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热载体热解淮南煤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以高炉渣为热载体进行煤热解的实验研究

以高炉渣为热载体进行煤热解的实验研究

以高炉渣为热载体进行煤热解的实验研究$陈婉李朋(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摘要利用STA409PC综合热分析仪以程序升温热重法对高炉熔渣中煤的热解反应进行了 研究,主要考察了煤渣比、煤种对热解反应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热解分为三个过程:脱 水阶段、挥发分析出阶段和碳化阶段。

随着高炉渣加人量的增加,热解过程的热解的起始温 度、最大失重温度逐渐提前,煤样热解的活性逐渐增强。

高炉熔渣对煤的热解反应具有一定 的促进作用,但当高炉渣的添加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这种促进作用不再明显,甚至起到阻 碍作用。

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不同煤种反映出不同的热解反应特性,随着煤中的碳化程度 的加深,煤的分解活性降低。

高炉渣对低碳、高灰分的沈南贫煤的催化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关键词煤热解高炉熔渣余热回收Experimental study on pyrolytic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of coal with in blast furnace slagChen Wan Li Peng(Chongqing CISDI Therm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 Ltd.) Abstract The coal pyrolytic reactions in blast furnace slag were studied kinetically by the temperature programming thermogravimetry using STA409PC thermal analyzer. The effects of coal - slag ration and coal type on re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al pyrolytic generally has to go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the dewatering stage, volatilization separated out stage, and carbonization stage.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and the pyrolytic activity both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coal - slag ration. The molten blast furnace slag benefits the coal pyrolytic reaction. But when the coal - slag ration get a spe­cific value, the catalytic action of blast furnace slag will become weaker, even it could bring certain in­hibitory effect. At the same reaction condition, different types of coal have different pyrolytic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reaction activity of coal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arbonized degree. Molten blast furnace slag has obvious catalysis for shennan coal with lower carbon content and higher ash content. Keywords coal pyrolytic blast furnace slag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严重,节能减排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煤炭加工中的热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煤炭加工中的热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热解反应动力 学在煤炭加工 中的应用
提高煤炭资源 利用率的方法 和途径
热解反应动力 学在提高煤炭 资源利用率中 的作用
热解反应动力 学在煤炭加工 中的应用实例 和效果分析
0
0
4
国内研究:主要关注热解反应动力学在煤炭加工中的应用,包括热解机理、 反应速率和反应条件等方面的研究。
国外研究:注重热解反应动力学在煤炭加工中的应用,特别是在热解反应机 理、反应速率和反应条件等方面的研究。
加强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 推动热解反应动力学在煤炭加工 中的应用和发展
汇报人:
数值模拟的优点和局限性
数值模拟的未来发展趋势 和挑战
热解反应动力学原理 热解反应在煤炭加工中的应用 提高煤炭转化效率的方法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热解反应动力学原理
热解反应动力学在煤炭加 工中的应用
优化煤炭加工工艺的方法 和步骤
优化后的煤炭加工工艺的 效果和优势
热解反应动力学在煤炭加工中的应用可以减少煤炭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 通过优化热解反应条件,可以降低煤炭燃烧产生的烟尘和颗粒物 热解反应动力学在煤炭加工中的应用可以减少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通过热解反应动力学在煤炭加工中的应用,可以降低煤炭燃烧产生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
研究进展:国内外学者在热解反应动力学在煤炭加工中的应用方面取得了一 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热解反应动力学在煤炭加工中的应用将越来越 广泛,研究也将更加深入。
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热解反应动力学在煤炭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热解反应动力学与煤炭加工工艺的优化 热解反应动力学在煤炭加工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理解煤炭热解反应机理,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预测煤炭热解反应产物,优化煤炭加工工艺 研究煤炭热解反应动力学,为煤炭清洁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探索煤炭热解反应动力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为煤炭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固体热载体热解焦粉成型工艺及性能研究

固体热载体热解焦粉成型工艺及性能研究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6 — 6 7 7 2 ( 2 0 1 4 ) 0 2 - 0 0 4 4 - 0 3
Br i q ue t t i n g t e c hn o l o g y o f ine f c o k e f r o m c i r c u l a t i ng
(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 院有 限责任公司 ,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5 )
摘 要 : 为 解决粉 煤 固体 热载体 热 解工 艺 中焦粉 无 法直接 利 用 , 易造 成 粉 尘 污染 等 问题 , 采 用 高分 子
聚合 物复 配制得 S C C - 2型 复合黏 结剂 , 研 究 了 固体 热 载体 热 解 焦粉 的 成 型工 艺 , 分析 了型 焦 的物 化
( S h a a n x i C o a l a n d C h e m i c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s t i t u t e C o . , L t d . , Xi ’ a n 7 1 0 0 6 5 , C h i n a )
性质 。结果表 明 : 固体 热载体 热解 焦粉 最佳 成 型 工 艺条件 为 : 固体 热 载体 8 0 %; S C C 一 2型 复合 黏 结剂质 量分数 为 3 0 %, 添加 量 为 焦粉质 量 的 1 5 %一 2 0 %。 采 用 S C C - 2型
lu f i d i z e d b e d wi t h s o l i d he a t c a r r i e r
F U D o n g s h e n g , Z H E N G H u a a n , Y A N G Y a n g , Z H A N G Y u n , WA N G We n j i n g

