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课件5: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

课件5: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

[方法归纳] 一、解答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类题目的技巧 1.从语言是否准确记录和再现新闻真实内容的 角度考虑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 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事实是源,新闻是流, 事实决定新闻,这就需要有准确的语言来呈现。
2.从逻辑学和语义学的角度考虑 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从逻辑学的角度说,就是 概念明确,判断准确,推理合理,从语义学的角度 说,就是表意明确,不产生歧义,合乎分寸,没有 偏差,符合实际,没有虚假。
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就是由一问 一答一直循环下去组成的一篇文章。但其问答有互 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这 其中,双方要充分配合。提问者要善于引导,随机 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因此,访 谈文本的主要技巧是针对提问者而言,必须掌握基 本的提问技巧。而读者在阅读时就是要着重关注提 问者问的艺术技巧。
需要注意的是,高考考查的访谈对象应该是 该领域的专家,必有其独到之处,对其观点不要 轻易完全否定。解答探究题目时一定要注意结合 文本内容分析。
考向四 分析访谈的写作技巧 赏析访谈类文本的技巧是多方面的,包括提问的 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各个方面。其中提问的 技巧最重要,也是考查的重点。
访谈问题的设计特点: (1)一组问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 (2)每个问题要明确单一,一次发问不要包含两 个以上的问题。 (3)不同的问题采用的语气也要不一样。 (4)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 (5)要善于简单点评对方的话或精要讲出自己的 理解,从而引出对方的进一步阐述。
六、解答新闻背景作用类题目的五个角度 解答新闻背景作用类题目,需要找准切入点, 不妨从以下五个角度进行思考并作答, 1.从新闻背景与内容关系的角度思考,说明 或解释新闻的主要内容,令新闻通俗易懂。 2.从新闻背景与主旨关系的角度思考,分析 揭示新闻的意义,唤起社会的关注。

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一)新闻ppt(6份打包)

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一)新闻ppt(6份打包)

新闻的文体特点、高考考查点和读文关注点 结 束
关注点三:抓关键,寻背景句,深入挖掘中心主旨 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 容,标画显示背景的句子,研究文本的主旨,揣摩作者 的写作动机和情感态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闻的文体特点、高考考查点和读文关注点 结 束
三、新闻的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说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 语、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 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点、高考考查点和读文关注点 结 束
[明确高考考查点]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对新闻类文本的考查频率较低, 截至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一直没有考查新闻类文本,但 是,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将原来的“了解传记、新闻、 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调整为 “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 表现手法”,并且增加了“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 和实用性”的表述,这一明显调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考 考查“新闻类文本”的可能性。
新闻的文体特点、高考考查点和读文关注点 结 束
多行标题: 引题(引标)——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提出问 题、说明原因(目的)、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具有交代事 情结果、补充次要事实、印证主体中的观点、解释主题等作用。 ②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 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常 见的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 ppt课件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 ppt课件
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 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ppt课件
17
题型三 分析新闻背景的作用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环境 条件。
[常见设问方式]
(1)新闻中为什么要插入×××材料? (2)新闻用较长篇幅介绍了×××事件(人物)的背景 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上面这篇报道中的最后一段属于新闻背景的加入, 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正标题“50小时虎口拔牙通管道”对新闻 主要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并用了形象的比喻 来突出当时抢险的危险之大。
副标题“贵州‘11·26’事故抢险救援” 补充出重要新闻事实。这样安排显得醒目,能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ppt课件
11
题型二 分析新闻导语的作用
新闻导语有两类: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抓住事情的核心,直接写 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地像速记一 样地反映事实; 一类是延缓性导语,目的是吸引读者看下去, 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 解释性、说明性的。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闻
ppt课件
1
新闻的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 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说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 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
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 结语有时可省略。
ppt课件
2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将原来的“了解 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 和主要表现手法”调整为“了解新闻、传记、 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 法”,并且增加了“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 真实性和实用性”的表述,这一明显调整,一 定程度上增加了高考考查“新闻类文本”的可 能性。

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技巧培训(ppt30张)

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技巧培训(ppt30张)

