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学分:4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30学时先修课程要求:动物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适应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材:微生物学,袁生主编,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国家规划教材)参考教材:1、《微生物学》,沈萍陈向东主编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国家规划教材)2、《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微生物学》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和育种、生态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农业、工业、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熟悉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了解国外微生物学最新进展及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以细菌、真菌、病毒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和主要特征;掌握微生物遗传变异的一般规律及传染与免疫的知识;(2)熟悉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的特点;熟悉微生物育种的一般方法和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学、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微生物生态及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系统发育与分类。
2、基本技能(1)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特别是利用油镜观察细菌的方法;掌握微生物的制片染色技术;(2)熟悉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测定及数量测定技术;熟悉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及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技术。
(3)通过综合实验(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及未知菌革兰氏染色鉴定)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微生物的四大操作技术,并初步了解微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N2020008《病理学》教学大纲(56学时)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编号: N2020008英文名称: Pathology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 56 讲课学时:47 实验学时:9学分:3.5适用对象: 中医学、中医学(5+3一体化)、中医学(5+3一体化)修园班先修课程: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主要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中医专业开设病理学课程,目的是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从现代医学角度对患病机体的病理变化有一个完整的动态认识,同时也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医药学的诊疗和研究奠定必要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和理论。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形态结构、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和转归,从而认识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病理学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
理论教学内容又分为总论和各论。
总论主要学习不同疾病的共同的基本规律,各论主要学习各系统疾病的特殊规律。
理论教学应重视病理形态变化与功能代谢、临床表现的联系,重视病变局部与整体的联系,适当联系疾病的防治,适当介绍国内外病理学新进展。
实验教学要求学会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病理变化的方法,并能应用病理学知识综合分析病理学变化,能对所学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进行独立分析、作出初步结论。
病理学的教改基本要求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绪论【教学要求】了解病理学的内容、任务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1.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2.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3.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4. 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病理学实验指导
6、遵守教研室和实习室各项规章制度。
四、绘图和实习报告描绘病理切片病变简图及书写实习报告是病理学基本技能(或基本功),可以提高观察病变、分析和描述病变的能力。
对培养临床医师书写病历、手术记录、分析临床症状及科学研究均有帮助。
描绘病变要求选择有代表性部分,真实简明的绘出病变特点。
应根据自己观察的病变特点,联系理论课内容,客观的分析,精练地写出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的书写格式如下:(举例)第十四章传染病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要求:(抄写本章“实习目的要求”的内容)二、实习内容:(抄写本章实习的“内容’,大标本、切片的具体名称可不写)三、绘图(或其它内容):淋巴结结核绘图组织切片观察与描述:1、低倍镜:可见正常淋巴组织结构,在淋巴细胞中可见散在结节状病灶及灶性红染无结构、颗粒状物质,即干酪样坏死。
2、高倍镜:结节状病灶由上皮样细胞、朗罕巨细胞、干酪样坏死及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构成,即结核结节(对上皮样细胞和郎罕巨细胞可详细描述)。
病理诊断:(左颈部)淋巴结结核实习报告人:×××报告日期:2000年7月15日(程瑞雪)3、心肌肥大(hypertrophy of myocardium)(1)高血压患者心脏体积大于正常,重量增加;(2)切面以左心室肥厚为主(为什么?);乳头肌增粗;(3)心腔扩大不明显(向心性)。
4、肝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liver)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色苍白浑浊。
请推测其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5、肾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kidney)肾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色苍白浑浊,皮髓质分界不清。
6、脾被膜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of spleen capsule)脾脏淤血、肿大,包膜(或部分包膜)增厚,呈灰白色,半透明毛玻璃样、质硬(似在局部涂上一层糖衣,故俗称“糖衣脾”)。
家畜病理学第五版第七章复习重点——炎症
7、炎症名称来由:原意表示患病部位发热,好似火焰燃烧。
公元前38年,古罗马蔡里萨斯(Celsus)提出患病(体表)部位症状:发红、肿胀、发热和疼痛。
以后伽伦(Dalen)附加第五个症状:官能障碍命名法:器官名称+“炎”概念: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致炎因子引起损伤所发生的防御反应。
(图)一、炎症的原因⒈生物性因子: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炎症又称感染。
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寄生虫(最常见)⒉物理性因子:紫外线、烧伤、放射线等造成组织损伤后均可引起炎症反应。
⒊化学性因子:外源性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松节油等的损伤可导致炎症。
内源性化学物质,如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体内代谢产物的堆积也常引起炎症。
⒋异常免疫反应:异常免疫反应所造成的组织损害而引起各种类型的免疫反应性炎症。
如在皮内注射结核菌素可引起致敏动物的局部炎症。
二、病理变化(一)、变质定义:炎症局部组织的变性和坏死⒈形态变化:⑴实质:实质细胞变性、坏死⑵间质:胶原纤维肿胀、纤维素样变性、粘液样变性、毛细血管损害。
