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第七版)循环系统疾病第九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实用】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疾病编码
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I00-I99〕1、意性风湿热I00风湿热,未提及心脏受累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或亚急性I01风湿热伴有心脏受累I01. 0 急性风湿性心包炎I01. 1 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I01.2 急性风湿性心肌炎I05 风湿性二尖瓣疾病I05. 0 二尖瓣狭窄I05.2 二尖瓣狭窄伴有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伴有关闭不全或反流I06.0 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I06. 1 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I06.2 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伴有关闭不全I07.0 风湿性三尖瓣疾病I07. 0 三尖瓣狭窄I07. 0 三尖瓣关闭不全I09. 2 慢性风湿性心包炎I09.9 风湿性:心力衰竭2、高血压(I10-I15)I10原发性高血压I11高血压心脏病I11. 0 高血压心脏病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性心力衰竭I11.9 高血压心脏病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I12高血压肾脏病不包括:继发性高血压I120 高血压肾脏病伴有肾衰竭高血压肾衰竭I12.9 高血压肾脏病不伴有肾衰竭高血压肾脏病NOSI13.0 高血压心脏和肾脏病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I13. 1 高血压心脏和肾脏病伴有肾衰竭I13. 2 高血压心脏和肾脏病同时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衰竭I15 继发性高血压I15. 0 肾性高血压I15. 1 继发于其他肾疾患的高血压I15. 2 继发于内分泌疾患的高血压I15.8 其他继发性高血压3、缺血性心脏病(I20-I25)I20心绞痛I20. 0 不稳定性心绞痛I20. 8 劳力性心绞痛I20.9 缺血性胸痛I21急性心肌梗死I21.0 前壁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I21. 1 下壁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I21.2 其他部位的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I21.4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非透壁性心肌梗死I25.1 陈旧性心肌梗死I25. 5 缺血性心肌病I25.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4、胂源性心脏病和肺循环疾病(I26-I28) I26肺栓塞I27其他肺源性心脏病I27. 0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I27. 9 未特指的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I30 急性心包炎包括:急性心包积液I30.1 感染性心包炎心包炎化脓性病毒性I31.0 慢性粘连性心包炎I31.1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粘连性心包炎I31.2心包积血(非炎性)I31.9 心脏压塞I33. 0 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I37. 0 肺动脉瓣狭窄I37.1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I42.6 酒精性心肌病I44. 0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I44. 1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I44. 2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I44.4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I44.5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I45.0 右分支传导阻滞I45. 1 右束支传导阻滞I45. 6 预激综合征I46心脏停搏不包括:心源性休克(R57.0〕I47. 1 室上性心动过速I49. 1 心房过早除极I49.3 心室过早除极I48 心房纤颤和扑动I50充血性心力衰竭I50.1 左心室衰竭肺水肿心源性哮喘左心衰竭6、脑血管病(I60-I69)I60蛛网膜下出血包括:脑动脉瘤破裂I60.1大脑中动脉的蛛网膜下出血 I60. 4 基地动脉的蛛网膜下出血I60.5椎动脉的蛛网膜下出血I61脑内出血I61.5脑内出血,脑室内I63脑梗死包括:大脑动脉和入脑前动脉的闭塞和狭窄,造成的梗死I64脑卒中,未特指为出血或梗死脑血管意外NOSI67.4闻血压脑病I69.3脑梗死后遗症I69. 0 蛛网膜下出血后遗症7、动脉、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疾病(I70-I89)I70 动脉粥样硬化I71. 3 腹主动脉瘤破裂I83下肢静脉曲张I83. 0 下肢静脉曲张伴有溃疡I83. 1 下肢静脉曲张伴有炎症I83.2下肢静脉曲张伴有溃疡和炎症I83.9 下肢静脉曲张不伴有溃疡或炎症I84痔I84.0 血栓性内痔I84.1 内痔伴有其他并发症内痔:出血性脱垂性较窄性溃疡性I84.4 血栓性外痔I85食管静脉曲张I85.0 食管静脉曲张伴有出血I85.9 食管静脉曲张不伴有出血I85.4 胃静脉曲张8、循环系统其他和未特指的疾患 195 低血压I95. 0 特发性低血压I95.1 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I95.2 药物性低血压。
