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个性,回归本真
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4doc

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2012年11月8日上午九时,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我观看了十八大开幕式及胡总书记代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胡总书记的报告令人振奋,旗帜目标和途径非常明确,对今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师德水平和也未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胡总书记的讲话表明对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和要求。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要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什么样的教育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呢?当然是好的教育。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呢?当然是适合学生的教育。
怎样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进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呢?教育包括很多方面,而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办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好学校,首先要确立回归本真的办学定位。
继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强调坚守本真,珍视每一个生命,以尊重天性、涵养德性、健全人格为基点。
发展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发展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写作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感情真实”。
新时代作文要敢于“用惊奇、赞叹”,让学生多角度立意,在作文中吐真意、发真情,放飞自己的心灵,展示多彩的童心世界。
只有这样,作文才能多姿多彩,才有活力,有灵性。
【关键词】个性化;作文教学;培养人们说话、作文是为了表白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受。
思想、感受区别于他人的标志,即为人的个性。
所谓个性即是一个人的整个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而语言则是表现人的个性的重要形式和媒介。
很多的作文教学从内容到要求,以至于表达形式都统得太死,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表达技巧训练,过分强调模仿范文的结构形式,结果学生只能用教师的语言写教师的思想,作文训练甚至变成文字作业,无半点个性可言。
而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应该说,每个儿童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耐读而又易懂的书,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
教师要在作文指导中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作文回归到抒发个性、追求本真的本质。
如何进行个性的指导?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体会:1.深入生活、善于观察、发掘个性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需要经历观察——思维——表达的过程。
作为教师,尤其应重视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
这样,除了能激发其写作灵感,还能使学生发掘自己在表达思维和感受方面的个性。
1.1精心组织活动,指导定向观察。
定向观察是一种预选确定好范围或目标的观察活动。
为了提高观察的效果,教师要精心组织和指导定向观察活动,要恰当地安排观察时间、地点,明确观察的目的、重点,选择最佳的观察顺序、角度、方向,从激情引趣入手,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在美中激活写作兴趣。
例如,一位教师带领学生参观电厂的一个凉亭,为了指导好学生,教师先到实地去观察,从远近不同的几个角度观察这个亭子。
保持个性 坚守本真

保持个性坚守本真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各有不同,表面上看似相似的个体却有着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印记:个性。
正是因为有了个性,才有了忧郁孤独、善于用文字表现自我的郁达夫,有了善于忏悔和自省的巴金,有了笔风幽默闲适的林语堂,有了将文字运用得轻倩灵巧的冰心,更有了具有批判精神和开创精神的鲁迅。
正是因为他们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在短短的民国期间便展现出如此多姿多彩、风格迥异的文学作品。
因此,我们也应该拥有自己的个性,坚守本真。
树立个性,成为你自己。
韩国总统金泳三小时候便立下当总统的志向,他在卧室内写着“未来总统”四个大字,自小他便努力提升自身素养,不断完善作为总统应具备的性格与能力,正是因为他拥有极强的号召力和领导力,最后终于坐上总统宝座。
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起便起在冥冥中追寻着自己的个性,然后以独特的面孔出现。
这个过程中,我们或顺利、或坎坷、过开心、或失败,但最后一定要拥有自己的个性,做独特的自我。
修正个性,做正确的自己。
人云亦云你以为这就个性?模仿抄袭你以为这就是个性?叛逆自我你以为这就是个性?拥有个性并不等于我行我素,任性迷茫不应成为你以之为傲的个性,不完美的个性需要修正。
勇敢、积极、锲而不舍、认真、敢于创造这才是每个人应有的个性。
坚守个性,不迎合他人。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说“就算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他从不为获奖而写作,不为浮名,不图利益,从不会为了迎合读者而改变自己的写作方向;“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我们应如菊花,无论身居何处,逢何时节,都要保持个性,坚守本真,挣脱一己之羁绊,不为利所惑,不为名所累。
水可干而不可夺湿,火可灭而不可夺热,保持本心,坚守自我,成为有个性的自己。
有人说,人的一生就像是在雾中行走,枉失红尘,迷失菩提,你总是错过身边经过的人,或明或暗;你总是感叹,时光易逝旧人不复,时常郁郁悲伤。
何妨反思,你无法找到方向,正是因为你没有信仰,缺失一个真实独特的自我。
如果我们坚守着自己的个性,管他前路何种坎坷,一路放歌而行,张扬释放着青春的活力,人性之美熠熠发光,前路怎会迷茫?保持个性,坚守本真,成为自己,成为独特的自己!2015.08.13。
中学绿色廉洁教师节倡议书范本10篇

中学绿色廉洁教师节倡议书范本10篇篇一:中学2024年绿色廉洁教师节倡议书亲爱的教师同仁们:预祝大家节日快乐!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们心灵的引导者、道德的塑造者和完整人格的培育者。
