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动物实验质量控制.pptx

合集下载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及分类 PPT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及分类 PPT
家兔、豚鼠、地鼠:(四个等级) 基础级、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无菌级 。
犬、猴:(两个级别) 基础级、无特定病原体级。
44
(二)实验动物得微生物学控制: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及分类
• 一、实验动物标准化得意义 二、实验动物标准化得内容 三、实验动物标准化得实施
一、实验动物标准化得意义
实验动物就是生命科学发展得基础和重要得 支撑条件,涉及到医药、卫生、科技、教育、环保 等行业,直接关系到人类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 全。
在药品、生物制品、农药、食品、化妆品、 化工产品、进出口商品检验等实验中,实验动物总 就是作为人类得替身,承担安全性评价和效果实验。
系统杂交动物特点
• 具有杂交优势,生命力强,表现为适应 性和抗病力强,繁殖力高,没有近交系 那种近交衰退得现象;
• 具有与近交系动物相类似得遗传均质 性,因而动物试验得可重复性好;
• 国内、外广泛采用,分布广,研究结果 便于类比和交流。
系统杂交动物应用
• 系统杂交动物被广泛地用作各个 领域动物实验得材料。尤其就是 在生物医学得实验研究中有特别 得用途。
实验动物得遗传学控制
封闭群: 封闭群动物就是指一个种群在五年以上既不
以近交形式进行交配,也不从外部引进新种,仅在封 闭条件下得一定群体中进行随机交配繁殖得动物 群。
28
实验动物得遗传学控制
• 封闭群动物保持了相当程度得杂合性,从而避免了 近交衰退得出现。所以,生活力、生育力比较强,具 有繁殖率高、每胎产仔数高、每胎间隔短、子代 死亡率低、抗病力强、寿命长等特点,因此可以大 量生产。成本低。广泛应用。
• 世界上生物医学论文得60%以上就是采用实验动 物进行得。
• 生命科学领域内,研究课题得确立、成果水平得高 低等都决定于实验动物得质量,否则科学实验就不 能在时间、空间和研究者之间进行比较,科研成果 和论文不能在国际上进行交流,得不到国际上得公 认,可能被看做一堆废纸,实验结果科学性将会受到 质疑,生命科学研究不能走向世界。

实验动物学PPT:实验动物遗传质量和微生物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学PPT:实验动物遗传质量和微生物质量控制
AKR/J
一、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
(一)近交系 近交系动物的特征
6、长期遗传稳定性
已建立的近交系动物在遗传上具有高度稳定性,个体遗传 变异仅发生在少量残留杂合基因和基因突变上,而这种机率非 常低。如果品系在被确认为近交系后坚持近交,同时辅以遗传 监测,及时地发现和清除遗传变异的动物,该品系的遗传特性 可世代相传。
一、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
(一)近交系 近交系动物的特征
3、 特征表型的一致性
由于遗传上的同源性,近交品系内个体在表型上极为相同 ,如毛色、血型、组织型、形态上的特征、行为的类型等,尤 其是那些高度由遗传决定的生物学特征。近交系表型上的一致 性使得使用较少量的动物,即可以达到统计学的精确程度。
一、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
(一)近交系 近交系动物的应用
3、某些近交系具有一定的自发或诱发肿瘤发病率,成为肿瘤 病因学、肿瘤药理学研究的重要模型;
4、多个近交系同时使用可使研究者分析不同遗传组成对某项 实验的影响,或者观察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一、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
(一)近交系 近交系动物的分类
普通近交系 亚系 重组近交系 同源突变近交系 转基因动物
实验动物学的遗传质量控 制和微生物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为什么要求遗产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
实验动物的定义
指经人工饲育或人工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遗传、营养、 环境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 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动物的遗传背景与反应特性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不同遗传背景与反应性的实验动物,对同一刺激有时可引出 不同质和量的反应。
BALB/c、C57BR/cd
一、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
(一)近交系 近交系动物的分类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PPT课件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PPT课件

弓形虫病 toxoplasmosis
沙门氏菌病 (Salmonellosis)
Salmonella typhimuriumS . ent eritidis
猫 、 猪 、 羊 、导致自然流产、死胎、早产和
狗、鼠等
新生儿严重感染 ,后天:局限
性感染以淋巴结炎最为多见 ;
全身性感染多见于免疫缺损者
(爱滋病、恶性肿瘤)
2
1、按微生物学控制的动物分类
(1)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CV) (2)清洁动物(cleaning animal, CL) (3)无 特定 病 原 体 动 物 (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 (4)悉生动物(animal with known bacterial flora) (5)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 ,GF)
243常见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1鼠肝炎病毒感染2仙台病毒感染3鼠肺支原体病4嗜肺巴斯德杆菌病5小鼠呼肠孤3型病毒感染6球虫病7犬细小病毒感染8犬瘟热25三三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国家标准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国家标准不同等级啮齿类不同等级啮齿类兔兔犬和猴等实验动物要犬和猴等实验动物要求排除的细菌求排除的细菌病毒应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病毒应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有关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标制定的有关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标准准gbgb1492214922
〔3〕生活力、抵抗力明显增强,易于饲养。
9
4、GF动物的应用
微生物研究
〔1〕GF是研究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即微生生 物与宏生生物相互关系,微生物与微生物的共 生与拮抗关系的最正确动物。
〔2〕口服霍乱弧菌使幼龄GF豚鼠死亡,口服前感 染梭状芽胞杆菌,动物不发生死亡;口服福氏 痢疾杆菌使幼龄GF豚鼠死亡,口服前接种大 肠杆菌,动物不发生死亡。

