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存在主义
第六讲--存在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 述
• 存在主义代表作家
1、阿尔贝·加缪(1913—1960) 1913年11月7日出 生于阿尔及利亚东部的蒙多维镇,祖籍是法国的阿尔 萨斯
• 就读于阿尔及尔大学,主修哲学,深受哲学老师格勒
尼埃的怀疑论影响
• 1942年,发表中篇小说《局外人》,使他一举成名 • 同年发表哲学著作《西绪福斯神话》,提出“荒谬哲
• 小说揭示了“荒诞”的主题。生与死只有一“墙”之
隔,但却是意义和虚无的界限。要超越这堵墙,既是 困难的,又是容易的,全凭荒诞的“偶然”。
• 巴勃洛的自由是建立在不可靠的“偶然”之上的。 • 巴勃洛最后的狂笑声,是对世界的荒诞和人生的无奈
发出的笑声,具有直刺人心的力量。
第二节 让·保尔·萨特
• 小说选析
• “荒诞不在人,也不在世界,而在于两者的共存。”
第一节 概 述
• 存在主义代表作家
1、阿尔贝·加缪(1913—1960)
• 《西绪福斯神话》展示的是意识到荒诞到反抗荒诞的完整的
哲学过程
• 西绪福斯的苦役象征着人类的命运,但是,西绪福斯下山时
的精神状态是积极的,他朝着不知道尽头的痛苦走去,脚步 沉重而均匀,体现出正视荒诞、战胜荒诞的精神
• 戏剧作品主要有《苍蝇》(1943)、《禁闭》
(1944)、《死无葬身之地》(1947)、《恭顺的 妓女》(1947)等;
• 文学理论代表作有:《什么是文学》。
第二节 让·保尔·萨特
• 小说选析
• 短篇小说《墙》 • 是萨特的文学处女作。小说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写
三个反法西斯的共和党人被捕后,因拒绝招供游击队 长格里的藏身处而被判处死刑。
如果一个人处理不好与自己的关系,自己就是自己的 地狱;如果处理不好与他人的关系,他人就是自己的 地狱。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存在主义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
存在主义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
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
“存在主义”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存在主义
哲学流派。
把人的存在当作全部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德国,流行于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法国,并迅速扩展到欧美及全世界。
主要代表人物有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和萨特等。
主要观点:(1)人是个体存在的人,是在追求着和感受着的个人,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2)强调个人的绝对重要性,存在的个人首先是无限关怀其本身、其命运和人生价值。
(3)每个人都有独立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自由,都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4)每个人的选择都受到所处的具体的和历史的条件的制约,个人选择的价值目标都从某一角度反映所处的社会环境。
存在主义的产生至少是对以下两种观点的批判:(1)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西方理性主义的批判。
认为理性主义把人抽象化、逻辑化、客观化了,而实际上人应该是具体的、经验的、主观的。
(2)对哲学传统中主观客观二分论的批判。
认为人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能把自我分裂成主体我和客体我。
对人的探索应把握人的整体的存在和整体的经验。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存在价值,重视现实世界中人的主观经验,注重人的自由意志、自由行动和自由选择,强调人必须对自己的行动和选择负责。
20世纪西方文论 段吉方 第六章 存在主义
第一节 存在主义的哲学基础与理论 发展
20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 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日益尖锐。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存在主义哲学开始在德国 和法国流行,二战以后,存在主义哲学的中心从 德国转移到了法国。20世纪50-60年代,在雅斯贝 尔斯、海德格尔、保罗·萨特等人的努力下,存在 主义哲学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并成为全欧最流行 的哲学思潮。
二、艺术之思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
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 的本质和意义,即 “存在之真”的问题, 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也是从“此在”入手 的。
(一)艺术与真之思
对于艺术问题的考察,海德格尔立足于自己的基本哲 学立场,主要从本体论的角度把艺术看作为对于存在 的真理的揭示。
海德格尔所谈及的是艺术的真理性的问题,他把艺术 的真与存在者的存相联系,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真 理观。在他看来,真理的讨论应与人的存在结合起来, 真理乃是“存在的真理”,真理就是存在自身显现的 一种过程,是一种存在的无蔽或敞开状态,因此,存 在者的真理与存在者的存在其实是一致的。
第三节 萨特
让·保罗·萨特(Jean Paul Sartre, 1905-1980), 法国著名哲学家、文学 家和戏剧家,存在主义 哲学的主要代表。