在节日到来之际,学校向奉献在教育教学岗位上的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倡议大家过一个风清气正,有情有爱的教师节。
尊师重教清正廉洁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向长期以来信任、支持学校教育工作的家长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健康、朴素、温馨、文明的节日氛围,我们向全体家长朋友们发出以下倡议:1、送“礼品”不如送“理解”。
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当老师做得不完美的时候,请多一份理解、多一点包容、多一些换位思考,这比任何礼物都珍贵。
让我们相互理解,及时沟通,没有什么是心平气和的沟通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沟通一次。
2、送“鲜花”不如送“微笑”:您和孩子的笑脸是盛开在老师心田最美丽、最芬芳的鲜花,您和孩子的一声声问候是滋润老师最甜的甘泉。
3、送“宴请”不如送“尊重”:您和孩子对老师发自内心的尊重,会让老师们无比的温暖与感动,会给予老师们源源不竭的工作动力。
希望你们重言传身教,育良好家风,为孩子树立“清正廉洁”的好榜样,以精神上的尊重而非物质上的馈赠营造“尊师重教”的好风尚。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廉洁从教廉心正行亲爱的同学们:如果你想给老师献上节日的祝福,那不妨给老师送上:一句暖心的祝福:简单的一句“老师,节日快乐”,就是对老师的最好回报。
一份亲手制作的心意:一封感谢信、一个手工制作或者一首诗、一支歌都可以很好的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和节日祝福。
这些非物质的精神礼物,比任何物质礼物都更能触动心灵,展现真挚的师生情谊。
一个灿烂的笑容:看到你们纯真的笑脸,老师们一天都会活力满满。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更加勤奋努力,遵守纪律,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活动,用实际行动回报老师的辛勤付出,这是对老师最好的节日礼物,也是对教育最好的尊重。
追寻儿童作文的个性回归

追寻儿童作文的个性回归作者:唐佩兰来源:《文理导航》2013年第06期一、呼唤真情,真实感悟平凡生活写作源于现实生活。
因此,要注重引导学生习作内容贴近社会现实,正确看待自己、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并着力挖掘教学内容所蕴涵的人文因素。
首先要丰富生活。
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周遭新人新事是丰富学生生活内容的关键所在。
当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是丰富学生生活的一大重点。
在我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我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校园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体验,通过参加各项竞赛活动,丰富学生感受,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再让学生学写感受。
这样就把作文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活动中。
其次要体验生活。
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体验中,构成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获得自己没有获得的感受,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东西。
让学生摄取这些画面写下来,没有条框的限制,没有情感的束缚,只有真实的认识,真挚的情感,飞扬的个性。
最后要融入生活。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其童真、童心、童趣,让学生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作文,在生活中思考。
激发学生有话想说、有事想叙、有情想抒的欲望,让学生的灵性得以张扬。
如春游活动,带学生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象,在生机盎然的自然环境中,学生文思泉涌,用手中的笔写出富有童趣、且生活气息浓郁的文章。
二、拓展阅读,储备丰富言语经验冰心说:“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要好的朋友。
”人的才、情、趣从哪来?那就是多阅读。
阅读,使人生变得更完美。
从习作来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多读多写使得学生整体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世事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都一一经历过,通过阅读交流等方式理解社会、理解他人,是体验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径。
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的平台,以读促写,做到读写结合。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首先做到美文品读。
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会把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感同身受,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从遣词造句、构思立意等方面加以点拨指导,不仅欣赏了美文,还从中借鉴写作的方法。
张扬个性,回归本真

张扬个性,回归本真作者:贾吉香来源:《速读·下旬》2015年第04期摘要:怎样考就怎样教,教法跟着考法走,阻碍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怎样开展课堂教学才能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呢?①抗逆传统和时俗,回归育人本性;②“授业解惑”要授出特点,传出个性,3、语文教学要回归自然、回归社会、更要回归生活……关键词:个性;本真;传承;回归目前的条件下,考试依然充当着“指挥棒”角色,考试采用的标准化试题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语文教学的正常秩序,阻碍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降低了学生的语文水平;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将来发展,学生也漠视了自己的个性发展,语文课不姓“语”,而姓“物”(无),枯燥无物,物理机械。
导致这一现象的关键点是我们语文老师欠缺一种胸怀,一种着眼未来的大度胸怀,一种着眼学科素养的语文胸怀,一种反叛时俗的叛逆胸怀。
那么,怎样才能放开胸怀教语文呢?一、抗逆传统和时俗,回归育人本性“教书育人”是教育赋予教师的神圣责任,教书的目的是为了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不是为了制造考试机器。
所以,为人师者的出发点是不要把学生教成考生,把原本有灵性的站立的人变成考试的僵硬的侏儒,要把学生教成学生,教成能终生学习的活力四射的人,因为课改的第一要务是学会学习。