⒉代谢变化:⑴分解代谢↑→H+↑→不利于微生物生长、不利于白细胞活动⑵组织内渗透压↑⒊炎症介质形成和释放:血管扩张,通透性↑炎症介质概念: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体液产生,参与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
作用:血管扩张,通透性↑,趋化作用,发热,疼痛及组织损伤等。
种类:细胞源性和血浆源性。
出液中含盐类和小分子蛋白,也称浆液)。
损伤严重时,大分子的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也能渗出,纤维蛋白原在坏死组织释放的组织因子作用下转变为纤维素。
⒈血流动力学改变⑴局部组织缺血:微动脉短暂收缩使局部组织缺血,持续几秒至几分钟不等(局部交感N兴奋)。
⑵动脉性充血:其后微循环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局部血容量增多-动脉性充血(炎性充血)。
是急性炎症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标志,持续时间不等,长的可达几小时。
⑶淤血:随着炎症的发展,由于炎症介质的作用,血管进一步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血管内血浆渗出,造成血液浓缩,血流变慢(淤血),此时轴流加宽,白细胞靠边并附壁,阻碍血液流动;同时由于渗出液对血管壁的压迫,血流进一步减慢,最终发展为血流停滞。
兽医病理学重点
兽医病理学重点On May 16, 2022, I was in my prime and had a good time.兽医病理学重点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一、充血:一动脉性充血:指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动脉性充血可分为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两种;病理性充血又可以分为炎性充血、侧枝性充血、贫血后充血如:瘤胃鼓气后放气;充血的病理变化:体积稍微肿大,颜色潮红,代谢旺盛,温热;二静脉性淤血: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器官或组织中的血量增多,简称“淤血”; 1.淤血的类型和原因有:(1)全身性淤血:由于心力衰竭和胸内压增高;如:心衰,心肌炎,心包炎、胸膜及肺脏疾病等;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右心衰竭导致大循环淤血;2局部性淤血:由于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2.淤血的病理变化:颜色暗红色,稍微肿大,微冷;槟榔肝:指慢性肝淤血的同时有脂肪变性时,淤血的中央静脉及邻近的肝窦区域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使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区与土黄色脂肪变性区相间,状似槟榔花纹;二、出血:指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1.原因和类型:1破裂性出血2渗出性出血: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而漏出到血管外;2.病理变化 1内出血血肿:指小血管破裂时流出的血液积聚在组织间隙或器官的被膜下,并挤压周围组织;瘀点:指渗出性出血时,出血点直径一般不超1mm;瘀斑:指渗出性出血时,出血点直径一般为1~10mm;出血性素质:指全身性渗出性出血的倾向;2外出血:咳血、吐血等;三、血栓形成: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1、血栓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1血管内膜的损伤:暴露其内的结缔组织→激活凝血因子凝血释放组织因子血小板粘集2血流状态的改变:a、血轴流向血管壁靠拢;b、血流缓慢形成旋涡,使凝血因子堆积;3血液性质的改变:即血小板与凝血因子质和量都发生改变,是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因素;2、血栓形成的过程1血小板粘集和白色血栓形成2血液旋涡和形成混合血栓3血液凝固和形成红色血栓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指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的一个以血液凝固性障碍,微循环内广泛微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1、机理:1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2组织严重损伤,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2、主要变化:微血栓形成和器官功能障碍、出血、休克和贫血;五、梗死:指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坏死;梗死按颜色分可分为红色梗死和白色梗死两类;1、贫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少而呈灰白色,又称为白色梗死;常见于血管吻合支少、组织结构较致密的组织;如肾、心等;2、出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多而呈暗红色,又称为红色梗死;常见于血管吻合支较多、组织结构较疏松的器官;如肺、肠等;六、休克:微循环血液灌流不足导致重要器官机能代谢紊乱和结构损伤的一种全身性病理过程;根据休克的血液动力学特点,休克可分为低动力型低排高阻型和高动力型高排低阻型两类;发生共同环节:微循环灌流压降低、微循环血流阻力增加、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改变;分期: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微循环衰竭期;第二章水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一、水肿:等渗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过多;水肿不是独立性疾病,而是在许多疾病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的病理过程;积水:指浆膜腔内有大量液体积聚;水肿液主要来自于血浆,其比重决定于其中蛋白质的含量;类型和机理: 1局部性水肿2全身性水肿:其中营养不良性水肿的机理主要是低蛋白血症;二、水中毒:低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出现脑水肿,并出现一系列症状;三、脱水:1、高渗性脱水:以失水为主,失水大于失钠的一型脱水;原因:饮水不足、低渗性体液丢失过多;表现:患畜口渴、少尿、皮肤皱缩等;2、低渗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的一型脱水;3、等渗性脱水:失钠与失水的比例大体相当;原因:大量等渗性的体液丢失;治疗原则: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临床上常用1份5%葡萄糖加1份生理盐水来治疗;四、酸碱平衡紊乱体液PH是因血浆HCO3-/H2CO3的比值决定的,正常比例为20:1;当小于20:1时,则为酸中毒;大于20:1为碱中毒;1、代谢性酸中毒:体内固定酸增多或碱性物质丧失过多,而呈现的以血浆中NaHCO3碱储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病理过程;如:发热;2、呼吸性酸中毒:由于肺泡通气或换气不足,CO2排出困难,或因CO2吸入过多而致血浆中H2CO3浓度原发性增高的病理过程;3、代谢性碱中毒:由于体内碱性物质摄入过多或/和酸性物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NaHCO3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病理过程;4、呼吸性碱中毒:由于CO2排出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降低为特征的病理过程;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外呼吸障碍而导致缺氧时,一般先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第三章组织与细胞损伤一、萎缩:指已经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发生体积缩小的过程;类型:1、生理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依据病变范围可分为全身性萎缩和局部性萎缩;其中脂肪组织的萎缩发生最早且最显着,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二、变性一颗粒变性:指实质脏器的功能细胞胞浆内出现大量的细小的蛋白颗粒,同时细胞肿胀,功能低落;常见于心、肝、肾等实质脏器;二水泡变性:指实质脏器的功能细胞胞浆内出现大小不一的水跑,同时细胞肿胀,功能低落;常见于心、肝、肾等实质脏器;三脂肪变性:实质脏器的功能细胞胞浆内出现大小不一的游离脂肪小滴,同时细胞肿胀,功能低落;常见于心、肝、肾等实质脏器,其中肝脏最易出现脂肪变性,如:槟榔肝;三、坏死:指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细胞死亡可分为生理性死亡和病理性死亡两种方式和途径;1、病理变化:细胞核的变化是判断坏死的主要依据,在光镜下可见:1核浓缩:染色质浓缩、染色加深、核体积缩小;2核碎裂:核染色质碎片随核膜破裂而分散在胞浆中;3核溶解:核染色变淡,进而仅见核的轮廓,最后完全消失;2、类型1凝固性坏死:在蛋白凝固酶的作用下,坏死组织发生凝固