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鸽巢原理》教学设计(1)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原理》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原理》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原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鸽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鸽巢原理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鸽巢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鸽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鸽巢原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体验鸽巢原理的应用。

3. 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鸽巢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鸽巢原理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3. 案例分析: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进行解答。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鸽巢原理的应用范围和价值。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鸽巢原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鸽巢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3. 观察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鸽巢原理,探索其在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介绍与鸽巢原理相关的数学问题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

3. 组织一些有关鸽巢原理的竞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原理》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原理》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原理》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鸽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鸽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者黑板。

2. 教学卡片或者题目。

3. 学生分组,每组4-6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或者黑板,展示一个简单的鸽巢原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鸽巢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鸽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示例题目,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1. 分发课堂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互相检查和讨论答案。

3.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四、小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6人。

2. 每个小组选择一道应用题,运用鸽巢原理进行解决。

3. 各小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2. 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练习和小组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3. 教师给出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道鸽巢原理的应用题。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并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教学反思: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与鸽巢原理相关的有趣问题和实际应用案例。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和解决方案。

七、练习与提升(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3.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 设置竞赛题目,要求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5-1 鸽巢原理(1)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5-1 鸽巢原理(1)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5-1 鸽巢原理(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5-1 鸽巢原理(1)》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利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原理。

但是,对于鸽巢原理这样一个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他们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情境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鸽巢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中发现和总结鸽巢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

2.问题解决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鸽巢原理。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鸽巢原理。

2.准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用于展示和讲解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出鸽巢原理的概念。

例如,有5个鸽巢和6只鸽子,至少有一只鸽子无法放入鸽巢中。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一只鸽子无法放入鸽巢中,从而引出鸽巢原理。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呈现更多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和总结鸽巢原理。

在呈现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应用和巩固鸽巢原理。

例如,有8个小朋友要坐6个椅子,至少有一个小朋友没有座位。

让学生思考如何安排这些小朋友坐椅子,从而应用和巩固鸽巢原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鸽巢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鸽巢原理(1)》教案

鸽巢原理(1)》教案

鸽巢原理(1)》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选择了一些常见的、熟悉的事物作为研究内容,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以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核心能力。

在研究目标方面,本教案的研究目标包括理解“鸽巢原理”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鸽巢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活动,经历鸽巢原理的形成活动,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研究重点是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

研究难点则是运用“鸽巢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

在课堂设计方面,本教案的课堂设计包括谈话导入和问题探究两个部分。

谈话导入部分通过抽牌的例子引出“鸽巢原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老师为什么能料事如神。

问题探究部分则通过例1中的问题引出“总有”和“至少”的概念,让学生自由发言。

接着,学生通过摆放铅笔的方式来建立模型,通过枚举法来解决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本教案中存在一些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进行剔除和改写。

例如,第六段中的“预设1”和“不一定,也可能放在其它笔筒里。

”不是完整的句子,需要进行修正。

同时,本教案的语言应该更加规范和准确,避免出现模糊或不严谨的表述。

老师: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放置4支铅笔在3个笔筒中。

可以把它记作(4,0,0)或(,4,0)或(。

4)。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放进4支铅笔。

还有其他的放法吗?预设2:第一个笔筒放3支铅笔,第二个笔筒放1支,第三个笔筒不放。

老师:这种放法可以记作(3,1,)。

但是这3支铅笔一定要放在第一个笔筒里吗?学生:不一定。

老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放进3支铅笔。

预设3:第一个笔筒放2支,第二个笔筒放2支,第三个笔筒不放。

老师:这种放法可以记作(2,2,),但是这2支铅笔一定要放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笔筒里吗?还可以怎么记?预设:也可以放在第三个笔筒里,可以记作(2.2)或(,2,2)。

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原理》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原理》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鸽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2. 教学内容:(1)鸽巢原理的定义及证明。

(2)鸽巢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鸽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证明过程。

(2)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开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练习题。