动物实验的质量控制

动物实验的质量控制

1、规划设计动物实验必须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 熟悉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体征、治疗用药、疾 病转归以及有关检查指标等. 2、规划设计动物实验还要较好地掌握实验动物学 的知识,做好实验对象、处理因素和实验效应三 个基本要素的设计。
成功的动物实验是将医药学和实 验动物学等学科知识有机结合, 并使设计合理的课题得到正确实 施的结果。
• 如,SPF动物是正常的健康无病模型, 采用该级别动物作实验,能排除疾病或 病原体的背景性干扰;GF动物属超常生 态模型,既能排除微生物的干扰,又减 少了免疫功能的影响;
• 而CL及CV动物则应用很多,除有价廉 和易获得外,对设施的要求较简便、管 理也相对容易。但由于它们携带某些微 生物,因而实验难于避免微生物的干扰。 在选择时应结合课题目标、研究方法、 设施条件及经费等作综合考虑。
• 样本数过少,实验处理效应将不能 充分显示; 样本数过多,会增加实 际工作中的困难.因此,在进行实验 前必须确定最少的样本例数.既可 按一般估测方法确定,也可通过统 计学方法进行测算确定。
• (1)一般估测的样本数 • 小动物(大鼠、小鼠、蛙、鱼):每组10-30例, 计量资料每组不少于10例, 计数资料每组不少 于30例; • 中等动物(豚鼠、家兔): 每组8-20例,计量资 料每组不少于8例, 计数资料每组不少于20例; • 大动物(犬、猫、猪、羊等): 每组6-20例,计 量资料每组不少于6例, 计数资料每组不少于 20例。 • (2)按统计学方法测算样本数(见257页)
• 5、 正交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 正交设计是研究多因素试验的一种设计 方法。其特点是利用一套规格化的表格 —正交表来安排试验,适用于多因素、多 水平、试验误差大、周期长等一类试验 的设计。

第八章动物实验质量监控-文档资料33页

第八章动物实验质量监控-文档资料33页
种属实验动物。
第三节 动物实验结果的评价及其意义
目前对新药的要求— “安全、可控、有效”。
动物毒性实验会出现4种结果: *、真阴性—没有毒性(正常结果)。 *、真阳性—有毒性(正常结果)。 *、假阴性—药物毒性不被察觉,用到
人身上后直接危及人类的健康与生命。 *、假阳性—使一个很有前途的新药被
淘汰。
一、动物实验设计应具备的条件 1、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2、实验对象:实验动物的选择。 3、处理因素:实验因素、
统计学分析、 环境因素的控制。 4、实验效应:预期结果。
例如: 研究某个终止早孕药物的作用,
实验对象应选择早孕大鼠,处理因 素是指该终止妊娠药物的使用、统 计学处理及实验条件的质量控制, 而实验效应则为早孕终止及相关的 科学分析。
(二)性别:一般宜选用雌雄各半。 (三)生理状态与健康情况:
健康,无怀孕、哺乳等。 (四)品系、等级:
白化、SPF级动物运输途中被 污染等。
(五)实验动物选择的基本意见
(1)呕吐——选犬、猫,不选草食 性动物和大鼠。
(2)过敏、变态反应——豚鼠。 (3)机体发热——家兔。 (4)药物致癌——大鼠、小鼠。
(目前国际草药市场的草药销售额为 400亿美元/年,占5%为20亿美元,占15% 为60亿美元。)
原国家科委还专门组建了2个中药GLP 中心(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 研究院)。
重点掌握内容
1、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 2、成年实验动物的体重标准,慢
性实验选择未成年实验动物的体 重。
3、实验动物选择的基本意见。 4、GLP、SOP等概念。 5、SOP包括的13方面内容。
2、新成立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 在推行GMP认证和GSP认证。
3、原国家科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推 行了国家“九五”攻关课题——中药现 代化发展战略研究。

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共49张PPT)