临床医学本科临床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本科专业适用)前言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医学院的部署,根据第七版《内科学》, 结合当前内科理论的新进展和社会自然环境对医学生培养的新要求,总结多年来教学实践的经验而编写的.本课程教学大纲的目的是通过对这门课程的课堂讲授,运用启发式、学导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熟悉和了解内科学领域新进展,为以后临床实践和临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要点、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了解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展望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第一节肺炎概述掌握:肺炎的分类。
熟悉:肺炎的诊断程序。
了解:肺炎的治疗和预防。
第二节细菌性肺炎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
休克肺炎的治疗。
熟悉:葡萄球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绿脓杆菌肺炎、真菌肺炎、军团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了解:院内外感染所致细菌性肺炎在菌种上的不同。
第三节支原体肺炎(自学)熟悉:支原体肺炎的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第四节肺脓肿掌握:肺脓肿的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
熟悉:肺脓肿的病因、发病原理和鉴别诊断。
了解:外科治疗的适应症。
第四章支气管扩张症掌握: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咯血的处理熟悉: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了解:外科治疗的适应症。
第五章肺结核掌握:结核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与变态反应和免疫力的关系、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抗结核药物的正确使用、大咯血的处理。
熟悉:肺结核X线特点并与病理变化的关系、痰结核菌的检查方法、原则和方法、结核菌素试验、卡介苗接种。
了解;抗结核结核病控制策与措施。
第六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掌握: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诊断好的鉴别诊断、治疗,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功能的检查特点、严重程度分级以及并发症。
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特别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成为肺气肿的过程及其病理变化。
内科感染性心内膜炎(课件)
病原体通过血液途径侵犯原有的 病理或损伤的心瓣膜:引起急性
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原体通过血液途径侵犯正常的 心瓣膜:引起急性感染性心内膜
炎。
03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
主要依据患者临床表现, 如发热、心脏杂音等,同 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 症状的疾病。
实验室诊断
血培养阳性是确诊感染性 心内膜炎的重要依据,但 阳性率不高。
避免静脉注射毒品
健康生活方式
避免使用非法的静脉注射毒品,因为这可 能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 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感染性心 内膜炎的风险。
预后评估
临床表现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是评估预后的 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存在持续发热、心脏 杂音、心力衰竭等症状,预后可能较差。
实验室检查
血沉、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可以反映 病情的活动度和严重程度,对预后评估有
一定参考价值。
并发症情况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并发症,如心脏瓣膜损 伤、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对预后也有很 大影响。
心脏超声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心脏瓣膜和心腔内 的赘生物,对诊断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 义。
