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以马王堆养生文化为例

合集下载

马王堆汉简养生方之十问探讨

马王堆汉简养生方之十问探讨

马王堆汉简养生方之十问探讨作者:徐蕾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4年第6期徐蕾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上海市201203【摘要】上世纪70 年代湖南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1 号墓保存完好的女尸辛追夫人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同时也向世界证实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卫生保健水平。

而3 号墓出土的海量帛书竹简,更是一个古代文化的大宝库,为现代人对两汉时期乃至先秦时期的文化思想的了解打开了一扇门。

【关键词】马王堆养生学医学方法3 号墓主人是长沙国丞相利苍与夫人辛追之子,去世时年龄约为30 多岁,年龄因素决定了他的随葬品中有许多研究房中术进而研讨养生学的帛书和竹简。

资料显示出土的竹简有两百支,放置于椁箱中一黑色长漆盒的一格内,旁边一格防置的为导引图。

考古学家们根据内容将竹简分为甲乙两编,定名养生方,养生方内的内容又被分成《十问》、《合阴阳方》、《天下至道谈》和《杂禁方》四个部分。

《合阴阳方》是指导夫妻生活的操作手册,而《天下至道谈》是探讨性学问题理论的,《天下至道谈》里具体提及了七损八益的内容,为黄帝内经做了补充,这是竹简养生方文献考究意义之一。

《合阴阳方》与《天下至道谈》对性学的描述注重女性体验,对男性生理问题也有研究,一是体现了当时社会稳定富足之后人们对生活质量水平的追求,二则反映出至少在西汉前后女性在社会中的平等地位。

《杂禁方》内容不多,是关于一些符咒祝由方法的记述。

由于《合阴阳方》与《天下至道谈》的大部分内容是房中术,于是考古学家们在给《十问》释义时,往往会先考虑男女阴阳交合之事。

但是通读《十问》会发现,《十问》主要探讨的是摄生长寿之道,注重了饮食、睡眠对寿命的影响,更多的篇幅是在探讨接阴食气的方法,用现代话说就是气功,结合同一漆盒的另一格内放置的导引图,还有同一墓葬群内出土的战国行气铭玉杖首,笔者有理由相信,在战国至西汉时代,对于宇宙气运的研究探讨和人们自身修炼气功,都是很普遍的事情。

下面尝试以此思路对《十问》进行一下释义。

浅谈中国方术中的文化

浅谈中国方术中的文化

浅谈中国方术中的文化——以炼丹术为例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

首先,请允许我请大家把手机关掉或调成静音。

(……)那么,简单地自我介绍几句。

我是文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在大二那年,我曾在这个地方先后开过两个讲座。

第一个讲座是《解读周易》,我大体讲述了《周易》的基本知识、中国治易路线、《周易》的特点与文学价值,并破除了大家对《周易》的迷信与神秘感,提出了科学正确的治易方法。

第二次讲座讲的是一系列优秀的现代文学。

那次讲座里,我给大家推荐了二十几位作家、上百本文学作品。

而然,自身毕竟还是太年轻、太肤浅,无法很好地感知和把握这个世界,也无法很好地表述所讲的东西,只怕难以使大家大有收获。

所以,关于此次讲座,我只希望我能竭尽全力给大家讲明白一些关于方术的知识,让大家听完后觉得不至于白来一次,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再啰嗦几句。

这个讲座所讲的内容,实际上并没它的题目那么神秘有趣,相反,会显得有些深奥、阴晦。

我争取把它讲得通俗浅显一点。

倘若有人听来听去,依然觉得味同嚼蜡、枯燥乏味,忍不住暗骂王治洋这小子晕头晕脑,最终拍腿站起,愤然离去,我先在此提前道歉。

)在这个讲座的标题中,我用了“浅谈”二字。

这绝非我的谦虚之辞。

中国方术流传千年,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我所涉足的时间,不壹过一年多;这个讲座给我的时间,充其量不过一两个小时。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不可能系统、深刻地讲述中国方术。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大体把中国方术的概况给大家介绍一下,并从中挑出一两个小方面略点一下,希望能达到这样两个目的:①使大家对中国方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②引起若干同学对中国方术的兴趣,有意涉足这个领域。

有人也许会问:“什么是方术?”你不妨在洛阳城里转转,满大街的标着“《周易》起名”的小店,看手相、面相的算命摊,王城广场上练太极拳、呼吸吐纳的老人……这些都在方术范围之内。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说:“早上刚起床后不能说昨晚做的梦,否则这一天会倒大霉。