萨特一生著述丰富,文学创作主要有《恶心》 《苍蝇》《自由之路》等,理论著作主要有《想 象》(1936)、《想象心理学》(1940)、《存 在与虚无》(1943)、《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 义》(1946)、《什么是文学》(1947)、《波 德莱尔》(1947)、《境遇种种》(五卷, 1947-1964)、《圣·热奈特》(1952)、《辩证 理性批判》(1960)等。
显现是一个过程,因而具有时间性,时间性是存 在的基本特征,“时间”与“存在”是密不可分的, “存在”在时间历程之中发展与生成,因此,对 存在意义的考察必须在时间的范畴中进行。
西方哲学——存在主义课件
11
一、先驱人物——克尔凯郭尔
人生就好像一个酒醉的农夫驾着马车回家, 表面上是农夫驾马车,事实上是老马拖着 农夫回家,因为农夫喝醉了,根本没有清 醒的意识,然而老马识途,因此能够把农
L GO O
存在主 义
1
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 要流派之一。其根本的特征是把孤立的个人 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 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它自称是一种以人 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是一 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强调个人、独 立 自主和主观经验 。
2
存在主义是一个从揭示人的本真存在 的意义出发来揭示个人存在以及个人 与世界关系的哲学流派。
35
三、代表人物——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一生追问的都是“存在” (也可翻 译为“实在”)的问题,特别是回荡在他中后 期的哲学中的始终也是那个紧迫的问题: “ 为什么有存在而不是一无所有? ”
36
三、代表人物——海德格尔
• 在《存在与时间》中他说在“畏和死”中 揭示此在的真相。
• 死亡的问题很复杂,我以为海氏对死亡的 谈论虽然富有启发性,但远不及他对“畏” 的分析来得精彩。
43
四、代表人物——萨特
• 恶心
• “恶心”是萨特一部小说的名字,并且成为他的一 个重要哲学概念。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叫做洛丁 根的人经过几年的旅行生活之后,来到了布维尔 市。他曾希望安静地进行研究,从而摆脱人生的 烦恼,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感情出现了一 种变化,浑身感觉不舒服。只要看到周围的一切, 就有这种难受的感觉,感到了外部世界的偶然性, 荒谬性,感到了人生面对不可理解的东西时的无奈。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又称生存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
这一名词最早由法国有神论的存在主义者马塞尔提出。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存在:在其作品《存在与时间》里,其最主要的主题就是“存在问题”。
海德格尔相信,“存在”本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名词性的指称。
而海德格尔所谓的“过程”,其实就是真理的“除蔽”,即万物进入人的意识,显示自己的过程——即使是万物的时间绵延,也需要被人意识到才有意义,万物存在的前提是人的存在。
此在:他认为,所谓意识的主动性,即“意向性”,不能单独强调主体单方面的动作,“意向性”其实是人与外界“遭遇”的结果,这种人与外物的遭遇的种种情况,就是人的存在。
在这里,所谓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实际已经消亡——因为“存在”根本不是主体或客体单方面的事情,而是人与外物互相接触的双边状况,一个人的存在就是那个人的世界。
根据这样的思考,万物被意识的前提就是人的存在,而人的存在本身就可以说明外界事物的存在。
这种人与外物互依共在的存在叫做“在世之在”。
而个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前提性的存在者,被海德格尔叫做“此在”。
也就是说在外延上,此在就是人,但在内涵上没有任何规定。
•向死而生“向死而生”就是“向死亡的存在”•海德格尔的观点是,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以向死存在的方式活着,就是说一直以“有死”或“能死”的方式活着。
•向死而生指的不是活着的人与等候在生命尽头的死亡之间的一种外在关系,人们不是一步步走向还在远处尚未到场的死亡,而是在我们的“走向”本身中死亡已经在场;或者说,向死而生的“向”,实质上就是死亡的存在本身的显现,人始终以向死而生的方式存在着“为死而在”“死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根本不可能,才促使个人要来认真考虑一下他的存在究竟包含一些怎样的可能性。
一个人平时庸庸碌碌,浑浑噩噩,被日常生活消磨得毫无个性,可是,当他在片刻之间忽然领会到自己的死,死后的虚无,他就会强烈地意识到自身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价值,从而渴望在有生之年实现自身所特有的那些可能性。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出现在一个世纪以前,它是作为先于存在主义的数学、科学和主观哲学的对立面而出现的。
存在主义者声称他们不喜欢那些涉及到社会控制论或被征服的任何结论。
存在主义者关注个体和客体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世界的存在、选择和责任是首要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不像现实主义者和神学现实主义者那样认为本质先于存在,存在主义者认为存在先于本质。
在他们看来,物质世界是无任何意义和目的的,我们是偶然来到这个宇宙中的,在这里没有世界秩序,事物的自然规律。
除了我们的存在我们不把任何东西归功于自然界。
存在主义者认为,因为我们是无目的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以我们必须创造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除了存在,选择在存在主义形而上学中也是很重要的。
