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温病的辨证理论

合集下载

温病的辨证ppt课件

温病的辨证ppt课件
示意图
卫气 脉外 水谷精微
营血 脉内
卫 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 —最浅 (人体的抗邪、保卫功能)
气 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较深 ( 各脏腑的功能)
营 和调五脏,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最深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濡养五脏六腑)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转归】 ①从表外解而愈 ②卫分 顺传 逆传
气分 心营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二)气分证
概念 指温邪入里,未传入营血分,影响人体
脏腑或组织气机活动失常的一类证候类型。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病机分析
温邪袭表
舌边尖红 苔薄白脉 浮数
卫受邪郁
卫气抗邪 肺气失宣
肌表失养 开合失司 发热
咳嗽
温邪上扰 温邪伤津
头痛 口微渴
恶寒 无汗或少汗
元代《卫生宝鉴》中开始区分气分热和血分 热的证治。
明末吴有性论《温疫论》中有温疫病邪在 “气分”和“血分”而采取不同解法的论述: 认为邪在气分正气尚盛,可从战汗顿解; 疫邪传留于血分,邪气从斑透而渐愈。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研究论证 广泛开展了卫气营血临床研究

温病的辩证(一、卫气营血辩证)(刘景源)

温病的辩证(一、卫气营血辩证)(刘景源)

温病的辩证(⼀、卫⽓营⾎辩证)(刘景源)温病的辩证(⼀、卫⽓营⾎辩证)(转载)温病的辨证纲领,有卫⽓营⾎辨证和三焦辨证两⼤系统,它们对温病的辨证,各有各的指导意义。

⼀、卫⽓营⾎辩证卫⽓营⾎辨证是清代的温病学家叶天⼠提出来的,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它有效地指导了临床实践。

叶天⼠说:“⼤凡看法,卫之后⽅⾔⽓,营之后⽅⾔⾎。

”“⼤凡看法”,是讲规律性,也就是说,温病的辨证规律是卫分证之后才是⽓分证,营分证之后才是⾎分证。

这句话的重点不在卫与营,⽽在⽓与⾎。

也就是说,叶天⼠的卫⽓营⾎辨证,实际上是⽓⾎辨证,把温病分为⽓病与⾎病两⼤部分。

因为这两⼤部分范围太宽了、太笼统了,所以在“⽓”前⾯⼜衍⽣出“卫”,在“⾎”前⾯⼜衍⽣出“营”,从⽽把温病分为四个阶段,这样就使辨证过程更为精细、准确了。

实际上,从总体上来说他强调的是⽓⾎辨证。

为什么这么说?他的⽴论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不⽤别的名词,不⽤别的辨证,⽽特意选择了卫⽓营⾎,这个问题很有深度,是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的。

要讲叶天⼠为什么⽤⽓病与⾎病来辨证温病,⾸先应该复习⼀遍卫、⽓、营、⾎的⽣理概念。

1.卫⽓营⾎的⽣理概念卫、⽓、营、⾎的⽣理概念主要在⽓与⾎,⽓中包括卫,⾎中包括营。

(1)⽓要谈这个问题,⾸先要讲“⽓”。

中医学所讲的⽓,作为⼈体来讲,应该说⾸先想到是⼈体⼀⾝之⽓,这个⽓称为“真⽓”,也称“正⽓”,还有⼈称为“原⽓”、“元⽓”、“真元之⽓”从⼈体⼀⾝之⽓的⽣成来说,它有三个来源:⼀是来源于先天的⽓,是受之于⽗母,与⽣俱来的⽓。