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共49张PPT)
virus infection)
Lyphocytic choriomenin gitis
virus
狂犬病 (Rabies)
Rhabdo virus
小鼠、仓鼠
类 似 流 行 性 感 冒 的 症 状 ,接 触 感 染 ( 接 触 小 鼠 头痛、肌痛、发热、恶 粪便和尿液);吸入; 心 、 呕 吐 、 喉 痛 、 畏 光 。咬伤,或由节肢动物
如蚊子、蟑螂传播
所有哺乳类
头痛、肌痛、发热、恐 咬伤、皮肤伤口或黏
水、狂妄、抽搐、昏厥、 膜感染含狂犬病毒的
死亡
唾液
细菌性疾病
疾病
病原
媒介动物
人类临床症状
传染途径
全身性感染 (Systemic infections)
布氏杆菌病 (Brucellosis)
犬 Brucdla Canis 、 猪 Brucella suis
正常菌群
a. 正常菌群受内外环境变化发生菌群失调,将产生数量和位置的改变, 由非致病菌变为致病菌。
3. 真菌感染对动物和实验的干扰
病原真菌大多为人兽共患病原,病原性弱,为慢性过程,以慢性增生性炎
症为主。
真菌孢子飞扬,污染环境,威胁动物和实验、饲养人员。
4. 寄生虫感染对动物和实验的干扰
掠夺宿主的营养
(Rabies)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Germfree animal GF
三、微生物、寄生虫潜在感染对实验研究的干扰
1. 实验动物病毒对动物和实验的干扰
鼠痘病毒
a. 实验性结核、X射线、化学毒素、组织移植、肿瘤、运输可使隐性感染病毒激
活。
b. 大量内毒素或切除脾脏可改变吞噬细胞功能,而增加小鼠对病毒的易 感性。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二)近交同类系动物(同源导入近交系、 同源导入系)
定义:
通过杂交—互交或回交等方式将一个基因导入到 近交系中,由此形成的一个新的近交系,与原来的近 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 命名: 在接受导入基因的近交系和提供基因的近交系的 复合符号(名称)中间用英文句号分开,后面加一横 标,导入基因的符号。 例:B6•AKR — H-2k
(3) 支 系
支系的形成:
一个近交系或亚系内部由于存在各种差异而出现的支系。包括环境、母方、细 胞质、可能(极小)遗传上差异等。 支系的命名 1.经人为技术处置形成的支系,应在原品系名称后附加一个小写英文字母标明处理 方式。具体符号:子移植 e; 巢移植 o;奶母代乳 f; 人工喂养 h;人工喂养+奶母代 乳 fh 例:C3HfC57BL/6或C3HfB,表示由C57BL/6品系代乳的C3H近交系 2.由引种形成的支系,在原品系或亚系名称后加一斜线,然后标明引入单位的英文 缩写名称。例:NC/S 3.用代乳等人为技术处置的目的之一是去除或植入垂直感染的病毒。当去除或植入 的病毒十分明确时,用下面方法表示。在品系名称后加一横线,以大写英文字母 标明病毒的名称,最后加上一个“+”或“-”的符号分别表示植入或去除。 例:C3H/HeN-MTV+
基本明确 较少
较高 可能好 较低

