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的质量控制
《中国药典》2020版—生物制品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生物制品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生物制品实验动物分为生物制品生产用实验动物和检定用实验动物。
生产用实验动物是指用于生物制品生产的实验动物,检定用动物则是用于生物制品检定的实验动物。
本通则是对生物制品生产用和检定用实验动物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的质量控制要求。
实验动物的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一、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分类按照实验动物携带微生物与寄生虫情况进行等级分类,分为普通级、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和无菌级实验动物。
普通级实验动物[conventional (CV) animal]系指不携带所规定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和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实验动物。
清洁级实验动物[clean (CL) animal]系指不携带普通级实验动物的病原,并且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级实验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 animal]系指不携带普通级和清洁级实验动物的病原,并且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无菌级实验动物[Germ Free (GF) animal]指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SPF 鸡胚是指由SPF 鸡所产的受精卵,在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条件下,经孵化后所生成的鸡胚。
疫苗生产与检定应采用适宜级别的实验动物,具体应符合相关各论的要求。
二、检测要求1、外观要求实验动物应外观健康、无异常。
2、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检测项目常用实验动物检测要求见表1-8。
必须检测项目,在日常检查时必须定期检测;必要时检测项目,在供应商评估或者怀疑有感染时进行检查,根据需要而定。
3、实验动物质量检测频率一般不少于 3 个月。
表 1 生物制品生产用、检定用小鼠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检测项目Hantavirus (HV)Ectromelia Virus (Ect.)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仙台病毒 Sendai Virus (SV)小鼠肺炎病毒 Pneumonia Virus of Mice呼肠孤病毒Ⅲ型Reovirus type Ⅲ (Reo小鼠细小病毒 Minute Virus of Mice脑脊髓病毒Theiler ’。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1
(三)杂交一代动物旳特征及应用 1.遗传和表型上旳一致性 2.杂交优势 3.杂合旳遗传构成 4.作为某些疾病研究旳模型
16
第二节 试验动物微生物与寄生虫学 质量控制
一、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旳危害性 1.影响试验成果 试验动物旳微生物和寄 生虫感染可不同程度干扰试验成果,从而 影响研究工作旳精确性和可靠性,甚至得 犯错误旳结论。隐性感染常造成动物生理 生化指标旳变化,使试验得不到应有旳成 果。或因试验处置,动物抵抗力下降,使 隐性感染显性化,造成疾病旳发生。
6
2、无菌动物旳特点 形态学变化
1. 消化系统: 盲肠膨大,易发生盲肠扭转,造成破裂。 2. 循环系统:心脏变小。 3. 免疫系统:胸腺上皮细胞变大,胞浆泡状构造和溶酶体变小。
生理学变化 1. 免疫功能:免疫应答慢,过敏反应、对异体移植物旳排斥反应
以及本身免疫现象消失或减弱。对微生物感染非常敏感。 2. 生长率:豚鼠、兔生长率降低,大、小鼠变化不大。 3. 代谢:水分代谢周期延长,肠管对水旳吸收率低。 4. 营养:体内不能合成VitB、VitK。 5. 抗辐射能力:增强。 6. 寿命:长于一般动物。
悉生动物
Gnotobiotics animal GN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
清洁动物
Clean animal CL
一般动物
Conventional
喂养条件
隔离系统
Isolation system
隔离系统
Isolation system
屏障系统
解剖、脏器、肠内容物、粪便取样
体外寄生虫检测
检测 检测报告
体内寄生虫检测
31
影响实验动物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及实验动物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影响实验动物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及实验动物环境控制的重要性一、影响实验动物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有:1、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流与风速等。
2、空气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气溶胶、有害气体、空气净化与调节等。
3、声光因素,包括声波、噪音、光照度、光照周期、紫外线等。
4、生物因素,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等。
5、居住因素,包括居住大环境、居住小环境。
6、饮食因素,包括饲料及饮水。
7、社会因素,包括动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及人与动物的社会关系。
二、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质量的影响1、气候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1.1、温度的影响1.1.1 影响生长发育1.1.2 影响繁育在低温环境下性周期出现较迟,产仔数减少,死胎率增加,泌乳量及离乳率均减少;高温下雄性小鼠出现睾丸和附睾萎缩,精子形成能力下降,怀孕大鼠死亡率明显增加1.1.3 影响健康---对幼崽的影响明显直接发病。
高温,动物易患热痉挛和热射病。
低温,动物易感冒等。
间接发病。
影响病原体的存活和繁殖(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各种病原体和媒介的生存和繁殖。