就是说,在⼈没有降⽣之前,还没有见天⽇的胚胎时期已经存在了,所以称之为“先天之⽓”。

⼀个是来源于⾃然界的⽓,也就是呼吸的清⽓。

婴⼉⼀降⽣,⾸先就要呼吸,所吸进来的氧⽓来⾃于⾃然界,所以称之为“⾃然之⽓”。

⼀个是来源于饮⾷的⽓,⼩孩要吃奶,长⼤了以后要吃⾷物,因为⼈类维持⽣存的营养物质来⾃于饮⾷物,所以称之为“⽔⾕之⽓”。

⼈体的⼀⾝之⽓就由这三种成分所构成,这三种成分从来源上看是三个途径,但是它们在⼈体内是混在⼀起相互化⽣、密不可分的。

温病的辨证理论

温病的辨证理论

一、三焦的证候与病理
(一) 邪在上焦
1、邪袭肺卫(卫分证)
❖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口微 渴,舌边尖红赤,舌苔薄白欠润,脉浮数。 ❖ 病理:邪郁卫分,肺气失宣。 ❖ 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一) 邪在上焦
2、邪热壅肺(气分证)
❖ 证候:身热,汗出,咳喘,口渴,苔黄, 脉数。
病案举例
❖ 张×叶,女,62岁。040707初诊。 ❖ 发热,咳嗽2周,痰多色黄,无恶寒。 ❖ PE:双肺呼吸音粗。 ❖ 血液分析:异常。 ❖ 舌淡红暗,舌苔黄,脉细。
第一节 卫气营血辨证
❖ 卫气营血辨证 ---- 清·叶天士创立 ❖ 卫气营血 ----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
物质基础 ❖ 卫气营血表里层次和化生的先后不同
临床意义和临床运用规律。 ❖ 3. 掌握“卫气营血”与“三焦”各
阶段的病理特点和主要证候。
温病辨证的两大体系
❖ 1. 症状 ----- 证候 ---- 病理 ---- 治法。 ❖ 2. 证候:病症---- 组成部分
病程 ---- 先后阶段 病位 ---- 表里浅深 病情 ---- 轻重缓急 ❖ 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 :判断病变的部位、层 次、性质,证候类型,邪正消长,以及病程阶段、 发展趋热,传变规律。
❖ 证候特点:证情危重凶 险。
血分证病例尿血、便血
模拟病例(一)
❖ 患者发热2天,微恶寒,头痛,出汗多,咳嗽, 口渴,舌红,舌苔薄黄,脉数。
模拟病例(二)
❖ 患者发热4天, 头痛,汗多,咳嗽,口渴不欲饮, 心烦不寐,大便带血,舌深绛,舌苔黄厚,脉 细数。
二、卫气营血证候的相互传变
❖ 卫气营血证各证的相互关系:
温病的辨证理论
主要内容

温病的辨证

温病的辨证

温病的辨证温邪入侵导致人体卫气营血及三焦所属脏腑功能失调及实质损伤,并产生复杂多样的临床症状,这些症状是温病辨证的基础。

以卫气营血学说及三焦理论为指导,也就是说以卫、气、营、血及上、中、下焦所属脏腑作为辨证纲领,对患者全部病情进行分析研究,辨析各种症状产生的原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判断其病变层次、部位、性质,证候类型,邪正消长,以及病程阶段,病变发展趋势,传变规律等。

这个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气营血及三焦所属脏腑具有特定生理功能,它们在温邪作用下而失调,产生特有临东症状,这些症状是温病辨证的依据,只有牢固掌握卫、气、营、血及上、中、下焦所属脏腑产生的特异证候,洗能对學病考行正确的辨证论治。

4.1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清代温病学大师叶桂首创。

叶桂依据温病病机演变具有规律性变化,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结合‘《内经》及前辈医家有关营卫气血的论述,将营卫气血理论引申发挥,形成了独特的卫气营血辨证学说。

卫气营血辨证的意义在于阐明温病病变浅深层次,确定证候类型及病变性质,确立正确的治疗原则等。

4.1.1卫气营血辨证源流叶桂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之前,古医籍中已有关于卫气营血的论述,旨在阐明人体生理功能方面,仅有少许内容是论述病理变化的。

《内经》最早认为营卫气血是水谷化生的精微物质,如《素问•痹论》说荣(按:荣与营同)者,水谷之精气也0并在《灵枢•营卫生会》篇进一步指明营—的区分^云其“清者为营,油者为玉。

”《内经》其他篇章论述了气血有关内容,《灵枢•决气》篇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中焦受气取汁V1变化而赤,是谓血,营卫气血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难经.•三十二难》.U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荣,:'卫为气,:相随上下谓之荣卫域可见,血为心主,气由肺主,血与营同属,旬与五同类,故举气可以核丑,举荣可以骇血。

以上为《内.经 1.从生理方面论述营卫气血的有关内容,而《伤寒杂病论》则从病理角度阐述了营卫气血的变化*如《伤寒杂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53条云:“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温病中医辨证理论