加热煤炭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加热煤炭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煤炭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解特性,分析煤炭的热稳定性、热分解产物及其组成,为煤炭的深加工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煤炭的热解是指煤炭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发生化学分解,生成焦炭、煤气、焦油等产物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程序升温法,对煤炭进行加热,并测定其热解特性。

三、实验方法1. 样品准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煤炭样品,进行破碎、筛分,制备成粒径小于0.2mm的粉末。

2. 实验装置:采用程序升温热分析仪,设置实验温度范围为室温至800℃,升温速率为10℃/min。

3. 实验步骤:- 将煤炭样品置于实验装置中,密封。

- 启动程序升温,记录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失重率和热解产物的组成。

- 分析热解产物的组成,计算焦炭、煤气、焦油等产物的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失重率:实验结果表明,煤炭在加热过程中,失重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在400℃以下,失重率增加较慢,说明煤炭的热稳定性较好;在400℃以上,失重率迅速增加,说明煤炭开始发生热解反应。

2. 热解产物:实验结果表明,煤炭在热解过程中,主要产生焦炭、煤气、焦油等产物。

其中,焦炭含量最高,煤气次之,焦油含量最少。

3. 热解特性:- 焦炭:焦炭是煤炭热解的主要产物,其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焦炭的生成有利于提高煤炭的利用价值。

- 煤气:煤气是煤炭热解的重要产物,其主要成分包括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

煤气具有较高的热值,可作为一种清洁能源。

- 焦油:焦油是煤炭热解的副产物,其含量较低。

焦油可通过进一步加工,制备成化工产品。

五、结论1. 煤炭在加热过程中,热稳定性较好,可在400℃以下保持稳定。

2. 煤炭热解过程中,主要产生焦炭、煤气、焦油等产物,其中焦炭含量最高。

3. 煤炭热解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为煤炭的深加工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六、实验不足与展望1. 实验过程中,未对热解产物的成分进行详细分析,今后可进一步研究热解产物的组成及其应用价值。

固体热载体热解高挥发分烟煤产物分布及性质

固体热载体热解高挥发分烟煤产物分布及性质

mL mi / n的空 气 作 为 燃 烧 气 氛 , 序 升 温 速 率 2 程 O
℃/ n 燃烧 终 态温 度 为 9 0℃. mi , 0
三种高挥 发分烟煤 分别 取 自安徽 淮南 ( a Hui —
* 中国科学 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 所创 新基金 资助项 目和广东省坪石 电厂有限公 司资助项 目. 1 )博士生 l )研究员 、 2 博士生导 师, 中国科学 院山西煤 炭化学研究所 煤转化国家熏点实验室 ,3 0 1 太原 000 收 稿 日期 :0 60 —4 修 回 日期 :0 61 —0 2 0—82 } 2 0 —02
个馏 分进 行定 性 定 量 分 析 , 过 已知 标 样 对 焦油 中 通
的 主要组 分 定性 , 定量 采 用 面积 归 一法 .
过 程提 供依 据.
1 实 验 部 分
1 1 实验 物料 .
使用 Z Y一2 R P型热 天 平 对 比分 析 原 煤 和热 解 半焦 的 燃 烧 特 性. 样 量 约 为 1 , 流 量 6 取 0 mg 以 O
中圈分 类 号 TQ5 3 6 2.
n n 、 西 神 木 ( hn ) 内 蒙 古 准 格 尔 旗 a) 陕 S emu 和
0 引 言
以固 体 热 载 体 煤 热 解 为 基 础 的 循 环 流 化 床 ( F ) 联 产技 术 是 以 C B锅 炉 的高 温 循 环 灰 为 C B多 F
Pr xma ea lss a o i t nay i, d U l mae a lss a t t nay i,d f i
p ■ — —— 一 — — —— — —
该工 艺集 煤 热解 和 燃烧 分 级 转 化 为 一体 , 为 一 种 作 煤 炭高效 洁 净利 用 的方 式 日益受 到人 们 的重视 .13 E4 - 对 于这 样 一 个燃 烧/ 解 的耦 合 过 程 , 解煤 气 、 热 热 焦

淮南烟煤热解及焦油析出特性

淮南烟煤热解及焦油析出特性

S h i Z h e n j i n g ,Xi a Z h i x i a n g ,F a n g Me n g x i a n g ,L i C h a o ,Wa n g Qi n h u i ,L u o Z h o n g y a n g
( S t a t e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C l e a n E n e r g y Ut i l i z a t i o n ,Z h e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H a n g z h o u 3 1 0 0 2 7 ,C h i n a )
解温度条 件下淮南 烟煤 热解 特性 .热解析 出焦油采用柱层析分离成脂肪烃 、芳烃 、非烃和沥青质 ,结合气相色谱. 质
谱( GC . MS ) 联用分析 .结果表 明 ,粒径 的增 加导致煤热解失重量减少 ;升温速率 的提高使峰值温度和燃尽温度均有
所增加 ;随热解温度升高 , 半焦产率减小 , 气体 产率增加 ,焦油产率先增大后减小 ,温度 的升高导致焦油的二次反
第2 0卷 第 1 期
2 0 1 4年 2月







