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假瘤1例报告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讨论一例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讨论一例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讨论⼀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讨论⼀例⼀、临床资料1.病历摘要基本信息:徐XX,男,38岁主诉:头晕头痛10天,意识障碍18⼩时现病史:10天前⽆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恶⼼、呕吐,⽆发热、寒战,⽆肢体活动异常,⽆视物旋转,就诊于当地医院⾏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予药物静滴(具体不详)后症状较前略有改善。

18⼩时前晨起后予家中突发倒地,呼之不应,意识不清,但可见肢体⾃发活动,⽆肢体抽搐,⽆⼤⼩便失禁,⽆呼吸困难,⽆恶⼼、呕吐,遂送⾄当地医院急诊,⾏头颅CT、头颅DWI均未见明显异常,检查途中曾出现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为⾮喷射性呕吐,予“⽢露醇、硝普钠、地西泮”等药物治疗后⽆明显改善,为进⼀步诊治转⾄我院急诊,查体温为38.5℃,⾎常规提⽰⽩细胞1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85%,PCT不⾼。

急诊以“意识障碍待查”收住。

发病来,⾷纳可,夜休可,⼤⼩便如常,近期体重⽆明显改变。

既往史:否认慢性病史;否认传染病史;否认药物⾷物过敏史;否认⼿术外伤及输⾎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类似疾病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8.3℃,脉搏101次/分,呼吸24次/分,⾎压151/97mmHg。

浅昏迷,GCS评分5分,颈稍韧,双侧瞳孔等⼤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张⼒正常,左侧肢体可见⾃主活动,右侧肢体坠落试验阳性,肌⼒0级,双侧巴⽒征及等位征阴性。

⼼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常规:⽩细胞1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85%;尿常规:未见异常;粪常规:未见异常;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电解质:⾎钠 129mmol/L;凝⾎功能:未见异常;PCT:正常;CRP:正常;内毒素+真菌D葡聚糖+GM试验: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DWI:未见明显异常。

2.初步诊断:意识障碍待查:颅内感染?急性脑⾎管病?脑脊髓炎?⼆、讨论与分析1.病例特点分析:中年男性,急性起病;表现为头晕、头痛,突发意识丧失,伴发热;既往史及家族史⽆特殊;查体提⽰体温38.3℃,浅昏迷,GCS评分5分,颈稍韧,右侧肢体肌⼒0级;?辅助检查提⽰⾎常规提⽰⽩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升⾼;头颅CT+DWI未见明显异常。

药物导致的急性脱髓鞘白质脑病1例报告

药物导致的急性脱髓鞘白质脑病1例报告

药物导致的急性脱髓鞘白质脑病1例报告
李香丽;张珍珍;赵芬;于雪凡
【期刊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4(031)008
【摘要】急性脱髓鞘性脑病是神经科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疾病,是一组由病毒感染、药物、自身抗原等所触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病变主要在白质,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符合脱髓鞘特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1]。

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因药物导致的急性脱髓鞘白质脑病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患者女,36岁,因呕吐、发作性抽搐2 d入院。

【总页数】1页(P751)
【作者】李香丽;张珍珍;赵芬;于雪凡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4.5
【相关文献】
1.减肥药物导致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3例报告 [J], 王淑荣;张翠娥;孔祥丽
2.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鞘内注射甲氨喋呤后并发白质脑病1例报告 [J], 杜楠
3.血浆置换治疗抗结核药物导致的急性肝衰竭三例报告 [J], 张悦凤;陆伟;范丽萍;
张华;雷爱章;刘会领;左海红
4.表现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急性间歇性卟啉病(附1例报告) [J], 高海凤;鲁琳;李永秋
5.补体的膜攻击复合物导致伴有急性轴索损伤的严重脱髓鞘病变 [J], 黄素芳;张玉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炎性瘤样脱髓鞘病变误诊为星形细胞瘤1例

炎性瘤样脱髓鞘病变误诊为星形细胞瘤1例

-460・西南国防医药2021年5月第31卷第5期能确定,术中不确定风险因素较多:如术中颅底骨质过度切除致颅底缺损和脑脊液漏等。

双侧扩大蝶窦成形术已广泛使用,应用该术式能充分的暴露手术视野,提供了良好的手术操作空间,降低了手术风险。

但因医院尚未引进耳鼻咽喉影像导航系统,术中无法评估手术的安全范围以及骨肿瘤边界,未能彻底切除增生的骨质。

手术是治疗FD 的重要方式,不提倡放疗。

部分学者认为颜面部FD的放射治疗可诱发恶变%对于部分成年后病情静止及自愈的患者,一般保守观察。

总之,对于蝶窦占位病变,尤其是蝶骨骨纤维异常增生病例,采用经鼻内镜扩大蝶窦成形术的手术方案,能较大范围切除病灶,在临床上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是一种可靠、实用、安全的手术方法。

