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呼吸系统共72页文档

合集下载

儿科护理学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二)生理特点 1.呼吸频率与节律 小儿代谢旺盛,而肺容量小,潮气量绝对值 也小,只能依靠增加呼吸频率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年龄越小, 呼吸频率愈快。婴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易出现呼 吸节律不齐,以早产儿最为明显。 2.呼吸形态 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且因肋骨嵴与脊柱垂直, 肋间肌收缩时胸廓活动范围小,主要依靠膈肌活动,呈腹膈式呼 吸。随年龄增长,呼吸肌逐渐发育,胸廓增大,肋骨由水平位逐 渐倾斜,出现胸腹式呼吸。
3.呼吸功能的特点 (1)肺活量(VC):指一次深吸气后的最大呼气量, 小儿为50~70ml/kg。 (2)潮气量(VT):指安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 量。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每分钟通气量:指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 (4)气体弥散量:二氧化碳的排出主要靠弥散作用,二 氧化碳弥散速率比氧气大,即比氧气易于弥散。
需要时可加地塞米松。 2.吸入气体的温度保持在32~40℃之间。 3.每次雾化吸入不宜超过20min。 4.在吸入后应协助排痰或吸痰,在严重缺氧时应间断吸氧,
或边吸雾化气体边吸氧气。
(三)胸部疾病物理治疗方法 1. 意义及治疗方式 (1)意义:可有效的帮助痰,改善呼吸功能并避免肺部其他合并症。 (2)治疗方式:①体位引流;②叩击;③震颤。 2. 禁忌证 如肺气肿、咯血、多发性骨折、过度疼痛 (1)体位引流法 通过改变体位和轻叩胸部使远端支气管的痰液, 借着重力的作用,流到近端的支气管,再进入较大的气道,经吸痰或 咳嗽排出体外。
体位引流注意事项: ①无论采取何种体位,均应注意保持患儿膝盖稍弯曲,以 减少肌紧张,使患儿尽早采取舒适轻松的体位,保证治疗 效果; ②体位引流常引起剧烈的咳嗽,若要持续给患儿作引流, 应允许患儿在治疗期间可坐起来休息; ③禁忌在饱餐后立即做体位引流,至少要间隔1h才能做体 位引流。

儿科护理学理论呼吸系统疾病

儿科护理学理论呼吸系统疾病
咽部:婴儿鼻咽和咽部相对窄小而垂直。腭 扁桃体1岁末才逐渐增大,在4-10岁时发育 达高峰,14-15岁时又逐渐退化。咽部富有 淋巴组织。婴幼儿的咽鼓管宽、直、短,呈 水平位。
喉:喉部呈漏斗形,相对较窄,软骨柔软, 粘膜柔嫩,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
胸廓和纵隔
婴幼儿胸廓较短,呈桶状,肋骨 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呼吸肌 发育差。 呼吸时胸廓运动不充分,肺的扩 张受到限制,不能充分通气、换气。 纵隔大,松软有弹性。
一)病因
2、环境因素 居室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
阳光不足、冷暖失调
3、病原体 常见的是病毒和细菌。 发达国家以病毒为主,发展中国 家以细菌为主,在我国两者各占一半。
支气管肺炎
〔病原〕 病 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
细 菌(以肺炎链球菌为主) 肺炎支原体等
二)、病理生理
病原体(细菌、病毒等)
4、病情分类
轻症: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无全身中
毒症状。
重症: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其它系统 也
受累。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支气管肺炎
一、概述:
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
多见于3岁以下。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低出生体重、营养不良、VitD缺
乏、先心病易发。
一)病因
1、内在因素 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
免疫功能不健全 RS特点
对症处理
3、抗病毒治疗: 病毒唑(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 毒药,10mg/kg·d ,肌注或静滴 2次/ 日。 抗病毒中药:板兰根冲剂等。
对症处理
4、控制细菌感染:病情较重有继发 细菌感染或发生并发症,可适当用抗 菌素如:阿莫西林、利君沙,青霉素 等。
肺炎 ( pneumonia )
〔定义〕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吸入有

儿科护理学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儿科护理学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 Ratory Infection)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发病率高,据统计,急性呼吸道感染约占儿科门诊患儿60%以上,肺炎占住院患儿1/3以上,且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我国12省市小儿死亡原因的回顾调查表明:5岁以内死亡原因中以肺炎占首位,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及健康成长。

