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知识点考点几何部分1三角形
中考数学 考点系统复习 第四章 三角形 第一节 几何初步及相交线与平行线
其中※处填的依据是 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C)
8.(2021·烟台)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两三角板的斜边互相平行,每个 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都在另一个三角板的斜边上,图中∠α 的度数为
( C) A.45° B.60° C.75° D.85°
11.(2020·江西)如图,∠1=∠2=65°,∠3=35°,则下列结论中错
误的是
( C)
A.AB∥CD
B.∠B=30°
C.∠C+∠2=∠EFC
D.CG>FG
12.(易错题)若直线 a∥b∥c,a 与 b 之间的距离为 7 cm,b 与 c 之间的
距离为 3 cm,则 a 与 c 之间的距离为
=50°,∠1+∠2+∠3=240°,则∠4 等于( B )
A.80°
B.70°
C.60°
D.50°
20.(2020·麒麟区一模)如图,把一张上下两边平行的纸条沿 EF 折叠, 若∠2=132°,则∠1=8484°°.
21.(2020·湘潭)如图,点 P 是∠AOC 的角平分线上一点,PD⊥OA,垂足 为点 D,且 PD=3,点 M 是射线 OC 上一动点,则 PM 的最小值为__33__.
9.(2021·临沂)如图,在 AB∥CD 中,∠AEC=40°,CB 平分∠DCE,则
∠ABC 的度数为
( B)
A.10° B.20° C.30° D.40°
10.(2021·齐齐哈尔)一把直尺与一块三角板如图放置,若∠1=47°,
则∠2 的度数为
( D)
A.43° B.47° C.133° D.137°
第四章 三角形 第一节 几何初步及相交
初三中考数学常用知识点整理
初三中考数学常用知识点整理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中考数学常用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数学常用知识点1.解直角三角形1.1.锐角三角函数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统称∠a的三角函数。
如果∠a是Rt△ABC的一个锐角,则有1.2.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1.3.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的一些边、角,求出另一些边、角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当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交;当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公共点叫做切点;当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以下定理:直线与圆相切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圆的切线性质:经过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圆的切线。
2.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通常我们把圆外这一点到切点间的线段的长叫做切线长。
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作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
2.3.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
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3.三视图与表面展开图3.1.投影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在某个平面内形成的影子叫做投影。
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由平行的投射线所形成的投射叫做平行投影。
可以把太阳光线、探照灯的光线看成平行光线,它们所形成的投影就是平行投影。
3.2.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物体在正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叫做主视图,在水平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叫做俯视图,在侧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叫做左视图。
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合称三视图。
产生主视图的投影线方向也叫做主视方向。
九年级中考常用数学知识点圆重点①圆的重要性质;②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③与圆有关的角的定理;④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定理。
中考数学考点专题复习 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
剖析
先看一个事实,如图,将等腰△ABC 的底边 BC 延长线上的任一点和顶 点 A 相连,所得的△DAB 和△DAC 无疑是不全等的,由此可知,有两边及 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简称“边边角”)不一定全等.因此, 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一定要留心“边边角”,别上当哟.
正解 证明:∵EB=EC,∴∠3=∠4.又∵∠1=∠2,∴∠1+∠3= ∠2+∠4,即∠ABC=∠ACB,∴AB=AC.在△AEB和△AEC中, ∵EB=EC,∠1=∠2,AB=AC,∴△AEB≌△AEC(SAS), ∴∠BAE=∠CAE
的长可能是下列哪个值( B )
A.11
B.5 C.2 D.1
(2)(2015·巴中)若 a,b,c 为三角形的三边,且 a,b 满足 a2-9+(b-
2)2=0,则第三边 c 的取值范围是 1<c<5
.
【点评】 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的实质是“两点之间,线段最 短”.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三角形的两边a,b,可确 定三角形第三边长c的取值范围|a-b|<c<a+b.
[对应训练] 1.(1)(2014·宜昌)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8,则该三角形第 三边的长可能是( )B A.5 B.10 C.11 D.12
(2)(2014·淮安)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3,x,则x的值可 以为___4_.(只需填一个整数)
【例2】 (1)(2014·赤峰)如图,把一块含有30°角(∠A=30°)的 直角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放在矩形桌面CDEF的一个顶点C处,桌 面的另一个顶点F与三角板斜边相交于点F,如果∠1=40°,那么 ∠AFE=( ) D
A.40° B.50° C.60° D.70°
4.(2015·柳州)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DCB 的是( D )
中考考点三角形中角度与边长的关系的计算与应用
中考考点三角形中角度与边长的关系的计算与应用中考考点:三角形中角度与边长的关系的计算与应用一、引言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其角度与边长之间的关系是中考数学题中的常见考点。
掌握三角形中角度与边长的计算与应用,对于解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三角形中角度与边长的关系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二、角度的计算方法1. 直角三角形的角度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直角(90°)和两个锐角(小于90°)。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以计算得出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之和为90°。
例如,已知一个角度为30°,则另一个角度为90°-30°=60°。
2. 一般三角形的角度关系对于一般三角形,角度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已知两个角度,求第三个角度: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所以可以通过已知的两个角度求得第三个角度。
(2) 已知两边长度及夹角,求第三边的长度: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或正切定理进行计算。
三、边长的计算方法1. 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根据勾股定理,直角边的平方等于两个锐角边的平方和。
例如,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个锐角边的长度分别为3和4,可以通过计算得知直角边的长度为√(3^2+4^2)=5。
2. 一般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对于一般三角形,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或正切定理来计算边长:(1) 余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两边长度及夹角,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计算第三边的长度。
根据余弦定理,第三边的平方等于已知两边的平方和减去两倍已知两边的长度乘以夹角的余弦值。
(2)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度和该角度对应的边长以及另外两边的长度,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计算未知边长。
(3) 正切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度和该角度对应的边长以及另外一条边的长度,可以利用正切定理计算未知边长。
初中几何部分核心知识梳理
初中数学几何部分分析初中数学几何部分共包含: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图形的变换和解直角三角形六部分。
近几年,宜宾中考中,几何部分考分稳定在45分左右,占总分的37.5%.我将从以下方面分析:(1)初中数学几何部分知识点。
(2)近几年宜宾市中考数学知识点分布。
(3)核心知识梳理,(4)重点难点解析或突破(高频考点、题型、举例、思路分析、答案、点评或解题技巧),进行分析。
一、几何部分知识点二、近几年考试情况统计三、近几年宜宾中考数学几何部分的高频考点。
1.三视图,选择题3分,11年-19年,每年都考。
2.平行线,多考填空题3分。
3.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6(5)分,只有11年没考。
4.解直角三角形,解答题8分,只有12、14年没考。
5.特殊四边形,往往考填空题3分。
6.圆的综合证明,解答题10分,多为23题,每年都考。
(一)三视图:2014年:3.如图1放置的一个机器零件,若其主正视图如图2,则其俯视图是A. B. C. D.2015年:2.如图,立体图形的左视图是A. B.C. D.2016年:3.如图,立体图形的俯视图是A. B. C. D.2017年:3.下面的几何体中,主视图为圆的是A. B. C. D.2018年:3.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立体图形是A. 圆柱B. 圆锥C. 长方体D. 球2019年:5.已知一个组合体是由几个相同的正方体叠合在一起组成,该组合体的主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该组合体中正方体的个数最多是()个。
A:10B: 9C: 8D: 7(二)全等三角形,证明题6(5)分(近5年没考SSS和H.L)2015年(SAS):18.如图,,,求证:.2016年(ASA):18.如图,已知,.求证:.2017年(AAS):18.如图,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证:.2018年(AAS):19.如图,已知,,求证:.∠=∠.2019年(SAS):如图,AB=AD,AC=AE,BAE DAC∠=∠求证:C E(三)解直角三角形,解答题8分2015年(方位角):21.如图,某市对位于笔直公路AC上两个小区A、B的供水路线进行优化改造供水站M在笔直公路AD上,测得供水站M在小区A的南偏东方向,在小区B的西南方向,小区A、B之间的距离为米,求供水站M分别到小区A、B的距离结果可保留根号2016年(仰角):21.如图,CD是一高为4米的平台,AB是与CD底部相平的一棵树,在平台顶C点测得树顶A点的仰角,从平台底部向树的方向水平前进3米到达点E,在点E处测得树顶A点的仰角,求树高结果保留根号2017年(测河宽):21.如图,为了测量某条河的宽度,现在河边的一岸边任意取一点A,又在河的另一岸边去两点B、C测得,,量得BC长为100米求河的宽度结果保留根号.2018年(仰角、俯角):18.某游乐场一转角滑梯如图所示,滑梯立柱AB 、CD 均垂直于地面,点E 在线段BD 上,在C 点测得点A 的仰角为,点E 的俯角也为,测得B 、E 间距离为10米,立柱AB 高30米求立柱CD 的高结果保留根号2019年(仰角):21.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为了 测得某建筑物的高度AB ,在C 处用高1米的测角仪CF 测得该建筑物顶端A 的仰角为045,再向建筑物方向前进40米,又测得该建筑物顶端A 的仰角为060。
初中数学中考第六讲三角形知识点分析
a60第4题图NPOA第六讲:三角形知识梳理知识点1. 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多边形中边数最少的一种。
它的定义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线段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条件,如果三条线段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认为三角形就不存在。
另外三条线段必须首尾顺次相接,这说明三角形这个图形一定是封闭的。
三角形中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重点:三角形分类的依据 难点:三角形分类的划分 (1)(2)例: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相邻内角的2倍,且等于它不相邻内角的4倍,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正三角形 解题思路:根据角度来判断是哪一种三角形。
答案B练习:如图,已知OA =a ,P 是射线ON 上一动点(即P 可在射 线ON 上运动),∠AON =600,填空: (1)当OP =时,△AOP 为等边三角形;(2)当OP =时,△AOP 为直角三角形;(3)当OP 满足时,△AOP 为锐角三角形; (4)当OP 满足时,△AOP 为钝角三角形。
答案:(1)a ;(2)a 2或2a ;(3)2a <OP <a 2;(4)0<OP <2a或OP >a 2重点:掌握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的概念 难点: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的运用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
这三条线段必须在理解和掌握它的定义的基础上,通过作图加以熟练掌握。
并且对这三条线段必须明确三点: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均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
而三角形的高线在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三条高都是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的高线中有两个垂足落在边的延长线上,这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直角三角形中有两条高恰好是它的两条直角边。
(3)在画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中线、高时可发现它们都交于一点。
中考数学 考点系统复习 第四章 三角形 第一节 几何初步及相交线与平行线
4.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①① ③.(选填序号) 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③ 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③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④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 ⑤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RJ 七上 P128 练习 T3 改编)如图,点 C 为线段 AB 上一点,点 D 是线
段 AC 的中点,点 E 是线段 CB 的中点.若 AC=5 cm, BC=4 cm,则 AD=
补角为11202°0 ; (2)若EF°=3,则点E到OC的距离为 3 ;
(3)线段EG,EF,EH,EO中长度最短的是EEFF ; (4)若点F是GH的中点,EG=3,则EH=3 3 .