(举自己小时候掉阴井一例)”“洛阳地邪,说什么中什么,因此说了不吉利的话要先摸木头,再摸铁。

从马王堆汉墓出土香物探讨楚地香文化及其医学运用

从马王堆汉墓出土香物探讨楚地香文化及其医学运用

其次,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针灸经典,包括《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 等。其中,《针灸甲乙经》系统地介绍了针灸学的理论和应用,并提供了丰富的 临床实践案例,被誉为针灸学的“圣经”。而《千金要方》则是一部将中药学和 中医学相结合的
重要著作,对于中药的分类、制法、用途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这些针灸经典对于针灸学和药物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现代医 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三、文化内涵
香囊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其使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香囊被视 为一种吉祥物,常常被用于祭祀、婚礼等场合。同时,香囊也被视为一种装饰品, 常常被用于服装和家居装饰。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香囊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 贵族对于生活
的追求已经相当高,对于美的追求也已经十分强烈。此外,出土的香囊也表 明了当时的贵族对于香料的认知和使用已经相当普遍,这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经 济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医学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这些资料不仅揭示了中国古代医学的丰富理论和实践,也展示了中医学在疾病治 疗和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独特理念和方法。这些独特的理念和方法,如针灸疗法和 中药治疗等,
在今天仍然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疗中,并为现代医学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 鉴。
此外,这些医学资料也是国际医学领域的焦点。中医学和针灸学已经逐渐得 到了广泛的和认可,这些医学文献和针灸经典成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历 史文化遗产。它们不仅为中国古代医学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现代 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鉴。
总的来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资料是中国古代医学文化的瑰宝,对 世界医学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这些珍贵的医学文献和针灸经典不仅充实了 我们对中国古代医学的认识,也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鉴。在未 来的研究中,我

西汉初期养生观研究综述——基于马王堆出土文物的探讨

西汉初期养生观研究综述——基于马王堆出土文物的探讨
号汉墓中出土了一 副长 133 厘米、宽 50 厘米的长帛,长帛自右至左依次 为两篇佚文《却谷食气篇》《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 和彩色绘制的帛画《导引图》[1(] 以下简称“两文一图”)。 《却谷食气篇》是目前所能见到关于气功的最早文献, 其中论述了辟谷行气的方法。[2]《阴阳十一脉灸经》(乙 本)作为《灵枢·经脉》的底本或祖本,论述了人体 十一脉的循行、所主病和灸法。[3] 而《导引图》是目前 发现存在时间最早的导引养生运动图谱,它重现了两千 多年前古人锻炼身体,防治疾病的生动情景。后世发明 并流传至今的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内养功及其他 健身气功类养生保健功法,甚至社会广泛流行的按摩、 推拿保健术,均源自《导引图》。“两文一图”的出土 发现,对于研究我国西汉初期养生观以及传承祖国传统 导引养生文化,指导现代重大疾病与疑难杂症的预防与 治疗,均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1 相关概念
“两文一图”是合写在一幅帛上的,合为一卷帛书。 对于“两文一图”之间的关系,1989 年沈寿先生在《西 汉帛画 < 导引图 > 考辨》一文中认为,帛书的这种编 排抄录形式,不能认为只是为了充分利用其面积而拼抄 在一起的,“两文”与“一图”之间还明显存在着内在 的联系。该文认为《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与后世 流传的《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相对照,其编排的形式 很相近。《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中所述各脉主病 的病候在《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中均可见到。而定名 为《阴阳十一脉灸经》(原无题,后由马王堆帛书整理 小组根据其内容填上),只在少阴脉一条后提到疗法, 而且不仅是灸疗,还有导引行气的疗法,其余各条后均 未提疗法。根据帛书前为《却谷食气篇》,后为《导引 图》来看,其疗法主要是导引行气,可参照《陈希夷导 引坐功图势》。[10] 吴志超、沈寿在《< 却谷食气篇 > 初探》 一文中提到,《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的内容与现 在的《灵枢·经脉》中论十二经脉很接近,很多文句与 《灵枢·经脉》相同,而《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所列 病候基本上是来自《灵枢·经脉》。因而《阴阳十一脉 灸经》(乙本)、《灵枢·经脉》和《陈希夷导引坐功 图势》所述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这卷帛书的编 集形式,虽较后世的《导引图说》、《内功图说》等导

