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部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列举1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教案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教案

1. 让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概念,掌握古今异义词的识别方法。

2. 让学生了解通假字的概念,掌握通假字的识别和运用方法。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今异义词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2. 通假字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3.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古今异义词的识别和运用。

2. 通假字的识别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定义、识别方法及运用。

2. 实例分析法:分析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运用。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古今异义词的定义、识别方法及运用。

2. 第二课时:讲解通假字的定义、识别方法及运用。

3. 第三课时:实例分析,分析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运用。

4. 第四课时:练习题讲解与总结。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 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和练习,评价学生对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说明已达到教学目标。

3. 学生通过课后阅读和实践,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七、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对学生的运用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

2. 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文言文作品,通过实践提高对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文化知识的学习,了解古代词汇的演变过程,加深对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和研究报告,让学生深入研究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在特定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九、教学参考资源:1. 《古代汉语词典》:用于查找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定义和用法。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教案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教案

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概念,掌握古今异义词的识别方法。

1.2 让学生掌握通假字的定义,了解通假字的使用规则。

1.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速度。

二、教学内容2.1 古今异义词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2.2 通假字的定义和使用规则。

2.3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3.1 讲解法:讲解古今异义词的概念和识别方法,通假字的定义和使用规则。

3.2 举例法:通过文言文实例,分析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使用。

3.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4.1 引入:介绍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解:讲解古今异义词的识别方法和通假字的定义使用规则。

4.3 举例:分析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实例。

4.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理解程度。

5.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5.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文言文,检验学生运用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6.1 古今异义词的常见类型: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

6.2 通假字的常见类型:音同通假、音近通假、形声通假。

6.3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七、教学方法7.1 分类法:对古今异义词的常见类型进行分类讲解,对通假字的常见类型进行分类讲解。

7.2 对比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变化规律。

7.3 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八、教学步骤8.1 复习: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理解。

8.2 分类讲解:讲解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常见类型。

8.3 对比分析:分析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变化规律。

8.4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阅读中的问题。

九、教学评价9.1 分类问答:检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分类的理解程度。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教案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教案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今异义词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区分古今异义词。

2. 掌握通假字的规律,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通假字。

3.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提高阅读和理解古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古今异义词概述1.1 古今异义词的定义1.2 古今异义词的产生原因1.3 古今异义词的分类第二章:古今异义词的识别与区分2.1 词义扩大与缩小2.2 词义的转移2.3 词义的脱落与新增第三章:通假字概述3.1 通假字的定义3.2 通假字的产生原因3.3 通假字的分类第四章:通假字的识别与运用4.1 通假字的规律4.2 通假字的识别技巧4.3 通假字的运用方法第五章:实例分析与练习5.1 古今异义词实例分析5.2 通假字实例分析5.3 阅读理解练习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概念、分类和识别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练习法:布置阅读理解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阅读理解练习: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对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复习和巩固。

教学资源:1. 教案、PPT和相关教学资料。

2. 阅读材料: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实例文章。

3. 练习册: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阅读理解练习。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教案第六章:常见古今异义词解析6.1 词义扩大与缩小的实例分析6.2 词义转移的实例分析6.3 词义脱落与新增的实例分析第七章:通假字的规律与识别7.2 通假字的识别技巧讲解7.3 通假字识别的实例分析第八章:古今异义词与通假字在文献阅读中的应用8.1 文献阅读中古今异义词的处理方法8.2 文献阅读中通假字的处理方法8.3 实例演练:古今异义词与通假字在文献阅读中的应用第九章:古今异义词与通假字的练习与提高9.1 练习题设计:古今异义词的识别与运用9.2 练习题设计:通假字的识别与运用9.3 练习题解析与讨论10.2 拓展阅读材料推荐10.3 学习反馈与建议教学评估: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合作能力。

文言实词辩析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文言实词辩析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文言实词辩析--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复习的步骤:积累,巩固,拓展。

2、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文言实词现象。

教学重点: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的理解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开门见山,今天我们来复习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

主要学习四种文言词语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二、过程(一)通假字1.初中三年,我们学习了不少文言文,大家能举例说说什么样的字叫“通假字”吗?2.明确: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通假;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二)古今异义[许邵评价曹操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易中天说:曹操是“奸雄”。