约90%
可能
约100%
可能
约80%
可能
实验标准设计 实验结果讨论价值
很高

较高
环 境
外环境:所处自然环境、交通、水电等。 内环境:温度、洁净度、换气次数、噪音
度、光照等。
实验动物设施
开放系统:自然通风、防虫防鼠进入、笼具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药品的毒性检测和安全性评价是新药研究开发所必须进 行的基本程序。
❖ 药品的安全性评价安排在临床研究前进行,主要采用实 验动物作预测。由于影响结果的因素比较复杂,因而要 保证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和科学性,就 必须对实验动物选择、模型建立、试验设计与实施、检 测技术、供试品与对照品的选择与保存、实验工作与数 据记录、结果与结论的评价方法等作严格规范,对试验 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对设施与仪器、人员配备与培 训亦须严格要求。
❖ 因此进行药品非临床安全评价研究规范(good boratory practice,GLP)体系建设非常必要,是提高新药研制水 平、规范国际药品市场所必需。
❖ GLP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指导原则,是 解决“做什么”的问题,而与之对应的标准 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则是解决“怎么做”的问 题,是保障GLP得以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 3.重复性原则: 重复性原则是指同一处理要 设置多个样本例数.重复的主要作用是估计试 验误差、降低试验误差和增强代表性,提高实 验结果的精确度,同时为体现结果的真实性, 保证实验结果能在同一个体或不同个体中稳 定地重复出来,也需要足够的样本数.可按一 般估测方法确定,也可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测 算确定.兹介绍如下:
自体对照是指在同一个体身上观察实验处理前 后某种指标的变化,即把实验处理前的观察指标,作 为实验处理后同一指标变化的对照.也可以把两种实 验处理在同一个体身上进行一前一后地交叉比较.自 体对照可有效减少个体差异对试验处理反应的影响.
❖ 组间对照是指将若干动物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 成若干平行组,随机挑选一组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 为对照组,进行比较.不作任何实验处理或给生理盐 水进行比较的对照组称“空白对照”或“阴性对 照”;施行正常值、标准值处理进行比较的对照组 称”标准对照”或”阳性对照”.对照各组均应在同 一条件下,否则失去对照意义.组间对照适用于需要 多次进行实验观察的实验,有利于随时观察实验条件 变化,判断试验反应强弱及显著性等.实验组与对照 组例数相等时,统计效率最高.
❖ 动物实验是对演出型的一种影响处置。为 了求得动物对处理结果的可信性和可重复 性,就要求演出型的稳定,积极控制影响 动物机体的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因此, 对动物实验实行质量控制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
一、动物实验设计中的质量控制
1. 规划动物实验必须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熟悉 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体征、治疗用药、 疾病转归以及有关检查指标等.
❖ 3.1. 一般估测的样本数
❖ 小动物(大鼠、小鼠、蛙、鱼)每组10-30例, 计量资料每组不少于10例, 计数资料每组不 少于30例;中等动物(豚鼠、家兔) 每组8-20 例,计量资料每组不少于8例, 计数资料每组 不少于20例;大动物(犬、猫、猪、羊等) 每 组6-20例,计量资料每组不少于6例, 计数资 料每组不少于20例.
2.安排实验,验证假说,是战术组织。
实验设计→实验观察→数据资料积累.
3.总结工作,完成论文,是拿出战果。
数据资料处理→统计分析→提出结论。
二、动物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对照性原则:对照性原则是要求在实验中设 立可与实验组比较,用于消除各种无关因素 影响的对照组。
对照应有可比性,即在“同时同地同条件”下进 行.设立对照的正确方法是把研究对象随机分配给对 照组和实验组.对照设立有两种方式,即自体对照和 组间对照.
第九章 动物实Leabharlann 质量控制❖第一节 动物实验质量控制的意义
动物实验是对演出型的一种影响处置。动物对实验 处理的反应可用如下公式表示:R=(A+B+C)D+E。 其中R表示实验动物的总反应,A表示动物种的共 同反应,B表示品种及品系特有的反应,C表示动 物的个体反应(个体差异),D表示环境影响,E表 示实验误差。由公式可以看出:A、B、C是由实验 动物本身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而D是环境因素 (包括实验处理),与动物的总反应呈正相关, 故必须尽量减少D的变化,排除实验处理以外的影 响,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实验结果R。
❖ 因而,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对动物实验研究结果的敏 感性、准确性及可重复性具有重要影响。
❖ 实验动物标准化与遗传、微生物和寄生虫、环境、 营养等影响动物生长发育的因素关系密切,在实验 动物繁育与使用过程中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严格控 制,以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
三、药品安全性研究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
2. 规划动物实验还要较好地掌握实验动物学 的知识,做好实验对象、处理因素和实验 效应三个基本要素的设计。
因此,成功的动物实验则是将医药学和实验动 物学等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并使设计合理 的课题得到正确实施的结果。
❖ 在实验对象上,应正确选择实验动物,重点 在遗传因素的控制;在处理因素方面,除了 施加的实验因素和统计处理外,还包括实验 环境、微生物和营养等实验条件的质量控制; 实验效应即预期实验结果。例如研究某种终 止早孕药物的作用,实验对象选择早孕大鼠, 处理因素则为该药物并进行实验条件质量控 制,而实验效应则为早孕终止。
二、实验动物标准化
❖ 实验动物的标准化是由实验动物生产条件的标准化、 动物质量的标准化以及动物实验(应用)条件的标 准化三部分组成。
❖ 只有动物实验条件与生产条件相适应,才能保证标 准化实验动物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保持其标准化的价 值,才不会发生高等级动物进入低等级实验环境中 导致动物降级或降质的现象.
GLP管理规范已成为世界药品安全 性评价的通行标准。
第二节 动物实验设计与分组
一、 医学科研工作基本程序
❖ 医学科学研究就方法来说是提出假说、验证假 说的过程,其工作程序是紧紧围绕这条主线进行 的。医学科研工作基本程序如下 1.提出假说、确定题目,是战略性决定。
初始意念或提出问题→文献检索,调查访问→假说形 成,提出设想→陈述问题,开题讨论.
❖ 2.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在实验中实验组 与对照组除了处理因素不同外,非处理因素基 本保证均衡一致.均衡一致是处理因素具有可 比性的基础.为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最重要 的是实验过程中保证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除 被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有所不同之外,实验对 象、实验条件、实验环境、实验时间、药品、 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等等,均应力求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