06 感染性心内膜炎典型病例 分享
病例一: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诊断过程
查体发现心脏杂音,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 心脏超声显示二尖瓣赘生物形成。血培养
阳性。
患者情况
患者李某,男性,45岁,因持续发 热、关节疼痛就诊。既往有风湿性 心脏病史,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A
B
C
D
结局
患者症状缓解,血培养转阴,治愈出院。
治疗
最新第九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九章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
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
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但感染也可发生在间隔缺损部位、腱索或心壁内膜。
而动静脉瘘、动脉瘘(如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缩窄处的感染虽属动脉内膜炎,但临床与病理均类似于感染性心内膜炎。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征:①中毒症状明显;②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③感染迁移多见;④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征:①中毒症状轻;②病程数周至数月;③感染迁移少见;④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
感染性心内膜炎又可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的心内膜炎。
第一节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病因】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分别占自体瓣膜心内膜炎(native valve endocarditis)病原微生物的65%和25%。
急性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少数由肺炎球菌、淋球菌、A族链球菌和流感杆菌等所致。
亚急性者,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其次为D族链球菌(牛链球菌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他细菌较少见。
真菌、立克次体和衣原体为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少见致病微生物。
【发病机制】(一)亚急性至少占据2/3的病例,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1.血流动力学因素亚急性者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首先为心脏瓣膜病,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其次为先天性心血管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和主动脉缩窄。
赘生物常位于血流从高压腔经病变瓣口或先天缺损至低压腔产生高速射流和湍流的下游,如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瓣叶心房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瓣叶心室面和室间隔缺损的间隔右心室侧,可能与这些处于湍流下部位的压力下降内膜灌注减少,有利于微生物沉积和生长有关。
高速射流冲击心脏或大血管内膜处可致局部损伤,如二尖瓣反流面对的左心房壁、主动脉反流面对的二尖瓣前叶有关腱索和乳头肌,未闭动脉导管射流面对的肺动脉壁的内皮损伤,并易于感染。
循环系统 内科学课件 感染性心内膜炎
四、病理
心内感染和局部扩散: 自体瓣膜赘生物引起瓣叶破坏,穿孔,腱索断裂,心
肌脓肿。人工心脏瓣膜则引起瓣环脓肿,瓣周漏。 赘生物脱落致栓塞:组织器官栓塞梗死,细菌性动
脉瘤。 血行播种病灶:转移性脓肿 免疫系统激活:脾大;肾小球肾炎;心包炎、关节
炎、微血管炎等。
有赘生物的瓣膜
五、临床表现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
一、概 念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s,IE)是心内膜 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
特征性病变—赘生物,是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 纤维素的团块,其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
部位:最常累及心脏瓣膜,也发生于缺损的间隔或腱索或 心壁内膜。
赘生物常位于血流从高压腔经病变瓣口、先天缺损至低压 腔产生高速射流和湍流的下游部位:
①测压下降和内膜灌注减少,有利于微生物沉积和生长 ②局部损伤,易于感染 (2)非细菌性血栓心内膜炎 (3)暂时性菌血症 (4)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
2、急性:
机制不明,主要累及正常心瓣膜; 病原菌来自皮肤、肌肉、骨骼或肺等部位的 活动性感染灶; 循环中细菌量大,细菌毒力强,具有高度侵 袭性和粘附于内膜的能力; 主动脉瓣常受累。
2、亚急性IE (subacute,SIE) ①病情较轻、中毒症状较轻; ②发展需数周至几月; ③很少引起迁徙性感染; ④由绿色链球菌、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兰
氏阴性杆菌引起