本例的诊疗过程为以后临床上工作中遇到类似的病例提供了一种治疗思路和方案。

【参考文献】[1]程友,薛飞,王天友,等.双侧扩大蝶窦成形术治疗难治性蝶窦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6,22(4):310-313.[2]叶为民,竺涵光,郑家伟,等.46例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临床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6(3):170-173[3]Derbent M,Bikmaz YE,Agildere M.A patient with Keipertsyndrome and isolated fibrous dysplasia of the sphenoid sinus[J].Am J Med Genet Part A,2011,155:1496-1499.[4]Hyun Jin Min,MD,PhD,et al.Headache induced by fibrousdysplasia of the sphenoid[J].Headache,2016,56:1348-1351. [5]Paul SM,Gabor LR,Rudzinski S,et al.Disease severity andfunctional factors ssociated with walking performance in polyostotic fibrous dysplasia[J].Bone,2013,60(1):41-47.[6]张志愿.口腔颌面肿瘤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4:284-285.[7]Clark J,Carson W.A case of craniofacial polyostotic fibrousdyspllasia[J].J Radiol Case Rep,2010,4(9):1-6.[8]Joyce KM,OhEireamhoin S,Sheng MT,et al.Fibrous dysplasia ofthe spine-a case involving three levels of thoracic spine[J].J Orthop Case Rep,2014,4(2):73-77.[9]Hansen MR,Mofiat JC.Osteosarcoma of the skull base afterradiation therapy in a patient with McCune-AlbriIght syndrome­case report[J].Skull Base,2003,13:79-83.(收稿日期:2021-04-10)炎性瘤样脱髓鞘病变误诊为星形细胞瘤1例梁松林,张中景,荔志云,蔡志标[关键词]炎性瘤样脱髓鞘病变;脑胶质瘤中图分类号R7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0188(2021)05-0460-03doi:10.3969/j.issn.1004-0188.2021.05.027病例女性,23岁,因“突发失语伴步态不稳、视物模糊4d”入院。

肿瘤样脱髓鞘病磁共振表现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肿瘤样脱髓鞘病磁共振表现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2年10月第9卷第30期·病例报告·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肿瘤样脱髓鞘病(tumefactive demyelination lesion ,TDL )是由1979年van Der Velden 等[1]首次报道,它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

1986年Hanter [2]首先报道其医院5年1220例脑活检患者4例有临床表现非常类似肿瘤的脱髓鞘病,不同于典型的多发性硬化。

影像学上很难与脑瘤区别,磁共振成像是当前检查脱髓鞘疾病主要影像学方法,典型的脱髓鞘病变诊断较为容易,当脱髓鞘斑块>2cm 时常规MRI 平扫呈现为脑实质内可见似肿瘤样占位效应,故临床及影像科常误诊为胶质瘤、淋巴瘤等病[3],因此正确诊断此病十分必要。

关于这一病变的常规MRI 检查国内有少量报道[4],本文通过本院肿瘤样脱髓鞘病患者多年追踪MRI 图像分析及文献复习,探讨有价值的MRI 诊断特征。

1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2008年曾以多发硬化诊断治疗后好转出院,于2009、2010年多次复发,2011年5月无任何诱因出现发作性意识不清、抽搐。

体检:神经系统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3.1×109/L ,RBC 2.9×1012/L ,Hb106.0g/L ,血沉48mm/h ,结核抗体阴性,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肿瘤相关抗原阴性。

2检查方法MRI 扫描技术:MR 机采用PHILIP Gyroscan Intera 1.5T 超导磁共振扫描,应用头部表面线圈,患者仰卧,序列采用常规轴位T1WI (TR=400ms ,TE=12ms )T2WI (TR=2500ms ,TE=110ms ),FLAIR 序列(TE=120,TR=6000ms ,IR=2000ms )及DWI 序列。

矢状位T2WI 或FLAIR 序列。

增强患者行T1WI 轴位、矢状位及冠位扫描;扫描次数为2~4次,范围从外耳至颅顶,层厚6mm ,层间距1mm ;造影剂采用GD-DT -PA ,用药剂量为0.1mmol/kg 。

脱髓鞘假瘤一例

脱髓鞘假瘤一例

图 1 示 圆 形 的 巨 噬 细 胞 , 的胞 质 颗 粒 状 , 有 以及 星 形 细 胞 内“ 典 型 核 分 裂 象 ” 箭 头 所 示 ) H 不 ( E×4 0 O 管 周 围 堆 积 明显 E V s n ×2 0 n io 法 i 0 图 3 病 灶 内血 管周 围 淋 巴 细 胞 浸 润 及 泡 沫 细 胞 堆 积 H E×4 O O


4 71 ・
和 Be c o sy 法 ) 免疫 组 织 化 学 ( 鞘 碱 基 蛋 白 和 神 经 i shw k 方 l 或 髓
F s Bu at le染 色 示 蓝 染 的髓 鞘 明 显 减 少 , 存 髓 鞘 位 于 巨 噬 细 残 胞 胞 质 内呈 小 球 状 ( 5 。 图 )
病理诊 断 : 髓鞘 病变( 髓 鞘假瘤) 脱 脱 术 后 患 者 恢 复 良好 , 绝 激 素 治 疗 , 访 半 年 尚 无 异 常 拒 随
作 者 单 位 : 10 6杭 州 , 逸 夫 医 院 病 理 科 30 1 邵
维普资讯
中华 病 理 学 杂 志 2 0 0 2年 l O月 第 3 l卷第 5期 C i JP to , c b r O 2 o 3 , o 5 h a l O t e 2 O ,V l 1 N . n h o
维普资讯

47 0 ・
中华 病 理 学 杂 志 20 0 2年 l 0月 第 3 卷 第 5期 l
C i JP to,O t e 0 2 o 3 ,N . hn a l c b r 0 ,V l 1 o 5 h o 2