因此我们要有陶渊明“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警惕,“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的反省,“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向往,乘着新课改的春潮,抗逆传统和时俗,回归育人本性,教出师者的真性。
二、“授业解惑”要授出特点,传出个性人的个性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的特点。
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时空,但先天的秉性,后天的视野、经历、感受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品质,因此在传知授业解惑的时候,一定要传出个性,授出特点,解出新思想,从而收取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比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大多数老师从应考的角度,着力于语言文字的疏通理解,忽略文章人物的心灵感悟,将文本思想与现代生活脱离,教材处理干瘪,学生学习干瘪,了无情趣。
老子德育思想对当代德育实践的价值

老 作为真正伟大 的思想家 ,他以拒斥社会政治伦理为 前提 ,希望培养人 的独立个性 ,张扬 个体独立不羁 的生命意 识 ,回归 自然 本真状 态的理想人格 。他倡导 “见素抱朴 ” (《老予 》19章 ,以下 引用 此书仅 注章数 ) )、 “复 归于 婴儿”(28章 )的德育思想 ,在德育实践中 ,是一份值得珍视 的遗产 .“见素抱朴”中 的 “素”是没有染 色的丝布 ,“朴 ”是 没有雕琢的木材 ,意即人应该保持纯洁朴实的 自然本性 ,要 遵循事物 自身所固有的本质和规定性。就道德而论 ,素为 自 然之道 ,朴是顺应 自然之德 ,明道 守德 ,修养如婴儿般的道德 即见素抱朴 。“镇之 以无名之朴 ”(37章 )中的 “朴 ”就是讲
顺应儿童天性,回归教育本真

关注近年来,儿童教育的自然天性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诸多学者指出,儿童教育似乎存在“钟摆”困境,在成人与成才、天性与成熟、控制与解放的关系上陷入矛盾。
能否平衡儿童天性、个性和社会性三者的关系,成为未来学校教育新变革的探索方向。
一、儿童天性指什么———实质与内涵天性,指个体先天具备的固有属性。
“尊重儿童天性”的实质就是“以儿童为本”,这一思想的典型代表人物包括卢梭、杜威、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
卢梭主张“教育即自然发展”,这里的“自然”就是“天性”,他认为人的教育应与自然教育一致,任何教育都应遵循天性。
杜威批判传统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漠视和压制,指出儿童在社交、制造、算数和探究上存在着本能,这种本能具有冲动、活动和自然的特性,只能通过教育延续下去。
陶行知批判“填鸭式教育”,力主解放儿童的眼睛、头脑、手、嘴、空间、时间,让儿童自由成长。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的天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好奇和好动,二是探究和探索,三是想象和创造。
好奇是人类探求新知识和新信息的内在动力。
好奇能够激发人的兴趣,是人类进行探索性和创造性活动时所具备的重要心理特征。
儿童自出生起,便萌生好奇心,带着敏感的目光观察世界,对感兴趣的东西会长时间关注,表现出注意、体验、提问等心理倾向。
小学阶段,教师很容易从学生好问、喜欢摆弄东西、关注未知、探索持久、喜欢体验等方面发现他们的好奇心。
这些看似简单甚至“烦人”的提问和不守规则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儿童对世界本源的探求。
好动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
无论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的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还是布鲁纳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动作性表征阶段、映象性表征阶段,都有明确的解释:儿童通过感知运动和操作,来获得认知发展。
儿童通过不断地活动,尝试新动作和新行为,去感知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而形成新的图式,促进思维发展。
探究和探索是儿童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最典型的表现。
儿童出于对新事物的好奇,产生内驱力,萌发探究之心,自发探索行为。
回归自我 写出个性

二 、 提倡 思想 的个 性化 和 语言 表达 的个 要
性 化
写作教学是一种审美活动 , 而人 们 的 审 美 视 角 往
往都是多样化 、 性化 的。 个 中学 生 具 有人 情 感 、 态度 、 值 观 、 化 水 平 以及 生 价 文 活 阅历 的 限制 而 呈 现 出 多 样 性 。 们 可 以把 这 种 丰 富 我
教 师 要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创 造 潜 质 , 发 学 生 展 示个 性 特 点 , 现 个 人 真 情 , 写 启 表 抒
真 实 感 受 , 表 独 特 见 解 。因此 , 写 作 教 学 中, 引导 学 生 回归 自我 , 扬 个 性 , 发 在 要 张
让 作 文 成 为 学 生 心 灵 的 载体 , 想 的 火 花 。 思
学 生 乐写 教 师 乐 评 的写 作 氛 围 , 岂不 美 哉 ?
一
、
要 有 一 颗 宽 容 的 心 , 重 学 生 的 个 性 尊
和 选 择
宽容 之 心 . 是 对 学 生 作 文 中出 现 的 各 种 奇 思 怪 就 想采 取 包容 的态 度 , 特别 是那 些 不 合 教 师 心 意 的想 法 和说 法 , 要 宽 容 一 些 , 其 有 一 席 之地 , 到 教 师 的 更 使 得 充 分 尊 重 。在 中学 里 , 让 教 师 头 疼 的 问题 莫 过 于早 最
的开 发 . 生 的 动作 思 维 的培 养 是 十 分 有 益 的 。 学
中 . 先通过想办法 , 手量一 量 、 首 动 哂格 子 或 折 一折 格
子 的方 法 , 出 不 同 的 答 案 , 行 质 疑 , 生 统 一 面 积 得 进 产 单 位 的 必 要 性 ; 次 , 过 剪 一 个 面 积 单 位 或 说 身 边 其 通 哪些 物 体 的 面积 单 位 ,感 知 面 积单 位 的 实 际 大 小 ; 其 三 . 过 练 习 题 的 评 析 . 深 对 用 正 方 形 作 为 面 积 单 通 加 位 的理 解 。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精选10篇)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精选10篇)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1知道《教育是慢的艺术》这本书已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当时学校刚开始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推荐的书目里就有这本《教育是慢的艺术》自己想当然的以为整本书不外乎是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论述教育为何要“慢”?教育应该如何“慢”的教育实践方法。
书刚拿到办公室,就被一位同事“借”走了,这一借算是有去无回了,我和它就这样轻易地擦肩而过了。
20__年八月陪儿子去博库,在书店又看到了这本书,认认真真看了第一篇,认为很写实,书中有很多案例都很贴近自己这几年的教学感受,看得很释怀,而且和我的课题“研究关于在教学中如何践行生命化教育理念”接轨,立即决定再次收入囊中。
本书共分为十二个小部分,大部分是张文质老师的教育演讲实录。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其中的第十一部分,这一部分又分为三个标题:一、教育者的良知与智慧(与教师的第一次对话)二、旅途的开始(与学生的对话)三、教育是慢的艺术(与教师的第二次对话)。