从马王堆《导引图》看中国传统体育与艺术精神

从马王堆《导引图》看中国传统体育与艺术精神

从马王堆《导引图》看中国传统体育与艺术精神(陈剑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长沙410081)【内容提要】“导引”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医疗养生体育的基本术式,在数千年历史的绵延横亘中,对文化艺术的创作亦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本文由马王堆出土《导引图》及相关的图像解读开始,从“象”、“气”、“道”三个美学范畴着手,阐述作为文化范式的“导引”所透漏出的中国传统体育和艺术精神。

【关键词】导引体育精神艺术精神象气道作为一种养生保健的术式,“导引”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绵延横亘了数千年,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便有关于导引的记载,而后庄周之《庄子》、葛洪之《抱朴子》等均有阐述[1]。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画《导引图》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导引图解(图1)[2]。

中国古代传统体育活动经历了一个由生产、生活行为、军事手段到有较强竞技性和娱乐性的休闲健身活动的发展过程,其中重要的一大门类便是诸如导引、行气、按摩等形式的保健养生休闲健身活动。

相关文献和各种出土文物资料显示(图2)[3],作为一种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医疗体育活动,“导引”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亦从一般的养生保健术式逐渐成为一种杂糅了中国古代传统体育、保健、医疗、养生等内容的文化范式,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由于中华文化本身的包容性,导引文化的形成也是多种文化现象有机交汇、互相融合的结果,因而不仅向我们展示传统医疗养生体育的源变,其中亦透漏着丰富的艺术精神。

图1 马王堆出土《导引图》湖南省博物馆藏图2 《行气玉佩铭》拓片天津博物馆藏马王堆出土《导引图》高约50厘米,长约100厘米,上下共四层,每层11幅小图,描绘了44个不同运动姿态的人物,每图高9-12厘米不等。

另外,这44个图像中,除残缺者外,尚存31处图像外侧书写有简短的文字。

从画面及文字内容来看,导引术中有较大一部分隶属“仿生类导引”,即图式来源于对自然物事和形象的模仿,人物肢体呈现出如鹰、鹞、鹤、熊、猿、龟、蟑螂等动物的动作和体态特征。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介绍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介绍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介绍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望。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世界文明古国。

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生文化而言,华夏民族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

它汇集了我国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柔和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学术精华,堪称一颗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之树。

一、“养生”的概念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等。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得养生焉‛)内篇。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指人体生命;所谓养,指生育、哺乳、培养、饲养、调养、补养、积蓄的意思;养生,指调养人体生命,保养生命,已达长寿的意思,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因为身体是我们生活的根本,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有一个健康人生的基础。

保健作为医学专用术语,是近代西医传入以后才有的,它是指集体和个人所采取的医疗预防和卫生防疫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养生与保健,就个体保健角度而言,两词的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灿烂文化,对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医学领域里,中医传统的养生学,对于延缓人的衰老,提高人的寿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它是祖国伟大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奇珠。

二、养生的意义‚尧问于舜曰:‘天下孰最贵?’舜曰:‘生最贵’‛。

《十问》(马王堆医学史料记载)这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延续到今的‚贵生‛思想,即对生命的崇敬。

中华养生产生于上古先民为抗御严酷的自然环境,调整体力,抗御疾病,防治疾病的需要。

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养生是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真总结生命经验的结果。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望。

因为对生命的崇敬和对死亡的恐惧使得人类社会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成为一种本能性的一致追求。

让马王堆传统医学焕发时代价值

让马王堆传统医学焕发时代价值

让马王堆传统医学陈小平何清湖“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刻认识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加快文化遗产资源转化利用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文献以及与医药相关的文物,是目前保留和重现我国古代早期医学发展水平的最真实最直接的证据,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

让马王堆传统医学焕发时代价值是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实践要求,也是研究阐释中华文明科学成就、传承中华文化宝贵遗产的重要举措。

马王堆医学文化是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

1973年,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五十二病方》《十问》《胎产方》《足臂十一脉灸经》等医学文献,充分展现了我国先秦、西汉时期的重大医学成就。

这些医书与在一号墓中出土的大量与医药相关的文物如香囊、药枕、熏炉及藏于其中的十余种中草药等,共同构成了马王堆医学文化的主要内容,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及硕果累累的中国古代科学成果。