;坏死组织灰白或黄白色,质地干燥,界限清楚;有贫血性梗死、干酪样坏死、蜡样坏死、脂肪坏死;2液化性坏死:组织因受蛋白分解酶作用,迅速溶解成液体状;坏死组织分界不清楚、柔软、湿润;3坏疽:指组织发生坏死后,受外界环境影响和腐败菌感染而形成的特殊的病理学变化;A、干性坏疽:常见于皮肤,坏死的皮肤干燥、变硬,呈褐色或黑色由于硫化铁的影响;B、湿性坏疽C、气性坏疽3、影响与结局1溶解吸收:由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或由淋巴管或小血管吸收;2腐离排出:坏死区周围发生脓性溶解,造成坏死物和周围组织分离;3机化和包囊形成:4钙化:凝固性坏死物发生钙盐沉着;第四章适应与修复一、代偿:分为代谢代偿、结构代偿、机能代偿三种;二、适应化生:已发育成熟的组织在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在形态上和功能上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三、修复1、再生:血细胞、上皮细胞的再生能力强;2、肉芽组织:是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所形成的富有毛细血管的幼稚的结缔组织;其中有许多炎症细胞,因此具有抗感染能力;3、创伤愈合:基于创伤的条件不同,创伤愈合可分为第一期愈合直接愈合和第二期愈合间接愈合两类;4、影响修复的因素:包括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两方面;四、病理产物的改造1、机化:指病理产物被新生的纤维结缔组织肉芽组织所取代的过程;2、包囊化3、钙化第五章炎症一、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一变质组织损伤:变性和坏死;二渗出血管反应: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1、概念1炎症渗出:炎症过程中,血液成份一定有血浆通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灶的过程;炎症浸润:炎症过程中,血液中白细胞穿过血管壁进入炎区,并在炎区组织间集聚,称之为炎症浸润;炎症渗出液的作用有:稀释毒素、渗出液里常常含有抗体,可以杀灭病原;阻止病原和病理产物的移动;促进吞噬;2炎症介质:指在炎症过程中,由局部组织细胞或血液释放的,参与或引起炎症的化学物质;主要的炎症介质有:活性胺如组胺,五羟色胺、酸性酯类如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激肽类如缓激肽;炎症介质的共同作用有: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升高;有趋化作用;引起机体发热;致痛作用;引起组织损伤;2、白细胞渗出1白细胞游出的过程A、附壁与粘着:白细胞由轴流进入边流并贴近血管内皮细胞滚动,然后与内皮细胞粘附,不在滚动的过程;B、白细胞游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后通过阿米巴运动穿过血管壁,游走到炎症灶中的过程;C、趋化作用:白细胞穿过血管壁后,向炎症灶集中的过程;2炎症细胞的类型A、嗜中性白细胞:常见于急性炎症的早期;B、嗜酸性白细胞:常见于寄生虫性炎症;C、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D、淋巴细胞:常见于慢性炎症;三细胞增生二、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一炎症的局部表现是红、肿、热、痛、机能障碍;红——炎性充血、淤血;肿——充血、淤血、炎性渗出等;热——充血、代谢旺盛;痛——炎症介质或炎性产物的刺激;机能障碍——变质、渗出和增生的共同影响;二炎症的全身反应为:1.发热; 2. 外周血白细胞增多;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机能加强;4.血清急性期反应物形成非抗体物质;三、炎症的类型1、变质性炎症:以变质过程即变性和坏死显着,渗出和增生较次之;2、渗出性炎症:病变以渗出为主,炎症灶内有大量渗出物形成;1浆液性炎:炎症以浆液渗出为主;2卡他性炎:3纤维素性炎: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为特征的渗出性炎症;A、浮膜性炎症:渗出的纤维素形成一层淡黄色、有弹性的膜状物被覆于炎灶表面,易于剥离;如绒毛心:即纤维素性心外膜炎;B、固膜性炎症:渗出的纤维素与坏死的黏膜组织牢固结合在一起,不易剥离,剥离后留下溃疡;4化脓性炎:以大量嗜中性白细胞渗出为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的一种炎症;脓肿:器官组织内局限性化脓性炎;蜂窝织炎:指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表面化脓:粘膜或浆膜的表面化脓性炎;5出血性炎3、增生性炎症肉芽肿性炎症:在炎症局部形成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如结核;第六章肿瘤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肿瘤的异型性:也称间变,是指肿瘤细胞形态结构与正常组织细胞的差异性;恶性肿瘤异型性大,分化程度越低;恶性肿瘤细胞常出现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肿瘤的生长方式有:膨胀性生长、浸润式生长、弥散式生长、突起性生长;恶性肿瘤的转移主要有血道、淋巴道、种植性转移三种形式;肿瘤种植性转移:浆膜腔内肿瘤的瘤细胞可以脱离并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各器官的表面,形成多数的转移瘤;癌:指来自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第七章发热发热:是由于机体受发热激活物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一、发热过程分期及各期特点和主要临床表现1、增热期:特点:产热大于散热;表现:兴奋不安,食欲减退,脉细快,恶寒,少尿或无尿;2、极热期高热期:又称高温持续期;特点: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表现:精神沉郁,粪干尿少,皮温高,呼吸心跳加快,眼结膜红;3、退热期:特点:散热超过产热,体温不断下降;表现:体表血管舒张,出汗,尿多;二、热型稽留热:高温、高热,并持续数日不退,温度变化一昼夜在1℃以内;如:急性猪瘟;第八章心、血管系统病理一、心扩张:指心脏增大、心腔扩大的现象;心扩张按其发展情况通常分为心脏紧张性扩张和肌源性扩张两类;二、心包炎:指心包的壁层与脏层的炎症,通常心包腔内积聚着大量的炎性渗出物;1、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指以大量浆液和纤维素渗出为特征的炎症;炎症时间持久后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因心脏搏动形成绒毛状外观,称为“绒毛心”;2、创伤性心包炎是由于心包受到机械性损伤而引起的炎症;主要发生于反刍动物;三、心内膜炎:指心内膜的炎症,通常以瓣膜性心内膜炎为主;心内膜炎按发展和病变特点分为溃疡性心内膜炎和疣状心内膜炎;1、原因:主要是细菌感染,如丹毒杆菌、金色葡萄球菌;2、病理变化:1疣状心内膜炎:指以心脏瓣膜轻微损伤和出现疣状赘生物为特征的炎症;一般由慢性、亚急性细菌感染;病变:瓣膜血流面可见黄白色突起赘生物疣状,即白色血栓,后期结缔组织增生,赘生物机化变硬,呈灰白色,与瓣膜紧密相连;2溃疡性心内膜炎:指以心瓣膜受损较严重,炎症侵及瓣膜深层,发生明显的坏死为特征的炎症;一般由毒力较强的化脓菌感染;病变:瓣膜上出现坏死灶,后形成溃疡,溃疡面有血栓形成;坏死发展可致瓣膜穿孔、破裂,炎症后期,血栓机化形成灰黄色坚硬赘生物;四|、心肌炎1、实质性心肌炎:指以心肌纤维的变质性变化为主,渗出、增生性变化较轻微的炎症,呈急性经过;有的病例心脏上可见灰黄色条纹病灶围绕呈环层状分布,形似虎皮的斑纹,故称“虎斑心”;2、间质性心肌炎:指以心肌间质的渗出与增生变化为主,心肌纤维的变质性变化较轻微的炎症;3、化脓性心肌炎:指以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渗出和脓液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炎症;五、心肌病:指以心肌纤维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而炎症不明显的疾病;第九章呼吸系统病理一、肺气肿:肺内空气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扩张;肺气肿依气体存在部分分为肺泡性肺气肿和间质性肺气肿;二、肺炎:1、小叶性肺炎:又称支气管肺炎,病变常从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开始,然后蔓延到邻近的肺泡,肺泡内渗出物主要为浆液,每个病灶大致在一个肺小叶范围内;2、间质性肺炎:指发生于肺泡壁、支气管周围、血管周围及小叶间间质的炎症,肺泡腔内也有不等的炎性渗出物;3、大叶性肺炎:是以肺泡内大量渗出纤维素为特征的急性炎症,炎症侵犯一个大叶,甚至一侧肺叶或全肺;大叶性肺炎顺序地经过1红色充血期: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2红色肝变期: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素渗出;肺肝样变的病变基础是凝结的纤维素;3灰色肝变期:其病变基础是大量脓细胞和纤维素渗出;4溶解消散期4、肺炎的共同影响1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引起呼吸膜的增厚,导致缺氧、窒息、呼吸性酸中毒;2毒血症:细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以及细菌毒素和炎性产物作用;5、肺炎病灶的共同结局:a、完全消散;b、机化、钙化、包囊化;c、脓肿的形成;d、胸膜炎;e、肺坏疽;三、呼吸功能不全窒息:氧压降低的同时伴有CO2浓度增高;第十章消化系统病理一、胃肠炎1、急性卡他性胃肠炎2、慢性胃肠