例如,猪的肺炎支原体室温中存活不超过36h,低温可存活数天至数年,高温使口蹄疫病毒很快失去活性)1.1.4 影响行为和形态低温下繁殖的小鼠尾长明显缩短。
大鼠在10 ℃繁殖时,其尾长较在30 ℃下繁殖的约短2cm1.1.5 对实验研究的影响通过影响实验动物脏器系数而影响实验结果--负相关;通过影响实验动物的生理学指标而影响实验结果--山内忠平,Wister大鼠血液指标,血红细胞、白细胞数、红细胞容量值在低温或者高温下均有增加;对药理毒性实验的影响(环境温度不同,常使同种动物实验出现不同的结果。
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化学物质的毒性反应时,环境温度不同,动物对毒性反应的LD50不同,其急性毒性反应曲线也不一样);对动物体温测定实验的影响。
--快速直接。
热源检测温度范围0.6 ℃;对外科手术实验的影响。
--体温下降导致休克死亡,高温或者低温都不利于创口的愈合。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标准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标准◼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实验动物引起的常见过敏反应病症症状体征接触性荨麻疹发红、皮肤发痒、隆起肿块、凸起的局限性红斑损伤过敏性结膜炎打喷嚏、发痒、流清鼻涕、鼻充血结膜充血、化学因素病、流眼泪过敏性鼻炎打喷嚏、发痒、流鼻涕、鼻充血鼻粘膜苍白或水肿、流鼻涕气喘症咳嗽、气喘、胸闷、呼吸急促呼吸声减弱、呼吸时相延长或者气喘、可逆气流闭塞、导气管高反应性过敏症全身性瘙痒、红疹、眼睑水肿、吞咽困难、呼吸短促、眩晕、晕厥、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腹泻潮红、疹块、血管水肿、喘鸣、气喘、低血压常见的实验动物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易感动物危害和国内流行情况出血热病毒人、犬、小鼠隐性感染,长期排毒;急性感染,造成人和动物死亡,实验人员易于感染狂犬病毒犬、猫、猴、人等急性接触性传染,散发出现口蹄疫病毒牛、猪、人等急性接触性传染,传播快伪狂犬毒犬、猫、人皮肤剧痒、发热,脑脊髓炎、神经炎、我国多种动物发生过本病麻疹病毒猴、人同人麻疹,并发巨细胞性肺炎,我国猴群中抗体阳性率为46.77%猴痘病毒猴、人、松鼠皮疹,严重者死亡。
我国猴群抗体阳性率为3.74%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小鼠、豚鼠、仓鼠、人人畜共患,垂直传播,人感染表现流感症状和脑膜炎。
普通小鼠群抗体阳性率为3%沙门氏菌人和所有动物急性爆发型:发病急,死亡快;恶急性型:腹泻、肠炎;慢性型:隐性感染,长期带菌志贺氏菌猴、人消化道感染,急性型高热、呕吐、脓血便,慢性型有菌痢史,间歇发作,部分长期带菌布氏杆菌猪、犬、人、羊生殖道感染为主,流产,阴道排污秽分泌物;睾丸炎,丧失生育能力丹毒杆菌猪、人、小鼠人感染后称“类丹毒”➢按微生物学控制分类⚫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 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动物,简称SPF动物。
实验动物的分类和质量控制
1、dw(dwarf,侏儒):隐性突变,缺乏生长激素和 甲状腺激素,纯合子dw/dw。
2、hr(hairles,无毛):生后14天脱毛(几乎裸体) ,多用于皮肤放射效应。
3、dy(dystrophia musculairs,肌失养症):纯合子 dy/dy,生后2-3周后肢瘫痪。
常见的远交(封闭)群动物
2. 大鼠
Wistar大鼠,SD大鼠。
3. 兔
新西兰兔、青紫蓝兔、日本大耳白 兔等。
命名
• 1、用2-4个大写字母表示。 • 2、保持者与品系名称之间用冒号隔开。 • 如:N:NIH-nu/nu
封闭群的特点及应用
1、遗传组成具有很高的杂合性。
1 由于杂合性,导致个体间的反应具有差异,因 此,个体间的重复性各一致性差,一般作为遗 传实验的基础群体。
原因:1、有害隐性基因的暴露。 2、多基因平衡的破坏。
常见的近交系动物
1.近交系小鼠 1) C57BL/6J:第一个基因组测序工程的动物
,常作为遗传工程的研究。 2) BALB/c:主要作为单抗的研制。 3) DBA:第一个近交品系小鼠。 4) 129/sv:作为基因敲除的ES来源。 5) FVB:雄性原核大,作为显微注射的首选
杂交群的特点及应用
1、遗传和表型上的一致性
就某些生物学特征而言,杂种一代比近交系 动物具有更高的一致性,不容易受环境因素变化的 影响,可广泛地适用于营养、药物、病原和激素的 生物评估。
2、杂交优势 克服了近交衰退现象。
杂交群的特点及应用
3、同基因型
具有杂合的遗传组成,同时又能接受两个亲本 品系的细胞、组织、器官和肿瘤的移植,适用于 免疫学和发育生物学等研究领域。
实验动物环境质量控制1
1959年Russell和Burch提出的 影响实验结果的遗传和环境因素
genotype基因型
发育环境 developmental phenotype表现型 周围环境 proximate dramatype 演出型
动物对实验处理的反应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R = (A+B+C)× D + E R:实验动物的总反应 A:动物种的共同反应 B:品种品系特有的反应 C:个体反应(个体差异) D:环境影响 E:实验误差
4、光照 工作照度150—300lx 动物照度15-20lx 明暗交替时间12/12或10/14h 照度对动物的生殖生理和行为活动有较大 影响 强光长时间照射引起角膜退行性变化
5、噪声 60dB以下 音域,人1000~2000Hz,小鼠1000~5000Hz。 引起小鼠听力性痉挛。 对生殖影响较大,如豚鼠流产。 引起动物呼吸、心跳、血压、肾上腺皮质激 素等生理指标变化。
6、空气洁净状况 气体污染, 氨14mg/m3 有害气体,氨、甲基硫醇、硫化氢等 颗粒污染,100级,10000级,100000级 美国宇航局标准,每立方英尺空气中直径0.5微米 以上粒子的个数。 粉尘颗粒,是变应原,还是微生物的主要载体。
落下菌数,0(隔离环境),3(屏障环 境),或30个/皿(普通环境) 在不饲养动物的状态下每5~10m2放置1个 直径9cm的血琼脂培养皿,暴露30min培养 48h的菌落数。
不同温度对药物LD50的影响(mg/kg)
药物 15.5℃ 26.7℃ ---------------------------------------苯异丙氨 197.0 90.0 盐酸脱氧麻黄碱 111.0 33.2 麻黄碱 477.1 565.0
表4-1 不同环境温度时戊巴比妥钠(95mg/kg) 腹腔注射导致大鼠死亡率比较
实验动物学的环境设施与营养质量控制
4.噪音
实验动物环境
• 噪声可造成大 、小鼠生育力减退,妊娠障碍和流产, 出现食仔现象,动物产仔数、离乳数均减少,咬死率 增加。
• 声音刺激会引起心跳、呼吸次数及血压增加,使小鼠 WBC增加,肾上腺皮质酮上升。
• 噪音(GB≤60dB)
一、实验动物环境概述
5.光照
实验动物环境
– 重要参数:周期、强度、波长
一、实验动物环境概述
1.温度
实验动物环境
(4)温度对动物抵抗力的影响
• 气温过高或过低可导致动物抵抗力降低,使动物患病,甚
至死亡。世界各国对饲养室和动物实验室气温规定的标准
值一般在19 ℃ -29℃。
一、实验动物环境概述
实验动物环境 2.湿度
