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的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

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

二.全麻深度的判断与掌握 全麻深度的判断与掌握
记忆和知晓:是麻醉深度不足的表现,有 记忆和知晓:是麻醉深度不足的表现, 回忆和觉醒状态 回忆: 回忆:是有意识或保持明显的记忆 觉醒状态:无意识或无明显记忆, 觉醒状态:无意识或无明显记忆,可保留 对听觉输入的反应
临床监测手段
MAC:ED95MAC、 MAC:ED95MAC、MACawake 脑电图:BIS 脑电图: 诱发电位:SEP、 诱发电位:SEP、AEP 食道下段收缩反应(LEC) 食道下段收缩反应(LEC)
二.全麻深度的判断与掌握 全麻深度的判断与掌握
Ⅰ期:痛觉消失期,麻醉开始、意识 痛觉消失期,麻醉开始、 消失 Ⅱ期:谵妄期,意识消失、呼吸循环 谵妄期,意识消失、 稳定, 稳定,不宜手术操作 Ⅲ期:外科期、呼吸循环稳定 外科期、 Ⅳ期:延髓麻醉期,绝对避免 延髓麻醉期,
二.全麻深度的判断与掌握 全麻深度的判断与掌握
一.全麻的诱导、维持与苏醒 全麻的诱导、 全麻的诱导
全麻诱导时注意事项: 全麻诱导时注意事项: 集中注意力 加强监测和观察 建立静脉通路和体位准备 给氧去氮要求 给予诱导药物的方式 插管反应的防治
一.全麻的诱导、维持与苏醒 全麻的诱导、 全麻的诱导
全麻诱导常用方法: 全麻诱导常用方法: 静脉快速诱导 吸入麻醉诱导 保持自主呼吸的诱导 清醒插管后静脉快速诱导 其他方法
二.全麻深度的判断与掌握 全麻深度的判断与掌握
Evans的PRST记分系统(血压、心率、 的 记分系统(血压、 记分系统 出汗、流泪),用于肌松下麻醉深度 出汗、流泪),用于肌松下麻醉深度 ), 的监测,比较实用。总分 为麻醉过 的监测,比较实用。总分5-8为麻醉过 为浅麻醉但仍合适, 分为 浅,2-4为浅麻醉但仍合适,0-1分为 为浅麻醉仍合适 麻醉合适或过深。 麻醉合适或过深。

全身麻醉科普小知识,建议收藏

全身麻醉科普小知识,建议收藏

全身麻醉科普小知识,建议收藏全身麻醉是一种用药物使患者无知觉、无意识、无痛并阻断感觉神经传导的治疗方法,常用于手术、无痛诊疗等医疗场合。

虽然全身麻醉已经成为现代麻醉学的一项基本麻醉技术,但它也会存在一些风险和副作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过程充满了神秘和陌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讨关于全身麻醉的一些小知识及相关问题。

一、全身麻醉的作用机制全身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患者体内,通过作用于大脑的神经元,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抑制,使患者表演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的一种状态,以便于医生为患者开展无痛诊疗、手术和治疗工作。

二、全身麻醉的分类1. 静脉麻醉静脉麻醉是通过将一种或多种全麻药物注入静脉实现的。

药物通过血液循环迅速传递到大脑,作用于中枢神经而达到全身麻醉的状态。

静脉麻醉可以快速安全地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剂量。

其优点为诱导快,对呼吸道无刺激,无环境污染,但静脉麻醉最大的缺点是可控性差,麻醉效应的消除依赖于患者的肝肾功能及体内环境状态,如果药物相对或绝对过量,则术后苏醒延迟等麻醉并发症难以避免。

目前常用静脉麻醉药物包括咪达唑仑、依托咪酯、丙泊酚、芬太尼等。

2. 吸入麻醉吸入麻醉是通过吸入具有挥发性的麻醉气体实现的。

这些药物被吸入到肺部,然后通过肺泡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交换作用于到大脑中枢神经,使患者进入全身麻醉的状态。

吸入麻醉可以通过麻醉呼吸机实现,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剂量,精确控制麻醉的深度,以确保患者的呼吸和血氧水平得到充分维护。

缺点是存在废气排放环境污染的问题,以及术后可能使患者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增加。

目前常用吸入麻醉药物包括七氟烷、笑气、地氟烷等。

3. 静吸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是对患者同时或先后实施静脉全麻技术和吸入全麻技术的麻醉方法,称之为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技术,简称静吸复合麻醉。

两种方法结合的方式很多,如静脉麻醉诱导,吸入麻醉维持;或吸入麻醉诱导,静脉麻醉维持;或者静吸复合诱导,静吸复合维持。

静脉全身麻醉知识点总结

静脉全身麻醉知识点总结

静脉全身麻醉知识点总结静脉全身麻醉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给予患者镇静、疼痛控制和肌肉松弛等效果来实现全身麻醉。

在给予患者药物的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确保患者在手术中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在实施全身麻醉时,麻醉医生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手术类型、药物选择等因素,以确保麻醉效果的最佳化。

而在术后,患者需要逐渐恢复清醒状态,同时麻醉医生也需要关注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就静脉全身麻醉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包括作用机制、药物选择、麻醉前评估、术后管理等内容,以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麻醉方式。

一、静脉全身麻醉的作用机制静脉全身麻醉是通过给予患者一定药物来实现全身麻醉效果。

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镇静作用:通过给予患者镇静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促进患者进入麻醉状态。

2. 疼痛控制作用:全身麻醉药物可以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减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觉。