• 2:背景的作用 •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 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 参考答案: • 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 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 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 文章的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背景的作用
• 1:运用新闻背景巧妙地表明观点和倾向。 交代新闻背景可以表现作者对新闻事件的 看法与评价,表明作者的倾向性。 • 2:烘托深化主题 • 3:帮助读者理解新闻内容。 • 4:增加知识性、趣味性。
3、锤词炼句
4、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反语、 反问等
《温总理15个小时急行军》 例2:本文的报道对象是温总理,为什么用
一个段落来写记者?
•侧面烘托,用记者的焦急、忙碌和辛苦 衬托总理的行程紧张和日理万机,突出了 “急行军”的“急”。
方法总结(答出手法后如何分析):
1、表现新闻人物的特点 2、表现新闻的主题
(一) 顺叙: 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 进行叙述的方法。 顺叙是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自然序列, 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进程,人物活 动的次序或事件的始末进行叙述.这是一种 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它循着事物发展 的程序,符合人们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便 于把叙述内容表述得条理清楚,自然顺畅.运 用顺叙要区分主次,讲究详略,注意疏密相间, 防止平铺直叙.
与“上贴吧”、“乖乖仔”与“暴粗”形成鲜明的对比,
2、分析新闻标题对概括新闻内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
3、分析新闻标题对吸引读者的作用
4、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 2、时间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拥有24小时,差别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一定第一个辜负你。有梦想就立刻行动,因为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3、无论正在经历什么,都请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谁的人生不是荆棘前行,生活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永远安稳,只要努力,就能做独一无二平凡可贵的自己。 4、努力本就是年轻人应有的状态,是件充实且美好的事,可一旦有了表演的成分,就会显得廉价,努力,不该是为了朋友圈多获得几个赞,不该是每次长篇赘述后的自我感动,它是一件平凡而自然而然的事,最佳的努力不过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愿努力,成就更好的你! 5、付出努力却没能实现的梦想,爱了很久却没能在一起的人,活得用力却平淡寂寞的青春,遗憾是每一次小的挫折,它磨去最初柔软的心智、让我们懂得累积时间的力量;那些孤独沉寂的时光,让我们学会守候内心的平和与坚定。那些脆弱的不完美,都会在努力和坚持下,改变模样。 6、人生中总会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自己独自走完,没人帮助,没人陪伴,不必畏惧,昂头走过去就是了,经历所有的挫折与磨难,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多走弯路,才会找到捷径,经历也是人生,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做更好的自己! 7、“一定要成功”这种内在的推动力是我们生命中最神奇最有趣的东西。一个人要做成大事,绝不能缺少这种力量,因为这种力量能够驱动人不停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先在心里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8、人生的旅途中,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所以,别畏惧暂时的困顿,即使无人鼓掌,也要全情投入,优雅坚持。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等来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9、这世上没有所谓的天才,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回报,你所看到的每个光鲜人物,其背后都付出了令人震惊的努力。请相信,你的潜力还远远没有爆发出来,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写给渴望突破瓶颈、实现快速跨越的你。 10、生活中,有人给予帮助,那是幸运,没人给予帮助,那是命运。我们要学会在幸运青睐自己的时候学会感恩,在命运磨练自己的时候学会坚韧。这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其 实都是祝愿。

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PPT (共22张PPT)

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PPT (共22张PPT)

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 因、经过、结果。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 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 时可省略。
标题
特点: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形式: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引题(引标)
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
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
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导语
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 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 结论式等。
主体
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 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 按事物之间的逻 辑关系安排层次。
结语
2.调查报告的调查对象应具有典型性,不管从哪方面取 材,都必须注意典型性。只有被反映的对象具有典型意义 ,调查报告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本文开头对 样本抽查的形式与方法进行详细的解说,体现的是调查报 告的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对抽象方式的详细说明,更 能体现作者进行调查时的科学与严谨,所获得的调查结果 更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调查报告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是 真实可靠的,确凿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能虚 构,数字必须准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这是调查 报告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本文的数据均为精确到小数点 一位,且通过列表来呈现各组数据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调 查报告语言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考查“实用文体的语 言特点”。从对文体的语言特点出发,看学生是否真正掌 握了调查报告这一文体的语文特点。)
②横式结构。可以按调查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加以
叙述和说明。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从几个 不同的角度、侧面回答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 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容。写 作时要注意安排好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并列 、从属、主次关系。 ③对比结构。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比写。从自始 至终的对比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 ,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结构安排上的对比是为了引起 读者思想上的对比,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否定 所非。