马王堆医学文化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与发展,记录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宝贵经验与辉煌成就,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力证了中医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马王堆医学文化是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资源宝库。

屠呦呦受中医古籍智慧的启发,发现了青蒿素即是最鲜活的案例。

马王堆出土医书中蕴藏着宝贵的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尤其是其中记载的经典方剂与养生方法理念,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与养生保健价值。

比如《导引图》记载的导引与养生、肢体锻炼与精神修养融为一体的功法集修身、养性、娱乐于一体,不仅动作优美,衔接流畅,而且简单易学,安全可靠,容易推广。

马王堆出土医书既包括医疗经验丰富的方书,也有从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诸多论述。

通过研究,可以从中厘清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脉络、精准把握中医的传承基因、科学揭示中医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助于破解中医传承创新发展文化断层与思维异化的难题。

马王堆古汉养生文化

马王堆古汉养生文化

马王堆古汉养生文化时光的馈赠——马王堆汉墓传奇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一座古墓的发掘,“马王堆”及相关的“马王堆文化”像谜一样吸引着大家。

中医文化版将开设“马王堆古汉养生讲堂”专栏,由湖南中医药大学陈洪和何清湖教授以大讲堂的形式揭秘马王堆汉墓养生文化、养生理念和方法,诠释专栏的主线——“养生三妙之聚精·养气·存神”的中医原理和现代解读。

每周四刊出一讲,敬请关注。

马王堆古汉养生(1)-被时光遗忘的辛追夫人被时光遗忘的辛追夫人当东方现出朝霞,太阳冉冉升起时,我们打开了北边箱,箱内放着密密麻麻、上下重叠、古里古怪、色彩艳丽的各种随葬器物,一下驱散了考古挖掘人员几天来的困倦与劳累……”这是1972年主持马王堆汉墓发掘工作的熊传新回忆当时的场景。

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马王堆一号墓墓主的棺椁终于出现在人们面前,考古专家们用钢棍撬开第一层盖板和边框,走进了沉睡于地下两千多年的神秘殿堂。

经过4天4夜的连续作战,终于见到了期待中的宝物——一号墓的棺室,墓主即将浮出水面。

这里埋藏着千年不朽的藕片、树叶以及色泽如新的随葬漆器,那么开棺的那一刻人们将会见到怎样惊异的景象呢?打开外层是黑漆素棺,第二层是黑地彩绘漆棺,第三层是朱地彩绘漆棺,第四层是覆盖着长达两米的“T”型神秘帛画的内棺。

要想见到墓主人的真容,还得剥开主人身上包裹严实的丝织品。

绢绮罗纱锦,春夏秋冬装,又是耗费整整一周的时间。

揭衣过程中强烈的酸臭味刺激着人们的鼻息,却深深兴奋着考古专家的神经,难道真的有奇迹出现?事实惊艳了人们的眼睛,这具女尸不像是千年的遗留,而像刚刚谢世而去。

历经2200余年的她外形不朽,面色鲜活,发色如真,内脏器官完整无损,血管结构清除,骨质组织完好,部分关节能够活动,甚至腹内一些食物仍存。

是什么让时光停留在这座深厚庞大的墓室里,守护着一位被历史的脚注遗忘的女人?“妾辛追”的印章使得这个女人以辛追夫人的身份传遍大江南北,这具世界上目前发现保存时间最长的湿尸也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前来参观见证。

近5年我国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研究进展

近5年我国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研究进展

武术研究2016年2月第1卷 第2期近5年我国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研究进展化清新 何宝庆 赖剑慧 许鸿康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上海 200438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马王堆导引术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心理情绪调节功能、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改善机体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和研究。

结果发现,近5年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研究呈现出研究视角不断丰富、应用性的研究增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也存在着研究成果总体偏少、研究视域相对狭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比例失衡、研究方法较单一的问题,提出加强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基础理论研究,拓展研究主题,借鉴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等交叉学科研究方法应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 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2—0121—041 前言随着余暇时间的增多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作为一种集锻炼、养生、修心、调理为一体的身体活动形式,正日益成为中国老百姓喜爱的运动项目。

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对于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实施,发展体育人口和提高生命质量,以及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本研究试图通过多种方法,对2011—2015年间体育、医学期刊发表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相关科研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对其研究现状、内容、发展趋势、方法手段等设计学科和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更好的开展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科研服务。

