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2.2《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共37张PPT)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4.等高线地形图的辨识
(1)判断坡度的陡缓
C A
B
D
b
ac d
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较陡; 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
ab线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cd线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等高线地形图的辨识
小组合作 (2)识别地形部位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等常见 的地形部位,并分析特征。
学生登山应选择
图中①、② 哪条
线路较合适?
①线路等高线 稀疏,坡度较 缓比较合适
登山 要求距离短可选择陡坡,要求省力可选择缓坡 攀岩 等高线重叠的陡崖处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学以致用 结合实例,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A、B两河流适
C
宜学生体验漂
A
D
流的是哪一条?
B河流等高线
稀疏,坡度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梯田
情境导入
雕刻在大地上的等高线
众所周知,云南省全境都适合旅游,元阳县被认为是最难抵达的 小县城之一,然而,元阳却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它就是元阳梯 田。元阳梯田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吸引了众多游 客和摄影师前来观赏和拍摄。
元阳梯田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计海拔与相对高度。(区域认知)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区域认知)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综合思维 和地理实践力) 4.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量出土豆的高度, 把这一高度平均分 成三份,并在土豆 ,周 一根废弃的筷子沾 上墨水,从“土豆 山”的最高处,垂 直向下插到底
《地形图的判读》PPT课件
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
50
A
B
C
D
200
150
250
100
250
300
山顶
陡崖
山脊
分层设色地形图
线深等
能力展示
1、下列四图中,表示河流流向正确的是( )
D
2、图中四条河流中,水速最慢的是 ( )
a
河流中分布有瀑布的是 ( )
地面起伏高度
边缘陡峭中间起伏小
500m以上
500m以上
大
200-500m
较小
和缓, 中间低四周高
200m以下
小
山
等高线
是海拔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山
等高线的绘制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c
从等高线的 数值来看,四周高,中间低
盆地
A
1
4、当地政府准备在此修一座水库,则坝址应选( ) A、1-2 B、1-3 C、2-3 D、2-4
2
3
4
C
提示:水库大坝一般选在河谷、山谷的狭窄地区。
甲
乙
5、计划修建一条甲村到乙村的公路应选择蓝色方案,还是绿色方案,为什么?
高原
平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坡度较陡,沟谷幽深。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起伏和缓。
地形图的判读(共17张PPT)地理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断坡度陡缓:
较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较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较陡
较缓
A
B
思考:A、B两侧那边爬坡更省力?
五中常见地形及地形图
等高线闭合,数值内高外低。
等高线凸向低处,中间高于两侧。多形成分水线。
等高线凸向高处,中间低于两侧。多形成集水线。
多条等高线重叠
两个山峰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1.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和坡度陡缓; 2.了解绘制等高线的方法;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类型
01
等高线地形图
目录
01.等高线地形图
02.分层设色地形图
03.地形剖面图
尝试绘制图中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地形图。(等高线距离100m)
练一练
等深线
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叫做等深线。和等高线具有同样的特点,可以判断海洋的深度和海底坡度的陡缓程度。
02
等高线地形图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不同深度的范围,涂上不同的颜色(海洋用深浅不同的蓝色),所得到的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陆地上五大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喜马拉雅山
东南丘陵
云贵高原
亚马孙平原
四川盆地
03
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
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地形图可以更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完成活动绘制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5日
地形图的判读(共30张PPT)
1000米
500米
海 平 面
甲
乙
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单位是______。
米
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为绝对高度。
乙两地的相对高度 =
甲地的海拔-乙地的海拔。
求两地的相对高度:
海拔约8844米
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
200
300
400
400
300
200
山谷
鞍部
陡崖
A
B
C
D
E
100
100
200
200
300
300
A
B
C
D
E
F
A____
D____
C____
B____
山谷
陡崖
E____
F____
山顶
山脊
山顶
鞍部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
A点的海拔高度是________米。 B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
活动三:
山峰A
山峰B
山脚C
山脚D
缓坡
陡坡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的陡缓有什么关系?
结论: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观察与思考
03
闭合的曲线。
等高距相等。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相等。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图中所画的①②③三处河流中,有一处错误,应该是________(填数码)。
600
鞍部
贝壳
山脊
鞍部
山顶
山谷
① , ② , ③ , ④ 。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课件
4 教学反思
突出特色:
学生制作地形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体现 学科实践性; 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学科生活性; 结构式板书与板图有机结合,启迪学生心智。
需要改进:
进一步挖掘活动内容,使学生收获更多。
谢 谢!