温病中医辨证理论

02
养阴:补充体内阴液,平衡阴阳
03
生津:促进唾液分泌,缓解口渴、咽干等症状
04
养阴生津方剂:如麦冬、石斛、玉竹等
05
养阴生津食疗:如银耳、百合、梨等
06
养阴生津注意事项: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
07
温病的预防与调护
5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饮食均衡等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06
谢谢
2.
1.
温病的分类
风温:以发热、恶风、头痛、咳嗽为主要症状
春温:以发热、口渴、咳嗽、胸闷为主要症状
暑温:以发热、口渴、头痛、身重为主要症状
湿温:以发热、胸闷、腹胀、腹泻为主要症状
秋温:以发热、口渴、咳嗽、咽痛为主要症状
冬温:以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为主要症状
温病的病因
2
外感六淫
风邪:风为百病之长,易侵袭人体,引起疾病
03
忧伤肺:过度忧伤,导致肺气郁滞,气机不畅
04
恐伤肾:过度恐惧,导致肾气不固,精气耗损
0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惊伤胆:过度惊吓,导致胆气不舒,心神不宁
06
悲伤胃:过度悲伤,导致胃气郁滞,食欲不振
07
饮食劳倦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过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劳倦过度:过度劳累,熬夜,缺乏休息
02
情志失调:情绪波动,焦虑,抑郁
寒邪:寒为阴邪,易损伤人体阳气,导致疾病
暑邪:暑为阳邪,易耗伤人体津液,导致疾病
湿邪:湿为阴邪,易阻遏人体气机,导致疾病
燥邪:燥为阳邪,易损伤人体津液,导致疾病
火邪:火为阳邪,易耗伤人体阴液,导致疾病
内伤七情

温病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温病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温病学重点知识点总结温病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温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下面是温病学的重点知识点总结:一、温病概述1.温病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温病的特点,如多见于秋冬季节、传染性强、发热等。

3.温病的分类,如外感温病、内伤温病等。

二、温病的病因病机1.外感温病的病因病机,如六淫之邪入侵、风暴热化等。

2.内伤温病的病因病机,如情志内伤、五脏功能失调等。

3.温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如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等。

三、温病的症状和体征1.温病的表现特点,如高热、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等。

2.温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咳嗽、腹痛、腹泻等。

3.温病的辨证要点,如热证、寒证、实证、虚证等。

四、温病的诊断1.温病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发热史、咳嗽史、鼻塞流涕等。

2.温病的辨证要点和辩证方法,如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

3.温病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X射线检查等。

五、温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1.温病的治疗原则,如扶正祛邪、解郁利气等。

2.温病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中药汤剂等。

3.温病的针灸疗法和其他疗法,如艾灸、拔罐等。

六、温病的预防和护理1.温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等。

2.温病患者的护理原则,如保持休息、饮食调理等。

3.温病的合理用药和药物副作用的监测。

七、常见的温病及其治疗1.温病的常见类型,如流感、急性咽炎、急性胃肠炎等。

2.温病的辨证要点和治疗方法,如药物选择、剂量计算等。

3.温病的预后评估和康复指导。

八、温病学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1.温病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向。

2.温病学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3.温病学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的出现和应用。

九、温病学的局限性和争议性问题1.温病学的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2.温病学中的争议性问题,如温病的定义和分类等。

总结:温病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包括温病的概述、病因病机、症状体征、诊断、治疗、预防护理等方面。

熟悉温病学的重点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对温病的认识和理解,并能更好地进行温病的辨证和治疗。

温病的辨证

温病的辨证

3.邪在下焦(温病后期)
脏腑定位:肾、肝为主 临床表现:
1)肾精耗损:神惫萎顿,消瘦无力,口燥咽干,耳聋,手足 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 咽燥,舌绛不鲜干枯而萎,脉虚。 辨证要点: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 咽燥,舌绛不鲜 干枯而萎,脉虚。 2)虚风内动:神倦肢厥,耳聋,五心烦热,心中憺憺大动, 手指蠕动,或瘛疭 ,舌干绛而萎,脉虚。 辨证要点:手指蠕动,或瘛疭 ,舌干绛而萎,脉虚。
疹密布,舌深绛。
辨证要点:身灼热,急性出血,斑疹密布,舌深绛
转归:⑴ 邪退,病情缓解
⑵ 内闭外脱,甚或死亡
(二)卫气营血证候的相互传变
1.何谓传变?温邪在体内的传播、发展变化。 2.传变的方式:顺传、逆传、迅速、缓慢 顺传:卫 气 营 血 次序传变 叶天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新感温病的逆传是指温邪自肺卫内陷心营的过程。 3影响传变因素: 1)病邪性质 2)体质3)感邪的轻重4)治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例讨论
病例一 发热(39℃)伴微恶寒,汗多,头身疼痛,心 烦,口渴喜饮,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 浮数
病例二 发热,伴微恶风寒,咳嗽,胸闷,心烦不寐, 身发红疹,舌质红绛,苔薄白,脉数。
病例三 发热(40℃),面赤,烦躁不安,时有谵语, 抽搐,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洪数。
病例四 壮热,烦渴,谵妄,吐衄,肌肤发斑,舌深 绛,苔黄燥,脉数。
三焦证候相互传变
刘河间:首曰上焦,尾曰下焦 喻嘉言:从口从鼻所入之邪,必先注中焦,以次分布上下 吴鞠通: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 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 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 王孟英:夫温热究三焦者,非谓病必上焦始,而渐及中下也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