3. 肌肉松弛作用:在一些手术中,为了方便手术操作,麻醉医生需要给予患者肌肉松弛剂,以使患者的肌肉得到完全松弛。

通过以上作用机制,静脉全身麻醉可以确保患者在手术中处于无痛、无意识和无记忆的状态,以保证手术安全地进行。

二、静脉全身麻醉的药物选择静脉全身麻醉的药物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药物有着不同的作用效果和副作用。

通常情况下,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手术类型和药物特点来综合考虑,以确保麻醉效果最佳。

常用的静脉全身麻醉药物包括:1. 丙泊酚:丙泊酚是一种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具有快速起效和短效的特点,可以使患者迅速进入麻醉状态。

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对血压的影响,可能会引起低血压。

2. 芬太尼:芬太尼是一种非常强效的镇痛药物,可以迅速控制患者的疼痛感。

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可能会导致呼吸抑制。

3. 酮米洛尔:酮米洛尔是一种肌肉松弛剂,可以使患者的肌肉得到完全松弛,有利于手术操作。

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对心血管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心率减慢和低血压。

外科学—麻醉—全身麻醉

外科学—麻醉—全身麻醉
2 哌替啶(度冷丁) 具有镇痛、安眠、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用药后有欣快感,并有成瘾性。对 心肌收缩力有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压下降和心排血量降低。对呼吸有轻度抑制。常作为麻醉前用药,成 人用量为50mg、小儿为1mg/kg肌内注射,但2岁以内小儿不宜使用。与异丙嗪或氟哌利多合用作为麻醉 辅助用药。用于术后镇痛时,成人用量为50mg肌内注射,间隔4~6小时可重复用药
(3)地氟烷:麻醉性能较弱。对心肌有轻度抑制作用,对心率、血压和心排血量影响较轻;随着浓度 的增加可引起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和血压下降;对呼吸有轻度抑制作用;可增强肌松药的效应;可抑制大 脑皮质的电活动,降低脑氧代谢率。可用于麻醉的诱导和维持,麻醉诱导和苏醒都非常迅速。因对循环 功能的影响较小,对心脏手术或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更为有利
3 芬太尼 镇痛作用为吗啡的75~125倍,持续30分钟。对呼吸有抑制作用,虽镇痛作用仅20~30分钟, 但其呼吸抑制可达1小时。临床应用镇痛剂量(2~10μg/kg)或麻醉剂量(30~100μg/kg)都很少引起 低血压。麻醉期间作为辅助用药(0.05~0.1mg),或用以缓解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2~5μg/kg)。芬 太尼静脉复合全麻时,用量为30~100μg/kg,常用于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2 常用肌松药
(4)罗库溴铵(爱可松):为非去极化肌松药,肌松作用较弱,属于中效肌松药,是目前临床上起效 最快的非去极化肌松药。用量为1.2mg/kg时,1分钟后即可以行气管内插管。罗库溴铵有特异性拮抗剂, 可拮抗其引起的任何程度的神经肌肉阻滞。无组胺释放作用。静脉注射 0.6~1.2mg/kg,1.5~2分钟后可 以行气管内插管。术中可间断静注0.1~0.2mg/kg,或以9~12μg/(kg·min)的速度静脉输注维持全麻期 间的肌松弛

全身麻醉(医学术语)(一)2024

全身麻醉(医学术语)(一)2024

全身麻醉(医学术语)(一)引言概述:全身麻醉是一种医学术语,指的是通过给予药物,使患者进入昏迷状态,并且全身肌肉松弛,以便进行手术或疼痛性操作。

全身麻醉广泛应用于手术、康复治疗等医疗领域。

本文将深入探讨全身麻醉的定义、应用范围、药物选择、风险与注意事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正文内容:一、定义1. 全身麻醉的定义及基本原理2. 全身麻醉与其他麻醉方式的区别与相互作用3. 全身麻醉的作用机制与生理效应4. 全身麻醉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二、应用范围1. 全身麻醉在不同手术类型中的应用2. 全身麻醉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3. 全身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4. 全身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5. 全身麻醉在采用其他麻醉方式不适用的情况下的应用三、药物选择1. 常用于全身麻醉的药物类型及特点2. 全身麻醉中的镇痛药物选择与应用3. 全身麻醉中的肌松药物选择与应用4. 全身麻醉中的镇静药物选择与应用5. 不同患者群体中药物选择的差异与考量四、风险与注意事项1. 全身麻醉可能出现的风险与并发症2. 如何评估患者对全身麻醉的耐受性和适应性3. 全身麻醉中的监测与控制方法4. 全身麻醉中的液体管理与输血策略5. 全身麻醉中应对急诊情况的处理方法五、未来发展方向1. 全身麻醉技术的改进与创新2. 全身麻醉在个体化医疗中的应用前景3. 全身麻醉中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4. 全身麻醉中的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5. 全身麻醉在减轻术后疼痛和提高术后康复的探索总结:全身麻醉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手术和疼痛性操作的医学术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从定义、应用范围、药物选择、风险与注意事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五个大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全身麻醉的正确应用能够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并且对于术后的康复也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全身麻醉也不可忽视其带来的风险与潜在问题,需要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进行精细管理与把控。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全身麻醉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应用拓展,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药理学讲稿之第十一章全身性麻醉药

药理学讲稿之第十一章全身性麻醉药

第十一章全身性麻醉药全身麻醉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药物,呈现意识、感觉与反射消失,骨骼肌放松等表现——外科手术前麻醉。

