《 书 的世 界 》 《 体育世界》 《 集市和超市》 《 特产》 《 地名》 《 纪 念 日》 。这 些 开 放 单 元 以 文化 奠 基 为 线 索 的 , 充 分 具 备 了让 学 生 学习识字 、 阅读 、 习作的材料 , 具 有 培 养 孩 子 思 维 发 展 创 造 能 力 的特 点 。 能 够很 好地 激 发 孩 子 学 习语 文 的兴 趣 , 引 导 孩 子 养 成 良好 的语 文 学 习 习 惯 、 让 孩 子 在 学 习 中习 得 学 习 方 法 等 。 开 放 单 元 没 有 主体 课 文 。为 教 师 结 合 本 地 本 校 实 际 开 发 校 本 课 程 提 供 了 空 间 和展 开 的思 路 ; 同时 , 开 放 性 单 元 主要 是 引领 学 生 在 丰 富 多彩 的语 文 实 践 活 动 中学 习 语 文 ,集 中体 现 了语 文 课程、 语文教学与社会生 活、 实践运用密切联 系的特点 . 充 分 体现 了语 文课 程 的性 质 和 语 文 综 合 性 学 习 的 基本 理念 。 比如 , 四年 级 上 册 第 7个 主 题 单 元 是 开 放 性 单 元 , 主 题 名称是《 地名》 , 内 容 由” 一幅丁 丁家乡的地 图” 和” 语 文天地 ” 构成 , 教材要求学生根据列举的地名找出规律后接着写地名 : 读 教 材 上 的城 市名 或 自己收 集 的 城 市 名 、 农村地名 , 引 导 学 生 用 已掌 握 的识 字 方 法 自主 识 字 ; ” 初显身 手” 在 学 生 收 集 了 大 量关 于地 名 的信 息 之 后 , 启 发 学 生 自 己设 计 、 组织、 开展 ” 地 名 游艺会 ” 活动, 如猜城 市名 、 编地 名谜语 、 找 古 诗 名 句 中 的 地 名、 介绍一个地 名的来历 等 ; ” 笔下 生 花 ” : 学 生可以把地 名 串 联在一起编一个有趣的旅游故事 , 可 以撰 写 地 名 调 查 报 告 。” 开卷有益” 中安 排 了两 篇 自读 课 文 : 一 篇 是 老 舍 先 生 写 的 很 著 名的散文《 趵 突泉 》 ; 一 篇 介 绍 的 是 秦 皇 岛 的传 说 故 事 《 秦 皇 岛 的来 历 》 等部 分 组 成 。这 种 以文 化 奠 基 为 主 要 线 索 , 将听 、 说、 读、 写有 机渗 透 其 中 . 充 分体 现语 文课 程 综 合性 、 实践性 、 人 文 性、 工 具 性 特 征 的 开放 性 学 习单 元 , 既 有 利 于 语 文 课 程 自身 的 综合 . 又有 利 于 语 文 课 程 与 其 他 课 程 、 社 会 生 活 实 践 的整 合 ;
数学“实践作业”的尝试与探究

◇康莉丁字路口道路交通示意图师生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需要考虑路口类型、交通流量、况等条件。
其中“交通流量”方面是这样规定主要道路机动车高峰时段流量大于次要道路大于150辆,应考虑布设信号灯。
基于对该问题的思考,把“交通流量”图3车流量统计作业35图4学生实践作业【课堂链接】师: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收获?生1:在测量的时候我知道了教学楼外墙高度不仅是三层楼的高度,还要加上楼顶女儿墙的高度。
生2:我们小组采用的是“教学楼高度∶教学楼影长=参照物高度∶参照物影长”的方法计算教学楼高度。
生3:在调查施工费用时,我知道了窗户面积要纳入施工面积。
工人师傅说,因为窗户在粉刷过程中需要粘贴保护膜,并且窗户边角部分施工比较费时,所以窗户面积要计算施工费用。
完成该作业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数据和信息,部分环节需要教师、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提供帮助。
综合类实践作业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采取分组合作的形式,通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跨学科融合类实践作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图5日晷计时完成作业后,学生兴奋不已,一方面感叹古另一方面为自己亲自验证这一事实而感到高兴。
跨学科融合类实践作业打破了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充分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学科应用意识。
作者单位:河南安阳市刘家庄小学36。
科学实践探究活动报告

