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练语文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北京市顺义区2023届高三第二次统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北京市顺义区2023届高三第二次统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顺义区2023届高三第二次统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2023.4)1.D2.A3.D4.B5.【参考】①农业: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2分)②农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1分)可以增加农民收入;(1分)③国家: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程度的体现;(1分)可以为粮食安全提供精确服务,确保国家安全。

(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6.B7.D8.C9.C10.示例:荀子在儒学层面阐明了王道,阐述了礼乐文明,(1分)是值得肯定的。

(1分)但其喜欢“放言高论”(1分),苏轼不认同荀子追求标新立异的举止。

(1分)同时作者认为荀子为人刚愎自用且不知谦逊,赞扬自己太过分(1分),并不认可他否定先贤的做法。

(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11.(1)参考:不是自己应当祭祀的鬼神,而去祭祀他,这是谄媚。

(3分)(2)孔子赞同见义勇为。

(1分)认为“勇”应与“义”结合在一起,需要用“义”来节制。

(1分)孔子认为一味好勇,而厌恶贫穷,容易犯上作乱。

(1分)孔子、子贡认为“勇”也要用“礼”来节制。

(1分)(3)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2.C13.C14.【示例】:作者使用《述而》的典故,表明作者与孔子处境相似,暗示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实现,抒发自己无奈的慨叹。

(2分)作品中几处词句表达作者知己不多,同道者少,抒发自己的孤单落寞之情。

(1分)作者借用“停云”典故,表达渴求陶渊明式的知己之情。

(1分)“江左”两句则表达作者对当下统治者的不满。

(1分)。

因愤懑,只能移情山水的无奈之情。

(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15.(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素月分辉,明河共影(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句一分,该句有错字该句不得分。

16.B17.A18.【参考】:①因拔草对根产生了初步认识,认识到根的坚韧。

(1分)②在缺煤少炭的年代,可以充当燃料。

(1分)③由洋姜、榆树等植物的根,深化了作者对“宿根”和“榆木疙瘩”的认识。

北京顺义区2020高考二模语文试题

北京顺义区2020高考二模语文试题

北京顺义区2020高考二模语文试题北京顺义区2020高考二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A2.B3.A4.D5.参考:①借助故事,传播关于科技、人文与美学的观念,引起问题意识,展开思辨讨论,以降低未来的风险。

2分②培养孩子敬畏自然的认识,让文明可持续发展。

或帮助孩子建立关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

2分③科幻文学作品是一种科学普及的良好途径。

或,阅读科幻文学作品有利于人们了解一些科学元素、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

2分④通过阅读科幻文学的方式可以进行灾难教育。

2分注意:第一条、第二条,答出任意一条即可得2分,同时答出,只得2分。

6.B7.C8.C9.参考:①那些官居上位的人士不认为他们鄙陋且不值得教化,那些百姓也就愿意做好事了。

②没有固定的资产却有固定的道德观念,只有士人(读书人)才能做到。

意思对即可。

10.参考:意义:孔子认为:君子只好勇而不崇尚义,就会犯上作乱。

小人只好勇而不崇尚义,就会沦为盗贼。

有勇而无礼则乱。

孔子主张用礼义来规范勇。

紧呈上文燕赵人民好勇乱治,引出“止乱以义,止盗以义”的主张。

2分孟子认为只有士人可以做到有固定的道德观念。

百姓如果没有固定的资产,就会没有固定的道德观念,就会放纵邪恶无所不为。

燕赵士人的现状是缺少礼义的观念,要想办法对他们施以教化。

2分作用:引用权威语言,强化论证,增强说服力。

1分意思对即可。

11.参考:(1)达,是品德正直,爱好礼义,还能察言观色,谦恭待人。

闻,是外表有仁的样子,行为上却常常违背,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从不反省。

(2)谋求安身立命的本领,追求自己能有值得他人尊敬的知识。

12.B 13.C14.参考:①第一句中的“催”字写出时光流逝,进而抒发光阴荏苒,岁序逼人的无奈伤感。

②首联叙写冬夜寒景,环境寒怆,抒发作者沦落“天涯”的思乡之愁苦心情。

第六句中的“夷歌”再次回扣作者身处“天涯”之意,作者客居他乡。

③二三两联中的“鼓角”、“五更”、“声悲壮”表明了兵戈未息、战争频繁不断,抒发作者对于时局动荡不安的悲痛的情感。

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二次统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二次统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二次统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21道小题,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案请务必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文请务必写在作文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A.励精图治拌脚石堤(dī)岸奴颜婢膝(qī)B.针砭时弊孺子牛皈(guī)依妄自菲薄(bó)C.责无旁待挑大梁熨(yù)帖觥(guāng)筹交错D.好高骛远放冷剑俊(jùn)杰提纲挈(xié)领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近日,北京持续雾霾天气,能见度极差,空气污染严重,这使得京城的空气质量一路下降,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B.近来,欧洲牛肉制品掺杂马肉的事件闹得风风火火,欧盟方面坚称,“马肉丑闻”并非食品安全事件,不必恐慌。