病 例 报 告 .
脱 髓 鞘假 瘤 一例
金梅 姜 支农
患 者 女 ,l 。 头 痛 2 3 岁 0余 天 , 上 肢 无 力 l 左 0余 天 且 逐 渐 加 重 , 20 于 0 1年 8月 人 院 , 院 C 外 T及 M I 提 示 右 顶 深 R 均 部 占位 性 病 变 , 先 考 虑 胶 质 瘤 , 能 除 外 转 移 癌 或 脓 肿 。 首 不 在 神 经 导 航 系 统 定 位 下 探 查 右 顶皮 层 下 病 灶 , 小 约 3c 大 m× 3 e 2 e , 白 色 , 界 欠 清 , 地 较 韧 , 供 一 般 , 局 部 i i 灰 n× n 边 质 血 伴 囊性 变 , 黄 色 液 体 2 m 。 术 中 冷 冻 切 片 不 考 虑 胶 质 瘤 , 含 l 压 片 上 细 胞 境 界 清 楚 , 布 较 分 散 , 质 丰 富 泡 沫 状 , 形 或 略 分 胞 圆 有突起 , 圆形浅染 。 核 病 理 检 查 : 检 标 本 破 碎 , 体 积 25c 送 总 . m×2 0 c . m×2 0 . e , 蜡 切 片 中病 变 区 与 周 围 脑 组 织 分 界 较 清 楚 , 量 胞 质 i石 n 多 泡 沫 状 或 颗 粒 状 的 圆形 细 胞 弥 漫 分 布 ( 1 , 以 血 管 周 围 图 )且 堆 积 明显 , P K 1和 溶 菌 酶 成 片 阳 性 ( 2 ; 应 性 星形 细 胞 散 图 )反 在 分 布 , 细 的 胞 质 突 起 可 用 胶 质 纤 维 酸 性 蛋 白 很 好 地 显 纤 示 , 不 典 型 核 分 裂 象 ” 不 少 见 ( 1 ; 管 周 围 小 淋 巴 细 “ 也 图 )血 胞 聚 集 ( 3 。 神 经 丝 蛋 白 染 色 仍 见 多 量 轴 索 ( 4 ,uo 图 ) 图 ) Lx l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和临床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和临床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和临床分析尹慧敏;丁秋勤;景黎君;贾延劼【摘要】目的探讨CNS脱髓鞘假瘤(DPT)的临床特点,并与胶质瘤进行鉴别,以提高对DPT的认识.方法收集均经病理证实的13例DPT和17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二者之间的临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特点,并分析DPT的治疗与转归.结果 DPT组平均发病年龄高于胶质瘤组(P<0.05).DPT组女性多见,胶质瘤组无明显性别差异.DPT组急性或亚急性起病(76.9%)常见,胶质瘤组慢性起病常见(70.5%).DPT组首发症状以头痛(38.4%)多见,胶质瘤组以头痛(41.1%)、痫性发作(23.5%)多见.DPT组影像学部分病灶可见"垂直征"及特异性"开环征",DWI高b值呈高信号,胶质瘤DWI高b值多呈低信号.MRS检查出现特异性β,γ-谷氨酸复合物(Glx)峰升高可与胶质瘤进行鉴别.两组CSF压力、蛋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活组织检查出现特异性核分裂状的Creutzfeldt细胞及CD68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有助于两者鉴别诊断.经激素治疗后DPT大部分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部分可发展为多发性硬化.结论 DPT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等方面与胶质瘤相似.影像学检查出现"垂直征"、"开环征"及β,γ-Glx峰升高可能具有特异性,DWI/MRS检查有助于鉴别胶质瘤.激素实验性治疗可能有助于鉴别病变性质,但最终确诊仍需病理结果,部分可发展为多发性硬化.%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CNS demyelinating pseudotumor (DPT), and to identify the gliom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DPT.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13 cases of DPT and 17 cases of glioma patients were collected.Clinical, rad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were compared, and treatment and outcome of DPT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mean age of onset in the DP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the glioma group (P<0.05).DPT group was predominatly females,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in glioma group.DPT primarily had acute or subacute onset (76.9%), while glioma group had chronic onset in common(70.5%).Headache (38.4%) was the most common as the first symptom, but in glioma group headache (41.1%), seizures (23.5%) more were more common.DPT group imaging part of the lesion can show "vertical sign" and specific "open-loop sign", DWI high b value was high signal, while in glioma group DWI high b value was mostly low signal.MRS examination showed specific β, γ-Glx peak elevation can be identified with glioma.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SF pressure and prote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ll P<0.05).Pathological biopsy of specific mitotic Creutzfeldt cells and CD68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positive were helpful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oth.After hormone therapy, most of the DPT le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or disappeared, some could be developed as multiple sclerosis.Conclusions DPT is similar with glioma 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imaging and other aspects.The presence of "vertical sign", "open-loop sign" and β, γ-Glx peak elevation may be specific in imaging studies, DWI/MRS may help to identifyglioma.Hormone experimental treatment may help to identify the nature of the lesion, but the final diagnosis still needs pathological results, some DPT can be developed into multiple sclerosis.【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7(030)003【总页数】4页(P213-216)【关键词】脱髓鞘假瘤;胶质瘤;临床分析;鉴别诊断【作者】尹慧敏;丁秋勤;景黎君;贾延劼【作者单位】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CNS脱髓鞘假瘤(DPT)又称为炎性假瘤、假瘤性炎性脱髓鞘病等,是一种CNS比较少见的脱髓鞘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分析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已成为临床医学中备受关注的领域。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一种涉及脑和脊髓的严重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