(2)制作PPT课件,辅助教学。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课件,展示鸽巢原理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2)提问:什么是鸽巢原理?它有什么实际意义?2. 讲解鸽巢原理:(1)介绍鸽巢原理的定义和证明过程。

(2)通过PPT课件,展示鸽巢原理的证明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1)给出典型案例,让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4. 练习巩固:(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讲解答案,分析解题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鸽巢原理的概念和应用。

2. 强调鸽巢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作业布置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课堂活动1. 运用游戏教学法,设计一个关于鸽巢原理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更快地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七、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鸽巢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分配资源、安排活动等。

2. 介绍与鸽巢原理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鸽巢原理》教学设计

《鸽巢原理》教学设计

《鸽巢原理》教学设计根据题目要求,以下是一份关于《鸽巢原理》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鸽巢原理的概念和应用,掌握鸽巢原理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公式;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鸽巢原理的概念和原理,以及相关公式的应用;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鸽巢原理的概念和原理。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学生教材、鸽巢模型、计算器、白板和黑板;2.教学手段:讲授、示范、实验和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鸽巢原理的背景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鸽巢原理在工程设计、煤矿排水等方面的应用。

2.知识讲解(15分钟)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鸽巢模型,让学生从外观上了解鸽巢结构的特点。

然后,通过示范将几个相同大小的球体放入鸽巢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球体在鸽巢中的排列方式和现象。

接着,讲解鸽巢原理的概念、基本原理和相关公式。

最后,通过示例计算,引导学生掌握鸽巢原理的应用方法。

3.概念演练(2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应用鸽巢原理进行分析和解答。

例如,一个长700米的隧道,若要排水,每立方米排水管只能容纳10只鸽子,那么需要多少只排水管才能排完1万只鸽子?学生进行讨论,并列出解题的步骤。

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讨论并解答一道类似的问题,并在黑板上进行汇报和讨论。

4.实验探究(3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鸽巢原理。

首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些相同大小和质量的球体和鸽巢模型。

然后,每组按照不同的排列方式将球体放入鸽巢中,记录球体的数量和排列方式。

最后,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球体在鸽巢中的排列方式和现象,进一步加深对鸽巢原理的理解。

5.小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简要总结鸽巢原理的概念和应用,并强调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鸽巢原理》教学设计

《鸽巢原理》教学设计

《鸽巢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鸽巢原理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鸽巢原理的应用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对科学原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鸽巢原理?2.鸽巢原理的应用领域。

3.鸽巢原理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你们小时候有没有让家人帮忙照看自己的宠物?你们的家人是怎么安排的呢?”引出鸽巢原理的概念。

2.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板书介绍鸽巢原理的概念和意义。

解释鸽巢原理是在分配有限资源时,出现了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资源不足,导致无法完成分配;另一种是资源过剩,导致浪费。

鸽巢原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合理的分配,既能达到效用最大化,又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3.探究(30分钟)教师准备了几个小实验和材料:十个相同大小的木块、一把尺子。

(1)实验一:直线排列教师将十个木块摆成一排,让学生测量总长度。

然后再根据鸽巢原理进行排列,让学生再次测量总长度。

通过对比两次测量,让学生发现鸽巢原理的应用。

(2)实验二:竖线排列教师将十个木块摆成两列,让学生测量总高度。

然后再根据鸽巢原理进行排列,让学生再次测量总高度。

通过对比两次测量,让学生发现鸽巢原理的应用。

(3)实验三:三维排列教师将十个木块摆成一个长方体,让学生测量长、宽、高的大小。

然后再根据鸽巢原理进行排列,让学生再次测量长、宽、高的大小。

通过对比两次测量,让学生发现鸽巢原理的应用。

4.拓展(15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其他的鸽巢原理的实例,例如:编程的优化算法、物流配送中的最优路径规划等。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例中鸽巢原理的应用方法。

5.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再次强调鸽巢原理的概念和意义。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应用鸽巢原理,并与同学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情况。

鸽巢问题教案

鸽巢问题教案

鸽巢问题教案鸽巢问题教案3篇鸽巢问题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出示一副扑克牌。

教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取出大王和小王,还剩下52张牌,下面请5位同学上来,每人随意抽一张,不管怎么抽,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