(二)临床分类:
1.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65%和25%
急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亚急性: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 2.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发生于人工瓣膜置换术后
第七版内科学
概述
1、概念:支气管肺组织、血管或胸廓慢性病
变
肺血管阻力升高
肺动脉压力升
高
右心室肥厚 扩张
右心衰竭一系列表现
2、流行病学
病因
? 支气管肺疾病:慢支、哮喘、支扩、肺结核、 间质性肺疾病等
?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胸廓活动受限、支气管 扭曲
? 肺血管疾病:少见,多为结缔组织疾病或原因 不明
? 其他: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病因和发病机制 ?诊断技术 ?防治
? 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增强法律意识
?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 中西医结合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九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
刘辉国 学时数: 2学时
Systolic Diastolic
Reduction of pulmonary arterial bed (loss of vessels plus reflex hypoxic vasoconstriction)
Normal readings
<25 <10
Venous distention
X-ray film showing typical enlarged pulmonary artery shadows and outflow tract of right ventricle
学习方法
?建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人道主义 的高尚医德 ?系统学习:扎实掌握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实习:临床实践,理论联系实际
医学笔记:循环系统 第七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医学笔记:循环系统第七节感染性心内膜炎一、感染性心内膜炎(IE)1、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急性病原体主要为金葡菌,亚急性病原体主要为草绿色链球菌(急金亚草)。
一一对应(题眼)发热+心脏杂音=感染性心内膜炎二、自体瓣膜心内膜炎(一)常见致病菌1、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各占自体瓣膜性心内膜炎的65%和25%,急性者主要为金葡菌,亚急性者草绿色多见。
2、基本病理改变:心内膜赘生物形成。
急性:主要发生在正常瓣膜;主要累及主动脉瓣;赘生物大而脆,栓塞发生早。
亚急性:多发生在器质性病变的瓣膜;主要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栓塞发生晚。
(二)临床表现1、发热:亚急性:驰张性低热,一般<39℃。
急性:寒战高热。
2、心脏杂音:急性比亚急性更易出现杂音强度和性质的变化或出现新的杂音,瓣膜损害所致的新的或增强的杂音主要为关闭不全的杂音,尤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见。
3、周围体征:可能原因是微血管炎或微栓塞。
(1)淤点(出血点):可出现与任何部位,以锁骨上皮肤、口腔黏膜和睑结膜多见。
(2)出血:指和趾甲下线状出血。
(3)Janeway损害:手掌和足底处直径1-4cm无痛性出血红斑,主要见于急性感染。
(4)Osler结节:为指(中指和食指)和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多见于亚急性者。
(5)Roth斑: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其中呈白色,多见于亚急性感染。
4、动脉栓塞:脑栓塞最多见,多见于急性感染。
5、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脾大、贫血、杵状指,多见于亚急性感染。
(三)并发症1、心脏:心衰为最常见,主要由瓣膜关闭不全所致,主动脉瓣(75%)、二尖瓣(50%)、三尖瓣(19%)。
常见于急性感染。
2、动脉栓塞:栓塞顺序为脑、心肌、脾、肾脏和四肢。
脑栓塞多见。
右心内膜炎或发生于左至右分流的先心病,肺栓塞多见。
3、细菌性动脉瘤:多见于亚急性者。
受累动脉依次为:近端主动脉(主要的)、脑、内脏和四肢(歌诀:亚细亚)。
4、心肌脓肿、急性心梗、化脓性心包炎、迁移性脓肿、肾动脉栓塞和肾梗死等,常见于急性感染者(不代表亚急性感染没有)。
【内科学】_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简称IE
鉴别诊断
急性:与败血症鉴别; 亚急性:与急性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 疮、左房粘液瘤、淋巴瘤腹腔内感染、 结核病等。
13:30
19
治疗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 用药原则:
①早期应用,送3~5次血培养后开始治疗; ②足量用药,应用杀菌剂,联合用药,大剂量和长疗程; ③静脉用药为主,保持高而稳定的血药浓度; ④病原微生物不明时,
脑病,脑脓肿,脑栓塞
五、肾脏:肾梗死,肾炎
13:30
1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常规检查:
尿液:血尿(肉眼血尿提示肾梗死),蛋白尿(弥漫性 肾小球性肾炎)
血液:贫血(亚急性 正色素型),核左移,ESR升高