因此,积极地防治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儿科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熟悉)一、呼吸道解剖及生理功能特点临床上以喉部环状软骨下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包括鼻、鼻窦、鼻泪管、鼻咽部、咽部、耳咽管、喉。

下呼吸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肺,此外尚包括肺门、纵膈、胸膜、胸廓等。

(一)上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解剖特点:1.鼻:婴幼儿时期头面部发育不足,鼻道相对短小、狭窄,初生儿几乎无下鼻道。

此后随着面部、颅骨及上颌骨的发育,鼻道逐渐加宽增长,直至4岁左右才开始形成。

婴儿期缺少鼻毛,鼻粘膜柔嫩,极易于感染。

粘膜富于血管组织,感染时粘膜充血肿胀可使鼻腔更加狭窄,甚至闭引起呼吸困难。

粘膜下层缺乏海棉组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育,至青春发育期达高峰。

因此婴儿很少发生鼻衄,6-7岁后鼻衄较为多见。

2.鼻窦:婴幼儿鼻窦不发达,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育。

蝶窦生后即存在,3-5岁后方有生理功能。

上颌窦2岁时出现,至12岁后才充分发育。

额窦的炎症在6岁以后方可见到。

婴幼儿期虽易患呼吸道感染,但不易发生鼻窦炎。

3.鼻咽部及咽部:由软腭分隔,在婴儿期相对狭窄、垂直,且富于集结的淋巴组织,包括鼻咽部扁桃体、舌及腭扁桃体,围绕咽部呈环状排列,这些淋巴组织肿胀时可引起气道部分阻塞。

腭扁桃体为最大的集结淋巴组织,早期腺体及血管组织均不发达,至1岁末随着全身淋巴组织的发育而逐渐增大,4-10岁时发育达最高峰,至14-15岁时又逐渐退化。

儿科护理学理论呼吸系统疾病

儿科护理学理论呼吸系统疾病
么? 4、小儿呼吸频率、节律及类型有何特点? 5、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为何易并发结膜炎及中耳炎? 6、评价小儿呼吸功能的指标有哪些? 7、在小儿呼吸道局部起抗感染作用的重要免疫球
蛋白是什么? 8、小儿肺组织的哪些结构使之易导致感染?
儿科护理学理论呼吸系统疾病
小一儿、以呼解环吸剖状特软系点骨统下(解an缘剖at为o生m界理y:) 特上点、下呼吸道
儿科护理学理论呼吸系统疾病
对症处理
4、控制细菌感染:病情较重有继发 细菌感染或发生并发症,可适当用抗 菌素如:阿莫西林、利君沙,青霉素 等。
儿科护理学理论呼吸系统疾病
肺炎 ( pneumonia )
〔定义〕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吸入有
毒气体、羊水、胎粪、油脂类)
所致肺部(肺泡及间质)炎症
〔分类〕病理、病因、病程、病情、典型及非典 型、住院 48 小时前、后发生
上呼吸道:鼻、鼻窦、鼻咽部、咽部、 咽鼓管、喉。 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 管、肺。
儿科护理学理论呼吸系统疾病
解剖特点
儿科护理学理论呼吸系统疾病
上呼吸道:
鼻:婴幼儿鼻腔相对较短小,后鼻道狭窄, 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易感染堵塞。婴儿无 鼻毛,粘膜下缺乏海绵组织。鼻泪管较短, 开口瓣膜发育不全,易致结膜炎。 咽部:婴儿鼻咽和咽部相对窄小而垂直。腭 扁桃体1岁末才逐渐增大,在4-10岁时发育 达高峰,14-15岁时又逐渐退化。咽部富有 淋巴组织。婴幼儿的咽鼓管宽、直、短,呈 水平位。 喉:喉部呈漏斗形,相对较窄,软骨柔软, 粘膜柔嫩,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
支气管 粘液少,纤毛运动差;
右侧支气管粗短、较
下 呼 吸
直,似由气管直接延 伸;左侧自气管侧方
异物多见于右侧
发出;