为了确定我们是谁,要做什么来决定什么才是现实。
是上帝?是理性?是自然界?是科学?我们按自己的选择来确定现实。
根据存在主义我们不能逃脱选择的责任,包括我们如何选择我们过去的观点。
认识论与他们确定的现实一样,存在主义者认为我们了解真理的方式是自己有权做选择。
一个人本身最终必须决定真理是什么,我们是如何知道的。
不管我们选择逻辑的、直觉的、科学的方法还是揭露的事情都是无关的;重要的是我们最终必须做出选择。
我们选择的自由背负着我们逃脱不了的巨大责任。
因为没有绝对真理、绝对权威、也没有单一或正确的方法来说明真理的存在,它本身才是真正的权威。
价值论对于存在主义来说,选择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决定现实和知识而且能决定其价值。
它的每一言行举动都是一个选择,因此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行为。
存在主义者称这是一个困境:因为没有准则,没有标准,没有信任,以至于我们可以正确公正的选择,然而选择有时会令人失望和愤怒的。
依照一个标准或法定评定哪个是正确的、公平的,比对我们做出的选择应付的责任做出评价容易的多。
所以存在主义者认为,我们的自由意愿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少的。
主要倡议者存在的主要倡议者(存在之父)是丹麦哲学家、神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 1813-1855),他相信主观性和个人的选择存在科学的客观性,他信仰现实的上帝,并关注个别存在。
存在主义解释概要
存在主义解释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
其根本的特征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
它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
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
最先提出的是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
卡尔·雅斯贝尔斯和马丁·海德格尔可被看作其先驱。
在20世纪中它流传非常广泛。
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和作家阿尔贝·加缪是其代表人物。
产生背景存在主义的产生与它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是密不可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
现代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它的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
此时,虽然他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他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
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
他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
在他迫切地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思想渊源早在古希腊时代,其著名的悲剧《美狄亚》就表现了对荒谬的命运的不满与反抗,可以说,存在主义的悲剧精神几乎是伴随文明的发展与日俱增的。
存在主义主要的理论来源是唯意志主义,个人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体系,而是一种哲学思潮,以下重点介绍一些存在主义流派。
代表作品哲学著作:《惧怕的概念》(作者:索伦·奥贝·克尔恺郭尔)《非此即彼》(作者:索伦·奥贝·克尔恺郭尔)《致死的疾病》(作者:索伦·奥贝·克尔恺郭尔)《存在与时间》(作者: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虚无》(作者:让-保罗·萨特)《自由之路》(作者:让-保罗·萨特)《情感理论初探》(作者:让-保罗·萨特)《叛逆者》(作者:阿尔贝·加缪)《可见与不可见》(作者:莫里斯·梅洛-庞蒂)文学著作:《局外人》(作者:阿尔贝·加缪)《鼠疫》(作者:阿尔贝·加缪)《城堡》(作者:弗兰茨·卡夫卡)《审判》(作者:弗兰茨·卡夫卡)《变形记》(作者:弗兰茨·卡夫卡)《恶心》(作者:让-保罗·萨特)戏剧:《禁闭》(作者:让-保罗·萨特)《苍蝇》(作者:让-保罗·萨特)《缓延》(作者:让-保罗·萨特)克尔恺郭尔的存在主义索伦·奥贝·克尔恺郭尔存在主义,是克尔恺郭尔所主张的神学里,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存在主义
弗里德里希· 威廉· 尼采
弗里德里希· 威廉· 尼采 (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 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 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 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 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 起人们重视,直到20 丐纪,才 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 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 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 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雅斯贝尔斯