C.据悉,国外及合资汽车品牌每年在中国市场投入巨资,宣传、推广公车采购,而自主品牌汽车在这方面难以望其项背。

D.华人导演李安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第85届奥斯卡4项大奖,是继《断背山》之后再次登堂入室之作。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据报告,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的消费总额达到85亿美元,其中51%的花费在欧洲,主要以消费名表、皮具、化妆品等。

B.“微博”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C.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社交服务网站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进一步扩大交际范围。

D.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能源、产业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说话间,一阵温暖的春风轻轻拂来。

桃树们兴奋起来,传电般地着,桃花飞舞,纷纷扬扬的。

头上彩霞纷飞,我被成了一个粉红的桃花人。

2020顺义区高三二模试题及答案2020、5

2020顺义区高三二模试题及答案2020、5

2020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二模试题语文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每当大的灾难降临时,文学都会被大众记起,它所扮演的角色也分外值得人细品。

一类是视文学为预言,从过往的小说中寻找佐证。

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美国作家迪恩·孔茨写于1981年的科幻小说《黑暗之眼》中就虚构了一种会在2020年蔓延的名为“武汉400”的病毒。

一类则是视文学为镜子,从历史作品中窥见当下,洞察人性,反映现实。

如加缪描写1940年法属阿尔及利亚的《鼠疫》。

而科幻文学作为涵盖两者的特殊文学种类,便被放到聚光灯下进行检视。

如某小说中科学狂人培养低毒性病毒,任其在人类中传播,以这种极端方法持续化解危险的临界状态。

这也是在科幻小说中才能出现的思想实验,借此探讨一系列非常态下的科技与伦理问题。

科幻作家或者科幻小说并不必然地承担“预测未来”这一功能,而更多地是通过想象性的叙事,提出种种未来的可能性,而其中许多故事的未来都是带有高度风险与挑战的。

正是借由讲故事,我们传播关于科技、人文与美学的观念,引起问题意识,展开思辨讨论,以这种实验来“摊薄”未来的风险。

对于这次疫情,孩子们最需要借助阅读科幻小说来获得的理解是,人类需要敬畏自然,尊重其他物种与环境,才能让文明可持续发展下去。

我们常说人类是万物灵长,但当人类活动过度破坏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乃至于整个星球的生态平衡时,这个庞大的系统必然会通过种种方式来寻求再平衡,而人类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分子,与其他物种都应该是平等的。

今天发生的一切并非偶然,在可见的未来,倘若人类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生产方式,灾难将会以更极端更频繁的形式再度降临。

而对孩子来说,如果能通过阅读科幻小说的方式,在心智中建立起“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我们的未来才不会重蹈覆辙。

(取材于陈楸帆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科幻文学作品被人牢记,是因为它能预言社会发展。

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练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每当大的灾难降临时,文学都会被大众记起,它所扮演的角色也分外值得人细品。

一类是视文学为预言,从过往的小说中寻找佐证。

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美国作家迪恩·孔茨写于1981年的科幻小说《黑暗之眼》中就虚构了一种会在2020年蔓延的名为“武汉400”的病毒。

一类则是视文学为镜子,从历史作品中窥见当下,洞察人性,反映现实。

如加缪描写1940年法属阿尔及利亚的《鼠疫》。

而科幻文学作为涵盖两者的特殊文学种类,便被放到聚光灯下进行检视。

如某小说中科学狂人培养低毒性病毒,任其在人类中传播,以这种极端方法持续化解危险的临界状态。

这也是在科幻小说中才能出现的思想实验,借此探讨一系列非常态下的科技与伦理问题。

科幻作家或者科幻小说并不必然地承担“预测未来”这一功能,而更多地是通过想象性的叙事,提出种种未来的可能性,而其中许多故事的未来都是带有高度风险与挑战的。

正是借由讲故事,我们传播关于科技、人文与美学的观念,引起问题意识,展开思辨讨论,以这种实验来“摊薄”未来的风险。

对于这次疫情,孩子们最需要借助阅读科幻小说来获得的理解是,人类需要敬畏自然,尊重其他物种与环境,才能让文明可持续发展下去。

我们常说人类是万物灵长,但当人类活动过度破坏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乃至于整个星球的生态平衡时,这个庞大的系统必然会通过种种方式来寻求再平衡,而人类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分子,与其他物种都应该是平等的。

今天发生的一切并非偶然,在可见的未来,倘若人类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生产方式,灾难将会以更极端更频繁的形式再度降临。

而对孩子来说,如果能通过阅读科幻小说的方式,在心智中建立起“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我们的未来才不会重蹈覆辙。

(取材于陈楸帆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科幻文学作品被人牢记,是因为它能预言社会发展。

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

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

高三语文试卷 第1页(共8页)顺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练语文试卷—、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每当大的灾难降临时,文学都会被大众记起,它所扮演的角色也分外值得人细品。