第一节吸入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而产生麻醉者,称为吸入麻醉。

常用的吸入麻醉药是挥发性液体或气体,有乙醚、氟烷、恩氟烷、氧化亚氮。

一、作用机制:吸入——经肺泡动脉入血——脑组织——溶入细胞膜的脂质层——脂质分子排列紊乱——膜蛋白质及钠、钾通道发生构象变化——神经细胞除极抑制——神经冲动传导抑制——全身麻醉。

二、麻醉分期:乙醚麻醉分期最明显,临床常以它为基础临床上常依据呼吸、眼部、循环变化与肌肉松弛程度等体征来辨认麻醉的深度:第I期:镇痛期——从开始麻醉到病人神志消失。

大脑皮层开始抑制,痛觉逐渐减退、呼吸与脉搏稍增快,其他反射依然存在,一般不于此期施行手术。

第II期:兴奋期:从病人神志消失,经过一兴奋过程,直至兴奋现象缓解,并出理深而有节律的呼吸为止。

其间万以呼吸的紊乱与血压、脉率的显著波动为其特征,此期,大脑皮层逐渐被抑制下位中枢呈兴奋状态,忌行任何手术。

第III期:手术麻醉期,可由浅入深分为四级第一级:呼吸收紊乱变为规则,频率略快,潮气量增,眼睑反射消失,眼球活动减少,大脑皮层完全抑制,间脑受抑制肌肉不松,可施行一般手术;第二级:眼球从转动娈为中央固定,瞳孔不大,呼吸频率较第一级为慢,胸、腹式呼吸均存在,潮气量无明显改变,接近麻醉前水平,呼吸道分泌物显著减少,大脑皮层、间脑、滑车、动眼神经完全抑制,肌肉松弛,可以进行腹部手术;第三级:除以上抑制更深外,脊髓由下至上受到抑制,桥脑开始抑制,外展神经与三叉神经受到抑制,肋间肌呈渐进性麻痹,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加强,吸气明显短于呼气,瞳孔开始散大,血压可能下降,肌肉极度松弛,仅在手术必要时短时间使用;第四级:脊髓、桥脑与延髓受互抑制,呼吸逐渐不能代偿而麻痹,出现抽泣式呼吸,血压下降——减浅麻醉+人工呼吸。

第IV期:延髓麻醉期:呼吸停止,血压不能测到,瞳孔极度散大,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心跳停止。

全身麻醉小科普

全身麻醉小科普

全身麻醉小科普众所周知,麻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当前的手术治疗中,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麻醉,可以有效舒缓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减少病人的疼痛体验,从而为手术治疗提供良好环境。

作为一种较为彻底的麻醉方式,由于患者在进行全身麻醉时往往失去了意识,因此对于麻醉全程毫无知觉,为了让大家对于全身麻醉这一过程有一个大体的认知,我将在下文中就全身麻醉的一些基础性知识为大家做一下简单的科普。

1.全身麻醉简介麻醉是指通过使用药物或其它手段对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行抑制,导致对痛觉的敏感度下降甚至丧失,但是这种抑制作用通常是可逆的,在手术结束后一段时间内即可恢复。

麻醉的过程通过药物,将痛觉的信号传导中断,让我们的大脑接收不到疼痛的信号,进而影响了我们对于疼痛的感觉。

在临床将麻醉分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本文将重点介绍全身麻醉。

在全身麻醉后,患者无意识,全身肌肉呈放松态,体验不到疼痛感。

全身麻醉通过将麻醉药注射入体内或让患者直接吸入,进而对中枢神经的功能进行抑制,以使患者彻底失去意识。

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可以分为吸入性麻醉药物、静脉麻醉药物和肌肉松弛类药等。

1.常用麻醉方法(一)吸入麻醉吸入全身麻醉是通过麻醉机将麻醉药由呼吸系统传导进血液,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抑制而使患者全身麻醉。

因其高度可控,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成为进行全身麻醉的主要方法。

(二)静脉麻醉静脉全身麻醉是指通过静脉注射一种或若干种药物,经过血液循环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进而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

按照不同的给药方式,可以将静脉麻醉分为持续给药法、分次给药法和单次给药法。

从上世纪末开始,由于临床药理相关研究方法的发展,静脉麻醉法也得到了更多的应用和发展。

(三)平衡麻醉平衡麻醉,即通过同时或继时应用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和技术,以实现全身麻醉的状态的一种麻醉方法。

平衡麻醉的重点在于联合用药,通过联合用药的方式,既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将每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展现,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单类药物的使用量,相应减弱副作用。

医学生麻醉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解析

医学生麻醉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解析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1.MAC:在一个大气压下使50%的病人对手术刺激不发生体动反应或逃避反射时肺泡气中该吸入麻醉药浓度。

2.仰卧位综合症:孕产妇仰卧时,由于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导致回心血量剧减、血压下降,一般下降30mmHg或收缩压低于80mmHg。

3.血气分配系数:在体温条件下,吸入麻醉药在血和气二相中达到动态平衡时浓度比值。

4.ASA分级:1963年美国麻醉学会制定的,根据病员的全身情况、重要脏器的功能来评定对麻醉耐受能力的一种统一标准。

可分为五级。

5.反常呼吸:开胸手术时,由于患侧胸膜腔剖开肺萎陷后,自主呼吸吸气时,健侧肺负压增加,部分气体从患侧肺进入健侧肺,使患侧肺更萎陷,相反呼气时患侧肺开张,这叫反常呼吸。

6.Horner’S综合症:由于颈交感神经阻滞所致的同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结膜充血、鼻塞、脸色潮红、不出汗等综合症状。