卡尔· 西奥多· 雅斯贝尔斯 (1883—1969),德国 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 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 主要在探讨内在自我的现 象学描述,及自我分析及 自我考察等问题。他强调 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 性。
萨特
让· 保罗· 萨特(1905一 1980)。法国作家,哲学家, 社会活劢与家,法国无神论存 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19岁 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 后任中学哲学教师。1933年 在柏林法兰西学院哲学系学习。 第二次丐界大戓爆发被应征入 伍。1940年被德军俘虏,次 年获释,后参加法国地下抵抗 运劢。另有,同名图书《萨 特》。
存在主义
一.存在主义简介 二.存在主义代表人物
什么叫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乊一。这 一名词最早由法国有神论的存在主义者马塞尔提出。存在 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 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兊思主义三大类, 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劢当作最真实存 在的人本主义学说。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 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 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 彩。
介绍
存在主义最著名和最明确的倡议是萨特的格言: “存在先于本质” 。意思是说,除了人的生存乊 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戒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 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 道德标准戒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要评价一 个人,要评价他的所作所为,而丌是评价他是个什 么人物。813— 1855)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 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 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 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他 的思想成为存在主义的理论根 据乊一,一般被视为存在主义 乊父。反对黑格尔的泛理论, 认为哲学研究的丌是客观存在 而是个人的“存在”,哲学的 起点是个人,终点是上帝,人 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历程。
第六讲:现实主义
3、存在主义思想
• 人的实在
• 他人的存在 • 身体 • 与他人的相处
• 存在先于本质 • 他人就是地狱
4. 海德格尔
• 被遗忘的存在 • 作为在世界中存在的此在 • 作为操心的此在
5、让-保罗·萨特 保罗 萨特
• 坏的信仰 人的意识
思考题
• 1. 现实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异同何在? 现实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异同何在? • 2.自然主义者注定是悲观的吗? 2.自然主义者注定是悲观的吗 自然主义者注定是悲观的吗? • 3.存在主义是一种乐观的,还是悲观 3.存在主义是一种乐观的, 存在主义是一种乐观的 的人生观? 的人生观?
2.自然主义 2.自然主义
• 社会和自然相似 • 包括社会现象在内的一切现象,都服从于一些 包括社会现象在内的一切现象, 不变的自然规律” “不变的自然规律”。 • 自然主义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倾向。作为创 自然主义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倾向。 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 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 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 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 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 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 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 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 象作记录式的写照, 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 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 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 • 在文学艺术上,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 在文学艺术上, 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 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 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是同现实主义 创作倾向一样源远流长的。 创作倾向一样源远流长的。 • 但作为一个比较自觉的、具有现代含义的文艺流 但作为一个比较自觉的、 自然主义则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法 派,自然主义则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法 国兴起,然后波及欧洲一些国家, 国兴起,然后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并影响到文化 和艺术的许多部门。 和艺术的许多部门。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埃德蒙·胡塞尔发明了一种被称为现象学的哲学研究方法,或指对现象的研究(指的是我们对对象,事件,或事物的感知或体验),这种方法将有助于存在主义的发展。
