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主义解析
作者:阮春艳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9期
摘要:存在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厚的人本主义渊源,并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政治经济密切相关,海德格尔、萨特是存在主义的代表思想家,二战后萨特将“责任”引入到存在主义思想中,使得存在主义更加符合时代的呼唤,也更有生命力。到了20世纪50年代,西方社会形成存在主义狂热,并且存在主义由哲学扩展到其他各领域,以文学艺术为例,存在主义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思想创作上,还表现在创作技巧上。
关键词:存在主义;萨特;政治;经济;文学
中图分类号:B56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7-0062-01
20世纪西方思想极其混乱、矛盾,同时又极其活跃,存在主义是20世纪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思潮。存在主义的产生与人本主义密切相关,自文艺复兴以后,“人”的主体性地位开始凸显出来,发展到20世纪后,“追求独立、自主和个人主义——实际上在学多人的一生之中已经把那些理想变成了现实。”然而20世纪的现代人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相反,标榜独立、自由的现代人无意中成为社会大众中普通一员,被各种道德法律束缚着,墨守成规、压抑个性,这无疑是对人本主义思想的悖反,因此,存在主义思想家将传统人本主义哲学中对“人”问题的关注转变为对“人的存在”问题的关注。
其次,存在主义的产生演变与西方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除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这一时期各国相距开展了三次工业革命,各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工人每天重复着简单、机械、反复的工作,人变成机械生产的一部分,“人”机械化了。人失去了尊严、人通过劳动价值来确定自身的价值,人的价值同商品的价值同形同性,人日益商品化了。克尔凯郭尔也直接反对“资产阶级社会把人人都弄得一样的做法,反对人们的生活弄得千篇一律”。除此之外,还有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工人运动此起彼伏;经济危机不但无法遏制,在经济全球计划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体系愈来愈脆弱,不安因素愈来愈多。
再者与两次世界大战密切相关,个人的生命在战争中更是微不足道,尤其是在政治与科技合谋下研发出了原子弹,人类更是面临者同归于尽、自我毁灭的绝境。人彻底的被抛弃在一个必死、危险、恐惧、厌倦、矛盾和无常的世界之中,人的存在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是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和德国现象学家胡塞尔,存在主义的代表思想家海德格尔是胡塞的学生,继承了胡塞尔的非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否认了物质与意识在认识论上的区别,他认为科学所研究的物质世界,仅是“非存在”的现象世界,作为世界本质的超验的自我和自我意识,才是哲学真正的认识对象。认识自我的存在不能用观察和理性思维,而
是和柏格森一样认为自能依赖非理性的“直觉”,依赖神秘的自我内心体验。认为“自我的存在”是处于时间之中的,它瞬息万变,没有任何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与克尔凯郭尔一样,海德格尔也认为日常生活中当个人与他人发生关系时总是感到丧失了自己,个人常常沦为他人意志的玩偶。因此,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带有鲜明的主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色彩。
战后,存在主义的中心由德国转向法国,以萨特为代表,萨特坚持“人是自由的”,但他的这一观点在战前和战后有很大的转变,战前,萨特认为人是绝对自由的,并且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二战使萨特懂得,人是自由的,但也必须承担责任和义务。并且认为人与人密切相连,每个人在追求自己自由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自由,否则,个人的自由就无法实现。同时,萨特也不再认为个人与国家、与社会没有关系,战争使萨特体验到集体、社会和坏境的力量,使他懂得个人自由必须向社会自由过渡,因此,萨特试图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把个人的绝对自由与社会的总体实践结合起来,由此形成了“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萨特战前战后思想的转变或者更正,使得存在主义更具有生命力,在20世纪50到60年代,西方社会形成存在主义狂热,存在主义由哲学扩展到文学、艺术、社会学、道德教育和宗教各领域。以文学艺术的为例,萨特、加缪不仅是思想家,也是文学家,他们的许多观点不仅反映在哲学著作中,也通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选择、行动,以及命运来表现。萨特的短篇小说《墙》充分展现了人生的偶然性和荒诞性,戏剧《间隔》中,萨特提出一个重要的思想:他人即地狱。存在主义对文学的影响还表现在创作的技巧上,“典型的20世纪的小说值得注意之处,则在于不断地质疑其自身的前提、不断地中断叙述和历史的连贯性、搅乱不同的视角、老于事故和错综复杂的自我怀疑,使人物、作者和读者处于一种不能克服的焦虑不安状态。”以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品——《法国中卫的女人》为例,福尔斯运用不可靠叙述、中断叙述、不同视角的描写、不断的在建构、同时又不断地在怀疑和否定,使这部作品尤其是萨拉这个角色显得神秘而复杂。
存在主义主义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绘画、雕塑、音乐等方面。但每一种思想的生存坏境和生命力都是有限的,存在主义思潮随着20世纪的逝去而衰落。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塔纳斯,吴象婴,晏可佳,张广勇(译).西方思想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2]邓康宁,米小蓉.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评述[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3](德)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4]伏爱华.想象·自由——萨特存在主义美学思想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