同学们相信吗?5位同学上台,抽牌,亮牌,统计。

教师: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

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研究几个数量较小的同类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魔术”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

(1)教师:把3支铅笔放到2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请同桌二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

教师:谁来说一说结果?预设:一个放3支,另一个不放;一个放2支,另一个放1支。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两种结果)教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说得对吗?教师:这句话里“总有”是什么意思?预设:一定有。

教师:这句话里“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预设:最少有2支,不少于2支,包括2支及2支以上。

【设计意图】把教材中例1的“笔筒”改为“铅笔盒”,便于学生准备学具。

且用画图和数的分解来表示上述问题的结果,更直观。

通过对“总有”“至少”的意思的单独说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

教学设计《鸽巢原理

教学设计《鸽巢原理
六5班有39名学生是同一年出生的,至少有多少人是在同一个月过生日的?此题隐藏了12个月作为抽屉,学生解答出结论后,让小组内进行讨论,正确答案是什么,为十么?评论(0)活动4【活动】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想或方法等,鼓励学生说出想法)评论(0)活动5【活动】五、拓展
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球各5个放到一个袋子里。至少取多少个球,可以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
学生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爱动、好问,注意力不够稳定,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等。同时对身边的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究生活中的数学;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具备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活跃,能多角度思考问题,富有创新精神。因此我在数学广角这一主题中安排了 五个板块进行教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小结:当遇到类似把铅笔放进笔筒里,一定会有的存在的最少的数据时,就可以用铅笔数除以笔筒数,再用商加1找到答案。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是抽屉原理,而我们刚刚研究的铅笔和笔筒的问题就是抽屉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如果要把铅笔和笔筒的问题与抽屉原理联系起来,你觉得笔筒相当于抽屉原理中的什么?(学生可以找到是抽屉),铅笔就相当于什么?(物体)。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运用有抽屉原理来解决,你能试一试找到一个实例吗?让学生变换角色,成为小老师出题目,引起对数据的分析,铅笔数要多于笔筒数,并体验成功的快乐。再介绍抽屉原理的由来。评论(0)活动3【活动】三、课堂实践,破解密码
(2,1,1)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几支笔?(2支)2、再探讨第二组数据,把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几支笔?学生会较快得出结论:2支。让学生说出得出结论的方法
再探讨第三组数据:把6支铅笔放进5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几支笔?学生较快得出2支,让学生说出得出结论的方法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5-1鸽巢原理(1)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5-1鸽巢原理(1)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5-1 鸽巢原理(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5-1 鸽巢原理(1)》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逻辑推理、分类计数和集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并理解鸽巢原理,能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并掌握鸽巢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抽象的逻辑推理和集合概念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耐心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理解鸽巢原理,能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发现和验证鸽巢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能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对鸽巢原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好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好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3个小朋友分5块糖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保每个小朋友至少得到1块糖果?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鸽巢原理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图示和讲解,让学生初步理解鸽巢原理。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鸽巢原理与之前学习的分类计数和集合知识之间的联系。

《鸽巢原理》教学设计

《鸽巢原理》教学设计

《鸽巢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68、69页例1、例2。

二、学习目标(1)知识性目标:初步了解“鸽巢原理”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性目标: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通过实践操作,发现、归纳、总结原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性目标:通过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二)教学难点找出“鸽巢原理”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四、教具、学具准备凳子,每个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纸杯、笔。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引出课题师: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3个椅子,现在需要4个同学上来参与游戏,谁愿意来?(请4名同学站在椅子旁)师:听清要求,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4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不能有人站着,好吗?(好)。

这时教师面向全体同学,背对那4个人。

师:开始。

师:都坐下了吗?生:坐下了。

师:出现了什么情况?生:有一把椅子上坐了2个人。

师:下面的同学还想再来试一试吗?(再请4个同学上来),同学们这一次的情况又是怎样呢?生:还是和上次一样,有两个人做到了同一把椅子上。

师:如果再来一次结果是不是一样呢?生:一样,因为椅子数比人数少一,所以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都会坐两个人。

