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律基础
经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

《经济法律基础》期末复习指导第一章基础理论知识二、练习(一)选择题1、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法律是( D )。
A.经济法B.民法C. 刑法D.宪法2、经济法律关系的首要要素是( A )。
A.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B.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C.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D.经济法律关系的体系3、法的渊源指的是(B)。
A.作为法律的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C.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律制度与法律关系D.各种法律法规的相互联系性4、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ABCDE )。
A. 国家机关B.社会组织C. 内部组织D.个体工商户、承包户和公民(自然人)E. 国家5、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ABD)。
A.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B.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C.经济法律关系的体系D.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E.经济法律程序6、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 ABC )。
A. 经济管理关系B.经营协调关系C. 组织内部经济关系D.经济协作关系E.经济竞争关系7、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BC )。
A、各种经济关系B、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C、经济法律关系D、一切经济利益关系8、根据经济法律关系的结构形态,可将其分为(C)A、组织法律关系与财产法律关系B、计划法律关系与金融法律关系C、经济管理法律关系与经济协调法律关系D、经济监督法律关系与经济合同法律关系9、下列各项中,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是(A )。
A、北京大学的招生办B、海河公司分公司C、北京红十字会D、个体商贩李某10、经济法律关系产生的具体条件是( D )。
A.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B.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C.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D.经济法律事实11、法的本质是( C )。
A.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工具B、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的手段C.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D、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12、经济法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具有(ACDE )。
A.广泛的综合性B.直接的经济性C.明确的指导性D.一定的技术性 E.主体的多样性13、凡是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在经济法学中称为( B )A.法律要素B.法律事实C.事件D.行为14、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的有( ACD)。
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总论▪本章考情本章主要介绍了法律基础、法律主体以及法律责任,在历年的考试中,主要考核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预计在2023年的考核分值为7分左右。
本章属于考试的非重点章节,复习难度不大,考生们一方面需针对考试掌握基本考点,另一方面更需理解最基本的法理,并熟悉法律语言的表述形式。
▪本章基本框架▪本章教材主要变化新增1.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2.事实行为专题一法律基础▪内容预览考点一法的本质与特征★大纲要求熟悉一、法的概念通说认为,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二、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统治阶级解释“统治阶级”,泛指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在剥削阶级社会分别指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则指全体人民。
(1)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3)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意味着法就完全不顾及被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照顾被统治阶级的利益。
2.国家意志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解释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三、法的特征提示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也是统治阶级把自己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的两条途径。
下列方式中,属于国家创制法的方式的有()。
(2022年)A.解释B.制定C.认可D.汇编【答案】BC【解析】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也是统治阶级把自己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的两条途径。
小结例题·多选题考点二 法的分类和渊源★★★ 大纲要求掌握一、法的分类提示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在没有明确法律依据时,习惯和判例中的内容不能成为法律。
《经济法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法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经济法基础》是一门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法的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熟悉市场主体法律制度、市场秩序法律制度、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等主要法律制度的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知识分析和解决经济法律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和进一步学习相关法律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特征和体系。
2、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3、熟悉市场主体法律制度、市场秩序法律制度、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等主要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
(二)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经济活动中的法律问题。
2、具备一定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实务操作能力。