一类是视文学为预言,从过往的小说中寻找佐证。

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美国作家迪 恩•孔茨写于1981年的科幻小说《黑暗之眼》中就虚构了一种会在2020年蔓延的名为“武 汉400”的病毒。

一类则是视文学为镜子,从历史作品中窥见当下,洞察人性,反映现实。

如 加缪描写1940年法属阿尔及利亚的《鼠疫》。

而科幻文学作为涵盖两者的特殊文学种类,便被放到聚光灯下进行检视。

如某小说中 科学狂人培养低毒性病毒,任其在人类中传播,以这种极端方法持续化解危险的临界状态。

这也是在科幻小说中才能出现的思想实验,借此探讨一系列非常态下的科技与伦理问题。

科幻作家或者科幻小说并不必然地承担“预测未来”这一功能,而更多地是通过想象性 的叙事,提出种种未来的可能性,而其中许多故事的未来都是带有高度风险与挑战的。

正是 借由讲故事,我们传播关于科技、人文与美学的观念,引起问题意识,展开思辨讨论,以这种 实验来“摊薄”未来的风险。

对于这次疫情,孩子们最需要借助阅读科幻小说来获得的理解是,人类需要敬畏自然, 尊重其他物种与环境,才能让文明可持续发展下去。

我们常说人类是万物灵长,但当人类活 动过度破坏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乃至于整个星球的生态平衡时,这个庞大的系统必然会通 过种种方式来寻求再平衡,而人类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分子,与其他物种都应该是平等的。

今天发生的一切并非偶然,在可见的未来,倘若人类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生产方式,灾 难将会以更极端更频繁的形式再度降临。

而对孩子来说,如果能通过阅读科幻小说的方式, 在心智中建立起“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我们的未来才不会重蹈覆辙。

(取材于陈楸帆的文章)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食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科幻文学作品被人皐冶,/因为它能预言社会发展。

北京市顺义区2024届高三第二次统练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顺义区2024届高三第二次统练语文试卷及答案

顺义区2024届高三第二次统练语文试卷2024年4月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诗史”一词从晚唐《本事诗》开始正式成为文学批评概念。

何为“诗史”?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普遍的看法认为杜甫的诗具有“史”的认识价值。

除对现实生活的记录和描写外,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杜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其内容指向了确凿可证的具体史事。

因此,杜诗不仅可以证史,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史书未载的史实,可以补史之阙。

于是,众多的学者开始走上以诗证史、以史证诗的“不归之路”。

晚唐李肇《唐国史补》、郑处诲《明皇杂录》等书多引杜诗以证史。

近代的陈寅恪先生将以诗证史的方法系统化、完善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半个世纪以来,诗史互证已成为学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诚然,杜诗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论者从杜诗中可以寻绎出天文史、地理史、民俗史等丰富的相关史料。

但归根结底,以诗证史是一种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一些研究者只看到了诗史的史料价值,却忽略了诗史在历史学研究之外的意义。

正如郭绍虞先生所说:“大抵自诗史之说兴,而注杜者多附会史实之论。

于是杜诗之真面目、真精神反变得不易理解了。

”从根本上说,诗歌是诗人具有独特魅力之情感的凝结与投射,它与客观、理性见长的历史著作之间有不可混淆的区别。

黑格尔指出:“最完美的历史著作毕竟不属于自由的艺术,甚至用诗的辞藻和韵律来写成历史著作,也不因此就变成诗。

”诗史是诗而不是史,是诗史之诗,是诗人以仁者心观照当下社会现实,从而创作的具有天下意识、忧患意识及其相应艺术特征的诗歌,故不能仅仅把诗歌看成以诗证史的材料。

对诗史的误解之二是将诗史之诗视为政教的工具。

在封建时代,众多学者认定杜甫是忠君的典范。

为了证明杜甫每饭不忘君,一些古代学者在阐释杜甫诗史性作品时,往往肆意歪曲,削足适履。

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练语文试卷及答案2020.4

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练语文试卷及答案2020.4

所以,尽管人类建造起高楼大厦,制造出飞机汽车,能够控制局部环境,对于自然来说,仍旧只是微不足道、能力有限的一种生物而已。

在这种认识下,对灾难的想象就成了人类生存试验的提前功课。

小行星撞击地球,全球火山爆发,气候变化……各种各样的灾难都会考验人类的生存能力。

这种灾难,也许永远不会来,也许很快就会发生。

因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太大的局限,小行星从地球附近经过,未必能够得到及时的预警,地球内部突然发生剧烈的变化,那更是无法预期的事,因为除了偶然性的局部地震之外,全球性地质变动远在人类的经验之外。

灾难能够带来警示,带来反思。

它让我们学会在自然面前保持谦卑。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了解那些虚构的灾难,可以帮助孩子塑造世界观,意识到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温和的环境之中,但稍稍放开眼界,就会发现我们的生存环境其实很脆弱,从而减少因为人类的技术优势而滋长的自大。