空气中湿度是指大气中水分含量,按每立方米实际含水量( 克)表示,称为绝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含水量占同等温度下 饱和含水量的比分比值,称为相对湿度(%)
(2)温度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高温下,雄性动物出现睾丸和副睾萎缩,精子生成能
力下降,出现拒配。
➢ ♀:低温下,小鼠阴道开口及性周期出现较迟,在21℃,
每年繁殖3个世代,-3℃只能繁殖2个世代。
➢ 温度过高、过低常导致雌性动物性周期紊乱,怀孕率和产
仔数、离乳率和泌乳能力下降,死胎率增加。特别大鼠, 32℃以上高温,怀孕后期常发生死亡。
1.实验动物饮水要求 实验动物的饮用水应符合卫生部门颁发的人饮用
水的质量和卫生指标。 对于清洁级及其以上级别的实验动物来说,其饮
用水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亦可应用酸化水 (pH2.5-3.0)。
四、实验动物的营养质量控制
➢ 高湿条件下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的生长、繁殖,垫
动物实验质量控制
动物实验质量控制引言动物实验是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动物实验涉及对生命进行控制和利用,因此对于动物实验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动物实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通过正确的质量控制,能够确保动物实验的科学性、可靠性和伦理性,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的痛苦和困扰。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动物实验的质量控制对于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的几个方面:1.科学性:质量控制的目标之一是确保动物实验的科学性。
科学性意味着实验的设计和执行符合科学原理和方法。
通过科学性的质量控制,可以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从而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2.可靠性:动物实验的可靠性是质量控制的核心问题之一。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关系到研究和产品开发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质量控制可以帮助排除误差和偏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伦理性:动物实验涉及对生命进行控制和利用,因此必须遵守伦理标准。
质量控制的目标之一是确保动物实验符合伦理要求,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和困扰。
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执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动物的伤害。
4.重复性:动物实验的重复性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重复性的实验结果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质量控制可以确保实验的重复性,从而验证实验的可靠性。
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为了保证动物实验的质量,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1.合适的实验设备和环境:合适的实验设备和环境是动物实验的基础。
实验设备和环境应符合实验要求,并提供适当的控制和监测功能。
2.严格的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操作规范是动物实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
通过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可以确保实验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3.合理的实验设计:合理的实验设计是动物实验质量控制的关键。
实验设计应考虑到实验目的、实验流程和实验样本数量等因素,以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4.数据记录和分析:数据记录和分析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
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一、引言本质量管理手册旨在建立和维护一个高质量的兽医实验室,提供可靠、准确和有效的实验结果,以确保动物健康和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二、质量管理体系1. 质量政策兽医实验室将始终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通过合理使用资源、培训和继续教育员工以及持续改进工作流程和技术,以满足客户和监管部门的需求。
2. 组织结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最高领导者是实验室主任,他负责确保实验室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并指导实验室所有成员参与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管理部门由实验室主任任命的质量管理主任负责运营和监督。
3. 质量目标兽医实验室的质量目标是通过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测试结果、满足客户要求、持续改进和员工培训来不断提高实验室质量。
4. 文档控制所有相关文件和记录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包括编写、审查、修改、批准和存档。
只有受许可的人员才能访问和更新这些文件。
三、质量管理程序1. 样品管理所有接收到的样品必须经过适当的标识、记录、分类、存储和处理。
不同类型的样品必须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妥善保存,以保持样品的完整性。
2. 设备校准和维护实验室必须对使用的所有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记录必须及时记录并存档。
3. 人员培训所有实验室成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和持续教育,以确保他们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
