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讲解课件PPT(共42页)

合集下载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解析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调.度/宏观调.控降.解/降.龙伏虎搪塞./敷衍塞.责B.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C.圈.养/可圈.可点喷薄./厚古薄.今重.申/老成持重.D.臧否./否.极泰来乐.府/乐.不思蜀屏.蔽/屏.气凝神【参考答案】B项“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考查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

【解析】延续近两年命题思路,完全落实在多音多义词的辨读上,应当说没有难度。

各组每对读音分别是A.diào/tiáo jiàng/xiáng sè B.xǐng/shěng tà/tuò qiàn/xiānC.juàn/quān bó chóng/zhòngD.pǐ yuè/lè píng/bǐng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参考答案】C A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D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江苏卷)说明解读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江苏卷)说明解读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科(江苏卷)说明解读灌云高级中学张义谦一、08考纲与07考纲的变化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在08年考纲命题遵循的要求中,加上了“以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07年考纲中的“同时注意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有利于推进中学语文课程的改革。

”修改说法为:“从而有利于实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二)、“考试能力要求”的变化“考试能力要求”在07年考试说明中无体现。

08年考试说明恢复了这个内容,并且有调整和增加。

把原来的“D层级”的“表达应用”与“E层级”的“鉴赏评价”位置调换。

08表达是“D鉴赏评价”,“E表达应用”。

且后面的相关内容也作了相应调整。

08考纲还增加了“F探究”层级,作为第六个能力层级。

具体表达是“F.探究:指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展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新增的这个能力层级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的变化这部分是考纲的核心之一,也是变化最大的部分。

具体是:1.说明安排顺序的调整07年考纲的顺序依次为:㈠.知识与应用;㈡.阅读与理解;㈢.写作。

而08年考试说明的顺序依次为:甲、必考内容;乙、选考内容;丙、加试内容。

2.具体版块说明顺序的调整08年考纲“必考内容”的顺序为:㈠. 现代文阅读;㈡.古代诗文阅读;㈢.语言文字运用;㈣.写作。

“选考内容”的顺序为:㈠. 文本;㈡.能力层级要求。

3.版块中内容的调整变化甲、必考内容这个部分下面增加的一段内容为:“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根据江苏高考方案,另有加试内容。

解析-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解析-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
现象。
2.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瘦西湖的景妙在巧。


, ______,________。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 袁宗道
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 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衣食之。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今壮 矣,而外大母何在耶?悲哉,悲哉!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泣且拊.曰
拊:抚摩
B. 自有妇卜.太夫人
卜:选择
C. 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
适:出嫁
D. 太夫人时时风.方伯公
风:劝说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宗道很小就失去了母亲,幸赖外祖母的呵护,母爱的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
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徙公安,遂占籍。四传为处士文深,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闬, 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赠中宪公性嗜饮,日偕诸酒人 游,顾以生计萧疏,不无阻酣畅也。自有妇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几,取办咄嗟。诸故酒人惊相语:“前从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
时间节点
1994—2008
2008—2016
2016—
技术特性
PC 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
智能互联网

2020届高考语文考点解析.ppt

2020届高考语文考点解析.ppt

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的三个入手点
一、文本限时训练 二、选项精读训练 三、逻辑推理训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的三种意识
文本意识:答案依据原文 规范意识:先整体后局部 精透意识:分析求全求透
问题与对策
问题: ①重技巧轻理解。 ②缺乏快速整合能力。 ③筛选和整合文中重要信息有偏差。 ④分析与概括内容要点不全。 ⑤想象与推断理由不充分。 对策: ①加强整体阅读训练,理解为先,“比对”辅助。 ②分析为本,慎用陷阱。(偷换概念、篡改原文、张冠李戴、 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强加因果、答非所问、断章取义、过于绝对、 混淆时态)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
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
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问题与对策
问题: ①对文本的文体特征和关键词句把握不准。 ②角度不清晰,答案逻辑混乱。 盲目照抄,不做甄别与提炼。 ④读文不细,考虑不周,要点不全。 对策: ①熟悉文体知识,提高整体阅读能力。 ②了解非连续性各个文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注意材料之间的关联,找准答题区间。 ④加强审题训练,抓关键词。
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是非颠倒) •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
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 答案:D
全国卷Ⅰ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