7.V/Q:通气/血流比例,每分钟肺泡通气Va与每分钟肺血流Q的比值,正常人肺通气为每分钟4升,血流量每分钟5升,故V/Q比值0.8。

8.肺顺应性:反映肺泡的弹性回缩力,即肺泡增加一定容量后的压力改变或每增加单位压力引起肺容量的改变(单位L/cmH2O)。

9.全紧闭麻醉:使用全紧闭麻醉环路施行麻醉方法的总称。

吸气和呼气完全与大气隔绝,吸气的气体由人工控制和提供,呼气则通过钠石灰把其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全麻只需供给300~500ml 的氧流量即可。

10.PHNR:又叫非呼吸性PH。

假定PaCO2=40mmHg的PH值,正常情况下PH=PHNR。

当两者不等时,表示有呼吸因素参与,PH>PHNR,呼碱,PH<PHNR,呼酸。

11.去极化肌松剂:这类肌松药是受体激动剂,能与接头后膜受体结合,使受体构型改变,离子通道开放而产生类似乙酰胆碱的去极化,但持续时间较长,使正常传递的乙酰胆碱不能达到肌肉收缩的阈电位,从而达到阻断神经肌肉兴奋传递的作用。

其代表药为琥珀胆碱。

医学麻醉学基础知识项操作

医学麻醉学基础知识项操作

医学麻醉学基础知识项操作在临床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时常需要使用各种麻醉剂和麻醉技术来使病人进入无痛状态,完成手术操作。

为了准确、高效地完成麻醉操作,麻醉医生需要掌握医学麻醉学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从麻醉相关的身体生理学、药理学、麻醉机的使用、麻醉操作中的诊疗技术、麻醉安全等几个方面讲述基础知识的操作。

一、身体生理学在进行麻醉操作前,麻醉医生需要对病人的身体生理学有足够的了解,了解病人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和肝、肾功能等情况,以更好地做好麻醉前评估工作和麻醉后的护理工作。

1. 呼吸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是麻醉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点,要求麻醉医生熟悉呼吸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掌握正常呼吸的特征、规律和相关性状,以及呼吸的一般规律。

2. 循环生理学麻醉医生需要了解身体循环的机制以及唤醒过程对循环的影响,包括术前患者心脏的功能、肺循环、静脉回流等。

3. 神经系统生理学神经系统生理学是麻醉医生需要了解的重要领域。

麻醉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神经生理状态、神经调节、神经肌肉活动、感官和感觉功能等等。

二、药理学药物是麻醉医生实行麻醉操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于麻醉医生而言,了解麻醉剂的用量、效果以及不同麻醉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1. 各种麻醉药物的特点临床麻醉常用的药物有硫酸镁、丙泊酚、乙醚等。

了解这些药物的特点和用法,以及不同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和适应症,有利于麻醉医生制定更为科学的麻醉方案。

2. 麻醉剂的应用在实行麻醉操作之前,麻醉医生需要选择和使用合适的麻醉剂。

对于麻醉剂的用量、注射方法、注入速度和设定目标,麻醉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整。

三、麻醉机的使用在麻醉操作中,麻醉医生会使用麻醉机。

掌握麻醉机的使用方法,熟悉麻醉机的构造、原理和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麻醉机的作用。

1. 麻醉机的构造和原理掌握麻醉机的构造和原理,可以让麻醉医生更好地进行麻醉操作。

常见的麻醉机包括呼吸机、吸入麻醉机、输液泵等。

麻醉基本知识与常识

麻醉基本知识与常识

麻醉基本知识与常识麻醉是一种医疗技术,通过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来使患者失去痛觉和意识,以便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操作。

麻醉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早期的麻醉方法主要是采用植物药物或一些特殊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麻醉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且在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麻醉的分类根据使用的方法和药物,麻醉可以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全身局部麻醉。

1.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指通过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失去意识和痛觉。

全身麻醉常用的药物包括七氟醚、异氟醚等。

2.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指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组织,使该部位失去痛觉。

局部麻醉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

3. 全身局部麻醉:全身局部麻醉是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的结合,常用于局部手术以及对全身麻醉有相对禁忌的患者。

全身局部麻醉常用的方法包括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麻醉。

二、麻醉的过程麻醉过程包括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麻醉解除三个步骤。

1. 麻醉诱导:麻醉诱导是指通过给予患者药物来使其进入失去意识和痛觉的状态。

在麻醉诱导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通过鼻腔插管或口腔插管等方式将麻醉剂输送至患者体内。

2. 麻醉维持:一旦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医生会通过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如血压、心率和呼吸等,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剂量,以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保持稳定的麻醉状态。

3. 麻醉解除:手术结束后,医生会逐渐停止给予麻醉药物,患者会从麻醉状态中苏醒过来。

麻醉解除的过程需要医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三、麻醉的风险与合并症麻醉虽然在手术和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合并症。

常见的麻醉风险和合并症包括:1. 呼吸抑制: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抑制,造成氧气供应不足。

2. 低血压和心率变化: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均会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可能导致血压下降或心率变快或变慢。

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教案

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教案

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教案教案: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一. 教学目标:1. 理解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2. 了解全身麻醉的作用机制;3. 掌握全身麻醉的基本应用领域和方法;4. 了解全身麻醉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二.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话题(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全身麻醉的话题,例如:你有没有听说过全身麻醉?你对全身麻醉有什么了解?Step 2: 提供基本概念(20分钟)教师介绍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内容:1. 全身麻醉是一种通过使用药物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昏迷状态,不感受任何疼痛的方法。