师:对,4个同学坐3把椅子,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要坐2个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原理吧!板书课题:鸽巢原理(二)合作探究1.教学例1课件出示题目:把4支笔放进3个笔筒里有几种放法?(同学齐读)师:在大家小组合作之前,老师有一个“温馨提示”,谁愿意来当小老师提示一下你的同学。

下面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边摆边叙述)根据学生叙述的情况,老师提示学生能不能用数字来简单的表示(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巡视)最后教师板书学生摆出的各种情况(4,0,0)(3,1,0)(2,2,0)(2,1,1)师:还有不同的摆法吗?生:没有了。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5-1鸽巢原理(1)说课稿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5-1鸽巢原理(1)说课稿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5-1 鸽巢原理(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5-1 鸽巢原理(1)》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几何图形、方程解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鸽巢原理是组合数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通过实例向学生介绍了利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对于组合数学中的鸽巢原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例来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能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出鸽巢原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鸽巢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具体的案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

4.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提升:对鸽巢原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鸽巢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鸽巢原理的核心内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5-1 鸽巢原理(1)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5-1 鸽巢原理(1)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5-1 鸽巢原理(1)教案一. 教材分析鸽巢原理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并理解鸽巢原理,能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鸽巢原理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鸽巢原理这样的抽象概念,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运用鸽巢原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鸽巢原理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鸽巢原理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

2.如何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释,让学生了解并理解鸽巢原理的概念和意义。

2.引导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鸽巢原理。

3.练习法:通过丰富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教学PPT或者黑板。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鸽巢原理的概念。

例如:如果有5只鸽子要放入3个鸽巢中,那么至少有一个鸽巢中会有两只或以上的鸽子。

让学生思考并解释原因。

呈现(10分钟)讲解鸽巢原理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图示,让学生理解鸽巢原理的应用。

例如,可以用鸽巢原理来解决选举中的计票问题,或者学校的分配问题等。

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练习题来运用鸽巢原理。

可以设置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解答。

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鸽巢原理的理解。

可以设置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共同解决问题。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鸽巢原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鸽巢原理例1、例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鸽巢原理例1、例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鸽巢原理例1、例2》人教新课标在教学设计中,我以六年级下册《鸽巢原理例1、例2》为例,详细描述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鸽巢原理的应用。

具体包括两个例题:例1是关于将一些物品放入鸽巢中的问题,例2是关于将一些人分配到不同组别的问题。

通过这两个例题,学生可以理解并掌握鸽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让学生理解鸽巢原理的概念,二是培养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鸽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具以及一些与鸽巢原理相关的图片和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一群鸽子停在巢上,引发学生对鸽巢原理的思考。

2. 讲解:我详细讲解鸽巢原理的概念和应用方法,通过例1和例2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鸽巢原理的基本原理。

3. 练习:我设计了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鸽巢原理的定义和例题的解题步骤,以便学生跟随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有关鸽巢原理的应用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并写出解题过程。

作业题目如下:例题:假设有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现在要将这些学生分配到5个小组中,每个小组至少要有1名学生。

请运用鸽巢原理,找出所有可能的分配方案。

答案:方案1:1个小组有10名学生,其余4个小组各有5名学生;方案2:2个小组有6名学生,其余3个小组各有4名学生;方案3:3个小组有5名学生,其余2个小组各有4名学生;方案4:4个小组有4名学生,另1个小组有6名学生;方案5:5个小组各有3名学生。

《鸽巢原理》教学设计

《鸽巢原理》教学设计

《鸽巢原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鸽巢原理》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鸽巢原理以及相关概念;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鸽巢原理的概念和应用;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复杂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本、笔记、白板、黑板、多媒体设备;2. 活动准备:相关问题的提前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对鸽巢原理的兴趣。

例如:鸽巢原理是什么?我们平时生活中会有哪些事情涉及到鸽巢原理?请举例说明。

2.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鸽巢原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并举例说明,如生活中的人口多的大城市更容易发生交通堵塞。