不过前面要加三个字:可爱的。

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你能举例说说词语古今意义不同吗?①臣本卑鄙,躬耕于南阳……②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

(三)一词多义1.学生举例①会天大雨,道不通(路)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途)③策之不以其道(方法,措施)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仁政,王道)⑤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2.解释加点字[练习一](四)词类活用1.小组讨论归纳,派一代表板书:词类活用有哪些情形。

①名词作状语。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向北,向南②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狼洞其中打洞妇抚儿乳喂奶③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意为亲近疏远④意动用法:A名词的意动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以……为亲子:以……为子B形容词的意动不耻下问认为……是耻辱一览众山小认为……都是渺小的⑤使动用法A动词的使动用法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使……恼怒B形容词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⑥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此皆良实指善良、诚良的人[根据时间安排,听答或作业]⑦动词活用作名词。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伏兵猛浪若奔奔跑的马[根据时间安排,例讲或作业]2.规律总结①名词作状语规律[练习二]名词处在动词前,如果此名词非作主语,即作状语用②名词活用作动词规律[练习三](口诀:所后代词前,排列非并偏,而连副修饰,能愿在前面,状补夹中间。

通假字和偏义复词教案

通假字和偏义复词教案

通假字和偏义复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通假字和偏义复词。

2、学会识别通假字和偏义复词。

3、理解通假字和偏义复词在古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通假字(1)定义:通假字是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音近义同的字,即借用其他字来表示本字。

(2)通假字的种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

(3)识别通假字的方法:看上下文,看本字和借字的读音,看字形,看意义。

2、偏义复词(1)定义:偏义复词是指一个词有两个意义,但在这个词组中只取其中一个意义,另一个意义则被忽略。

(2)偏义复词的种类:名词性偏义复词、动词性偏义复词、形容词性偏义复词。

(3)识别偏义复词的方法:看上下文,看词组中的两个意义的轻重关系,看词性。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一些古文中的例子引出通假字和偏义复词的概念。

2、讲解概念:分别讲解通假字和偏义复词的定义、种类和识别方法。

3、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通假字和偏义复词的识别方法。

4、课堂互动:让学生自己找一些古文中的通假字和偏义复词,并尝试解释其意义。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回顾通假字和偏义复词的概念和识别方法。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古文阅读题,让学生练习识别通假字和偏义复词。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通假字的识别需要综合考虑音、形、义等多个方面,而且需要积累一定的古文字词知识,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偏义复词的识别也需要综合考虑词性和上下文等因素,也需要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耐心指导,并给予足够的练习机会。

重点:让学生掌握识别通假字和偏义复词的方法,并理解它们在古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练习和反馈,让学生逐渐掌握这些技能,并能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注意力、提问等情况,了解学生对通假字和偏义复词的兴趣和关注程度。

2、练习和作业:布置一些古文阅读题,让学生练习识别通假字和偏义复词,并检查他们的答案。

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幹干 乾
辨析
齿(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學-斆
(异体字?繁简字?)
弃-棄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练习
一、请结合上课内容归纳古今字、异体字及繁简字的 概念
二、找出句中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并写出与其对 应的今字、通用字与本字。
1.臣愿奉璧往使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3.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 母有罪。
4.室如縣罄,野无青草。 5.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6.邹忌脩八尺有余.
7.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0.此小大之辩也
11. 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13.韩厥俛定其右。
(5)某些笔画略有细微差异。如朵、污
(二)要注意的问题:
(一)读音相同,在某些意义上常通用,但 意义不完全相同,不应看作异体字。 “惟,独也。或作唯,维” ຫໍສະໝຸດ 惟,发语词也……字或作唯,或作维”
——《经传释词》 “天柱折,地维绝。”——《淮南子·天文》
“有光窃惟天下之事,变不可测,而其势之 所趋,必有端而可见” ——《上高阁老书》
(1)佗邑唯命。(《左传·隐公元年》) ——佗,同“他”。
(2)券徧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战国
策·齐策四》)
——徧,同“遍”。 (3)韩厥俛定其右。(《左传·成公二年》)
——俛,同“俯”。
(一)异体分歧类型
1.结构类型不同(造字方法) 如:傘繖
2.结构类型相同,构件不同 (1)意符的不同。 如:詠咏、覩睹、嘆歎、暖煖、遍徧。 (2)声符的不同。 如:蚓螾、綫線、踪踨、笋筍、餽饋。 (3)意符声符都不同。 如:訴愬、村邨。 盃 (4)偏旁位置不同。 如:鵝鵞 慚慙、峰峯、和咊、秋秌。