培训记录必须进行记录并定期评估。
4. 质量控制实验室必须建立并实施适当的质量控制程序,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估和参照物质的使用。
质量控制记录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审查,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5. 客户服务和投诉处理实验室必须确保及时和有效地回应客户的要求和投诉,并对实验室内的投诉进行处理和解决。
客户服务记录必须维护和存档。
四、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进行定期的审核和评估,以确保其持续有效并得到改进。
整体评审必须涉及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设备和仪器的校准情况、质量控制的有效性等方面的内容。
实验动物的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的质量控制
遗传质量控制 环境控制 营养控制 微生物质量控制
一、实验动物按遗传特点分类
• 近交系 (Inbred Strain) • 封闭群 (Closed Colony) • 杂交群 (Hybrids)
如何保持实验动物遗传稳定?
严格的繁育制度
• 按期进行遗传监测
科学引种 严格管理 定期检测
二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分级
• 按照“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GB149252001规定,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分为三级, 控制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 普通环境 (open condition) • 屏障环境 (barrier condition) • 隔离环境 (Isolation condition)
按期进行遗传监测严格的繁育制度科学引种严格管理定期检测按照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gb149252001规定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分为三级控制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普通环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pencondition屏障环境barriercondition隔离环境isolationcondition实验动物物理因素温度湿度气流光照噪音垫料饲养密度人为因素方法化学因素饲料饮水臭气杀虫剂消毒剂生物因素同种生物异种生物实验动物环境因素与指标控制实验动物的营养控制是实验动物标准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实 验 动 物 微 生 物 寄 生 虫 质 量 控 制
环境控制
屏障环境 隔离环境 人员管理
管理控制
物品管理
动物管理 细菌检测
质量监测
病毒检测
寄生虫检测
实验动物环境因素与指标控制
人为因素 设 设 程 制 实验 施 备 序 度 方法 物理因素
温度 湿度 气流 光照 噪音 笼具 垫料 饲养密度
论实验动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论实验动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实验动物是目前科研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科学家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关于人和动物的健康、生物学和药物学等众多领域的研究成果。
这使得严谨的动物研究和质量管理成为科研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论实验动物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证实验动物的良好健康和合法使用。
一、实验动物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确保实验动物健康、适宜和可靠的重要措施。
它涉及到饲养和管理实验动物的整个过程。
饲养和管理虽然时间和资金成本较高,但是这也是确保实验结果真实可靠的必要程序。
质量管理最好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监测实验动物的环境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数据质量和动物的健康状况。
因此,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有一个完整的环境检测系统。
这包括对空气、水和食物的质量测试,对实验室消毒及安全措施的检查等。
减少环境污染可以更好地确保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和动物的健康。
2. 疾病监控实验动物疾病的过程会干扰实验结果。
因此,疾病监测是实验室饲养业务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监测系统应该能够识别和排除那些疾病携带者,并将其分离提前治疗,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及它们它们的健康。
3. 活体指标监测动物活体指标并非用一两个数据就可以保证质量。
然而,通过监测体重,呼吸和心率等活体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问题。
这可以减少实验的干扰因素和动物的不适感。
4. 实验动物的支持实验室动物并不只是一些研究的对象,它们的生存和福利也要考虑到。
因此,在实验室内应该为动物设计合理的饲养和支持设备。
这将有助于保证动物的心情稳定和身体健康。
二、实验动物的控制在实验期间,为了保证动物健康和适应性,需要有效控制实验动物。
这包括:1. 饮食和水的控制为了避免食欲萎靡和揠苗助长的观感问题,在实验期间需要对动物饮食和水的摄取量进行控制,防止动物超食和缺水,维持好动物的健康状态。
2. 环境的控制实验材料应该得到适宜的控制,以维持数据的准确性。
兽医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控制
兽医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控制检测结果质量控制是为了确保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及可信度,评估和监督实验室能力维持的状况。
质量负责人组织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技术负责人负责对该计划进行评审,科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质量监督员负责实施中的监督,档案管理员负责有关验证和比对实验资料的归档。