本文将对一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进行详细分析,以探讨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问题。

1. 病例背景本病例涉及一名35岁的女性患者,她于近期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颈部强直等症状。

患者没有明显的基础疾病史,但她最近曾前往一个高感染率地区旅行。

这一背景信息引发了医生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怀疑。

2. 临床表现2.1 头痛患者的头痛是最突出的症状之一。

这种头痛通常呈剧烈的搏动性质,伴随着明显的颅内高压症状,如恶心和呕吐。

头痛通常出现在清晨,因为在躺卧位时颅内压力升高。

2.2 发热患者的体温升高,最高达到39°C以上。

高热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表现之一,表明身体正在抵抗感染。

2.3 颈部强直颈部强直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典型症状之一。

患者通常无法将下巴贴近胸部,颈部肌肉变得僵硬,这是由于脑脊液受到感染引起的。

3. 诊断和实验室检查为了确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医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包括脑脊液检查、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3.1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关键步骤。

患者的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质浓度升高,糖浓度降低,这些都是感染性脑脊液炎的典型表现。

3.2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显示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

此外,医生还进行了病原体检测,最终确定了感染的病因。

3.3 影像学检查为了排除其他可能性,医生还进行了头部CT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MRI)。

这些检查未显示明显的结构性异常,但有助于确定感染的范围和程度。

4. 确定病因在这一病例中,经过一系列实验室检查,最终确定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因是病毒性脑膜炎。

这种感染通常由脑膜炎病毒引起,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5. 治疗一旦确定了病因,患者立即开始接受治疗。

1例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诊断及治疗

1例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诊断及治疗

山东医药2019年第59卷第30期1例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诊断及治疗赵志红,秦洁(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300350)摘要:目的总结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1例瘤样炎性脱髓鞘病患者的诊治过程及方法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左肢无力。

MRI检查显示右额、右顶圆形异常信号,呈占位效应,但水肿不明显,病变中度强化,起初不除外转移瘤;行定位活检、病理检查明确为瘤样炎性脱髓鞘病。

确诊后,静滴500mg甲泼尼龙5d、240mg静滴3d、120mg静滴3d,后改为口服60mg泼尼松(1次/d,逐渐减量。

,出院后口服泼尼松阶梯递减,并服用钙尔奇D及补钾药物°1a后电话随访患者平素生活自理,左肢无力无反复及进展加重,且无其他不适主诉。

结论通过对本例的分析,瘤样炎性脱髓鞘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左肢无力,诊断主要依靠MRI检查,确诊依靠定位活检、病理检查;治疗首选激素°关键词:瘤样炎性脱髓鞘病;MRI检查;定位活检;病理检查;甲泼尼龙;泼尼松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9.30.019中图分类号:R74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19)30-0065-04脱髓鞘病变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引起的髓鞘破坏伴或不伴有轴索损害的一组疾病,可引起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自主神经系统障碍、精神异常及癫痫等症状,临床常常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利、视野缺损、认知功能下降、二便障碍、意识障碍等。

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部分患者常常会被误诊为肿瘤或缺血病灶,给予手术治疗或对症后患者仍无改善。

然而有一部分患者通过腰穿检查或病理检查诊断明确,给予激素治疗明显改善。

近几年,一种常常被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瘤样炎性脱髓鞘病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本文对1例瘤样炎性脱髓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医师熟悉此病的特点及诊治,防止误诊的发生。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造成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症状不典型,往往容易被忽略,因此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确诊需要综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

一般来说,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意识改变、痉挛、神经系统瘫痪等。

体检时可以观察到颈部强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等。

此外,脑脑脊液检查也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主要方法,包括脑脊液细胞计数、蛋白质浓度、脑脊液压力、脑脊液培养等。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需要根据病原体的不同进行针对性治疗。

对于细菌感染,通常会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对于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采用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如补充液体、解热药物等。

对于真菌感染,一般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总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一类严重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治需要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加强预防措施是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关键,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感染的发生。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假瘤的临床观察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假瘤的临床观察
R 7 4 1 . 0 2 ; R 7 4 1 . 0 5 中图 分 类 号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0—1 4 9 2 ( 2 0 1 3 ) 0 6— 0 7 0 5— 0 4
中枢神 经系 统炎 性假 瘤 ( i n l f a m m a t o r y p s e u d o t u —
关研究 J , 但 内科治疗研究甚少 。现对 1 例I P — C N S
的诊 治过 程报 道如 下 , 并 针对 其治 疗做 进一 步探 讨 。
1 材 料与 方法
1 . 1 病例 资料
患者 , 男, 2 3岁 , 自由职 业 。因 “ 突
卵圆中心、 侧脑室旁异常信号 , 考虑脱髓鞘病变。7 月2 1日经患 者及 家 属 知 情 同意 后 行 脑组 织 活 检 +
活动无力伴言语 不清 , 休息后无缓解。当地 医院头
颅 C T检 查提 示左 侧侧 脑室 旁 低 密度 病 灶 , 考虑“ 脑 梗死” , 经治 疗 ( 具体药物不详 ) 无 好 转 。当 晚 转 入 我 院神 经 内科 , 拟“ 脑 梗死 ” 收 住人 院。病 程 中无发
类 标准 并 根 据 患 者 临床 特 征 、 病史特点、 体 格 检 查 和实 验室 检查 , 尤 其 是 脑组 织 病 理 学 活检 发 现 胶 原基 质 增生 、 淋 巴细 胞 和浆 细 胞 等 炎 性 浸润 诊 断 为
及 中枢神 经 系统 、 以胶原 基 质 和 多 克 隆 单 核 细胞 浸
润为 特 征 的 非 肿 瘤 性 炎 症 病 变 J 。 由 于 罕 见 的发
病率 , 机 制不 明确 , 临床 和 影 像 学 特征 不 典 型 等 , 诊 断与 治疗 上主 要依 赖 外 科 手 术 , 国 内对 该 病 亦 有 相