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汉语通论(六)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教学重点: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概念; 古今字形成的来源以及古今字的结构和意义关系; 异体字形体上的差异; 简体字的简化方式以及繁简字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 区分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今字
一、定义
某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先后所使用的形体不同的字,先出者为古字,后出者为 今字。
《礼记曲礼下》执天子之器则上衡,国君则平衡,大夫则绥之,士则提之。 郑玄注:“绥读曰妥。”
异体字
一、定义 记录同一个词,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有別,在任何情况下 都可互相替代的一组字。也称或体字、重文、俗字。
六国文字
二、 异体字的形体差异
• 1.造字方法不同 • 岳—嶽 泪—涙 • 2.形符不同



系项
类别
古字与今字
时间方面 历时的
本字与借字 共时的
意义方面 相关 无关
通假字是指在同一时期读音相 同相近的字相互代替使用的问 题,通假字和本字是同时并存 的。
古今字是”历时“现象,是指 汉字历史上,由于当初字少而 用多;到后来,陆续分划出新 字(区别字)的问题。古字和 今字不是同时并存的。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诗.大雅.既醉》 人有见宋玉者,锡车十乘。《庄子》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论语·述而》
一、定义
古书中具有一定约定俗成性的、借用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 字的现象,就叫“用字通假”。
早晚的“早”写成“蚤” 屈伸的“伸”写成“信” 飞翔的“飞”写成“蜚” 整修的“修”写成“脩”
暖-煖 咏-詠 3.声符不同 • 管—筦 線—綫 • 4.偏旁位置不同 • 秋—秌 峰-峯 • 群—羣 鞍—鞌

小教《古代汉语》

小教《古代汉语》

⼩教《古代汉语》⼩教专业《古代汉语》教案2015.9本课程是为⼩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根本⽬的是为了让学⽣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化。

直接⽬的是为了让学⽣具备阅读古书的能⼒,由此通过本课的学习⽽⼊门。

本课共36学时,2学分。

要求学⽣认真学好本课,细读课本后,⼴泛阅读中国古籍。

本课程具体教学过程安排计划如下:绪论1.为什么学习本课?1)学习的意义:继承优秀传统⽂化2)教学的任务⽬的:培养学⽣阅读古书的能⼒3)课程的性质:专业性、⼯具性2.什么是古汉语?它的主要学习对象和基本内容是什么?1)古代汉语含义:相对现代汉语⽽⾔。

顾名思义,指以古代汉族为主体的⼈民所使⽤的语⾔。

它是⼀个很⼴泛的概念,⼤致包括两个系统:⼀是以先秦⼝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即⽂⾔;⼀是唐宋以来以北⽅话为基础⽽形成的古⽩话。

⽂⾔是我们主要学习对象。

2)基本内容包括⾳韵、⽂字、词汇、语法、训诂、修辞、古代为⽂化常识等。

3.汉语的历史分期如何?⼤致分四个时期:远古时期(周代前不包括周,如原始⼈时期,此时期⾄今未发现更多的语⾔遗迹)上古时期(公元⼆世纪前,包括先秦两汉或秦汉以前)中古时期(公元三世纪到⼗世纪,魏晋到唐代或秦汉以后——唐宋)近代(近古)汉语(公元⼗⼀世纪到⼗九世纪,宋代到清末或唐宋——清末)现代汉语(⼆⼗世纪到现在)由于古代的⼝语⽆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语。

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语。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今4.王⼒先⽣与古代汉语在清華⼤學、西南聯合⼤學、嶺南⼤學、中⼭⼤學、北京⼤學等校任教授,並先後兼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學改⾰委員會委員、副主任,中國語⾔學會名譽會⾧,全國政協第四、五、六屆委員,第五、六屆常務委員等職。

古书用字—通假字、假借字、避讳字(古代汉语课件)

古书用字—通假字、假借字、避讳字(古代汉语课件)