马丁·海德格尔对现象学进行了扩展和修订,创建另一种被称为解释学的哲学研究方法,即对生动经验的解读(欧斯蒙和刻刀,2003)。
而现象学对之后的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毫无疑问,最广为人知的存在主义者是让-保罗·萨特。
萨特宣称自由选择意味着对自己的存在负全部责任。
世间不存在决定我们命运的既定原则和目的。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专著之一。
萨特认为,上帝不能决定人存在的意义,在我们没有建造我们自己之前,人类的存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存在主义对诸如约翰·霍尔特,查尔斯·西尔伯曼,乔纳森·科佐尔等教育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他们是开放学校,自由学校,非传统学校的支持者,这些学校蓬勃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
其中最著名的存在主义教育家内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建立了一所名为夏山的学校。
夏山学校向学生提供一种以学习原则为基础的教育经验,但它需要在自由奔放的气氛中才能被发现。
目前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诺丁斯。
诺丁斯提出一种存在主义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对关心的挑战:作为人类,我们关心我们会发生什么。
我们想知道是否有死后的生活,是否有关心我们的神的存在,是否我们所爱的人也爱着我们,是否我们属于任何地方。
我们想知道我们将要成为什么,我们是谁,对于超出我们自己命运的东西我们能控制多少。
对于青少年而言,这里有一些迫切的问题亟待解决:我是谁?有谁会爱我?别人如何看我?然而,学校却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二次公式的讲解上,却忽略了对这些存在性问题的回答。
教育的含义学校教育的目的。
存在主义者认为,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对他们的行为结果负起责任,并且还要学会对行为结果进行处理。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阐明选择的自由和选择责任的重要性。
《孤独六讲》:存在主义与孤独的思索
孤独的意义与存在主义思想探索1. 孤独的概念与定义孤独是人们普遍面对的情感体验,常被看作是一种负面情绪,但也有人认为它可以带来创造力和自我反思。
孤独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解释。
2. 孤独与存在主义哲学的联系存在主义是20世纪欧洲哲学中重要的一个学派,它关注个体面临的存在问题及其意义。
许多存在主义哲学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孤独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抵抗孤独的方式。
3. 孤独与自我反省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日益忙碌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人感受到孤独之情。
同时,这种孤独也带给人们一个机会去审视自己、思考生活的方向以及个体在集体中扮演的角色。
4. 艺术作品中的孤独表达艺术家通常将孤独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在文学、绘画、电影等形式中进行表达。
这些作品不仅给予人们审美享受,也提供了对孤独的思考和感受的共鸣。
5. 反思与接纳孤独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孤独是无法回避和逃避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它,并从中寻找生活的意义。
通过个体的自我反省和对内心深处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并与他人建立真实而有意义的联系。
6. 孤独与社会关系在社交媒体时代,孤独常被忽视或被贬低,人们渴望与他人建立连接。
然而,在充满虚假和表面性的网络社交中,真正意义上的联系往往难以实现。
重要的是寻找平衡:既能体验到与他人共享的乐趣,又能享受个体时刻自我陪伴时带来的私密感。
通过对孤独与存在主义思想之间关系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在当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找到应对孤独的方式与意义所在。
孤独并不一定是消极的,它也可以成为理解自己、探索生活和建立深层联系的机会。
存在主义
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以后人本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发 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果将他的存在主义思想换成更通俗 的话来说,那就是: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和实现自我。
四
萨特•观点
存在主义哲学三个基本原则