第19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访谈)(共92张PPT)

第19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访谈)(共92张PPT)

7.“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段在文中有何 作用? 【答案】承上启下。承上,突出“奖状”中队屡建奇功;启下, 引出下文对“奖状”中队为“大家”而牺牲“小家”“小爱”的奉 献精神的赞美。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奖状”飞机虽“小”,但“装货”能力不小;它的本领也不 小,飞行高度高,航速不低,续航能力强。 B.“奖状”飞机舱内空间逼仄狭窄,机组成员的活动空间不到机 舱的一半,这给机组成员带来了诸多不便。 C.“奖状”号机组 1986 年成立以来,飞行架次多,作业面积广; 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D.文章写 2011 年 7 月西藏航拍一事,突出了“奖状”号机组不 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作风。 E.这篇通讯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 描写,来表现中国当代军人的闻语言一般为客观叙述,很少主观评论。但由于表达的需要, 部分新闻在客观叙述的同时,融入了主观色彩,带有明显的情感性和 倾向性,使新闻的语言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命题角度 答题思路 ①从语言是否准确记录和再现新闻真实内容的角度考 赏析新闻 虑;②从逻辑学和语义学的角度考虑,看其是否概念明 语言的 确、判断准确、推理合理,是否表意明确、合乎分寸; 准确性 ③从遣词造句的准确精练性的角度考虑,要注意词义的 差别,还要留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语言是否得体等。 赏析新闻 ①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②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 语言的 度思考;③从表达情感主旨的角度思考;④从运用修辞 情感性 手法的角度思考。
除日常的训练外,“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 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 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 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但在 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 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 ‘大家’,一点牺牲不算啥。”一个轻松的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 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 “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在家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 补一点。 ” 一机组成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飞行 30 多年、 6 000 余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 (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九天神眼”》)