字形法
2.凭借字形,辨析通假。 由于多数通假字字形相似,其中大多是用笔画少的字 代替笔画多的本字,所以还可凭借字形去辨析通假字。 例3:操吴戈兮被犀甲。——屈原《国殇》 被——披 穿在身上 例4: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 卒——猝 仓猝间
积累法
3.常用通假字,要尽量多记 前面讲到根据读音,寻求本字,但是文言文中字的读音 是按古音读的,与今天对某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 例5: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罢—疲(古代同读pí),而今音“罢”读bà,与“疲”pí不同。 疲惫 例6: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内——纳(古代同读nà),今“内”读nèi,与“纳”nà读音不同。接纳
汉字的发展——通假字、假借字、避讳字
一、通假字
通假字,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通假字:音同本字, 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 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 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 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通假字: 本来应该写成某个字A,但偏偏不 写,写成另一个错别字B,A和B有 同音关系。B就是个通假字。
字音法
(二)怎样辨析通假字? 1.依据字音,求得本字。 阅读文言文时,遇到某个字如果用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 便可从字音相同或相近方面去寻求本字。 例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唱——倡 倡导 例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倍——背 背弃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教案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教案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通假字的概念和古今异义。

2.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通假字及其古今异义的对照。

3. 能够正确运用文言文通假字进行阅读和翻译。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通假字的概念介绍。

2. 常见的文言文通假字及其古今异义的对照。

3. 搭配例句的解析和实例演练。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篇有关文言文中通假字使用的短文,引发学生对古代文言文中通假字的兴趣,并引出课堂主题。

2. 概念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文言文通假字以及其与现代汉字的异义对照。

3. 常见通假字的对照:(1)教师列举一些常见的文言文通假字,并与现代汉字的异义进行对照说明,例如:“愈”通假为“越”、“多”、“增”,示范解读句子中使用的具体含义。

(2)学生分组合作,自选一些文言文段落,找出其中的通假字,并在小组间讨论其古今异义。

4. 搭配例句的解析和实例演练:(1)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句子,重点解析其中的通假字及其古今异义,引导学生理解其运用。

(2)学生进行配对练习,根据给定的文言文句子,选择合适的通假字填入空格中,然后互相交流、讨论答案,并进行批改。

五、拓展延伸:通过阅读其他文言文课文,或者辅助阅读一些简单文言文作品,让学生更加熟悉文言文通假字的运用,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六、课堂总结:教师对本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强调文言文通假字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的文言文阅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七、课后延伸:布置学生以文言文通假字为题目,撰写一篇与古今异义相关的短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并在下堂课上交流和分享。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需要更详细的教案或其他教育阶段的教案,请告知。

古代汉语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总结

古代汉语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总结

《古代汉语》部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列举第二单元《郑伯克段于鄢》通假字:寤:通“ ”,倒逆。