3.如图,已知 a∥b,∠1=∠2=50°,∠4=70°,则∠3=7700°°,∠5
=5500°°,∠6=112200°,a 与 c 的位置关系是 aa∥∥cc. °
∥b, 则∠1的大小为 A.45°
( C)
B.60°
C.75°
D.105°
7.★(2021·湘西州第17题4分)如图,将一条对边互相平行的纸带进行 两次折叠,折痕分别为AB,CD,若CD∥BE,∠1=20°,则∠2的度数是 4040°°.
命题点 3:命题与定理(2022 年考查 2 次,2021 年考查 4 次,2020 年
(B )
=80°,则∠2的度数为
( C)
A.20°
B.80°
C.100°
D.120°
5.(2022·郴州第7题3分)如图,直线a∥b,且直线a,b被直线c,d所
截,则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直线c∥d的是
( C)
A.∠3=∠4
B.∠1+∠5=180°
C.∠1=∠2
D.∠1=∠4
6.(2021·岳阳第5题3分)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若直线a
中考数学考点系统复习 第四章 三角形 第一节 几何初步及相交线与平行线
1.(2021·安徽)两个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其中∠BAC=∠EDF=90°,
∠E=45°,∠C=30°,AB 与 DF 交于点 M.若 BC∥EF,则∠BMD 的大小
为
( C)
A.60° B.67.5° C.75° D.82.5°
2.(2021·聊城)如图,AB∥CD∥EF,若∠ABC=130°,∠BCE=55°,
第四章 三角形 第一节 几何初步及相交
线与平行线
1.(1)计算:18°30′=1818.5.5°; (2)用度、分、秒表示:18.36°=18°182°1′21′336″6 ; (3)48°36′的余角是 414°1°2244′′,″补角是 13131°1°224′′.
2.如图,直线 AB 与直线 CD 相交于点 O,E 是∠AOD 内一点,已知 OE⊥AB, ∠BOD=45°,则∠COE 的度数是 13 1355°°.
命题点: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角度(近 6 年考查 4 次) 1.(2020·宁夏第 4 题 3 分)如图摆放的一副学生用直角三角板,∠F= 30°,∠C=45°,AB 与 DE 相交于点 G,当 EF∥BC 时,∠EGB 的度数是
( D) A.135° B.120° C.115° D.105°
2.(2018·宁夏第 7 题 3 分)将一个矩形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若∠1=
DE=4.54.5 cm,图中线段共有 1 100 条.
cm
cm
5.乐乐观察“抖空竹”时发现,可以将某一时刻的情形抽象成数学问题: 如图,已知 AB∥CD,∠BAE=92°,∠DCE=121°,则∠AEC 的度数是 2 29°9°.
【考情分析】宁夏近六年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平行线的性 质,多与其他知识结合考查,难度较小,分值一般 3 分.
中考数学黄金知识点系列专题三角形5
专题25 三角形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三角形1、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3、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二、全等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中考数学重难点题型:12道几何探究题解析
中考数学重难点题型---12道几何探究题解析考点1 三角形几何探究1.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α与β满足2α+β=90°,那么我们称这样的三角形为“准互余三角形”.(1)若△ABC 是“准互余三角形”,∠C >90°,∠A =60°,则∠B =15°;(2)如图1,在Rt △ABC 中,∠ACB =90°,AC =4,BC =5.若AD 是∠BAC 的平分线,不难证明△ABD 是“准互余三角形”.试问在边BC 上是否存在点E(异于点D),使得△ABE 也是“准互余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B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AB =7,CD =12,BD ⊥CD ,∠ABD =2∠BCD ,且△ABC 是“准互余三角形”,求对角线AC 的长.解:(1)∵△ABC 是“准互余三角形”,∠C >90°,∠A =60°,∴2∠B +∠A =90°,解得∠B =15°. (2)如答图1,在Rt △ABC 中,∵∠B +∠BAC =90°,∠BAC =2∠BAD ,∴∠B +2∠BAD =90°, ∴△ABD 是“准互余三角形”. ∵△ABE 也是“准互余三角形”, ∴只有2∠B +∠BAE =90°.∵∠B +∠BAE +∠EAC =90°,∴∠CAE =∠B. ∵∠C =∠C =90°,∴△CAE ∽△CBA ,∴CA 2=CE·CB, ∴CE =165,∴BE =5-165=95.(3)如答图2,将△BCD沿BC翻折得到△BCF,∴CF=CD=12,∠BCF=∠BCD,∠CBF=∠CBD.∵∠ABD=2∠BCD,∠BCD+∠CBD=90°,∴∠ABD+∠DBC+∠CBF=180°,∴点A,B,F共线,∴∠A+∠ACF=90°,∴2∠ACB+∠CAB≠90°,∴只有2∠BAC+∠ACB=90°,∴∠FCB=∠FAC.∵∠F=∠F,∴△FCB∽△FAC,∴CF2=FB·FA,设FB=x,则有x(x+7)=122,∴x=9或x=-16(舍去),∴AF=7+9=16,在Rt△ACF中,AC=AF2+CF2=162+122=20.2.将一副三角尺按图1摆放,等腰直角三角尺的直角边DF恰好垂直平分AB,与AC相交于点G,BC=2 3 cm.(1)求GC的长;(2)如图2,将△DEF绕点D顺时针旋转,使直角边DF经过点C,另一直角边DE与AC相交于点H,分别过H,C作AB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通过观察,猜想MD与ND的数量关系,并验证你的猜想.(3)在(2)的条件下,将△DEF沿DB方向平移得到△D′E′F′,当D′E′恰好经过(1)中的点G时,请直接写出DD′的长度.解:(1)在Rt△ABC中,∵BC=23,∠B=60°,∴AC=BC·tan60°=6,AB=2BC=43,在Rt△ADG中,AG=ADcos30°=4,∴CG=AC-AG=6-4=2.(2)结论:DM+DN=2 3.理由:∵HM⊥AB,CN⊥AB,∴∠AMH=∠DMH=∠CNB=∠CND=90°.∵∠A+∠B=90°,∠B+∠BCN=90°,∴∠A=∠BCN,∴△AHM∽△CBN,∴AMCN=HMBN①,同理可证:△DHM∽△CDN,∴DNMH=CNDM②由①②可得AM·BN=DN·DM,∴DMAM=BNDN,∴DM+AMAM=BN+DNDN,∴ADAM=BDDN.∵AD=BD,∴AM=DN,∴DM+DN=AM+DM=AD=2 3.第2题答图(3)如答图,作GK∥DE交AB于K.在△AGK中,AG=GK=4,∠A=∠GKD=30°,作GH⊥AB于H.则AH=AG·cos30°=23,可得AK=2AH=43,此时K与B重合.∴DD′=DB=2 3.考点2四边形几何探究3.我们定义:有一组邻角相等且对角线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邻对等四边形.概念理解(1)我们所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的邻对等四边形是矩形或正方形; 性质探究(2)如图1,在邻对等四边形ABCD 中,∠ABC =∠DCB ,AC =DB ,AB>CD ,求证:∠BAC 与∠CDB 互补;拓展应用(3)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BCD =2∠B ,AC =BC =5,AB =6,CD =4.在BC 的延长线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四边形ABED 为邻对等四边形?如果存在,求出DE 的长;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1)解:矩形或正方形.(2)证明:如答图1,延长CD 至E ,使CE =BA ,连接BE.在△ABC 和△ECB 中,⎩⎨⎧AB =EC ,∠ABC =∠ECB ,BC =CB ,∴△ABC ≌△ECB(SAS), ∴BE =CA ,∠BAC =∠E.∵AC =DB ,∴BD =BE ,∴∠BDE =∠E ,∴∠CDB +∠BDE =∠CDB +∠E =∠BAC +∠CDB =180°,即∠BAC 与∠CDB 互补.(3)解:存在这样一点E ,使得四边形ABED 为邻对等四边形,如答图2,在B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 ,使得CE =CD =4,连接DE ,AE ,BD ,则四边形ABED 为邻对等四边形.理由如下:∵CE =CD ,∴∠CDE =∠CED. ∵∠BCD =2∠ABC ,∴∠ABC =∠DEB ,∴∠ACE =∠BCD.在△ACE 和△BCD 中,⎩⎨⎧AC =BC ,∠ACE =∠BCD ,CE =CD ,∴△ACE ≌△BCD(SAS),∴BD =AE ,四边形ABED 为邻对等四边形. ∵∠CBA =∠CAB =∠CDE =∠CED , ∴△ABC ∽△DEC , ∴AB BC =65=DE CE =DE 4,∴DE =245.4.将矩形ABC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α(0°<α<360°),得到矩形AEFG.(1)如图,当点E 在BD 上时.求证:FD =CD ;(2)当α为何值时,GC =GB ?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解:(1)由旋转可得,AE =AB ,∠AEF =∠ABC =∠DAB =90°,EF =BC =AD ,∴∠AEB =∠ABE. ∵∠ABE +∠EDA =90°=∠AEB +∠DEF , ∴∠EDA =∠DEF.∵DE =ED ,∴△AED ≌△FDE(SAS), ∴DF =AE ,∵AE =AB =CD ,∴CD =DF.(2)当GB =GC 时,点G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点G 在AD 右侧时,如答图1,取BC 的中点H ,连接GH 交AD 于M , ∵GC =GB ,∴GH ⊥BC ,∴四边形ABHM 是矩形, ∴AM =BH =12AD =12AG ,∴GM 垂直平分AD ,∴GD =GA =DA , ∴△ADG 是等边三角形,∴∠DAG =60°, ∴旋转角α=60°;②当点G 在AD 左侧时,如答图2,同理可得△ADG 是等边三角形,∴∠DAG =60°, ∴旋转角α=360°-60°=300°. 综上,α为60°或300°时,GC =GB.5.如图1,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AB 边上(不与点A ,B 重合),点F 在BC 边上(不与点B ,C 重合).第一次操作:将线段EF 绕点F 顺时针旋转,当点E 落在正方形上时,记为点G ; 第二次操作:将线段FG 绕点G 顺时针旋转,当点F 落在正方形上时,记为点H ; 依此操作下去…(1)图2中的△EFD 是经过两次操作后得到的,其形状为等边三角形,求此时线段EF 的长; (2)若经过三次操作可得到四边形EFGH.①请判断四边形EFGH 的形状为正方形,此时AE 与BF 的数量关系是AE =BF ;②以①中的结论为前提,设AE 的长为x ,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及面积y 的取值范围.解:(1)如题图2,由旋转性质可知EF =DF =DE ,则△DEF 为等边三角形. 在Rt △ADE 和Rt △CDF 中,⎩⎨⎧AD =CD ,DE =DF ,∴Rt △ADE ≌Rt △CDF(HL).∴AE =CF. 设AE =CF =x ,则BE =BF =4-x ∴△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E =DF =EF =2(4-x).在Rt △ADE 中,由勾股定理得AE 2+AD 2=DE 2,即x 2+42=[2(4-x)]2, 解得x 1=8-43,x 2=8+43(舍去). ∴EF =2(4-x)=46-4 2.△DEF 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EF 的长为46-4 2.第5题答图(2)①四边形EFGH 的形状为正方形,此时AE =BF.理由如下:依题意画出图形,如答图所示,连接EG ,FH ,作HN ⊥BC 于N ,GM ⊥AB 于M. 由旋转性质可知,EF =FG =GH =HE , ∴四边形EFGH 是菱形, 由△EGM ≌△FHN ,可知EG =FH ,∴四边形EFGH 的形状为正方形,∴∠HEF =90°. ∵∠1+∠2=90°,∠2+∠3=90°,∴∠1=∠3. ∵∠3+∠4=90°,∠2+∠3=90°,∴∠2=∠4.在△AEH 和△BFE 中,⎩⎨⎧∠1=∠3,EH =EF ,∠2=∠4,∴△AEH ≌△BFE(ASA),∴AE =BF.②利用①中结论,易证△AEH ,△BFE ,△CGF ,△DHG 均为全等三角形, ∴BF =CG =DH =AE =x ,AH =BE =CF =DG =4-x.∴y =S 正方形ABCD -4S △AEH =4×4-4×12·x·(4-x)=2x 2-8x +16,∴y =2x 2-8x +16(0<x <4).∵y =2x 2-8x +16=2(x -2)2+8,∴当x =2时,y 取得最小值8;当x =0或4时,y =16.∴y的取值范围为8≤y<16.6.提出问题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中,AB=2,BC=3,点P是线段AD边上的一动点(不与端点A,D重合),连接PC,过点P作PE⊥PC交AB于点E,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图中各角和线段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和规律?特殊求解当点E为AB的中点,且AP>AE时,求证:PE=PC.深入探究当点P在AD上运动时,对应的点E也随之在AB上运动,求整个运动过程中BE的取值范围.解:特殊求解∵PE⊥PC,∴∠APE+∠DPC=90°.∵∠D=90°,∴∠DPC+∠DCP=90°.∴∠APE=∠DCP.∵∠A=∠D=90°,∴△APE∽△DCP,∴APDC=AEDP.设AP=x,则有DP=3-x.而AE=BE=1,∴x(3-x)=2×1,解得x1=2,x2=1.∵AP>AE,∴AP=2,AE=PD=1,∴△APE≌△DCP,∴PE=PC.深入探究设AP=x,AE=y,由AP·DP=AE·DC,可得x(3-x)=2y.∴y=12x(3-x)=-12x2+32x=-12(x-32)2+98.∴在0<x<3范围内,当x =32时,y 最大=98.∵当AE =y 取得最大值时,BE 取得最小值为2-98=78,∴BE 的取值范围为78≤BE<2.7.