3、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法制观念。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程教学内容(一)经济法概论1、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1)经济法的概念(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2、经济法的特征和体系(1)经济法的特征(2)经济法的体系3、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1)经济法的基本原则(2)经济法的基本制度(二)市场主体法律制度1、企业法律制度(1)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2)合伙企业法律制度(3)公司法律制度2、企业破产法律制度(1)破产申请与受理(2)破产管理人(3)破产财产与破产债权(4)破产清算(三)市场秩序法律制度1、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和种类(2)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2、反垄断法律制度(1)垄断行为的概念和种类(2)反垄断执法机构和法律责任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1)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2)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和争议解决4、产品质量法律制度(1)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2)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3)产品质量责任(四)宏观调控法律制度1、财政法律制度(1)预算法律制度(2)政府采购法律制度2、税收法律制度(1)税收的概念和分类(2)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3、金融法律制度(1)银行法律制度(2)证券法律制度(3)保险法律制度(五)社会保障法律制度1、社会保险法律制度(1)养老保险法律制度(2)医疗保险法律制度(3)失业保险法律制度(4)工伤保险法律制度(5)生育保险法律制度2、社会救助法律制度(1)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2)特困人员供养法律制度(3)受灾人员救助法律制度3、社会福利法律制度(1)老年人福利法律制度(2)残疾人福利法律制度(3)儿童福利法律制度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会计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会计类各专业学生掌握会计管理、支付结算、税款缴纳、劳动合同订立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经济法律法规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会计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会计管理、支付结算、税款缴纳、劳动合同订立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出纳、税务、合同管理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经济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反映最新法律法规,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会计人员应掌握的法律制度为主线,设置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主要税种相关法律制度等课程模块,将经济法相关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会计岗位所必备的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和会计工作基本规范,具备依法、规范从事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养成遵纪守法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意识。
1.掌握会计核算与监督、会计机构与人员、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和要求,具备依据会计法处理事项的能力。
2.掌握汇票、本票、支票等支付结算方式的处理流程和相关规定,具备办理支付结算的能力。
3.掌握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理解其缴纳的法律规定,具备税务申报、税款缴纳的能力。
经济法律基础问答题

四、问答题1.什么是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答案: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缺乏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而不发生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
根据《民法典》相关的规定,以下民事法律行为无效:(1)无民事法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4)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5)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6)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简述代理的概念与特征。
答案: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本人)的名义向第三人(相对人)进行意思表示,其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受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有如下特征:(1)代理是由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所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2)代理人向相对人实施意思表示行为;(3)代理应在代理权限内进行;(4)代理是由被代理人承受法律后果的民事法律行为。
3.简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立条件。
答案: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 有5名以上成员。
(2) 有合作社章程。
(3) 有组织机构。
(4) 有名称和章程确定的住所。
(5) 有成员出资。
4.简述债权人会议的职权有哪些?答案:债权人会议行使下列职权:①核查债权;②申请人民法院更换管理人,审查管理人的费用和报酬;③监督管理人;④选任和更换债权人委员会成员;⑤决定继续或者停止债务人的营业;⑥通过重整计划;⑦通过和解协议;⑧通过债务人财产的管理方案;⑨通过破产财产的变价方案;⑩通过破产财产的分配方案;⑾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债权人会议行使的其他职权。
5.简述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
答案: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应具备以下条件:(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有限责任公司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2)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5)有公司住所。
经济法律基础

一、名词解释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3、法律解释: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规范的内容、涵义等所作的说明。
4、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根本政治制度。
5、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建立的具有国家强制力的国家机关体系。
1、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行政职权,能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能对行为效果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2、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3、要约:是指订约当事人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希望和他订立合同的意识表示。