、 , 0 1 . 2 O No . 1 F e b . 2 01 4
J o u r n a l o f Co mb u s t i o n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应 ,焦油族组成发生变化 ,脂肪烃和非烃减少 ,芳 烃增 加 ;焦油主要 组分 包含 C1 6~C 3 0 直链烷烃 ,二环 、三环 、 四环芳烃及其衍生物 ,以及各种酚类 、酯类 、喹啉等物 质. 关键词 :烟煤 ;热解 ; T G. F T I R;煤焦油 ;GC . MS

煤热解实验报告(3篇)

煤热解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煤种的热解特性,了解其热解过程中的产物分布。

2. 探究影响煤热解效果的因素,如温度、升温速率、反应气氛等。

3. 评估煤热解技术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中的可行性。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宁东雀儿沟、羊肠湾、上海庙三种煤样。

2. 实验设备:低温慢速热解仪、热重-微分热重(TG-DTG)分析仪、电子天平、移液管、烘箱等。

三、实验方法1. 采用低温慢速热解方法对三种煤样进行热解实验。

2.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粉煤粒径、加热温度、升温速率对热解过程的影响。

3. 利用TG-DTG实验分析热解过程中质量变化和热解反应速率。

4. 运用极差分析方法和方差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交实验结果表1 三种煤样的正交实验结果| 组别 | 粉煤粒径(目) | 加热温度(℃) | 升温速率(℃/min) | 焦油产率(%) || ---- | -------------- | -------------- | ------------------ | ------------ || 1 | 100 | 500 | 5 | 12.5 || 2 | 200 | 500 | 10 | 10.8 || 3 | 300 | 500 | 15 | 11.3 || 4 | 100 | 600 | 5 | 13.2 || 5 | 200 | 600 | 10 | 12.0 || 6 | 300 | 600 | 15 | 11.8 || 7 | 100 | 700 | 5 | 14.5 || 8 | 200 | 700 | 10 | 13.8 || 9 | 300 | 700 | 15 | 14.2 |由表1可知,在三种煤样中,羊肠湾煤的焦油产率最高,其次是宁东雀儿沟煤,上海庙煤的焦油产率最低。

加热温度和升温速率对焦油产率有显著影响,而粉煤粒径的影响相对较小。

2. TG-DTG实验结果图1 三种煤样的TG-DTG曲线由图1可知,三种煤样的热解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热解初期、热解中期和热解末期。

淮南煤热解反应的热重质谱联用研究

淮南煤热解反应的热重质谱联用研究

表 明热解产物 与温度 的关系 ,把 X 轴 置 换 成 温 度
形 式
2 结 果 与 讨 论
2 1 热 重 ( G)分 析 . T
1 试 验 部 分
1 1 样 品 .
煤样采用 浮选方法 去除大部 分矿物杂质 后 ,失 重 曲线是平滑 的 ( 图 I 示 ) 如 所 。
0 O O 6
Ke r s y o y i e ci n:T e ma r vme rcAn lss( A) y wo d :p r l tcr a t o h r lG a i ti a y i TG ;Ma sS e tu A ay i ( S ;c u ltu e t d s p cr m n l s M A) o p e s s su y s
YU ,LI Xin i n ,XU in in Yu U a —i a Ja —u 。
2 Jon Fil 3 PT i n a r Y Lt Auta i d sr fa.Bej n 1 0 0 ,ia ii g 0 0 4, 2n
3 T g h n G u h “ Te h o o r o a i n Lt . Ta gs a 3 2 an s a o “ ’ n l gy Co p r to d c n h n 06 0 0,Ch n ) ia
2 .澳 大利 亚 约翰 芬 雷公 司 .北 京 10 0 ;3 0 0 4 .唐 山 国华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河北 唐 山
032) 6 0 0
摘 要 :利 用 热 重 质 谱 ( — ) 联 用 系统 研 究 了 淮 南 煤 的 热 解 反 应 , 分 析 了 H 、 Hz TG MS O、C z O、 含 硫 产 物 、轻 质 烃 和 芳 香 烃 类 的 气 体 逸 出情 况 ,并 对 神 木 煤 和 兖 州煤 的 热 重质 谱 研 究 结 果 进 行 了分

煤的热解实验报告

煤的热解实验报告

煤的热解实验报告
一、热解过程
1.煤的热解定义
将煤在惰性气氛中(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持续加热至较高温度时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生成气体(煤气)、液体(煤焦油)和固体(半焦或焦炭)
的复杂过程称为煤的热解(pyrolysis)、或煤的干馏、煤的炭化(carbonization)。