2 研究现状分析图1 2011-2015年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研究主题变化趋势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是影响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研究主题的关键因素。

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以及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的逐渐重视,为健身气功的重新发明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而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作为健身气功的主要内容,其功法特点被群众所认可接受。

浅谈汉语史研究中三重证据法之运用——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简帛医方中的“冶”“饍”研究为例

浅谈汉语史研究中三重证据法之运用——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简帛医方中的“冶”“饍”研究为例

浅谈汉语史研究中三重证据法之运用——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简帛医方中的“冶”“饍”研究为例董志翘【摘要】王国维提出的史学研究的“二重证据法”,对20世纪中国学术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嗣后,这一研究方法不仅迅速扩展到人类学、民族学、文学、语言学等一切研究领域,且又有不少学者根据不同实践与理解,发展为“三重证据法”.“汉语史”研究,实际上也是一种专门史的研究.近年来,汉语史研究中运用三重证据法(这里的“三”也可以理解为表示多的约数)者日益增多,比如取出土文献语料、传世文献语料与域外汉文文献语料(即类似陈寅恪先生所云“异族之故书”)相互印证;取出土文献语料、传世文献语料与现代口语方言(即类似黄现璠先生所云“口述史料”、饶宗颐先生所云“田野调查”)相互印证;取出土文献语料、传世文献语料与相关异国语语料(类似叶舒宪先生所云“人类学视野”)相互印证;等等.今结合出土文献简帛医方中的“冶”“饍”二字的考释问题,谈谈对三重证据法运用的一点粗浅体会.【期刊名称】《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10页(P162-171)【关键词】三重证据法;汉语史;冶;饍【作者】董志翘【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传统史家赖以研究历史的证据材料主要只是运用传世文献的记载。

进入20世纪,殷墟甲骨及汉晋简牍、敦煌文书等大批出土文献的相继发现,王国维先生在日本与罗振玉共同从事的汉晋木牍研究,启迪了“二重证据法”的形成。

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编撰的讲义《古史新证》的“总论”中首次提出:“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

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

马王堆《导引图》部分功法浅析

马王堆《导引图》部分功法浅析
有 重 要 意 义 , 时 又 为 我 们 提 出 了 新 课 题 : 何 将 千 百 同 如
虚。胁 痛之 病 , 滞 十居七 八 , 表 现为 胀 痛 , 窜做 气 多 攻 痛, 时作时止 。而肝 的主要功 能是 调 畅气 机 , 进 生成 促 代谢和燮理情 志活动 。肝主疏泄 的功能 正常 , 则气 血 和
维普资讯
徽中医临床杂志 20  ̄ 箜 鲞箜 塑 02 Q

34 ・ 5
马王 堆 《 引 图》 分 功 法 浅 析 导 部
樊 贤进
安 徽省 巢 湖 师范学 院
摘 要
28 0 3 00
导引养生学 源远流长 , 是我 国宝贵 的文化 遗产 。导 引术 是我 国古代 独 具特 色 的 医疗 保 健体 操 。通过 对
211 “ .. 胜积 ” 的病 因病机
胁 痛的病 因病 机 , 以情志
不 词、 肝气郁结最为常见 。诸 如抑郁寡欢 , 所欲不遂 , 以 及暴怒不 已者 , 皆可令肝气 不和 , 或郁滞 气机 , 或疏 泄太
过, 即表现为两胁涨痛不 已。气 郁 日久 , 行不畅 , 血 滞着 胁络, 积而为瘀 , 是胁痛的主要原 因。胁 痛 的辨证 , 亦 主 要 以其病 程及病痛的性 质为 辨 : 骤起者 多 实 , 绵 者多 缠
体、 增进健康 、 治病 防 病有 着 十分 重要 的意 义。现 就3
种基本 功法 、 式作如下分析 , 术 以窥全豹 。
2 部 分 功 法 、 式 分 析 术
2 1 引胺积 .
“ 下渭 之胁” “ 腋 ,人胁 渭 之胜 ” 。胁是 通
称, 胜是胁的别名 , 位置 在腋 下 侧胸 部 , 其 不包 括腹部 ,
1 7 年 出土的湖南长 沙马王堆《 引图》 93 导 部分术式 及后 世创编的导引术部分术式机 制的分析 , 阐明有着 悠久历 史的 导引术对 今天人们 的健康仍 然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义 。 关键词 导引 养生 导引图 等; 就发病部位而 言 , 有胸积 、 积 、 积等之 分 ,胜 则 胁 腹 “ 积” 就是气积于胁 , 而 出现两胁 胜满作痛的症状 。“ 从 引

