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拓展阅读

合集下载

第八单元“美好品质”(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

第八单元“美好品质”(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

知识点: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文章的意思。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爱”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司马光》《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和《一个粗瓷大碗》四篇课文组成。

《司马光》一文通过写司马光搬石砸瓮救人一事,告诉我们:无论何时,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很重要。

《灰雀》一文通过讲述列宁在公园里找灰雀时与一个男孩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主动放回灰雀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对灰雀和诚实的男孩的喜爱之情。

《手术台就是阵地》写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的故事,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人,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

《一个粗瓷大碗》以倒叙的方法,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述了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时时关心战士胜于关心自己,和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从而赞美赵一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本次口语交际主题是《请教》,在我们有不会的问题是怎么请教别人。

重点是注意使用请教的礼貌用语,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

本次习作主题是看图《那次玩得真高兴》,引导学生把自己玩时快乐的心情写下来。

重点是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写下来。

本次园地主要内容是交流默读的方法,积累带有目字旁的字,辨析近义词,学会分类,积累名言。

重点是掌握默读的方法,积累字词和名言。

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感受人物的仁爱之情,学会理解课文的意思。

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安排了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的练习。

《灰雀》安排了练习“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手术台就是阵地》的重点要求是“默读课文,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着火苗一般”是对李大钊身体描写的内容,“我要学习洪秀全,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中国要富强,不受外国欺!”是对李大钊语言描写的内容。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李大钊热爱祖国、对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十分憎恨。

小学三年级语文《司马光》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司马光》原文及教案

【导语】《司马光》这⼀课是很传统的课⽂,⽂中讲述司马光和⼩朋友在花园⾥玩的时候,有个⼩朋友⼀不⼩⼼掉进了⼤⽔缸⾥,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缸旁边的⼤⽯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的孩⼦。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司马光》原⽂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司马光》原⽂ 古时候,有个孩⼦叫司马光。

⼀天,他和⼏个⼩朋友在花园⾥玩。

花园⾥有座假⼭,假⼭下⾯有⼀⼝⼤⽔缸,缸⾥装满了⽔。

有个⼩朋友爬上了假⼭,⼀不⼩⼼,掉进了⼤⽔缸⾥。

别的⼩朋友 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

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块⼤⽯头,使劲砸那⼝缸。

⽔缸破了,缸⾥的⽔流了出来,掉在缸⾥的⼩朋友得救了。

【篇⼆】⼩学三年级语⽂《司马光》教案 【教学设想】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学会⽂中的⽣字;能理解课⽂意思,体会⼈物特点。

【教学过程】 ⼀、故事导⼊,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在以前的学习、阅读和⽣活中,你了解了哪些聪明的古代⼉童?(引导学⽣⾛进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童)。

2、故事激趣:今天⽼师给⼤家带来⼀个古代⼉童的故事,⼤家想听吗? (教师绘声绘⾊讲述)古时候,有个孩⼦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

有⼀次,他跟⼩伙伴们在后院⾥玩耍。

院⼦⾥有⼀⼝⼤⽔缸,有个⼩孩爬到缸沿上玩,⼀不⼩⼼,掉到缸⾥。

缸⼤⽔深,眼看那孩⼦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们⼀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向⼤⼈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智,从地上捡起⼀块⼤⽯头,使劲向⽔缸砸去,“砰!”⽔缸破了,缸⾥的⽔流了出来,被淹在⽔⾥的⼩孩得救了。

3、谈话导⼊:如果把刚才⽼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话⽂。

我们现代⼈写的⽂章,⽤⽩话,叫⽩话⽂,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除了古诗外,也都是⽩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是古⼈写的,古⼈写的⽂章,⽤的是⽂⾔,叫⽂⾔⽂。

刚才⽼师讲的故事,如果⽤⽂⾔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呢?请⼤家打开课本第24课──司马光(板书)。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教案附教学反思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教案附教学反思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司马光》是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小古文,全文30个字。

