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陶瓷文化的现状分析与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
1.2耀州窑烧制艺术的缘起与发展
耀州窑至少创于唐,盛于宋,在宋代已与“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齐名,是中国古代北方青瓷的代表。耀州窑在唐代开始烧陶瓷,经五代、宋、元几朝。早期唐时主要烧制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末釉和白釉绿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中期(宋、金)以烧青瓷为主。北宋是耀州窑的鼎盛时期,耀州窑作为一个自成窑系的北方著名窑场,以大批量生产独具特色的刻花和印花青瓷,无可争辩地成为北青瓷的代表。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甚至于把耀州青瓷比作越窑的秘色瓷中甚至于他写道:“耀州青瓷谓之越器,以其类余姚秘色也”这是对耀州青瓷崇高评价,因为秘色瓷是世所公认的唐代瓷器的精品。后期(金、元)开始衰落,终于元初。从创烧到衰落,耀州窑前后历经八百余年,形成了“十里窑场”的宏大规模。“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方圆大小,皆中规矩……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可见其瓷器之精美[5]。耀州窑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得益于当地的制瓷工匠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才智,生产出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的产品,使我国陶瓷业异彩纷呈。
一、耀州窑的起源与发展
二、
1.1.耀州窑的地域概况
作为中国陶瓷史上著名窑场之一的耀州窑,以其独特的装饰技法闻名于世,在我国陶瓷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耀州窑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必然有助其发展的有利因素。
第一、地理优势。耀州窑位于今陕西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州治,故名耀州窑。《同官县志》载道:“南北沿河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也”。可知当时陶瓷规模的宏大。并且临河而建,说明水资源也非常丰富,交通便利。
三、耀州窑的现状分析
四、
2.1耀州窑的发展历程
随着耀州工匠在陶瓷装饰技艺上的不断探索与改进,北宋早期偏晚,在剔花工艺基础之上刻花工艺孕育而生。其主要的操作方法根据所设计的纹样先用锋利的斜刃刻刀在半干的坯体上较深地勾刻出纹样的大轮廓,然后再于深刻后的花纹轮廓外,采用斜刀广削的手法刻去纹样外的背衬,因前后两刀都着力大,刻削得深而广,使刻出的花纹清晰地凸出于坯胎之上。这使其更增欣赏趣味,装饰艺术效果也大为增加。
参考文献: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虽然耀州瓷产品质地优良,釉色清秀,但因现代人喜好细瓷,耀州瓷逐渐走向了下坡路。耀州瓷的衰落由于需求大幅下降,陶工一波一波下岗,积货过多让一些瓷厂无法正常生产,耀州瓷逐渐走向了下坡。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人才流失严重,手拉胚技艺是传统制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陈炉的手拉坯技艺在全国都很有名气,一些人甚至能拉出4、5米高的泥坯,颇受省内外同行的青睐,也因此,一些手艺好的人被全国各地的“瓷都”竞相高薪聘请,像江西景德镇、山东淄博、广东佛山等等。这使得来陈炉耀州瓷的人才越来越少。而且创新的瓷器很少有人研发出来,缺少创新知识和会创新的人才。导致产品千篇一律,生产效率低。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耀州瓷的发展就会愈发困难。
创新是耀州窑在新时期发展之道,关于耀州窑的发展我做了如下设想:
(一)加大古陶瓷遗址的保护,对于耀州陈炉古陶瓷厂遗址和浸透着瓷文化内涵的民居、民俗原貌的保护必须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为其营造陶瓷文化环境。这将是耀州窑的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二)
(三)培养创新人才:鼓励青年一代的制陶者深入全国陶乡瓷都,虚心求教,要形成自已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在制陶业的就业方面增加一些优惠政策,以鼓励新一代青年积极加入陶瓷行业。多培养此类人才,将会对陈炉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陈炉镇今后也应该有一批全国有名的手拉坯艺人、刻花艺人,用名人效应、品牌效应带动整体经济效益。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二、