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ppt

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ppt

第三部分 备考方略
1、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排材料的? (2)文中的“谈话”活灵活现地体现了邓
小平同志那些性格?
(3)你认为这篇报道的标题有哪些特点? 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色?
第三部分 备考方略
2、“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文略) 问题: (1)请找出这两篇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比较
第二部分 考试说明解析
总体要求 1、文体基本特征。 2、主要表现手法。 3、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4、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 5、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 6、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第二部分 考试说明解析
• 具体要求 • 1.分析综合 C •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⑵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 ⑶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 2.鉴赏评价 D • ⑴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 ⑵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 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 3.探究 F • ⑴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 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 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2)仔细阅读李政道博士的答语,你能 体会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 素质吗?
第三部分 备考方略
5、甘地被刺(文略) 问题: (1)联系上下文,你如何理解甘地说:“你 来晚了”这句话的含义? (2)甘地是玛妮的祖父,为什么她却对悲痛的 人群说:“巴普(父亲)死了”呢? (3)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这则消息中起什么作用? 这则消息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二)消息 消息标题有主题、引题、副题三种。
主题:概括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 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或解释新闻主要内容或对新闻发生的原因进 行诠释说明,令新闻通俗易懂。 ②从背景与主旨关系角度思考
分析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 注,充分体现新闻价值,强化主题。 ③从手法角度思考
从背景和主要内容的关系方面,用背景对主要内 容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等。 ④从作者观点角度思考
3
考查重点
(1)选材多样性。既可以是消息,也可以是人物访谈、 报告文学、人物通讯等。从材料的呈现形式来看, 既可以是单则材料的命题形式,也可以是多则材料 相组合的命题形式(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形式)。 (2)题型多样化。题型设置上客观选择与主观表述相 结合。 (3)考查内容方面,除注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 括内容要点、个性化解读外,还要关注“理解文中重 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类题目。
9
[例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50小时虎口拔牙通管道 ——贵州“11·26”事故抢险救援
试题:这篇新闻报道的标题采用了什么形式? 有什么作用?
[解题指导] 结合新闻多行标题的特点;从 内容、主题、手法以及对读者的感染力等角 度分析即可。
10
[参考答案] 本篇报道的标题采用了正标题和 副标题的形式。
6
[常见设问方式]
7
分析新闻标题艺术性的“4方面” 先看新闻的标题是引标题、主标题还是副标题。标 题不同,其作用也不同,所以,要弄清楚新闻标题 的特点,然后据此分析其作用。
第一,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侧重于修辞手法,因此在解 答时,先明确判断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 说明这一手法的作用。 第二,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
4
新闻阅读“3关注” 关注点一:看标题,抓要素,整体把握新闻内容 关注点二:辨方式,理脉络,准确划分全文层次 关注点三:抓关键,寻背景句,深入挖掘中心主旨
5
题型一 分析新闻标题的艺术性
新闻标题具有划分与组织新闻内容、揭示新闻内容、评价 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等多方面的作用,是高考考查的 重点。
多行标题: 引题(引标)——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 提出问题、说明原因(目的)、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具 有交代事情结果、补充次要事实、印证主体中的观 点、解释主题等作用。
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⑤从丰富新闻内涵的角度思考 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19
(200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 题目。(P86)
梦碎雅典 杨明 马小林
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 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
[解题指导] 文章用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奥蒂的背景,让读者 了解她的那种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那种锲而 不舍的精神,同时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 的迫切心情。但付出与收获的不成比例,也让 我们真正了解了这位老将的“坏运气”,正是 扣住了题目中的“梦碎雅典”中的“碎”字, 而增强了文章感染力。
正标题“50小时虎口拔牙通管道”对新闻 主要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并用了形象的比喻 来突出当时抢险的危险之大。
副标题“贵州‘11·26’事故抢险救援” 补充出重要新闻事实。这样安排显得醒目,能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1
题型二 分析新闻导语的作用
新闻导语有两类: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抓住事情的核心,直接写 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地像速记一 样地反映事实; 一类是延缓性导语,目的是吸引读者看下去, 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 解释性、说明性的。
12
[常见设问方式] (1)试结合文体特征和文章内容回答,本 文开头一段有何作用。 (2)请简要分析这则描述式新闻导语的作 用。
13
[例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威武之师 和平之使 周景红
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纪念卫 国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作为最大的外国方 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102位战士身 着最新的14式礼宾服,手持95式突击步枪,伴 着苏联经典歌曲《喀秋莎》的旋律,威武雄健 地走过莫斯科红场。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闻
1
新闻的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 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说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 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 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 结语有时可省略。
2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将原来的“了解 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 和主要表现手法”调整为“了解新闻、传记、 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 法”,并且增加了“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 真实性和实用性”的表述,这一明显调整,一 定程度上增加了高考考查“新闻类文本”的可 能性。
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 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16
[解题指导] 从文体特点上来看,开头两段属于新闻的导语部分, 概括出了新闻的要点内容;从内容上
[参考答案] 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导语部分。
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 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7
题型三 分析新闻背景的作用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环境 条件。
[常见设问方式]
(1)新闻中为什么要插入×××材料? (2)新闻用较长篇幅介绍了×××事件(人物)的背景 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上面这篇报道中的最后一段属于新闻背景的加入, 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18
[解题方略] ①从背景与内容关系角度思考
[参考答案] 第一段属于新闻的导语部分,以极简洁
的文字,使读者对我三军仪仗队出席俄罗斯 阅兵的概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吸引读者阅 读。为后文介绍我三军仪仗队做了铺垫。
15
(200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梦碎雅典
杨明 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 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 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 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 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试题:第一段在新闻中属于什么内容?有什么 作用?
14
[解题指导] 解答本题,要熟悉新闻的结构。新闻一般包括标
题、导语、正文等几部分。第一段属于导语,其作用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内容上的作用就是介绍 了我三军仪仗队出席俄罗斯阅兵的概况,结构上的作 用就是为后文介绍我三军仪仗队的准备、训练情况做 好了铺垫。
21
[参考答案] 文章这样写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
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 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 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 力。
22
8
第三,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 新闻标题的拟定,倾注着记者的心血,凝聚着
其鲜明的观点态度,因此要明确新闻标题的艺术性, 就需把握记者的观点和情感。
第四,分析新闻标题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和对吸 引读者的作用
新闻标题涵盖新闻的主要内容,这是群众获取 信息的第一印象,因此分析新闻标题艺术性时,需 要考虑。同时,新颖别致的标题能够造成悬念,达 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这就需要分析标题是如何做到 吸引读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