炎:按其基本变化可分为肥厚性胃肠炎和萎缩性胃肠炎两类;3、卡他性出血性胃肠炎如:猪痢疾:在大肠结肠部位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4、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指肠粘膜有较深层的坏死,渗出的纤维素与坏死物等形成假膜附着牢固,若强行剥离,则留下较深的溃疡;又称为“固膜性肠炎”;如:局灶性:慢性猪瘟的大肠纽扣状溃疡;弥漫性:小鹅瘟时:发生固膜性肠炎,在小肠的空肠和回肠有渗出的纤维素和坏死物凝聚形成栓样物称为“肠栓”,堵塞肠管;二、腹泻:排泄次数增多,稀,且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三、肝炎:病毒性肝炎、寄生虫性肝炎;四、肝硬化:指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之后,继而肝细胞再生形成结节,以及结缔组织广泛增生,使肝脏变硬,功能低落;1、门脉性肝硬化1主要特征是:肝组织受损呈现变性、坏死而转为慢性经过,使汇管区和小叶间纤维性结缔组织广泛增生和网状纤维胶原化,从而渐发展为以假小叶为主要特征的肝硬化;2眼观病变为:a、初期:肝肿大,质地稍硬,质量略有增加;b、后期:体积缩小,质变坚硬,呈黄褐色或黄绿色,表面及切面有颗粒状结节;2、坏死后肝硬化;3、寄生虫性肝硬化五、肝功能不全:血氨浓度的升高是肝脏功能衰竭的重要特征;严重肝功能不全时常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引起肝性昏迷;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病理一、肾病:指肾脏的肾小管发生变性和坏死而无炎性变化的疾病;1、肾病的一般原因:中毒:1外源性的毒素:Hg,As等/药物:磺胺等;2内源性的毒素:尿酸盐沉着等;2、眼观病变:双侧肾肿大,苍白,柔软,切开纹理模糊,分不清皮、髓质;二、肾炎:指以肾小球及其间质的炎症性变化为特征的疾病;分类:肾炎按炎症基本部位和性质分为肾小球性肾炎、间质性肾炎和化脓性肾炎;1、急性肾小球性肾炎大红肾:急性肾小球性肾炎时,两肾肿大,鲜红色,表面可见灰白色云雾状花纹,剖面皮质部斜着对光晃动时见有小红点为充血出血的肾小球;2、慢性弥漫性间质性肾炎肾硬化:肾脏变小、变硬,间质增生而实质萎缩退化;3、局灶性间质性肾炎:如:白斑肾4、临床联系急性肾炎时,尿量少甚至无;慢性肾炎时,尿量多;三、肾功能不全:指肾脏的泌尿及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而引起全身性的病理过程;尿毒症:是肾功能不全最严重的表现,是由于肾功能衰竭而导致应从肾脏排出的毒性物质在体内蓄积所引起的机体自体中毒的综合性症候群;第十二章神经系统病理一、非化脓性脑膜脑炎1、渗出血管套管现象:在脑组织的血管周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聚集而形成“袖套状”, 细菌感染时血管套的细胞以中性白细胞为主,病毒感染时以淋巴细胞为主;2、变质卫星现象: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后,小胶质细胞环绕神经细胞;嗜神经细胞现象:小胶质细胞向其靠近并吞噬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3、增生胶质细胞增生:增生的小胶质细胞围绕在变性的神经细胞周围;二、化脓性脑膜脑炎三、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脑炎仅见于猪食盐中毒四、脑软化:如雏鸡缺乏维生素E;五、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神经症状:神经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临床症状;痉挛按发作表现可分为阵发性痉挛和持续性痉挛两类;轴索反应:为神经细胞中心性染色质溶解的一种,通常发生于较大的运动神经细胞的轴突受损伤后,因此命名;第十三章疾病病理1、败血症败血症时,脾脏肿大分为败血性脾肿和反应性脾肿两类;1败血性脾肿:以急性炭疽病为代表,其病变基础为急性脾炎和严重出血;2反应性脾肿:以急性猪丹毒为代表,其病变基础为急性脾炎;2、尸征:指动物尸体,由于组织自溶与外界环境及细菌的影响,发生明显的变化;包括尸冷、尸僵、尸斑、血液凝固、尸体自溶与腐败等;一、炭疽1、败血型炭疽:尸僵不全,天然孔流血,严重的出血性素质,多部位出血性胶样浸润,败血脾,全身淋巴结出血性炎;2、痈型炭疽:咽炭疽、皮肤炭疽痈、肠炭疽痈、肺炭疽痈;二、巴氏杆菌病1、牛巴氏杆菌病咽喉部、颈部明显水肿,为红黄色胶样水肿液;出血性素质,肺充血和浆液性炎;全身淋巴结出血;出血性胃肠炎;2、禽巴氏杆菌病全身小点出血;肺炎、胸膜炎或心包炎;肝坏死肝脏表面有细小、密集、分布均匀的坏死灶;肠炎;三、猪丹毒一急性1.全身淋巴结充血,水肿,轻度出血;2.皮肤红疹:大片皮肤潮红,指压不退色初退;3.急性出血性肾小球肾炎:即“大红肾”,两肾肿大,鲜红色,表面可见灰白色云雾状花纹,剖面皮质部斜着对光晃动时见有小红点为充血出血的肾小球;4.急性脾炎:反应性脾炎,脾脏肿大,紫红色;5.出血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胃和十二指肠粘膜出血,尤其是幽门圆枕樱桃红;二亚急性:皮肤疹块;三慢性:皮肤坏疽、增生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四、猪链球菌病败血型:明显的出血性素质,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浆膜炎,关节炎,肺充血水肿和出血,皮肤紫绀,出血性淋巴结炎;五、猪瘟一急性猪瘟的诊断性病变1.出血性素质:全身小点出血,尤其是皮薄部位;2.全身淋巴结大理石样出血:此为一种中等程度出血,外观暗红色,切面见包膜下有出血带及小梁周围条斑状出血,而使淋巴结剖面呈现大理石样花纹,所以称之为大理石样出血;3.肾出血:呈雀蛋样外观,皮质部及髓质均有出血点;4.脾出血性梗死:边缘有指头大,呈黑红色的梗死灶;5.肠道粘膜盲、结、直肠点状出血,淋巴滤泡坏死成圆形小溃疡;6.非化脓性脑膜脑炎;二慢性猪瘟的诊断性病变大肠结肠、盲肠和直肠钮扣状溃疡,扁桃体坏死和溃疡;六、口蹄疫出现水疱,常发部位顺序为:猪为蹄部、鼻、口腔;牛为口腔、踢、乳房;牛恶性口蹄疫时出现虎斑心;七、鸡新城疫的诊断性病变1.全身性小点出血皮下、肌肉、肠道等;2.消化道病变:是急性败血型的特征性病变,整个消化道都出现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尤其是小肠出血坏死,腺胃出血;3.非化脓性脑膜脑炎;4.小鸡呈急性经过,为上呼吸道的卡他性炎症;5.产蛋鸡有腹膜炎,卵巢炎;八、禽流感禽流感因病毒毒株和其它因素的影响,所引起的病理变化不同;急性型:鸡冠、肉髯肿大;心肌炎、心包炎;腺胃乳头水肿、出血,肌胃角质层下出血、肌胃与腺胃交界处呈带状或环状出血;小腿和趾部皮下出血、水肿;胰腺坏死 ,呼吸道有浆液性到干酪样不等的渗出物,气管粘膜水肿、出血;输卵管炎等;九、兔出血症兔瘟的诊断性病变1.出血性素质:指机体出现全身性渗出性出血的倾向,具体表现在全身皮肤、粘膜、浆膜出现许多的出血斑点;2.红气管:上呼吸道充血、出血,气管及支气管内有带血的泡沫液体;3.红斑肺:肺表面及深层有瘀斑;4.大红肾:两肾充血潮红,肿大,皮质部密布针尖大小的红点为充血出血的肾小球;5.黄土肝:肝脏淤血,变性、肿大、黄土色,切面无光泽,其本质为弥漫性肝组织坏死;十、鸭瘟皮肤出血,头颈浮肿,食道糜烂,肠道和泄殖腔出血和溃烂,肝散在坏死灶;十一、猪喘气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变:1、两侧肺的尖叶、心叶、隔叶和中间叶可见实变病灶;。
新疆医科大学病理学期末试卷15
新疆医科大学病理学期末试卷15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 分)A1、A2型题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
1.根据肉眼形态观察心脏萎缩的主要依据是A心脏体积缩小B 冠状动脉呈蛇形弯曲C 心脏重量减轻D颜色呈深褐色E 瓣膜松弛(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第一节细胞的适应和老化核心理解)2.下列哪种改变不可能被机化A坏死组织B 血栓C 炎性渗出物D金属异物E 血肿(第三章损伤的修复第二节瘢痕性修复核心理解)3.下列哪种坏死属于液化性坏死A坏疽B 固缩坏死C 局灶性胞浆坏死D脂肪坏死E 细胞的嗜酸性细胞(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第三节细胞损伤的形态学核心理解)4.瘢痕修复可见于A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B 气管假膜性炎症C粘膜糜烂D肝细胞点状坏死E 心肌梗死(第三章损伤的修复第二节瘢痕性修复核心理解)5.右心衰竭可导致A肝细胞空泡变性B 槟榔肝C肝出血性梗死D肝贫血性梗死E 坏死后性肝硬化(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三节肝胆疾病核心理解)6.含细菌的血栓脱落可形成A贫血性梗死B 出血性梗死C单纯性梗死D败血性梗死E 广泛性梗死(第四章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第二节血栓形成重点理解)7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称为A血栓形成B 栓塞C梗死D血管阻塞E 血栓栓塞(第四章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第一节充血核心记忆)8.肾梗死灶肉眼检查的主要特点为A多呈地图形、灰白色、界限清楚B 多呈不规则形、暗红色、界限不清C多呈楔形、暗红色、界限不清D 多呈地图形、暗红色、界限不清E多呈楔形、灰白色、界限清楚(第四章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第四节梗死重点记忆)9.严重肝实质疾患时引起出血的原因是A凝血因子合成减少B 凝血因子消耗过多C 红细胞破坏D血小板生成减少E 凝血因子Ⅷ缺乏(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三节肝胆疾病一般理解)10.