二、免疫学检查(常显示免疫功能的应激和炎症反应)
高 丙 种 球 蛋 白 血 症 ( 25% ) , 循 环 免 疫 复 合 物 阳 性 (80%),类风湿因子阳性,低补体血症(并发弥漫性肾小球 肾炎)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累及正常心瓣 膜
病原菌来自皮肤、肌肉、骨骼或肺等部 位的活动性感染灶,循环中细菌量大,细菌 毒力强,具有高度侵袭性和粘附于内膜的能 力。主动脉瓣常受累
13:30
7
病理
1.心内感染和局部扩散
瓣叶破坏、穿孔或腱索断裂,引起瓣膜关闭不全; 感染局部扩散产生瓣环或心肌脓肿、传导组织破坏等
13:30
3
第一节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病因: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急性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菌引起,少数由 肺炎球菌、淋球菌、A族链球菌和流感杆菌等 所致 •亚急性者: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其次为D 族链球菌(牛链球菌和肠球菌),表皮葡萄 球菌和其他细菌较少见。
13:30
02循环系统疾病-09感染性心内膜炎
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 息肉状/菜花状 ,污秽, 灰黄色,干燥质脆,易脱 落 由血栓,细菌菌落,炎细 胞,少量坏死组织构成, 瓣膜破坏稍轻伴肉芽 组织
二尖瓣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临床表现
全身感染表现 心脏症状 栓塞及血管病变表现 并发症
临床表现
发热
约80%左右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发 热,热型不规则 乏力、纳差、多汗、肌肉关节酸痛、 进行性贫血 肝、脾肿大,质软并有轻度压痛 非紫绀型杵状指趾
充血性心衰(NYHA III IV) 持续败血症 反复栓塞
次要指征
心内脓肿 窦瘤破裂 抗菌素无效 霉菌性 左侧瓣膜金黄色葡萄 球菌IE伴心衰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
长治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
概 述
为心内膜表面的微生感染,伴
赘生物形成。瓣膜为最常受累 部位。
概 述
急性心内膜炎特征: ①中毒症状明显; ②病程进展迅速, 数天至数周引起瓣 膜破坏; ③感染迁移多见; ④主要为金黄色葡 萄球菌。 亚急性心内膜炎特征: ①中毒症状轻; ②病程数周至数月; ③感染迁移少见; ④以草绿色链球菌多 见,其次为肠球菌。
病 因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分别占自体瓣膜心 内膜炎病原微生物的65%和25%。急性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亚急性 者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
病 理
赘生物形成导致瓣叶破损,穿孔或腱索
断裂 栓塞 迁徙性病灶 免疫系统激活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赘生物特点
(Features of veget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
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
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但感染也可发生在间隔缺损部位、腱索或心壁内膜。
而动静脉瘘、动脉瘘(如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缩窄处的感染虽属动脉内膜炎,但临床与病理均类似于感染性心内膜炎。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征:①中毒症状明显;②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③感染迁移多见;④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征:①中毒症状轻;②病程数周至数月;③感染迁移少见;④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
感染性心内膜炎又可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的心内膜炎。
第一节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病因】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分别占自体瓣膜心内膜炎(native valve endocarditis)病原微生物的65%和25%。
急性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少数由肺炎球菌、淋球菌、A族链球菌和流感杆菌等所致。
亚急性者,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其次为D族链球菌(牛链球菌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他细菌较少见。
真菌、立克次体和衣原体为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少见致病微生物。
【发病机制】(一)亚急性至少占据2/3的病例,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1.血流动力学因素亚急性者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首先为心脏瓣膜病,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其次为先天性心血管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和主动脉缩窄。