注P97例句:“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无:通“毋”,不要。

注P99例句:“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阙:通“掘”,挖掘。

注P103例句:“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古今字:大:今字“太”,表示尊称。

注P98例句: “请京, 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辟:今字“避”,避免。

注P99例句:“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厌:今字“餍”,满足。

注P99例句: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尝:今字“”,副词,品尝,体会滋味。

注P102例句:“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异体字:佗:同“他”,其也,另外的。

注P98例句: “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同“昵”,亲近。

注P100 例句: “公曰: “不义不,厚将崩。

”《公孙无知之乱》通假字:绌:通“黜”,贬低。

注P109例句: “衣服礼秩如,襄公绌之”。

游:通“”,出行, 乐。

注P110例句:“齐侯游于姑棼”。

御:通“”,抵。

注P110例句: “我奚御哉! ”税:通“脱”,解脱桎梏。

注P113例句: “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之”。

古今字::今字“嫡”,正妻所生长子。

注P109例句:“衣服礼秩如”。

见:今字“现”,出现。

注P110例句: “彭生敢见”!坠:今字“”,坠落。

注P110例句: “公惧, 坠于车”。

反:今字“返”,返回。

注P110例句: “反,诛屦于徒人费”。

路:今字“辂”,古代的一种大车。

注P112例句: “公丧戎路,传乘而归”。

辟:今字“避”,躺避。

注P112例句: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

异体字:期:同“”,一周年。

注P109例句: “期戍,公问不至”。

〈之战〉通假字:无:通“毋”,不要。

注P120例句: “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与师淹于君地”。

桀:通“揭”,举起。

注P120例句: “齐高固入晋师, 桀石以投人”。

《古代汉语》部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列举1演示教学

《古代汉语》部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列举1演示教学

《古代汉语》部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列举1演示教学通假字:寤:通“”,倒逆。

注P97 例句:“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无:通“毋”,不要。

注P99 例句:“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阙:通“掘”,挖掘。

注P103 例句:“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古今字:大:今字“太”,表示尊称。

注P98 例句: “请京, 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辟:今字“避”,避免。

注P99 例句:“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厌:今字“餍”,满足。

注P99 例句: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尝:今字“”,副词,品尝,体会滋味。

注P102 例句:“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异体字:佗:同“他”,其也,另外的。

注P98 例句: “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同“昵”,亲近。

注 P100 例句: “公曰: “不义不,厚将崩。

”《公孙无知之乱》通假字:绌:通“黜”,贬低。

注P109 例句: “衣服礼秩如,襄公绌之”。

游:通“”,出行, 乐。

注P110 例句:“齐侯游于姑棼”。

御:通“”,抵。

注P110 例句: “我奚御哉! ”税:通“脱”,解脱桎梏。

注P113 例句: “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之”。

古今字::今字“嫡”,正妻所生长子。

注P109 例句:“衣服礼秩如”。

见:今字“现”,出现。

注P110 例句: “彭生敢见”!坠:今字“”,坠落。

注P110 例句: “公惧, 坠于车”。

反:今字“返”,返回。

注P110 例句: “反,诛屦于徒人费”。

路:今字“辂”,古代的一种大车。

注P112 例句: “公丧戎路,传乘而归”。

辟:今字“避”,躺避。

注P112 例句: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

异体字:期:同“”,一周年。

注P109 例句: “期戍,公问不至”。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总是随着语言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变化的,但同时又受着语言和社会的制约。

汉字也是这样。

汉语的发展和社会用字习惯的部分移易,总对汉字的符号体系、记词功能和书写形式等不断进行调整。

高整的结果,既有代代因循、古今一致的一面(主导的一面),又有因时而异、前后相乖的一面。

这后者的历史积存,就形成了古书中的种种不同于今的用字现象。

本节只就古代汉语课程的要求,扼要介绍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等几种常见的古书用字现象。

一、古今字(一)什么是古今字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汉代的经学大师郑玄在注释“三礼”时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

如《礼记·曲礼下》:“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

”郑注:“《观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

?余,予,古今字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西周金文辞中习见;而予字最早始见于战国文字,用为第一代称词晚于余字。

于是这两个字在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构成古今字。

“余”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

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的谊字下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

”古书用古字的例子很多,比如:①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

(《城濮之战》)②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

(《案之战》)③于是翦其发。

(《顺民》)④臣错茅臣。

(《晁错传》)⑤张脉偾兴,外彊中干。

(《韩之战》)以上加“ ”号的字所记录的词,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联婚、擒拿、剪除、草介、强劲的意思。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第一章:通假字概述1.1 通假字的定义解释通假字的概念和特点强调通假字在古代文献中的普遍性1.2 通假字的原因介绍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解释由于字形、音韵相似而产生的通假现象1.3 通假字的分类按照字形的相似程度,将通假字分为几类举例说明各类通假字的例子第二章:通假字的识别与运用2.1 识别通假字的方法介绍识别通假字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分析实际例子,讲解如何判断通假字2.2 通假字的运用讨论通假字在古代文献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如何正确使用通假字2.3 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识别和运用通假字第三章:古今异义词概述3.1 古今异义词的定义解释古今异义词的概念和特点强调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文献中的普遍性3.2 古今异义词的原因介绍古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解释由于时代、语境变化而产生的古今异义现象3.3 古今异义词的分类按照词汇的性质和变化程度,将古今异义词分为几类举例说明各类古今异义词的例子第四章:古今异义词的识别与运用4.1 识别古今异义词的方法介绍识别古今异义词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分析实际例子,讲解如何判断古今异义词4.2 古今异义词的运用讨论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如何正确使用古今异义词4.3 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识别和运用古今异义词第五章: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在文献中的应用5.1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在文献解读的重要性强调了解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对于正确解读古代文献的重要性讨论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对文献研究的意义5.2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一些具体的古代文献案例,展示如何运用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知识进行解读5.3 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古代文献中的应用案例,巩固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的知识第六章: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的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的选择讨论针对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的有效教学方法介绍讲授法、互动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等在教学中的应用6.2 教学资源的利用推荐一些辅助教学的资源,如古籍、教学软件和在线数据库讲解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提高教学效果6.3 教学评价的设计设计一些评价方法,如测试、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强调评价学生对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性第七章: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7.1 古代文献的解读分析古代文献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实例讲解如何运用相关知识准确理解文献内容7.2 现代汉语的影响探讨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存续和影响举例说明古代语言现象在现代语境中的体现7.3 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语境中的应用案例,提高应用能力第八章: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的翻译问题8.1 翻译原则的讨论介绍翻译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时的原则和方法强调忠实原文、保持文化特色和可读性等翻译标准8.2 翻译实践的案例分析分析一些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的翻译案例讨论翻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8.3 翻译练习设计一些翻译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翻译能力第九章: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9.1 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强调了解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讨论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9.2 文化差异的认知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差异讲解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中的语言现象9.3 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分析跨文化语境中的应用案例,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第十章:综合练习与研究建议10.1 综合练习的设计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涵盖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的知识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10.2 研究建议的提出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些研究话题和方向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和学术资源进行研究10.3 课程总结与展望总结整个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展望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在未来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应用中的发展潜力重点和难点解析六、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如何有效地教授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古代汉语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代汉语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代汉语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古代汉语》部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列举第二单元《郑伯克段于鄢》通假字:寤:通“”,倒逆。