儿科护理学呼吸系统

儿科护理学呼吸系统

氧气疗法及护理配合
氧气疗法原理
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是辅助治疗多种疾 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护理配合措施
评估患儿缺氧程度,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分泌物;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注意用氧安全,做好防火、防热、防 震等措施。
05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并发症及护理
配合
药物治疗方法及护理配合
药物治疗原则
根据患儿病情和年龄,选择合适的药物,遵循安全、有效、经济 的原则。
给药途径及护理
口服药物需按时按量给予,注意观察患儿服药后的反应;静脉给药 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药物浓度,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副作用的观察与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副作用,如 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等。
少二手烟对儿童的伤害。
避免室外过敏原
在花粉、柳絮等过敏原较多的季节 ,尽量减少儿童的外出活动,或者 在外出时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 罩、眼镜等。
避免食物过敏原
了解儿童的过敏史,避免食用过敏 食物。同时,注意食品的卫生和安 全,避免食品污染引起的过敏反应 。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降低肺炎风险
注意个人卫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 病毒引起,如鼻病毒、冠 状病毒等,少数由细菌引 起。
症状
发热、咳嗽、鼻塞、流涕 、咽部不适等。
护理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 水,给予易消化食物,高 热时采取降温措施,观察 病情变化。
支气管哮喘及护理
病因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 道炎症性疾病,与遗传、 环境等因素有关。
症状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 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 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儿科护理学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五节 肺炎患儿的护理
【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 与支气管、肺部感染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痰液黏稠有关。 3.体温过高 与肺部感染有关。 4.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脓胸。
第五节 肺炎患儿的护理
【护理措施】 一、调整环境、休息与饮食 二、改善通气及给氧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四、降低体温 监测体温变化并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其降温方法参 阅本章第二节。 五、密切观察病情
以下为:护理学的概念及范畴
学习目标
• 掌握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含义; • 掌握护理专业的特征、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 掌握护士的角色特征; • 熟悉护理概念的演变; • 了解专业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护理的概念
• 护理(nursing)一词来源于拉丁文”Nutricius”,原 义为哺育小儿,包含保护、养育、供给营养、照顾等 这种照顾方式后来扩展为对老人和服务对象的照顾。
第四节 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护理
【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2.胸部X线检查
【治疗原则】 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和对症治疗为主。对症治疗。
第四节 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护理
【护理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支气管分泌物增多、痰液黏稠有关。 2.体温过高 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维持正常体温
• 健康:1948年WHO提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或缺 陷,而且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好适应状态
• 护理:1955年美国的莉迪亚.海尔(L.Hall)提出责任制 护理的概念;护理学家提出了以系统论为基础的护 理程序,为护理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 “护理是一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包括照顾病人的 一切,增进其智力、精神、身体的健康”。

儿科护理学-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划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1.上呼吸道(1)鼻:鼻腔相对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

(2)鼻窦:鼻腔黏膜与鼻窦黏膜相连续,且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时易导致鼻窦炎,尤以上颌窦及筛窦最易发生感染。

(3)咽鼓管:较宽、短、直,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易侵及中耳而致中耳炎。

(4)咽部:咽部狭窄且垂直。

腭扁桃体在1岁末逐渐增大,至4~10岁时达高峰,14~15岁时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多见于年长儿,1岁以内少见。

(5)喉部:喉部较长、狭窄,呈漏斗形,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发生炎症肿胀,故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窒息、痉挛及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

2.下呼吸道(1)气管及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缺乏弹力组织,纤毛运动差,所以不但易发生炎症,炎症时也易导致阻塞。

右侧支气管粗短,是由气管直接延伸,因此,异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

(2)肺:肺组织尚未发育完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使其含血量相对多而含气量少,易于感染,并易引起间质性肺炎、肺不张及肺气肿等。

3.胸廓婴幼儿胸廓较短且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呼吸肌发育差,呼吸时胸廓运动不充分,肺的扩张受到限制,小儿纵隔相对较大,纵隔周围组织松软、富于弹性,胸腔积液或积气时易致纵隔移位。

(二)生理特点1.呼吸频率和节律小儿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各年龄呼吸频率。

婴幼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未成熟,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尤以早产儿、新生儿明显。

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频率(次/分)年龄呼吸脉搏呼吸:脉搏新生儿40~45120~1401:3~1岁30~40 110~130 1:3~1:4~3岁25~30 100~120 1:3~1:4~7岁20~25 80~100 1:4~14岁18~20 70~90 1:42.呼吸形态婴幼儿呼吸肌发育差,呼吸时胸廓的活动范围小而膈肌活动明显,呈腹式呼吸;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肌逐渐发育和横膈下降,肋骨由水平位逐渐倾斜,胸廓前后径和横径增大,出现胸腹式呼吸。