4、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法律制度。
1、犯罪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
3、回避制度:是指承办案件的有关人员因与案件、案件的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办理该案的诉讼活动的制度。
4、上诉:是指法定的诉讼参与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的判决或裁定时,依照法定程序要求上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诉讼行为。
1、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2、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直接支配标的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3、国民待遇:是指一国对本国境内的外国人在一定事项上给予与本国国民同等的待遇。
经济法基础知识

经济法基础知识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一、法的概念和特征1、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具有普遍约束力并受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2、特征:统治阶级意志、普遍约束力、权利义务为内容、国家强制性、公开性。
三、法的分类1、公法与私法(了解)2、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掌握)成文法: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依照立法程序,用条文形式制定并经公布施行的法。
不成文法:是指未经国家立法程序制定,由国家认可并赋予法律效力的惯、判例等。
3、实体法和程序法(掌握)实体法:是以规定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或职权、职责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法。
例如:民法、刑法。
程序法:是一保证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或保证主体的职权和职责得以履行所需要的程序或手续为首要内容的法。
例如: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
4、国内法和国际法(了解)民事诉讼法简介:1、当事人:原告人和被告人2、管辖:根据民诉法的划定,管辖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指定、移送管辖。
级别管辖:基层、中级、高级和最高。
地域管辖:原告就被告原则3、诉讼的原则:严等原则、调解原则、辩论原则等。
4、民事审判制度: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
回避制度:一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二是与本案的处理结果有关系;三是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
四、法的渊源(法的表现形式)纵向法表现形式——法律体系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其它法律的依据。
私营企业(补充成分):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企业(组成部分):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土地的利用权可以依法转让54、75、78、82宪法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指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3、行政法规:国务院依法制订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经济法律基础-0003

经济法律基础-0003单选(共20题,共40分)1. 单位以承包、承租、挂靠方式经营的,承包人、承租人、挂靠人(以下统称承包人)以发包人、出租人、被挂靠人(以下统称发包人)名义对外经营并由发包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以该()为纳税人。
A 发包人B 出租人C 承租人D 承包人参考答案:A2. 根据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税务担保范围的是()A 罚款B 滞纳金C 应收税款、滞纳金的费用D 税款参考答案:A3. 对国家税务总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申请行政复议。
A 国务院B 国家税务总局C 人民法院D 向上一级税务机关参考答案:B4. 级别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A 第一审B 第二审C 审判监督D 再审参考答案:A5.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所得中,按次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是A 工资薪金所得B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C 偶然所得D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参考答案:C6. 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按()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A 半年B 一个月C 一年D 90天参考答案:C7.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是()A股份有限公司B 合伙企业C 联营企业D 出版社参考答案:B8.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非居民企业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在境外成立的企业均属于非居民企业B 在境内成立但有来源于境外所得的企业属于非居民企业C 依照外国法律成立,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属于非居民企业D 依照外国法律成立,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企业属于非居民企业参考答案:D9. 下列纳税人中,不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是A年销售额为60万元的从事货物生产的个体经营者B 年销售额为100万元的从事货物运输的个体经营者C 年销售额为60万元的从事货物生产的企业D 年销售额为100万元的从事货物批发零售的企业参考答案:B10. 下列各项中,应当征收土地增值税的是()A 房地产开发公司为客户代建房产B 公司与公司之间互换房产C 兼并企业从被兼并企业取得房产D 双方合作建房按比例分配房产后自用参考答案:B11.王某因劳动合同终止而失业,已办理登记并有求职要求,此系王某首次失业,已知王某与用人单位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满7年。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经济法律基础》简答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经济法律基础》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代号:2605)盗传必究一、简答题1.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9分)答: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简称经济法主体,是指依法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包括:①国家机关。
②社会组织。
③内部组织。
④一定条件下的公民个人。
⑤国家。
(3 分)经济法律关系内容。
就是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