基于民生视角的中医药文化研究——以马王堆养生文化为例

基于民生视角的中医药文化研究——以马王堆养生文化为例

被认为是 中医至高境界 的“ 治未病” 。《 黄帝 内经 ・ 素 问・ 四气调神大论》 有语 : “ 是故圣人不治 已病治未
病, 不治 已乱治未乱 , 此之谓也 。夫病 已成而后药之 , 乱 已成而后治之 , 譬犹渴而穿井 , 斗而铸锥 , 不亦 晚乎! ” 《 灵枢 ・ 逆顺》 也明确提 出, “ 上工治未病 , 不治 已病” 。中医“ 治未病 ”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未病 先防 、 已病防变 , 即主张通过饮食 、 运动 、 精神调摄等养生保健方法 和手段来维 系健康并达到预防和治 疗疾病的 目的。 其 中, 倡导人们珍惜生命 , 注重养生 , 防患于未然是“ 治未病” 的核心思想。 1 9 9 2 年, 世界
民生 问题 , 是 中国革命 、 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 也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 、 构建和谐
社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 民生” , 即“ 人民的生计” 。 该词最早出 现在《 左传・ 宣公十二年》 : “ 民 生在勤,
勤则不匮” 。 这里 的“ 民” , 就是百姓的意思。 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 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作风和优 良传统 , 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根本宗 旨的体现 。 党的十八大报告 明确指 出: “ 加强社会建设 , 必须 以 保 障和改善 民生为重点” 。 ‘ 告提出 , 改善 民生就应该切实解决好包括提高人 民健康水平在内的人 民
( 2 0 1 2 z k 3 1 5 8 ) ; 湖 南省 中医 药文化 研 究基 地 资助项 目
基 于民生视 角的中医药文化研究——以马王堆养生文化为例
医药文化倡导的养生保健理念是完全契合 的。④


马 王 堆 养 生 文 化 及 其 主 要 养 生理 念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42卷总目录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42卷总目录


-…

彬( 6 — 5 )
论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 化的文本路 径
… … … … … … … … … … … … … … …
语 言生态伦理概 念提出的实践 必要与知识 前提 … … … … 潘世松 ( 6 . 8 )
何 鹏举 , 方小年 , 李燕燕( 3 - 1 1 5 )
谈谈 语言生态规 划及其原则 … ……… ……… ………… … 冯 广艺( 6 - l 4 )
从 军事 占领 、 市 场占领到金融控制
— —
资源控 制与权力扩 张的运行轨迹 … … 国 晖。 谭
劫( 3 - 1 4 2 )

马克 思主义经典作 家思想研究 ・
从“ 军事共产 主义” 到新经济政策 荷( 1 - 4 2 ) 勃( 1 - 5 0 /
— —
论 马克思大学时 代的幸福观 … … … … … …… … 曾长秋 , 邱 列 宁克拉科夫 时期文化思想 研究 … … … … … … 周仲秋 , 秦 马 克思对俄 国走 新式社会发 展道路可能性 的评估
彬( 2 — 5 5 )
论 分配正义 ………… ……………………………… ………… 向 玉乔 ( 3 - 5 ) 自由的二分及其 辩证法
— —
种 国家形象的视 角 … …… ………… ……… … 韩春 晖( 6 - 5 3 )
力 量的抗争
— —
《 共 产党宣言》 的认 知语 言学解读 … …… …… … 韩 艳梅( 4 . 4 5 )

哲 学研究 ・
谁是朝鲜 战争的胜利 者?…… ……… ……… …… 关 家庆 , 李风 华( 6 . 2 3 ) 灵( 2 . 3 5 ) 网络政治社 团兴起对 中国政治发展 的影 响及对策

马王堆古汉养生文化

马王堆古汉养生文化

马王堆古汉养生文化时光的馈赠——马王堆汉墓传奇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一座古墓的发掘,“马王堆”及相关的“马王堆文化”像谜一样吸引着大家。

中医文化版将开设“马王堆古汉养生讲堂”专栏,由湖南中医药大学陈洪和何清湖教授以大讲堂的形式揭秘马王堆汉墓养生文化、养生理念和方法,诠释专栏的主线——“养生三妙之聚精·养气·存神”的中医原理和现代解读。