1.“存在先于本质”,即人的“自我”决定自己的本质。人首先存在,然后按自己的 意志造就自身;生活本是一片虚无,全靠自己赋予生活以意义。人生不是别的,乃是 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2.“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认为在这个“主观性林立”的社会里,人与人 之间必然是冲突、抗争与残酷,充满了丑恶和罪行,一切都是荒谬的。而人只是这个 荒谬、冷酷处境中的一个痛苦的人,世界给人的只能是无尽的苦闷、失望、悲观消极, 人生是痛苦的。穷人是如此,富人也如此。 3.“自由选择”。 这是存在主义的精义。存在主义的核心是自由,即人在选择自己的 行动时是绝对自由的。它认为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由,面对各种环 境,采取何种行动,如何采取行动,都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如果存在确实先于 本质,人就永远不能参照一个已知的或特定的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动,换言之,决定 论是没有的——人是自由的。人即自由。”
「 存 在 主 义 」
简介
存在主义,又称为生存主义,当代西 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其根本的特征是把 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 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它 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 自由的哲学。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 潮,以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
目录
索伦·克尔凯郭尔 海德格尔
雅斯贝尔斯
萨特 尼采
壹
索伦·克尔凯郭尔•观点
存在主义之父
两大观点
一是存在先于本质的理念,其意义 是指人的生存是被动的、命定的 (人之出生是男是女都不能由自己 决定),可是人可以利用自己命定 的这种存在,去创造自己的本质。 所以人之所贵,并非由于他有一个 命定的存在,并非由于他的历史背 景、家世,亦非由于他出身的地位, 而是在于人有选择改造自己的本质 1、感性存在:感性的存在通常是追 求自己的快乐,追求轻薄的人生, 追求自己自私的一面,是从维持生 命到享乐方面的存在。 2、理性存在:是一种比较严肃的、 尽责的人生,以理性的方法、哲学 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使自己 对别人尽到伦理责任,合于社会道 德的存在
存在主义简介概要
存在主義簡介和卡繆最有關係的一個哲學思潮是20世紀的存在主義。
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又稱為實存主義,是20世紀的一個廣泛流行的哲學思潮,强調個人的獨立自主和主觀經驗。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尼采和齊克果可被視為其先驅。
存在主義的哲學思想也延續到了60年代興起的人道主義,包括德國哲學家雅斯培、海德格和法國哲學家沙特和作家卡繆皆是其代表人物。
存在主義最具獨特性的觀點是:世界並没有一個终極的目標,且人所發現的乃是自己其實是身處於一個隱約充滿著敵意的世界中的這個“事實”。
換言之,在這個充滿敵意的世界中,人只能不斷選擇且無法避免對他們自身的品格、目標和觀點進行選擇的這個事實,即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即選擇了了“不選擇”。
尤其,在現代生活中,世界和我們實存的處境性乃常常是最為清楚也最為深刻地在作為能夠進行自由選擇並承擔責任的主體的那時常感到茫然不安或恐惧的精神狀態中展現出來的。
而這樣的一種想法,事實上,也曾對20世紀的許許多多作家(例如杜思妥也夫斯基和卡繆)、精神分析師(例如賓斯萬格和羅洛‧梅)和神學家(例如田立克和布爾特曼)產生著重大影響。
而存在主義最著名和最具代表性的命題則是沙特的這句名言:“存在先於本質”(法文:l'existence précède l'essence)。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義必須遵守的道德或者是靈魂。
道德和靈魂都是人在生存中所創造出來的。
人没有義務遵守某個道德教條或宗教信仰,但却有選擇的自由。
換言之,要評價一個人,要評價的乃是他的所作所為,而不是首先“他是什麼”,因為一個人的價值乃是由他的行為所決定的。
換言之,存在主義否認一個至高無上的上帝預先決定一切(價值)或其它任何預先決定的規則的存在。
沙特反對任何人生中“阻逆”的因素,因為沙特認為,它們將會縮小人進行自由選擇的權利。
假如没有這些阻力的話,那麼一個人一生中唯一要解決的問題乃是他究竟在存在或人生的道路上要往哪條路走的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存在主义的理解
存在主义的理解存在主义是一个哲学非理性思潮,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索伦·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尼采的唯意志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等。
存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萨特。
其哲学主张包括存在先于本质,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人生是场悲剧。
其中它讨论了自由与责任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对比理性主义思潮,存在主义这一非理性思潮恐怕就会遭受不少非议。
在不少人心中都有一种感觉,情感和理智相冲突时,人们往往选择后者,避开前者。
而理智往往被我们用理性代替,是否理性就能解决一切,就该是合乎真理的呢。
笛卡尔的主客二元对立对我们影响深远,并以我思故我在肯定理性的主体能力,后来经验主义者伯克莱,休谟不断质疑修正,康德三部批判著作将理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乃至后来马克思、韦伯等人,哲学传统几乎要完全瓦解。