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实体内容,是确定主体之间关系的性质和量度的,是联系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纽带。
(3分)经济法律关系客体是经济法律关系主体通过经济法律关系所追求的体现一定的经济利益和经济目标的财物或行为。
主要有:①有形财物。
②经济行为。
③无形财富。
(3分)2.不正当竞争行为与不平等竞争行为的区别。
(6分)答:不平等竞争是指因经营者外部条件不平等、不公平所造成的;不公平竞争是由于行为者主观违法、违背商业道德等而造成的。
(2分)不平等竞争一般不是违法行为;而不正当竞争则必然是违法行为。
(2分)不平等竞争可能影响其他经营者的积极性,但不一定直接损害消费者利益和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秩序;而不正当竞争则直接损害经营者对手的利益和可能直接损害消费者权益,危害经济秩序,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2分)3.会计法的立法宗旨。
(5分)答:规范会计行为;(1分)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1分)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1分)提高经济效益;(1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1分)4.合伙企业设立的条件。
(5分)答:(1)有两个以上合伙人,并旦都是依法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者;(1分)(2)有书面合伙协议(企业章程);(1分)(3)有各合伙人实际缴付的出资;(1分)(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
(名称中不得使用“有限”或者“有限责任”字样);(1分)(5)有经营场所和从事合伙经营的必要条件。
(1分)5.政府采购的方式。
(7分)答:公开招标采购,这是主要的采购方式;(1分)邀请招标方式;(1分)竞争性谈判方式;(1分)单一来源采购方式;(1分)询价采购方式;(1分)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方式,如批量采购、小额采购和定点采购等。
经济法基础知识

❖ 在无权代理的情况下,如果经过本人追认或者 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 表示的,无权代理人所为代理行为的法律效果归属 于被代理人,视为有权代理。
❖ 此外,无权代理人所为的代理行为,善意相对人 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在此情形下,被代理人应 当承担代理的法律后果,即“表见代理”。
❖ 有关内容见下表: 无权代理的法律效力
❖ 可撤销民事行为 如果自行为成立时起超过1年,当事人才
请求变更或者撤销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该行为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该行为一经撤销,其效力溯及于行为开始 时无效。
❖ 【考点二】法律行为有效要件
❖ 1. 实质有效要件 (1)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属于无效的民 事行为;
❖
情形
效力
对被代理人的法律效力
❖ 一般情况下的无权代理 视同无效行为 对被代理人不产生任何的法律效力
❖
否定 法律行为继续有效 法律行为失效
❖ (4)无效的民事行为 ①无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
事行为; ③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
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 ④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的民事行为; ⑤违反法律或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⑥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民事行为; ⑦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③指定代理。
❖
指定代理适用:
❖
被代理人既无委托代理人,又无法定代理人而又有
❖
特定事项需要代理人代理的情况。
❖ (4)代理权的行使 代理人不得滥用代理权。
❖ 常见的代理权滥用的情况有:
❖ 一是代理他人与自己进行民事活动;
中级经济师 经济法基础

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经济法基础是指经济法律法规、基本理论和实务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
1. 经济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民法、商法、合同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劳动法、税法、金融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2. 经济法律制度:包括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反垄断、反腐败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3. 经济法律实务:包括合同签订、商业谈判、知识产权保护、劳动关系处理、税费管理等方面的实务应用。
4. 经济法律案例:包括经济法律案件的分析和解决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文书的撰写和应用。
经济法基础是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重要科目,考生需要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参加培训班、做题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版经济法基础(全部)

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专家评估、 案例分析等,应根据评价目的和实 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2024/1/25
29
THANK YOU
2024/1/25
30
02
依法享有经营自主权,承担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
会公共利益等。
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
03
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9
社会团体
2024/1/25
社会团体的种类
包括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研究会等。
社会团体的宗旨和任务
代表会员利益,维护行业秩序,促进行业发展,提供社会服务,参 与公益事业等。
26
经济法监管体制与机构设置
经济法监管体制
我国经济法监管体制实行“统一 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国家 层面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地方 各级人民政府也相应设立监管机
构。
监管机构设置
监管机构包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 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等,分别负责不同
领域的经济监管工作。
监管机构职责
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监 管规则、实施监督检查、开展行
外汇管理法
对外汇的收支、兑换、使用等进 行规范和管理,维护国家外汇秩
序和金融安全。
20
05
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
2024/1/25
21
自然资源法律制度
2024/1/25
自然资源所有权制度 规定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归属、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利。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制度 规范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为,包括开发许可、资源税、 资源补偿费等制度。
近代经济法