容易出现的问题:不能将立体景观图和等高线 地形图联系起来,判读方法靠机械记忆。
2 教学目标制定
2.1 教学目标
(1)读地形剖面示意图,说出“海拔”和“相对 高度”的区别。
(2)读地形景观图片,制作地形模型,绘制其等 高线地形图。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峰、山脊、山谷、 陡崖、鞍部、陡坡、缓坡,归纳判读方法。
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
地表起伏 地图
“支架”
地形模型 多媒体
地形图 的判读
1 教学背景分析
1.3 教学内容分析 宏观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地形、等值线图的起始课; 地形是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本节课为中国地
理、世界地理学习区域地形特征、地形评价及 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学习奠定基础; 等值线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本节课学习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和判读方法,为今后 学习其他类型等值线图提供方法指导。
主要内容
1
教学背景分析
2
教学目标制定
3
教学过程展示
4
课标解读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主题词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判读坡的陡缓。
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原理 山峰、山脊、山谷、陡坡、缓坡、鞍部、陡崖
1 教学背景分析
1.2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课程标准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课程理念
3 教学过程展示
3.2 活动1:绘制地形图 量高度
地形图的判读ppt课件
等高线地形图
山脊
山脊
凸低为脊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可以推
测山脉的大致走向。
等高线地形图
山谷
山谷
凸高为谷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山谷为汇水区,河流发育,且河流
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等高线地形图
P 50
20
30
80 70
60
Q 60 50 40
陡崖
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
陡崖
等高线地形图
死海湖面
珠穆朗玛峰
等高线地形图
?
怎么绘制的?
地表是高低起伏
地图是平面的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二、等高线 1、等高线基础概念
缓坡
陡坡 等 高 线 : 是地面海拔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闭
合曲线。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如100米 、200米。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 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 影的方法(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 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 地图。
等 高 距 :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距离。 一 般 用 “d” 表示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密集 ; 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缓陡的地方,等高线 稀疏 ; 适宜爬坡、修路、修梯田等。
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是
的曲线;
2.同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
3.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4.缓陡的地方,等高线
; (线间等距)
;(线密坡陡) ;(线疏坡缓)
闭合 相等 不相等 稀疏 密集
等高线地形图
二、等高线
2、等高线基本特征
特征 同线等高 同图等距 密陡疏缓 凸低为脊 凸高为谷 重叠为崖
含义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__相__同__。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等高距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__大____;等高线稀疏,坡度较_小_____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地形图的判读()-PPT课件
第五关:地形剖面 图的绘制及判读
陡 崖
山顶
鞍部
东
南 西
课
堂
检
盆地
测
1.说出A、C、D处各地形部位的名称。
2.MN和HI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什么? B地区是什么地形?
3.F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620米
4.从E到F的方向是从 东南 到 西北
。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图3-3
(1)A点的海拔高度是___6_0__0__米。 (2)B处的地形部位是___鞍__部___。 (3)图中所画的①②③三处河流中,有一处错误,应 该是____③____(填数码)。
PPT图表:/tubiao/
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过关斩将(6)
你能从下面的地形剖面图上看出我国地形起 伏的大势吗?
(相对高度即两地的海拔高度之 差。)
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都
是海拔。
过关斩将(1)
甲山的海拔为 1000+500=1500 丁山的海拔为 1000 米,
米,
PPT模板:助您成长/moban/
PPT素材:/sucai/
PPT背景:/beijing/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教案下载:/jiaoan/
PPT论坛: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陡 崖
山顶
鞍部
东
南 西
课
堂
检
盆地
测
1.说出A、C、D处各地形部位的名称。
2.MN和HI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什么? B地区是什么地形?
3.F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620米
4.从E到F的方向是从 东南 到 西北
。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图3-3
(1)A点的海拔高度是___6_0__0__米。 (2)B处的地形部位是___鞍__部___。 (3)图中所画的①②③三处河流中,有一处错误,应 该是____③____(填数码)。
PPT图表:/tubiao/
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过关斩将(6)
你能从下面的地形剖面图上看出我国地形起 伏的大势吗?
(相对高度即两地的海拔高度之 差。)
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都
是海拔。
过关斩将(1)
甲山的海拔为 1000+500=1500 丁山的海拔为 1000 米,
米,
PPT模板:助您成长/moban/
PPT素材:/sucai/
PPT背景:/beijing/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教案下载:/jiaoan/
PPT论坛: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PPT课件
①三地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
余村:山谷,李村:鞍部, 气象哨:山脊 。
②气象哨建在王村不建在余村的理由
是_王__村_在__山_脊_,__气_象__哨_应__建_在__山___。
脊,地势较高,便于观测
③以王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
度是650 米。已知王村气温是
甲 乙
10℃,按大气温度随海拔高度升
高而降低的一般规律,丁山的气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度的表示方法: 海拔和相对高度
500 1000
1500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 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 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即两地的海拔高度之 差。)
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都 是海拔。
2、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地形部位名称:
B 陡崖 C 鞍部 , D 山峰 I 山谷 。
1:5Km
(2)在E、F两地山坡中, 坡度较陡的 是 F山坡 , 其理由是 F山坡等高线密集。 (3)在图中字母处,最适合修水库大坝的
是 G 处。
(4)王村在李庄的西南方向,李庄距G处的图 上距离是3.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17.5 千米。
;高山
白色表示 雪。线以上
过关斩将(3)
找找图中的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山地 高原
平原
高原
高原 平
山地 原
高原
平原 丘陵
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判读
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 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
缓。它是怎么绘制的呢?