这也是一种科学普及的良好途径。

许多描述灾害的小说或者电影,多少都带有科学的元素,不敢说这就能够让人立志走上科学道路,但至少可以埋下许多种子,这和科幻小说的普遍意义是一致的。

孩子们在成长,对灾难的思考无疑有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这个世界。

(取材于江波的文章)2.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作者不同意世界是按照人类意识塑造出来的说法。

B.“旅行者1号”会在抵达太阳系边缘时耗尽电力。

C.人类可以控制局部环境,但仍是能力有限的生物。

D.人类对从地球旁经过的小行星有时无法及时预警。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认为所有科幻小说中的世界都有高风险性和挑战性。

B.材料二认为某些自然现象的发生,由于认知局限无法预期。

C.两则材料中关于科幻作品能产生积极作用的看法是相似的。

D.两则材料中关于人类对待生存环境认知的看法是一致的。

材料三时下这场疫情,让我们真正认识了一件事:一种结构简单的非细胞微生物,居然可以在技术文明快速发展的人类社会引起轩然大波。

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练语文试题(含标准答案)

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练语文试题(含标准答案)

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三第⼆次统练语⽂试题(含标准答案)顺义区2020届⾼三第⼆次统练语⽂参考答案1.A2.B3.A4.D5.参考:①借助故事,传播关于科技、⼈⽂与美学的观念,引起问题意识,展开思辨讨论,以降低未来的风险。

2分②培养孩⼦敬畏⾃然的认识,让⽂明可持续发展。

或帮助孩⼦建⽴关于“可持续发展”和“⼈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

2分③科幻⽂学作品是⼀种科学普及的良好途径。

或,阅读科幻⽂学作品有利于⼈们了解⼀些科学元素、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

2分④通过阅读科幻⽂学的⽅式可以进⾏灾难教育。

2分注意:第⼀条、第⼆条,答出任意⼀条即可得2分,同时答出,只得2分。

6.B7.C8.C9.参考:①那些官居上位的⼈⼠不认为他们鄙陋且不值得教化,那些百姓也就愿意做好事了。

②没有固定的资产却有固定的道德观念,只有⼠⼈(读书⼈)才能做到。

意思对即可。

10.参考:意义:孔⼦认为:君⼦只好勇⽽不崇尚义,就会犯上作乱。

⼩⼈只好勇⽽不崇尚义,就会沦为盗贼。

有勇⽽⽆礼则乱。

孔⼦主张⽤礼义来规范勇。

紧呈上⽂燕赵⼈民好勇乱治,引出“⽌乱以义,⽌盗以义”的主张。

2分孟⼦认为只有⼠⼈可以做到有固定的道德观念。

百姓如果没有固定的资产,就会没有固定的道德观念,就会放纵邪恶⽆所不为。

燕赵⼠⼈的现状是缺少礼义的观念,要想办法对他们施以教化。

2分作⽤:引⽤权威语⾔,强化论证,增强说服⼒。

1分意思对即可。

11.参考:(1)达,是品德正直,爱好礼义,还能察⾔观⾊,谦恭待⼈。

闻,是外表有仁的样⼦,⾏为上却常常违背,⾃⼰还以仁⼈⾃居,从不反省。

(2)谋求安⾝⽴命的本领,追求⾃⼰能有值得他⼈尊敬的知识。

12.B 13.C14.参考:①第⼀句中的“催”字写出时光流逝,进⽽抒发光阴荏苒,岁序逼⼈的⽆奈伤感。

②⾸联叙写冬夜寒景,环境寒怆,抒发作者沦落“天涯”的思乡之愁苦⼼情。

第六句中的“夷歌”再次回扣作者⾝处“天涯”之意,作者客居他乡。

③⼆三两联中的“⿎⾓”、“五更”、“声悲壮”表明了兵⼽未息、战争频繁不断,抒发作者对于时局动荡不安的悲痛的情感。

2020年顺义区张镇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2020年顺义区张镇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2020年顺义区张镇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既带有历史性、现实性,又带有理想性。

显然,这种集体人格必然与其他民族很不一样。

十六世纪到中国来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数十年精深和全面的研究,很多方面已经一点儿也不差于中国文化人,但我们读完他长长的《利玛窦中国札记》就会发现,最后还是在人格上差了关键一步。

那就是,他暗中固守的,仍然是西方的“圣徒人格” 和“绅士人格”。

与“圣徒”和“绅士”不同,中国文化的集体人格模式,是“君子”。

中国文化的人格模式还有不少,其中衍伸最广、重叠最多、渗透最密的,莫过于“君子”。

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庞大民族在自身早期文化整合中的“最大公约数”。

“君子”,终于成了中国人最独特的文化标识。

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在集体人格上都有自己的文化标识。

除了利玛窦的“圣徒人格”和“绅士人格”外,还有“骑士人格”、“灵修人格”、“浪人人格”、“牛仔人格”等等。

这些标识性的集体人格,互相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很难通过学习和模仿全然融合。

这是因为,所有的集体人格皆如荣格所说,各有自己的“故乡”。

从神话开始,埋藏着一个遥远而深沉的梦,积淀成了一种潜意识、无意识的“原型”。

“君子”作为一种集体人格的雏形古已有之,却又经过儒家的选择、阐释、提升,结果就成了一种人格理想。

儒家先是谦恭地维护了“君子”的人格原型,然后又鲜明地输入了自己的人格设计。

这种在原型和设计之间的平衡,贴合了多数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选择,因此儒家也就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不少中国现代作家和学者喜欢用激烈的语气抨击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揭示丑恶的“国民性”。