论述的结构是以问答的形式呈现。
每一篇都是以老师或学生的问开始,然后结合案例张文质老师进行解答,觉得这种形式倒可以尝试以后运用在自己的__中。
在第三段有这样一段话“后来大家谈到这个问题时有一种共识:教育很容易被简化为训斥、惩罚。
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细致、耐心。
但有时非常容易就是训斥、强迫、禁止。
你可以怪体制,但细想一下,更可能是自身修养、对教育的责任,对孩子的爱心出了问题。
大家感觉到生命化教育不仅是指向学生的,更是指向教师的。
我们的教育行为怎么生命化起来?”还有一段“生命化教育它首先是理念性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或课题组规划出来的一个步骤,其实你带着生命的热忱进入课堂,然后对孩子所有的生命行为经常给予肯定,学生的面貌肯定是不一样的。
”以前总是想着做这个课题需要我在课堂上怎么做?本书中并没有刻意地阐释到底什么才是生命化教育,也没有阐述如何进行生命化教育的方法,但是这些朴实的语言、大量的教育实例,开启了我的智慧之门,让我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一位学生,更多的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灵成长。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最新】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山东大学徐显明校长在济南的一次演讲中说得好:〞没有道德的教育是一种罪恶〞,〞我们应该从行为养成的道德要求出发,严禁我们的幼儿园去教孩子学写字,去教孩子学算术,去教孩子学英语,而应从自己提书包.帮同学做事.向长辈行鞠躬礼开始,从小学会如何尊敬长辈,如何跟同伴打交道,如何料理自己的事务.〞可是当今中国学前教育现象是许多家长.幼儿园和社会培训机构为了吸引生源和财源,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残忍〞的教育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教育工作者丧失了自身的责任和良知的行为,更是教育犯罪的行为.因此,中国的教育士改革与开展必须要以特有的敢为人先的胆略和气魄,力求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一个政府一个部门系统如果在前行途中,因为路走得远了.走得久了,而忘了出发的原点,就会导致形式大于内容.好心办坏事,就会脱离群众.动摇党的执政根基.现实中,很多政策的出台.工作的启动,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走着走着就变了形.走了样,滋生了无数脱离实际的〞下有对策〞.所以,当我们的工作遇到矛盾.困难的时候,内心感到苦恼.困惑的时候,对未来迷惘.无措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回到原点,问一问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道路的起点.江河的源头,婴儿的降生.种子的发芽,工程的奠基.工程的启动,求学.入职的第一天,这些都是纯粹质朴.孕育希望.饱含力量的原点.对于党员干部来讲,这个〞原点〞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是对群众的感情,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前进的道路上,永不忘记这个〞原点〞,始终用这个〞原点〞来校正观念.行动和方向,我们才能继续更多的辉煌,教育同样如此,让中国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陶行知教育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希望自己的学生除了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还要多学本领,追求真理,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在育才学校,学生们每天上午上文化课:语文.外语.数学.哲学.下午上专业课:文学.音乐.戏剧等,还要进行劳动.军事训练和社会调查,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有一段时间,有的学生厌烦了这样紧张的生活,在自习时间偷偷地打扑克.老师发现了,上前劝阻,他们还说这是〞有劳有逸〞.一天晚上,陶行知走过男生宿舍,顺便进去看看,正赶上有七八个男生在打扑克,玩得很带劲.陶行知没作声,站在旁边看着.一个同学突然发现了陶校长,急忙推旁边的同学,几个人慌忙放下扑克,羞愧地站起来,低着头等着挨批评.陶校长一句话也没说,沉默了一会儿就转身走了.第二天,陶校长在全校会上讲述了抗日战争形势后问:〞抗日需要人才,将来建国需要人才,你们难道可以浪费自己的时间吗?你们有多少本领要学啊!我要你们自觉地把扑克牌交出来,像烧鸦片烟一样地把它烧掉!要知道,时光是最可珍贵的.〞孩子们低着头,把一副副扑克牌放在台上,堆成一垛.陶校长用火柴点燃了牌,又温和地对孩子们说:〞有人说’有劳有逸’,’逸’就只能玩扑克?你们可以练琴.写诗.作画,也可以打球.下棋……只有多学一点本领,将来才能建设国家.时光可贵,一去不回啊!〞从此,学生们都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了.从>可以解读出陶行知对教育原点的思想,那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本应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基点是现实的人.在生活世界中,〞人〞〞类存在物〞,也不是离群索居的〞唯一者〞.他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活动的具体的.通过知觉实际被给予的,能够在经验中观察到的〞现实的人〞.承载生命的个体存在:现实的人首先是存在于可感肉身之中的生命个体.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决不是抽象的虚构,而是可以摸得到.看得见的,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真实存在.人的生命既寓于一个个不同的个体之中,个体生命的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个性化〞,正是马克思所说的〞个性化的个体〞.相对于〞类〞的普遍存在和整体化的社会而言,每个个性化的个体都可以理解为一种〞例外〞.〞例外〞虽然寓普遍于其中,但其〞本身同时却又负有一种任务,即要成为某一一次性实现的任务,这条违背普遍走向的道路即使不是它所愿望的,毕竟是它所必需的〞 .应该成认每一个生命体的个体都是在走着一条〞例外〞是千差万别的存在,人总是〞每一个人〞的教育.它必然持有尊重个性的理念.教育不是要用社会整体的理念与目标去完全涵盖取代个人所追寻的生活意义,不是要在抽象化的整体价值的名义下舍弃个人生活的多样性〞自主性〞象物.自主性是在为人的普遍具有的特性,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总是趋向于坚守自己的自主性,总是力图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变.改善现有的生活.作为自主性的存在,自由就是人存在的根本问题.应该成认,每个个体的生命活动都必然是社会性的活动,是在社会中,通过社会而进行的.然而任何社会性的活动都必然要以个体的自主独立活动为其前提,离开了个体自主性的开展,社会的开展必将受阻,伴随而来的必定是强制与压迫.旧体制下要求人们一切都按最高指示办,一切行动听指挥,从会被开工具的人.教育要破除以往控制人.约束人的传统取向,而以人的解放为其要旨.在启发人的自主意识觉醒中,充分释放出人的生命潜能,解放人的思想,改变传统国民性中保守性.依附性的一面,培植独立.创新的新型人格,这是当今中国教育所面临的重要任务.