2. 全身麻醉可用于各种手术,如大型手术、复杂手术和需要患者完全放松的手术。

3. 全身麻醉的使用需要一个专业的麻醉医生和护士团队来监测和管理患者的情况。

Step 3: 讨论全身麻醉的作用机制(3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全身麻醉的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内容:1. 全身麻醉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的活动,使患者处于昏迷状态。

2. 全身麻醉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患者的身体,如静脉注射、吸入和肌肉注射。

3. 全身麻醉药物对神经递质的作用可以减轻疼痛、产生肌肉松弛和睡眠状态。

Step 4: 探讨全身麻醉的应用领域和方法(3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全身麻醉的应用领域和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 全身麻醉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心脏手术、妇产科手术等各种手术过程。

2. 全身麻醉可通过静脉注射、吸入和肌肉注射等方法给药。

3. 全身麻醉中需要对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和体温进行监测和管理。

Step 5: 讲解全身麻醉的风险和注意事项(30分钟)教师讲解全身麻醉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内容:1. 全身麻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呼吸抑制、心脏问题和神经系统问题等并发症。

2. 全身麻醉需要在专业的医疗设施和设备下进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3. 患者在接受全身麻醉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包括检查过敏史和药物过敏等。

麻醉科普知识介绍

麻醉科普知识介绍

麻醉科普知识介绍麻醉是一种医疗技术,通过使用药物等手段,使患者失去疼痛感和意识,以便进行手术、减轻病痛或进行其他医疗操作。

麻醉科是一门专门研究麻醉技术和麻醉药物的医学科学,负责管理和执行麻醉操作。

本文将为您介绍麻醉科普知识,让您对麻醉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麻醉的分类麻醉主要分为全麻、局麻和表面麻醉三种类型。

1. 全麻:全麻是指通过药物让患者进入失去意识的状态,停止疼痛感知。

全麻通常用于手术操作,需要确保患者完全无意识和无痛感。

2. 局麻:局麻是指麻醉药物局部应用于手术部位,使手术部位及周围区域失去痛觉。

局麻常用于小手术或区域性手术,术中患者保持清醒。

3. 表面麻醉:表面麻醉是指将麻醉药物涂抹于皮肤表面,以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

常见的表面麻醉形式有喷雾、凝胶、软膏等。

二、麻醉科的工作流程麻醉科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麻醉评估、麻醉计划、麻醉操作和麻醉后护理几个步骤。

1. 麻醉评估:麻醉科医生在手术前会对患者进行麻醉评估,主要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过敏史、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等。

通过评估,确定适合的麻醉方案。

2. 麻醉计划:根据麻醉评估结果,麻醉科医生制定麻醉计划。

计划包括麻醉药物的选择和用量、麻醉监测方式以及术后镇痛方案等。

3. 麻醉操作:麻醉操作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包括静脉留置、呼吸道管理、药物注射等步骤。

麻醉医生会根据手术的需求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监控患者麻醉的效果。

4. 麻醉后护理: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会继续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进行术后镇痛措施,确保患者在术后安全舒适地恢复。

三、麻醉风险和并发症尽管麻醉科技术不断进步,但麻醉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1. 麻醉风险:麻醉有一定的风险,包括过敏反应、呼吸道阻塞、意识丧失延迟等。

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麻醉风险。

2. 并发症: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呼吸道感染、神经损伤等。

医生会根据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和干预。

第二节 全身麻醉

第二节 全身麻醉

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 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
优点
对呼吸道无刺激
诱导苏醒迅速、平稳 操作简单、不污染环境
缺点
可控性不强,用药较多,一旦剂量过大,
只能靠机体代谢消除。
理想静脉麻醉药
麻醉诱导迅速、平顺
对循环和呼吸无明显影响,术后并发症
少 意识恢复快,苏醒期短,无蓄积现象 对静脉及周围组织无刺激。
气管导管的选择
成年男性7-8号、女性6.5-7.5号,长度为
24cm。经鼻插号数小一号,长度+2cm。 ID=岁/4+4 长度(cm)=岁/2+12
并发症:
1、创伤:鼻腔、口腔、咽喉部均可能造成 创伤 2、感染 3、反射 4、缺氧
(二)静脉麻醉
静脉麻醉是指将药物经静脉注入体内,
低温麻醉
全麻状态下,用物理方法将体温下降到
一定程度的方法。 降温程度 浅至中低温(30-34° C)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全麻后处理
1、维持呼吸道通畅
2、意识
麻醉苏醒时间及质量与麻药种类、剂量、
患者体质、手术时间长短、是否使用催 醒药有关。全麻后有条件均需术后进行 监护。
3、不良反应
异氟烷(isoflurane)
优点
性能稳定,诱导及苏醒极为迅速, 对肝肾功能影响小,对心肌收缩力影响 轻微,肌松良好。 缺点 麻醉深时易致呼吸抑制,诱导期 还可能咳嗽、屏气,苏醒期偶尔体动或 寒战
七氟烷(sevoflurane)
诱导苏醒非常迅速,无刺激性气味,面
罩吸入可用于小儿诱导,门诊小手术或 检查性手术。 缺点是遇碱石灰不稳定。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全身麻醉是一种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其进入无意识状态和全身肌肉松弛,从而实施手术操作的方法。

要保证全身麻醉的安全和成功,医务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以下是全身麻醉操作规范的基本要点。

1.术前准备:在进行全身麻醉操作之前,医务人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并准备必要的设备和药物。

术前必须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腊齐检查,了解其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和手术相关的特殊要求。