已知Rt △OAB ,∠OAB =90°,∠ABO =30°,斜边OB =4,将Rt △OA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如图1,连接BC.(1)填空:∠OBC =60°;(2)如图1,连接AC ,作OP ⊥AC ,垂足为P ,求OP 的长度;(3)如图2,点M ,N 同时从点O 出发,在△OCB 边上运动,M 沿O→C→B 路径匀速运动,N 沿O→B→C 路径匀速运动,当两点相遇时运动停止,已知点M 的运动速度为1.5单位/秒,点N 的运动速度为1单位/秒,设运动时间为x 秒,△OMN 的面积为y ,求当x 为何值时y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解:(1)由旋转性质可知OB =OC ,∠BOC =60°, ∴△OBC 是等边三角形,∴∠OBC =60°.第7题答图1(2)如答图1中, ∵OB =4,∠ABO =30°, ∴OA =12OB =2,AB =3OA =23,∴S △AOC =12·OA·AB=12×2×23=2 3.∵△BOC 是等边三角形,∴∠OBC =60°,∠ABC =∠ABO +∠OBC =90°, ∴AC =AB 2+BC 2=2r(32+42)=27,∴OP =2S △AOC AC =4327=2217.第7题答图2(3)①当0<x≤83时,M 在OC 上运动,N 在OB 上运动,此时过点N 作NE ⊥OC 且交OC 于点E.如答图2,则NE =ON·sin60°=32x ,∴S △OMN =12·OM·NE=12×1.5x×32x ,∴y =338x 2,∴当x =83时,y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833.第7题答图3②当83<x≤4时,M 在BC 上运动,N 在OB 上运动.如答图3,作MH ⊥OB 于H.则BM =8-1.5x ,MH =BM·sin60°=32(8-1.5x),∴y =12×ON×MH=-338x 2+23x.当x =83时,y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833.第7题答图4③当4<x≤4.8时,M,N都在BC上运动,作OG⊥BC于G.如答图4,MN=12-2.5x,OG=AB=23,∴y=12·MN·OG=123-532x,当x=4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为2 3.综上所述,y有最大值,最大值为83 3.8.在菱形ABCD中,∠ABC=60°,点P是射线BD上一动点,以AP为边向右侧作等边△APE,点E 的位置随着点P的位置变化而变化.(1)如图1,当点E在菱形ABCD内部或边上时,连接CE,BP与CE的数量关系是PB=EC,CE与AD 的位置关系是CE⊥AD;(2)当点E在菱形ABCD外部时,(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予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选择图2,图3中的一种情况予以证明或说理);(3)如图4,当点P在线段BD的延长线上时,连接BE.若AB=23,BE=219,求四边形ADPE的面积.解:(1)结论:PB=EC,CE⊥AD.理由:如答图1中,连接AC.∵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60°,∴△ABC,△ACD都是等边三角形,∠ABD=∠CBD=30°.∵△APE是等边三角形,∴AB=AC,AP=AE,∠BAC=∠PAE=60°,∴△BAP≌△CAE,∴BP=CE,∠ABP=∠ACE=30°,延长CE交AD于H,∵∠CAH=60°,∴∠CAH+∠ACH=90°,∴∠AHC=90°,即CE⊥AD.第8题答图2(2)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答图2,连接AC交BD于O,设CE交AD于H.∵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60°,∴△ABC,△ACD都是等边三角形,∠ABD=∠CBD=30°.∵△APE是等边三角形,∴AB=AC,AP=AE,∠BAC=∠PAE=60°,∴△BAP≌△CAE,∴BP=CE,∠ABP=∠ACE=30°,∵∠CAH=60°,∴∠CAH+∠ACH=90°,∴∠AHC=90°,即CE⊥AD.(3)如答图3,连接AC 交BD 于点O ,连接CE 交AD 于点H , 由(2)可知EC ⊥AD ,CE =BP , 在菱形ABCD 中,AD ∥BC , ∴EC ⊥BC.∵BC =AB =23,BE =219, ∴在Rt △BCE 中,EC =2r(192-2r(3)2)=8,∴BP =CE =8.∵AC 与BD 是菱形的对角线, ∴∠ABD =12∠ABC =30°,AC ⊥BD ,∴BD =2BO =2AB·cos30°=6,∴OA =12AB =3,DP =BP -BD =8-6=2,∴OP =OD +DP =5,在Rt △AOP 中,AP =AO 2+OP 2=27, ∴S 四边形ADPE =S △ADP +S △AEP =12DP·AO+34·AP 2=12×2×3+34×(27)2=8 3.考点3 三角形、四边形混合几何探究9.我们把两条中线互相垂直的三角形称为“中垂三角形”,例如图1,图2,图3中,AF ,BE 是△ABC 的中线,AF ⊥BE ,垂足为P ,像△ABC 这样的三角形均称为“中垂三角形”,设BC =a ,AC =b ,AB =c.特例探索(1)如图1,当∠ABE =45°,c =22时,a =____25____,b =____25____. 如图2,当∠ABE =30°,c =4时,a =____213____,b =____27____. 归纳证明(2)请你观察(1)中的计算结果,猜想a 2,b 2,c 2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等式表示出来,并利用图3证明你发现的关系式.拓展应用(3)如图4,在□ABCD中,点E,F,G分别是AD,BC,CD的中点,BE⊥EG,AD=25,AB=3,求AF的长.解:(1)∵AF⊥BE,∠ABE=45°,∴AP=BP=22AB=2.∵AF,BE是△ABC的中线,∴EF∥AB,EF=12AB=2,∴∠PFE=∠PEF=45°,∴PE=PF=1.在Rt△FPB和Rt△PEA中,AE=BF=12+22=5,∴AC=BC=25,∴a=b=2 5.如答图1,连接EF.同理可得EF=12×4=2.∵EF∥AB,∴△PEF∽△PBA,∴PFAP=PEPB=EFAB=12.在Rt△ABP中,AB=4,∠ABP=30°,∴AP=2,PB=23,∴PF=1,PE= 3.在Rt△APE和Rt△BPF中,AE=7,BF=13,∴a=213,b=27.(2)猜想:a2+b2=5c2,证明如下:如答图2,连接EF.设∠ABP=α,∴AP=csinα,PB=ccosα,由(1)同理可得PF=12PA=csinα2,PE=12PB=ccosα2, ∴AE 2=AP 2+PE 2=c 2sin 2α+c 2cos 2α4,BF 2=PB 2+PF 2=c 2cos 2α+c 2sin 2α4,∴(b 2)2=c 2sin 2α+c 2cos 2α4,(a 2)2=c 2sin 2α4+c 2cos 2α,∴a 24+b 24=c 2sin 2α4+c 2cos 2α+c 2sin 2α+c 2cos 2α4, ∴a 2+b 2=5c 2.(3)如答图3,连接AC ,EF 交于点H ,AC 与BE 交于点Q ,设BE 与AF 的交点为P. ∵点E ,G 分别是AD ,CD 的中点,∴EG ∥AC. ∵BE ⊥EG ,∴BE ⊥AC.∵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D =BC =25,∴∠EAH =∠FCH.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 ∴AE =12AD ,BF =12BC ,∴AE =BF =CF =12AD = 5.∵AE ∥BF ,∴四边形ABFE 是平行四边形, ∴EF =AB =3,AP =PF.在△AEH 和△CFH 中,⎩⎨⎧∠EAH =∠FCH ,∠AHE =∠FHC ,AE =CF ,∴△AEH ≌△CFH ,∴EH =FH ,∴EP ,AH 分别是△AFE 的中线,由(2)的结论得AF 2+EF 2=5AE 2,或连接F 与AB 的中点M ,证MF 垂直BP ,构造出“中垂三角形”,由AB =3,BC =12AD =5及(2)中的结论,直接可求AF.10.我们定义:如图1,在△ABC 中,把A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α(0°<α<180°)得到AB′,把A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β得到AC′,连接B′C′.当α+β=180°时,我们称△AB′C′是△ABC 的“旋补三角形”,△AB′C′边B′C′上的中线AD 叫做△ABC 的“旋补中线”,点A 叫做“旋补中心”.特例感知(1)在图2,图3中,△AB′C′是△ABC 的“旋补三角形”,AD 是△ABC 的“旋补中线”. ①如图2,当△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AD 与BC 的数量关系为AD =12BC ;②如图3,当∠BAC =90°,BC =8时,则AD 长为4. 猜想论证(2)在图1中,当△ABC 为任意三角形时,猜想AD 与BC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拓展应用(3)如图4,在四边形ABCD ,∠C =90°,∠D =150°,BC =12,CD =23,DA =6.在四边形内部是否存在点P ,使△PDC 是△PAB 的“旋补三角形”?若存在,给予证明,并求△PAB 的“旋补中线”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图1 图2 图3 图4解:(1)①∵△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BC =AC =AB′=AC′.∵DB′=DC′, ∴AD ⊥B′C′.∵∠BAC =60°,∠BAC +∠B′AC′=180°, ∴∠B′AC′=120°,∴∠B′=∠C′=30°, ∴AD =12AB′=12BC.②∵∠BAC =90°,∠BAC +∠B′AC′=180°,∴∠B′AC′=∠BAC=90°.∵AB=AB′,AC=AC′,∴△BAC≌△B′AC′,∴BC=B′C′.∵B′D=DC′,∴AD=12B′C′=12BC=4.(2)结论:AD=12 BC.证明如下:如答图1,延长AD到M,使得AD=DM,连接B′M,C′M.∵B′D=DC′,AD=DM,∴四边形AC′MB′是平行四边形,∴AC′=B′M=AC.第10题答图1∵∠BAC+∠B′AC′=180°,∠B′AC′+∠AB′M=180°,∴∠BAC=∠MB′A.∵AB=AB′,∴△BAC≌△AB′M,∴BC=AM,∴AD=12 BC.(3)存在.理由:如答图2,延长AD交BC的延长线于M,作BE⊥AD于E,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交BE于P,交BC于F,连接PA,PD,PC,作△PCD的中线PN,第10题答图2连接DF交PC于O.∵∠ADC=150°,∴∠MDC=30°.在Rt△DCM中,CD=23,∠DCM=90°,∠MDC=30°,∴CM=2,DM=4,∠M=60°.在Rt△BEM中,∠BEM=90°,BM=14,∠MBE=30°,∴EM=12BM=7,∴DE=EM-DM=3.∵AD=6,∴AE=DE.∵BE⊥AD,∴PA=PD,PB=PC.在Rt△CDF中,CD=23,CF=6,∴tan∠CDF=3,∴∠CDF=60°=∠CPF,易证△FCP≌△CFD,∴CD=PF.∵CD∥PF.∴四边形CDPF是矩形,∴∠CDP=90°,∴∠ADP=∠ADC-∠CDP=60°,∴△ADP是等边三角形,∴∠ADP=60°.∵∠BPF=∠CPF=60°,∴∠BPC=120°,∴∠APD+∠BPC=180°,∴△PDC是△PAB的“旋补三角形”.在Rt△PDN中,∠PDN=90°,PD=AD=6,DN=3,∴PN=DN2+PD2=r(32+62)=39.考点4 多边形几何探究11.【图形定义】如图,将正n边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后,发现旋转前后两图形有另一交点O,连接AO,我们称AO为“叠弦”;再将“叠弦”AO所在的直线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后,交旋转前的图形于点P,连接PO,我们称∠OAB为“叠弦角”,△AOP为“叠弦三角形”;【探究证明】(1)请在图1和图2中选择其中一个证明:“叠弦三角形”(△AOP)是等边三角形.(2)如图2,求证:∠OAB=∠OAE′;【归纳猜想】(3)图1、图2中的“叠弦角”的度数分别为15°,24°;(4)图n中,“叠弦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填“是”或“不是”);(5)图n中,“叠弦角”的度数为60°-180°n.(用含n的式子表示)解:(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由旋转知,AD=AD′,∠D=∠D′=90°,∠DAD′=∠OAP=60°,∴∠DAP=∠D′AO,∴△APD≌△AOD′(ASA),∴AP=AO.∵∠OAP=60°,∴△AOP是等边三角形;第11题答图(2)如答图,作AM⊥DE于M,作AN⊥CB于N.∵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由旋转知,AE=AE′,∠E=∠E′=108°,∠EAE′=∠OAP=60°,∴∠EAP=∠E′AO.在Rt△AEM和Rt△ABN中,∠AEM=∠ABN=72°,AE=AB,∴Rt△AEM≌Rt△ABN (AAS),∴∠EAM =∠BAN ,AM =AN.在Rt △APM 和Rt △AON 中,AP =AO ,AM =AN , ∴Rt △APM ≌Rt △AON (HL), ∴∠PAM =∠OAN ,∴∠PAE =∠OAB, ∴∠OAE′=∠OAB.(3)由(1)知,△APD ≌△AOD′, ∴∠DAP =∠D′AO.在Rt △AD′O 和Rt △ABO 中,⎩⎨⎧AD′=AB ,AO =AO ,∴Rt △AD′O≌Rt △ABO(HL), ∴∠D′AO=∠BAO.由旋转得,∠DAD′=60°.∵∠DAB =90°, ∴∠D′AB=∠DAB -∠DAD′=30°, ∴∠D′AO=12∠D′AB=15°,∵题图2的多边形是正五边形, ∴∠EAB =5-2×180°5=108°,∴∠E′AB=∠EAB -∠EAE′=108°-60°=48°, ∴同理可得,∠E′AO=12∠E′AB=24°.(4)是(5)同(3)的方法得,∠OAB =[(n -2)×180°÷n-60°]÷2=60°-180°n.考点5 圆形几何探究12.如图,在半径为3 cm 的⊙O 中,A ,B ,C 三点在圆上,∠BAC =75°.点P 从点B 开始以π5cm/s 的速度在劣弧BC 上运动,且运动时间为t s ,∠AOB =90°,∠BOP =n°.(1)求n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t的取值范围;(2)试探究:当点P运动多少秒时,①在BP,PC,CA,AB四条线段中有两条相互平行?②以P,B,A,C四点中的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解:(1)∵∠BOP=n°,∴π5t=3πn180,n=12t.当n=150时,150=12t,t=12.5.∴t的取值范围为0≤t≤12.5.(2)①∠BOP=n°,n=12t.如答图1,当BP∥AC时,t=5.理由:∵∠PBA=180°-75°=105°,∠OBA=45°,∴∠OBP=60°.∵OB=OP,∴∠BOP=60°,∴60=12t,t=5.如答图2,当PC∥AB时,t=10.理由:易得∠PBA=∠BAC=75°,∴∠PBO=∠BPO=30°,∴∠BOP=120°,∴120=12t,t=10.综上所述,当点P的运动时间为5 s时,BP∥AC.当点P的运动时间为10 s时,PC∥AB.②在△ABP中,以AB为腰时(如答图3),∠BPA=∠BAP=45°,∠BOP=90°,∴t=7.5. 以AB为底边时(如答图4),∠BPA=45°,∠BAP=67.5°,∠BOP=2×67.5°=135°,∴t=11.25.如答图5,在△APC中,易得∠AOC=120°,∴∠APC=60°,△APC是等边三角形.∴∠AOP=120°,∴∠BOP=30°,t=2.5.如答图6,在△BPC中,∠BPC=105°,只有BP=PC这种情况.此时点P是弧BC的中心,∴∠BOP=75°,t=6.25.综上所述,当点P的运动时间为7.5 s或11.25 s时,△ABP为等腰三角形;当点P的运动时间为2.5 s时,△APC为等边三角形;当点P的运动时间为6.25 s时,△BPC为等腰三角形.。