【辨证要点】
发热微恶寒、口微渴
关于发热恶寒的几点说明 A:寒热的同时性。 B:恶寒的主观性。
【转归】
2、气分证
【含义】 【临床表现】
壮热不恶寒——正邪抗争;邪热入里 大汗——里热蒸迫 大渴——里热津伤 舌红、苔黄、脉洪大而数——气分之象。
【基本病理】
邪正剧争,热炽津伤
【辨证要点】
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孤腑——独一无二。
《灵枢·本输》:“三焦者,中渎之腑也, 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
4、辨证三焦:吴瑭的上中下三焦内容。
(二)证候
温 热 犯 肺
湿热阻肺 肺失清肃
卫气受郁 肺气失宣 邪热壅肺 肺气闭郁
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
发热微恶寒 咳嗽
身热、咳喘 苔黄

上 焦
辨证要点
身热不扬、胸闷、 咳嗽、苔白腻
神倦肢厥,耳聋,五心烦热,心 中憺憺大动,手指蠕动或瘛疭, 虚风内动 脉虚弱。
手指蠕动或瘛疭, 舌干绛而痿,脉虚。
(三)传变规律
《温病条辨·中焦篇·一》
“溫病由口鼻而入, 鼻氣通於 肺, 口氣通於胃, 肺病逆傳, 則為心包,上焦病不治,則傳 中焦, 胃與脾也, 中焦病不 治, 即傳下焦, 肝與腎也。 始上焦,終下焦。 ”
一、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气营血辨证的源流
1.《内经》有关营卫气血的论述 《素问· 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 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灵枢· 本藏》篇: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 也。”《灵枢,营卫生会》篇:“清者为营,浊者为 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素问· 生气通论》: “阳气者,……卫外者也。” 《灵枢· 决气》篇: “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 之溉,是谓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 血。”《灵枢· 邪客》篇:“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 脉,化以为血……,内注五脏六腑。”

温病学重点总结

温病学重点总结

温病学,又称温病理论,是中医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温病。

温病是指由外感邪气侵袭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症状。

以下是温病学的一些重点总结:1. 温病的基本概念:- 温病是指由温邪引起的外感性疾病,包括伤寒、温疫等。

其特点是高热、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病程急骤。

2. 六经辨证:- 温病辨证主要以六经辨证为基础,如阳明病程的证候表现为高热、便秘、脉滑数;太阴病程的证候表现为发热、恶寒、肢冷、脉浮紧等。

3. 四诊合参:- 温病辨证主要依据四诊合参,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面色、听其言语、了解发热情况、询问病史,以及切诊脉象等,综合分析得出病情的辨证结果。

4. 阴阳学说:- 温病学中阴阳学说占有重要地位。

阳明病程的发热表现为阳气外扰,表现为实证;太阴病程的表现为阴寒内郁,表现为虚证。

阴阳失调是温病发展的重要因素。

5. 温病治疗原则:- 温病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解表、清热、宣散、祛风、解毒等,具体的治疗方案根据病程、证候和体质等因素来确定。

6. 方剂应用:- 温病治疗常采用一些经典方剂,如麻杏石甘汤、桂枝汤、葛根汤等。

这些方剂在温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配和运用。

7. 病程演变:- 温病的病程演变常常经历表里两经的过程,即从表证发展到里证,有时还会有寒热互作、热邪独行等情况。

理解病程演变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疾病的动态。

8. 预后与并发症:- 温病的预后与并发症常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关。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防止病情向深部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温病学作为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温病的深入研究,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治疗经验。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综合考虑六经辨证、四诊合参等方面的因素。

10第四章 温病辨证理论

10第四章 温病辨证理论

辨证要点
斑疹显露、出血 见证,舌质深绛。
血分证
温病过程中,见到出血不一定 都是血分证!
血分证
血分证与营分证主要区别:
一是血分证有明显的“动血”症状,即 表现为急性多部位、多窍道(腔道)出血,
斑疹透发,而营分证只表现为营热窜络而引
起的斑疹隐隐,并未有明显“动血”现象;
二是血分证的舌象多表现为舌色深绛或
气分证
4、证候及辨证要点: 证 候
辨证要点
热势壮盛,不恶寒,汗多, 渴喜饮凉,尿赤,舌质红, 苔黄,脉数有力等。
发热,不恶寒, 口渴,苔黄。
气分证
5、其他脏腑部位气分证候特点
热壅于肺: 身热,咳嗽,气喘。 热扰胸膈:胸膈灼热,心烦不眠。 热盛阳明:壮热,汗多,口渴,脉洪大。 热结肠腑:日晡潮热,腹胀便秘。 热郁胆腑:身热口苦,干呕心烦。 湿热在气分:发热,脘腹痞满,苔腻。
营气又通于心,为心所主,与人的 精神活动相关。