看似深刻,但与儒家一比,层次就低得多了。

儒家大师如林,哪里会看不见集体人格的毛病?但是,从第一代儒学大师开始,就在淤泥中构建出了自己的理想设计。

2020届顺义区木林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2020届顺义区木林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2020届顺义区木林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炒米和焦屑汪曾祺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威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

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

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不易领会的。

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

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

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

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

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

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

那也是作坊里做的。

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

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

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

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

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

或二斗,或半石。

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

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

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

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

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

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

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

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

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

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

他算卦用蓍草。

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

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

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

2020年北京市顺义区木林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北京市顺义区木林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北京市顺义区木林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

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

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县城的大街小巷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

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

风依然寒冷,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

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

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

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拥而去。

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

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已经排起了队。

各班的值日生正忙着给众人分饭菜。

菜分甲、乙、丙三等。

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他内容和甲菜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

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

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

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

从排队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

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出门读书的孩子做几件见人衣裳。

当然,这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子弟没什么差别,而且胳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

这样的“洋人”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

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别惹眼。

2020年顺义区李桥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0年顺义区李桥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0年顺义区李桥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从中国古代隐身术的传说,到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人类一直梦想“隐形”。

一些国家的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近。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研制出了一种薄膜式“超级材料”或称“特异介质材料”。

这种材料克服了以往材料坚硬易碎的缺点,用单功能层的聚合物薄膜制成,是可实现隐形的超级材料,这意味着人类向实现哈利·波特隐形斗篷的幻想又迈出了一大步。

利用超级材料实现“隐形”,是由英国两所大学的两名教授分别领导的研究小组独立研究的课题。

2006年5月,伦哈特教授和潘德瑞教授等提出了利用特异介质材料改变光线传播方向从而实现隐形的理论,即“变换光学理论”。

物体之所以被人眼看见,是因其阻挡了直射的光线,令光线发生了反射。

如果我们制造一种隐形材料,让光线在其表面如流水绕过岩石般一滑而过,继续保持直线传播,那么,被隐形材料覆盖的物体就不会反射出肉眼所见的光来,也就“隐形”了。

海市蜃楼是自然界光线弯曲折射传播最好的例子。

控制光线的折射路径是实现隐形的关键,而超级材料可以实现。

超级材料是一种人工复合材料,其工作原理是阻断并引导光线。

它是采用可控制折射率的新型人工电磁介质,来实现人工控制光沿弯曲路线行进。

除了英国两名教授外,美国杜克大学的大卫·R·史密斯教授在潘德瑞的理论发表几个月后,就首次成功地让一个直径5厘米的铜圆环几乎无法被微波发现。

今年3月,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科学家团队成功实现三维物体隐形:实验使用一种叫“径直激光平板刻录”的技术,改变了超级材料表面不同角度的折射率,使观看隐形效果的角度达到60度。

此外,美国波士顿大学和塔夫茨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还通过黄金谐振涂层制作出了丝状材料的隐形斗篷。

由于丝的特性,使得这种丝状超级材料在医学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步舞[法]莫泊桑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

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

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

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大开顶针大的小门。

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

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再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2020届北京市顺义区李各庄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届北京市顺义区李各庄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届北京市顺义区李各庄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综观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人类不断抗击灾难的历史。

不同的灾难对人类文明的意义也不一样。

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方式,文艺也在对灾难的表现中不断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接通人类有关灾难的思想传统,不断攀升精神与审美的高度。

所以,如何真实地描绘灾难,刻画灾害中的人物,挖掘特殊情境中人性的复杂性,并进而对灾害进行反思,从而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更理性地面对自然和人类自身,是文艺家们应该长久探索的问题。

可以想见,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灾害将长久地留在中国和世界人民的记忆中,对它的书写也将继续下去。

②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如果对世界文艺史上优秀的灾难文艺进行考察,它们大概体现出如下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可以作为此次抗疫文艺创作的参照。

③首先是强烈的现场意识。

现场感最能体现出文艺在灾难面前的人类担当意识。

在富于现场感的灾难文艺作品中,灾难仿佛就发生在读者自己的身边。

它们以逼真的方式将灾难告诉世界,为人们的记忆提供了完整的灾难地理坐标,复现出真实的灾难场景,特定的事件、人物、气氛如在眼前,从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强烈震撼。

当然,这一切要经过精心的选择、剪裁,力求将有代表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与事件呈现出来,从而构成完整的灾难叙事。

