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的起源和发展2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课件 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类人猿不具备发明和创造科技的能力; 2.人类开发森林,破坏、污染环境
再次视
察比较这 四种现代 类人猿与 现代人有 什么不同, 来回答如 下问题。
思考:
类人猿
现代人
运动 方式
臂行
直立行走
制造工 使用自然工具 制造、使用各种简 具能力 言能力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女娲造人
达尔文
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类似处之后, 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
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人类和现代的类人猿的共同的祖先 是森林古猿
二、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区分
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别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这四种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的共同点?
➢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 等食物生存;
➢没有制造工具和改良生存环境的能力; ➢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交流
•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的原因
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科学技术的 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 环境、改良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 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促使 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着衣:
从赤身裸体到懂得御寒、遮羞
判断:
1.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类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2.现代类人猿可以进化成人类。(×) 3.人类和长臂猿的祖先都是森林古猿。(∨ ) 4.大猩猩和金丝猴都是属于类人猿。 (×)
各小组讨论
1、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森林古猿进 化成了人类。同样的森林古猿也进化成了 类人猿。请问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 2、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人类现在被称为 “生物圈的主宰者”,改变环境的能力远 远超过其他的生物。人类是否应与自然界 和谐发展?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ZXXC 姓名_______ 班级__________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提出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大类人猿是(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
类人猿中与人类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3、类人猿和人的根本区别是:(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半直立行走,人直立行走;(2)使用工具不同,类人猿一般不会使用工具,人可以制造和使用简单或复杂的工具;(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类人猿大脑不够发达,人的大脑很发达,并且产生了语言。
※4.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是(露西),她生活在约(300万)年前,她下肢骨粗壮说明是(直立行走)5、从森林古猿到类人猿的进化顺序是:森林古猿→环境变化→下地生活→使用天然工具→直立行走→使用简单工具→使用复杂工具→脑逐渐发达→产生语言→原始社会文明。
6、在类人猿向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有: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用火、大脑发达、产生语言。
1.2人的生殖1、人的生殖主要是靠(生殖系统)完成的。
男人与女人在身体结构上的最大差别是生殖系统不一样。
※2、睾丸的作用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附睾(贮存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
※3、卵巢的作用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4、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是(精子),女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是(卵细胞)。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
女性的只要生殖器官是卵巢。
※5、生殖过程:输卵管(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结合)→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分裂)→胚泡(在子宫内膜内分裂分化)→胚胎(在子宫内继续发育)→胎儿→分娩6、胚胎发育到(第8周)出现人的形态。
发育到第(38周,266天)发育成熟※7、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脐带和胎盘)跟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8、分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七年级生物下册《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5、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 (qiānxǐ)过来的。
观点3.:( 观事察实事物)时所 处 (的 属4.立 于( 场 个观或人点出的发看)点法。, 带有5明.(显观的点主观)性)
12/7/2021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工业 时代 (gōngyè)
12/7/2021
信息时代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页。
人类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四方面变化:
1.行走(xíngzǒu)方四式肢:(sìzhī)行走半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
2.使用(shǐyòng)工不具会:使用
使用天然工具
制造简单工具
制造复杂工具
3.衣着: 赤裸身体
懂得御寒、遮羞
4.脑的发育:
A 森林古猿 B 黑猩猩 C 长臂猿 D 大猩猩
2、“人猿相区别”的最基本标准(biāozhǔn)是( A )
A 直立行走
B 大脑发达
C 形成了语言
D 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3、下列不属于古人类能够使用火的意义的是
()
A 改善了身体的营养 B 有利于脑的发育
D
C 提高制造工具的能力 D 前肢解放出来
12/7/2021
12/7/2021
第十八页,共三十页。
露西时代(shídài)
最大的变化(biànhuà)
露西时代
(shídài)
12/7/2021
第十九页,共三十页。
旧石器时代
最大的变化(biànhuà)
渔 枪
旧石器时代
12/7/2021
第二十页,共三十页。
渔猎 时 (yúliè) 代
渔