营分证
4、证候与辨证要点
主 症
身热夜甚,口干,反不甚渴 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 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等。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 心烦谵语,舌质红绛。
营分证
5、病机分析:
营热亢盛,营阴耗伤——身热夜甚,脉细数 营热蒸腾上潮——口干不甚渴饮,舌质红绛 营热扰心——心烦不寐,甚则时有谵语 营热窜于肌肤血络——斑疹隐隐
陕西中医学院温病学教研室 李长秦
按ESC键退出
请单击播放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理论
温病辨证的关系与应用
温病辨证的
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临床资 料,进行综合分析,正确阐明 温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等。 温病辨证是一个反映温病“ 证”的内在联系,具有生理、 病理学意义的诊断学概念。

《温病学》各论--温热类温病 ppt课件

《温病学》各论--温热类温病  ppt课件

ppt课件
10
第二节 春温
病机要点
1.初起即见里热证,有在气、在营之分 郁热内蕴,复感温热,热势亢盛
2.易伤阴液,后期肝肾阴亏尤为突出 素体阴精亏损,且温热久郁不退,故极易伤阴 张景岳:“阳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虚,穷 必及肾。”
3.发病及传变迅速,病情较重,变化较多 “路径多歧,随处可发”
ppt课件
本病后期多为肺胃阴伤,宜甘寒养阴为要
ppt课件
9
第二节 春温
概念:感受温热病邪所引起的以里热炽盛为初起证候 特征,病位多变、阴伤突出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 外因-温热病邪 “温热者,春末夏初,阳气弛张,温盛为热也。” 内因-阴精素亏,正气不足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温病条辨》:“不藏精三字须活看,不专指房劳说, 一切人事之能动摇其精者皆是。” 摄身不慎,过度操劳,思虑多欲,房事不节,汗泻过 度,大病之后,禀赋不足
起病较急,初起先犯肺卫 传变迅速,顺传与逆传
病变以肺为中心 易化燥伤阴,后期多肺胃阴伤
ppt课件
5
病理传变
口鼻
冬春 风热病邪 邪犯肺卫
卫外失固
顺传
第一节 风温 逆传心包 内闭外脱
肺热炽盛
热在阳明
肺胃阴伤
热灼营阴
热燔血分
风温病理传变pp示t课件意图
6
第一节 风温
诊断要点
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及冬季居多 诊断依据:发病初起有发热、恶风、咳嗽、口 微渴、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等肺卫症 侯,继则出现邪热壅肺、热伤肺络等气分证, 后期呈现肺胃阴伤证候 病变过程中,部分病例出现发热、神昏、谵语 等热陷心包证候,表现特殊,较易误诊。诊断 时,应注意询问病史,警惕本病的可能性

温病辨证理论研究

温病辨证理论研究
温病的辨证理论
陕西中医学院温病学教研室
按ESC键退出
请单击播放
温病辩证的含义
温病辩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 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 析,以正确阐明温病的病因、部位、 病机、证候类型等。
温病辩证的内容
温病辩证的内容主要是阐明 卫气营血和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病 发生发展中的生理病理变化、临 床表现的特征以及它们的相互联 系等。
病邪进入气分时,人体全身正气 奋起抗邪,邪正剧争,引起热炽津伤, 这是气分证的主要病机变化。
而邪正剧烈的抗争也必然会影响 有关脏腑器官的正常气机活动,从而 发生相应的气分证症状。
气分证主要的病机变化
热炽气分,正邪剧争——壮热 里热亢盛,迫津液外泄——多汗
热炽津伤——口渴喜凉饮
气分热炽——舌苔见黄燥
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或无痰, 咽干鼻燥,口渴,舌红苔白欠润,脉浮数等。 其中咳嗽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为辨证要 点。
如湿热病邪犯于卫分,病位主要在脾胃
证见恶寒发热,身热不扬,少汗,头 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舌苔白腻, 脉濡缓等。其中以恶寒,身热不扬,头身 重着,苔白腻为辨证要点。
但单纯的湿热卫分证少见,因为在出 现卫分证的同时,同时已有湿热内郁脾胃, 中焦气机失调等气分的病机变化,所以多 表现为邪遏卫气、卫气同病。
经》,继见于《伤寒杂病论》。但其 成为温病学的辩证纲领,则是叶天士 创立的。
1.《内经》有关营卫气血的论述
《素问》:“荣者,水谷之精气也, 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 脉也。”
《灵枢.本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 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也。”
《内经》主要概括了它们的生理功能 和作用部位。
温邪袭于头部,经气不通,加之阳热上扰清空——头痛