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讲解课件(共42张PPT)

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讲解课件(共42张PPT)
语言文字运用
1.【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 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以身许国: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以身试险: 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此处主语是“志士仁人”,指他 们挺身而出为国效力,故选“以身许国”; 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 难,使国家强盛起来。一言兴邦:指关键人物的一句话能影响大局。此处 根据“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野火沃土”可见,是指中国历史上多灾多 难而百姓奋发图强,使国家强盛,因此选“多难兴邦”;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不卑不亢:形 容人说话办事有恰当的分寸。此处根据前文“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 可见,是指面临困难和挫折不屈服,故选“不屈不挠”。 故选A。
文言文阅读
5.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 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确定它的词性,根据词性 并结合语境进行推断其意义。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 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本题要求选择“对下列加 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项,适,动词,去、往。句意为:这之后才知道太夫人饿 着肚子,不顾天气寒冷去往公婆那里。 故选C。
古诗词鉴赏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 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9. 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 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以及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结合题目、 注释、作者等信息通读全诗,把握诗歌大意;然后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根据 题干提示筛选出与之有关的句子或短语,最后分点作答。 本题题干要求是从诗中找出与“常州”有关的信息。首先考生要注意“沟塍半废 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一句,沟渠已经半废,土地贫瘠,供应过客食宿、 车马的厨传还在,但是百姓生活却依旧贫困,由“田畴薄”“市井贫”可以概括 出“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另 外从“白屋”一词也可看出“百姓生活贫穷”,白屋古代指平民的住屋,因无色 彩装饰,故名;从“最忆荆溪两岸春”可以看出此地自然风景优美。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精品解析版)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精品解析版)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精品解析版)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精品解析版)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语文I 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共11题)、非选择题(第7题~第11题,第13题~第14题,第17题,第20题~第21题,共10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好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野火沃土,,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的奋斗史。

A. 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B. 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C. 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D. 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2. 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瘦西湖的景妙在巧。

,,,______,________。

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②回视小金山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⑤又在另一拱门中A. ②③④①⑤B. ②⑤④①③C. ④①②⑤③D. ④③②⑤①3. 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版课件:专题五+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版课件:专题五+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确。
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8课标全国Ⅰ,20)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 找出并作修改。(5分)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 C.②④⑥③①⑤ B.②⑤①④⑥③ D.⑥④②⑤③①
答案 A 厘清材料思路,注意句子之间的关系。⑥句直接就柳来谈,与前文的插柳相照应,作 为第一句合适;⑥是因,③是果;③④是由柳报春生发出来的关于“柳”的象征意义,④中的 “这种生命力”指代的是③的内容;①句由柳及人,说明人们折柳的目的;②⑤是进一步讲人们 的做法,②是⑤的状语。
)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
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 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
月中大显身手。
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
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 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 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地体验 A.②③⑥④①⑤ C.④①⑤②⑥③ B.②⑥③④⑤① D.④⑤①②③⑥
答案 C 对应横线前面的内容“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可以知道②应在⑥前, ⑥应在③前,这样可以排除A、D两项。④句中“这三者”就是指横线前面的“资禀性情、身 世经历和传统习尚”,应放在第一位,这样可排除B项。
高考语文
(江苏省专用)
专题五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五年高考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精品课件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精品课件
3.考查内容及要点方面。如:将文言文当作文学作品来考,“16. 下 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浙江卷);高考改 革要求重视传统文化,多套考卷增加了文化常识考查题,而浙江卷则体现 在对《论语》的理解与评价上。
(四)在命题角度、设题形式、考查要求上,努力创新,积极寻求新的突破 如:
2020年III 卷《记忆里 的光》
2020年山东 卷《建水记 》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作者 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情 感把握)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 统摄全文的。(脉络结构)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本文艺术特 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 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选材特点)本文采用空间和时 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线索思路)
选文特点:思想性强,文质兼美;全部为能吏、循吏、清流,不选酷吏;多数为
一人多事,但也有一事多人。
选文变化:2017年以前不选重文,其后,不避熟文、重文。
考查内容
(1)以考查理解能力(文化常识、翻译)、分析概括能力(断句、概括分析内 容和作者观点态度)为主;对鉴赏能力不作考查(浙江卷例外) (2)注重综合考查,强调运用知识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文言文的静态知 识和实词、虚词、句式的理解放在学考中考查。(地方卷仍放在高考卷中考查)
8.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9.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8. 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9. 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6分)