卫生副高专题报告一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MR表现病例专题报告

卫生副高专题报告一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MR表现病例专题报告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MR表现病例专题报告一、基本概况:患者女,53岁,反复头痛6年,左侧肢体麻木15d,于本院行MR检查。

MR表现如下:T2WI示右侧颞叶大片状信号增高影,边界欠清,邻近脑沟略变窄。

病灶T1WI呈低信号,中央为更低信号。

FLAIR呈中央稍低信号,周边水肿高信号。

DWI 示病变中心为低信号,周围水肿区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规则环形强化,部分区域环不闭合。

MRS示病灶区Cho峰略升高,NAA峰降低。

二、诊断及治疗:初步诊断:术前诊断为胶质瘤。

治疗:手术行病灶区全切除后,病理示:脑组织白质大片髓鞘脱失;送检脑组织全取材,未见肿瘤,符合脱髓鞘病。

三、讨论脑内DPT为一种少见的脱髓鞘病变,影像学表现与胶质瘤相似,极易误诊。

DPT经确诊后,通常经大剂量激素治疗即可痊愈,因此,准确的术前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避免手术创伤尤为重要。

在MRI上,DPT的表现有其特征性。

DPT多为单发,偶为多发。

发病部位为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主要累及皮层下白质。

表现为局灶性肿块,形态欠规则,边界不清,周围水肿明显,占位效应明显。

病灶信号多较均匀,在T1WI上呈不均匀稍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在DWI上可呈略低、等或略高信号,少数可合并囊变或出血,上述平扫MRI表现与脑内原发性及转移性肿瘤特别是脑胶质细胞肿瘤难以鉴别,容易误诊。

在MRI增强扫描上,由于DPT病灶常破坏血-脑脊液屏障,病灶可出现不同程度强化,其强化表现具有特征性,病灶可呈环形、斑片形、团块形等多种强化方式。

其中,最重要的影像学特征为“开环征”与“垂直征”。

病理上,DPT可见髓鞘大量脱失,轴索保留,大量炎性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状浸润。

特异的髓鞘染色可显示髓鞘的脱失,轴索染色则可显示轴索相对保留,联合应用可以明确病灶是否为脱髓鞘病变,与弥漫型胶质瘤病相鉴别。

由于DPT的MRI表现与胶质瘤及转移瘤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常常发生误诊。

增强扫描对于DPT与脑肿瘤鉴别有一定价值,DPT的特征性表现为“开环征”和“垂直征”,尤其是垂直征,对于DPT具有很高的提示价值。

《中枢神经系统瘤样脱髓鞘病变诊治指南》要点

《中枢神经系统瘤样脱髓鞘病变诊治指南》要点

《中枢神经系统瘤样脱髓鞘病变诊治指南》要点瘤样脱髓鞘病变(tumefactive demylinatinglesions,TDLs),既往也称瘤样炎性脱髓鞘病(TIDD),或脱髓鞘假瘤(DPT),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一种相对特殊类型的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病变,绝大多数为脑内病变,脊髓TDLs鲜有报道。

影像所见病变体积较大,多伴周边水肿,且具有占位效应,或/和MRI增强影像改变,易与脑肿瘤相混淆,因此得名。

尽管脑活检是诊断TDLs的金标准,但有其局限性。

目前,对TDLs诊断仍主要依靠临床与影像特点,国内外尚缺乏TDLs相关诊断标准或专家共识,部分患者误诊“肿瘤”而行手术切除或伽玛刀治疗情况。

近年来,国内TDLs临床研究进展迅速,诊断经验日趋成熟。

1 临床特点1.1 发病特点TDLs的发病率及患病率等流行病学资料缺如。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居多,少数慢性起病,鲜有前驱感染症候,个别发病前有疫苗接种及感冒受凉史。

男女患者比例基本相当,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中青年为多。

1.2 自然病程近年来,国内外临床研究发现,大多数TDLs为单次病程,少数可向复发-缓解型MS(RRMS)转化,或再次以TDLs形式复发,极少数可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重叠。

1.3 临床症候绝大多数患者TDLs脑内受累,少数脊髓也可受累。

与脑胶质瘤相比,多数TDLs临床症候相对较显著,少数亦可表现为影像病灶大、临床症候相对较轻的特点,与胶质瘤类似。

TDLs以头痛、言语不清、肢体力弱起病多见。

部分患者早期可仅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淡漠等精神认知障碍症候,易被患者及家属忽视。

随病情进展,症状可逐渐增多或加重,也可有视力下降。

TDLs的临床症候主要取决于病变累及的部位及范围,活动期症状可逐渐增多或加重,但很少仅表现癫痫发作(在脑胶质瘤中多见)。

当TDLs病变较弥漫或多发时,可影响认知功能,部分出现尿便障碍。

TDLs以白质受累为主,还可累及皮层及皮层下白质。

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IIDDs)是一组病因上与自身免疫有关,在病理上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炎症为主的疾病。