儿科护理学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步他林)是缓解哮喘急 性症状的首选药物。吸入后1~5min起效,作用维持4~6h,严重哮喘 发作时第1 小时内可每20min吸入一次,以后每2~4h可重复吸入。但 按需间歇使用,不宜长期单一使用,全身不良反应包括心悸、骨骼肌 震颤、低血钾。
2、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可以抑制炎性 介质的释放;减少微血管渗漏;抑制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炎性 细胞迁移和活化;增加气道平滑肌对β2受体激动剂的反应性。 病情较重的急性病例应给与口服泼尼松短程治疗。严重哮喘发 作时应静脉给与甲基泼尼松治疗。 3、抗胆碱能药物: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吸入溴 化异丙托品,与β2激动剂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4、短效茶碱: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哮喘 一、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 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这种炎症使易感者气道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高反应性, 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广泛而可逆的气道阻塞症状。表现以 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为特点,常在夜 间与清晨发作。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二)护理措施 (1)缓解呼吸困难: ①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②置患儿于坐位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③教会并鼓励患儿做深而慢的呼吸运动 ④监测生命体征,注意呼吸困难的表现及病情变化。 (2)维持气道通畅 ①促进分泌物排出,对无力排痰者,及时吸痰。 ②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稀释痰液。 ③若有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三、病理变化 肉眼:发病早期很少有器质性病理变化;哮喘死亡患儿的
肺组织有明显的肺气肿,肺过度膨胀。大、小气道内填满黏液 栓,黏液栓由黏液、血清蛋白、炎症细胞和细胞碎片组成。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ppt详解.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ppt详解.

• 病毒所致AURI者占90%以上 • 亦可继发细菌感染 • 肺炎支原体不少见
第25页,共80页。
常见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副流感病毒
腺病毒
第26页,共80页。
常见致病菌
第27页,共80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AURI ),是小儿最 常见的疾病。别称:上感、感冒、急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 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
• 病因
• 临床表现 • 特殊类型
• 并发症 • 实验室检查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防
第28页,共80页。
• 局部症状: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咽痛等 • 全身症状:发热、头痛、乏力、呕吐、腹泻、腹痛等 婴
幼儿:全身症状重,局部症状轻 年长儿:全身症状轻, 局部症状重
• 体征:咽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
• 对症治疗 :高热、咽痛
第41页,共80页。
预防
• 增强抵抗力
• 母乳喂养
• 避免被动吸烟
• 避免去公共场所
• 防治佝偻病及营养不良
第42页,共80页。
急性感染性喉炎
• 概述
• 临床表现
• 治疗
第43页,共80页。
• 冬春季较多, 婴幼儿常见。
• 喉部粘膜弥漫性炎症。 • 临床特征:犬吠样咳嗽、声嘶、吸气性喉鸣和呼吸
包括:吸痰、氧疗,雾化、平喘,病毒唑、干扰素, 补液、纠酸。
第50页,共80页。
儿科学 PEDIATRICS
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
第51页,共80页。
内容
• 哮喘的本质与特征

儿科护理学呼吸系统

儿科护理学呼吸系统
奶,油烟,海鲜,气候变化等
药物,神经因素及运动后可诱发。
第五节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护理
(三)发病机制
1.免疫因素:

过敏原 → 体内 →IgE结合
→肥大细胞、嗜酸细胞脱颗粒 程格三
烯→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液水肿,分
泌物增加→支气管狭窄→哮喘
第五节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护理
气到炎症学说: 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 →
(二)病 因: 1、 病毒 占90%以上 2、 细菌 3、 易感因素
佝偻病、营养不良、护理不当 气候改变、不良环境因素等
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
(三)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隔离,预防并
发症
2.抗感染治疗: 病毒感染→利巴韦林,板蓝根冲剂;病情 严重者,继发细菌感染或并发症者,可用 抗菌药物,常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如 为链球菌感染者或既往有关肾炎或风湿热 病史者,应用青贸体
年奖 骨

第 一 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 生理特点 : 1、 呼吸调节及呼吸节律:
婴幼儿呼吸调节作用较差,可出现节律不
整。
小儿呼吸浅表,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表9-1各年龄儿童呼吸、脉搏频率(次/分)及其比例
年龄 新生儿 1岁以内 2~3岁 4~7岁 8~14岁
WBC 正常或者偏低,可作病毒分离或者 血清学检查
②细菌感染者 WBC 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可作咽试
子培养了解病原菌
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
(二)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上呼吸道炎症造成体温调节紊乱
有关 2.舒适的改变—与咽痛、鼻塞等有关
3.潜在并发症—惊厥、中耳炎、颈淋巴结炎、支 气管炎、肺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