近代经济法起源于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渐形成。近代经济法 主要表现为一些商事法典和贸易法规,如法国的《商法典》、英国的 《贸易法》等。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

知识点四:经济仲裁
1.考点频率:★★★★★ 2.难度:中 3.题型:选择、判断
一、仲裁的适用范围 (平等;经济;非专属)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 纷。
(一)不能提请仲裁的事项 (不能仲裁) ①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②行政争议 (二)不适用《仲裁法》调整的项目(可以仲裁,但不适用与经济仲裁) ①劳动争议 ②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法律文书
生效时间
民事调解书 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
经济仲裁裁决书 自“作出之日”起
一审判决书 送达之日起“15日内”不上诉,一审判决生效
一审裁定
送达之日起“10日内”不上诉,一审裁定生效
行政复议决定书 “一经送达”
知识点五:诉讼管辖
一、不同纠纷解决的管辖权综合问题
1.考点频率:★★★★★ 2.难度:难 3.题型:选择、判断
害
为转移
三、熟悉法律行为的六种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
法律行为种类
合法行为 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
违法行为
行为的表现形式
积极行为(作为) 消极行为(不作为)
是否通过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行为:基于意思表示而作出的具有 法律意义的行为
非表示行为:如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等
根据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 行为是否需要特定的形式 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
法 规 地方性法规
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②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③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类似地方性法规)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
规 部门规章 章
2024版经济法法律基础知识PPT课件

产业组织法
调整产业内企业间关系的法律制 度,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
争法等。
产业技术法
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法律制度, 包括技术合同法、专利法等。
价格法律制度
价格法
调整价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 括价格管理体制、价格形成机制、价 格调控等内容。
价格违法行为处罚规定
对价格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法律依据和 标准。
经济法上的救济途径
协商和解
指当事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达成和 解协议,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协商和解具有灵活、 高效、低成本等优点,是经济法上重要的救济途径 之一。
仲裁
指当事人根据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 行裁决的一种方式。仲裁具有专业性、保密性、一 裁终局等优点,适用于涉及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 不宜公开审理的案件。
经营者的义务 介绍经营者应当遵守的法律义务,如保障消费者人身和财 产安全、提供真实信息、出具购货凭证等。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途径 阐述消费者可以通过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 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等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同时, 介绍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及其适用条件。
04 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计划和统计法律制度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经济法与行政法在调整对象、 调整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交叉,但二 者也有明显区别。行政法主要关注行 政权力的控制和行政程序的规范,而 经济法则更关注市场失灵的克服和公 共利益的维护。
与刑法的关系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经济法与刑法在保障经济秩序 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存在共同目 标,但二者在调整对象、调整方法等 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刑法主要通过刑 罚手段惩罚犯罪行为,而经济法则主 要通过民事、行政等手段调整经济关 系。
经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

经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A. 个人财产关系B. 社会公共事务C. 经济关系D. 政治关系答案:C2.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公平原则B. 效率原则C. 保密原则D. 合法性原则答案:C3. 以下哪项不属于经济法的范畴?()A. 合同法B. 税法C. 劳动法D. 刑法答案:D4. 经济法的调整手段主要包括()。
A. 行政手段B. 法律手段C. 经济手段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经济法的立法目的主要是为了()。
A. 保护个人权益B. 维护市场秩序C. 促进经济发展D. 保障国家安全答案:B6. 经济法的规范对象主要是()。
A. 个人B. 企业C. 政府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经济法的调整范围通常不包括()。
A. 市场竞争B. 企业经营C. 家庭内部事务D. 经济合同答案:C8. 经济法的实施主体主要包括()。
A. 个人B. 企业C. 政府及其相关部门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C9. 经济法的调整手段不包括()。
A. 法律规范B. 行政命令C. 经济制裁D. 道德约束答案:D10.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 自由原则B. 平等原则C. 公平原则D. 效率原则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
A.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B.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经济关系C.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经济关系D. 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答案:A, B, C12.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公平原则B. 效率原则C. 合法性原则D. 诚信原则答案:A, B, C, D13. 经济法的调整手段包括()。
A. 法律手段B. 行政手段C. 经济手段D. 道德手段答案:A, B, C14. 经济法的规范对象包括()。
A. 个人B. 企业C. 政府D. 社会团体答案:A, B, C, D15. 经济法的立法目的包括()。
经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3篇)