七年级生物下册 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经验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3、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三方面不同。
现在,人类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4、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是。
(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各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总结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证据。
(每组选一人阐述本组观点,其他组成员补充。
)提示:1、设想当时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2、环境的改变如何迫使森林古猿下地生活?3、森林古猿下地生活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四、精讲点拨1、现代的类人猿(如黑猩猩)还能再进化成人吗?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
2、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知识,谈谈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还能改变环境。
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其他生物,为什么?3、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根,人类应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五、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B )A.大象B.金丝猴C.黑猩猩D.阿拉伯狒狒2、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类人猿的盲肠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5个月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B )A.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B.人和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C.类人猿比人高等D.现代的类人猿也能进化成人3、促使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外界因素是(A )A.生活环境的改变B.降雨量的加大C.气温的变化D.身体结构的变化4、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B )A.古猿的树栖生活B.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C.古猿从树栖到地面,四肢行走转变为直立行走 D.产生了语言(二)非选择题4、最早能直立行走,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的是时代的古人类: A.“东非人” B.“南非人” C.“露西” D.猿人5、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他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共18张)(人教版生物)

2.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
制造
直立
前肢
大脑
使用
合作交流
视察与思考(视察第3页图,阅读课本第2——3页, 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思考: 1.这些类人猿今天散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生活
的方式有什么?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类似,但究竟
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分呢? 3.随着人类的数量的不断增加,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
3.现代类人猿主要有哪四种? 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
4.森林古猿的生活方式?
树栖
学习任务二 人类的发展
阅读教材4-5页,回答:
1.从猿到人的进化: (1)人类的起源地? 东非大裂谷地带 (2)人类的起源原因?地壳运动,环境变化 (3)人类的起源证据? 古人类化石
(4)由于地球环境产生变化,生活在森林中的森林古 猿逐渐进化成了_现__代__类__人__猿__;而生活在稀树草原中的 森林古猿逐渐进化成了____人__类_____。
答案:1.C 2.B 3 .A 4.C 5.C 6.A 7.B 8.A
9. 下图是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请回答:
(1)A的生活方式是由以 生活为主转变到
生活,产生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2)由图中可看出,人类的体形一代一代地向着
的方向发
展,这样 肢得到解放,促进了 的发育,在与自然界斗
争的过程中,人类
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良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像人类那样进 行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讨论: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类似,但与人 的根本区分是什么? (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使用自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工 具;人类可制造 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类人猿脑的容量较小,无语言能力;人 脑的容量较大,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人的由来笔记整理

人的由来笔记整理如下:
1. 人类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大约发生在500万年前。
猿类出现了手脚分工,能够使用天然工具,并逐步开始制造工具。
2. 人类的进化: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
南方古猿是最早的人类,他们能够直立行走,使用简单的工具,并开始模仿自然行为。
3. 人类的生理特征:人类具有共同的生理特征,如大脑容量、语言能力、直立行走等。
这些特征使得人类成为地球上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生物。
4. 人类的遗传:人类的遗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基因突变、重组、选择等因素。
这些因素决定了人类的遗传多样性,并有助于适应不同的环境。
5. 人类的进化与社会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逐渐学会了农业、工业、科技等领域,提高了生活水平,扩大了交流范围。
同时,人类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环境问题、社会不平等、文化冲突等。
6. 人类的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人类需要关注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健康问题等,同时探索新的领域,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总之,人的由来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生物学、遗传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