站在人的自主性立场上考察教育问题时,一方面要成认教育立足于生活的实然之中,但这决不意味教育的功能只在使人对生活实然确实认和肯定,教育的更为重要的功能是在引导人对于实然生活作出在的根据.那种被动追随现存体制.规定.思想,甘当社会政治经济附庸的教育,其实是已经失去存在根据和意义的教育.>还告诫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任何一个个体都必定是社会的.他总是和其他众多个体结成为社会关系的,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社会活动中生成的.生活本身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生活中的人只能是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中的人.教育所要回归的人,是生活中现实的人,是活动中的人.关系中的人,也即是社会的人,是和社会.他人不能须臾相别离的人,而不是那种仅仅存在于抽象思维之中的孤立存在.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一方面表现在外在的活动之中,每个个人的活动都只能是在关系中的活动,即使是在从事单独的活动时,他也不可能〞摆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这种活动中的联系既表现于现实空间,也表现于历史的传承.另一方面,这种关系又表现在每个个体的内在人格的构成方面.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人是在与他人.社会交互作用中生成的.在交互作用中,人在实现对象的人化之同时又在不就成了他的人格构成要素.从现实生活出发理解个人,就不能将之认作是孤独的单个生命体的存在,作为生命载体的个人必然要把他人.社会包括在自己的本质之中.人的生命体的独特存在方式就是他必然要成为一种众多生命复合体的存在.因此,教育的重要使命就在引导和促进人的社会化,使人成为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教育可以使人逐渐从孤独的自我中走出来,不断扩大和丰富人的生活.生活经验,使人得以置身于广体与社会相统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社会在人中,人也在社会中.教育所要回归的人,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个体既作为一个独立的分子,又作为社会共同体中有机的组成而存在.但愿中国的教育快点醒悟,让教育真正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回归儿童本真生活读书分享

回归与还原儿童本真生活第一节成为具有P+A人格特质的教师文中提出在人成长的最初几年里,孩字们就已经把有关人的需要如何满足、他人如何对自己做出反应,如何看待自己,合成某种信念或决定。
这些早期决定一旦确立,一生的思想、感觉与态度都会受气影响。
和其他阶段的教师相比,幼儿教师和孩子们的生活正是构成这些经验重要组成。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为幼儿示范如何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与同伴进行社会交往。
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幼儿。
第二节思考与探索1.闲暇不仅是一种寻常的人生哲学,更是一种生活的观念。
文中提出闲暇是文化的基础。
闲暇时得到倾听、观看、沉思、默想等状态都会让人从对世界的了解中获得巨大的快乐。
没有闲暇,就不可能有思想活动,文化也就无从产生!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在想,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个行业都很内卷,作为教育者我们是不是更需要去慢下来呢。
我们更需要去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利用业余时间去提升自己并且能够坚持下去。
我觉得我在这方面就还需要提升。
我是那种爱好很广泛的,但是不能坚持,我觉得这是我要去努力提升的。
2.不对抗不闪躲,安然处之的第三种态度书中有句话,是“生活中,每个人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有一种态度是做好本分,积攒内心力量,犹如武林高手的一身轻功,轻松翻墙而过,超越自己,也超越事情本身!”其实,我们这个工作很繁琐、事情很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好好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在困境中汲取积极的力量,慢慢的一天一天累积,在往后的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淡定从容,便是自己气质的体现。
气质与情怀源于不断的向上追求,一种终其一生让自己1实现自我的力量,同时,也只有拥有了终极价值追求的教师,才能带领孩子们一步一步地去探寻未来生活的意义。
第三节文化是一种力量1.这章的第一节就是就是她们幼儿园的园长分享自己的生活的一个记录,我觉得和我们的唐园长很像,都是那种很爱分享自己生活的。
热爱生活的人都有一颗温柔得心,就像一颗小太阳,能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
大观园之归源小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大观园之归源小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大观园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重要场景,也是整个小说的象征性存在。
它是一个宏伟壮丽的庭园建筑,由曹雪芹所描绘而成,其精致的建筑和独特的景观被广大读者所津津乐道。
在这个庭园中,曹雪芹塑造了一系列真实而又写实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华富贵与虚伪庸俗,并一直以来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以《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为主题,探讨其独特魅力与意义。
首先,我们将对大观园的整体描述进行展开,包括其建筑风格、园林布局以及各个景点的具体描绘。
其次,我们将通过分析曹雪芹在小说中对大观园进行的生动刻画,探讨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和社会象征。
最后,我们将总结大观园在《红楼梦》中的作用,并对其对归源的深远影响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这部经典之作的魅力所在。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对大观园的探讨,引发读者对于人性、荣辱观念以及社会习俗的思考,从而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视野。
大观园作为一个精心构建的虚拟世界,通过对其的探索与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与理解现实社会中的人性与社会动态。
总之,本文将全面展示《红楼梦》中大观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并对其在归源方面的影响进行展开。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读者能够更深刻地领略到大观园的独特之处,同时也能够对曹雪芹的创作思想和文化背景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相信通过对《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研究,我们能够发现更多有价值的思考与启示。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大观园的归源问题进行概述,介绍大观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并阐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要点展开对大观园归源的探讨。