3.温病的辨证

3.温病的辨证
羚羊角等物"。
血分证
• 概念:血分证是指热邪深入血分,以耗血动血,瘀热 互结所出现证候类型。
• 形成:①营分邪热传入 ②卫分或气分越期传入 ③血分 伏热外发。
• 病理: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 • 证候:身热,多部位、多窍道急性出血(吐血,衄血,
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躁扰不安或神昏谵狂,舌 质深绛。 • 辨证要点:急性多部位,多窍道出血、斑疹密布及舌 质深绛。 • 转归:①血分邪热渐衰,病情渐解 ②血脉瘀阻,脏气 衰竭或急性出血,气随血脱。 • 治疗:叶天士指出:"凉血散血"。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
•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证候与病理 卫气营血证候的相互传变 卫气营血辨证意义
• 三焦辨证 三焦的证候与病理 三焦辨证的意义
•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 士创立的。叶氏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对 温病病机的演变规律、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等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并结合《内经》及 历代医家有关营卫气血的论述,将其引申 发挥,形成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血分证与营分证的主要区别有二:
一是血分证有明显的“动血”症状,即表现为 急性多部位、多窍道(腔道)出血,斑疹大量 透发,而营分证只表现为营热窜络而引起的斑 疹隐隐,并未有明显“动血”现象;
二是血分证的舌象多表现为舌色深绛,而营 分证多表现为红绛。因此急性多部位、多窍道 (腔道)出血、斑疹密布及舌质深绛等是血分 证的辨证要点。
证型 病 理


辨证要点
——————————————————————————————————————
卫气受郁 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口 发热,微恶风寒,咳
温 肺气失宣 微渴,舌边尖红赤,舌苔薄白欠 嗽。

温病学--温病的辨证理论

温病学--温病的辨证理论
起其他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一是由于血分热毒过盛,经血沸腾,血络损伤,
苔黄,脉数有力等,其中以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为 辨证要点。
ppt课件
20
各种气分证的病机变化和临床表现虽大体相似,但因 病变部位不同和病邪性质各异,各种气分证的临床表现不 完全相同,除上述典型的共有症状外,还可见邪热盛于某 一脏腑部位的症状表现。
ppt课件
21
热盛阳明证: 壮热,不恶寒,但恶热,汗多,口渴饮冷,舌
ppt课件
26
以病邪犯阳明为例,阳明为十二经脉之海,多 气多血,抗邪力强,故邪入阳明,正邪抗争,里热 蒸迫,而见全身壮热。温邪在里不在表,故仅有发 热而不伴有恶寒。里热亢盛,迫津液外泄而多汗, 热炽津伤而口渴喜凉饮。气分热炽,舌苔见黄燥, 脉洪大而有力。
热盛阳明的病理特点是:正邪剧争,里热蒸迫, 热盛津伤。
ppt课件
38
4、血分证
(1)概念: 血分证是邪热发展到血分,引起以血热亢盛、
动血耗血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证候,也属于外 感热病里证范畴。
温邪深入血分,病变已属极期,亦多昏、痉、 厥、脱之变,病情较为危重。
ppt课件
39
血分证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营分邪热未解,营热羁留,病情进一步发展而传入
ppt课件
7
(一)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温邪入侵人体
激发体内防御机能,出现一 系列由邪正相争所引起的反 应
导致了卫气营血及有关脏器功 能失调及实质损害。
ppt课件
8
卫气分 营血分
功能失调为主 实质损害为主
ppt课件
9
卫分证 属表
气分证 营分证 血分证
属里
气分证较浅 营分证较深 血分证更深