后来胡塞尔重要弟子海德格尔提出了与笛卡尔完全相反的理论,“我在故我思”,认为哲学不该从“知识”入手,而该从“此在”入手,此在不只涵盖传统理性,他是全人,是有情感、有时间、有历史的主体。
从此哲学界封闭性的本体论研究不再囿限于人的理性。
新的认识论肯定想像、潜意识、原型、挑战、希望、信仰、同情、抉择以及意志。
(这也是非意识流小说兴起发展的重要原因)在前不久我看的一本《心理学和人类困境》书,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罗洛·梅的数篇论文和演讲稿辑录而成。
其中就谈到到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焦虑感,过去我们用理性极力回避它,而我们的心理学家在阐述中提出最好的治疗是直面焦虑,焦虑往往是人进步的动力。
笛卡尔将情感和理性分开,越来越影响许多人的选择,逃避那些不确定的情感因素,如我们直觉意识等,而分化出合理的理性。
实际上我们的理性理论,真实存在必将有感情渗入。
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首篇提出,人类的很多成就往往带着某种沉醉的成分,这种沉醉成分就是激情和人的无意识等不确定情感。
存在主义正是将曾经哲学封闭本体论的研究拓宽。
读傅佩荣《哲学与人生》笔记第六章存在主义
读傅佩荣《哲学与人生》笔记第六章存在主义读傅佩荣《哲学与人生》笔记第六章:存在主义2010-01-31 05:39第六章: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19世纪和20世纪最有特色的思潮。
这派哲学也是最有人情味的,因为其始终关怀人的生存,也是要人真诚而勇敢的面对自身,选择成为自己。
存在主义的思潮在任何时代对人的生活都有启发性。
因为人类无论怎样都要面对自我。
存在主义的几个代表人物是:克尔凯戈尔、尼采、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
严格地说,存在主义影响最大的三个人物应该是克尔凯戈尔、海德格尔和萨特。
一、克尔凯戈尔存在主义的创始人应该可以追溯到克尔凯戈尔。
克尔凯戈尔(1813-1855)所生活的时代正是黑格尔主义住在欧洲的时代。
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支配下的个体的感性生活是根本不存在的。
黑格尔的哲学结合宗教统治窒息整个欧洲人的生活。
所以克尔凯戈尔的哲学就是要用感性的个人去对抗那个强大的无人身的理性。
存在这两个字只有人才有资格使用。
因为存在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
人的这个存在不是死的,而是活的,有生命力的,可以自由选择的。
人的这种特殊的存在就是人可以选择,选择很多可能。
而在黑格尔的理性里面一切都是被理性规定了。
克尔凯戈尔主要是把人的这种存在看成一种动词,这种存在主要体现就是选择。
人无论怎样都无法逃避选择。
他做过一个很好的比喻:人生就好像一个酒醉的农妇驾着马车回家,表面上是农妇驾马车,事实上是老马拖着农夫回家。
人的一生就犹如走在回家的路上,大部分时间都在昏睡之中,只有当一个人清醒的时候才能够决定自己真正要走的路,做真正的自己。
克尔凯戈尔一生就是不断地用自己的文学性的文字来描述人的这种选择,人如何作出选择。
很多都赋予心理学色彩。
克尔凯戈尔描述人的三种绝望:不知道有自我,不愿意有自我合不能够有自我。
这种绝望是一种真正的内心体验,而不是什么外在目标没有实现的绝望。
不知道有自我,是指一个人在这个世界奋斗了很久,却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有追求代表有欲望,有欲望则代表一个人愿意激发内在潜能,朝着目标奋斗。
第六讲存在主义
2.伦理阶段 是一种比较严肃的、尽责的人生,以理性的方法、哲学的 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使自己对别人尽到伦理责任,合 于社会道德的存在 这一阶段的特色是向内要求自己,把过去、现在、未来连 贯起来,如此一来,生命就完整了。例如,对于自己的承 诺要兑现。 伦理阶段并不是终点,仍然要继续往上提升。 事实上,一个人在道德上不曾有过过失,并不尽然表示他 的道德水平真的优于其他人,有可能只是因为他不曾受过 真正的诱惑和试探。所以,处在伦理阶段的人要时刻反省、 小心翼翼。
和“目的”。哲学体系和世界观只是一些虚构,为的是给
我们的生存以安定感。但是,人却有一种特别的遗忘能力:
我们赋予世界的结构逐渐地被理解为世界自身的结构,一
种上帝创造的秩序。
当我们意识到生存是无法用像目标、统一性、目
的和真理等概念来诠释的时候,我们就被价值虚 无感所击中。因为这些负载价值的范畴是我们自 己赋予世界的。当我们抛弃它们的时候,世界就 显得毫无价值和意义。
2.不愿意有自我 当一个人发现自我以后, 接下来必须问“愿不愿意 有自我?”有些人发现自 我以后,却不愿意有自我, 因为要独自面对自己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 有了的自我,就意味着人 必须开始自己负责,而为 自己负责的压力是非常沉 重的。
庄子说:“泉涸,鱼 相与处于陆,相呴 (xǔ)以湿,相濡以 沫,不如相忘于江 湖。”
3.宗教阶段 是一种祈祷和爱的生活,是对神的自觉和崇敬,从而使精 神有所寄托的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两难的抉择,或遇上道德困 境,这个时候就必须“依他”。本质上人的生命是脆弱的,
而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宗教里面的“依他”也是一种真
诚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就好像一个酒醉的农夫驾着马车回家,表面上是农夫 驾车,事实上是老马识途拖着农夫回家。
(三)人生三绝望
人生有三种绝望: 不知道有自我 不愿意有自我 不能够有自我
“绝望”,不是一般人谈 到的绝望,而是一种内心 的体验,无关乎外在目标 的达成与否。
1.不知道有自我
这种绝望是指,一个人在 世界上奋斗了许久,却不 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
第六讲 存在主义
克尔凯郭尔 尼采
雅斯贝尔斯 海德格尔
萨特 加缪
存在主义的影响力可以说历久弥新,这是因为其 中某些见解,无论是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对