第一个要点将深入探讨大观园的源起,包括其创建者贾雨村的背景、动机和创作初衷。
通过对贾雨村家族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的描绘,来探究大观园的真正归源。
回归天性,浸润自然一一以班本课程为例

回归天性,浸润自然一一以班本课程为例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指南》中强调“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大自然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给予他们归属感。
班本课程中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这也可以充分的看出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天性,幼儿如果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爱好去进行游戏,他们会获得很大的快乐。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忽视了幼儿游戏的真正内涵所在,很多时候,游戏不再是幼儿天性的体现,而是被大人强加了很多的意义在上面。
对于这样的一些问题,本文所主要讨论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幼儿游戏回归天性,让幼儿游戏能够顺应幼儿的天性,体现出幼儿游戏真正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关键词:幼儿;环境;回归天性在自主性游戏中,幼儿对于模仿成人日常生活的游戏活动非常感兴趣。
许多幼儿会沉迷于角色扮演类的游戏,他们有时自称是爸爸妈妈,有时把自己当成小客人,有时又把自己当成商店里的售卖人员。
在自主性游戏中,幼儿能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造,从中感受快乐,并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
在幼儿园的每日班本课程中,幼儿有许多与同伴进行互动、聊天的时间。
通过观察幼儿间的谈话,发现,幼儿很喜欢接近大自然,他们喜欢在户外场景中进行自主性游戏。
1、幼儿游戏与回归天性天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其中包括了自由、好奇、依赖等不同的品质,天性是一种原始主动的行为,不受外界压力和利益驱使的情况下,天性应该得到自由的绽放。
在幼儿成长的较早时期受到外界影响是比较少的,所以每一个幼儿都会表现出最为纯真的一面,这一阶段游戏也是他们最为基本的活动,是幼儿对于未知世界的一种探索。
班本课程中自由是游戏最为核心的内容,无论是哪一种游戏都需要自由,自由可以给人轻松自在的感受,使得人的个性得以彰显,呈现出生命不同的方面。
只有在充满了自由和信任的环境下来进行游戏才能让幼儿对外界具有安全感,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培养积极品质 实施本真教育

培养积极品质实施本真教育发表时间:2020-11-20T12:50:19.197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作者:韦海成[导读] 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对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大有裨益。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积极转变心态,调整教学行为,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以应对各种挫折与失败,创建本真课堂,为学生的快乐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韦海成广西百色市第一小学【摘要】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对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大有裨益。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积极转变心态,调整教学行为,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以应对各种挫折与失败,创建本真课堂,为学生的快乐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积极培养转变行为心态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50-01爱迪生说:“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
”贝多芬说:“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由此可见,拥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功十分重要。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表现好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积极。
只要一个学生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学习的注意力、热情、耐心度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它主要表现为小学生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学习过程中一种自觉、耐心、向上的心理趋势。
学生拥有强热的学习意愿与动机,这是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都期盼的。
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从小得到过分的宠爱,没吃过苦,没有经历挫折,当他们要独自面对各种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种困难时,往往无所适从,很难接受,因此厌学、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
无数血淋淋的事实警示我们:要培养学生承受各种挫折与失败的能力,必须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
回归本真绽放个性

回归本真绽放个性作者:董玲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5年第16期董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六团二中)岁月悠悠,沧海桑田,踏过教学的脚印,回眸却发现当各类教学改革推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时,蓦然间领悟到:教学自然的回归,关注学生真正的需求才是我们教师当前所面对的一座高山。
作为教师,并不需要精心去打造自认为充实的课堂教学,我们的职责就是在创设的自然教学环境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那么如何去绽放学生的个性呢?积累教学23年来的点滴经验,我个人认为可作如下尝试,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学生灵动的生命活力在宽松的环境中得到释放。