A
B
巩固练习:下面是一幅1:200000地形图,判读后回答:
温应6是.1 ℃。
余村:山谷,李村:鞍部, 气象哨:山脊 。
②气象哨建在王村不建在余村的理由
是_王__村_在__山_脊_,__气_象__哨_应__建_在__山___。
脊,地势较高,便于观测
③以王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
度是650 米。已知王村气温是
甲 乙
10℃,按大气温度随海拔高度升
高而降低的一般规律,丁山的气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度的表示方法: 海拔和相对高度
500 1000
1500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 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 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即两地的海拔高度之 差。)
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都 是海拔。
2、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地形部位名称:
B 陡崖 C 鞍部 , D 山峰 I 山谷 。
1:5Km
(2)在E、F两地山坡中, 坡度较陡的 是 F山坡 , 其理由是 F山坡等高线密集。 (3)在图中字母处,最适合修水库大坝的
是 G 处。
(4)王村在李庄的西南方向,李庄距G处的图 上距离是3.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17.5 千米。
;高山
白色表示 雪。线以上
过关斩将(3)
找找图中的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山地 高原
平原
高原
高原 平
山地 原
高原
平原 丘陵
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判读
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 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
缓。它是怎么绘制的呢?
A
B
巩固练习:下面是一幅1:200000地形图,判读后回答:
温应6是.1 ℃。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世界地理学习区域地形特征、地形评价及 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学习奠定基础; 等值线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本节课学习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和判读方法,为今后 学习其他类型等值线图提供方法指导。
1 教学背景分析
1.3 教学内容分析 微观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地面高度、等 高线的绘制原理和局部地形的判读。是判读地 形类型的基础。
3 教学过程展示
3.4 课堂小结
绘制
人 类 活
高度 (海拔) 地形
动
海拔
数值
等高线
等高线 形态
判读
等高线 地形图
3 教学过程展示
3.5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形图的判读
绘制
人 类 活 动
高度 等高线 (海拔) 地形
等高线 地形图
海拔 等高线
数值 形态
判读
3 教学过程展示
3.6 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
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形图的判读
北京四中顺义分校 王丽丽 指导教师 卢凤琪
主要内容
1
教学背景分析
2
教学目标制定
3
教学过程展示
4
教学反思
1 教学背景分析
1.1 课标解读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主题词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判读坡的陡缓。
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原理 山峰、山脊、山谷、陡坡、缓坡、鞍部、陡崖
1 教学背景分析
1.2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课程标准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课程理念
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
地表起伏 地图
“支架”
地形模型 多媒体
地形图 的判读
1 教学背景分析
1.3 教学内容分析 宏观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地形、等值线图的起始课; 地形是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本节课为中国地
(2)读地形景观图片,制作地形模型,绘制其等 高线地形图。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峰、山脊、山谷、 陡崖、鞍部、陡坡、缓坡,归纳判读方法。
2 教学目标制定
2.2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形部位 难点:等高线原理、景观与地形图对应
多种手段 综合运用
绘制图像 判读地形 归纳方法
3 教学过程展示
1 教学背景分析
1.4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和能力:感知地表起伏、具备地图的 相关知识、会测量物体高度。
与新知识的差距:没有海拔、相对高度、等高 线的概念、缺乏空间想象能力。
容易出现的问题:不能将立体景观图和等高线 地形图联系起来,判读方法靠机械记忆。
2 教学目标制定
2.1 教学目标
(1)读地形剖面示意图,说出“海拔”和“相对 高度”的区别。
课堂检测
选择登山路线, 说明理由。
课后作业
1.小组互换等高线地形图; 2.对照等高线地形图制作模型。
4 教学反思
突出特色:
学生制作地形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体现 学科实践性; 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学科生活性; 结构式板书与板图有机结合,启迪学生心智。
需要改进:
进一步挖掘活动内容,使学生收获更多。
谢 谢!
山脊
山谷 鞍部 缓坡
3 教学过程展示
3.2 活动1:绘制地形图 绘地图
3 教学过程展示
3.2 活动1:绘制地形图 绘地图
3 教学过程展示
3.3 活动2:判读地形图 读地形
3 教学过程展示
3.3 活动2:判读地形图 析特点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3 教学过程展示
课堂实录节选
3 教学过程展示
3.3 活动2:判读地形图 析特点
3.1 导入
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表高低起伏?
3 教学过程展示
3.2 活动1:绘制地形图 做模型
空 间 视 角
地 理 实 践 力
3 教学过程展示
3.2 活动1:绘制地形图 量高度
海拔 量算方法 垂直距离 量算起点 平均海平面
相对高度
3 教学过程展示
3.2 活动1:绘制地形图 读地形 陡崖 山峰 陡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