科学实践探究活动报告一、活动背景科学实践探究活动是在学校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本次科学实践探究活动的主题是“光的折射”。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2. 学会利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 平行光源- 半弯透镜- 直尺- 透明玻璃块实验方法1. 将平行光源对准一个透明玻璃块的一侧。
2. 用直尺以一定角度放置在透明玻璃块另一侧,作为折射面。
3. 观察光线经过玻璃块的折射现象。
四、实验过程和结果实验过程1. 点亮平行光源,把光源对准透明玻璃块的一侧。
2. 用直尺以约30的角度放置在透明玻璃块的另一侧,使其成为光的折射面。
3. 观察光线从平行光源入射到透明玻璃块,穿过玻璃块后的折射方向和角度。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验,我们发现光线在经过透明玻璃块的折射面时,会改变方向。
当折射面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时,折射光线将越来越接近垂直方向。
五、实验分析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线在经过折射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改变方向。
而折射光线的方向取决于入射光线和折射面之间的夹角。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平面,称为折射面,而光线在折射面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有一个定量关系:入射角的正弦值除以折射角的正弦值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这个定量关系可以用来计算折射光线的方向。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光学仪器中的透镜,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可以使光线经过透镜后聚焦或发散,从而实现对光的控制。
另外,在眼睛中,晶状体通过调节不同位置的折射光线,实现对远近物体的聚焦,从而让我们看到清晰的图像。
六、实验总结与思考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探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科活动中,主动探索和实践,促进知识的积累和理解。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探究的意义、方法和应用。
一、实践探究的意义实践探究是一种基于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模式。
相比传统的教师讲解和单纯的课堂讨论,实践探究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亲自动手、实地探究,学生不仅能够增加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培养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探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探究的方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实践探究的方法:1. 观察实践:通过观察现象、事物和过程,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实际经验,并通过观察结果推断出科学规律和原理。
2. 实验探究: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学生能够亲自操作、探索和验证科学理论与规律,培养科学实验的技能和方法。
3. 问题探究:通过提出问题、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科学领域的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探究的应用实践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实验、观察和调查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实践中。
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植物的生长状况,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和因素。
在学习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转化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和验证水的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关系。
通过这些实践探究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同时,实践探究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
通过利用电子书、教育软件和互联网资源等工具,可以丰富实践探究的内容和方式。
例如,通过使用虚拟实验软件,学生可以在模拟的实验环境中进行实践探究,提高实验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通过使用网络资源,学生可以获取更广泛的学习资料和交流平台,拓宽学科知识的范围和视野。
总之,实践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探究实践心得体会

自从接触到“探究实践”这一概念以来,我便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参加了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后,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在个人成长和知识积累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探究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探究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物理实验时,我通过亲手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从而验证了理论知识,加深了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二、实践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探究实践中,我们往往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这些困难和挑战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创新,从而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同时,实践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在一次科技创新大赛中,我们团队需要共同完成一个智能机器人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特长,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为团队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三、实践有助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理论知识是基础,但实际操作能力同样重要。
在探究实践中,我们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这种能力的提升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以计算机编程为例,通过参加各类编程竞赛和项目实践,我掌握了多种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提高了自己的编程能力。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代码,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实践有助于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探究实践让我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人,了解了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
这有助于我们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例如,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我参观了当地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与企业员工的交流,我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和产业前景。
学前教育中的实践探究和科学实验活动

学前教育中的实践探究和科学实验活动学前教育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实践探究和科学实验活动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实践探究和科学实验活动的定义、意义以及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践探究和科学实验活动的定义实践探究是指儿童通过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探索和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习惯的过程。
科学实验活动是实践探究的一种形式,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总结等方式来探索和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
二、实践探究和科学实验活动的意义1.培养探究精神:实践探究和科学实验活动可以培养儿童主动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激发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促进感知发展: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儿童可以更直观地感知事物的属性、特征和变化,促进感官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3.培养科学思维:实践探究和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儿童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培养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提升综合素养:通过实践探究和科学实验活动,儿童可以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学前教育中实践探究和科学实验活动的应用1.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如搭建实验场景、提供实物材料等,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在教授鸟类知识时,可以模拟鸟巢并让儿童亲自体验筑巢的过程。
2.引导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儿童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研究欲望。
例如,在观察昆虫时,教师可以引导儿童提出“昆虫有几条腿?”等问题,引导他们进行实验和观察。
3.组织实验:教师可以组织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儿童亲自操作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技能。
例如,在教学数学概念“测定长度”时,可以让儿童使用标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4.引导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儿童总结实验结果,并帮助他们理解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变化规律。
例如,在实验中发现了物体的浮沉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儿童总结“密度大的物体会浮在液体上”的规律。
通过实践探究和科学实验活动,学前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创意实践探究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推动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近期,我参加了一次创意实践探究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和思考,我深刻体会到了创新的重要性和实践的价值。
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认识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创新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以下是我对创新意识培养的几点体会:1. 培养好奇心:好奇心是创新的源泉。
我们要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创新点。
2. 学习新知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创新奠定基础。
3. 培养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它能帮助我们突破常规,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4. 注重团队协作:创新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我们要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共同推动创新项目的实施。
二、实践能力的提升创意实践探究活动让我明白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实践能力提升的几点体会:1. 亲身体验:通过亲身体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不断尝试: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勇于尝试,不怕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 注重细节: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关注细节,做到精益求精,这样才能使创新成果更加完善。
4. 持之以恒: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不懈,不断追求卓越。
三、创新成果的转化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创新成果的转化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创新成果转化的几点体会:1. 关注市场需求:创新成果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才能得到广泛应用。
2.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创新成果,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3.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的转化需要保护知识产权,防止他人侵权。
4. 建立合作机制:通过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实现共赢。
四、对未来的展望通过这次创意实践探究活动,我对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进行实践探索的解决问题教案