由质量负责人根据检测工作的质量状况,可选择性地采用适当的结果质量控制方式,编制质量控制计划,技术负责人应对结果质量控制采取的方法、控制的项目、时间安排等进行评审,评审后报实验室主任批准后,由科室负责人组织实施,各部门质量监督员负责实施中的监督。
每项结果质量控制计划实施后,应由技术负责人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时应当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加以纠正。
结果质量控制计划包括(不限于):新开展的检测工作、实验方法的标准化、年度能力验证或比对实验及不合格的项目、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
第一节新开展的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实验室在准备开展新检测项目时,由技术负责人制定新开展工作项目计划,填写新检测项目申请表(表4-1),报实验室主任审批;实验室负责相关新开展项目的实验工作,指定项目负责人、确定检测方法、编制检测实施细则及检测准备工作。
技术负责人负责新开展项目评审结果的核查验收。
表4-1 新检测项目申请表一、开展新检测项目的要求(一)对从未开展过的新检测项目的评审对拟开展的新检测项目,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调研,收集资料,开展调查,提出新检测项目的方案。
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新检测项目的名称、项目意义、项目的应用范围。
(2)制定新检测项目分析表,其中包括检测项目、检测设备及仪器、辅助装备、标准物质、参考标准、检测环境等条件。
(3)在没有规定的检测方法时,应尽可能选择国际或国家标准中已经公布或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文献或杂志公布的方法。
(4)技术负责人组织对新检测项目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报实验室领导批准后,通知承担新检测项目的科室负责人做好评审前的准备工作。
No3实验动物的遗传及质量控制
饲料质量控制
选择优质、营养均衡的饲料,避免使用霉变、污染的饲料。
饲养环境控制
保持饲养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适宜,确保动物能够正常 摄食和消化吸收。
营养状况监测
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营养状况监测,如体重、体长、血液生化指标 等,及时发现并纠正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的问题。
04 实验动物的遗传操作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
遗传多样性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1 2
遗传背景差异
不同品种和品系的实验动物在遗传背景上存在差 异,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不一致性和不可重复性。
基因突变和遗传漂变
实验动物的遗传物质在繁殖过程中可能发生突变 和遗传漂变,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3
遗传与环境互作
实验动物的遗传背景与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互作关 系,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解释和推断。
01
遗传背景复杂性
实验动物的遗传背景多样性可能 导致实验结果的不一致性和难以 解释。
02
基因突变和遗传漂 变
实验动物在繁殖过程中可能发生 基因突变和遗传漂变,影响实验 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03
微生物和寄生虫感 染
实验动物可能受到微生物和寄生 虫的感染,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和影响。
实验动物遗传及质量控制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CRISPR-Cas9技术
一种基于细菌免疫系统的基因编辑技术,通过设计特定的引导RNA
(gRNA)和Cas9蛋白,实现对目标基因的精确切割和修复。
02
TALEN技术
一种基于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TALE)的基因编辑技术,通过设计
特定的TALE蛋白和核酸酶,实现对目标基因的切割和修复。
03
ZFN技术
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遵循伦 理和法规要求,尽量减少动物
第二章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总结
这种动物是通过无菌操作的子宫切除术、 剖腹产术、胚胎移植等获得的,饲育于隔离系 统。该技术的核心是,使动物排除(潜在的)致 病微生物的菌群。 用大量抗菌素也可使普通动物暂时无菌, 但这种无菌状态往往是一时性的,残留的细菌 在适当的条件下又会在体内繁殖,即使把体内 的细菌全部杀死,抗菌素给动物造成的影响却 是无法消除的。因此无菌动物必须是生来就是 无菌的。
工作人员如果出现腹泻、皮疹、慢性呼 吸道疾病等症状,显示有可能增加(潜在)病 原微生物传播机会,那么实验动物被污染的 风险增大。 一个可能的假设是,多种作用于人的病 原微生物因为种属的不同,并不能使实验动 物致病。然而,这些微生物的污染却能引起 一小部分实验动物临时产生针对这些微生物 的抗体。
三、微生物学分级 根据实验动物所携带的微生物情况,可将 实验动物分为不同的等级。目前所颁布的最新 的我国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国标GB 14922.2-2010),将实验动物分为四个等级: (1)、普通动物; (2)、清洁动物; (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 (4)、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 同时,根据实验动物的微生物等级不同, 将犬和猴分为普通级和无特定病原体级(SPF) 二个级别。
2、干扰动物实验结果 大多情况下,病原微生物感染动物后并不 出现临床症状。然而,这些潜在的感染却能严 重影响动物实验结果。如: 仙台病毒感染后,能造成动物B、T淋巴细 胞对抗原刺激的应答反应减弱,增加干扰素产 量,减少血清第三补体因子水平; 小鼠感染肝炎病毒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 噬细胞活性、抑制淋巴细胞的细胞毒素活性被 抑制,诱导动物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 转氨酶等许多肝酶水平升高;