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提供令人难忘的人物与故事,尤其是那些堪称中流砥柱的英雄,他们可能本身就是杰出人物,但也可能是平头百姓。

许多作品都将镜头对准了“草根”阶层,普通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平头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平凡得让人无法记得住他们的面孔,但当灾难来临时,他们却迸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智慧人民创造历史,正是他们在灾难中的人生轨迹、性格命运,灾难中的生存与死亡、希望与绝望,彰显出人类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④其次是自觉的超越意识,在发现与反思中建构人文精神。

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

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

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建筑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变迁的物质载体,包含着城镇、村庄的文化发展脉络,封存着本地居民的集体记忆和特殊情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

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历史建筑保护已经成为全球性课题。

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庞贝古城,因维苏威火山喷发而被掩埋于地下,两千多年后才重见天日。

在持续两百多年的发掘中,意大利对遗址采取了“原真性”保护策略,即在原地保留古城出土时的残损形貌和原初场景,不移动废墟中的任何残件,店铺、钱庄以及神庙都保持着灾难发生时的倒塌状态。

这就不仅再现了当时的规划建设、文化艺术以及日常生活画面,还能透过建筑破损直观地展现出古罗马时期建筑的材料、构造及建造工艺。

经此保护的古城遗址,既是一件历史的“活化石”,也是一部关于建筑的“活的教科书”。

从17世纪起,北京琉璃厂便集中了许多出售书籍、笔墨纸砚、古玩字画的店铺,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综合整治,琉璃厂保持了清代建筑风貌,文化商业街的功能得以延续,居民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但是对这种“仿古一条街”的做法,至今仍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原真性”的清代历史建筑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做工地道的清式“新建筑”,那么这里只能算作历史风貌区,而不能算作历史文化街区。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琉璃厂历史地段原来的砖木结构建筑年久失修,若局限于静态的“原真性”,完全保留屋舍凋敝的真实,对城市发展和街区居民也未必有什么意义。

而且,经过翻新改造的琉璃厂,既保持了传统建筑风格,又延续了历史建筑街区的传统功能和文化活力,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保持了历史地段的“原真性”。

(取材于陈思等作者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历史建筑能够反映本地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脉络。

B.对历史建筑废墟的原真性保护意味着不能翻修重建。

2020届顺义区沙岭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顺义区沙岭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顺义区沙岭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图书阅读领域正在发生深刻改变。

我国是一个互联网大国,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极大改变了大众阅读方式,使人们获取知识的内容、形式及渠道都发生深刻变化。

这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今天乃至未来国民阅读的新基点、新逻辑、新机制。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革命究竟对人们知识获取和阅读行为产生了哪些深刻改变呢?阅读行为的重心转移:从线下到线上。

就阅读的渠道重构和介质转换而言.虽然传统的纸质阅读今天仍然保有权威性、逻辑严整、内容精粹等优点,但其不足也是明显的:成本高、单向传播、知识更新慢、知识表达以文字为主、难以进行沉浸式交互等。

而线上阅读则具有随时随地、包罗万象的可得性,与时俱进、即刻更新的现时态,视角丰富、观点多样,知识获取的无成本或低成本,大数据及算法支撑的内容定制化,图文并茂、视频展示、VR/AR/MR的沉浸式传播方式等。

其价值、魅力和传播效应已超过传统线下阅读,成为一种全新的升维阅读。

阅读价值的维度扩容:从深度到宽度。

传统的知识生产和传播特别注重知识深度的挖掘。

但问题在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是各种要素彼此关联的有机生态系统,知识的过度细分已不适应当今时代发展。

今天的量子计算机、认知机器人、智慧城市等技术的发展,哪一个可以靠单一学科就能建构起来?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分布式结构的社会,横向圈层、个体之间的连接沟通对于今天的社会协同尤为重要。

因此,知识谱系中的横向价值成为今天知识传播的重中之重。

从媒介特性而言,传统纸质阅读比较有利于规范性的、注重深度的知识价值的传播和消费,而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息、多通道媒介平台更能胜任构造多维、非线性、交互、沉浸式的阅读学习体验,有助于非规则的、领域宽广的知识价值的传播与交流,这是知识传播领域的大势所趋。

阅读主体的双重角色:既是消费者也是创造者。

一直以来,阅读者是知识的接受者和知识传播的终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练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每当大的灾难降临时,文学都会被大众记起,它所扮演的角色也分外值得人细品。

一类是视文学为预言,从过往的小说中寻找佐证。

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美国作家迪恩·孔茨写于1981年的科幻小说《黑暗之眼》中就虚构了一种会在2020年蔓延的名为“武汉400”的病毒。