它主要包括多发性硬化(MS)、视神经脊髓炎(NMO)、临床孤立综合症(CIS)、急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ATM)、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等。

这些疾病具有相似的诱因、病理因素,但在组织学、影像学、临床表现以及治疗上均有一定的差异。

有很多方面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是近年来且国内外学者感兴趣和研究的热点。

标签: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临床孤立综合征1 概念及定义1.1多发性硬化(MS)与视神经脊髓炎(NMO)MS是临床上较为常见脱髓鞘性疾病,一般发病年龄在20~40岁,欧美人多见,发病率>30~60/10万人,亚洲少见,亚洲发病率<5/10万人[1-2]。

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多次缓解复发,主要临床特点为症状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体征的时间多发性。

NMO是1894年由Devic首次描述。

亚洲人易感、是一种损伤视神经及脊髓为主的急性或亚急性的脱髓鞘疾病,视力和脊髓损害可以相继发生、也可以同时发生。

2004年Lennon等先后发现并证实NMO患者的血清中特异性靶点是AQP4(NMO-IgG就是AQP4-Ab)。

NMO-IgG抗体的发现表明NMO是一种自身免疫性通道病。

NMO-IgG诊断NMO患者敏感度和特异性都明显提高。

目前诊断上以2007年Wingerchuk诊断标准。

NMO与MS不同点一般归纳见于下表,但MS与NMO内在关系、以及疾病的转归仍有待于进一步阐明。

1.2临床孤立综合症(CIS)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累及视神经、脑干、小脑或脊髓,或上述多个部位,并除外其他疾病[3-5]。

它可以是多种脱髓鞘疾病的首发表现,有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脊髓炎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多种转归。

甲强龙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临床效果

甲强龙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临床效果

甲强龙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临床效果刘亚军【摘要】目的探讨甲强龙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接收治疗的68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68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讨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地塞米松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甲强龙治疗,记录治疗数据,然后比较治疗效果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甲强龙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且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的概率也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强龙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行推广.【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06【总页数】1页(P42)【关键词】甲强龙;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治疗;临床效果【作者】刘亚军【作者单位】辽宁省凌源市监狱管理分局中心医院,辽宁凌源12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4.5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主要表现为神经髓鞘脱失,神经元胞体以及轴索相对受累是其主要特征。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可以分为遗传性与获得性两类,其中遗传性脱髓鞘疾病的主要病因是由于髓鞘形成缺陷,导致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不能进行正常发育导致[1]。

而获得性脱髓鞘疾病又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急性或慢性炎症性脱髓鞘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疾病是周围性脱髓鞘疾病的代表特征。

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

此次研究目的就是寻找一种治疗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小的治疗药物,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进行实验,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平均年龄(36.89±3.14)岁,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龄(37.11±4.0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平均(38.11±2.33)岁,女性患者17例,平均(37.49±4.09)岁,经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后开展此次试验,所有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临床病症方面都无明显差异(P>0.005),可以比较。

脱髓鞘假瘤1例

脱髓鞘假瘤1例

为 主诉 入 院. 者 6d前 饮 酒 醒来 后 发 现 左侧 肢 体 患 无力 , 衣 费 力 , 路 向 左 歪 斜 . 往 史 : 肪 肝 穿 走 既 脂
1年, O 吸毒( 冰毒 ) 1年 , 史 已戒 毒 3个月 . 者 为过 患
敏体 质 , 敏原 为 海 鲜 、 过 森林 脑 炎 疫 苗 及 破 伤 风 疫
图 1d . 者 拒 绝 行 病 理 活 体 组 织 检 查 , 血 管 造 影 )患 脑
统 局 灶 症 状 及 颅 内 压 增 高 , 脑 脊 液 细 胞 脱 落 学 及 但
检查示脑 血管 未 见异 常 ( 2 . 图 ) 本病 例 初期 考 虑 为 因吸毒 引起 的免 疫性血 管炎 , 致血 管损 伤 , 使血 小板 聚集 , 栓形成 所致 的脑 血 管病 或先 天性 的脑 血管 血 畸形Ⅲ , 但行脑血 管造影示脑血 管未见 异常而 排 除.
[ 键词 ] 肉芽 肿 , 细 胞 ; 髓 鞘疾 病 ; 共 振成 像 关 浆 脱 磁 [ 图分 类 号 ] R 74 5 中 4 . [ 文献 标 识 码 ] B [ 章 编 号 ] 10 —8 4 20 )20 3 —2 文 0 01 2 (0 8 0 —1 30
1 临 床 资 料
维普资讯
14 3 ・

J u a o dc l ce c n in Un v ri J n 2 0 1 3 . o m l fMe i in e Ya ba i e s y aS t u . 0 8 Vo . 1 No 2
尚德 俊 , 嘉 桔 . 王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下 肢 腔 静 脉 血 栓 笔 谈 ( 因 和 发病 机 理 )J . 东 医药 ,96 2 ( )3 . 病 [] 山 1 8 ,6 2 :9 高丽 , 马燕 兰 , 军 , . 髋 关 节 置 换 术 后 下 肢 肿 胀 与 苗 等 全 血 液 流 变 血 的 相 关 性 研 究 [] 中华 护 理 杂 志 ,0 4 3 J. 2 0 ,9