2.麻醉药物的选择: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对于全身麻醉的成功非常重要。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手术类型等因素,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

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丙泊酚、异丙酚、吗啡、吗啡类药物等。

3.麻醉药物的使用: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需要,按照剂量、浓度和速度等要求使用麻醉药物。

同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确保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安全。

4.呼吸道管理:全身麻醉期间,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

常用的呼吸道管理方法包括:使用喉罩、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方法。

5.循环支持:在全身麻醉期间,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循环状况,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支持患者的循环功能。

如: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并使用药物调整血流动力学状态。

6.麻醉深度监测:全身麻醉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合理的监测和调整。

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包括:BIS监测、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等。

7.麻醉复苏:8.麻醉术后随访:全身麻醉完毕后,应立即将患者转至麻醉恢复室进行护理观察和继续处理,记录和评价麻醉的效果和副作用并在适当机会进行麻醉的总结和研究,完善麻醉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全身麻醉操作属于专业领域,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在进行全身麻醉操作时,医务人员应始终保持专注和谨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

全身麻醉教案

全身麻醉教案

全身麻醉教案一、引言在医疗领域,全身麻醉是一种常见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操作和疼痛管理。

全身麻醉的正确实施对于患者的安全和手术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介绍全身麻醉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帮助医护人员正确掌握该技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进行。

二、全身麻醉的定义和原理全身麻醉是通过给予患者药物,使其失去意识、无痛觉和无记忆,以便进行手术操作的一种麻醉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干扰神经传导的途径,阻断病理性痛觉刺激的传入和传导,从而产生无痛觉状态。

三、全身麻醉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全身麻醉适用于需要大面积手术或需要神经阻滞无效的手术,如心脏手术、腹部大手术等。

同时,对于无法配合的患者,如儿童、智力障碍者等,全身麻醉也是一种有效的麻醉选择。

2. 禁忌症:全身麻醉禁用于对麻醉药物过敏的患者,以及存在严重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

此外,孕妇在妊娠早期和晚期也应慎重考虑全身麻醉的使用。

四、全身麻醉的准备工作1. 评估患者:在实施全身麻醉前,应详细评估患者的病史、对麻醉药物的过敏情况以及身体状况。

此外,需要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心电图、胸片等,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全身麻醉。

2. 术前禁食:在全身麻醉前,患者应禁食特定的时间,以避免术前误吸。

3. 准备药物和设备:准备好麻醉所需的药物和设备,包括麻醉剂、镇静剂、肌松剂、麻醉机、监测仪器等。

确保这些药物和设备的质量和可用性。

五、全身麻醉的操作步骤1. 静脉通路建立:在全身麻醉前,需要建立一个静脉通路,以便输注麻醉药物和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2. 麻醉诱导:通过给予麻醉药物,迅速诱导患者进入无意识状态。

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丙泊酚、异丙酚等。

在诱导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功能。

3. 气道管理和呼吸控制:确保患者气道通畅,在全身麻醉过程中,通过插管或面罩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呼吸控制,维持正常的通气功能。

4. 麻醉维持:在手术过程中,根据需要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浓度,以维持患者的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经典课件《全身麻醉

经典课件《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在特殊手术的应用
微创手术和机器人手术
随着微创手术和机器人手术的普及,全身麻醉在这些手术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麻醉药 物和技术的选择将更加精细和个性化。
特殊病种手术
针对特殊病种和复杂手术,全身麻醉将发展出更多特殊技术和方法,以满足患者的特殊 需求。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通过靶向给药系统,将麻醉药物直接输送到手术区域或疼痛部位,减少全身用药量,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
麻醉监测技术的改进
实时监测麻醉深度
通过改进现有的麻醉监测技术,实现对麻醉深度的实时、准确监测,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最佳的 麻醉状态。
多模态监测技术的发展
结合多种生理参数和生化指标进行监测,提高麻醉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麻醉诱导的方法包括吸入诱导、静脉 诱导和复合诱导等,具体方法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要选择。
麻醉诱导前,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 询问和体格检查,以确保患者无麻醉 禁忌症。
麻醉诱导过程中,医生会监测患者的 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麻醉维持
麻醉维持是指在麻醉诱导完成后,为 维持患者的麻醉状态所采取的措施。
实验室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血常规、 凝血功能、生化等相关实 验室检查,以便评估患者 的生理状态。
麻醉前准备
禁食禁饮
患者在麻醉前需严格禁食 禁饮,以避免麻醉过程中 发生呕吐或窒息。
心理准备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 导,减轻其对麻醉和手术 的恐惧和焦虑。
备皮
对手术部位进行清洁和皮 肤准备,以减少感染的风 险。
全身麻醉
目 录
• 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 • 全身麻醉的准备 • 全身麻醉的实施 • 全身麻醉的并发症与处理 • 全身麻醉的未来发展