注P97 例句:“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无:通“毋”,不要。

注P99 例句:“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阙:通“掘”,挖掘。

注P103 例句:“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古今字:大:今字“太”,表示尊称。

注P98 例句: “请京, 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辟:今字“避”,避免。

注P99 例句:“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厌:今字“餍”,满足。

注P99 例句: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尝:今字“”,副词,品尝,体会滋味。

注P102 例句:“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异体字:佗:同“他”,其也,另外的。

注P98 例句: “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同“昵”,亲近。

注 P100 例句: “公曰: “不义不,厚将崩。

”《公孙无知之乱》通假字:绌:通“黜”,贬低。

注P109 例句: “衣服礼秩如,襄公绌之”。

游:通“”,出行, 乐。

注P110 例句:“齐侯游于姑棼”。

御:通“”,抵。

注P110 例句: “我奚御哉! ”税:通“脱”,解脱桎梏。

注P113 例句: “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之”。

:今字“嫡”,正妻所生长子。

注P109 例句:“衣服礼秩如”。

见:今字“现”,出现。

注P110 例句: “彭生敢见”!坠:今字“”,坠落。

注P110 例句: “公惧, 坠于车”。

反:今字“返”,返回。

注P110 例句: “反,诛屦于徒人费”。

路:今字“辂”,古代的一种大车。

注P112 例句: “公丧戎路,传乘而归”。

辟:今字“避”,躺避。

注P112 例句: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

异体字:期:同“”,一周年。

注P109 例句: “期戍,公问不至”。

〈之战〉通假字:无:通“毋”,不要。

注P120 例句: “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与师淹于君地”。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

文言文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梳理第一册通假字《兰亭集序》(1)悟言一室之内(通“晤”)《赤壁赋》(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游褒禅山记》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第二册《离骚》(1)(2)《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5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6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8故振慑同上。

9 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xiànɡ) ,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10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1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2 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3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14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15 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16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17 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18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19 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1、.距关距,通“拒”,把守。

2、.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教案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教案

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与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教学目标:理解并熟记常用的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与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二课时一、解题方法点拨(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方法:1.注意词的古今义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

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

如"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

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

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

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

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

如"以身徇国" ,"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所谓偏义复词,京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部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列举第二单元《郑伯克段于鄢》通假字:寤:通“”,倒逆。

注P97 例句:“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无:通“毋”,不要。

注P99 例句:“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阙:通“掘”,挖掘。

注P103 例句:“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古今字:大:今字“太”,表示尊称。

注P98 例句: “请京, 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辟:今字“避”,避免。

注P99 例句:“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厌:今字“餍”,满足。

注P99 例句: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尝:今字“”,副词,品尝,体会滋味。

注P102 例句:“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异体字:佗:同“他”,其也,另外的。