2.煤的热解分类
按热解终温分三类:
低温干馏(500~600℃)
中温干馏(700~800℃)
高温干馏(950~1050℃)
3.煤的热解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室温~活泼分解温度Td(300~350℃)
即煤的干燥脱吸阶段。

煤的外形基本上没有变化。

在120℃以前脱去煤中的游离水;120~200℃脱去煤所吸附的气体如CO、CO2和CH4等;在200℃以
后,年轻的煤如褐煤发生部分脱羧基反应,有热解水生成,并开始分解放出气态
产物如CO、CO2.H2S等;近300℃时开始热分解反应,有微量焦油产生。

烟煤
和无烟煤在这一阶段没有显著变化。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少。

一般在700℃时缩聚反应最为明显和激烈,产生的气体主要是H2,仅有少
量的CH4,为热解二次气体。

随着热解温。

固体热载体煤热解工艺的开发与进展

固体热载体煤热解工艺的开发与进展
K e r s:s i a a re y wo d ol he tc r ir;c alpy o y i ; p y ge r ton; CtI d o r lss ol— ne a i {
我 国煤 炭 资源 丰富 , 原煤 除部 分 用 于炼 焦 、 化 转 加工 外 , 绝大 部 分 用 于 直接 燃 烧 。将 煤 直 接 燃 烧 小 但 热效率 低 、 对环 境 的破 坏严 重 , 而且 煤 中具 有较 高
中 图分 类 号 : ' 2 . Q 5 3 6 I 文献标识码 : 人 文 章 编 号 : 6 23 6 ( 0 7 0 0 20 1 7 7 7 2 0 ) 30 3 5
De e o v l pm e n o r s b u a r l s swih S ld H e tCa r e nta d Pr g e s a o tCo lPy o y i t o i a r i r
2, St t e ho a o y ofCoa a e K y La r t r lConv r i e son,I tl e ofCoa ns iut lChe it y, (A S,Ta y n,Sha i03 01,Ch n m sr : i ua nx 00 i a)
维普资讯
第 2 6卷 第 3期 20 0 7年 8月
VO 2 o 3 I 6N
J u n l fSh n o g U ier i fSce c n c n l y o r a a d n n v t o in e a d Te h oog o s y
LI ANG e g ~,GONG h —in ,TI a — u ,BI ic e g P n Z i a j AN Yu n y —h n j
( ,Co lg fCh mia n n io me t l g ,S 1 l e o e c l d E v r n n a e a En . US I — ,Qi g a n d o,S a d n 6 5 0,Ch n ; h n o g2 6 1 i a

烟煤固体热载体低温快速热解实验研究

烟煤固体热载体低温快速热解实验研究

532
过程工程学报
第 10 卷
裂解速率将大于产生速率,液体产率下降. 霍林河褐煤 在喷动载流床中快速热解,液体产率在 650 ℃达最大[9]. 本实验由于温度范围较窄,未达到液体产率发生拐点的 温度,液体产品收率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单调增加.
图 3 比较了不同升温速度下热重实验和热解工艺 实验挥发分的逸出规律. 热重实验的热解终温均为 900 ℃. 由图可见,热解工艺实验挥发分析出收率更接近升 温速率为 40℃/min 的热重实验,总体低于热重实验中 煤的失重率,说明半焦中仍有挥发分没有析出. 这是由 于热解工艺中采用粒径小于 1 mm 的煤粒为原料,而热 重实验中原料粒径小于 0.074 mm,煤颗粒粒径差异影
有代表性的固体热载体煤热解工艺有大连理工大 学的 DG 工艺[2]、德国的 LR 工艺[3]及美国的 Garret 工艺[4] 等. 20 世纪 90 年代,大连理工大学在内蒙古平庄建立了 日处理褐煤量 150 t 的固体热载体热解工业装置,但该 装置以热焦作热载体,煤热解过程中重焦油无法完全以 气态形式溢出,易粘附在半焦表面,致使半焦间及其与 管壁间发生粘结而造成堵塞[2].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 究所提出了以煤炭快速热解为基础的“煤拔头”工艺,
Volatile
Ash
Fixed carbon
C
H
N
S
22.87 34.96
39.37 4.50
37.76 60.54
40.10
3.03
0.73
0.66
77.52
4.81
1.17
0.25
O 16.11 11.77
收稿日期:2010−04−06,修回日期:2010−05−14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7AA05Z33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221603) 作者简介:张梦蝶(1986−),女,江苏省靖江县人,硕士研究生,化学工艺专业;宋文立,通讯联系人,Tel: 010-82627078, E-mail: wlsong@.