2020语文(江苏卷)解析.doc

2020语文(江苏卷)解析.doc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A.②③⑥④①⑤B.②⑥③④⑤①C.④①⑤②⑥③D.④⑤①②③⑥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含答案解析[高中语文]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含答案解析[高中语文]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语文I 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共11题)、非选择题(第7题~第11题,第13题~第14题,第17题,第20题~第21题,共10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好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野火沃土,,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的奋斗史。

A. 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B. 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C. 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D. 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以身许国: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以身试险: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

指明知故犯。

此处主语是“志士仁人”,指他们挺身而出为国效力,故选“以身许国”;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高考(江苏卷)-语文(全解全析)

高考(江苏卷)-语文(全解全析)

2020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全解全析1234561215161819D A B C B A B C B D B1.D【解析】肆虐:不顾一切地任意残杀或迫害;自然界事物放肆侵扰或残害;任意干残暴的事情。

涌动:比喻人或事物像水一样冒出流动。

“肆虐”为贬义词,与语段的感情基调一致,第一道横线选用“肆虐”。

同甘共苦:意思是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同舟共济:本意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

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第二道横线前有“苦难、疼痛与牺牲”,后有“共克时艰”,重在艰苦,并未涉及幸福,故选择“同舟共济”。

感天动地: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

形容诚意感人至深。

亦比喻使无情天地受感动,形容冤屈极大。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抗疫是一场伟大的人民战争,不涉及“诚意”和“冤屈”,故第三道横线选“可歌可泣”。

2.A【解析】语段开头说“海派霾”和“京派霾”有很大差异,接着说北京的空气,故后面应是按照“京派霾”“海派霾”的顺序,就产生雾霾的细颗粒物的吸水情况,进行具体说明。

横线后面说长三角比京津冀更容易形成雾霾,故②④言吸水性较差,说的是北京地区的雾霾,①⑤⑥言吸水性较强,说的是长三角地区的雾霾。

由横线前的内容“北京的空气受西北沙尘影响大”可知,④②句应放在前两空,④句“产生雾霾的……”与横线前的句子“北京的空气受西北沙尘影响大”衔接自然,②句的“其”指的是“产生雾霾的细颗粒物”,故④在②前;③句“长三角地区则不同”领起转折,根据介绍“京派霾”时先讲到天然尘埃的比重,然后是主要成分的介绍顺序,⑥在⑤前,根据①中的“尤其”可知,①应在⑤后,故⑥⑤①相连。

微信公众号小艺学堂故正确排序为④②③⑥⑤①。

3.B【解析】A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句出柳永的《蝶恋花》,意思是:人消瘦了,衣带越来越宽松,我始终不曾懊悔,为了思念她,我宁可自己容颜憔悴。

语句借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言勤奋的道理。

江苏高考语文卷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江苏高考语文卷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要求选出“对下列加点词旳解释,不正确旳一项”。考生 应把选项中旳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旳语境推测意思 和使用方法旳正误。B项“说当初决某狱”,意思是“谈 论当初判决某个人旳诉讼案件”,所以“决”,判决。
• 7.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旳了解概括能力。 此题要在精确把握文意旳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 比较分析,做出鉴定。C项,“多数事已忘记了”并不是 八十多岁旳张、沈两吏,而是作者袁枚,原文“有张、沈 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初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 省记”。
• C. 身体力行 耳提面命 领悟 D. 身体力行 耳 濡目染 顿悟
1.【答案】C
•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旳一项是
•人利益旳最大化, 这是西方经济学旳基本假设之一。 , 。 , , , ,更倾 向于临时取得产品或服务,或与别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 是分享经济最简洁旳表述。
• 8. (1)天快亮旳时候,行驶了六十里,吕 峰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会面)十分欣 喜,便驱车一同前往。(2)伯夷、柳下惠 那样旳高风,百代之后旳人听到,也能奋 发,更何况亲受熏陶旳人呢?
• 9. 为官当勤政爱民,百姓会怀念他;为人 当感恩重义,后裔会仿效他。
• 8.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翻译文言句子 旳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同步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旳句子要 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中得分点: “迟明”,天快亮旳时候;“延候”,迎 接;“峄亭延候于十字桥”,状语后置句; “骈辚同驱”,驱车一同前往。第二句中 得分点:“奋”,奋发;“而”,连词, 表递进;“于”,介词,引出对象;“亲 炙”,亲受熏陶、直接受到教导或传授。
• ①反而更多地采用一种合作分享旳思维方式 • ②不再注重购置、拥有产品或服务 •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旳作用下 • ④人们不再把全部权看作取得产品旳最佳方式 • ⑤在新兴旳互联网平台上 • ⑥这个利己主义旳假设发生了变化 • A. ③⑥⑤①④② B. ③⑥⑤④②① C. ⑤⑥③①④② D. ⑤⑥③④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专题七形象说理课件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专题七形象说理课件