3. 实例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准备好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

例如:某饭店只有5个座位,但有6位客人同时到达,如何安排座位才能满足客人需求?请思考并给出解决方案。

4. 小组讨论(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应用鸽巢原理进行解决。

鼓励学生充分讨论,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并逐一让每个小组汇报解决方案。

5. 总结归纳(1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引导学生归纳出鸽巢原理的规律和应用方法。

并提示学生将这个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6.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实际问题,并运用鸽巢原理解决。

课后要求学生将解决过程和结果写在作业本上,并预备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反馈评价:在小组讨论和总结归纳环节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组内讨论的参与度等;2. 作业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评价他们是否能准确理解鸽巢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教学延伸:1. 课外拓展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或数学竞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鸽巢原理;2. 实践应用:鸽巢原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其他科目中也能有所体现,例如:可将鸽巢原理与选举、分组等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还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存在的类似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鸽巢原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鸽巢原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鸽巢原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鸽巢原理,即“如果把n个物体放到m个容器中,当n>m时,至少有一个容器内包含多于一个物体”。

我们将通过实际例子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并证明这一原理的正确性。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鸽巢原理的概念。

2. 能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鸽巢原理的本质。

2. 学会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实物道具:鸽子和鸽巢模型。

2. 多媒体课件:包含相关例题和图表。

3.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计数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把12个苹果放到11个篮子里,引导学生思考,引出鸽巢原理。

2.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并理解鸽巢原理。

3. 解释:教师讲解鸽巢原理的定义和意义,通过图表和例题进行解释。

4. 应用: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如把24本书放到5个书架上,应用鸽巢原理。

板书设计1. 《鸽巢原理》2. 定义:如果把n个物体放到m个容器中,当n>m时,至少有一个容器内包含多于一个物体。

3.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把24本书放到5个书架上。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实例,用鸽巢原理进行解释。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鸽巢原理。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鸽巢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理解鸽巢原理的本质1. 直观演示:使用鸽子和鸽巢的模型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看到当鸽子数量多于鸽巢时,必然会有至少一个鸽巢中有多于一只的鸽子。

这种直观的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鸽巢原理的直观理解。

2. 抽象概括:在直观演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

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将12个苹果放入11个篮子中,是否每个篮子都只能放一个苹果?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鸽巢原理的抽象概念。

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讲解 鸽巢原理

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讲解 鸽巢原理

“鸽巢原理”(一)问题导入放铅笔。

过程讲解1.理解关键词“总有”和“至少”(1)“总有”是一定有的意思。

(2)“至少”是指最小的限度,可能比已知情况多,也可能与已知情况相等。

2.用不同的方法证明题中的观点(1)用枚举法证明。

借助学具,实物操作,将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并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摆出来,如下图所示:操作指导操作时不需要给3个笔筒标上序号,因为把4支铅笔不管放进哪个笔筒中,都视为同一种情况。

由此发现,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一共有4种情况,在每种情况中,都一定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

(2)用数的分解法证明。

把4分解成3个数,如下图所示:重点提示枚举法和数的分解法的优点是形象、直观,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数目比较大,操作起来就较为麻烦。

由此发现,把4分解成3个数,与(1)中的枚举法相似,共有4种情况,每种情况分得的3个数中,至少有1个数是大于或等于2的。

(3)用假设法证明。

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假设先在每个笔筒中各放1支铅笔,那么3个笔筒中就放进了3支铅笔,还剩下1支。

把剩下的1支铅笔再放进任意一个笔筒中,则这个笔筒中就有2支铅笔了。

以上三种方法都足以证明: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

3.认识“鸽巢问题”像上面这样的问题就是“鸽巢问题”,在这里,“4支铅笔”就是“4个要分放的物体”,“3个笔筒”相当于“3个鸽巢”。

把此问题用“鸽巢问题”的语言描述就是:把4个物体放进3个鸽巢中,总有一个鸽巢中至少有2个物体。

4.理解“鸽巢原理”(一)(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

同理,把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中,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