耀州窑陶瓷文化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二、本次课程设计(论文)应达到的目的
三、本次课程设计(论文)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等)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五、审核批准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耀州窑陶瓷文化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摘要]耀州窑作为我国古代六大名窑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甚至世界陶瓷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典型的装饰手法青瓷刻花工艺在北宋晚期达到鼎盛,更是被誉为“宋代青瓷刻花之冠”。然而到了南宋耀州青瓷刻花艺术逐渐走向衰落,并在以后的时期没有再大放异彩,其个中原由值得我们深究。耀州窑遗址博物馆被誉为二十世纪陕西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最有名的窑口之一。耀州窑遗址博物馆[2]位于今陕西铜川市黄堡镇南侧,于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从四部分分别介绍了耀州窑的概况、并对其现状与历史地位以及对耀州窑的发展做了一些分析与设想。以更好的发展耀州窑文化艺术。
(四)
(五)以营销大公司为龙头,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进行连锁专卖布点,变过去的游击战为阵地战,并采取许可经营的方式,统一专卖店或公司的标识、标牌、外观和商标等,并申请专利;营销龙头公司与小企业或家庭作坊之间以建立起来的市场为纽带、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形成虚拟联合企业网络组织,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六)
(七)结合旅游业共同发展,让耀州陶瓷文化与当地旅游业一起发展,旅游业做起来了,产品就有了另外一条渠道的销售平台,这样能增加从业人员的收入,制陶员的工资待遇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同时也增加了制陶的资金储备,整体的发展就会一并带动起来。同时做强耀州陶瓷文化产业,需要给耀瓷产业注入无形品牌资本,有利于构筑起支撑耀州建设的产业集群;做强耀瓷产业,有利于弘扬陶瓷文化、打造铜川文化品牌,同时带动铜川经济发展。
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名称: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专题
题目:耀州窑陶瓷文化的现状分析
与发展对策
院(系):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文化产业管理1101
*****
学号:*********
******
2013年11月30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参考格式)
专业班级:文化产业管理1101学生姓名:姚婷指导教师(签名):
第二、
第三、资源丰富,陶瓷即“土的艺术品”,然而此处位于关中平原北部,储藏着陶瓷所需的大量瓷土原料以及用于配釉的瓷土原料。同时在古代这里有丰富的森林植被资源,为唐五代三百多年窑场烧瓷提供了燃料。此处还蕴藏了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宋代使用煤烧造瓷器提供了条件。享誉中外的耀州窑,就是在此基础上创烧和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耀州窑陶瓷文化艺术保护现状分析
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耀州窑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今,中国仍是陶瓷生产大国,产量位居世界前列。2009年,潮州陶瓷产品年销量超过200亿元;“瓷都”景德镇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比不上中国陶瓷优势的美国,却另辟蹊径在先进陶瓷产业中闯出一番天地,2003年就超过110亿美元。既然陶瓷在世界市场上都大有空间,而有着“宋代刻花青瓷首冠”美誉的耀州瓷,为何总是沉寂于博物馆的陈列之中?据悉,2009年耀州瓷产地—铜川陶瓷产业年产值1.8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0.92%。[3]
(十六)
3、关于新时期耀州窑发展的一些设想
提起耀州窑,人们立即会想到的是那令人心醉的刻花倒流壶、公道杯倒装壶、良心壶、凤鸣壶……这些外形古朴,造型独特的艺术精品尽显耀瓷在宋代鼎盛时期的辉煌。而瓷器上的装饰手法正体现了耀瓷制作的最高技术。不过,任何品牌都一样,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培育和创造品牌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二)