赘生物常位于血流从高压腔经病变瓣口或先天缺损至低压腔产生高速射流和湍流的下游,如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瓣叶心房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瓣叶心室面和室间隔缺损的间隔右心室侧,可能与这些处于湍流下部位的压力下降内膜灌注减少,有利于微生物沉积和生长有关。
高速射流冲击心脏或大血管内膜处可致局部损伤,如二尖瓣反流面对的左心房壁、主动脉反流面对的二尖瓣前叶有关腱索和乳头肌,未闭动脉导管射流面对的肺动脉壁的内皮损伤,并易于感染。
本病在压差小的部位,如房间隔缺损和大室间隔缺损或血流缓慢时,如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时少见,瓣膜狭窄时较关闭不全少见。
约3/4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有基础心脏病。
随着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的下降,风湿性瓣膜病的心内膜炎发生率也随之下降。
由于超声心动图诊断技术的普遍应用,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二尖瓣脱垂和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的诊断率提高,以及风湿性瓣膜病心内膜炎发病率的下降,近年来,非风湿性瓣膜病的心内膜炎发病率有所升高。
2.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实验研究证实,当内膜的内皮受损暴露其下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时,血小板在该处聚集,形成血小板微血栓和纤维蛋白沉着,成为结节样无菌性赘生物,称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是细菌定居瓣膜表面的重要因素。
无菌性赘生物偶见于正常瓣膜,但最常见于湍流区、瘢痕处(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后)和心外因素所致内膜受损区。
3.短暂性菌血症各种感染或细菌寄居的皮肤黏膜的创伤(如手术、器械操作等)常导致暂时』生菌血症;口腔组织创伤常致草绿色链球菌菌血症;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创伤和感染常引起肠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葡萄球菌菌血症见于皮肤和远离心脏部位的感染。
循环中的细菌如定居在无菌性赘生物上,感染性心内膜炎即可发生。
4.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此取决于①发生菌血症之频度和循环中细菌的数量,后者与创伤、感染严重程度和寄居皮肤黏膜处细菌的数量有关;②细菌黏附于无菌性赘生物的能力。
草绿色链球菌从口腔进入血流的机会频繁,黏附性强,因而成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常见致病菌;而大肠埃希杆菌的黏附性差,虽然其菌血症常见,但极少致心内膜炎。
细菌定居后,迅速繁殖,促使血小板进一步聚集和纤维蛋白沉积,感染性赘生物增大。
厚的纤维蛋白层覆盖在赘生物外,阻止吞噬细胞进入,为其内细菌生存繁殖提供良好的庇护所。
(二)急性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累及正常心瓣膜。
病原菌来自皮肤、肌肉、骨骼或肺等部位的活动性感染灶,循环中细菌量大,细菌毒力强,具有高度侵袭性和黏附于内膜的能力。
主动脉瓣常受累。
【病理】(一)心内感染和局部扩散①赘生物呈小疣状结节或菜花状、息肉样,小不足1mm,大至可阻塞瓣口。
赘生物导致瓣叶破损、穿孔或腱索断裂,引起瓣膜关闭不全。
②感染的局部扩散产生瓣环或心肌脓肿、传导组织破坏、乳头肌断裂或室间隔穿孔和化脓性心包炎。
(二)赘生物碎片脱落致栓塞①动脉栓塞导致组织器官梗死,偶可形成脓肿;②脓毒性栓子栓塞动脉血管壁的滋养血管引起动脉管壁坏死;或栓塞动脉管腔,细菌直接破坏动脉壁。
上述两种情况均可形成细菌性动脉瘤。
(三)血源性播散菌血症持续存在,在心外的机体其他部位播种化脓性病灶,形成迁移性脓肿。
(四)免疫系统激活持续性菌血症刺激细胞和体液介导的免疫系统,引起:①脾大;②肾小球肾炎(循环中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③关节炎、心包炎和微血管炎(可引起皮肤、黏膜体征和心肌炎)。
【临床表现】从短暂性菌血症的发生至症状出现之间的时间问隔长短不一,多在2周以内,但不少患者无明确的细菌进入途径可寻。
(一)发热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除有些老年或心、肾衰竭重症患者外,几乎均有发热。
亚急性者起病隐匿,可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
可有弛张性低热,一般<39℃,午后和晚上高。
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痛常见。
急性者呈暴发性败血症过程,有高热寒战。
突发心力衰竭者较为常见。
(二)心脏杂音80%~85%的患者可闻心脏杂音,可由基础心脏病和(或)心内膜炎导致瓣膜损害所致。
急性者要比亚急性者更易出现杂音强度和性质的变化,或出现新的杂音。
瓣膜损害所致的新的或增强的杂音主要为关闭不全的杂音,尤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见。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心内膜炎起病时仅30%~45%有杂音,随瓣膜发生损害,75%~80%的患者可出现杂音。