选自《宋史司马光传》中的一则小故事。

故事讲的就是家喻户晓的《司马光砸缸》,但和民间流传的《司马光砸缸》故事所不同的是,这一篇课文是文言文。

统编教材为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增加了古诗文的阅读篇目,而且将文言启蒙第一课提前到了三年级上册,这是统编教材选编的第一篇文言文。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怎样给孩子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对孩子以后学习文言文的态度,将发生重大的影响。

所以,我就将此课的教学目标明确界定为:让孩子真切感受到学习文言文是一种有趣的体验。

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一次在语文教材中接触文言文这种文体,教学时要注意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注释、插图,借助文白对照的方法来理解词句的意思。

从孩子认知出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从而在走进文本情境中深入理解故事内容、领悟人物品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新组织语言讲述故事。

除此之外,由于是首篇小古文的学习,可以在学习中适当总结阅读小古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1.多种形式朗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尝试背诵。

2.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字词意思,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3.反复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流程:板块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聊姓名,师生互动。

出示图片,引出故事《司马光砸缸》。

2.了解姓名的构成,认识复姓“司马”。

3.指导书写“司”,字理识字,认识字形、了解字义。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并指导生字“司”的写法及理解字义,感受汉字字形之美。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司马光》是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课文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

文本特点篇幅短小:全文仅30个字,却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紧张而惊险的场景,展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语言简洁:文言文的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准,富有节奏感。

故事性强: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情节紧凑,引人入胜,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地位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选编了《司马光》《掌声》《灰雀》三篇课文。

《司马光》作为第一篇文言文,为学生打开了学习文言文的大门,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魅力。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和品德,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价值观。

教学价值语言学习: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文言文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文言文的理解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分析和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化传承: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整体设计思路以读为本文言文的学习重在诵读,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节奏和韵律,培养语感。

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理解文意结合注释、插图和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文言文的简洁之美。

运用讲故事、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感悟品质通过分析司马光的行为和语言,引导学生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和沉着冷静的品质。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在遇到危险时应该如何应对,培养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良好的品质。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文言文故事,如《曹冲称象》《孔融让梨》等,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编写文言文故事、表演文言文故事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学目标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如何指导阅读文言文——以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例谈

如何指导阅读文言文——以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例谈
. All遍,R读i准gh字t音s 。Reserved.
同学们读完之后,要有交流,互相说一说自 己的感觉,读到哪个字时有什么问题。老师要直 面学生第一次读文言文的感觉,出现问题是肯 定的,老师一定要抓住时机,适时地引导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学生 第一次读“群儿”的时候,可能会有同学把“儿” 读成儿化音。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儿”在句子 中除了“儿子”是念本音,一般情况下都念成儿 化音。再比如:有的学生朗读“足跌没水中”这句 的时候,多音字“没”字应该读什么,还有语句的 停顿都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2021 年 第 1 期 / A(01) 5
引导,学生会了解到“足”就是脚,“跌”就是失足 跌倒、摔倒,“没”就是淹没。第一句的停顿是脚 跌倒在水里了,第二句是失足倒了,人淹没在水 里了。学生很快就会明白应该怎样画停顿。为什 么要这样画停顿呢?原来停顿是根据句子的 意思来画的,这就是文言文的节奏。读文言文 要有节奏,要有停顿,停顿是由句子的意思来决 定的。
. All R“i离gh开t想s 办R法es去e了rv”ed.
“可能会想什么办法呢?对于那么小的孩子 来说”
“是不是去找大人了?” “有可能啊,你连起来说一说。” “其他的孩子都离开去找大人了。” “当时那几个孩子们看到有人落水了,他们 的心情都是什么样的?” “都吓坏了,都哭了,大喊着……” “他们会怎么离开的,可能有哪些表现呢?” “会跑着去找大人。” “好,你连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 “其他的孩子都吓坏了,哭着喊着跑着离开 去找大人。” “这就对了,你们真棒!”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加 强 对 学 生 阅 读 的 指 导 、引 领 和 点 拨 ,但 不 应 以 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个体的阅读实践,不应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练习及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练习及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读拼音,写词语。
Jiā tíng dēng gāo zhòng rén fàng qì