理解人类的由来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人类本身,以及我们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知识点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知识点一、人类的起源人类的起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科学家通过考古学、人类学、遗传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关于人类起源的知识点:1.1 人类的进化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约距今200万年至300万年。
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经历了从直立行走到使用工具、智力发展的漫长历程。
1.2 古人类的化石科学家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发现了许多古人类的化石,如露西(Lucy)、北京人、直立人等,这些化石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了重要证据。
1.3 基因研究通过对人类基因的研究,科学家发现人类与黑猩猩、大猩猩等灵长类动物的基因高度相似,进一步证实了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共同起源。
1.4 文化与语言的发展人类起源后,逐渐形成为了独特的文化和语言系统。
考古学家通过对古代遗址和文物的研究,揭示了人类文化和语言的发展轨迹。
二、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和进步的过程,以下是人类发展的几个重要知识点:2.1 农业革命约在距今1万年前,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社会过渡到农耕社会,发展了农业生产。
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2 文明的兴起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逐渐形成为了城市和国家,浮现了文字、法律、宗教等社会制度和文明成果。
2.3 科技的进步人类在科技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发明和应用了许多重要的科技产品,如轮子、印刷术、电力、互联网等。
2.4 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化时代,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生产成为主流。
2.5 现代科学的发展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的突破和应用,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三、人类的未来人类的未来发展是一个广阔而充满挑战的领域,以下是一些关于人类未来的知识点:3.1 科技与人类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太空探索等领域的发展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

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像图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 200多万年 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从猿到人的进化
地质学家告知我们,1千万至2千万年前,地壳 运动剧烈,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等山脉,在东非则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南起 莫 桑 比 克 , 北 达 西 亚 的 约 旦 河 谷 , 全 长 6000 多 千 米。当时地球上气候也产生剧烈变化。在地形和 蔼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裂谷地区本来的 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多数古人 类学家认为,人类就起源于这一地区。
小结
一、人类的起源 人猿同祖 二、人类的发展 1、环境的变化; 2、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主要证据——化石; 3、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积极因素:直立行 走、制造和使用工具、火的使用和产生语 言等。
根据阅读第6页的短文,你能判断下列陈说中,哪些是事实, 哪些是观点吗?
1、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事实 2、“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观点 3、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事实 4、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观点 5、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观点
大猩猩
是灵长目中最大的动物,它们生 存于非洲大陆赤道附近丛林中, 食素。大猩猩92%至98%的脱氧核 糖核酸排列与人一样,因此它是 继黑猩猩属的两个种后与人类最 接近的现存的动物。过去大猩猩 曾被认为是一种空想的生物。
黑猩猩
是黑猩猩属的两种动物之一, 但由于黑猩猩和人类的基因类 似度达98.77%(最近有些研究 为 99.4% ) , 所 以 亦 有 学 者 主 张将黑猩猩属的动物并入人属。 原产地在非洲西部及中部。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鲁科版(五四学制)七年级生物上册: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课件

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比较
思考:1.这些类人猿今天散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2.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南亚、东南亚地区 以及我国的云南省
亚洲的加里曼丹和 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比较
非洲中部和西 部的热带森林中
非洲西部和东 部赤道地区一带
上肢较细 下肢粗壮 2.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猜 想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直立行走
1.古人类用图中所示的石块 做什么?
当作工具,用来 砍砸和削刮物体
2.从石块的形状估计,古人类 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制造和使用工具
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哪 些方面逐渐产生了变化?
体形:半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
使用工具:不会使用工具 使用天然工具 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 制造和使用复杂的工具
它们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 物生存。它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良生存环境的能力, 也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人与类人猿的根本区分
类人猿
运动方式
臂行
制造工具的
可以使用工
能力
具,但不能制造
脑的发育 程度
脑容量小 (400mL),没有 语言文字能力
现代人
直立行走
能制造和使用 简单或复杂的工具
脑容量大 (1200mL),有 很强的思维能力、 语言文字能力
为什么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 1.类人猿不具备发明和创造科技的能力; 2.人类开发森林,破坏、污染环境。
从猿到人的进化
阅读教材里的图片,尝试描述森林古猿的 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阅读教材的文字,思考:古猿是怎么进 化成人的呢?