进行实践探索的解决问题教案。
一、问题意识的培养探索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主动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本次教学的教学目标,并设立适当的问题,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在制定教学方案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例如,对于化学实验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让学生挑战自己的实验技能,向实验中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实践操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又是最具效率的教学途径。
因此,在解决问题教案的设计中,教师需要将实践操作放在教学计划的核心位置,建立完善的实践操作环节。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某种原理,老师可以设计相应的实验让学生学习,通过实践操作验证理论,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三、知识桥梁的搭建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学生可能遇到问题,无从下手。
此时,需要老师搭建知识桥梁,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指导可能是一些复杂知识点的讲解、数字的应用、实验数据的整理等等。
因此,教师需要懂得灵活应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给出一些辅助材料或参考答案,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四、有效反馈的实践策略教学实践环节之后的反馈十分重要,能够让学生有效地了解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需要开设一些交流、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查错、找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做好整体效果的反馈。
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实践的质量,减少学生学习的蒙昧和失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重视实践操作中的安全问题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前瞻性的问题。
为了尽量避免实践操作中可能会发生的意外,教师需要提前进行充分的实验安全考虑,并给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引导。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做好操作技能和安全演示工作,确保学生的实践操作得到有效的保障。
六、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学实践是很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活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
实践探究通过实践探索学习新知识

实践探究通过实践探索学习新知识学习是每个人一生的持续过程,通过实践探究学习新知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实践探究指的是通过亲身实践和深入思考,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下面将探讨实践探究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践探究的方法和技巧。
一、实践探究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实践探究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方式,相比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更具有深度和持久性。
通过实践探究,我们能够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实践探究还能够提高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学习的激情,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二、实践探究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技巧1. 设计实践任务: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践任务,从而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情境中。
例如,在学习数学的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所学知识,提高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探究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可以与同学、朋友或教师组成小组,在小组中共同探究问题,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问题,并互相促进学习的进步。
3. 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是一种直接接触实际情境的学习方式。
通过亲身参与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反思总结:在实践过程中,反思总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适时地对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反思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做出调整和改进。
5. 应用转化: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是实践探究的最终目标之一。
通过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我们能够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探究学习新知识的案例分析以学习外语为例,传统的外语学习方式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和书本学习。
但是,仅仅依靠这种方式,往往难以真正掌握并运用语言。
而通过实践探究学习新知识,可以更好地提高语言能力。
例如,通过与外国友人交流、观看外语电影、参与外语演讲比赛等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语言,并深入了解外国文化。
学生实践探究活动方案