2、清洁动物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 CL)是除不带有 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 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清洁动物是 根据我国国情自行设定的等级动物。 清洁动物的引种,必须来源于SPF动物或 无菌动物,应饲养在屏障系统中。 清洁动物仅适合于短期或部分科研实验。 它较普通动物健康,又较SPF动物容易达到质 量标准,在动物实验中可少受动物疾病的干扰 ,是在我国现实情况下的一种过渡型动物级别。
动物实验质量控制
降低实验成本: 通过质量控制, 降低实验成本, 提高实验的经济 效益
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
01
实验动物的选择:选
择健康、无疾病、无
寄生虫的动物
02
实验环境的控制:保
持适宜的温度、湿度、
光照等环境条件
03
实验过程的控制:遵
循实验方案,避免不
必要的伤害和痛苦
04
实验后的处理:妥善
处理实验动物,避免
不必要的伤害和痛苦
提高实验结果的可解释性:通过质量控制,可以保证 实验结果的可解释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降低实验成本
提高实验效率:通过质量 控制,减少实验过程中的 错误和重复,提高实验效 率
提高实验结果准确性:通 过质量控制,提高实验结 果的准确性,减少实验重 复次数,降低实验成本
减少实验材料浪费:通过 质量控制,减少实验过程 中的材料浪费,降低实验 成本
够检测到微小的变化
02
重复性:实验结果是否在
不同条件下重复出现
01
准确性:实验结果是否
与预期相符
质量控制的实施
实验人员的培训
01
培训内容:实验方 法、实验流程、实
验设备操作等
02
培训方式:理论授 课、实践操作、案
例分析等
03
培训考核:笔试、 实操、面试等
04
培训效果:提高实 验人员的技能和素 质,确保实验质量
动物实验质量控制
演讲人
目录
01.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02. 质量控制的方法 03. 质量控制的实施 04. 质量控制的效果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性 的关键
质量控制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提 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要求
编制进程
2016年10月13日,国家标准计划《实验动物—质量控制要求》(-T-469)下达,项目周期23个月,由 TC281(全国实验动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 委员会。
2017年11月1日,国家标准《实验动物—质量控制要求》(GB/T 34791-2017)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 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引用文件
引用文件
参考资料:
意义价值
意义价值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要求》(GB/T 34791-2017)围绕实验动物质量控制,从实验动物生产、运输到使用 整个过程关键环节进行控制,以求控制实验动物质量,更好的为生物医药科技和产业服务。制定并执行实验动物 质量控制标准,可以有效保证实验动物质量。该标准从实验动物生产、运输、使用各个关键环节入手,提出了一 个既符合国际公认要求,又切实可行的国家标准。
主要起草人:秦川、曾林、岳秉飞、刘云波、芦宏斌、杨志伟、陈振文、叶华虎、孙兆增、时延胜、白杰英、 孔琪。
标准目次
标准目次
参考资料:
内容范围
内容范围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要求》(GB/T 34791-2017)规定了实验动物机构、人员、设施、设备条件、种源、 繁殖与生产、质量检测、包装与运输、防疫与治疗、使用、福利伦理等质量控制要求。《实验动物—质量控制要 求》(GB/T 34791-2017)适用于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机构。
2018年5月1日,国家标准《实验动物—质量控制要求》(GB/T 34791-2017)实施。
制定依据
国家标准《实验动物—质量控制要求》(GB/T 34791-2017)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 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9)规则起草。
实验动物学 第七章 动物实验质量监控
3、1954—1956年:法国的有机锡 胶囊引起207人视力障碍和102人 死亡。
4、1966—1972年,日本的氯碘喹 啉造成上千人失明或下肢瘫痪。
5、1959—1962年,西德的沙利度胺(反应 停)引起万余名婴儿畸形。
目前对新药的要求— “安全、可控、有效”。
动物毒性实验会出现4种结果: *、真阴性—没有毒性(正常结果)。 *、真阳性—有毒性(正常结果)。 *、假阴性—药物毒性不被察觉,用到
人身上后直接危及人类的健康与生命。 *、假阳性—使一个很有前途的新药被
淘汰。
(一)药害事件:
1、1935—1937年: 美国用二硝基 酚减肥,引起白内障及骨髓抑制, 死亡177人。
未成年实验动物体重——小鼠15-18g、 大鼠80-100g 、豚鼠150-200g 、 兔1.5-1.8kg 、猫1.0-1.5kg 、犬 6-8kg(成年)。
(二)性别:一般宜选用雌雄各半。 (三)生理状态与健康情况:
健康,无怀孕、哺乳等。 (四)品系、等级:
白化、SPF级动物运输途中被 污染等。
该药品生产和出厂前未做动物实 验,导致其毒性未被发现,由此可见, 动物实验质量是关乎人命的大事。
(2) 1937年:美国田纳西州的马先 吉尔药厂推出了“磺胺酏—马先吉 尔”,一种专给小孩服用的又香又 甜的消炎药水,使用二甘醇做溶剂, 导致358名儿童肾功能衰竭,107人 死亡。
(3)1990年:孟加拉国使用二甘醇 代替丙二醇生产一种“退热净”酏 剂,导致339名儿童肾衰竭,80多 人死亡。
在设计动物实验,选择实验动 物和评价实验结果时,都要对上述 内容进行监控,才能确保动物实验 获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疾病特点的相似性 • 许多自发或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能不 同程度的反映与人类类似的疾病过程表 现。这些疾病特点,有的经过各种遗传 育种方法可在子代中稳定遗传,有的则 可用各种手段在动物身上诱发复制。因 而可根据实验目的,选用适当的疾病动 物模型来进行实验研究。
• 根据课题设计安排采样时间、方式和数 量,甚至处死动物,最大限度地获取反 映实验效应的样本和资料,进行分层次 研究;
•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和影响因素,进行 多学科、多指标综合研究,从而使有关 过程显现出来; • 可以进行反复观察研究,从而发现规律, 认识疾病本质,找到解决办法。
• 动物对实验处理的反应可用如下公式来 表示:
• 对照应有可比性,即在“同时同地同条件” 下进行。
• 设立对照的正确方法是把研究对象随 机分配给对照组和实验组.