炎症反应最主要的特征是A血管反应B 血浆渗出C纤维渗出D白细胞渗出E 红细胞渗出(第五章炎症第一节概述核心记忆)11.下述哪一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是错误的A脑脊髓膜刺激征B颅内压升高症状C 脑脊液血性D脑脊液混浊或脓样E皮肤瘀点和瘀斑(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第二节感染性疾病核心记忆)12.有关风湿性心内膜炎正确的叙述是A瓣膜赘生物内有细菌生长B赘生物为混合血栓C病变主要累及主动脉瓣D病变主要累及肺动脉瓣E瓣膜与赘生物连接紧密不易脱落(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五节风湿病核心理解)13.关于肉芽肿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肉芽肿是在慢性炎症中形成B其发生与体液免疫反应的介导有关C为局限性巨噬细胞增生形成的结节状病灶D有其他炎症细胞增生构成的结节状病灶也可称为肉芽肿E肉芽肿病灶中类上皮细胞的吞噬能力最强(第五章炎症第三节慢性炎症核心理解)14.良恶性肿瘤的区别是A是否致死B 肿瘤生长速度C 肿瘤细胞的异型性D是否浸润性生长E 由无完整包膜(第六章肿瘤第五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核心理解)15. 某病人食管活体组织检查,镜下见上皮全层明显不典型增生,但尚未突破基底膜应诊断为A食管浸润癌B 食管粘膜慢性炎症C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D 食管原位癌E 以上都不是(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二节胃肠疾病核心问题解决)16.诊断肿瘤的主要依据是A肿瘤细胞B 肿瘤的间质C 肿瘤的转移D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E 肿瘤细胞的核分裂(第六章肿瘤第一节概述核心理解)17. 肿瘤的形成是局部细胞A不典型增生所致B 反应性增生所致C 化生所致D异常增生所致E 再生所致(第六章肿瘤第一节概述核心理解)18.肿瘤的实质是(核心)A瘤细胞B 血管C浸润的炎症细胞D神经组织E 纤维结缔组织(第六章肿瘤第一节概述核心理解)19.平滑肌瘤最常发生于A胃、肠道B 膀胱C血管壁D子宫E 心脏(第六章肿瘤第七节常见肿瘤举例核心记忆)20.与EB 病毒感染有关的肿瘤是A肠粘液腺瘤B 鼻咽癌C 膀胱癌D肾透明细胞癌E 肺癌(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第六节呼吸系统常见肿瘤一般记忆)21.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部位A大脑前动脉B豆纹动脉C 大脑后动脉D Willis环E 椎动脉(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核心记忆)22.缓进型高血压最常累及的血管是A大、中动脉B 中、小动脉C细、小动脉D大、中静脉E 小静脉(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三节高血压病重点记忆)23.冠心病心肌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A左心室后壁B 左心室前壁、室间隔前2/3C右心房D 右心室后壁E室间隔后1/3(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核心记忆)24.引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是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B 冠状动脉痉挛C冠状动脉炎症性病变D冠状动脉梅毒E 肌壁内冠状动脉硬化(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重点理解)25.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是(重点)A心源性休克B 心功能衰竭C心脏破裂D心脏萎缩E 心包填塞(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重点理解)26.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肺气肿和肺心病B 肺脓肿C肺炎D支气管扩张E 肺结核(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点理解)27.硅肺的镜下特征是A胸膜纤维化B 肺质地变硬C 硅结节形成和肺的广泛纤维化D肺气肿E 肺门淋巴结肿大(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第四节肺间质疾病核心记忆)28.上消化道溃疡是指A胃大弯溃疡B 贲门部溃疡C胃体部溃疡D胃窦部溃疡E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二节胃肠疾病核心理解)29.革囊胃的形成原因A胃癌伴扩张B 胃癌弥漫浸润型C胃粘液腺瘤D范围较大的溃疡性胃癌E 胃溃疡广泛瘢痕形成(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二节胃肠疾病核心理解)30.我国门脉性肝硬变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类型是A戊型肝炎B 甲型肝炎C丙型肝炎D乙型肝炎E 丁型肝炎(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三节肝胆疾病重点记忆)31.原发性肝癌镜下常见的类型是A肝细胞性肝癌B 胆管上皮癌C 未分化癌D类癌E 混合型肝癌(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三节肝胆疾病核心记忆)32.肝功能不全患者蜘蛛痣好发于A腹前壁B 颈、面部、上胸、前壁及手臂C全身各部D 上肢及下肢E背部及颈部(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三节肝胆疾病核心记忆)33.镜影细胞的特点是A多核瘤巨细胞B细胞大、浆丰富,双色性或嗜酸性C核大、核膜厚,核呈空炮状D有大的嗜酸性核仁E双核并列,有大的嗜酸性核仁,形似镜影的R-S细胞(第十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第二节淋巴样肿瘤核心记忆)34.下列哪种改变是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A中性粒细胞渗出于肾小球囊B 单核细胞渗出于肾小球囊C 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D 毛细血管纤维素样坏死E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第二节肾小球疾病核心理解)35.肾盂肾炎最主要的感染途径A血源性感染B 医源性感染C交叉性感染D多途径感染E 上行性感染(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第三节肾小管和肾间质疾病核心理解)36.卵巢最常见的良性肿瘤A卵巢粘液性囊腺瘤B 卵巢腺癌伴广泛转移C 卵巢转移性粘液癌D卵巢浆液性囊腺瘤E 卵巢转移性子宫内膜腺癌(第十二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第四节卵巢肿瘤核心记忆)37.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类型A结核球B 干酪样肺炎C结核性胸膜炎D浸润性肺结核E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第十五章传染病第一节结核病核心记忆)38.最易引起肠道狭窄的疾病A肠阿米巴病B 肠伤寒C肠结核病D细菌性痢疾E 肠血吸虫病(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二节胃肠疾病重点理解)39.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病变特点是A肺内有一个或数个壁薄的急性空洞形成B空洞大小一致,形状规则C空洞内常见的梁柱组织为残存的支气管分支D洞壁内层为干酪样坏死物,含大量结核杆菌E空洞同侧和对侧肺组织结核病变主要有血道播散所致(第十五章传染病第一节结核病核心理解)40.伤寒小结主要有哪些细胞组成A类上皮细胞、巨噬细胞B 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C淋巴细胞、浆细胞D浆细胞、类上皮细胞E 巨噬细胞、伤寒细胞(第十五章传染病第二节伤寒重点理解)41关于萎缩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器官体积缩小B 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目减少C萎缩细胞的细胞器减少D 萎缩是不可逆性变化E萎缩器官功能降低(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第一节细胞的适应和老化重点理解)42下列因素中除哪项外均可引起血液凝固性增加A红细胞增多B 血小板增多C血小板粘液增多D凝血因子激活E ADP释放(第四章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第二节血栓形成一般问题解决)43过敏性炎症中浸润的炎细胞主要为A 嗜酸性粒细胞B嗜中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 淋巴细胞E浆细胞(第五章炎症第一节概述重点记忆)44下列哪项是蜂窝织性炎的特点A局限性化脓性炎B 脓肿C 弥漫性化脓性炎D浆液性炎E 纤维素性炎(第五章炎症第二节急性炎症核心理解)45下列哪项不是肉瘤的特征A多见于青少年B 瘤细胞呈巢状C多经血道转移D切面呈鱼肉状E 