森 林 树栖、群居
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生物 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课后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2)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为人类。
( ×)
理由:_现__代__类__人__猿__与__能__进__化__成__人__类__的__森__林__古__猿__存__在__许___
_多__差__异__,__而__且__生__活__的__环__境__与__原__来__有__很__大__不__同__,__所__以__现___
2.【科学思维】根据你掌握的知识或经验判断,下列 事实或观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现代类人猿再经过漫长的年代也能进化成人类 C.人类在距今2 000多万年前就已经形成了 D.能证明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最有力的 证据是现代类人猿
【解析】此题体现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运用科学 的思维方法,根据掌握的知识或经验判断人类起源相关叙述 的正误。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即森林古猿,A 正确;现代类人猿与能变成人的古猿存在着许多差异,而且 生活的环境也与原来的环境有很大不同,所以现代类人猿不 能再进化成人了,B错误;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古猿转 变为人类始祖的时间是在700万年前,C错误;化石是研究生 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能证明人类是由森林古 猿进化而来的最有力的证据是相关化石,D错误。 【答案】 A
(2)人类的进化阶段:__直__立__行__走____(前肢解放)→使用和制 造__工__具____→用__火__→脑的发育→产生___语__言___。
(3)人类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直接证据——___化__石___。
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从运动方式上来说,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主要区别体 现在人类可以直立行走,而现代类人猿不能。( √ ) 理由:__现__代__类__人__猿__主__要__是__臂__行__,__人__类__是__直__立__行__走__。__
1.1.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 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根据四肢和 骨盆的形态,想像一下她的运动方式 是怎样的? 2.“东非人”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 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 ”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它是如何发展成为现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 的?
问:1、你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 2、整个人类又是如何产生的?(也就是人 类的起源问题)
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历史上有以下 两大类看法(观点):
• 1、神创论:上帝造人、女娲造人,等等。 • 2、进化论:建立者是达尔文,19世纪提出, 认为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进化论 还有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学说。 • 作为一种观点的提出,需要具有一定的依据 (事实)才行。
2 . 在南非的克莱克山坡一处有二十八亿年 历史的地层中,发现几百个这类带有凹槽 的金属球。
3.一九一二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 电子厂员工签名证实发现了这只从三 亿年前的煤里掉出的铁锅。
4. 在一八五一年的《科学美洲》中曾刊 载在马萨诸塞州的一场岩石爆破中,发 现了一个精致的金属花瓶,据估计有 10 万年历史。
达尔文
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以博物学家的 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5年的环球旅 行,观察和搜集了动物、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 材料,经过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 的概念。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Ont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全面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 化学说。
髋骨较窄
P3练习2 类人猿 运动 方式 现代人
臂行
直立行走
制造、使用各种简 单和复杂的工具 脑容量大 很强的思维 语言文字能力
人类的起源是什么?

人类的起源是什么?一、孕育人类的历史进程1.1 早期人类与猿类的分离早期人类和猿类的分离始于约6000万年前。
科学家们推测,当时的非洲大陆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露齿猿,它们是人类和猿类的共同祖先,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的生物进化成不同的物种。
1.2 人类从大猩猩进化而来据研究,人类和大猩猩有90%以上的DNA序列相同。
科学家们推断,人类是从古食草猿演化而来的,经过亿万年的进化,人类逐渐形成了现代的模样。
二、人类演化的关键节点2.1 种群分化和遗传漂变种群分化和遗传漂变是人类演化中的重要节点。
它们影响了人类演化的方向和速度,使人类从古食草猿逐渐演化成现代人类。
2.2 大脑的进化和智力的提升随着智力的提升,人类开始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
逐渐地,人类学会了使用工具、狩猎、种植、建造房屋等技能,从而发展了先进的文明。
2.3 文化的演化和传承文化是人类演化的另一个关键节点。
由于人类拥有高度发达的语言能力,可以进行传统、知识的积累和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积淀,人类不断产生了新的文明和思想。
三、现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3.1 弥漫人和尼安德特人科学家们发现,弥漫人和尼安德特人是古代人类进化过程的两个分支。
他们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演化出不同的特征,但共同点是都是人类的祖先。
3.2 农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向农业文明转型。
农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之进入了文明社会的新时代。
3.3 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促进,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信息时代。