煤液化残渣固体热载体法热解实验研究

煤液化残渣固体热载体法热解实验研究

煤液化残渣固体热载体法热解实验研究王超;徐绍平;冯艳春;王光永;肖亚辉;欧阳少波【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8(043)012【摘要】对煤加氢液化残渣基本物性进行了考察,针对其加热易软化熔融、强黏结性等特性带来的进料困难、热解黏结以及粉尘与热解油气难以分离等问题,构建了集固体热载体快速热解和移动颗粒层除尘为一体的双循环反应系统,探讨了利用该系统连续热解残渣提油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残渣可萃取物占残渣1/2以上,其含有的高分子量有机物使其具有强黏结性.通过配入一定比例惰性物料,可以有效地降低残渣的黏结性.采用螺旋进料器与文丘里进料器组合进料,并配合双层导管冷却的方式可以实现残渣连续顺畅地进料.固体热载体双循环反应系统残渣热解实验表明,采用石英砂掺混进料、流化床快速热解和移动颗粒层过滤除尘技术,可从残渣中高效提取清洁的热解油.热解温度为500℃,流化操作气速比U0/Umf为2.8,石英砂-残渣掺混比为4∶1时,热解油产率达23%,是铝甑值的2.1倍.【总页数】7页(P3525-3531)【作者】王超;徐绍平;冯艳春;王光永;肖亚辉;欧阳少波【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30.2【相关文献】1.神东煤与煤液化残渣共热解研究 [J], 高鹏;孙任晖;刘爱国;卢海云;陈爱国2.神东煤与煤液化残渣混合样及共热解半焦黏结性研究 [J], 孙任晖;高鹏;芦海云;刘爱国;陈爱国;郭屹3.煤液化残渣及其萃取物的热解特性研究 [J], 常鸿雁;李克健;章序文;程时富;张元新4.煤液化残渣和天然沥青的热解及化学组成分析 [J], 李玉龙;葛泽峰;薛永兵;李世新5.煤液化残渣的理化性质及低温热解行为研究 [J], 黄雍;黄胜;吴诗勇;吴幼青;高晋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固体热载体热解焦粉成型工艺及性能研究

固体热载体热解焦粉成型工艺及性能研究

固体热载体热解焦粉成型工艺及性能研究付东升;郑化安;杨阳;张云;王文婧【摘要】为解决粉煤固体热载体热解工艺中焦粉无法直接利用,易造成粉尘污染等问题,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复配制得SCC-2型复合黏结剂,研究了固体热载体热解焦粉的成型工艺,分析了型焦的物化性质.结果表明:固体热载体热解焦粉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固体热载体热解焦粉-3 mm质量分数大于80%;SCC-2型复合黏结剂质量分数为30%,添加量为焦粉质量的15%~ 20%.采用SCC-2型复合黏结剂成型的型焦灰分和固定碳略有增加、发热量升高;冷压强度、落下强度和浸水强度均较高,分别达到580 N/个、83%和220 N/个;型焦热稳定性和防水性能好,化学反应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 000℃时还原率可达96%,满足工业生产要求.型焦可代替部分块炭使用,有效解决了固体热载体热解焦粉再利用难题,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期刊名称】《洁净煤技术》【年(卷),期】2014(020)002【总页数】4页(P44-46,50)【关键词】固体热载体;焦粉;复合黏结剂;型焦;成型工艺【作者】付东升;郑化安;杨阳;张云;王文婧【作者单位】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65;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65;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65;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65;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49;TQ5220 引言煤的热解是将褐煤和高挥发分烟煤在惰性气氛下加热,制取半焦、煤气、焦油等产品,是煤炭资源高效、低污染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1]。

循环流化床燃烧的粉煤固体热载体热解工艺是近年来煤热解研究的热点,其特点是将高温半焦或其他高温固体物料与煤在热解室内混合,利用热载体的显热将煤热解,避免了煤气被稀释,同时可以很好地利用粉煤资源[2-5]。

低阶粉煤气固热载体双循环快速热解技术

低阶粉煤气固热载体双循环快速热解技术

低阶粉煤气固热载体双循环快速热解技术一、技术原理低阶粉煤气固热载体双循环快速热解技术是一种将低阶粉煤气固转化为高品质燃料气的热解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高温下,利用催化剂的作用,将低阶粉煤气固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气体燃料和固体炭质产物。

具体而言,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预处理:将低阶粉煤气固进行破碎、干燥等预处理,以提高后续热解的效果。

2. 热解反应:将预处理后的低阶粉煤气固与催化剂一起送入热解反应器中,在高温下进行热解反应。

热解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为气体燃料和固体炭质产物。

3. 气体分离:将热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得到高品质的燃料气。

4. 固体产物处理:将热解产生的固体炭质产物进行处理,可以进一步提取有价值的化学品。

二、技术应用低阶粉煤气固热载体双循环快速热解技术在能源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燃料气生产:通过该技术可以将低阶粉煤气固转化为高品质的燃料气,用于供热、供电等领域。

2. 化学品生产:热解产生的固体炭质产物中含有许多有机化合物,可以用于生产化学品,如活性炭、炭黑等。

3. 能源回收利用:低阶粉煤气固中的有机物经过热解后,不仅可以转化为燃料气,还可以回收热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技术优势低阶粉煤气固热载体双循环快速热解技术相比传统的煤气化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能:该技术采用双循环的方式,能够充分利用热能,提高能源转化效率。

2. 灵活性:可以对低阶粉煤气固进行定制化处理,适应不同的原料特性和生产需求。

3. 环保性: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可以降低热解温度,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 经济性:低阶粉煤气固热载体双循环快速热解技术具有较低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有利于实现能源转化的经济可行性。