注P98 例句: “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同“昵”,亲近。

注P100 例句: “公曰: “不义不,厚将崩。

”《公孙无知之乱》通假字:绌:通“黜”,贬低。

注P109 例句: “衣服礼秩如,襄公绌之”。

游:通“”,出行, 乐。

注P110 例句:“齐侯游于姑棼”。

御:通“”,抵。

注P110 例句: “我奚御哉! ”税:通“脱”,解脱桎梏。

注P113 例句: “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之”。

古今字::今字“嫡”,正妻所生长子。

注P109 例句:“衣服礼秩如”。

见:今字“现”,出现。

注P110 例句: “彭生敢见”!坠:今字“”,坠落。

注P110 例句: “公惧, 坠于车”。

反:今字“返”,返回。

注P110 例句: “反,诛屦于徒人费”。

路:今字“辂”,古代的一种大车。

注P112 例句: “公丧戎路,传乘而归”。

辟:今字“避”,躺避。

注P112 例句: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

异体字:期:同“”,一周年。

注P109 例句: “期戍,公问不至”。

《之战》通假字:无:通“毋”,不要。

注P120 例句: “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与师淹于君地”。

桀:通“揭”,举起。

注P120 例句: “齐高固入晋师, 桀石以投人”。

翦:通“剪”,剪除。

注P121 例句: “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古今字:道:今字“导”,引导,带路。

注P118 例句: “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

禽:今字“擒”,捉拿。

注P120 例句: “禽之而乘其车”。

陈:今字“阵”,摆开阵势。

注P121 例句: “师陈于”。

异体字::同“鞍”,齐地名,今山东济南市附近。

注P121 例句:“师陈于”。

:同“俯”,弯下身子。

注P123 例句: “韩厥,定其右”。

〈子产说范宣子轻币〉古今字:说:今字“悦”,高兴,喜悦。

注P132 例句: “宣子说,乃轻币”。

第三单元〈苏秦连横约纵〉通假字:庭:通“廷”,朝廷。

注P183 例句: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策:通“册”,税册。

注P185 例句: “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通“”,冲击,撞击。

注P186 例句: “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

:通“昏”,糊涂。

注P186 例句: “皆于教,乱于治”。

赢:通“累”,缠绕。

注P187 例句: “赢滕履,负书担橐”。

:通“”,草鞋。

注P187 例句: “赢滕履,负书担橐”。

:通“黧”,黑中带黄的颜色。

注P187 例句: “形容枯槁,面目黑”。

归:通“愧”,惭愧,羞愧。

注P187 例句: “伏有归色”。

溢:通“镒”,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

注P188 例句: “黄金万溢”。

掘:通“窟”,洞穴。

P189 例句: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枢之士耳”。

伉:通“抗”,相敌,相当。

注P190 例句: “天下莫之能伉”。

:通“盍”,疑问代词,怎么。

注P191 例句:“人生世上,势位富贵, 可忽乎哉”! 诎:通“屈”,屈服。

注P186 例句: “诎敌国,制海内”。

古今字:从:今字“纵”,合纵。

注P181 例句: “苏秦连横约纵”。

禽:今字“擒”,捉拿。

注P184 例句: “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

伯:今字“霸”,指称霸。

注P184 例句: “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章:今字“彰”,明白,明显。

注P185 例句: “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受:今字“授”,授予。

注P188 例句: “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异体字::同“饰”,巧饰。

注P184 例句: “文士并,诸侯乱惑”。

:同“决”,取决。

注P189 例句: “皆欲决于苏秦之策”。

:同“煌”,辉煌。

注P189 例句: “转连骑,炫于道”。

:同“蛇”注P190 例句: “嫂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冯谖客孟尝君〉通假字:介:通“芥”,小草。

注P201 例句: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

古今字:属:今字“嘱”,嘱托,转达意愿。

注P194 例句: “使人属孟尝君”。

责:今字“债”,所欠的钱财。

注P196 例句: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反:今字“返”,归来。

注P197 例句:“责毕收,以何市而反”?说:今字“悦”,高兴,喜悦。

注P199例句: “孟尝君不说”。

异体字::同“懦”,软弱。

注P197 例句: “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

:同“遍”,全部。

注P197 例句: “券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郭隗说燕昭王求士〉通假字::通“”,跳。

注P206 例句: “若恣睢奋击, 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籍:通“藉”,践踏。