医学课件:全身麻醉

医学课件:全身麻醉
类型
常见的全身麻醉药物包括芬太尼、异丙酚和丙泊酚等,根据药物种类和剂量不 同,全身麻醉的效果和持续时间也有所差异。
全身麻醉的作用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全身麻醉药物通过与中枢神经 系统的神经元受体结合,抑制 神经元的兴奋性,使患者进入
一种类似于睡眠的状态。
肌肉松弛
全身麻醉药物还会抑制神经肌肉接 头,使肌肉松弛,方便手术操作。
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延迟苏醒,需要密切观 察和护理。
02 全身麻醉前的准 备
患者评估和诊断
01
02
03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 括现病史、既往史、过敏 史等。
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 括心、肺、肝、肾等重要 脏器的功能检查。
诊断性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相应的 诊断性检查,如心电图、 血常规、尿常规等。
连接患者生命体征监护仪,确保能够实时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呼吸机
输液设备
检查呼吸机的功能是否正常,确保能够辅 助患者呼吸。
准备合适的输液设备,确保能够及时给患 者补充液体和药物。
03 全身麻醉的实施
麻醉诱导
吸入诱导
通过让患者吸入麻醉药物,如氮气、氧气和笑气等,实现全 身麻醉。
静脉诱导
通过注射麻醉药物,如丙泊酚、依托咪酯和阿片类药物等, 实现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全身麻醉概述 • 全身麻醉前的准备 • 全身麻醉的实施 • 全身麻醉的监测和管理 • 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 • 全身麻醉后的护理 • 全身麻醉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
01 全身麻醉概述
定义和类型
定义
全身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暂时失去意识、感觉和自 主运动能力的麻醉方法。

全身麻醉的基础知识

全身麻醉的基础知识
❖ 合理使用心血管药物
麻醉恢复期
❖ 培养呼吸:辅助病人呼吸,必要时用肌松拮抗药新斯的明 ❖ 拔管指征:
✓ 呼吸恢复,潮气量和呼吸次数恢复正常,脱氧 情况下SpO2>95%
✓ 呛咳反射、吞咽反射恢复 ✓ 意识恢复,唤之能睁眼 ✓ 肌力恢复
❖ 吸痰拔管:拔管前必须将存留在口鼻,咽喉及气管内的分 泌物吸引干净,一般是手术做完后赶紧吸痰,这时病人还 没完全清醒,应激反应不重,不会引起剧烈的血流动力学 波动。气管内吸引时间每次不宜超过10s,否则可以导致 缺氧和气道损伤,可以采用间歇吸引,轮换吸氧的方式进 行
❖ 麻醉前禁饮禁食6-8小时,急诊饱胃者应选择表麻后清醒 气管插管
❖ 麻醉前谈话、签字 ❖ 麻醉前用药 苯巴比妥针剂2mg/kg,阿托品0.01mg/kg或者
东莨菪碱0.006mg/kg ❖ 麻醉用具与药品的准备
分级 第I级 第II级 第III级 第IV级 第V级
表1 ASA病情评估分级
标准 正常健康 有轻度系统性疾病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尚未丧失工作能力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经常面临生命威胁 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
✓ 危重病人为保证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药用量过少
✓ 过早的停用麻醉药使病人进入麻醉过浅状态
✓ 由于长时间服用镇静催眠药和麻醉性镇痛药,代谢加速, 对麻醉耐药
❖ 无意识知晓
✓ 研究表明,即使在很深的麻醉状态下,恶性语言刺激,特 别是内容是与病人安康直接有关的部分,病人可能发生无 意识知晓,对病人术后精神状态有不良影响,而麻醉下良 性、富有建设性的语言刺激能促进病人术后的康复
❖ 观察,拔管后不能立即送回病房,特别是使用了拮抗剂的 病人更要观察5-10分钟,意识、呼吸、肌力恢复的很好 了才能送回病房

全身麻醉的护理课件

全身麻醉的护理课件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提升企业治理能力摘要:要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企业,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规章制度是公司行使公司管理权限,制定涉及公司经营管理方面的管理规定,对内部组织及人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有了规章制度,各项工作才有章可循。

规章制度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堵塞管理上的各项漏洞。

文章结合石化公司规章制度管理实际,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并对如何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提升企业治理能力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规章制度;建设;提升;管理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的意义1.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

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和落实,推进公司各方面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工作。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公司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治理实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公司层面的落实和体现。

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的紧迫性。

公司的制度还没有达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有些方面甚至成为制约公司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们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充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公司规章制度建设,实现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努力提高公司治理能力。

3.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论述中强调“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企业,推进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治理企业。