一、在自然的课堂内绽放个性儿童的世界是异想天开的世界。
对生活、对文字,他们有着完全迥异于成人的视角。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只属于自己的天地。
长期以来,学生智慧的幼芽常常在我们“精品化、标准化的教育”中淹没。
因此,欣赏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的个性尽情绽放,就要求教师珍视孩子童真的想象世界和精神需求。
教师如果拥有一双“儿童的眼睛”,你就会重拾久违的纯真、善良,就会微笑着面对这些天然闪光的智慧。
我们也就会认同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所发生的奇迹——小羊得救了(《狼和小羊》);就会觉得乌鸦的聪慧、可爱(《乌鸦喝水》)……于是,每个学生也都会获得属于自己个性释放的“发现”的自由。
二、在多彩的课堂外张扬个性语文的世界是广袤的,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任你穿越时空,倾心对话。
为了让孩子自由放飞梦想的翅膀,就要让儿童回归远离了的生活世界。
绚丽多姿的生活是语文学习的不竭之源,是“梦”的发源地。
因而,我们要为儿童打开更多的认识世界的窗户,以拓宽儿童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
蓝天下的“学校”,大自然的“无字书”,也是滋润儿童的甘泉。
把孩子带到野外去,用心聆听那风声、泉音、鸟语……让孩子每时每刻都能呼吸到山野吹来的空气。
一只蝴蝶翩翩掠过,一朵花蕾悄悄绽开,一缕蓝烟袅袅升起……这都是在向他们悄悄传递着成长的力量,并渐渐地渗入他们的灵魂和血液,使他们逐渐感知语文世界的无穷魅力。
关于人生座右铭语录(通用150句)

关于人生座右铭语录(通用150句)1、将一切喧嚣关在心房之外,让心灵回归本真。
可以吟一首小诗,品一杯香茗;也可以听一首老歌,翻一卷旧书。
当然,可以什么都不做,什么也不说。
就那样安安静静,享受属于自己的一份静谧,一份简单。
2、当自己停下来的时候,不要忘记别人还在奔驰。
3、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惰者只能让它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
4、审美意识首先是对于一项召唤,或者换一种说法,对于一项价值的辨认融为一体的。
——[法]萨特5、如果你打了孩子,这对孩子来讲,无论如何是一种不幸,不仅是痛苦和伤害而已,并且养成儿童冷淡的习惯和倔强的性格。
6、要想学会创造美的本领,你应该具有一些最壮美的东西;你不必去左顾右盼,更不要往下看,要昂起头来朝前走,不要像猪那样专往脏的地方去拱嘴。
[法]安格尔《安格尔论艺术》第23页。
7、我们是永远不应该抛弃一个事业。
如果它要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生或好几代的工夫,我们也献给它,一点也不吝惜。
——左拉8、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匈牙利]裴多菲9、攻克科学难关,需要巨大的动力,科学的献身精神,百折不回的毅力,这些都是攻关的科学战士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陈景润引自《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第145页。
10、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是我早年有心变革中国画的座右铭。
11、在各个国家的起源时,宗教是用来作为政治的工具的。
哲学所做的事,宗教都能比它做得更好,而宗教更能做一些哲学简直不能做的事。
——卢梭12、发表自己不正确的意见——要比转述别人的一个真理更有意义,在第一种情况下,你才是人;而在第二种情况下,你不过是只鹦鹉!——[俄国]陀思安耶夫斯基13、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决不是我们的座右铭。
我们思维中有躁动不安的火热信念,我们梦想里有绚丽多彩的壮美图景!14、被摧毁的爱,一旦重新修建好,就比原来更宏伟、更美、更顽强。
顺应天性,遵从本性,彰显个性

顺应天性,遵从本性,彰显个性发表时间:2020-09-04T08:25:58.075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10月总第357期作者:袁伟[导读] 我园将学习故事理念在区域中进行尝试与探索,在分析所观察到的与儿童学习有关信息的基础上,支持儿童进一步学习。
——学习故事在区域活动中的探索与研究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牛堡屯中心幼儿园101104“学习故事”是一种用叙事的形式对儿童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的方式,它所关注的是儿童能做的、感兴趣的事情,它关注的是一个或者几个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勇气、信任、坚持、自信、责任等的儿童的“WOW”魔法时刻,将教师的视角从聚焦儿童的薄弱环节转变为关注儿童的兴趣点和优势,凸显儿童的本位思想,凸显儿童的与生俱来的学习的力量,凸显儿童的天性、本性、以及个性,我园将学习故事理念在区域中进行尝试与探索,在分析所观察到的与儿童学习有关信息的基础上,支持儿童进一步学习。
一、尊天性、尊本性与新西兰国家幼教课程大纲《Te Whāriki》中的理想宣言核心一致天性,一个人出生就具有的秉性,一个外界难以改变的心理感知特性及行为趋向,也称人性;本性,尊重儿童,是要尊重每一名儿童的个体差异,尊重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特点,这与《新西兰幼教宣言》中理想宣言的是一致的,理想宣言指出:“儿童是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身份成长的,身体、心理、精神健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知道他们能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我们不难发现:儿童天生就是有能力、有自信的。
尊重儿童,首先意味着承认并尊重他们“与生俱来”的巨大潜能,尊重每个孩子不同的天性,我们在以前常说儿童就是一张白纸,任由我们老师和家长绘画,学习故事和我们的古人就深刻的告诉我们,每一名儿童都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从来就不是一张白纸,我们要尊重儿童,就要尊重儿童的天性,真正颠覆了我们大多数人固有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视个性,回归本真
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群力分校
杨威
珍视个性,回归本真
——古诗《绝句》中一问再问引发的思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
它对仗工整、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因此被选入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教材。
诗的前两句浅显易懂,教师只需略加点拨,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就可以理解诗的大意。
从这两句诗不难看出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诗的后两句意思是:绵绵的雪岭,就像是镶嵌在窗框的图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
教学片断(一)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图景: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画中有几处景物描写?按怎么样的顺序写的?