中枢神经系统瘤样脱髓鞘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瘤样脱髓鞘病变

开环样强化
梳齿样结构
MRI增强演变
急性期
• 斑片状或结节状强 化为主
亚急性 • “开环样”、“闭合

环样”或“花环样”
慢性期
• 仍可表现为开环或 闭合环形,原有增 强信号逐渐变淡呈 斑片状或消失
磁共振波谱检查
反 映 病 变 组 织 的 代 谢 情 况,,对 TDLs与脑胶质瘤与PCNSL的鉴别具有 一定的临床 价值
绝大多数为脑内病变,脊髓 TDLs鲜有报道
临床特点
发病特点: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居多,少数 慢性起病,鲜有前驱感染症候
自然病程:大多数TDLs为单次病程,少数 可向复发-缓解型 MS转化,或再次以TDLs 形式复发
临床症候:头痛、言语不清、肢体力弱起 病多见。TDLs病变较弥漫或多发时,可影 响认知功能,部 分出现尿便障碍。白质受 累为主,还可累及皮层及皮层下白质。病 灶可为单发或多发,病变双侧受累较为常 见。
基本标准
临床症候持续>24h,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性加重, 有或无神经功能缺损
头颅 MRI(场强1.5T以 上)检查颅内单发或多发 病灶,至少有一个病灶具有轻中度占位效应,有 或无不同程度水肿带,且病灶最长径≥2cm
病灶主体以脑白质为主
头颅CT平扫示病灶为低密度或稍等密度患者的临 床症候、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难
辅助检查特点
实验室
电生理
影像学
CSF检查脑脊 液压力大多正 常,少数蛋白 水平轻/中度增

无特异性表现
头颅CT及头颅 MRI
影像学特点
弥漫浸 润样
环样
大囊样
头颅CT
• 绝大多数为边界较清楚的低密度影,个别 可为等密度,强化多不显著。

MOG抗体介导的单侧皮质脑炎1例报告

MOG抗体介导的单侧皮质脑炎1例报告

MOG抗体介导的单侧皮质脑炎1例报告近年来, 关于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MOG) 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s, I-IDDs) 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该抗体介导的炎性脱髓鞘疾病可能成为IIDDs的新类型。

MOG抗体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但目前国内尚无MOG抗体致皮质脑炎的相关报道, 现报告1例MOG抗体介导的单侧皮质脑炎病例, 为今后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类疾病提供借鉴。

1.1 发病情况患者男性, 汉族, 40岁, 主因“发作性人事不省、四肢抽搐5 d, 再发40 min”入院。

入院5d前突发人事不省, 肢体抽搐, 伴双眼上翻, 无口吐白沫, 无大小便失禁, 无发热等, 症状持续约20 min, 神志转清,40 min前再发, 性质同前, 予“德巴金”抗癫痫处理。

既往史:确诊为“癫痫”5年, 近2年未再发作, 自行停用抗癫痫药物, 期间未再发作。

入院前14 d因反复头痛求诊我院, 表现为头部胀痛, 以右侧颞顶部为甚, 每次持续时间不等,可自行好转, 查头颅MRI平扫提示右侧颞部稍肿胀 (见图A) , 未重视, 未诊治。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

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1.2 体格检查BP:129/74 mmHg, 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神志朦胧,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灵敏。