人类创造出了更高效的生产工具和更强大的文化传播途径,世界不断向着更加开放、和谐和进步的方向前进。
四、总结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亿万年前的生物进化过程,正是这种进化让人类逐渐从古食草猿演化成现代的样貌。
人类演化的关键节点包括种群分化和遗传漂变、大脑的进化和智力的提升以及文化的演化和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明的累积,人类社会进入了农业、工业和信息时代。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当你问起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他也许会说为了不被父母责骂,也有可能会说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当你问起一个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有可能会说考得好可以得到父母的奖励…… 祝你学习进步!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学习参考。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第一章人的由来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人类的进化过程: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二、人的生殖1.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3)受精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3.胚胎的发育和营养: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40周。
精子→在输卵管内→受精卵→胚泡(子宫内着床)继续发育→胚胎→胎儿→分娩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三、青春期1.青春期身体发育: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大脑、心脏结构、功能完善化肺功能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1)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2)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3、青春期的卫生: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2.教学策略:
-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脉络,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演化过程中的关键事件,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实际意义。
-强化生物学概念的学习,如自然选择、遗传等,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教学评价:
4.能够运用比较法分析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高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5.掌握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化石研究、遗传学研究等,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培养学生对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等,分析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话题进行讨论。话题包括:
1.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证据有哪些?
2.直立行走对人类进化有哪些重要意义?
3.火的使用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4.人类大脑的发展对文明进步产生了哪些影响?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发现。我会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话题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可能受到神话传说等非科学因素的影响,对科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以及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化石代表。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共28张PPT)资料

巩固理解
1、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区别不正确的是
(A)
A.祖先不同
B.运动方式不同
C.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D.脑发育程度不同
2、森林古猿从树上到地下生活的原因是(C)
A.为了换环境 B.由于流星撞击
C.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
D.为了扩张领地 3、1_。
人区别于类人猿的特点不包括哪 一项
A、人能够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B、人有喜怒哀乐等表情 C、人有语言、有意识 D、人能直立行走,有灵活的双手
最能证明“东非人”时代的古人 类比“露西”少女时代的古人类 更进化的特征是,“东非人”时
代的古人类能
A、站立 B、直立行走 C、制造简单工具 D、使用工具
下列动物中,与人类的亲缘关系 最近的是
少。
3、类 人 猿 和 人 的 区 别
脑发育程度
项 运动方式 制造工具的能力
名目
脑容量 语言文字能力
称
类人猿
臂行
可使用自然工具, 400
不会制造
ml
无
人
直立行走
可制造并使用各 种简单和复杂的
工具
1200 ml
有,并具有很 强的逻辑思维 能力
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像图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占猿。在距今1 200多万年 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A、黑猩猩 B、长臂猿 C、猩猩 D、森林古猿
根据阅读第6页的短文,你能判断下列陈述中,
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吗?
1、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事实 2、“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事实 3、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 古人类化石。事实 4、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 类化石观点 5、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观点
人类的演化是如何发生的?

人类的演化是如何发生的?