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可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二、公司规章制度存在的问题1.制度办法修订不及时,导致制度体系不健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列情况下寒战发生率增加:(1)外界温度下降(2)男 性(3)术前未用抗胆碱药、镇静药、镇痛药等(4)长时 间手术(5)术中大量输液输血
对寒战的防治主要是保暖,吸氧,没有很好的动
危害较大,可以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加快,病人意外伤害
机制不太清楚,可能是全身麻醉药均作用于中枢,但是中 枢抑制程度不一,因此恢复时间不一,在某些情况下,患 者意识恢复后大脑高级中枢仍未全面恢复,从而影响病人 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
病人呼吸消失后,托起下颌,扣紧面罩,给氧去氮,大约2-3min后 进行气管插管,一定要确认是否在气道里,听诊双肺,看看双肺呼吸 音的有无及是否对称
.
7
麻醉维持期
维持循环血容量:根据病人周围静脉情况,血压,脉搏,尿量,中心静脉压来 估计病人循环血容量。遇到出血多的病人,要经常进行出血量的测定,包括吸 引器中的出血量,纱布中的含血量和术野中的出血量
.
15
预防
✓ 麻醉结束,根据病情,正确估计拔管后能否保持呼吸道 通畅
✓ 头面部手术结束进行伤口包扎时,应继续保持适当的麻 醉深度
✓ 颈部肿瘤手术中经常发生喉返神经损伤。若伤及一侧,
气管拔管后出现声音嘶哑,但不会立即发生呼吸困难,
术后12小时内,声带由旁正中移到正中位,可能发生
掌握麻醉深度:既要避免麻醉过深,对循环的抑制,又要防止麻醉过浅,镇痛 不全时体内应激反应对循环功能的扰乱和术中知晓对病人心理的干扰
加强呼吸道管理:全麻中用机控呼吸要调节呼吸参数,潮气量8-10ml/kg,呼 吸次数12-14次/分,吸呼比1:1-2,气道压力在10-30cmH2O。气腹的病 人应调节呼吸参数
观察,拔管后不能立即送回病房,特别是使用了拮抗剂的 病人更要观察5-10分钟,意识、呼吸、肌力恢复的很好 了才能送回病房
.
10
全身麻醉的并发症
.
11
麻醉后寒战
指病人于麻醉后苏醒期间出现不能自主的肌肉收缩抽动, 机制不清楚,可能是与苏醒过程中麻醉药的残余作用使大 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有关,也可能与麻醉终止后各级 神经中枢的恢复先后不同有关,脊髓反射中枢比大脑反射 中枢更早从麻醉状态恢复,从而导致阵发性肌肉颤抖,这 是一种不自主的神经反射
防治非常棘手,如果有明确病因,如没拔管,可以拔出气 管导管,如果没有明确病因,要对病人加强护理,给予充 分的术后镇痛,避免不良的刺激
.
13
苏醒延迟
麻醉药过量,麻醉药使用不当,肌松药蓄积或麻醉性镇痛药 抑制呼吸,麻醉中出现低血压和低氧血症,代谢功能紊乱
处理 ✓ 加强护理,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 病因处理,去除病因 ✓ 适当拮抗:纳诺酮、多沙普仑 ✓ 用药要注意:用药速度过快,剂量过大,引起血压升高, 心率加快,手震颤,抽搐,可以出现肺水肿,所以严重高 血压,冠心病,脑部疾患慎用
ASAI-II级的病人麻醉耐受性均良好,ASAIII级病人对接受麻醉存在一定危险,麻醉 前需尽可能做好准备,对麻醉中和麻醉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 预防。ASAIV级和V级病人的麻醉危险性极大,充分细致的麻醉前准备更显重要
.
5
气道评估
咽部结构的评估(Mallampntis试验 ) 病人端坐,头位于正中,口尽量张大,让舌尽量外伸,观察咽部结构,分为四级
.
14
呼吸抑制
原因 ✓ 头面部和颈部手术后包扎过紧,出血、舌后坠引起的呼 吸道梗阻 ✓ 手术损伤喉返神经,颈部和甲状腺肿瘤使气管移位、软 化、塌陷,由此出现气管梗阻所致的呼吸困难
临床表现 ✓ 拔出气管后出现气促、紫绀、吸气性呼吸困难、烦躁、 SpO2迅速下降等,若发现不及时,可迅速出现缺氧等 严重后果
麻醉前禁饮禁食6-8小时,急诊饱胃者应选择表麻后清醒 气管插管
麻醉前谈话、签字
麻醉前用药 苯巴比妥针剂2mg/kg,阿托品0.01mg/kg或者 东莨菪碱0.006mg/kg
麻醉用具与药品的准备
.
4
表1 ASA病情评估分级
分级 第I级 第II级 第III级 第IV级 第V级
标准 正常健康 有轻度系统性疾病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尚未丧失工作能力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经常面临生命威胁 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
第一级 可见悬雍垂,咽腭弓,软腭 第二级 悬雍垂被舌面遮盖,只见咽腭弓和软腭 第三级 只见软腭 第四级 只见硬腭 甲颏距离 甲颏距离大于6cm或者下颌骨水平长度大于9cm容易插管,否则困难 关节活动度的评估 床旁估计可以以病人门窗垂直框作为参照物,目测病人头后仰时头部矢状面与 之所成的角度,角度低于15度为困难插管 一般外观评估 颈短粗,龅牙,张口度小于3cm插管困难
全身麻醉的基础知识
.
1
麻醉的目的
消除病人手术疼痛 保证病人生命安全 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
2
全身麻醉过程
起飞前准备
术前访视和评估
飞机起飞
麻醉诱导期
飞机在天空飞行
麻醉维持期
飞机降落
麻醉恢复期
.
3
术前访视和评估
复习病史包括既往史,治疗用药史,手术麻醉史,过敏史 等,进行重要的体格检查,查看病人的辅助检查,进行 ASA评估和气道评估
合理使用心血管药物
.
8
麻醉恢复期
培养呼吸:辅助病人呼吸,必要时用肌松拮抗药新斯的明 拔管指征:
✓ 呼吸恢复,潮气量和呼吸次数恢复正常,脱氧情况 下SpO2>95%
✓ 呛咳反射、吞咽反射恢复 ✓ 意识恢复,唤之能睁眼 ✓ 肌力恢复
.
9
吸痰拔管:拔管前必须将存留在口鼻,咽喉及气管内的分 泌物吸引干净,一般是手术做完后赶紧吸痰,这时病人还 没完全清醒,应激反应不重,不会引起剧烈的血流动力学 波动。气管内吸引时间每次不宜超过10s,否则可以导致 缺氧和气道损伤,可以采用间歇吸引,轮换吸氧的方式进 行
.
6
麻醉诱导期
基本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末二氧化碳 准备好吸引器,检查麻醉机,面罩给氧2min,给予麻醉诱导药物
(对于气道困难者或者饱胃病人,在表麻下行清醒气管插管较安全)
✓ 麻醉镇静药:咪唑安定,依托咪酯或者异丙酚 ✓ 麻醉镇痛药:芬太尼或者瑞米芬太尼 ✓ 肌松药:阿曲库胺或者维库溴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