中考数学高频考点
中考数学高频考点中考数学对于每一位初中毕业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是对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的综合考查,更是决定能否升入理想高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中考数学中,有一些考点出现的频率较高,掌握这些高频考点对于提高中考数学成绩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函数函数是中考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kx + b(k、b 为常数,k ≠ 0),它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在中考中,经常考查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求解析式、与方程和不等式的综合应用等。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ax²+ bx + c(a ≠ 0),其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重中之重,常考的有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值问题,以及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例如,通过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个数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k/x(k 为常数,k ≠ 0),其图像是双曲线。
中考中会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解析式的确定,以及与其他函数的综合应用。
二、几何图形1、三角形三角形是几何中的基础图形,包括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边关系、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两角对应相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是常考的知识点。
2、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是中考的热门考点。
需要熟练掌握它们的边、角、对角线的性质,以及各种判定条件。
3、圆圆的相关知识也是中考的重点,如圆的基本性质(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圆的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等。
三、方程与不等式1、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程类型,考查重点在于解方程的步骤和实际应用问题。
2、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以及通过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是常见的考查形式。
中考数学知识点顺口溜及三角形复习
中考数学知识点顺口溜及三角形复习初中的数学是不是让你抓破脑袋?有哪些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数学知识点顺口溜及三角形复习,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2019年中考数学复习:三角形1、“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八个角。
其中,同位角:位置相同,及同旁和同规;内错角:内部,两旁;同旁内角:内部,同旁。
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按边分: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5、三角形的性质:1)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只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内角和为180o3)三角形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中位线性质: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7、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3)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8、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等于60o,同样具有三线合一的性质2)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一个角等于60o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9、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和为90o(互余)2)直角三角形中30o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一个三角形中,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0、全等三角形:1)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观察这五种方法发现,要证三角形全等,至少要有一组相等的边,因此在应用是要养成先找边的习惯】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面积、周长、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都相等11、分析、证明几何题的常用方法: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命题的题设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有关定义、公理、定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知道问题解决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出发,不断寻找使结论成立的条件,直到已知条件3)两头凑法:将分析法和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适宜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
中考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结一、三角形的基础概念三角形呢,就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
这三条线段就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
三角形的角那可太重要啦,就像人的眼睛一样关键呢。
三角形有三个角,这三个角的和永远是180度哦,这可是个铁打的定律,就像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一样。
二、三角形的分类1. 按角来分的话,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就是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锐角就是小于90度的角啦。
直角三角形呢,有一个角是直角,也就是90度的角,这个直角就像三角形里的大明星一样,特别显眼。
钝角三角形就是有一个角是钝角,钝角是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这种三角形看起来就有点“歪歪扭扭”的。
2. 按边来分,有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可厉害了,它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度呢,就像三个好兄弟一样,完全一样,特别团结。
等腰三角形就是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这两条相等的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也是相等的,就像双胞胎一样。
不等边三角形就是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就比较普通啦。
三、三角形的性质1.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就好比你要去两个地方,你肯定是直接走过去比绕远路要近,三角形的边也是这个道理。
比如说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3、4、5,那3 + 4肯定大于5啦。
2. 三角形的稳定性。
这可是三角形的一个超酷的特性哦。
你看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像自行车的车架,就是三角形的结构,这样自行车骑起来才稳稳当当的,要是车架是四边形的,那可就东倒西歪啦。
四、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1. 高呢,就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叫做三角形的高。
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呢,不过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高的位置不太一样哦。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就是两条高,另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一条高在内部。
初三知识点数学(汇总10篇)
初三知识点数学(汇总10篇)初三知识点数学第1篇第一章证明一、等腰三角形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可用等面积法证)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3、判定: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
(注意:若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则说这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而一般不称这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2、性质:⑴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均为60度。
⑵等边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每个角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⑶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对称轴是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或所对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
3、判定:⑴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⑵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⑷有两个角等于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初三知识点数学第2篇圆的必考知识点(1)圆在一个平面内,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的相关特点1)径连接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字母表示为r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字母表示为d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在同一个圆中,圆的直径d=2r2)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在同一个圆内最长的弦是直径。
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因此,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初中数学中考一轮复习专题6 三角形 重点、考点知识、方法总结及真题练习
A.