学生实践探究活动方案引言:学生实践探究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学生实践探究活动的方案。
一、确定活动目标和主题实践探究活动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主题,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确定目标和主题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二、设计实践探究任务在活动方案中,需要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来解决问题。
这些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
三、提供实践探究的资源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探究活动,需要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材料。
这些资源可以是实验设备、图书、网络资源等。
通过提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和探究。
四、组织实践探究活动在组织实践探究活动时,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时间表,安排好学生的工作和任务。
同时,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实践探究活动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团队中相互合作和交流。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合作任务,让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在实践探究活动结束后,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实践和探究的能力。
七、评价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为了评价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
评价结果应该客观、公正,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能力。
八、完善实践探究活动方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观察,可以不断完善实践探究活动方案。
通过不断改进方案,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九、与社区和企业合作实践探究活动可以与社区和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和探究机会。
与社区合作,可以让学生了解社区的需求,并通过实践和探究来解决问题。
与企业合作,可以提供实践活动的场所和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实践和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尝试“发现、探究、合作”型语文课堂
《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
这堂课是我开学以来上得最为顺畅的课。
仔细想来,至少有三处得益。
首先得益与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提携,是我有机会申报学科带头人,接触到《师德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这两本书籍,认真拜读后受益匪浅,促使我迫切需要改变当前的教学观,能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营造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
第二得益于3月19日去焦溪参加的一次研讨课。
听了牟文娟老师的关于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课例和讲座,一种潜伏于心中多年的想法似乎一下子被挖了出来,让人豁然开朗,使人产生了尝试的冲动。
其三,有感于当前芙蓉小学的教学研究氛围,促使自己要不断探索,大胆实践。
进入第五周,我班语文教学进入第四单元了。
浏览整个单元,发现这一单元有《夜晚的实验》《海洋——21世纪的希望》《学会合作》三篇课文,习作练习是写一次实验。
我把这一单元提炼为“发现、探究、合作、想象”四个关键词。
《《夜晚的实验》的教学点定在了“发现和探究”上。
教学方法是否可以革新,尝试“发现和探究呢?发现和探究的前提是对某一个事物能产生强烈的好奇,为此在布置预习时,特意”吊“了一下学生的胃口。
“同学们,明天我们将要和一位俩不齐的科学家对话,这位科学家做了一项了不起的实验,大家有兴趣读吗?”学生的眼睛是亮闪闪的,可见“引诱”初见成效。
预习的要求主要要实践“发现”。
我要求学生回家对文本至少提十个问题,字词的理解至多只能有两个。
思考后能独立解决的,在问题后面打上勾。
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走进探究之旅。
课堂形式开放,有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帮助他们解决罢了。
不过,大目标还是要把握好,不至于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第一堂课,我把住了三个关:字音读书关、词语理解关、内容疏理关。
第一关,小题目考考学生。
1、认读小黑板上出现了多音字随带的词语。
蒙上、矿藏。
2、默写几个文中词语。
斯帕拉捷、蝙蝠、障碍、超声波。
有错误当场纠正,并进行书法指导。
第一关学生轻松而过。
第二关,词语关。
结果共有三位学生提出了三个不同的词语。
这三个词的提出,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中,促使了课堂上的生成,并且很巧的是刚好还能运用不同的词语理解方法。
第一个是陆琳涛提出的“超声波”。
这位学生是很会动脑的,他怎么会提这个词语,很难吗?原来这位学生已经用工具书查过了,可对超声波是一知半解的。
字典上是这样讲的: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率(20000赫兹)的声波。
什么2万赫兹?什么频率?那么科学性强的概念,怪不得学生越查词典是越糊涂。
理解科学名词,我们还得形象直观些。
我提醒学生理解“波”,想象水波,并画水波,提示理解声波像水波一样往前传播,这是肉眼看不见罢了。
“频率”,是啥?我引导学生想象医院仪器室的心电图视屏,感受震动,当然也得直接告诉学生频率是每秒震动的次数。
20000赫兹,即每秒震动20000次。
理解“超”,及超过。
这样,通过
讲授,绘图,演示,想象,学生终于对“超声波”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第二个词语是钱瑞瑜提出的。
蝙蝠是“小精灵”,什么是小精灵。
以下是我与学生的对话。
师:好,理解了“小”,那么蝙蝠身形如何?生:小巧。
师:蝙蝠在空中怎么飞行的?生:轻巧敏捷……
师:好,这就是“灵”,灵活自如。
生:我还觉得蝙蝠飞得很神秘,在夜空里出没不定。
师:是啊,蝙蝠是不是像“精怪”?现在,你们懂小精灵的意思了么?
生:懂了。
师:真懂了?请问,体形很小,夜晚中飞行,说不定什么时候叮你一下的蚊子,为什么我们不把它称为小精灵呢?
生:(经过思考)明白了,斯帕拉捷对蝙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喜欢上他们了。
这一过程,巧妙地传达:理解词语还需要注意感情色彩。
这一过程,师生在探究中获得新知,生生在探究中获得了快乐。
第三个次是“洞察”。
我让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解决了。
第三关,梳理内容关。
有一位学生问: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
问为什么?我引导学生,将此问题分解成两个小问题。
一是蝙蝠先前为什么会很神气?后来为什么不神气了?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学生很快抓住了要点,理出了四次实验的经过。
也就结束了第一堂课。
本堂课遵循了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精神,相信学生的能力,还他们一个自由轻松的探究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