• • 对照设立有 • • 两种方式: •
自体对照
组间对照
•
• 自体对照是指在同一个体身上观察实 验处理前后某种指标的变化,。 • 也可以把两种实验处理在同一个体身 上进行一前一后地交叉比较.
• 动物实验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样本
的研究而得出结论。要将样本的
结论外推到总体,必须尽量使样
本能够真实地代表总体。
• 然而,实验动物的种系和个体差异、 实验环境差异、仪器的稳定性、药 品的纯度、样本的大小等等因素都 可能产生实验误差,影响样本结果 的代表性。
• 为避免或缩小误差,实验设计时必须注 意误差控制,遵循如下原则:
• 实验组与对照组例数相等时,统 计效率最高。
2.一致性原则
• 一致性原则是在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 除了处理因素不同外,非处理因素基本保 证均衡一致.
• 均衡一致是处理因素具有可比性的 基础.
3.重复性原则
• 重复性原则是指同一处理要设置多个样本例数 . • 重复的主要作用是估计试验误差、降低试验误 差和增强代表性,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同时 为体现结果的真实性,保证实验结果能在同一 个体或不同个体中稳定地重复出来,也需要足 够的样本数.
陈 述 问 题 , 开 题 讨 论
实 验 设 计
实 验 观 察
数 据 资 料 积 累
数 据 资 料 处 理
统 计 分 析
提 出 结 论
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恰当地选用标 准的符合实验要求的合格实验动物,根 据科学的合理的设计方案,在相应的环 境设施中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并观察、记 录动物的反应过程或反应结果。以探讨 或检验生命科学中未知因素的专门活动.
对照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 重复性原则 随机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1.对照性原则
• 对照性原则是要求在实验中设立可与实 验组比较,用于消除各种无关因素影响 的对照组。 • 实验组和对照组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设 置对照组是消除或减少非实验因素的干 扰所造成误差的有效措施.没有对照组的 实验结果是难以使人信服的.
•
• 先将动物按顺序编号,再用随机化工具, 将动物分组。动物随机分组的方法很多, 如抽签、拈阄等形式,但最好的方法是 使用随机数字表或计算器。
• •
2、配对比较设计(paired design) 配对比较设计是指实验前将动物按种属、品 系、窝别、性别、年龄与体重等有关因素加 以配对,以基本相同的两个动物为一对,配 成若干对,然后将一对动物随机分配到两组 中。两组动物的种属、年龄、体重、性别等 情况基本相同,取得均衡进行实验,以减少 误差及动物间的个体差异,提高实验效率。
• • • • •
动物实验质量控制的意义 动物实验设计中的质量控制 动物的选择 影响动物实验的个体因素 实验技术环节对动物实验效果的影响
一、 动物实验质量控制的意义
• 现代医学研究的两条基本途径: • 临床研究 • 动物实验 • 与临床试验相比,动物实验具有独特的 特点和优点。
• 可以将高温、冷冻、缺氧、放射、毒气、 致癌物质、烈性传染病等不便施加于人 体的有害因素在动物身上进行研究;
• 在实验研究中,必须根据实验动物的特 点,结合实验研究的目的,选择最适合 该项实验目的的实验动物。 • 实验动物品种、品系选择正确与否,直 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可信性、可靠性、 可比性。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
• • • • • • (一)相似性原则 (二)差异性原则 (三)易化原则 (四)相容或匹配性原则 (五)易获性原则 (六)重现性、均一性原则
• 样本数过少,实验处理效应将不能 充分显示; 样本数过多,会增加实 际工作中的困难.因此,在进行实验 前必须确定最少的样本例数.既可 按一般估测方法确定,也可通过统 计学方法进行测算确定。
• (1)一般估测的样本数 • 小动物(大鼠、小鼠、蛙、鱼):每组10-30例, 计量资料每组不少于10例, 计数资料每组不少 于30例; • 中等动物(豚鼠、家兔): 每组8-20例,计量资 料每组不少于8例, 计数资料每组不少于20例; • 大动物(犬、猫、猪、羊等): 每组6-20例,计 量资料每组不少于6例, 计数资料每组不少于 20例。 • (2)按统计学方法测算样本数(见257页)
• R = (A+B=C)×D+E
• 因此我们必须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多种 因素进行控制,以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 实验结果R。
二、动物实验设计中的质量控制