)(
)(
)(

(二)、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足跌没水中。(
)
A.没有
B.埋没
C.淹没
2.光持石击瓮破之(
)
A.代词,指群儿
本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 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 韵味。运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 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美读—熟读—诵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 味—成诵—读写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借助注释,想一想怎样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生动,然后讲给别人听。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 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 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 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 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3.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这篇课文的语言是文言,比较凝练,刚读起来觉得很难明白其意思,只看注释, 理解起来也很困难。我们学的其他课文描写生动具体,语言浅显易懂。

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学设计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提问: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全文,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这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和品质。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我们学会了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能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这句话,注意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如“群儿/戏于庭”。
理解“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运用注释和插图等资源来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思。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一个孩子爬上瓮,脚一滑,掉进水里,淹没了。
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认识并会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如“司、庭、登、跌、众、弃、持、破、迸”等,理解“戏、于、庭、登、瓮、足跌、没、众皆、弃去、持、破之、迸、儿得活”等词语的含义。
初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能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析人物心理和文言文句子意思,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些举措都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情境感知和表演能力。学生们在表演过程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和参与度,并且能够根据对人物心理的把握来设计台词、动作和神态。
讲完故事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个故事很精彩吧?其实呀,这个故事在古代就已经流传很广了,而且古人是用一种很特别的文字——文言文来记录这个故事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文言文版的《司马光》,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述这个故事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司马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司马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司马光体裁:文言文题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作者:名字:司马光年代:宋朝描述: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

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翻译:原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司马光立志编撰《通志》,作为统治者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通志》八卷上觐宋英宗,英宗命设局续修,并供给费用,增补人员。

宋神宗即位后,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写序。

此时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行新政,司马光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

神宗命他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

熙宁三年(1070),自请离京,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现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任西京留守御史台,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元丰七年(1084)成书。

书成后,司马光官升为资政殿学士。

赏析二:思想内容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司马光的不慌张,沉着冷静。

解释:关键词:庭庭院。

关键词: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关键词:皆全,都。

关键词:弃去逃走。

关键词:光指司马光。

关键词:破打开,打破。

关键词:迸涌出。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司马光》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司马光》优秀说课稿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司马光》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司马光》,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司马光》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章,本文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司马光在小时候,面对一个小孩爬瓮,失足落入水中,在危难之际,他用石头砸瓮救出了小孩的故事。

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本文在本单元中起到了引领主题、深化情感的作用。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是他们初次接触文言文,面对小古文言简意赅等特性会有所不适。

但本文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再加上故事本身流传甚广,学生学习起来并不会感到困难,并且在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同时,激起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说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感受文言文的文体特征,有感情的朗读本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文言文大意,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同时,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四、说方法新课标建议“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基于此,教法上:以读为主,读好停顿,读好理解,读中识人。

在读的过程中,渗透组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和文言语言的训练。

学法上:看图法,朗读法和表演法,让学生亲身参与,感悟人物真品行。

五、说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下面我将具体说说教学流程。

环节一:动画激趣,姓氏导入。

在上课伊始,我会播放司马光有关的动画片,请学生交流感受,并抓住主人翁提问学生:动画片中的主人翁司马光,根据一年级学过的《姓氏歌》,我们可以明白这里的“司马”是复姓,他姓“司马”名“光”。

相信不少同学都听过司马光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正与他有关。

顺势引入课题《司马光》。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课24《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课标分析小学阶段共安排了14篇文言文,《司马光》是第一篇。

教学时主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为主,不能拔高要求。

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以读带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需要完成三方面的教学内容:第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理解课文大意。

第三,落实语文要素。

教材分析:《司马光》选自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本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

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人水中。

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

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课文非常简短,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

比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跌入瓮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持、击”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进“写出了水- -下子从瓮中涌出来的状态。

本文虽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

比如,“戏”是“游戏”的意思,“登”是“爬”的意思,“击”是“击打”的意思。

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对应着故事的结局:瓮被砸破,水从瓮中喷涌而出,司马光在一旁扶起得救的小伙伴。

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本课三道课后题:第一,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停顿。

背诵课文。

第二,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第三,这篇课文的语言与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本单元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本节进行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完成的目标是认识了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正确跟老师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语句的大意。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司马光》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司马光》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司马光》课后作业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分数一、基础再现。