温病的辨证

温病的辨证

卫气营血分布与生化
卫、气
脉外 气: 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 较深
卫: 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
最浅
水谷 精微
脉中
营: 和调五脏,洒陈六腑
更深
营、血
血: 营气者,泌其津液, 注之于脉,化以为赤, 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
最深
卫气营血的生理功能:
卫-人体防御功能。 气-人体脏腑的功能及整体防御机能。 营-维持机体功能的精微,有营养机体作用。 血-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有营养和滋润作用。
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红绛,脉细数。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 转归:⑴邪退转出气分
⑵邪从营入血
4、血分证
血分证的形成:营分传入血分
卫分或气分传入血分 血分伏热自发
病理特点:热毒入血,动血耗血,瘀热胶结
常见证候:身热,躁扰,或神昏谵妄,出血,斑
疹密布,舌深绛。
辨证要点:身灼热夜甚,急性出血,斑疹密布,
从地位性质上来讲:三焦是六腑之一 。 从形态上来讲:三焦有名无形,是躯体之内、 脏腑之外,分布于人体胸腹腔的一个大腑。 从总体功能上来讲,三焦是气机的通道、气化 的场所 。 从部位划分来讲:分上、中、下三焦,包含相 关的脏腑器官。
三焦划分不单纯根据部位,还结合三焦及脏腑功能
“上焦如雾” “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 上焦:肺、心(心包) 中焦:脾、胃、胆、大肠 下焦:肝、肾、膀胱、小肠 脏腑三焦划分
温病学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
主讲:葛文华
【目的要求】
1.了解温病辨证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2.掌握“卫气营血”和“三焦”各阶段的病 理和主要证候。 3.掌握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运用。
何为辨证 ?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
三、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理论源于《内经》、《难经》,发展于温病学派,为清代医家吴鞠通所倡导。
三焦辨证在于阐明三焦所属脏腑的病机变化、病变部位、证候类型及性质等,还能反映温病的发生、发展及传变规律,基本反映温病初期、中期、末期(后期或晚期)的病机变化规律。
(-)三焦的证候与病理
1.邪在上焦邪在上焦多为温病的初期,包括手太阴肺与手厥阴心包的病变。常见证候类型有:
(2)பைடு நூலகம்风内动证:
①临床表现:症见神倦肢厥,耳聋,五心烦热,心中憺憺大动,手指蠕动,甚或瘛疭,脉虚弱等。
②病理:肾精虚损,肝木失养,风从内生。
③辨证要点:手指蠕动,或瘛疭,舌干绛而萎,脉虚。
下焦温病的转归:邪传下焦,邪少虚多。若正气渐复,正能敌邪,可祛邪外出。若阴精耗尽,阳气失于依附,则因阴竭阳脱而死亡。
(-)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理
1.卫分证是温邪初袭人体肌表,引起卫外功能失调的一种证候类型。
(1)主要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等。
(2)病理特点:邪郁卫表,邪正相争。
(3)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4)传变及转归:温邪犯卫,病变层次最浅,病情较轻,持续时间较短。若正气未衰,加上及时确当的治疗,温邪可从外解;若感邪过重,或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温邪可入气;或因患者心阴、
(3)辨证要点:身热夜甚,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舌质红绛。确定温邪进入营分的依据,一是发热,二是神志异常,三是舌质红绛。
(4)传变及转归:营分证的形成,一是气分邪热失于清泄,或湿热病邪化燥化火传入营分;二是肺卫之邪乘虚径陷营分;三是伏邪自营分化热而出。营分病变介于气分与血分之间,温邪直入营分,既可转出气分,又可深逼血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苔黄燥,脉洪大等,即一般所说的“四大”见症。
热壅于肺: 身热喘咳;热扰胸膈,可见身热心烦不眠;热
结肠腑,可见日晡潮热,腹胀便秘;热郁胆腑,可 见身热口苦,干呕心烦等。
ppt课件
12
(3)病机分析: 卫分证是温邪初袭人体后,与人体卫气相争所出现的
一系列表现。如风热或燥热等温邪通过呼吸而犯于肺经, 肺合皮毛,主一身之表,而卫气主卫外,所以卫气首先与 温邪相争,引发了以体表见证为主的证候表现。
ppt课件
13
温邪与卫气相争的病机变化:
一方面是温邪对人体的影响,表现在卫受邪郁, 肌肤失于温养,而见恶寒。邪留肌表,卫气受阻, 郁而不伸,腠理开合失职,则无汗或少汗。同时, 温邪袭于头部,经气不通,加之阳热上扰清空而头 痛。如邪犯肺经,导致清肃失司则咳嗽。温邪易伤 津,所以可见口渴。
鼻燥,口渴,舌红苔白欠润,脉浮数等。其中咳嗽
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pp为t课件辨证要点。
15
如湿热病邪犯于卫分,病位主要在脾胃
证见恶寒发热,身热不扬,少汗,头重如裹, 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缓等。其 中以恶寒,身热不扬,头身重着,苔白腻为辨证 要点。