每周四刊出一讲,敬请关注。

马王堆古汉养生(1)-被时光遗忘的辛追夫人被时光遗忘的辛追夫人当东方现出朝霞,太阳冉冉升起时,我们打开了北边箱,箱内放着密密麻麻、上下重叠、古里古怪、色彩艳丽的各种随葬器物,一下驱散了考古挖掘人员几天来的困倦与劳累……”这是1972年主持马王堆汉墓发掘工作的熊传新回忆当时的场景。

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马王堆一号墓墓主的棺椁终于出现在人们面前,考古专家们用钢棍撬开第一层盖板和边框,走进了沉睡于地下两千多年的神秘殿堂。

经过4天4夜的连续作战,终于见到了期待中的宝物——一号墓的棺室,墓主即将浮出水面。

这里埋藏着千年不朽的藕片、树叶以及色泽如新的随葬漆器,那么开棺的那一刻人们将会见到怎样惊异的景象呢?打开外层是黑漆素棺,第二层是黑地彩绘漆棺,第三层是朱地彩绘漆棺,第四层是覆盖着长达两米的“T”型神秘帛画的内棺。

要想见到墓主人的真容,还得剥开主人身上包裹严实的丝织品。

绢绮罗纱锦,春夏秋冬装,又是耗费整整一周的时间。

揭衣过程中强烈的酸臭味刺激着人们的鼻息,却深深兴奋着考古专家的神经,难道真的有奇迹出现?事实惊艳了人们的眼睛,这具女尸不像是千年的遗留,而像刚刚谢世而去。

历经2200余年的她外形不朽,面色鲜活,发色如真,内脏器官完整无损,血管结构清除,骨质组织完好,部分关节能够活动,甚至腹内一些食物仍存。

是什么让时光停留在这座深厚庞大的墓室里,守护着一位被历史的脚注遗忘的女人?“妾辛追”的印章使得这个女人以辛追夫人的身份传遍大江南北,这具世界上目前发现保存时间最长的湿尸也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前来参观见证。

马王堆简帛《养生方》,《杂禁方》校读

马王堆简帛《养生方》,《杂禁方》校读

马王堆简帛《养生方》,《杂禁方》校读《马王堆简帛养生方》、《杂禁方》是我国古代千年历史文化中宝贵的古籍,记录了古人用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药方。

它们就是中国古代养生学的精华,内容涉及了养生药物、家庭药箱、饮食饮食、护肤、运动和其他养生艺术。

这是中国古代养生理论的最佳反映,对我们详细了解古代养生知识有着重要意义。

《马王堆简帛养生方》全书整理总共100个类别,全书兴趣非凡,集中了养生的宝贵经验,倡导以自然之道为本,要求人们要择食、清淡,把控膳食、定时安排、分配食材,运用多种药物改善肺部机能、调节免疫状态,同时也有强调病人饮食要分清淡浓淡,有适当的行为训练和心理疏导,使身心复苏;同时也有重视体育锻炼、晨晚祭祀的解决方法。

《杂禁方》全书从天文历法,十二生肖,五行,依节气,依地域,冬夏节气、七十二候,以及四时令等多种角度,阐明禁忌的根源,把禁忌分类,有时限的禁忌、有地域的禁忌以及常见的禁忌,然后按照顺序讲解每个禁忌,重点强调违反禁忌所带来的后果,旨在提示人们要服从习俗,遵循礼仪规矩,使人们更好地把握养生知识,把握保健知识,加强养生保健意识,预防病害及各种心理不适。

古代养生史无伦比地丰富,有一定历史深度。

有很多案例可以证明,遵循古代养生技巧,能够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保持生理机能的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

经典的文献记录了古代养生的智慧,从中可以看出古代的养生思想,健康的观念和科学的养生方法,可以帮助我
们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些宝贵的古籍,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可以维护我们的思想健康。