(三)周围体征多为非特异性,近年已不多见,包括:①淤点,可出现于任何部位,以锁骨以上皮肤、口腔黏膜和睑结膜常见,病程长者较多见;②指和趾甲下线状出血;③Roth斑,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其中心呈白色,多见于亚急性感染;④Osler结节,为指和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较常见于亚急性者;⑤Janeway损害,为手掌和足底处直径1~4mm无痛性出血红斑,主要见于急性患者。
引起这些周围体征的原因可能是微血管炎或微栓塞。
(四)动脉栓塞赘生物引起动脉栓塞占20%~40%,尸检检出的亚临床型栓塞更多。
栓塞可发生在机体的任何部位。
脑、心脏、脾、肾、肠系膜和四肢为临床所见的体循环动脉栓塞部位。
脑栓塞的发生率为15%~20%。
在有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血管病或右心内膜炎时,肺循环栓塞常见。
如三尖瓣赘生物脱落引起肺栓塞,可突然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咯血或胸痛。
肺梗死可发展为肺坏死、空洞,甚至脓气胸。
(五)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1.脾大见于15%~50%、病程>6周的患者,急性者少见。
2.贫血 IE时贫血较为常见,尤其多见于亚急性者,有苍白无力和多汗。
主要由于感染抑制骨髓所致。
多为轻、中度贫血,晚期患者有重度贫血。
【并发症】(一)心脏①心力衰竭为最常见并发症,主要由瓣膜关闭不全所致,主动脉瓣受损者最常发生(75%),其次为二尖瓣(50%)和三尖瓣(19%);瓣膜穿孔或腱索断裂导致急性瓣膜关闭不全时可诱发急性左心衰竭。
②心肌脓肿常见于急性患者,可发生于心脏任何部位,以瓣周组织特别在主动脉瓣环多见,可致房室和室内传导阻滞,心肌脓肿偶可穿破导致化脓性心包炎。
③急性心肌梗死大多由冠状动脉栓塞引起,以主动脉瓣感染时多见,少见原因为冠状动脉细菌性动脉瘤。
④化脓性心包炎不多见,主要发生于急性患者。
⑤心肌炎。
(二)细菌性动脉瘤约占3%~5%,多见于亚急性者。
受累动脉依次为近端主动脉(包括主动脉窦)、脑、内脏和四肢,一般见于病程晚期,多无症状,为可扪及的搏动性肿块,发生于周围血管时易诊断,如发生在脑、肠系膜动脉或其他深部组织的动脉时,往往直至动脉瘤破裂出血时,方可确诊。
(三)迁移性脓肿多见于急性患者,亚急性者少见,多发生于肝、脾、骨髓和神经系统。
(四)神经系统约l/3患者有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①脑栓塞占其中l/2,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最。
帛受累;②脑细菌性动脉瘤,除非破裂出血,多无症状;③脑出血,由脑栓塞或细菌性动脉瘤破裂所致;④中毒性脑病,可有脑膜刺激征;⑤脑脓肿;⑥化脓性脑膜炎,不常见;后三种情况主要见于急性患者,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
(五)肾脏大多数患者有肾损害,包括:①肾动脉栓塞和肾梗死,多见于急性患者;②免疫复合物所致局灶性和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后者可致肾衰竭),常见于亚急性患者;③肾脓肿不多见。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一)常规检验1.尿液常有显微镜下血尿和轻度蛋白尿。
肉眼血尿提示肾梗死。
红细胞管型和大量蛋白尿提示弥漫性肾小球性肾炎。
2.血液亚急性者正常色素型正常细胞性贫血常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分类计数轻度核左移。
急性者常有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和明显核左移。
红细胞沉降率几乎均升高。
(二)免疫学检查25%的患者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80%的患者出现循环中免疫复合物。
病程6周以上的亚急性患者中50%类风湿因子试验阳性。
血清补体降低见于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上述异常在感染治愈后消失。
(三)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
在近期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血培养阳性率可高达95%以上,其中90%以上患者的阳性结果获自人院后第一日采取的标本。
对于未经治疗的亚急性患者,应在第一日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
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
已用过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
急性患者应在人院后3小时内,每隔1小时1次共取3个血标本后开始治疗。
本病的菌血症为持续性,无需在体温升高时采血。
每次取静脉血10~20ml作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应培养3周,并周期性作革兰染色涂片和次代培养。
必要时培养基需补充特殊营养或采用特殊培养技术。
血培养阴性率为2.5%~64%。
念珠菌(约1/2病例)、曲霉菌、组织胞浆菌、Q热柯克斯体、鹦鹉热衣原体等致病时,血培养阴性。
2周内用过抗生素或采血、培养技术不当,常降低血培养的阳性率。
(四)X线检查肺部多处小片状浸润阴影提示脓毒性肺栓塞所致肺炎。
左心衰竭时有肺淤血或肺水肿征。
主动脉细菌性动脉瘤可致主动脉增宽。
细菌性动脉瘤有时需经血管造影诊断。
CT扫描有助于脑梗死、脓肿和出血的诊断。
(五)心电图偶可见急性心肌梗死或房室、室内传导阻滞,后者提示主动脉瓣环或室间隔脓肿。
(六)超声心动图如果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瓣周并发症等支持心内膜炎的证据,可帮助明确IE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