一、从灵长类动物到人类的演化历程
1.1 现代人类的起源
从长臂猿到灵长类动物再到人类,现代人类的演化历程可以追溯到约5000万年以前的非洲地区。
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人类的祖先越来越强壮,智力逐渐发展,逐渐进化出了人类智慧和文明。
1.2 具支人的重要性
早期的人类仍然具有很强的灵长类动物特征,但人的演化过程中,具支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的进步。
这种具支人拥有更强壮的头骨和肌肉结构,大脑容量也逐渐增大,使人类得以逐步发展至今。
二、人类的进化与大脑容量的关系
2.1 大脑容量指数
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人类脑容量指数的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大脑的容量指数逐渐增大,进化出了人类独有的智慧。
2.2 工具的使用和语言能力
人类智慧的发展与工具的使用和语言技能密切相关。
随着大脑容量指数的提高,人类逐渐学会利用自然资源,使用工具,并且发展了语言能力,这些技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人类的进化基因和生物技术的应用
3.1 检测进化遗传物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现在能够利用基因测序等技术,来检测人类的
演化遗传物质。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在演化中
的历史和发展。
3.2 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物技术也将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发展和可能。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
可以帮助人类逐渐摆脱遗传疾病,同时也为人类进化带来了新的可能。
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优秀教学案例预习导学)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教师需在预习导学阶段,通过引入考古发现、古人类化石研究等资料,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结合时事,如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使学生感受到人类起源和发展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科学探索的无限可能。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与人类起源和发展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人类是如何从树上生活的原始人进化为地面生活的直立人的?”“人类进化过程中,火的使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等问题。通过问题导向,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然后,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我会指出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生物进化的关系。通过总结归纳,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对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全面认识。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学科去思考问题,例如结合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让学生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生物进化的关系。通过这样的跨学科学习,学生将能更加全面地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
此外,教师还需注意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如通过讨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和谐共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知识,使其能够准确地描述人类的起源,了解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具体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生:(阅读、分组讨论)东非大裂谷两侧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部分热带雨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
师: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等。
想一想,为什么在这里会有这么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呢?
生:可以说明人类的始祖在非洲。
师:化石是最好的证据。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几幅古生物学家挖掘出的不同时期古人类化石的图片。
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
生:(观察、思索)
师:我们来分析一下:(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像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2)“东非人”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在使用工具方面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生:从“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具有粗长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阔,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东非人” 所用的石器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当作工具来砍砸和削刮物体,由此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已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
师:再来观察“东非人”头骨化石及复原像,你们能想到些什么呢?
生:“东非人”既有现代类人猿的特征,又有人类的特征。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可能说明“东非人”是处在进化当中。
师:根据上述化石以及它们的遗物,请你们推测一下古人类当时的生活状况?
生:(阅读、回答)
生1:生活在裂谷东部高地的森林古猿,本来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后来由于环境的剧烈变化,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下肢用来支撑体重和行走,逐渐变得粗壮有力;而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也逐渐变得灵巧。
生2:“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就处于这个阶段。
他们能够使用工具,相当于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都大大增强了。
生3:“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师:对。
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复杂而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脑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而且大脑的语言中枢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使他们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
生:(分组表演)请一位同学选择三位好朋友,自己想好一句话并告诉其中一位,要求他只用表情或动作把这句话的意思传给第二位,由第二位再用同样的方式传给第三位朋友。
最后由第三位朋友用语言表达出原意来。
师:通过这样的过程,原话的意思改变了没有?由此可见,语言在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语言使我们大家能进行很好的交流。
没有语言而仅用肢体去表达,会产生很多的误会。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充分而恰当地运用语言。
用语言进行交流也是动物与人的本质区别之一。
师:下面在你们观察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后,请指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哪些方面是逐渐变化的?
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
生1:运动方式使人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生2:劳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工具。
生3:赤身裸体→懂得御寒、遮羞。
师: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
人类现在被称为“生物圈的主宰者”,改变环境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的生物。
人类是否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生: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掉。
人类虽然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但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师: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
生:不能。
现代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不能再进化成人类了。
师: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结合本节课,应当怎样理解?
生:曹植把自己比做豆子,把哥哥比做豆茎,釜中的豆子对釜底的豆茎说:“我们本是同一棵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急于煎熬我,把我煮烂呢!”这首诗以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来像手足一样生于一体之上,所以不应该互相残杀。
师:那么,人猿同祖,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也是生物圈中的成员,同样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权利,我们应当加强保护。
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生:人类应加大对现代类人猿等各种野生生物的保护措施,如加强宣传的力度,
贯彻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生活的森林环境,坚决制止一切破坏它们生存的行为等。
师:也希望你们能把所说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知识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些什么呢?想到了些什么呢?
生:(归纳总结本节所学)
课外研究
师: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除了化石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请你们课后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并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