马王堆汉墓探索

马王堆汉墓探索

多,保存好,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史料。1号墓边箱出土的织物,
大部分放在几个竹笥之中,除15件相当完整的单、夹绵袍及裙、袜、手套、 香
囊和巾、袱外, 还有46卷单幅的绢、纱、绮、罗、锦和绣品,都以荻茎为骨干
卷扎整齐,以象征成匹的缯帛。 3号墓出土的丝织品和衣物,大部分已残破不成
形,品种与1号墓大致相同,但锦的花色较多。最能反映汉代纺织技术发展状况
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发掘了1号墓,1 973年至1974年初,发掘了2号、3号墓。其出土文物现已全部 移入湖南省博物馆,博物馆内辟有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分为墓 葬出土文物陈列和墓坑遗址陈列两大部分。
H
6
在文物清理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枚印章,上面刻着“妾辛追”几个字
,说明墓主人的名字叫辛追。另外在一些随葬器物上,印有“軑侯家
丞”和“軑侯家”的字样。根据史书记载,軑侯是西汉初年的一个侯爵
,曾在长沙国担任丞相。由此基本确定墓葬的年代属于西汉初期,
而地方志里关于五代十国楚王马殷H 墓的说法是错误的。
7
这是一个方形的墓,深20 米,从上到下逐渐缩小, 像漏斗的模样,墓坑的底 部摆放着4米多长、1.5米 高的椁室,如此罕见的巨 大椁室让经验丰富的考古 学家感到惊讶。
感谢下 载
H
22
5
湖南省会长沙市的东郊有两座土丘,因外形很像马的鞍具被当 地人叫做“马鞍堆”,后来讹传为“马王堆”。据一本地方志记载 ,马王堆是五代十国楚王马殷的家族墓地。
1971年底,当地驻军在马王堆的两个小山坡建造地下医院,施 工中经常遇到塌方,用钢钎进行钻探时从钻孔里冒出了呛人的 气体,有人用火点燃了一道神秘的蓝色火焰
H
14
漆器和木俑

古汉养生精的养生文化思想探析

古汉养生精的养生文化思想探析

古汉养生精的养生文化思想探析魏一苇;曹淼;周兴;何清湖【摘要】西汉时期的马王堆医书将中医养生的核心归结为聚精、养气和存神三方面.古汉养生精以马王堆的精、气、神养生文化作为组方内核进行药物配伍以综合调养人体.本文拟从马王堆养生文化源流出发,从精、气、神三者角度分析古汉养生精的养生文化思想,以探析古汉养生精的系统养生文化理念.【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8)010【总页数】3页(P1137-1139)【关键词】古汉养生精;养生文化;马王堆;精气神【作者】魏一苇;曹淼;周兴;何清湖【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 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1973年,举世闻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现场出土了一批珍贵的医书简帛。

其内容从记载经络学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记载脉学理论的《脉法》《阴阳脉死侯》;描摹导引养气的《导引图》《却谷食气》;到最早的医方书《五十二病方》;最早的妇产科学《胎产书》;最古老的养生学文献《养生方》;以及《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杂疗方》等房室养生文献,几乎涵盖了西汉以前的各种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成就[1]。

其中,马王堆医书中所蕴含的养生文化思想尤其具有溯源理论、援古证今之作用,古汉养生精作为其颇具代表性的养生衍生产品,充分运用并展现了马王堆的精、气、神养生文化思想。

以马王堆养生文化源流为背景,研究古汉养生精的养生文化思想内核,对于挖掘马王堆古汉养生思想在当代的衍生发展和实际运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马王堆养生文化源流背景马王堆医书自出土起,就获得了国内外中医药界和考古界的广泛重视,其被认为成书早于“医之始祖”《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药古籍文献之渊薮。

《黄帝内经》系统、完整地构建了一套中医药基础理论体系,从整体观出发提出了“天人合一”“藏象合一”“形神合一”,以及“辨证论治”“阴平阳秘”等理论法则,是中医药学理论研究之集大成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民生视角的中医药文化研究——以马王堆养生文化为例
作者:陈小平, 何清湖, CHEN Xiao-ping, HE Qing-hu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410208
刊名: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13,42(2)
1.康洪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回顾与思考 2011(03)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201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7]54号)
4.余川让中医养生理念引领健康生活 2012(06)
5.何清湖马王堆古汉养生大讲堂 2009
6.周贻谋从马王堆汉墓食品竹笥谈起 2004(07)
7.周浩;吴植恩马王堆房中书的性养生理论及其文化内涵 2002(01)
8.郑署彬马王堆汉墓帛画〈导引图 2007(01)
9.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首届世界亚健康学术大会资料汇编 2006
10.孙涛从亚健康说中医养生文化 201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nsfdx-sh201302011.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