学生一边想一边说出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突然有一位男同学站起来说:)
生1:老师,我觉得这首诗写得有问题,感觉不太合情理。
(同学们顿时停了下来,把眼光投向他,我示意他说下去)
生1:如果这首诗写的是春天,为什么“西岭”上还有积雪呢?
(我一听心理暗喜,这个问题提得好,正是我要寻找的一个契机)
师:这个问题我先请同学们来帮你解决。
生2:可能是春天刚到,积雪还没有化尽。
生3: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千秋雪”的意思是终年不化的积雪,所以说不是雪没有化尽,而是因为积雪长年不化,在春天也可以看到。
师:说得好,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千秋雪”的意思。
(我正要进行总结,那个同学又提出了疑问)
生1:老师,那为什么“西岭”上的积雪会终年不化呢?
生4:因为那里气候寒冷,南极和北极就是这样,一年四季都是冰天雪地的。
生5:可是诗人是住在四川的成都,位于南方,并不寒冷啊?
生6:可能是因为山太高了……(很不自信地说)
师:书中的“西岭”指的是成都西面的岷山,海拔四千公尺左右,高峰所以终年积雪。
(学生们还是一副迷惑的表情)
师:这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气候现象,如果感兴趣,课后老师给你们详细地讲解。
下课了,我给他们讲了有关高山气候的知识,最后他们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我为能够带给他们更多一些知识而感到欣慰和满足。
反思:童言无忌,在课堂上,孩子们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会一问再问,寻根究底,有时会让人感觉离题万里,有时甚至让老师陷入尴尬的境地……这时老师对问题处理方式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教学片断(二)
某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重点抓住了“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小
时才渐渐熄灭”这句话,让学生体会这位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同学们讨论之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师正为学生的积极发言感到高兴,突然有个学生说:“老师,当时火势很大,邱少云身上带有子弹的枪,可能还有手榴弹,火烧了那么长时间,如果他一动不动,那么一点就着的易燃物怎么没有爆炸呢?”教师愣了一下,脸色沉了下来,立即叫他坐下,说:“作者写文章总有他的道理,你就不要钻牛角尖了。
”
小结:这位教师的做法,在无意中打击了学生质疑好问的勇气和积极性。
学生在深刻的思考中初露的那一点难能可贵的灵性,就这样在老师的冷漠下泯灭了。
有的教师不仅不重视学生的个性提问,甚至认为学生的思想怪异、偏执,“费尽好心”地将学生拉进他们精心设置的“正规教学”中。
为了完成教师教学的“惯性”,而牺牲了学生的“灵性”。
久而久之,学生只会服从,不敢怀疑,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怎么能培养出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呢?
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先生提倡“说真实的话,说自己的话,说不一样的话。
”在真语文的旗帜下,提倡本真语文,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真读、真说、真写、真对话。
教师不要总为学生制定方向,应放开羁绊,让他们尽量去奔跑。
不让他们去冲去闯,我们哪里去找朝气?让孩子表达出他们真实的想法,即使有偏差,不也正是教育要教书育人的切入点吗?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说:“教师不要把学生当作道具,把课堂当作舞台,要为学生服务。
”新课程也明确提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支持者,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给学生提出适当要求和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找到问题的答案,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所谓真正的教育,就是指不仅让儿童完成教师的要求,而且使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自然的成长。
在人类社会中,人的个性心理是独具魅力的,人最精彩的东西在个性里边,人的创造性藏在个性里边,个性是人类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而传统教育一刀切,统一规格要求,学生之一接受与服从,没有选择,这无疑是大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提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教育去适应人,让人去选择教育,这才能真正培养出有个性和创造能力的人。
我们教师必须理解和尊奉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立人”,摈弃惟“考”是“教”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树立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念,把学生看作是发展中的人,是接受教育、参加教学活动的人,是具有一定自觉意识和情感以及独特个性的人。
教师要有因材施教的意识和睿智,唤醒孩子们沉睡的潜能,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儿童囚禁的情愫,张扬他们独一无二的个性。
(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提问,激活他们的求异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在课堂上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对于那些敢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要肯定其闪光点,给予鼓励性评价,以此激发每个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成为学生的主人。
(二)教师要善于创造各种富有激情、富有灵性的自主探究情境。
使学生的
创意、观点随机呈现,富有个性的心理话适时吐露。
在思想的碰撞中爆发亮点,在智慧的挑战中迸出股股灵气。
我们必须时刻明确:教育所要培养的不是只知接受与服从的“顺民”,而是要在同中求异、平中出奇、灵活多变的智者。
有心的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以我口说我心,自由表达有创意的个性见解.让学生的思维飞扬,让学生的个性展示,让学生的情感升华。
(三)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充分利用课本及其他资源,灵活拓宽教学思路,有效整合教学过程。
珍视学生的每一个个性提问,聆听孩子们的见仁见智、言人言殊,感应孩子们心灵舒展的视界敞亮、精神漫游。
这样,我们教师的思想就会得到促动洗礼,知识不断更新升级,我们的教学才会在单纯与平庸中得到提升与超越。
“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的“真语文”大讨论已在中国大地上拉开帷幕,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老师真真正正地教,学生真真实实地学。
在务实求真的沃土上,呵护每一个生命因为遐思、冥想而萌动的灵性,为个性的成长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