低阶粉煤气固热载体双循环快速热解技术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能源转化技术。

通过该技术,可以将低阶粉煤气固转化为高品质燃料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淮南煤热解反应的热重质谱联用研究

淮南煤热解反应的热重质谱联用研究

淮南煤热解反应的热重质谱联用研究
于宇;刘先建;许建军
【期刊名称】《煤质技术》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利用热重质谱(TG-MS)联用系统研究了淮南煤的热解反应,分析了H2、
H2O、CO2、含硫产物、轻质烃和芳香烃类的气体选出情况,并对神木煤和兖州煤的热重质谱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
【总页数】5页(P9-12,15)
【作者】于宇;刘先建;许建军
【作者单位】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选煤管理部,安徽,淮南,232001;澳大利
亚约翰芬雷公司,北京,100004;唐山国华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唐山,063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533.6
【相关文献】
1.基于热重红外联用技术的煤热解特性研究 [J], 龚志军;王凯兴;武文斐
2.热重-质谱联用研究甲醇制烯烃反应的积炭裂解特性 [J], 张明烨;崔宇;李玉新;魏飞;王垚
3.热重-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葡萄糖/天冬酰胺模拟体系非水相Maillard反应 [J], 杨继;杨柳;卢岚;吴亿勤;曹秋娥
4.霍林河褐煤热解甲烷生成反应类型及动力学的热重-质谱实验与量子化学计算 [J], 曾凡桂;贾建波
5.利用真空热解炉—质谱联用仪研究不同电子电离能量下淮南烟煤和无烟煤热解产物的分子组成分布特征 [J], 尹浩; 刘桂建; 钮志远; 冯艾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验固体材料的燃烧热分析实验

实验固体材料的燃烧热分析实验

实验二固体材料的燃烧热分析实验实验类型:创新型实验学时:4 实验要求:选做一、实验目的1.掌握固体材料的热分析方法;2.利用热分析曲线求出固体材料的燃烧活化能;3.根据活化能评价材料的燃烧难易性。

二、实验内容测量材料(本实验用木材)在氧气氛围线性升温条件下的热重变化曲线,并根据曲线数据求出材料燃烧反应的活化能。

三、仪器设备热分析仪:使用NETZSCH STA 449C热分析仪(1)STA449C 主机、TASC414/4 控制器与计算机电源:是热分析的主体部分,包括测量、控制和数据记录、处理。

(2)恒温水浴:保证热分析过程所必需的恒温条件(3)吹扫气:常用的吹扫气有、air、O2…,就是材料在实验过程所处的气体条件(4)保护气:常用的有N2、Ar,使仪器内部零件处于惰性气体保护之下不被氧化或其它反应。

四、所需耗材1.木材2.氧气3.氮气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热重分析法可以测定材料氧化稳定性,对材料的氧化过程进行分析,包括利用TG 测试结果进一步作表观反应动力学研究,即可求出活化能。

炉体(Furnace)为加热体,在由微机控制的一定的温度程序下运作,炉内可通以不同的动态气氛(如N2、Ar、He 等保护性气氛,O2、air 等氧化性气氛及其他特殊气氛等)进行测试。

在测试进程中样品支架下部连接的高精度天平随时感知到样品当前的重量,并将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由计算机画出样品重量对温度/时间的曲线(TG 曲线)。

当样品发生重量变化(其原因包括分解、氧化、还原、吸附与解吸附等)时,会在TG 曲线上体现为失重(或增重)台阶,由此可以得知该失/增重过程所发生的温度区域,并定量计算失/增重比例。

若对TG 曲线进行一次微分计算,得到热重微分曲线(DTG 曲线),可以进一步得到重量变化速率等更多信息。

典型的热重曲线如下图所示:六、实验步骤1. 开机。

打开恒温水浴、热分析仪STA449C主机、热分析仪TASC414/4控制器与计算机电源。

淮南地区原煤及其燃烧产物中多环芳烃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淮南地区原煤及其燃烧产物中多环芳烃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淮南地区原煤及其燃烧产物中多环芳烃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淮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之一,煤炭资源开采和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煤炭的燃烧排放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和固体污染物,,其中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非常有害的物质,因为它们与各种疾病(例如癌症)的发生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分析淮南地区煤炭及其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是非常重要的。

2. 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分析淮南地区煤炭及其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的种类、含量和分布,探究其可能的来源和形成机制,并对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淮南地区不同煤矿的煤样进行采集和样品制备,然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煤中多环芳烃的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

(2)对淮南地区火力发电厂、工矿企业和城市居民区内的空气、水和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和样品制备,然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多环芳烃的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

(3)利用统计方法和重构技术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探究淮南地区多环芳烃的污染源和形成机制。

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煤和环境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对于煤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淮南地区不同煤矿的煤样进行采样,然后进行煤样的制备。