肿瘤细胞间有网状纤维(第六章肿瘤第五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核心问题解决)46有关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镜下主要病变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脑内血管扩张充血及出血B神经胶质细胞增生C软化灶形成,神经组织发生局灶性坏死液化D脑血管壁玻璃样变E神经细胞变性和坏死(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第二节感染性疾病核心记忆)47关于心瓣膜病的叙述,下列哪项不妥A大多为风湿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结局B 表现为瓣膜口狭窄或瓣膜关闭不全C可两个以上瓣膜同时或先后受累D 梅毒也可以引起心瓣膜病E瓣膜口狭窄和瓣膜关闭不全不可以同时存在(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七节慢性心瓣膜疾病一般问题解决)48引起阿米巴病的主要原因是A原虫B 螺旋体C病毒D立克次体E 细菌(第十六章寄生虫病第一节阿米巴病核心记忆)49下列哪项不属于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A黄疸B 出血倾向C血小板减少明显D蜘蛛状血管痣E 肝性脑病(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三节肝胆疾病重点问题解决)50下列情况容易发生肾盂肾炎,除外A前列腺液分泌增多B 尿道插管C泌尿道结石D妊娠子宫E 前列腺肥大(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第三节肾小管和肾间质疾病重点理解)(B1 型题)答题说明:A、B、C、D、E 是备选答案,下面是两道考题。
第七课感染病科技术操作规范
腹腔穿刺术1采纳腹水标本惯例化验、培育、零落细胞检查、染色体检查等以助诊2( 一)( 二)( 三)3( 一)( 二) 穿刺点一般在脐、髂前上棘连线外1/3 和中 1/3 交点,或脐与耻骨之间腹白线中点旁4—5cm处( 往常采纳左边 )( 三)( 四) 以腹腔穿刺针逐渐刺入腹壁,待穿透腹壁、针锋阻力消逝时,可用针筒抽取或引出少量腹水于消毒试管中备验。
橡皮管,引腹水于地上的器皿中。
如试验穿刺,用而后于穿刺末端接以50ml 注射器连于1 号针头上,自麻醉点刺入,抽50—100ml( 五) 放液完成,拔出穿刺针,盖上消毒纱布,以胶布固定。
大批放液4( 一) 放腹水速度要慢。
消毒前,以宽布带缚于上腹部。
当腹水流出时,将布带渐拉紧,免得腹内压忽然降落,惹起内脏血管扩充发生休克。
( 二) 放腹水前后测血压、腹围,复查腹部体征,以便察看病情变化。
( 三) 放腹水过程中,注意患者脉搏、血压,如有面无人色、出盗汗、( 四) 大批放腹水可惹起休克或昏倒、水与电解质杂乱、血浆蛋白质丢失等严重并发症,故除特别状况外,一般不予放液。
初步放液一般不宜超出 3000ml,此后每次不行超出 5000ml。
( 五) 腹腔注射药物要谨慎,好多药物不宜作腹腔注射,抗菌素中以卡( 六)( 七)( 八) 注意无菌操作,免得腹腔感染。
1( 一) 诊疗方面:各样白血病、原发性贫血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多发性骨髓瘤、黑热病、疟疾、伤寒、败血症等疾病的诊疗和鉴识诊疗。
( 二) 治疗方面:作为药物或多量液体的输入门路。
如葡萄糖、生理盐2( 一)( 二) 急性传得病、败血症或某些寄生虫病如黑热病、疟疾病等,当诊( 三) 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及多发性骨髓34( 一) 髂前上棘穿刺:其长处为此处骨面较宽平,易固定且安全,唯骨1)病员仰卧,有显然腹水或肝脾极度肿大概腹部特别膨隆者,可取半2)在髂前上棘后约 1cm处为穿刺点,用 2%的碘酊和 70%酒精消毒皮肤,3)用 1%4)将骨穿针的固定器固定于离针尖 1 5cm5)操作者左手食、拇指固定于髂前上棘面侧,捏紧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与骨面垂直,边旋边推动约 1 5cm,一般可达骨髓腔。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口腔生物学为2001年始新开设的一门口腔基础学科,它是衔接前期医学基础课(生理、生化、微生物、免疫、分子生物学等)与口腔临床学科(口内、口外、口修与正畸等)的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包含“口腔微生物”、“口腔免疫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牙周骨组织生物学”与“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六大部分内容,从不一致角度阐明口腔疾病的发生、进展与预防。
理论大课28学时,考试2学时,要求学生掌握口腔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为今后从事口腔医疗、教学与科研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学科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牙菌斑的形成、分类及要紧物质代谢、矿物质转换。
2.掌握要紧致龋菌、牙周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与宿主免疫反应在牙周炎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3.掌握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的化学构成。
4.氟在生物矿化中的作用。
5.掌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紧方法及在口腔致病菌研究中的应用。
6.掌握骨改建的生物学基础7.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8.掌握细菌培养、细菌鉴定、毒力检测方法三、学时分配四、考核要求按照掌握、熟悉、熟悉三个层次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题型为: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与问答题。
第一章口腔生物学总论学习目的要求一、掌握口腔生态系定义及影响因素、牙菌斑的形成及分类、口腔正常菌丛的概念及其成员。
二、熟悉细菌粘附的学说、正常菌丛的双重作用。
三、熟悉口腔生物学的内容及意义。
课程内容一、口腔生物学简介1.口腔生物学的定义2.口腔生物学的进展3.口腔生物学的六个构成部分二、口腔微生物学概论1.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生态系、生态学、口腔生态系的概念,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2.口腔正常菌丛:来源与类型3.牙菌斑:形成、分类、成份考核知识点一、口腔生物学的定义、进展二、口腔生态系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三、口腔正常菌丛的概念及来源四、牙菌斑的形成与分类考核要求一、掌握口腔生态系定义及影响因素、牙菌斑的形成及分类、口腔正常菌丛的概念及其成员。
中西医肛肠病学
《肛肠科医师自修读本》作者自序知识的来源,无外乎师授与自悟。
启蒙重师授,日后的提高和发挥则倚仗自悟,亦即自学与体会,医学更莫过于此。
纵观古今中外名家,几乎无一不在自学上耗尽心血,终至脱颖而出、傲视同辈。
无师自通者大有人在,学而无悟者则如同仓储,难有作为。
《肛肠科医师自修读本》是作者总结长期肛肠病教学、临床工作体会,编集出的一本旨在提高肛肠专科医师理论及临床业务能力的助读工具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该书所采用教材体例,循序渐进,也同样适合医学院校学生和基层医院医生在研学肛肠专科的过程中,启蒙入门,或自学助读。
在编写过程中,对于疾病的定义、发病机理,治疗尽可能规范、公认,书中收入的大量临床文献资料,可供读者在自学时查阅,在每一章节的结尾均附有一定数量的自测题,读者可在阅读之后将所学知识前后连贯、自测自答,强化记忆,书后附有参考答案可资借鉴。
当今,肛肠专科发展突飞猛进,肛肠疾病的治疗已拓展为综合治疗,内容十分丰富,中、西结合,内治法、外治法和手术疗法并举,较之单一的中医或西医疗法,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作者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参照国内外诸多新版书籍,以及中医传统优秀疗法,突出适用性、安全性,便于基层推广,可供肛肠科医师阅读提高。
《肛肠病学讲义》教学计划概论(3 学时)熟悉肛管和直肠的大体和局部解剖、生理功能。
重点:直肠骶曲和直肠会阴曲,齿线及临床意义,肛隐窝特殊形态和所处特殊位置,肛管直肠环组成和功能,肛管和直肠周围间隙。
熟悉中医对肛肠疾病的认识,风、燥、湿、热以及气虚和血虚致病机理。
熟悉肛肠疾病的检查方法。
痔(3 学时)熟悉痔概念。
内痔掌握内痔定义、临床特点、好发部位、分期,熟悉便血的鉴别诊断。
了解内痔病因病机(中医)和治疗上的最新进展(手术疗法适应证已大为缩小,治疗方法日趋保守。
痔治疗目的:控制或减轻症状,药物、注射治疗己占重要地位)。
思考题:1 . 什么叫内痔?内痔的临床特征有哪些?2 . 内痔如何分期?3 . 内痔的诊断标准是什么?4 . 内痔应与哪些有便血症状的疾病鉴别?鉴别要点有哪些?外痔掌握外痔的分类(静脉曲张型、结缔组织型、血栓型),以及各自的临床特点,静脉曲张型、结缔组织型以保守治疗为主,手术适应证:肿痛频繁发作,并迅速增大。
人教版七下生物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学习目标导航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4、认同肾脏的结构是与其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相关知识链接1.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2.人体的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最终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知识点一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生命活动会产生许多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这些废物必须及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