第1篇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A. 经济关系B. 经济活动C. 经济行为D. 经济主体答案:A2.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A. 平等自愿原则B. 诚实信用原则C. 公平竞争原则D. 以上都是答案:D3. 经济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是:A. 法律B. 法规C. 规章制度D. 以上都是答案:D4. 经济法的渊源包括:A. 法律B. 法规C. 地方性法规D. 以上都是答案:D5. 经济法的基本法律关系是:A. 民事法律关系B. 行政法律关系C. 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D. 非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答案:B6. 经济法的主要作用是:A. 规范经济行为B. 维护经济秩序C. 促进经济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7. 经济法的立法宗旨是:A. 保护国家利益B. 保护社会公共利益C. 保护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D. 以上都是答案:D8. 经济法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A. 民事责任B. 行政责任C. 刑事责任D. 以上都是答案:D9. 经济法的适用范围是:A. 国内经济活动B. 国际经济活动C. 国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活动D. 以上都不对答案:C10. 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需要:A. 严格的法律程序B. 完善的法律制度C. 专业的法律人才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 平等自愿原则B. 诚实信用原则C. 公平竞争原则D. 公共利益原则答案:ABCD2. 经济法的渊源包括:A. 法律B. 法规C. 地方性法规D. 规章制度答案:ABCD3. 经济法的主要作用有:A. 规范经济行为B. 维护经济秩序C. 促进经济发展D. 保护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答案:ABCD4. 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包括:A. 民事责任B. 行政责任C. 刑事责任D. 责任免除答案:ABC5. 经济法的适用范围包括:A. 国内经济活动B. 国际经济活动C. 地方性法规调整的经济活动D. 涉外经济活动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习题(一)及答案一、判断题1.法是统治阶级全部意志的表现。
()2.精神病人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3.4.5.6.7.8.9.10.)1.2.3.民事法律关系4.民事法律关系主体5.民事权利能力6.民事行为能力7.法人8.民事法律行为9.代理10.表见代理三、简答题1.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2.3.4.5.1.2.利益和经济目标的财物或行为。
3.民事法律关系:经过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4.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5.民事权利能力:国家通过法律确认的、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6.民事行为能力:民事主体独立地以自己的行为为自己或他人取得民事权利或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7.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8.民事法律行为: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9.10.1.(1(2(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2.简述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主体分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
权利主体又称财产所有权人,是特定的。
是指依法能对一定的财产享有所有权的民事主体。
包括国家,国有企业、劳动群众集体组织、公民以及社会团体等;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可以是财产所有权人以外的任何组织和个人。
(2)内容所有权是所有人对其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四项权能构成了财产所有权的内容。
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33.(1(2(3利益和经济目标的财物或行为。
经济法律关系客体主要有:①有形财物。
②经济行为。
③无形财富。
4.简述法人的概念和设立条件。
(1)法人的概念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分为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2)法人成立的条件①依法成立②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5.(1(2(3(41.)2.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都具有法人资格;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可以具有法人资格,也可以不具有法人资格。
()4.董事会是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公司内部常设机构。
()5.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做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
()6.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元。
()7.公司可依法设立分公司和子公司,分公司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而子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母公司承担。
()8.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9.公司不得改变经营范围。
()10.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1.2.3.4.5.6.7.8.9.1.2.普通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有哪些?3.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有哪些?4.设立外资企业的限制条件有哪些?5.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有哪些。
四、论述题试述我国《公司法》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
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2.×3.√4.×5.×6.×7.×8.√9.× 10.√二、名词解释1.2.3.4.5.6.7.8.9.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
三、简答题1.所有权的特征有哪些?(1)自权性(2)完全性(3)恒久性(4)弹力性(5)基础性(6)独占性、排他性2.普通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有哪些?(1(2(3(4(53.(1(2(3(4(54.(1(2)危及中国国家安全的(3)违反中国法律法规的(4)不符合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5)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5.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有哪些。
(1)募股集资的封闭型(2)公司资本的不等额性(3)股东数额的限制性(4)股份转让受到严格限制(5)组织机构比较简单1.)2.3.4.5.6.7.企业生产的不合格产品,只要向消费者说明,即可以在市场上流通。
()8.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法律规定的免责情形除外。
()9.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不得强行搭售其它商品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