B.
【答案】A.
C.
D.
【解析】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故选:A.
知识点 2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不性质
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三角形的腰,第三
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记为”等边对等角“)
2.如图,在△ABC 中,AB=AC.以点 C 为圆心,以 CB 长为半径作圆弧,交 AC 的延长线于
点 D,连结 BD.若∠A=32°,则∠CDB 的大小为 度.
【答案】37 【解析】解:∵AB=AC,∠A=32°,∴∠ABC=∠ACB=74°, 又∵BC=DC,∴∠CDB=∠CBD= ∠ACB=37°.
.
【答案】40° 【解析】解:∵BO、CO 分别平分∠ABC、∠ACB, ∴∠OBC= ∠ABC,∠OCB= ∠ACB,
而∠BOC+∠OBC+∠OCB=180°, ∴∠BOC=180°﹣(∠OBC+∠OCB)=180°﹣ (∠ABC+∠ACB),
∵∠A+∠ABC+∠ACB=180°,
∴∠ABC+∠ACB=180°﹣∠A, ∴∠BOC=180°﹣ (180°﹣∠A)=90°+ ∠A,
3.如图,在△ABC 中,∠A=36°,AB=AC,BD 平分∠AB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
是
.
【答案】3
【解析】解:∵AB=AC,∠A=36°∴△ABC 是等腰三角形,
∠ABC=∠ACB=
=72°,
BD 平分∠ABC,∴∠EBD=∠DBC=36°,
∴在△ABD 中,∠A=∠ABD=36°,AD=BD,△ABD 是等腰三角形,
2024中考数学一轮复习核心知识点精讲—直角三角形
2024中考数学一轮复习核心知识点精讲—直角三角形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2.证明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无需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掌握勾股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5.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斜边和一组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考点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直角三角形性质1.两锐角之和等于90°2.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若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则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应用时需先证明)2.勾股定理: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则cba222=+判定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时直角三角形2.有两个角的和时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考点2:勾股定理及逆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a b c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勾股数:像15,8,17这样,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勾股数满足两个条件:①满足勾股定理②三个正整数【题型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典例1】(2022•绍兴)如图,把一块三角板ABC 的直角顶点B 放在直线EF 上,∠C =30°,AC ∥EF ,则∠1=()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 若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c b a 222=+面积公式,其中a 是底边常,hs 是底边上的高ch S 21ab 21==A.30°B.45°C.60°D.75°【答案】C【解答】解:∵AC∥EF,∠C=30°,∴∠C=∠CBF=30°,∵∠ABC=90°,∴∠1=180°﹣∠ABC﹣∠CBF=180°﹣90°﹣30°=60°,故选:C.1.(2022•岳阳)如图,已知l∥AB,CD⊥l于点D,若∠C=40°,则∠1的度数是()A.30°B.40°C.50°D.60°【答案】C【解答】解:在Rt△CDE中,∠CDE=90°,∠DCE=40°,则∠CED=90°﹣40°=50°,∵l∥AB,∴∠1=∠CED=50°,故选:C.2.(2023•贵州)5月26日,“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开幕,在“自动化立体库”中有许多几何元素,其中有一个等腰三角形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它的顶角为120°,腰长为12m,则底边上的高是()A.4m B.6m C.10m D.12m【答案】B【解答】解:如图,作AD⊥BC于点D,在△ABC中,∠BAC=120°,AB=AC,∴∠B=∠C=(180°﹣∠BAC)=30°,又∵AD⊥BC,∴AD=AB=12=6(m),故选:B【题型2: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典例2】(2023•恩施州)《九章算术》被称为人类科学史上应用数学的“算经之首”.书中记载:“今有户不知高、广,竿不知长短.横之不出四尺,从之不出二尺,邪之适出.问户高、广、邪各几何?”译文:今有门,不知其高宽;有竿,不知其长短,横放,竿比门宽长出4尺;竖放,竿比门高长出2尺;斜放,竿与门对角线恰好相等.问门高、宽和对角线的长各是多少(如图)?答:门高、宽和对角线的长分别是8,6,10尺.【答案】8,6,10.【解答】解:设门对角线的长为x尺,则门高为(x﹣2)尺,门宽为(x﹣4)尺,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x﹣4)2+(x﹣2)2,即x2=x2﹣8x+16+x2﹣4x+4,解得:x1=2(不合题意舍去),x2=10,10﹣2=8(尺),10﹣4=6(尺).答:门高8尺,门宽6尺,对角线长10尺.故答案为:8,6,10.1.(2023•天津)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C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弧所在圆的半径都相等),两弧相交于M,N两点,直线MN分别与边BC,AC相交于点D,E,连接AD.若BD=DC,AE=4,AD=5,则AB的长为()A.9B.8C.7D.6【答案】D【解答】解:由题意得:MN是AC的垂直平分线,∴AC=2AE=8,DA=DC,∴∠DAC=∠C,∵BD=CD,∴BD=AD,∴∠B=∠BAD,∵∠B+∠BAD+∠C+∠DAC=180°,∴2∠BAD+2∠DAC=180°,∴∠BAD+∠DAC=90°,∴∠BAC=90°,在Rt△ABC中,BC=BD+CD=2AD=10,∴AB===6,故选:D.2.(2023•东营)一艘船由A港沿北偏东60°方向航行30km至B港,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航行40km至C港,则A,C两港之间的距离为50km.【答案】50.【解答】解:如图:由题意得:∠DAB=60°,∠FBC=30°,AD∥EF,∴∠DAB=∠ABE=60°,∴∠ABC=180°﹣∠ABE﹣∠FBC=90°,在Rt△ABC中,AB=30km,BC=40km,AC===50(km),∴A,C两港之间的距离为50km,故答案为:503.(2023•安徽)清初数学家梅文鼎在著作《平三角举要》中,对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计算三角形面积的“三斜求积术”给出了一个完整的证明,证明过程中创造性地设计直角三角形,得出了一个结论:如图,AD是锐角△ABC的高,则BD=(BC+).当AB=7,BC=6,AC=5时,CD=1.【答案】1.【解答】解:∵BD=(BC+),AB=7,BC=6,AC=5,∴BD=(6+)=5,∴CD=BC﹣BD=6﹣5=1,故答案为:1.4.(2023•广安)如图,圆柱形玻璃杯的杯高为9cm,底面周长为16cm,在杯内壁离杯底4cm的点A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上,它在离杯上沿1cm,且与蜂蜜相对的点B处,则蚂蚁从外壁B处到内壁A处所走的最短路程为10cm.(杯壁厚度不计)【答案】10.【解答】解:如图:将杯子侧面展开,作B关于EF的对称点B′,连接B′A,则B′A即为最短距离,B′A===10(cm).故答案为:10.【题型3:勾股定理与弦图、拼图】【典例3】(2020•随州)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西方国家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在我国古书《周髀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如图1),后人称之为“赵爽弦图”,流传至今.(1)①请叙述勾股定理;②勾股定理的证明,人们已经找到了400多种方法,请从下列几种常见的证明方法中任选一种来证明该定理;(以下图形均满足证明勾股定理所需的条件)(2)①如图4、5、6,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或直径,分别向外部作正方形、半圆、等边三角形,这三个图形中面积关系满足S1+S2=S3的有3个;②如图7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直径作半圆,设图中两个月形图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1,S2,直角三角形面积为S3,请判断S1,S2,S3的关系并证明;(3)如果以正方形一边为斜边向外作直角三角形,再以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重复这一过程就可以得到如图8所示的“勾股树”.在如图9所示的“勾股树”的某部分图形中,设大正方形M的边长为定值m,四个小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为a,b,c,d,已知∠1=∠2=∠3=∠α,则当∠α变化时,回答下列问题:(结果可用含m的式子表示)①a2+b2+c2+d2=m2;②b与c的关系为b=c,a与d的关系为a+d=m.【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①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或者: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②证明:在图1中,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中间小正方形面积的和.即c2=ab×4+(b﹣a)2,化简得:a2+b2=c2.在图2中,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中间小正方形面积的和.即(a+b)2=c2+ab×4,化简得:a2+b2=c2.在图3中,梯形的面积等于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即(a+b)(a+b)=ab×2+c2,化简得:a2+b2=c2.(2)①三个图形中面积关系满足S1+S2=S3的有3个;故答案为3;②结论:S1+S2=S3.∵S1+S2=()2+()2+S3﹣()2,∴S1+S2=π(a2+b2﹣c2)+S3,∴a2+b2=c2.∴S1+S2=S3.(3)①a2+b2+c2+d2=m2;②b与c的关系为b=c,a与d的关系为a+d=m.故答案为:m2;b=c,a+d=m.1.(2022•湘潭)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解时,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正方形(如图),并用它证明了勾股定理,这个图被称为“弦图”.若“弦图”中小正方形面积与每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均为1,α为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则tanα=()A.2B.C.D.【答案】A【解答】解:由已知可得,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4+1=5,设直角三角形的长直角边为a,短直角边为b,则a2+b2=5,a﹣b=1,解得a=2,b=1或a=1,b=﹣2(不合题意,舍去),∴tanα===2,故选:A.2.(2022•永州)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创制了一幅“赵爽弦图”,极富创新意识地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如图所示,“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则AE=3.【答案】3.【解答】解:∵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AB=BC=CD=DA=5,EF=FG=GH=HE=1,根据题意,设AF=DE=CH=BG=x,则AE=x﹣1,在Rt△AED中,AE2+ED2=AD2,∴(x﹣1)2+x2=52,解得:x1=4,x2=﹣3(舍去),∴x﹣1=3,故答案为:3.