但单纯的湿热卫分证少见,因为在出现卫分 证的同时,同时已有湿热内郁脾胃,中焦气机失 调等气分的病机变化,所以多表现为邪遏卫气、 卫气同病。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在温邪侵袭人体后,会导致卫气营血及三焦所属 脏腑功能失调及实质损伤,从而产生复杂多样的临床症 状。以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理论为指导,对这些临 床表现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温病各种症状产生的原因及 相互之间的关系,判断出病变深浅部位及性质,归纳证 候类型,了解邪正消长,掌握病变的发生、发展、传变 规律等,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是正气具有御外功能,邪气入侵,导 致邪正相争,卫阳亢奋而发热。虽然温邪抑郁卫阳 而致恶寒,但因温邪属阳热之邪,故恶寒较轻而短 暂。如湿热病邪犯于中焦脾胃,除了影响脾胃的功 能外,也可因卫气被邪郁遏,邪正相争而引起发热, 微恶寒等卫表症状。综上所述,卫分证的病理特点 是:邪郁卫表,邪正相争。
ppt课件
温病学多媒体教学课件
— —温病的辨证理论
ppt课件
1
概述
温病辨证除了要有中医学八纲、脏腑、气血津液 等辨证理论作指导外,还有独特的辨证理论,即卫气营血 辨证和三焦辨证,并以此构成了温病辨证理论体系的核心。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ppt课件
16
(4)发展趋势: 卫分证的进一步发展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温邪犯于卫分,病情较轻,正气未衰,能够驱
邪外出,或加上及时恰当的治疗,温邪从表而解,疾病 得愈。
二是感邪较重,或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正气不能 祛邪外出,温邪可从卫入气;如患者正气极虚,温邪可 由卫分而直接传入营分甚至血分,此时病情较为重险。
ppt课件
5
临床上意义:
作为分析温病病机的理论基础、作为辨别温病各种 证候类型的基本纲领、作为判断温病过程中病位病情的 标准、作为确立温病治则治法的依据。
ppt课件
6
一、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是叶天士在《内经》及历代医家有关营 卫气血生理与病理等方面论述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在临床 上对温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观察和总结,把卫气营血的概念 用于对温病病机的演变规律、病程发展阶段性的分析,从 而形成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14
不同类型的温邪侵犯卫分,症状各具特点,其 病理也各有所不同。
风热病邪犯于卫分,病位主要在肺卫
证见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咽痛,扁桃 体红肿,头痛,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赤,舌苔 薄白,脉浮数等。其中以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 涕,头痛等为辨证要点。
燥热病邪犯于卫分,病位主要在肺卫
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或无痰,咽干
ppt课件
7
(一)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温邪入侵人体
激发体内防御机能,出现一 系列由邪正相争所引起的反 应
导致了卫气营血及有关脏器功 能失调及实质损害。
ppt课件
8
卫气分 营血分
功能失调为主 实质损害为主
ppt课件
9
卫分证 属表
气分证 营分证 血分证
属里
气分证较浅 营分证较深 血分证更深
ppt课件
ppt课件
17
2、气分证
(1)概念: 气分证是温邪在里,引起人体脏腑或组织气机活动
失常的一类证候,属于外感病里证的范畴,同时还包括 了半表半里证在内。 气分证的病变较广泛,凡温邪不在卫分,又未传入营 (血)分,都可属气分证范围,涉及的病变部位主要有 肺、胃、脾、肠、胆、膜原、胸膈等。
பைடு நூலகம்
ppt课件
18
10
1、卫分证
(1)概念: 卫分证是温邪初袭人体,引起以卫外功能失调为主要
表现的一类证候,属于外感病表证的范畴。
ppt课件
11
(2)主要证候: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或有咳嗽,口微 渴,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等。其中以发热与恶寒并 见,口微渴为辨证要点。
确定病邪在卫分的主要依据,是发热与恶寒并见,一般 是发热重恶寒轻。是否出现口渴则是判断病证寒热属性的重 要症状之一,如见口渴,则提示所感之邪为温邪。因此通常 将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作为卫分证的辨证要点。
气分证的形成途径
一是在卫分的温邪传入气分;
二是温邪直接犯于气分,例如暑热病邪可以直犯阳明, 湿热病邪则直犯于脾胃等;
三是气分伏热外发,如伏寒化温病邪伏于气分而内发;
四是由营分邪热转出气分等。
ppt课件
19
(2)主要证候: 气分证的临床表现可因病邪性质及病变部位不同而各异。
其共同的特点: 热势壮盛,不恶寒,汗多,渴喜饮凉,尿赤,舌质红,
苔黄,脉数有力等,其中以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为 辨证要点。
ppt课件
20
各种气分证的病机变化和临床表现虽大体相似,但因 病变部位不同和病邪性质各异,各种气分证的临床表现不 完全相同,除上述典型的共有症状外,还可见邪热盛于某 一脏腑部位的症状表现。
ppt课件
21
热盛阳明证: 壮热,不恶寒,但恶热,汗多,口渴饮冷,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