()10.凡是不为所知悉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都属于商业秘密。
()二、名词解释1.国有独资公司2.股份有限公司3.股票4.债券5.6.7.8.9.10.1.2.3.4.5.试述合同的履行规则。
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2.×3.×4.×5. √6.×7.×8.√9.√ 10.×二、名词解释1.国有独资公司: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授权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
2.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3.股票: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公司股份、享有权益的凭证。
4.5.6.7.8.9.行为。
10.合同: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三、简答题1.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有哪些?(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2)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5)有公司住所2.(1(2(3(4(5(63.(1(2(3(44.(1)如实告知的义务(2)交纳保险费的义务(3)保险事故发生后及时通知保险人(4)应提供其所能够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的有关证明和资料5.简述知识产权的特征。
(1)客体的无形性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即智力成果,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
(2)地域性知识产权作为专有权在空间上的效力不是无限的,而要受地域的限制,其效力只限(31.2.3.4.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5.金融债券是由政府发行的债券。
()6.溢价发行就是按高于票面的价格发行股票。
()7.从标的物的角度考虑,公司债券与股票无区别。
()8.电视中的广告就是要约。
()9.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10.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等为要约邀请。
()二、名词解释1.2.3.4.5.6.7.8.9.10.1.2.3.承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4.合同的条款一般包括哪些?5.合同有效的要件有哪些?四、论述题试述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权利和经营者义务的规定。
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2.√3.√4.√5.×6.√7.×8.×9.√ 10.√二、名词解释1.要约: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3.4.5.6.称。
7.8.9.10.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三、简答题1.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有哪些?(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的;(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5)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2.税法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1(2(3(4(5(6(7(83.(1(2(3(4(5)承诺的传递方式应当符合要约的要求4.合同的条款一般包括哪些?(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2)标的(3)数量(4)质量(5)价款或者报酬(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7)违约责任(8)解决争议的方法5.(1(2(3(41.)2.3.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而订立了合同,但订立合同后取得了处分权,则该合同有效。
()4.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纯获利益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合同当然有效。
()5.一般而言,主合同无效,则担保合同也无效。
()6.债务人转让合同的义务,不必经债权人同意。
()7.当事人互负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不相同的,经双方协商一致,也可以抵销。
()8.社会保险具有国家强制性。
()9.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10.民事诉讼一般地域管辖的一般原则是原告就被告,即民事案件应由被告住所地人1.2.3.4.5.6.7.8.9.10.1.要约失效的情形有哪些?2.无效合同的种类有哪些?3.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原则有哪些?4.压价销售行为的除外情形有哪些?5.简述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四、论述题试述民事诉讼的管辖制度。
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2.√3.√4.√5.√6.×7.√8.√9.√ 10.√1.2.3.4.动。
5.6.7.8.民事诉讼级别管辖: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9.民事诉讼地域管辖:不同地区的同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10.指定管辖:上级人民法院指定其辖区内的下级人民法院对某具体案件行使管辖权。
三、简答题1.要约失效的情形有哪些?(1)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2)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3)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4)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2.无效合同的种类有哪些?(1(2(3(4(53.(1(2(2(34.(1(2(3)季节性降价(4)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5.简述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1)必备条款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89(212345一、判断题1.无权代理行为经本人追认后,本人一般不能反悔。
(? )2.法律关系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 )3.法律事实中的事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 )4.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即消灭。
(? )5.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元。
(? )6.公司不得改变经营范围。
(? )7.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做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
(? )8.合伙协议未约定合伙损益分配比例的,由各合伙人平均分配和分担。
(? )9.法人不能成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
(? )10.? )1.A.B.C.D.2.(A.16B.14C.10D.8周岁3.甲因长期不向借款人要求还款,导致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甲因此丧失了(? )。
A.起诉权B.胜诉权C.所有权4.下列属于法律事实中事件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