1.排泄(重点、难点)(1)概念:排泄是指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2)主要途径: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
解读:在人体生理学上,只把代谢终产物经过血液循环而最后由某些排泄器官往体外排出的过程称为排泄。
食物消化后的残渣,由于未进入血液,未参与人体细胞的代谢,不是代谢的终产物。
因此,食物残渣虽然与有些代谢产物(如随胆汁排入肠道的胆红素)一同由大肠排出体外,却不包括在排泄的含义之内。
2.教材72页观察与思考——泌尿系统的组成(1)观察73页图4-43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并思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分辨出入肾脏的一些管道:输尿管、肾动脉和肾静脉。
根据插图或挂图中血管颜色的不同认识肾动脉和肾静脉。
(2)观察新鲜的猪或羊的肾脏,注意肾脏的颜色,思考肾脏内血管的分布状况。
3.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重点)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输尿管具有输送尿液的作用;膀胱可以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是膀胱同向体外的通道,作用是排出尿液。
拓展: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两侧,左、右各一个,外形像蚕豆,呈红褐色,质柔软,表面光滑,重约120~200克,左肾比右肾重,男性的肾略大于女性的肾。
肾脏由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组成。
外周颜色较深的部分是皮质,在皮质内侧颜色较浅的部分是髓质,在肾门处与输尿管相连的漏斗状空腔叫肾盂。
中山大学北校区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王卓 杨诗聪
讲师 讲师
王卓 杨诗聪
讲师 讲师
石慧娟 陈文芳
讲师 讲师
石慧娟 陈文芳
讲师 讲师
一 5.2 1-2
1-2 11 三 5.4
8-9
四 5.5 1-2
4-7 班
8-11 班 17~18 班 口腔 1~3 班 12-16 班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401 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疾病
201 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疾病
A 任课 教师 石慧娟 石慧娟
王卓
王卓
职称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B 任课 教师 王卓 王卓
石慧娟
石慧娟
职称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一 4.25 1-2
1-2 10 三 4.27
8-9
四 4.28 1-2
4-7 班
8-11 班 17~18 班 口腔 1~3 班
201 第九章 胃肠道疾病
201 第九章 肝胆疾病 401 第九章 肝胆疾病
201 第九章 肝胆疾病 201 第九章 肝胆疾病
韩安家 肖萍 肖萍
韩安家 肖萍
韩安家
韩安家 肖萍
教授 讲师 讲师 教授 讲师 教授
教授 讲师
肖萍 韩安家 韩安家 肖萍 韩安家 肖萍
肖萍 韩安家
讲师 教授 教授 讲师 教授 讲师
12-16 班
401 第十六章 结核 201 第十六章 结核 401 第十六章 结核 201 第十六章 结核
讲师 教授
使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医学规划教材:《病理学》(第 1 版) 王连唐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山大学 病理学教研室 教学主任: 薛玲 教授 87330743 教学秘书: 叶子茵 讲师 87330743
(完整)感染科诊疗规范(含目录)
(完整)感染科诊疗规范2015(含目录)目录第一章病毒性疾病第一节病毒性肝炎第二节肝硬化第三节轮状病毒感染第四节新型肠道病毒感染第五节脊髓灰质炎第六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第七节狂犬病第八节流行性感冒第九节麻疹第十节水痘、带状疱疹第十一节流行性腮腺炎第十二节肾综合症出血热第十三节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第十四节艾滋病第二章立克次体病第一节流行性斑疹伤寒第二节地方性斑疹伤寒第三节恙虫病第三章细菌性疾病第一节伤寒与副伤寒第二节沙门氏菌感染第三节细菌性食物中毒第四节细菌性痢疾第五节致腹泻性大肠杆菌肠炎第六节弯曲菌感染第七节霍乱第八节布鲁氏杆菌病第九节鼠疫第十节炭疽病第十一节白喉第十二节百日咳第十三节猩红热第十四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第十五节厌氧菌感染(完整)感染科诊疗规范2015(含目录) 第十六节破伤风第十七节败血症第十八节感染性休克第四章真菌病第一节隐球菌脑膜炎第二节深部念珠菌病第三节深部曲菌病第五章螺旋体病第一节钩端螺旋体病第二节回归热第六章原虫病第一节阿米巴病第二节疟疾第七章蠕虫病第一节血吸虫病第二节华支睾吸虫病第三节肺吸虫病第四节肠绦虫病第五节囊虫病第六节包虫病第七节蛔虫病第八节丝虫病第九节钩虫病第八章传染病常用防治及抢救技术第一节医院内感染的防治第二节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第三节肾腺皮质激素在传染病中的应用第四节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症肝炎中的应用第五节隔离与消毒第六节传染病预防接种第七节传染病常用诊疗技术第一章病毒性疾病第一节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嗜肝细胞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乏力、食欲减退、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发热及黄疸。
按病原分类,病毒性肝炎至少可以分为甲、乙、丙、丁、戊、庚六型,分别由HAV、HBV、HCV、HDV、HEV及HGV引起。
其中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
乙、丙、丁型可转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第七次解剖操作臂后区、肘后区、前臂后区和手
第七次解剖操作臂后区、肘后区、前臂后区和手一、目的要求1.了解浅层结构及臂后区骨筋膜鞘。
2.掌握肱骨肌管的构成及通过的结构。
3.了解肘后三角、肘外侧三角及肘后窝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
4.了解前臂后区浅层结构、骨筋膜鞘的构成及肌肉配布。
5.掌握骨间后血管、神经行程和分布。
6.了解腕背侧管的构成及穿行各管的结构名称。
7.了解“鼻烟壶”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
8.了解手背筋膜间隙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
9.了解手掌的表面解剖、手掌的皮肤特点和神经配布。
10.掌握手掌深筋膜、骨筋膜鞘的构成及内容。
11.掌握腕管的构成及内容和临床意义。
12.掌握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分支分布。
13.掌握掌浅弓和掌深弓构成及分支。
14.熟悉掌中间隙、鱼际间隙的位置和交通。
二、基本内容1.体表标志三角肌隆起,肱骨内、外上髁,鹰嘴、尺骨头、尺骨茎突、桡骨背侧结节(Lister结节),拇长展肌腱、拇短伸肌腱、拇长伸肌腱、指伸肌腱、解剖学“鼻烟壶”。
腕横纹(腕近侧纹、腕中纹、腕远侧纹)、掌纹(鱼际纹、掌中纹、掌远纹)、指掌侧纹、鱼际、小鱼际、指腹、桡骨茎突、豌豆骨、掌长肌腱隆起、桡侧腕屈肌腱隆起、尺侧腕屈肌腱隆起。
2.浅层结构皮肤、浅筋膜、臂后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后支、桡神经浅支、尺神经手背支、手背静脉网、掌短肌、手掌浅血管及皮神经。
3.深层结构(1) 臂后区臂后区骨筋膜鞘、肱三头肌、肱骨肌管(桡神经管)、桡神经及其分支、肱深血管。
(2) 前臂后区前臂后区骨筋膜鞘、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示指伸肌、骨间后血管神经束。
(3) 手腕背侧韧带、腕背侧骨纤维管及通过的肌腱、手背腱膜、骨间背侧筋膜、手背皮下间隙和腱膜下间隙、指背腱膜、掌腱膜、屈肌支持带、腕管、指浅深屈肌腱及腱鞘(尺侧囊)、拇长屈肌腱及腱鞘(桡侧囊)、蚓状肌、正中神经及其腕掌侧分支、尺神经及其腕掌侧分支、掌浅弓及其分支、掌深弓及其分支、鱼际肌及其肌鞘、小鱼际肌及其肌鞘、掌中间隙、鱼际间隙、指髓间隙、手指腱鞘。
病理学名词解释重点
病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组织与器官的萎缩,除了其自身实质细胞因细胞内物质丧失而致体积缩小外,还可以伴有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