一.选择题(共7小题)1.在Rt△ABC中,若一个锐角等于4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为()A.40°B.45°C.50°D.60°【答案】C【解答】解:∵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40°,∴另一个锐角的度数=90°﹣40°=50°.故选:C.2.如图,在△ABC中,∠ACB=90°,点D在AB上,沿CD折叠,使A点落在BC边上的E点,若∠B=2 6°,则∠CDE的度数为()A.52°B.71°C.72°D.81°【答案】B【解答】解:∵∠ACB=90°,∠B=26°,∴∠A=90°﹣26°=64°,根据折叠,∠CDE=∠ADC,∠ACD=∠BCD=45°,∴∠ADC=180°﹣45°﹣64°=71°,∴∠CDE=∠ADC=71°,故选:B.3.如图,在△ABC中,∠C=90°,∠A=15°,点D是AC上一点,连接BD,∠DBC=60°,BC=2,则A D长是()A.4B.5C.6D.8【答案】A【解答】解:∵∠C=90°,∠DBC=60°,∴∠BDC=90°﹣∠DBC=30°,∴BD=2BC=4,∵∠A=15°,∴∠ABD=∠BDC﹣∠A=15°,∴∠A=∠ABD=15°,∴AD=BD=4,故选:A.4.以2,3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A.B.C.4D.5【答案】B【解答】解:以2,3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故选:B.5.下列各组数据是勾股数的是()A.,,B.4,5,6C.0.3,0.4,0.5D.9,40,41【答案】D【解答】解:A、()2+()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B、42+52≠6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C、0.32+0.42=0.5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但不是整数,故不符合题意;D、92+402=41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且9,40,41是正整数,故符合题意.故选:D.6.如图,已知AB⊥BD,CD⊥BD,若用“HL”判定Rt△ABD和Rt△CDB全等,则需要添加的条件是()A.AD=CB B.∠A=∠C C.BD=DB D.AB=CD【答案】A【解答】解:∵AB⊥BD,CD⊥BD,∴∠ABD=∠CDB=90°,A.AD=CB,BD=DB,符合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能推出Rt△ABD和Rt△CDB全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A=∠C,∠ABD=∠CDB,BD=DB,符合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不是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ABD=∠CDB,BD=DB,不符合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Rt△ABD和Rt△CDB 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AB=CD,∠ABD=∠CDB,BD=DB,符合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AS,不是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7.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C=90°,AD=AC,DE⊥AB交BC于点E,若∠B=28°,则∠AEC=()A.28°B.59°C.60°D.62°【答案】B【解答】解:在△ABC中,∠C=90°,AD=AC,DE⊥AB交BC于点E,且AE=AE,∴△CAE≌△DAE(HL),∴∠CAE=∠DAE=∠CAB,∵∠B+∠CAB=90°,∠B=28°,∴∠CAB=90°﹣28°=62°,∴∠AEC=90°﹣∠CAB=90°﹣31°=59°.故选:B.二.填空题(共6小题)8.如图,在△ABC中,∠ACB=90°,∠A=40°,D为线段AB的中点,则∠BCD=50°.【答案】50.【解答】解:∵在△ABC中,∠ACB=90°,∠A=40°,∴∠B=50°.∵D为线段AB的中点,∴CD=BD,∴∠BCD=∠B=50°.故答案为:50.9.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一个水池,水面是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将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刚好达到岸边的水面”,则水池的深度为12尺.【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设水池的深度为x尺,由题意得:x2+(10÷2)2=(x+1)2,解得:x=12,答:水的深度是12尺.故答案为:12.10.如图△ABC中,∠A:∠B=1:2,DE⊥AB于E,且∠FCD=75°,则∠D=4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FCD=75°,∴∠A+∠B=75°,∵∠A:∠B=1:2,∴∠A=×75°=25°,∵DE⊥AB于E,∴∠AFE=90°﹣∠A=90°﹣25°=65°,∴∠CFD=∠AFE=65°,∵∠FCD=75°,∴∠D=180°﹣∠CFD﹣∠FCD=180°﹣65°﹣75°=40°.故答案为:40°11.如图,在一个三角形的纸片(△ABC)中,∠C=90°,则图中∠1+∠2的度数为270°.【答案】270.【解答】解:∵∠C=90°,∴∠A+∠B=90°,∵∠1+∠2+∠A+∠B=360°,∴∠1+∠2=360°﹣90°=270°,故答案为:270.12.如图,在Rt△ACB中,∠ACB=90°,以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DEC,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9cm2,BC=4cm,则AB=5cm.【答案】5.【解答】解:∵正方形ADEC的面积为9,∴AC2=9,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B===5(cm),故答案为:5.13.如图,D为△ABC内一点,CD平分∠ACB,BD⊥CD,∠A=∠ABD,若BD=1,BC=3,则AC的长为5.【答案】5.【解答】解:延长BD与AC交于点E,∵∠A=∠ABD,∴BE=AE,∵BD⊥CD,∴BE⊥CD,∵CD平分∠ACB,∴∠BCD=∠ECD,∴∠EBC=∠BEC,∴BC=CE,∵BE⊥CD,∴2BD=BE,∵BD=1,BC=3,∴CE=3,∴AE=BE=2,∴AC=AE+EC=2+3=5.故答案为:5.三.解答题(共4小题)14.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且DE=DF.求证:Rt △BDE≌Rt△CDF.【答案】见解析.【解答】证明:∵DE⊥AB,DF⊥AC,∴∠DEB=∠DFC=90°,∵D是BC的中点,∴BD=CD,在Rt△BDE与Rt△CDF中,,∴Rt△BDE≌Rt△CDF(HL).15.如图,已知∠ADC=90°,AD=8,CD=6,AB=26,BC=24.(1)证明:△ABC 是直角三角形.(2)请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1)证明:∵在Rt △ADC 中,∠ADC =90°,AD =8,CD =6,∴AC 2=AD 2+CD 2=82+62=100,∴AC =10(取正值).在△ABC 中,∵AC 2+BC 2=102+242=676,AB 2=262=676,∴AC 2+BC 2=AB 2,∴△ABC 为直角三角形;(2)解:S 阴影=S Rt △ABC ﹣S Rt △ACD =×10×24﹣×8×6=96.16.如图1,荡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有一天,小明在公园里游玩,如图2,他发现秋千静止时,踏板离地的垂直高度DE =1m ,将它往前推送6m (水平距离BC =6m )时,秋千的踏板离地的垂直高度BF =CE =3m ,秋千的绳索始终拉得很直,求绳索AD 的长度?【答案】10m .【解答】解:由题意得:∠ACB=90°,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设绳索AD的长度为x m,则AC=(x﹣2)m,∴x2=62+(x﹣2)2,解得:x=10,答:绳索AD的长度是10m.17.一架方梯长25米,如图,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7米,(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几米?【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根据勾股定理:梯子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4(米);(2)梯子下滑了4米,即梯子距离地面的高度为A'B=AB﹣AA′=24﹣4=20(米),根据勾股定理得:25=,解得CC′=8.即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8米.一.选择题(共5小题)1.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点D是AC上一点,将△ABD沿线段BD翻折,使得点A落在A'处,若∠A'BC=20°,则∠CBD=()A.5°B.10°C.15°D.20°【答案】D【解答】解:由折叠得∠ABD=∠A'BD,∵在Rt△ABC中,∠ACB=90°,∠A=30°,∴∠ABC=60°,∵∠A'BC=20°,∴∠ABA'=80°,∴∠ABD=∠A'BD=40°,∴∠CBD=∠A'BD﹣∠A'BC=20°,故选:D.2.如图,Rt△ABC中,∠C=90°,∠ABC=60°,以顶点B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在边BC、BA上截取BE、BD;然后分别以点D、E为圆心、以大于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CBA内交于点F;作射线BF交AC于点G.若AC=6,P为边AB上一动点,则GP的最小值为()A.3B.2C.1D.无法确定【答案】B【解答】解:由尺规作图步骤可得,BG平分∠ABC,∵∠C=90°,∠ABC=60°,∴∠CBG=∠ABG=30°,∠A=30°,∴AB=2BC,而AC=6,∴(2BC)2﹣BC2=62,解得:BC2=12,同理可得:BG=2GC,∴(2GC)2﹣GC2=BC2=12,∴GC=2,当GP⊥AB时,GP最短,此时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GP=GC=2,故选:B.3.如图,△ABC中,∠ACB=90°,∠CAB=60°,动点P在斜边AB所在的直线m上运动,连接PC,那点P在直线m上运动时,能使图中出现等腰三角形的点P的位置有()A.6个B.5个C.4个D.3个【答案】C【解答】解:如图所示:以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m于点P4,P2,以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m于点P1,P3,边AC和BC的垂直平分线都交于点P3位置,因此出现等腰三角形的点P的位置有4个,故选:C.4.如图,线段OP=1,过点P作PP1⊥OP且PP1=1,连结OP1;过点P1作P1P2⊥OP1且P1P2=1,连结OP2;过点P2作P2P3⊥OP2且P2P3=1,连结OP3,则OP3的长为()A.1B.C.D.2【答案】D【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OP2+=2,=+=3,OP3==2.故选:D.5.如图,以Rt△ABC的三条边作三个正三角形,则S1、S2、S3、S4的关系为()A.S1+S2+S3=S4B.S1+S2=S3+S4C.S1+S3=S2+S4D.不能确定【答案】C【解答】解:如图,设Rt△ABC的三条边AB=c,AC=b,BC=a,∵△ACG,△BCH,△ABF是等边三角形,∴S1=S△ACG﹣S5=b2﹣S5,S3=S△BCH﹣S6=a2﹣S6,∴S1+S3=(a2+b2)﹣S5﹣S6,∵S2+S4=S△ABF﹣S5﹣S6=c2﹣S5﹣S6,∵c2=a2+b2,∴S1+S3=S2+S4,故选:C.二.填空题(共3小题)6.如图,在△ABC,∠ACB=90°,分别以三边为直径向上作三个半圆.若AB=5,AC=4,则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为6.【答案】6.【解答】解:∵∠ACB=90°,AB=5,AC=4,∴BC2+AC2=AB2,BC===3,=BC•AC=×3×4=6,∴S△ABC设以BC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为S1,以AB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为S3,以AC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为S2,∵S1=π•(BC)2=BC2,S2=π•(AC)2=AC2,S3=π•(AB)2=AB2,=S2+S1+S△ABC﹣S3=(BC2+AC2﹣AB2)+S△ABC=S△ABC=6,∴S阴影故答案为:6.7.如图,在一个长方形草坪ABCD上,放着一根长方体的木块.已知AD=12米,AB=8米,该木块的较长边与AD平行,横截面是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一只蚂蚁从点A爬过木块到达C处需要走的最短路程是2米.