人类都有相当明确的启发性。我们分别介绍先驱 人物——克尔凯郭尔、尼采,以及代表人物—— 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萨特、加缪。
一、克尔凯郭尔
克尔凯郭尔曾就读于哥本 哈根大学。后继承巨额遗 产,终身隐居哥本哈根, 以事著述,多以自费出版。 他的思想成为存在主义的 理论根据之一,一般被视 为存在主义之父。反对黑 格尔的泛理论,认为哲学 研究的不是客观存在而是 个人的“存在”,哲学的 起点是个人,终点是上帝, 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历 程。
人的生命有整体需求,而
感官的满足来得快、去得
快,刺激必须不断增强,
但是效果则会逐渐递减,
的流动过程
之中,这种享乐的背后实 际上是痛苦。
伊壁鸠鲁(Epicurus, 公 元前341-前270)古希腊哲
唯有温和地自我节制,才 能够长期保持真正快乐。
学家、无神论者,伊壁鸠鲁 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
1830 年进哥本哈根大学学习神学。
1837 年,在克尔凯郭尔做新闻记者写 专栏稍有名气的时候,认识了雷吉娜 (Regine Olsen) 。
1841 年他步上了留学德国之途,到 柏林大学学习当时盛行的黑格尔哲学。
1846年“《海盗报》事件” 。
作为真理的见证人而向他的同时代人 阐明什么是基督教信仰的真义 。
宇宙之中,除了人之外,都没有资格使用“存在”这两个 字。因为“存在”不只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存 在”不是死的,而是活的、有生命力的、能够自由选择的。 也就是说,“存在”就是抉择,就是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 性。
人在选择时,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选择不成为自己;第 二种是选择成为自己。第一种选择显然比较容易,在这种 情况下,我们习惯伪装自己、遮蔽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 扮演别人所期待的角色,而从来不做真诚的抉择,因为我 们害怕真诚的抉择会让自己与他人发生冲突。
(一)哲学转向与存在主义
他所实现的转折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孤独的、非理性的个人 存在取代客观物质和理性意识的存在来当作全部哲学的出 发点,以个人的非理性的情感、特别是厌烦、忧郁、绝望 等悲观情绪代替对外部世界和人的理智认识的研究,特别 是代替黑格尔主义对纯思维、理性和逻辑的研究来作为其 哲学的主要内容。
人生无“我”,忙碌一生, 最后一场空。
2.不愿意有自我
当一个人发现自我以后, 接下来必须问“愿不愿意 有自我?”有些人发现自 我以后,却不愿意有自我, 因为要独自面对自己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
有了的自我,就意味着人 必须开始自己负责,而为 自己负责的压力是非常沉 重的。
庄子说:“泉涸,鱼
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 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 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 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 驱。代表作:《非此即彼》、《恐 惧与战栗》、《人生道路的阶段》 等
他从小就染上了忧郁症,以为自己有 罪,自己死了之后会下地狱,因此他 整个的生活都是悲观的。
相与处于陆,相呴 (xǔ)以湿,相濡以 沫,不如相忘于江 湖。”
一个人是否要成为自我, 必须通过自己的选择。如 果不愿意成为自我,也就 会感觉到绝望。不愿意成 为自我又能够成为谁?这 就是“不愿意成为自我” 的绝望。
3.不能够有自我 如果一个人愿意成为自我,努力做一个真诚的人,最后却
发现不能够成为自我,不能够有自我,这时候常会觉得自 己能力不够,而必须走很长的路来实现自我,因此会感到 非常绝望。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是非常孤单的,而坚持下 去是否会有好的结果,更是未知数。
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的要义:
存在先于本质的理念,其意义是指人的生存是被动的、命 定的(人之出生是男是女都不能由自己决定),可是人可 以利用自己命定的这种存在,去创造自己的本质。所以人 之所贵,并非由于他有一个命定的存在,并非由于他的历 史背景、家世,亦非由于他出身的地位,而是在于人有选 择改造自己的本质的自由,他如何选择做自己想要做的人, 选择自己想要做的事,这就是人的本质。
的主要宗旨就是要达到不
受干扰的宁静状态。主张
温和达到禁欲主义。
二是必须考虑自己本身的性向,以及 人生的目的 。
这种悲观消极的情绪是个人对自己的生存的最本真的体验。 正是这种情绪驱使人采取行动,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
(二)存在——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性
存在主义中的“存在”,只有人有资格使用这两个字。
如果问“桌子存在吗?椅子存在吗?”这个问题其实是没 有意义的,因为无论你问不问这个问题,这些东西都是原 来的样子,不会改变。
强调哲学家应探讨现实中人生问题。他反对德国观念专门 讲理想的东西,而以为人生最主要的是要很具体地把握住 个人的存在,克尔凯郭尔个人对自己“孤独”与“例外” 的感受,所以创造出对自己关心的哲学 - 存在主义。
语言、理性和逻辑无法揭示每一个人独特的个性,无法揭 示人的真正存在。对于后者,只能依靠每一个人本身内在 的独特的主观体验。他的个人是一种为恐惧、颤栗、悲观、 绝望等消极情绪所支配的个人。
(四)人生三阶段 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生有三个阶段:感性阶段、伦理阶段、
宗教阶段。 1.感性阶段 感性的存在通常是追求自己的快乐,追求轻薄的人生,追
求自己自私的一面,是从维持生命到享乐方面的存在 感性阶段的心态是偏向享乐主义的。享乐并没有什么不对,
但是必须先思考两个问题:
一是享乐分为很多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