(三)资金缺乏,没有资金无法形成大规模,也没法引进先进的技术,最终导致生产局限,产品产量做不起来。
(四)
(五)没有明确的主导产品。比如,青瓷作为北宋时期一代名瓷,其复制品大都放在一些家庭的文物架上去欣赏,却难以进入平常百姓家,一些日用品已经销声匿迹。宋代耀州窑之所以能以“十里窑场”雄踞一方,除少量贡品外,绝大多数产品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脱离群众的生活,陶瓷就会缺乏生命力。
(十二)
(十三)政府部门规制力度不够。陈炉镇镇是政府专门管理有关陶瓷产业的特色地区,几年来虽经努力,但离形势发展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在规范陶瓷市场行为、治理无序竞争、促进企业合作和引导产业发展等方面表现得比较乏力,投入明显不够。
(十四)
(十五)缺乏艺术性。当代的陶瓷少了些韵味,而且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标准化,程式化,规范化的特征,艺术创造的鲜活个性与情感也就消失了。制瓷工匠就被限制在片面的,单调的,乏味的一种操作中,不难看出这时的瓷器生产己经在重“量”不重“质”了,产品的艺术美也己无从谈起。
在长期不懈的努力下,最终,一种新的陶瓷装饰技法诞生了,那就是印花工艺。其工艺在北宋中期出现,晚期成熟。印花模范可以翻制出与刻花同样效果的器物。该技艺将原先剔刻花与划花结合的工艺合并于一体,使得制瓷装饰工序进一步简化。由于其技艺一次脱模成型,不仅缩短了生产周期,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该工艺的普遍推广与运用,使其产品量大增,满足了当时市场大批量的需求,从而能够远销海内外,促进了耀州窑的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扩大了影响力,而且更加促使了耀州窑系的形成与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其艺术创造特有的手工质感和鲜活性明显减退,相较于刻花产品而言,其印花产品明显少了些灵动和韵味。该工艺的成熟发展既是耀州窑达到鼎盛时期的标志,也导致了其艺术创造性的相对衰退。
到了金代,耀州窑的产品特征发生了很大改变,此时该窑生产工艺以提高产品数量为重点,为满足民众的生活需要,生产方向改为专为大众烧造的大路货,器胎呈淡土灰色、浅黄色或白中略黄,胎土颗
粒均匀,但致密度和精细度略差,远不如宋器。烧造技术的改变是顺应当时社会需要而不断变化的,然而这种技术的进步是站在提高了产品“量”的角度来说,却严重忽略了产品的“质”,导致宋以后的耀州产品质量大大下降。
2.2耀州窑衰落原因分析
耀州瓷造型古朴典雅,产品光洁明亮,成品带有豪放粗犷,乡土气息浓郁的传统艺术特点。大器小器及日用碗、盘、碟、勺、坛、罐、茶具、酒具还有各式雕塑品、陈设瓷都在烧造之列。可以说,凡涉及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应有尽有。这也许是它任时代沧桑巨变而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耀州窑陶瓷是世界陶瓷史上唯一尚能留存宋代陶瓷工艺形式的活标本,烧造历史千年未绝。矗立在古耀州窑遗址上的“中国耀州窑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6800平方米,馆藏丰富,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专题博物馆[6]。
(六)
(七)缺乏创新,创新是产品的生命力,如今的陶瓷制品大多数都是沿袭下来的传统产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没有变化,因此很难为现代人所喜欢。
(八)
(九)综合素质:手工艺制作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应多向同行学习,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
(十)
(十一)缺乏企业家人才。由于缺乏企业家人才,优良资源整合不了,所以出现了艺术陶瓷的生产在质和量方面都在提高,而在经营销售的能力方面反而在下降,家庭作坊走不出去,小型企业成长不了,规模经济难以显现。
(八)
(九)加强政府的调控作用,作为政府应还是先从三方面着力:一是出台有力政策,诱导产业规模化发展。二是制定相关条例,பைடு நூலகம்止恶性竞争。三是陶工专业化培训,为规模化经营储备人力。
(十)
历史遗产是一种保护性的资源,而非开发性的资源,保护是第一位的。我们需要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及开发结合起来。保护我们的非物质遗产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希望耀州窑可以尽快成为一个绿色环保新型陶瓷文化区,成为最有活力,和谐发展的陶瓷生产、研发、贸易中心。我们不但要做到“保护”,还要与时俱进合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使我国的民族文化立足于现代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