【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把立体图形展开为平面图形得:展开后AB方向上线段长度变长,长度为AB+1+1=8+2=1 0米,BC=AD=12米,AB⊥BC,∴AC==2(米),故答案为:2.8.如图①,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恰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图形是由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给出的,人们称它为“赵爽弦图”.如果图①中的直角三角形的长直角边为7cm,短直角边为3cm,连结图②中四条线段得到如图③的新图案,则图③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32cm.【答案】32.【解答】解:由题意得:BD=7cm,AB=CD=3cm,∴BC=7﹣3=4(cm),由勾股定理得:AC==5(cm),∴阴影的周长=4(AB+AC)=4×(3+5)=32(cm).故答案为:32.三.解答题(共4小题)9.如图,在△ABC中,∠C=90°,∠A=30°,AB=4cm,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在AB、BC边上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 P=2cm/s,V Q=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 s.(1)当t为何值时,△PBQ为等边三角形?(2)当t为何值时,△PBQ为直角三角形?【答案】(1);(2)或t=1.【解答】解:在△ABC中,∵∠C=90°,∠A=30°,∴∠B=60°.∵4÷2=2,∴0≤t≤2,BP=4﹣2t,BQ=t.(1)当BP=BQ时,△PBQ为等边三角形.即4﹣2t=t.∴.当时,△PBQ为等边三角形;(2)若△PBQ为直角三角形,①当∠BQP=90°时,BP=2BQ,即4﹣2t=2t,∴t=1.②当∠BPQ=90°时,BQ=2BP,即t=2(4﹣2t),∴.即当或t=1时,△PBQ为直角三角形.10.如图,等腰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直角顶点B在直线CD上,分别过点A、E作AC⊥直线CD于点C,ED⊥直线CD于点D.(1)求证:CD=AC+ED.(2)若设△ABC三边长分别为a、b、c,利用此图证明勾股定理.【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答】证明:(1)∵∠ABC+∠EBD=90°,∠ABC+∠BAC=90°,∴∠BAC=∠EBD,∵△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BE,在△ABC与△BED中,,∴△ABC≌△BED(AAS),∴BC=DE,BD=AC,∴CD=BC+BD=AC+ED;(2)由(1)知,DE=BC=a,BD=AC=b,=,∴S梯形ACDE=S△ABC+S△ABE+S△BDE又∵S梯形ACDE=ab++=ab+,∴,∴a2+b2=c2.11.如图,铁路上A,B两点相距25km,C,D为两庄,DA⊥AB于A,CB⊥AB于B,已知DA=15km,C B=10km,现在要在铁路AB上建一个土特产品收购站E,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问:(1)在离A站多少km处?(2)判定三角形DEC的形状.【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DE=CE,∵DA⊥AB于A,CB⊥AB于B,∴∠A=∠B=90°,∴AE2+AD2=DE2,BE2+BC2=EC2,∴AE2+AD2=BE2+BC2,设AE=x,则BE=AB﹣AE=(25﹣x),∵DA=15km,CB=10km,∴x2+152=(25﹣x)2+102,解得:x=10,∴AE=10km;(2)△DE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DAE≌△EBC,∴∠DEA=∠ECB,∠ADE=∠CEB,∠DEA+∠D=90°,∴∠DEA+∠CEB=90°,∴∠DEC=90°,即△DEC是直角三角形.12.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登陆我国沿海地区,风力强,累计降雨量大,影响范围大,有极强的破坏力.如图,台风“烟花”中心沿东西方向AB由A向B移动,已知点C为一海港,且点C与直线AB上的两点A、B的距离分别为AC=300km,BC=400km,又AB=500km,经测量,距离台风中心260km及以内的地区会受到影响.(1)海港C受台风影响吗?为什么?(2)若台风中心的移动速度为28千米/时,则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有多长?【答案】(1)海港C受台风影响,理由见解答过程;(2)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为小时.【解答】解:(1)海港C受台风影响,理由:∵AC=300km,BC=400km,AB=500km,∴AC2+B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过点C作CD⊥AB于D,∵△ABC是直角三角形,∴AC×BC=CD×AB,∴300×400=500×CD,∴CD=240(km),∵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周围260km以内为受影响区域,∴海港C受台风影响;(2)当EC=260km,FC=260km时,正好影响C港口,∵ED=(km),∴EF=2ED=200km,∵台风的速度为28千米/小时,∴200÷28=(小时).答: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为小时.1.(2023•株洲)一技术人员用刻度尺(单位:cm)测量某三角形部件的尺寸.如图所示,已知∠ACB=90°,点D为边AB的中点,点A、B对应的刻度为1、7,则CD=()A.3.5cm B.3cm C.4.5cm D.6cm【答案】B【解答】解:由图可得,∠ACB=90°,AB=7﹣1=6(cm),点D为线段AB的中点,∴CD=AB=3cm,故选:B.2.(2022•永州)如图,在Rt△ABC中,∠ABC=90°,∠C=60°,点D为边AC的中点,BD=2,则BC的长为()A.B.2C.2D.4【答案】C【解答】解:在Rt△ABC中,∠ABC=90°,点D为边AC的中点,BD=2,∴AC=2BD=4,∵∠C=60°,∴∠A=30°,∴BC=AC=2,故选:C.3.(2020•河北)如图是用三块正方形纸片以顶点相连的方式设计的“毕达哥拉斯”图案.现有五种正方形纸片,面积分别是1,2,3,4,5,选取其中三块(可重复选取)按如图的方式组成图案,使所围成的三角形是面积最大的直角三角形,则选取的三块纸片的面积分别是()A.1,4,5B.2,3,5C.3,4,5D.2,2,4【答案】B【解答】解:当选取的三块纸片的面积分别是1,4,5时,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当选取的三块纸片的面积分别是2,3,5时,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当选取的三块纸片的面积分别是3,4,5时,围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当选取的三块纸片的面积分别是2,2,4时,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所围成的三角形是面积最大的直角三角形,则选取的三块纸片的面积分别是2,3,5,故选:B.4.(2022•陕西)如图,是一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纸盒.若一只蚂蚁要沿着正方体纸盒的表面,从顶点A爬到顶点B去觅食,则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A.B.2C.D.3【答案】C【解答】解: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即为线段AB的长,如图:∵正方体棱长为1,∴BC=1,AC=2,∴AB===,∴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故选:C.5.(2023•攀枝花)如图,在△ABC中,∠A=40°,∠C=9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 于点E,则∠EBC=10°.【答案】10°.【解答】解:∵∠C=90°,∠A=40°,∴∠ABC=90°﹣∠A=50°,∵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E=BE,∴∠EBA=∠A=40°,∴∠EBC=∠ABC﹣∠EBA=50°﹣40°=10°,故答案为:10°.6.(2023•郴州)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点M是AB的中点,求CM=5.【答案】5.【解答】解:连接CM,在Rt△ABC中,∠ACB=90°,AC=6,BC=8,∴AB=,∵点M是AB的中点,∴CM=AB=5.故答案为:5.7.(2023•大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和(0,2),连接AB,以点A 为圆心、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与x轴正半轴相交于点C,则点C的横坐标是+1.【答案】+1.【解答】解:∵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和(0,2),∴OA=1,OB=2,∵∠AOB=90°,∴AB===,∵以点A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画弧,∴AC=AB=,∴OC=AC+OA=+1,∵交x轴正半轴于点C,∴点C的坐标为(+1,0).故答案为:+1.8.(2023•随州)如图,在Rt△ABC中,∠C=90°,AC=8,BC=6,D为AC上一点,若B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AD=5.【答案】5.【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于点E,∵∠C=90°,∴CD⊥BC,∵BD是∠ABC的角平分线,CD⊥BC,DE⊥AB,∴CD=DE,在Rt△BCD和Rt△BED中,,∴Rt△BCD≌Rt△BED(HL),∴BC=BE=6,在Rt△ABC中,==10,∴AE=AB﹣BE=10﹣6=4,设CD=DE=x,则AD=AC﹣CD=8﹣x,在Rt△ADE中,AE2+DE2=AD2,∴42+x2=(8﹣x)2,解得:x=3,∴AD=8﹣x=5.故答案为:5.9.(2023•扬州)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证明勾股定理时创制了一幅“勾股圆方图”,后人称之为“赵爽弦图”,它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组成.如图,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a、b,斜边长为c,若b﹣a=4,c=20,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96.【答案】96.【解答】解:由图可得,a2+b2=c2,∴且a、b均大于0,解得,∴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ab=×12×16=96,故答案为:96.10.(2021•杭州)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BD交AC边于点D,AE⊥BC于点E.已知∠ABC =60°,∠C=45°.(1)求证:AB=BD;(2)若AE=3,求△ABC的面积.【答案】(1)证明见解答过程;(2).【解答】(1)证明:∵BD平分∠ABC,∠ABC=60°,∴∠DBC=∠ABC=30°,∵∠C=45°,∴∠ADB=∠DBC+∠C=75°,∠BAC=180°﹣∠ABC﹣∠C=75°,∴∠BAC=∠ADB,∴AB=BD;(2)解:在Rt△ABE中,∠ABC=60°,AE=3,∴BE==,在Rt△AEC中,∠C=45°,AE=3,∴EC==3,∴BC=3+,=BC×AE=.∴S△ABC。
中考数学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解直角三角形一、定义: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分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与原三角形相似,另一个与原三角形轴对称。
二、解直角三角形的步骤:1、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90°,所以只要有一个角是90°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2、已知直角边a和斜边c,求另一条直角边b:公式: a2 + b2 = c2或 b = √c2 – a2 (在实数范围内进行运算)。
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α和斜边c,求另一直角边b:公式: sinα = a / c或 a = c × sinα,求b: tanα = a / b 或 b = a / tanα。
4、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①有一个角是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一边的中线等于这条中线的二分之一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中考题在平面几何中,解直角三角形是中考必考知识点之一,也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解直角三角形在中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解法。