思想方法解读鸽巢原理中蕴涵着数学模型思想。

数学模型思想就是把现实生活中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出发,通过转化,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求得解决的一种数学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鸽巢原理》教学设计
修水二小向娟红
一、教材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至69页
二、教学目标:
1.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教学难点:理角“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师:这有一副牌(抽掉大、小王),老师用它变一个魔术,想看吗?这个魔术的名字叫“猜花色”。

老师请5名同学每人随意抽一张牌,我能猜到,至少有两位同学的手中的花色是相同的,你们信吗?
师:谁能猜一猜,我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结果?
2.揭示课题,板书“鸽巢原理”
师:刚才老师和这5名同学合作展示了鸽巢原理中最简单的一种问题。

鸽巢原理很神奇,我们用它可以解决很多有趣的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神秘的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展示生活中的一种简单的“鸽巢原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为原本枯燥的数学课注入活力。


(二)合作探究建立原理模型
1. 小组合作探究,初步感知“鸽巢原理”
(1)课件出示简化后的例题1(将3支笔放进两个笔筒里,你有几种放法?
同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学生拿出准备的3枝笔,2个笔筒,摆一摆,想一想共有有几种放法?然后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汇报展示
学习小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成果。

要求学生边摆边说,老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草图。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放法:
放法1 或
(引导学生明确虽然摆放的顺
序不一样,但是同一种放法)
放法或
师:还有别的放法吗?
生:没有了。

师:是的,就这两种放法。

除找到不同的放法之外,哪个小组还有其它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问题:
(1)“总有”是什么意思?(一定有)
(2)“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我们把3枝笔放进2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
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了这个结论。

(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总结:只要放的铅笔比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

(设计意图:让每个小组动手操作探究,让同学充分发表自已的看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鸽巢原理)
2.优化方法,进一步理解规律。

(1)出示问题:刚才同学们通过动手摆放,用列举的方法很快发现了规律,但如果是把4枝笔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几枝铅笔?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那么,你们是不是还用一一摆放的方法来找答案呢?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简单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
(2)小组带着问题再次展开合作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问题中的要点,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平均分”的方法
(3)学生汇报展示,教师边板书。

4
1
引导学生归纳出这种放法就是“平均分”。

老师重复演示“平均分”放
法。

板书:平均分
师:既然用平均分的方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应该怎样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
生:4÷3=1 (1)
师:4指的是什么?3呢?商1呢?余数1呢?
生1到台前边摆边解读自己的理解。

教师重点强化商1指的是什么?余数1指的是什么?最后用商加()就得出答案。

(4)学以致用,进一步强化规律。

课件出示:①将5枝笔放入4个笔筒,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去了()枝笔?
②将50枝笔放入49个笔筒……
(3)将1000枝笔放入999个笔筒……
学生先独立试解,然后汇报交流(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解释一下你的想法吗?你可以用算式表示出你的理解吗?)
生1:平均分
生2:商加余数在这里老师不作过多解释,
生3:商加1 表明持“待定”态度
3、全面总结规律
(1)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改编后的例2: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了()几本书?
当学生自主解决完这个问题后可能会出以下几种情况:
生列式计算5÷3=1 (2)
生1:至少放3枝,商+余数。

生2:至少放2枝,商+1。

(2)引导学生用“摆的方法”验证哪个是正确答案。

选择答案是“至少放3枝”的学生用平均分的放法台前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改编例题,故意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矛盾,然后通过学生操作学具直观演示,从而正确找到规律,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地理解至少数是“商+1”而不是“商+余数”这个规律。


三、分层设计练习,拓展延伸
1、基础题(活学活用)
(1)用所学知识解释课前魔术“猜花色”。

(2)师:请13名同学起立。

你们信吗?我能猜出你们13个人中至少有2个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信吗?(学生现场点名报月份)谁能解释这其中的道理?
(3)书上第68页“做一做”
2. 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抽屉原理相关资料
四,全课总结,学生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