注P206 例句:“若恣睢奋击, 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古今字:指:今字“旨”,意思,想法。

注P206 例句: “诎指而事之”。

冯:今字“凭”,靠着。

注P206 例句: “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反: 今字“返”,返回。

注P207 例句:“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异体字:嘿:同“默”,静默,沉默。

注P206 例句: “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

第四单元〈项羽本纪〉通假字:繇:通“徭”,劳役。

注P252 例句: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游: 通“”,指巡视览。

注P252 例句: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

罢:通“疲”,疲困。

注P258 例句: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

承:通“乘”,趁着。

注P258 例句: “我承其敝”。

戮:通“”, ,合。

注P259 例句: “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距:通“拒”,抵挡。

注P264 例句: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游: 通“”,交往。

注P265 例句: “秦时与臣游”。

豪:通“毫”,指长而尖的细毛。

注P265 例句: “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倍:通“背”,背离,违反。

注P265 例句: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蚤:通“早”,早上。

注P265 例句: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P263:通“隙”,缝隙,本篇课文中指感情上的隔、裂痕。

注P267 例句: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以:通“已”,已经。

注P273 例句: “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

伏:通“服”,佩服。

注P277 例句: “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古今字:说:今字“悦”,喜悦,高兴。

注P258 例句: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

:今字“虻”,牛虻,吸取牛马家畜血液的一种昆虫”。

注P258 例句: “夫搏牛之不可以破”。

被:今字“披”,穿上。

注P258 例句: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

:今字“犟”,倔强。

注P259 例句: “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 不可使者,皆斩之”。

见:今字“现”,出现,存现。

注P259 例句: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量”。

:今字“强”,强大。

注P259 例句: “赵举而秦,何敝之承”。

埽:今字“扫”,指收罗,调集。

注P259 例句: “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

沈:通“沉”,沉没入水。

注P260 例句: “皆沈船,破釜甑”。

当:今字“挡”,挡住,抵挡。

注P260 例句: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采:今字“彩”,彩色。

注P263 例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内:今字“纳”,接纳,放进来。

注P264 例句: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坐:今字“座”,座位。

注P268 例句: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P266 内: 今字“纳”,入进来。

注P268 例句: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暴:今字“曝”注P273 例句: “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

寤:今字“悟”,明白。

注P281 例句: “五年之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

异体字::同“杯”注P271 例句: “沛公不胜杓”。

:同“慷”注P276 例句: “于是项王乃悲歌慨”。

:同“舣”,拢船靠岸。

注P278 例句: “乌江亮长船待”。

:同“蜂”注P280 例句: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起”。

〈田单列传〉通假字:傅:通“附”,附着,在本文中指包裹住。

注P286 例句: “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

距:通“拒”,抵抗。

注P286 例句: “淖齿既杀泯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

插:通“”,掘土的工具,类似今天的锹。

注P289 例句:“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

溢:通“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

注P289 例句: “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

无:通“毋”,不要。

P289 例句: “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

畔:通“叛”,背叛。

注P291 例句: “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

:通“敌”,敌人。

注P291 例句: “夫始如处女, 人开户”。

距:通“拒”,抵挡。

注P291 例句: “夫始如处女, 人开户;后如脱兔, 不及距”。

古今字::今字“途”,道路。

注P286 例句: “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

反:今字“返”,回来。

注P288 例句:“有一卒曰: “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

文:今字“纹”,花纹。

注P290例句: “画以五彩以文,束兵刃于其角”。

〈苏武传〉通假字:蹈:通“”,叩,轻轻敲打。

注P299 例句: “蹈其背以出血”。

畔:通“叛”,背叛。

注P300 例句: “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P299旃:通“”,一种毛织物。

注P302 例句: “天雨雪,武卧雪,与旃毛并咽之”。

去:通“”,收藏。

注P302 例句:“掘野鼠,去实而食之”。

伏:通“服”,用。

注P304 例句: “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通“欢”,指欢叙之情。

注P305 例句: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

宿:通“夙”,早。

注P307 例句: “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昔:通“夕”,晚。

注P307 例句: “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幕:通“漠”,沙漠。

注P307-308 例句: “径万里兮度沙幕”。

以:通“已”,已经。

注P308 例句: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

物:通“”,死。

注P308 例句: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