一、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掌握程度。
一般题型为:已知一个锐角,求其它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例题:在Rt△ABC中,∠C=90°,BC=3,AC=4,则sinA=____,cosA=____,tanA=____。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B=5,再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得答案。
二、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是解直角三角形中最重要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掌握以及应用能力。
一般题型为:已知一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边长或一个边长和另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未知边的长度。
例题:在Rt△ABC中,∠C=90°,BC=3,sinA=0.6,求AC的长。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得∠B的三角函数值,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AC的长。
中考数学《三角形》知识点三角形的内角
中考数学《三角形》知识点三角形的内角在数学中,三角形是一种非常基础的几何形状。
研究三角形的性质对于理解和解决各种几何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讨论三角形的内角的知识点。
一、三角形的内角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图形。
其中,每个角都是由两条边的延长线(或其一)所夹的。
这些角就是三角形的内角。
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1. 内角和定理(角度和):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简称180度定理)。
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A、B、C,则有A + B + C = 180°。
2. 三角形的直角:如果三角形中存在一个内角为90度(简称直角),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非直角内角的和等于90度。
3. 三角形的锐角和钝角:三角形中的所有内角要么是锐角(小于90度),要么是钝角(大于90度)。
一个三角形不可能同时拥有三个锐角或三个钝角。
4. 等腰三角形的内角:等腰三角形是指两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底角(与等腰边相对的两个内角)是相等的。
5.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等边三角形是指三条边长度都相等的三角形。
在一个等边三角形中,每个内角都是60度。
6. 三角形内角的大小关系:在一个三角形中,较长边对应的内角比较短边对应的内角要大。
换句话说,三角形内角的大小和所对应的边的长度有着一定的关系。
三、利用三角形的内角解题1. 已知两个内角,求第三个内角: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可以通过180度减去这两个内角的和来求得第三个内角。
即第三个内角 = 180° - 已知两个内角的和。
2. 利用三角形内角的性质求边长或角度:通过已知的内角和其他角度或边长的关系,可以解决一些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例如,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函数可以计算三角形的未知边长或角度。
四、三角形内角的应用三角形的内角知识在解决各种几何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三角函数中,根据已知的两个边长和一个内角,可以求解出另外两个未知边长或角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角形
考点:
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及三角形的主要线段(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关键是正确理解有关概念,学会概念和定理的运用。
应用方程知识求解几何题是这部分知识常用的方法。
精典例题:
【例1】已知一个三角形中两条边的长分别是a 、b ,且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L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L a 33>>
B 、a L b a 2)(2>>+
C 、a b L b a +>>+262
D 、b a L b a 23+>>-
分析:涉及构成三角形三边关系问题时,一定要同时考虑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且小于两边之和。
答案:B
变式与思考:在△ABC 中,AC =5,中线AD =7,则AB 边的取值范围是( )
A 、1<A
B <29 B 、4<AB <24
C 、5<AB <19
D 、9<AB <19 评注:在解三角形的有关中线问题时,如果不能直接求解,则常将中线延长一倍,借助全等三角形知识求解,这也是一种常见的作辅助线的方法。
【例2】如图,已知△ABC 中,∠ABC =450,∠ACB =610,延长BC 至E ,使CE =AC ,延长CB 至D ,使DB =AB ,求∠DAE 的度数。
分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外角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D +∠E 的度数,即可求得∠DAE 的度数。
略解:∵AB =DB ,AC =CE
∴∠D =
21∠ABC ,∠E =2
1∠ACB ∴∠D +∠E =21(∠ABC +∠ACB )=530 ∴∠DAE =1800-(∠D +∠E )=1270 探索与创新:
【问题一】如图,已知点A 在直线l 外,点B 、C 在直线l 上。
(1)点P 是△ABC 内任一点,求证:∠P >∠A ;
(2)试判断在△ABC 外,又和点A 在直线l 的同侧,是否存在一点Q ,使∠BQC >∠A ,并证明你的结论。
n
m
∙l
l 问题一图
C B A
C B A 分析与结论:
(1)连结AP ,易证明∠P >∠A ;
(2)存在,怎样的角与∠A 相等呢?利用同弧上的圆周角相等,可考虑构造△ABC 的外接⊙O ,易知弦BC 所对且顶点在弧A m B ,和弧A n C 上的圆周角都与∠A 相等,因此例2图
E D C B A
点Q 应在弓形A m B 和A n C 内,利用圆的有关性质易证明(证明略)。
【问题二】如图,已知P 是等边△ABC 的BC 边上任意一点,过P 点分别作AB 、AC 的垂线PE 、PD ,垂足为E 、D 。
问:△AED 的周长与四边形EBCD 的周长之间的关系?
分析与结论:
(1)DE 是△AED 与四边形EBCD 的公共边,只须证明AD +AE =BE +BC +CD
(2)既有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就有600的角可以利用;又有垂线,可造成含300角的直角三角形,故本题可借助特殊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来证明。
略解:在等边△ABC 中,∠B =∠C =600 又∵PE ⊥AB 于E ,PD ⊥AC 于D
∴∠BPE =∠CPD =300
不妨设等边△ABC 的边长为1,BE =x ,CD =y ,那
么:BP =x 2,PC =y 2,2
1=+y x ,而AE =x -1,AD =y -1 ∴AE +AD =2
3)(2=+-y x 又∵BE +CD +BC =231)(=++y x ∴AD +AE =BE +BC +CD
从而AD +AE +DE =BE +BC +CD +DE
即△AED 的周长等于四边形EBCD 的周长。
评注:本题若不认真分析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而想走“全等三角形”的道路是很难奏效的。
跟踪训练:
一、填空题:
1、三角形的三边为1,a -1,9,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2、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1和2,如果第三边的长也是整数,那么第三边的长为 。
3、在△ABC 中,若∠C =2(∠A +∠B ),则∠C = 度。
4、如果△ABC 的一个外角等于1500,且∠B =∠C ,则∠A = 。
5、如果△ABC 中,∠ACB =900,CD 是AB 边上的高,则与∠A 相等的角是 。
6、如图,在△ABC 中,∠A =800,∠ABC 和∠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那么∠BDC = 。
7、如图,CE 平分∠ACB ,且CE ⊥DB ,∠DAB =∠DBA ,AC =18cm ,△CBD 的周长为28 cm ,则DB = 。
8、纸片△ABC 中,∠A =650,∠B =750,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 落在△ABC 内(如图),若∠1=200,则∠2的度数为 。
9、在△ABC 中,∠A =500,高BE 、CF 交于点O ,则∠BOC = 。
10、若△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要使整式0))((>--+-m
c b a c b a ,则整数m 应为 。
问题二图
E D P C B A
第6题图 F
E
D C
B A 第7题图 E D
C B A 第8题图 21
C B A
二、选择题:
1、若△ABC 的三边之长都是整数,周长小于10,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2、在△ABC 中,AB =AC ,D 在AC 上,且BD =BC =AD ,则∠A 的度数为( )
A 、300
B 、360
C 、450
D 、720
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分周长为15和12两部分,则此三角形底边之长为( )
A 、7
B 、11
C 、7或11
D 、不能确定
4、在△ABC 中,∠B =500,AB >AC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0<∠A <1800
B 、00<∠A <800
C 、500<∠A <1300
D 、800<∠A <1300
5、若α、β、γ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而βα+=x ,γβ+=y ,αγ+=z ,那么x 、y 、z 中,锐角的个数的错误判断是( )
A 、可能没有锐角
B 、可能有一个锐角
C 、可能有两个锐角
D 、最多一个锐角
6、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相邻内角的2倍,且等于它不相邻内角的4倍,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正三角形
三、解答题:
1、有5根木条,其长度分别为4,8,8,10,12,用其中三根可以组成几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2、长为2,3,5的线段,分别延伸相同长度的线段后,能否组成三角形?若能,它能构成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3、如图,在△ABC 中,∠A =960,延长BC 到D ,∠ABC 与∠ACD 的平分线相交于1A ,∠1A BC 与∠1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2A ,依此类推,∠4A BC 与∠4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5A ,则∠5A 的大小是多少?
4、如图,已知OA =a ,P 是射线ON 上一动点(即P 可在射线ON 上运动),∠AON =600,填空:
(1)当OP = 时,△AOP 为等边三角形;
(2)当OP = 时,△AOP 为直角三角形;
(3)当OP 满足 时,△AOP 为锐角三角形;
(4)当OP 满足 时,△AOP 为钝角三角形。
2A 1
A 第3题图 D C
B A a
60第4题图 N
P O A
一、填空题:
1、79-<<-a ;
2、2;
3、1200;
4、300或1200;
5、∠DCB ;
6、500;
7、8cm ;
8、600;
9、1300;10、偶数。
二、选择题:CBCBCB
三、解答题:
1、6种(4、8、8;4、8、10;8、8、10;8、8、12;8、10、1
2、4、10、12)
2、可以,设延伸部分为a ,则长为a +2,a +3,a +5的三条线段中,a +5最长, ∵0)5()3()2(>=+-+++a a a a
∴只要0>a ,长为a +2,a +3,a +5的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
设长为a +5的线段所对的角为α,则α为△ABC 的最大角
又由12)5()3()2(2222-=+-+++a a a a
当0122=-a ,即32=a 时,△ABC 为直角三角形。
3、30
4、(1)a ;(2)a 2或2a ;(3)2a <OP <a 2;(4)0<OP <2
a 或OP >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