实验设计是科研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是 进行实验和统计分析的先决条件,是实验 研究获得预期结果的重要保证。 一个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不仅需要专业 方面的理论设计和技术设计,还要考虑统 计学要求,合理地安排各种实验因素,严 格控制实验误差,从而用较少的人力、物 力和时间,最大限度地获得丰富而可靠的 资料。
• 5、 正交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 正交设计是研究多因素试验的一种设计 方法。其特点是利用一套规格化的表格 —正交表来安排试验,适用于多因素、多 水平、试验误差大、周期长等一类试验 的设计。
•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只要根据试验条件直 接套用正交表即可,而不需要另行编制。
动物实验质量控制
医学科研工作基本程序
• 医学科学研究就方法来说是提出假说、
验证假说的过程。其工作程序是紧紧围绕 这条主线进行的。医学科研工作基本程序 如下:
医学科研工作基本程序
提出假说 确定题目 安排实验 验证假说
总结工作,完成论 文 ,拿出成果。
文 献 检 索 , 调 查 访 问
假 说 形 成 , 提 出 设 想
动物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 动物实验设计是动物实验过程的 依据,是实验数据处理的前提, 也是提高实验研究质量的重要保 证。
• 严密而合理的动物实验设计与分组,不 仅对实验结果和误差有比较准确的估计, 最大限度地获得丰富而可靠的资料,而 且还可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实验设计 不当而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甚至前 功尽弃的不良结果。 • 因此,做好动物实验设计是一项十分重 要的工作。
•
•
3、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 design) 随机区组设计又称配伍组设计,它是 配对设计的扩展。该类设计创始于农 业试验。随机区组设计不但可以确定 处理因素的效果,还可以明辨“区组” 的影响。
• 在动物实验时,可将一窝小鼠或大鼠划 为一个区组,确定数个区组后,按区组 随机化原则将各区组的动物随机分配到 处理组和对照组。
• 2、时象或年龄状态的近似 • 不同种属实验动物的寿命长短不一,大 多比人的寿命短,但在各相应生命阶段 或时象上可相互对应。 • 在研究老年性或胚胎发育实验课题时, 选择生殖和生命周期短的动物,无论从 动物的来源或从实验周期的安排上都很 容易做到。
犬与人的年龄对应
• 犬龄(年)1 3 5 9 13 16
• (一)相似性原则 • 相似性原则是指利用动物与人类某些机 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的相似性选 择实验动物。一般来说,动物所处的进 化阶段越高,其功能、结构、反应也越 接近人类,如猩猩、猕猴、狒狒等非人 灵长类动物是最类似于人类的。
• • •
相似性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相似性 哺乳动物中有许多解剖上的相似点,因 而其生命功能基本过程也很相似。
• 人龄(年)15
28
36
52
68
80
• •
3、群体分布的相似性 以群体为对象的研究课题,要选择群体 基因型、表现型分封闭群或远交群动物。
• 4.生态或健康状况的近似性 • GF/GN、SPF、CL和CV级实验动物分别 代表着不同的微生态模式,具有不同特 点(参考微生物控制章节),适用于不 同的研究目的。
• 自体对照可有效减少个体差异对 试验处理反应的影响.
自体对照
减肥前,体重200kg
减肥后,体重180kg
• 组间对照是指将若干动物以随机抽样 的方法,将其分成若干平行组,随机挑 选一组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 ,进行比较.
• 不做任何实验处理或给生理盐水进行比 较的对照组叫“空白对照”或“阴性对 照”。 • 实行正常值、标准值处理进行比较的对 照组叫“标准对照”或“阳性对照”。
三、实验动物的选择
• 目前国际常年保有的实验动物品种、 品系达数百种,我国常年保有的实 验动物品种、品系也有50余种以上。 各实验动物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差异 较大,而同品种不同品系间也各有 其具备优势的生物学特性。
• 怎样从广博的实验动物资源中选 择合适的实验动物进行科学实验 研究,是科研工作者在实验研究 中首先碰到的问题。
•
•
4、单组比较设计(self-comparison design) 单组比较设计是指在同一个体上观察 实验处理前后某种观测指标的变化, 又称同体比较或自身对照。
• 例如,用同一批动物处理前后作比较, 或用同一批动物的不同部位或不同器官 作比较。 • 此法的优点是能排除个体间生物差异, 但同体前后的比较,时间间隔不宜过长, 否则受试对象或样品可能因时间间隔过 长,受到混杂因素影响或自身发生某种 变化,失去同体比较的均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