1.看拼音,写词语。

gōng sī jiā tíng diē luò fàng qì jiān chí()()()()()2.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本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B.司马光是宋朝的政治家、文学家,主要著作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C.“跌”是形声字,左右结构,部首是“显”,音序是DD.“”这个象形字是“众”,在文中的意思是“许多”3.查字典。

如果不认识“持”字,可以用查字法,先查,再查。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光持.石击瓮()(2)爸爸说,妈妈是一位勤俭持.家的好妻子。

()(3)持.之以恒()二、阅读提高。

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司马光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下列字词庭:皆:弃:光:破之:(2)下列朗读停顿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表示停顿)A.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B.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C.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

()D.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

()(3)结合语境,我知道句①中“没”的读音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4)默读第②句,当孩子落水后,其他人的表现是(用原文填空),司马光的表现是(用原文填空),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的孩子。

课外阅读。

文彦博灌穴取球[北宋]邵伯温文潞公幼时与群儿击球,入柱穴中,不能取,公以水灌之,球浮出。

[注释]①本文节选自《邵氏闻见录》,题目为编者自拟。

②文路公:指文彦博,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嘉祐三年(1058年),封潞国公,故此处称其为文鸿公。

③柱穴:树洞。

1.形成解释。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小古文、群文阅读 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小古文、群文阅读 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小古文、群文阅读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文言文《司马光》,完成练习。

(26分)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 读一读,选择停顿合适的句子,画上“√”。

(4分)(1) A.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 )B.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 )(2) A.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B.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2. 选择文中加点字的正确意思。

(填序号)(8分)(1)戏:( )(①玩耍②开玩笑) (2)没:( )(①没有②淹没)(3)去:( )(①离开②过去) (4)击:( )(①敲打②攻打)3. 看图选择恰当的语句填空(填序号),再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8分)A. 足跌没水中B. 光持石击瓮破之C. 众皆弃去D. 水迸,儿得活(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一儿落水后,其他人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光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填空)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司马光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分)二、阅读文言文《文彦博灌水取球》,完成练习。

(15分)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

球忽跃入树穴①。

群儿谋②取之。

穴深,不能得。

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③浮出。

【注释】①穴:洞。

②谋:商议。

③遂:于是,就。

1. 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4分)(1)与群儿击.球( ) A. 打,玩。

部编小语三上《司马光》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部编小语三上《司马光》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部编小语三上《司马光》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还特别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

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本单元归属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以上课标理念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教材解读】1.教材分析《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

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

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

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2.单元整合现行部编版教材具有双线组元的特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与各年级的训练要素一脉相承,循序渐进。

因此,依据课标中的教学提示以及教材编写的特点,对本单元进行了单元整合:设计单元大任务——读名人故事,悟美好品质,并创设讲名人故事的“故事大王”争夺赛的情境,以此统领本单元的教学。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在此前并没有接触过文言文,因此在本课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并逐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组词等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进而拉近学生和文言文的距离,进-步感悟文中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设计理念】《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教学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地读,大胆地想,勇敢地说,尽情地演。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拓展阅读》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拓展阅读》课件

孔融让梨 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 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 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 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 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思考:孔融是怎样分梨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我们?”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那房子呢?” “原封不动!” “汽车……” “借给别人。” 1950年初春的一天,华罗庚夫妇领着三个孩子来到旧金山海湾。 一些美国朋友赶到码头为他们送行。有位美国教授紧紧握住华罗庚 的手,说:“先生,您真的要走?”
“嗯,回自己的祖国去!” “您学识渊博,令人敬佩。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 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 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华罗庚与送行的人一一握手,快步登上船舷,和家人一起迎着 海面的春风,向送行的人们招手:“再见吧!朋友!”
回自己的祖国去
在美国阿尔巴城的一座优雅别致的洋房前,一辆小汽车停了下来。华 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什么?”他的妻子惊喜地叫了起来。 “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 到了!” 妻子快步迎上前去,接过报纸,心情激动地边看边说:“我们怎么 办?”
思考:1.金吉娅送给了我们什么? 2.“给予树”到底想让人们送出什么呢?
1.金吉娅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偿的笑脸。 2.爱心。
一颗小豌豆
有一个豌豆荚,绿莹莹的,好像一间绿色的小房子,里面并排 坐着五颗绿莹莹的豌豆。
慢慢地,豌豆荚变黄了,豌豆也长结实了。 有一天,豌豆荚震动了一下,啊,他被摘下来了。 豌豆们快活地叫了起来:“啊,我们的小房子快要打开了!” 最大的一颗说,他要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谁也追不上它。 第二颗说,他要飞到太阳里去,那才神气呢! 还有两颗懒洋洋地说,他们滚到哪儿,就在哪儿睡一觉。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文言文《司马光》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文言文《司马光》