II 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
形象说理法之一: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用人们熟悉的事物、寓言、故事来打比方,用比喻的方式来论证 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其效果是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易,化枯燥为生动,更 容易获得阅卷者的认同。比喻论证有两种运用形式,一种是在主体部分使用,即用 一比喻贯穿全文,在分析过程中,不断地把喻体与所要论证的观点的相同或相似点 揭示出来,放在一起比较,从而使喻体有力地论证论点。上面的例文就属此类。这 种运用形式对于高中生来说驾驭起来难度较大。另一种是在局部段落内使用。
I 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 II 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 III 实战演练,练出训练实效
I 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
(2018·江苏)题目见专题一“精审真题”部分。 满分佳作
语言需除尘
江苏一考生 如果灰尘遮掩了面庞,除尘是唯一的最好方法,如想陈旧不再,就得除陈。语 言也需除尘除陈。 我们来看看平日里的大扫除,洒些水让飘浮于空中的尘土沉降在地上,就得奋 力挥动手中的扫把,一副英勇将士决心横扫十万尘土大军的模样。经过这样的努力, 地面终于干净了起来,我们亦会因这样的场景而感叹自己多能干,然而这样的整洁 又能维持多久呢?在没能了解真正原因之前,我们仅做了除尘。
亮点点评 阅卷专家点评: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不作常人语,在常人表 达的基础上向前进一步,语言要除尘除陈,观点独特,全文以除尘为喻,不俗气,很 大气,说理透彻、清晰,不故作惊人语。作者不作空洞的事实论证,不以例子的堆砌 为要务,反而是用日常最常见的大扫除为喻,语言要除尘除陈,观点新颖深刻。这种 比喻,可读性强,形象生动。作者分析尘的由来,表面的、心理的,有理有据,分析 必须除陈的重要原因。然后作者又借用现在甚为流行的表现力强的清新话语,让人一 看就知道该怎么办。有思想,表现力强。再加上正反对比,更是增强了说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运用
1.【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 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以身许国: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以身试险: 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此处主语是“志士仁人”,指他 们挺身而出为国效力,故选“以身许国”; 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 难,使国家强盛起来。一言兴邦:指关键人物的一句话能影响大局。此处 根据“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野火沃土”可见,是指中国历史上多灾多 难而百姓奋发图强,使国家强盛,因此选“多难兴邦”;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不卑不亢:形 容人说话办事有恰当的分寸。此处根据前文“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 可见,是指面临困难和挫折不屈服,故选“不屈不挠”。 故选A。
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讲解课件PPT( 共42页 )
6.B 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讲解课件PPT(共42页) 【6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 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 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 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 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 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择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赵太夫人当年待字闺中时,烧得一手好菜,父亲的好友十 分欣赏”说法有误。原文中说“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 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所以提亲下聘礼的原因应是清楚赵太 夫人勤勉谨慎的人品。 故选B。
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讲解课件PPT( 共42页 )
2020年高考语不久,婆婆钱恭人患病且日趋严重,(太夫人)就拿 出所有的首饰交给丈夫,让他去请医生,不管医生是远是近。 (2)你们要把这个意思记在家谱中,杜绝后世子孙的其他念 想,让我们族人能世世代代依靠这些土地生活,不也很好嘛! (1)“无何”,不久、没多久;“婴”,缠绵疾病、患病;“亟”, 含有急迫之意,这里指病情严重;“斥”,拿出;“俾”,让; “无问”不论;“遐近”,远近。 (2)“尔”,你们;“识”,通“志”,记;“绝”,动词,断绝、杜 绝;“他肠”,异心、恶意;“食”,靠着吃饭,赖以为生,引申 为依赖、依靠;“食此土”,省略句兼状语后置,(于)此土食。