疼痛刺激后双侧鼻唇沟对称, 四肢肌张力正常, 可见四肢自主活动,双侧病理征未引出。

颈无抵抗, 布氏征阴性, 双侧克氏阴性。

余神经系统查体欠合作。

1.3 辅助检查(1) 生化检查:血常规、凝血全套、急诊生化、肌钙蛋白I、传染病三项、尿常规、甲状腺功能、糖化血红蛋白、肿瘤标志物全套、ENA、TORCH全套、生化全套、丙戊酸血清药物浓度未见明显异常, 血培养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 炎性脱 髓鞘 性假 瘤虽 在影像 学表 现上 具有 一定 的特 征 . 但仍 常误 诊 为 胶 质 瘤 、 发性 中枢 性 神 经 原 系统 淋 巴瘤 、 转移 瘤 等 。 鉴 别 诊 断如 下I : 脑 胶 其 l① l 】
质瘤 : 主要 是 与恶 性 程 度 高 的胶 质瘤 、 累及 双侧 胼 胝体 的蝶形 胶质 瘤 、 呈环 状强 化 的胶 质母 细胞 瘤 的 鉴别 。恶 性脑胶 质 瘤。 细胞 成分 密 度增加 。 微血 管 密 度增 加 。 血 管 的 成熟 度 下 降 。 脑 屏 障 破 坏 明 显。 但 血 因此 . I 扫 T WI 相对 较 炎性 假 瘤要 更 低 一 MR 平 1 上 些. T WI 而 2 上边 缘 较模 糊 一些 . MR增 强 扫描 强 化
现 和影像 学 表现 非常类 似 肿瘤 ,被诊 断为 胶质 唐 、 淋 巴瘤 , 术后 病 理活 检诊 断 为脱髓 鞘性 假瘤 。之后
国外学 者 从不 同方 面 总结 了该 病 . 为该 病 在病 认 理 上 与 多发 性 硬 化 和急 性播 散性 脑 脊 髓 炎 有相 似
程度 增加 . 般不 会 出现 环状 或开 环状 强化 . 一 多呈 不
楚 、 围伴 有水 肿 。 周 可见不 规则 的长 T 、 T 1长 2信号 , D 上显 示 为高信 号[ WI 7 1 髓鞘假 瘤 是边界 清楚 的 。脱 伴 有 不 同程 度 的 占位 效 应 或 血 管 源 性 水 肿 的 病
变l , 6 多为轻至中度水肿 。 ③增强扫描 : T增强 一 c
般病 变多 累及 幕上 . 中心一 般位 于 白质 其 与颅
病灶 大水 肿 的特点 : 大 病灶 常坏 死囊 变. 强可 呈 较 增
环 形 强化 . 多 较 光 滑 . 叶少 见 : 一 步 检 查 可 发 壁 分 进 现存 在原 发 的恶性 肿 瘤 本例 患者 为 老年 女性 。 不 属 于炎性 假瘤 的高发人 群 .临 床表 现无 特 异性 . 但
12 4
祝 新莉 . . 等 中枢 神 经 系统 炎 性 脱 髓 鞘 性 假瘤 1 报 告 例
脱 髓 鞘 性 病 变 . O 世 纪 7 年 代 末 有 人 首 次 报 2 0 道 _ 一些病 例 表现 为 占位 性肿块 的脱髓 鞘性 病变 . 1 1 .
甚 至许 多病变 完 全缓 解 . 发 现病 变 的强化 程 度减 还
信 号, 变多 呈 显著 均 匀强 化 呈火 焰 状 、 拳 状 、 病 握 团块 状 、 发 节 结状 及 镜像 征 , 肿 一 般 为 轻 至 中 多 水
该 病 发病 年龄 为 1 ~ 0岁 .其 中 2 ~ O岁为 多发 . O8 O5 女性 明显 多 于男 性 . 急 性发 病 . 多 部分 为 亚 急 性起 病 . 数呈 慢性 病程 因病 变可 累及 中枢 神 经 系统 少 任何 部 位 . 灶 可 单 发或 多 发 , 以脑 内孤 立 性 占 病 但 位 性病 灶 为 多 . 数 为 多发 性 病灶 . 以其 临床 表 少 所 现 复 杂 多样 , 中有 头痛 、 其 视乳 头 水 肿 、 瘫 、 灶 偏 局 性癫 痫 、 语言 障碍 、 下肢 截瘫 、 失禁 等 。炎性 脱 双 尿 髓 鞘性 假瘤 在影 像学 表现 上有 类似 肿 瘤 占位效 应 . 可单 发 亦可 多发 .并 延伸 累及 皮质 灰 质交界 区 , 但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度水 肿 曾有文 献 报道 【 占位 效应 较 明显 , l 2 】 出现 压
迫脑 室 . 致 中线移 位 . 或 占位 效 应 随 病 灶 大 小及 水
肿程 度 而不 同 。③ 脑 转移 瘤 : 生于 皮髓 质 交 界 多发
处. 常多 发 ,WI 多 呈 等 或 稍低 信 号 . D 上 同时 具 有 小
不 均匀性 高信 号。 周水 肿信 号严 重 。 炎性 假瘤 一 瘤 而 般 为轻 至 中度 的水 肿 ② 原 发性 中枢性 神 经 系统 淋 巴瘤 :多位 于幕上 . 1 多 呈 均匀稍 长 T 信 号, T WI 1 边 缘模糊 .2 呈均 匀等 或稍 长 T T WI 2信号 . 缘较 清 边 晰.L I F A R呈稍 高或 高信 号,WI 为均匀 稍高 或高 D 多
内肿瘤 在影 像学 上 的鉴别 有 相对 特异 性 的特 点 . 炎
性 脱 髓 鞘 性假 瘤 表 现 为 :① 影 像 与 临床 表 现 相分 离, 即病灶 大而 多 , 症状 及 体征相 对较 轻 。 MR 检 ② I
查 : 白质 内 局灶 性 肿 物 , 脑 占位 效 应 明显 、 界 清 边
从 临 床 、 像 学甚 至病 理学 冰冻 切 片都很 难 与 中枢 影
神 经 系统 肿 瘤如 胶 质 瘤 、 巴瘤 等 鉴 别 . 淋 常被 误 诊
为肿 瘤性 病变
18 9 7年 H ne 等[ 结 了该 医 院过 去 5年 内 at r 2 1 总 外科 手术 的 12 2 0例脑 活 检病 例 .其 中 4例 临床 表
规 则斑 片状 强化 D WI 上信 号 虽然 也增 高 . 多 呈 但
之处 . 又存 在 某些 差 异 。 但 目前 归 类 为 多发 性硬 化 和 急 性 播 散 性 脑 脊 髓 炎 之 间 的 独 立 中 间 型
z ga azg等 [1 结 l 5总 , 6 7例脱 髓 鞘 性 病 例 的 临床 特 点 ,
影像 学检 查支 持炎 性 脱髓 鞘假 瘤 的诊 断 . 经激 素 且 治疗 后症 状完 全 缓解 . 遂将 该 病最 终定 性 为 中枢神 经 系统脱 髓鞘 性假 瘤 病 理检查 是 中枢神 经 系统脱 髓 鞘性 假瘤 诊 断 的金 标 准 . 可见 典型 脱髓 鞘及 炎 细
胞 浸 润 改变 . 反应 性 星形 细胞 增 生 。 数 可 见 核分 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