对于环境样品(空气、水和土壤)的采集,采用现场采样方法,确保样品的原始性质。

分析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样品中的多环芳烃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和评估:采用统计学方法和重构技术从多个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4. 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将对淮南地区煤炭及其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从而为深入研究淮南地区的环境问题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本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对于制定有关环保政策、监管和控制煤炭污染物排放的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3’
重质液相组分黏附于煤粒表面, 未能随热解气体导出 反应器。该过程挥发分收率较低, 但对于在较高热解 温度下得到轻质煤焦油、 提高半焦燃烧性是有利的。 ! ! !" 反应时间对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 " 反应时间 对气体产率的影响见图 " , 热载体初始温度 #$$ % & ’$$ % 、 煤粒径 ( ) **、 热载体与煤的质量比为 + 时, ,- *./ 较 " *./ 和 0 *./ 可获得更高的气体收 率。煤中挥发分的进一步脱出以及部分焦油的二次 热解是导致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气体收率增加的原
. ?CH
燃. 料. 化. 学. 学. 报
第 @@ 卷
砂的用量来改变。 ! ! "# 实验装置与流程 # 固体热载体煤热解实验装 置及流程见图 " 。煤斗、 灰斗采用外加电炉丝加热, 灰斗内同时设置石英加热棒以提高升温速率, 热解 反应器采用外加电炉丝加热以补偿散热损失。将预 烘干的煤和石英砂加入煤斗和灰斗, 并将系统用氮 气置换。将煤预热到 "## $ ; 根据热解温度的不同, 将石英砂预热到 %## $ & ’## $ 。实验开始时, 启 动 (# ) * +,- 的螺旋搅拌器, 使煤和灰粒子在下落和 反应过程中能得到混合。开启连接于煤斗、 灰斗和 热解反应器间的电控阀, 将煤和石英砂通过落料管 同时投入热解反应器中, 煤粒被热砂快速加热, 挥发 分通过反应器出口的粉尘净化装置进入冷凝系统, 在避免油灰混合物进入冷凝系统的同时明显降低了 焦油中灰的质量分数。反应结束后, 开启反应器落 料阀, 将反应后的半焦与石英砂混合物落入熄焦槽 内, 热半焦与空气的反应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抑制。 系统降温后用四氢呋喃清洗反应器出口、 水冷器及 气液分离器, 得到的液体过滤后用旋转蒸发器蒸出 溶剂, 四氢呋喃可溶物定义为油品, 并对该油品进行 蒸馏处理; 气体产物通过湿式流量计计量, 从气体收 集器中取样并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 AG86G13 法、 以 及 H%I 法
[ "]
等。
"! 世纪 ’! 年代初大连理工大学在 +! >< J K 连续实 验的基础上, 进行了 +#! F J L 以热焦作为固体热载体 干馏褐煤的中试技术试验
[ $]
。以高温热焦作热载
体, 煤热解过程释放出的重焦油成分不能完全以气 态形式流出体系而黏附在焦颗粒表面, 容易使焦粒 之间及焦粒与管壁发生黏结而堵塞管道, 使用黏结 性煤更是受到限制。近年来, 随着循环流化床燃烧 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 与循环流化床相结合的固 体热载体煤热解工艺有可能实现
图 ?. 热载体初始温度对气液产率的影响 /,01)2 ?. M::258 9: ,-,8,7= 82+<2)781)2 9: 49=,> 6278 . . . . 57)),2) 9- 862 <)9>158 A,2=>4 ( " )074; ( ? )87); ( @ )567)
图 ". 固体热载体煤热解实验装置和流程示意图 /,01)2 ". 3 4562+78,5 9: 862 2;<2),+2-87= 4281< . " —597= :22>2); ? —627) 57)),2) :22>2); @ —<A)9=A4,4 )27589); B —70,8789); C —D782) 599=2); ( —074E=,F1,> 42<7)789); % —F12-56,-0 87-G; H —074 +282); ’ —074 59==2589) 图 @. 热天平失重实验与混合热解实验挥发分 . . . 收率的对比 /,01)2 @. N9+<7),49- 9: 862)+9O7=7-52 D2,068 =944 . . . . 82484 7-> P9=78,=2 A,2=> 9: <A)9=A4,4 82484 ( " )8987= P9=78,=2( <A)9=A4,4 82484) ; ( ? )D2,068 =944( 862)+9O7=7-52 82484)