2.个性化展示。
(1)编情境剧本展演

(2)读书笔记、手抄
小报、读书主题绘画展
示等活动。
9
目录
YOUR COMPANY NAME
五模基本情况 “五模+N型”教学模式 “五模+N型”教学模式解读
10
“五模+N型”教学模式解读
第一模块: 通 读 课
单元通读课,就是对整组单元内容的整体
感知。它以单元主题为教学切入点,以激发学 生兴趣为依托,以读通课文为核心,在教师引 导下,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读通课文、认识生 字,大体了解本单元所学内容,激发学习欲望, 为单元学习做好铺垫。
第五模块:拓展课
对单元主题学习的运用与拓展。
一、阅读整本书。
总体要求: 围绕整本书,按以下方式开展阅读活动: 1.激发兴趣,提出要求。 2.教给方法,培养习惯。 3.小组交流,互相协作。 4.课堂展示,成果激励。
27
第五模块:拓展课—阅读整本书
课型及流程:
(一)阅读导读课。(适合低段)
1.激趣引入。
精读引领课


注意事项:
虽然进行主题学习,学生课内阅读量增加了,但教材内容还是语 文教学之本,不能只强调主题学习丛书的阅读,而放弃了教材应精读 的内容。在教材学习过程中,注意利用一些精读课文的教学,让学生 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依导读单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学习、 扩展阅读。
21
第三模块:自读课
(2)词语“袋袋裤”:读各类词语,引导自主分类;并进 行课外词语的补充拓展。
(3)词语“大变脸”:在前面积累词语的基础上学习理解 词语,教师要提供不同的语言环境。
(4)我有“巧巧嘴”:选择若干词语说话,连词说话,充 分表达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课内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课内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课内阅读(有答案)一、课内阅读。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足跌没.水中( ) 众皆.弃去( )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 与群儿戏于庭.( )(2) 众皆.弃去( )(3) 光持.石击瓮破之( )3.下列朗读停顿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 )B.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 )C.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D.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4.学有所感,判断正误。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庭院中玩耍也有危险,我们不能去那里玩了。

(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沉着镇静,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 ) 【参考答案】1.淹没都2.(1) 庭院 (2)都 (3) 拿3.A.√ B. ×C.√D.×4.(2)二、课内阅读我最棒。

(10分)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没水中。

众皆()去,光()()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根据原文填空。

(2分)2.解释下列词语。

(3分)(1)戏于庭:________________。

(2)没:________________。

(3)去:________________。

3.解释画横线的句子。

(3分)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2分)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参考答案】l.跌弃持石2.(1)在庭院里玩要(2)沉入(3)离开3.司马光拿起一块大石头,把水缸砸破。

4.群儿/戏于庭,一几/登能。

三、课文内容精彩回放.(9分)灰雀(节选)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司马光》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4篇课文。

课文中的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儿童,既有古代的史学家,也有近代的革命家。

他们身上都具有美好的品质。

本单元内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其中《司马光》一课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

全文语言简练只有30个字,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刻画出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人物形象。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把《司马光》这篇古文作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敲门石,一是因为故事性比较强,二是这个故事非常经典,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为学生学习文言文降低了难度。

三是教材加入了注释和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这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两个生字。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出“声断气连”之感,并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

3.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体会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教学重点: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两个生字。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出“声断气连”之感,并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体会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司马光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讲述故事1.阅读单元导语页,一起来了解本单元学习主题。

了解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