文言文阅读
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讲解课件PPT( 共42页 )
5.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 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确定它的词性,根据词性 并结合语境进行推断其意义。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 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本题要求选择“对下列加 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项,适,动词,去、往。句意为:这之后才知道太夫人饿 着肚子,不顾天气寒冷去往公婆那里。 故选C。
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讲解课件PPT( 共42页 )
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讲解课件PPT( 共42页 )
8. 心系幼孤,疼爱后辈;不忘祖德,推惠及人;珍惜生命,宽仁善良;关心丈夫,淡 泊名利。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 求;然后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梳理主要的事件,根据要求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结 合语境分析理解人物形象;最后分类整理并加以概括。 首先,审题要抓住“平居言语中”“识大义”两个关键点。然后回归原文,梳理主要事件并 勾画描写平居言语的语句进行分析。整体阅读文章可知,文章主要通过叙写赵太夫人 对待外甥、对待公婆、对待丈夫的事件,来展现其形象特点。对待“稚年丧母”的外孙, 结合语句“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分析可知, 太夫人心系幼孤,疼爱后辈。结合语句“即逮今五十余年,而语及辄涕。居尝语子:‘吾 今裕,故能施耳,不若先姑贫而好施也。若所以有兹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孙无 忘先姑哉!’”分析可知,太夫人不仅对待公婆尽心竭力,而且还教育孩子要不忘祖德, 施惠于人。结合语句“彼盛怒易解耳,而生命难续,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痛,博已一快 也”分析可知,太夫人是一个善良的人,珍惜生命,宽仁悲悯。结合对丈夫劝导的语言 “且休矣!即不能爇琴燔鹤以饱,夫岂其无双田之毛,东湖之水”分析可知,太夫人关 心丈夫身体,对功名利禄很是淡然。最后,结合以上分析,从四个方面概括她的“识大 义”的表现。
2.【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形式为语句衔接排序题。解答此 类题目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认真阅 读语句,明确体裁和中心,明确材料结构,理清答题思路,抓住语言标志, 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运用语感检验,确定正确答案。 ④“最巧”与前句“妙在巧”有呼应关系,要排在第一位;②有“回视”,可见要 先看了正面的景物才能有“回视”,不能排在第一位;据此排除AB; ①中的“圆拱门”与②“回视小金山”、⑤“又在另一拱门中”语意连贯,即先看 “圆拱门内”白塔与五亭桥二景,再回看“另一拱门中”的小金山一景,这三者 必须连接在一起; ③中“于此方得”是对前文的总结,应排在最后,排除D项。 故选C。
4.【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 目,首先要明确图的类型,本题是表格;然后 明确题干要求;本题要求选出对表格理解不正 确的一项,要仔细阅读表格,根据选项一一对 照分析,得出答案。 B项,“其联结主体是物与人互联”错误;根据 表格第三行最后一栏可见,“智能物联网”的联 结主体是“物与物互联”。 故选B。
3.【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名言理解能力与综合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运 用准确、得体的能力。首先读懂题干要求,分析题干所给的语境,再阅读每 个选项,理解选项语句的含义,分析其是否适合题干语境。 A项,“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意为:每天都孜孜不倦努力工作,不敢贪图享 受。用来鼓励同学勤奋学习,引用得体; B项,“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意为:作草就要作兰草,作树就要作松树。 这是鼓励同学要有兰草般的高洁,松树般的坚定品质,引用得体; C项,“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堕寸功”意为: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 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这是勉励同学 珍惜光阴的,引用得体; D项,“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意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 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这是勉励暮年之人要老当益壮,自强 不息,放在青春学子身上不合适。 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