升高到 (B# $ 。由图 ? 可知, 提高热载体初始温度可 使气、 液相产品产率增加, 半焦产率下降; 热载体初始 焦油收率可达 "#J 左右。热载体初 温度高于 H## $ , 始温度的提高给颗粒混合热解带来更多的热量, 提高 了热解温度, 最终热解产物的产率也增加。 . . 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固体热载体热解实验所考察 的混合热解温度范围内煤中挥发分的析出状况, 结 合热天平失重实验对比了 BH# $ & (B# $ 热天平失 重与混合热解实验的挥发分收率。热天平操作条件 为, 煤粒度小于 ?## 目、 氮气的体积流量 (# +K * +,-、 升温速率 ?# $ * +,-。如图 @ 所示, 在较高的床层温 度 ( L C?# $ ) 下, 混合热解实验中煤的挥发分收率 明显低于热天平实验中煤的失重率, 说明煤中部分 挥发分残留在半焦中没有析出。这可能是由于部分
[ & @ (]
。该工艺将循
环流化床锅炉和煤干馏炉组合成集成系统, 实现在 一套系统中多种产品的联合生产, 即以循环流化床 锅炉的高温循环灰作热源将煤在干馏炉中进行干 馏, 析出煤气和焦油, 热解半焦与循环灰被返送入循 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继续燃烧发电, 达到热、 电、 油、 气多联产的目的。该项工艺的优点在于煤热解的热 源来自循环流化床的热灰, 因而热效率较高; 热灰作 热载体时, 煤热解后生成的半焦分散于热灰中, 可避 免半焦颗粒之间及半焦与管壁之间的黏结, 提高了 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热解使煤中部分硫先行释出, 降 低了循环流化床燃烧过程及后系统的脱硫负荷。因 此多联产系统是否可行的关键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 与干馏炉的优化集成问题以及进一步改进干馏炉中
" " 梁* 鹏+, ,王志锋+, ,董众兵$ ,毕继诚+
(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 !$!!!+ ;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 ; $: 安徽理工大学 化工系,安徽 淮南* "$"!!+ )
摘* 要:自制处理量为 + >< 煤的间歇式固体热载体热解装置, 以淮南烟煤为原料, 石英砂作热载体, 对该煤进行热 解特性评价实验。考察了热载体初始温度 (!! ? @ ’!! ? 、 反应 & 02; @ +) 02;、 煤粒径及热载体与煤的质量比 # @ ’ 对热解产物产率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提高热载体初始温度, 气、 液产率增加; 延长反应时间和提高热载体比 例, 气体产率有所增加; 热载体初始温度对热解气组成影响显著。提高热载体与煤的质量比和热载体初始温度, 可 以抑制半焦对热解反应器内壁的黏附。 关键词:固体热载体;热解;反应条件 中图分类号:AB#"$: )* * 文献标识码:C
?. 结果与讨论
"! !# 热载体初始温度对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混合 反应 B +,-、 热载体 热解实验表明, 在煤粒径 I @ ++、 与煤的质量比为 C 时, 热载体初始温度由 %## $ 提高 到 ’## $ , 对应的混合热解温度即床层温度由 BH# $
第) 期
梁3 鹏 等:固体热载体热解淮南煤实验研究
[ ,$ ] 因, 这与 12 等 的实验结果一致。
温度升高到 #+$ % 三个反应时间焦油的收率非常接 焦油二次热解的 近; 当热载体初始温度高于 0$$ % , 速度已经超过焦油析出的速度, 短停留时间则对提 高油收率更为有利。反应从 " *./ 延长到 ,- *./, 气 液总产率变化不大, 这说明 0$4 以上的挥发分在热 解反应的前几分钟得到释放。 ! ! #" 煤粒径和热载体与煤的质量比对热解产物产 率的影响 " 在热载体初始温度 0+$ % 、 反应 " *./、 热载体与煤的质量比为 + 时, 煤粒径对热解反应气 液产物产率的影响见图 -。原料煤粒度 ) ** & - ** 与 ( ) ** 的实验结果相比, 气液产率略有降低。虽 然小粒径煤具有相对较大的比表面积, 煤粒与热载体 间的传热更充分, 挥发分更易向外扩散, 但从实验结 果以及工业循环流化床燃烧选取的煤粒径范围来看, 粒径对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不大。实验结束后, 通过 对反应器出口的粉尘净化装置内粉尘收集量的对比 发现, 小粒径煤在热解过程中有更多的半焦粉尘被热 解气带出, 这对于挥发分除尘是不利的。
* * 固体热载体煤热解技术可以在相对比较温和的 条件下产生煤气和大量轻质焦油。代表性的工艺过 程有 ,1DDEFF 法
[ +]
[ M, ’] 固体热载体煤热解的控制技术 。
固体热载体与煤的混合热解规律是多联产系统 中干馏炉设计、 运行的理论基础。而煤在干馏炉中 的停留时间、 热载体用量和热解温度直接影响过程 的设计, 但目前有关这方面的基础研究报道很少。 本文采用固体热载体煤混合热解工艺, 设计了一套 处理量为 + >< 煤的间歇式固体热载体实验装置, 以 淮南烟煤为原料, 石英砂作为模拟热载体, 考察了不 同热载体初始温度、 反应时间、 煤粒径和热载体与煤 的质量比等因素对热解产物收率及其特性的影响。 通过模拟和考察多联产系统中燃煤炉前干馏的反应 特性和操作特性, 为未来多联产工艺过程的设计和 运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3 3 反应时间对液体产率的影响见图 + , 热载体初 始温度为 #$$ % 时, 反应由 " *./ 延长至 0 *./ 和 ,- *./焦油收率可提高 ,4 左右, 这是由于低温下焦 油二次热解的程度较低, 延长反应时间可使焦油进 一步脱出; 随着热载体初始温度的升高, 延长反应时 间焦油的二次分解作用逐渐变得明显; 热载体初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