一类则是视文学为镜子,从历史作品中窥见当下,洞察人性,反映现实。

如加缪描写1940年法属阿尔及利亚的《鼠疫》。

而科幻文学作为涵盖两者的特殊文学种类,便被放到聚光灯下进行检视。

如某小说中科学狂人培养低毒性病毒,任其在人类中传播,以这种极端方法持续化解危险的临界状态。

这也是在科幻小说中才能出现的思想实验,借此探讨一系列非常态下的科技与伦理问题。

科幻作家或者科幻小说并不必然地承担“预测未来”这一功能,而更多地是通过想象性的叙事,提出种种未来的可能性,而其中许多故事的未来都是带有高度风险与挑战的。

正是借由讲故事,我们传播关于科技、人文与美学的观念,引起问题意识,展开思辨讨论,以这种实验来“摊薄”未来的风险。

对于这次疫情,孩子们最需要借助阅读科幻小说来获得的理解是,人类需要敬畏自然,尊重其他物种与环境,才能让文明可持续发展下去。

我们常说人类是万物灵长,但当人类活动过度破坏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乃至于整个星球的生态平衡时,这个庞大的系统必然会通过种种方式来寻求再平衡,而人类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分子,与其他物种都应该是平等的。

今天发生的一切并非偶然,在可见的未来,倘若人类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生产方式,灾难将会以更极端更频繁的形式再度降临。

而对孩子来说,如果能通过阅读科幻小说的方式,在心智中建立起“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我们的未来才不会重蹈覆辙。

(取材于陈楸帆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科幻文学作品被人牢记,是因为它能预言社会发展。

B.在科幻作品中可以展现非常态下的科技与伦理话题。

C.科幻作家、作品没有义务承担“预测未来”的功能。

D.科幻文学可以在作品中展现某些问题,引发人讨论。

材料二人类是一个技术性的物种。

我们借助技术,生活在一个和自然完全不一样的环境中。

因此,很多人产生了一种幻觉,似乎世界就是按照人的意志被塑造的。

然而这显然不是事实。

人类虽然已经是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种,但相对于自然界来说,仍旧渺小得微不足道。

人类早已把飞船送上了太空,然而就连最近的月球,载人登陆的记录也只是停留在半个世纪前。

飞得最远的飞行器“旅行者1号”,飞了整整35年,才在2012年抵达太阳系的边缘位置,而且即将在2025年耗尽全部电力,彻底和人类失去联系。

银河的尺度是10万光年,人类最远的尝试,只是在它的边缘角落里徘徊。

就连地球,我们所知也甚少。

深入地下的最高纪录,是苏联留下的科拉超深钻孔,达到地下12公里多,和地球6300多公里的半径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所以,尽管人类建造起高楼大厦,制造出飞机汽车,能够控制局部环境,对于自然来说,仍旧只是微不足道、能力有限的一种生物而已。

在这种认识下,对灾难的想象就成了人类生存试验的提前功课。

小行星撞击地球,全球火山爆发,气候变化……各种各样的灾难都会考验人类的生存能力。

这种灾难,也许永远不会来,也许很快就会发生。

因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太大的局限,小行星从地球附近经过,未必能够得到及时的预警,地球内部突然发生剧烈的变化,那更是无法预期的事,因为除了偶然性的局部地震之外,全球性地质变动远在人类的经验之外。

灾难能够带来警示,带来反思。

它让我们学会在自然面前保持谦卑。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了解那些虚构的灾难,可以帮助孩子塑造世界观,意识到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温和的环境之中,但稍稍放开眼界,就会发现我们的生存环境其实很脆弱,从而减少因为人类的技术优势而滋长的自大。

这也是一种科学普及的良好途径。

许多描述灾害的小说或者电影,多少都带有科学的元素,不敢说这就能够让人立志走上科学道路,但至少可以埋下许多种子,这和科幻小说的普遍意义是一致的。

孩子们在成长,对灾难的思考无疑有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这个世界。

(取材于江波的文章)2.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作者不同意世界是按照人类意识塑造出来的说法。

B.“旅行者1号”会在抵达太阳系边缘时耗尽电力。

C.人类可以控制局部环境,但仍是能力有限的生物。

D.人类对从地球旁经过的小行星有时无法及时预警。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认为所有科幻小说中的世界都有高风险性和挑战性。

B.材料二认为某些自然现象的发生,由于认知局限无法预期。

C.两则材料中关于科幻作品能产生积极作用的看法是相似的。

D.两则材料中关于人类对待生存环境认知的看法是一致的。

材料三时下这场疫情,让我们真正认识了一件事:一种结构简单的非细胞微生物,居然可以在技术文明快速发展的人类社会引起轩然大波。

人类社会如何从这场灾难中学习到足够的经验和教训,却是一个持久的课题。

如果从少年儿童成长的角度来说,有一项需要立即深入开展的,恐怕就是灾难教育。

灾难教育的首要价值在于,它能让少年儿童对人类社会曾经深陷和可能面临的各种灾难有客观的认识。

如此,才能在灾难真正袭来时冷静客观地面对。

当然,灾难教育的价值远不止如此。

海德格尔曾说:向死而生。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死”的必然在场能够催生出自我的存在感,进而激发出强烈的生命意志,实现精神的觉醒与迸发。

这个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灾难教育的本质,或许有所裨益:灾难教育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教育。

作为个体的人,只有在直面灾难时,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健康的重要;才知道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有多欠缺;也只有在这时,人性的矛盾和光辉才能抛开各种伪饰,得以真实呈现。

灾难教育的实施,可以通过对灾难的“预演”,去培养少年儿童的危机意识和认识世界的探索精神,并学会在灾难面前葆有人性的光辉。

灾难教育的形式和手段是多样的,其中一个可选项就是科幻阅读。

科幻作品致力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的“假想式预演”,因而人类可能面临什么样的灾难,就成为科幻小说的一大创作主题。

少年儿童阅读灾难题材科幻作品,其实就是通过阅读的方式进行灾难教育。

但有一点不得不说明,这类作品中会出现各种沉重甚至阴暗的情节与氛围的描写。

从文艺创作的角度来说,这是烘托主题的必要手法;从灾难教育的角度来说,这是对灾难的“真实”呈现。

对那些出于情节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必要的描写,哪怕有些阴暗,我们也不需要视为洪水猛兽。

我们要明白,孩子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他们的视野,可能跟我们所认为的大相径庭;更要相信我们的孩子有足够的理解、辨识和接受能力。

换个角度说,如果连一些沉重、阴暗的描写都无法接受,当真正的灾难袭来时,又怎能去面对呢?(取材于马传思的文章)4.下列关于灾难教育的价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使人客观冷静认识灾难。

B.激发出强烈的生命意志。

C.培养探索世界的精神。

D.增强科幻作品深刻性。

5.结合三则材料,简述科幻作品可以起到哪些教育作用。

(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8分)燕赵论苏辙昔者三代之法,使天下立学校而教民,行乡射饮酒之礼。

于.岁之终,田事既毕,而会.其乡党之耆老①,设其笾豆酒食之荐,而天子之大夫亲为之.行礼。

盖以为田野之民,裸裎②其股肱,而劳苦其筋力,长幼亲作,以趋一时之利,习于鄙野之俗,而不知孝悌之节.,顽冒无耻,不可告语,而易与为乱。

是以因.其休息而教之以礼,使之.有所不忘于其心。

故三代之民,虽耕田荷任之贱.,其所有为者甚鄙,而其中必有所守,其心甚朴,而亦不至于无知以犯非义。

何者?其上之人不以为鄙而不足教,而其民亦喜于为善也。

至于后世之衰,天下之民,愚者不知君臣父子之义,而天下之风俗日已败乱。

今夫轻扬而剽悍、好利而多变者,吴、楚之俗也;劲勇而沉靖、椎钝③而少文者,燕、赵之俗也。

以轻扬剽悍之人,而有好利多变之心,无三代王者之化,宜其起而为乱矣。

若夫北方燕、赵之国,其劲勇沉靖者,可以.义动,而椎钝少文者,可以信结也。

然而燕、赵之间,其民常至于自负其勇以为盗贼,无以异于吴、楚者,何也?其劲勇近于好乱,而其椎钝近于无知。

上失其道,而燕、赵之良民,不复见于.当世,而其暴戾之夫每每乱天子之治。

仲尼曰:“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为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为盗。

”故古之圣人止乱以.义,止盗以义,使天下之人皆知父子君臣之义,而谁与为乱哉?昔者唐室④之衰,燕、赵之人,八十年之间,百战以奉.贼臣,竭力致死,不顾败亡,以抗天子之兵,而以为忠臣义士之所当然。

当此之时,燕、赵之士,惟无义也,故举其忠诚专一之心,而用之天下之至逆,以拒天下之至顺,而不知其非也。

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夫民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

”故夫燕、赵之地,常苦夫士大夫之寡也。

(取材于宋·苏辙《苏辙集》)注释:①耆老:老年人。

②裎:裸体。

③椎钝:朴实愚钝。

④唐室:唐王朝。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会.其乡党之耆老会:聚集,召集B.而不知孝悌之节.节:节制C.虽耕田荷任之贱.贱:低微的D.百战以奉.贼臣奉:遵从,遵守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于.岁之终不复见于.当世B.而天子之大夫亲为之.行礼使之.有所不忘于其心C.是以因.其休息而教之以礼因.无恒心D.可以.义动故古之圣人止乱以.义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设其笾豆酒食之荐准备好盛放在笾豆中的美酒和食物B.无三代王者之化缺少夏商周三代时王道的教化C.其民常至于自负其勇以为盗贼吴、楚的百姓竟然对自己的勇敢感到骄傲,大胆做强盗D.常苦夫士大夫之寡也常常苦于士大夫数量的缺少9.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4分)①其上之人不以为鄙而不足教,而其民亦喜于为善也。

②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10.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引用孔子、孟子语句的作用。

(5分)(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

(共6分)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选文,回答(1)(2)题。

【甲】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①必闻,在家②必闻。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论语·颜渊》)【乙】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注释:①邦:诸侯国。

②家:大夫封地。

(1)孔子认为什么是“达”,什么是“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