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细胞可逆性损伤,旧称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积蓄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细胞水肿:或称水变性,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
是指致病因素使细胞内水分异常增多,又称为细胞水肿。
气球样变:水钠进一步积聚,则细胞肿大明显,细胞质高度疏松呈空泡状,细胞核也可肿胀,细胞质膜表面出现囊泡,微绒毛变形消失,其极期称为气球样变。
脂肪变: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
Rusell:浆细胞胞质粗面内质网中免疫球蛋白蓄积,形成Rusell小体。
Mallory: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胞质中细胞中间丝前角蛋白变性,形成Mallory小体。
虎斑心: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
含铁血黄素:是由巨噬细胞吞噬,降解红细胞血红蛋白所产生的铁蛋白微粒聚集体,系Fe3+与蛋白质结合而成,镜下呈金黄色或褐色颗粒。
可被普鲁士兰染成蓝色。
营养不良性钙化:若钙盐沉积于坏死或即将坏死的组织或异物中,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
转移性钙化: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失调(高血钙)而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称为转移性钙化。
干性坏疽:常见于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尚通畅的四肢末端,因水分散失较多,故坏死区干燥皱缩呈黑色(系红细胞血红蛋白中Fe2+和腐败组织中H2S结合形成硫化铁的色泽),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腐败变化较轻。
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肺,肠,子宫,阑尾,胆囊等,也发生于动脉阻塞及静脉回流受阻的肢体。
第五章__犬猫内科病
[治疗] 消除病因、对症治疗。 1.加强饲喂:给予牛奶、肉汤、菜汁等。 2.清洗口腔:生理盐水、双氧水、明矾液、 溴化杜米芬、利凡诺,2-3次/日。 3.流涎明显:硫酸阿托品0.5~1mg肌注。 4.清洗后,选择复方碘甘油或硼酸甘油、氟 美松软膏、制霉菌素软膏、硝酸银溶液、碘 酸甘油混悬液等涂布口腔创面。 5.全身症状:抗生素+磺胺,也可口服甲硝 唑50mg/kg,3次/日,配合VB、VE和烟酸。
念珠菌感染舌、齿龈出现白斑丘疹
VB缺乏犬的口腔粘膜坏死
VB缺乏口腔粘膜及齿龈糜烂、溃疡,眼结膜出血
[症状]
1.口腔粘膜红、肿、热、痛,感觉过敏,咀嚼障 碍,流涎,口腔恶臭,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柔软, 拒绝检查口腔。 2.水泡性口炎:在口腔粘膜上散在米粒大小泡, 3.溃疡性口炎:口腔粘膜及齿龈上有糜烂、坏死 或溃疡面、齿龈出血。 3.霉菌性口炎:口腔粘膜上形成柔软、灰白色、 稍隆起的斑点,口角流出浓稠的唾液。 附:牙周炎附:(食道扩张1)(食道扩张2)
【症状】 1.神经性呕吐:呕吐物性状及呕吐时间依阻塞部位 和程度而异。不完全梗阻的仅在采食固体食物时 发生呕吐,此时饮欲亢进。 2. 由于呕吐时吸入空气、胃肠道内产生气体以及 分泌亢进等,使腹围膨胀和脱水。肠蠕动音先亢 进后减弱,排出煤焦油样腹泻便。 3.病犬喜卧,不愿运动,有疼痛反映。 4.阻塞部肠管充血、淤血、坏死或穿孔。
2.二重感染所致者:停服抗生素,服用乳酶生,乳酸菌素 片,丽珠肠乐等生物制剂。 3.对症治疗:脱水明显的犬,补盐补液(乳酸林格氏液或林格氏 液+5%葡萄糖,NaHCO3、VC、VB和VK)。注意强心(安钠加)、保肝(三磷酸腺苷
二钠、肝苷)。
4.中药疗法:黄连4g、双花5g、板兰根6g、茯苓g、茯苓4g、 白芍4g、陈皮4g、青皮3g、枳壳3g、诃子3g、焦山楂5g、木 香6g, 出血性胃肠炎,可用地榆槐花汤:地榆3g、槐花3g、银花 1g、龙胆草1g、大青叶1g、莲须1g、郁金3g、乌梅1g、诃子 1g、茯苓1g、当归1g、甘草1g。
第七章 第五节 推拿意外的处理及预防
5.冬青膏:由冬青油,薄荷脑,凡士林,和少许麝香配 制成,具有温经声散寒和润滑作用,用于软组织损 伤及小儿虚寒性腹泻.
6.薄荷水:取5%的薄荷脑5g,浸入75%的乙醇100ml内 配制成; 具有温经散寒,清凉解表,清利头目和润滑作用,用 于治疗小儿虚
寒性腹泻以及软组织损伤,用于擦法,按揉法可以加 强透热效果.
处方:归尾30g 马钱子20g 川乌20g 用法:泡酒外用.
乳香20g 没药20g 广木香10g 生地10g 草乌20g 冰片1g
血蝎10g 桂枝30g
介质的选择 1.辨证选择: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介质.辨寒热 和虚实;
寒证用具有温热散寒作用的介质,如葱姜水,冬青膏等; 热证用具有清凉退热作用的介质,如凉水,乙醇等;
虚证用具有滋补作用的介质,如药酒,冬青膏等;
实证用具有清泻作用的介质,如蛋清,红花油等; 其他证型用一些中性介质如滑石粉,爽身粉等;
2.辨病选择:根据病情不同选用;
软组织损伤选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透热性强的的介 质,如红花油,传导油,冬青膏等; 小儿畸性斜颈选用润滑性能较强的滑石粉,爽身粉等 发热选用清热性能强的凉水,酒精等. 3.根据年龄选择: 老人常用油剂和酒剂;
推拿介质种类
1.滑石粉:润滑皮肤;夏季常 用,适用于各种病症,临床常用介 质,小儿推拿中多用.
2.爽身粉:润滑皮肤,吸水作用; 3.葱姜汁:多浸泡于75%的乙醇中使用,加强温热 散寒作用,常 用于冬春季及小儿虚寒证. 4.白酒:成人推拿常用,活血祛风,通经活络作用, 可以降温, 多用于急性扭挫伤.
(三)岔气(特别在踩跷过程中)
表现:推拿过程中,患者突然 感觉胸或背部疼痛,时如
炎症第七版课件
2020/2/22
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1)吞噬作用: 由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完成。 (2)免疫作用: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完成。 (3)组织损伤作用:
白细胞功能缺陷
(1)粘附缺陷(LAD-1CD18缺陷,LAD-2LewisX缺乏) (2)吞入脱颗粒障碍(巨大溶酶体,溶酶体酶向吞噬体注入
障碍) (3)杀菌活性障碍(NADPH氧化酶基因缺陷,不能产生具有
态
凝固/液化性坏死;
变 化
粘液样变性 纤维素样坏死
代
谢
局部酸中毒
变
组织内渗透压升高
化
2020/2/22
渗 出 (exudation)
炎症局部血管内的 液体和细胞通过血管壁进
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
渗出液 炎细胞
渗出物
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在局部发挥着 重要的防御作用。
2020/2/22
渗出液和漏出液区别
渗出液
蛋白量 比重 细胞数 蛋白定性试验 凝固性 透明度
2.5g%以上 1.018 以上 >500/mm 3 阳性 能自凝 浑浊
2020/2/22
漏出液
2.5g%以下 1.018 以下 <100 /mm 3 阴性 不能自凝 澄清
增生 (proliferation)
概念: 在致炎因子和组织崩解产物的作用下,炎区 内细胞增殖,细胞数目增多,称为炎性增生。
活性的氧代谢产物) (4)骨髓白细胞生成障碍
2020/2/22
吞噬过程
识别与粘着 包围吞入
杀灭与降解
识别
调理素介导:白细胞表面特异受体识别附着在病原体和坏死
细胞表面的调理素(IgG的Fc段,C3b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increased vascular permeability
1.内皮细胞收缩(速发短暂反应):炎症介质(半衰 期15~30分钟)与细静脉内皮细胞受体结合内 皮细胞肌动蛋白收缩 内皮细胞间出现裂隙。累 及细静脉。
2.内皮细胞损伤: (持续几小时~几天) ⑴速发持续反应:强致炎因子(严重创(烧)伤、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一、炎症的概念
conception of inflammation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 组织对损伤发生的以血管反应 为中心的防御性反应。
★局部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炎症过程既有损伤又有修复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二、 炎症的常见原因
㈠ 生物因子:最常见biological pathogens
1.超急性炎症(Peracute inflammation): 数小时到数天,短期内引起组织、器官的 严重损害,甚至导致机体死亡。如器官移 植急性排斥反应、青霉素过敏。
2.急性炎症(Acute inflammation): 几天到一个月,以变质、渗出病变和中性 粒C浸润为主。急性阑尾炎、急性扁桃体炎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不能自凝 澄清
一、渗出的主要过程 hemodynamic changes
血流动力学变化(局部血管的动态变化) 1.细动脉短暂收缩 (vasoconstriction) 2.血管扩张 (vasodilation) 和血流加速 3.血管通透性↑, 组织水肿,血液浓缩 4.血流减慢,血流停滞( stasis ) 5.轴流消失,白细胞游出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一)炎症的分类
比较项目
急性炎症
慢性炎症
病程 短(数日-数周)
长:数月~ 数年
起病情况 急、(红肿热痛,发热白 临床症状 细胞↑)等症状明显 病变性质 渗出性(肺炎、流脑)
变质性(肝炎、乙脑) 浸润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缓慢、隐匿, 症状不明显 增生性为主
淋巴细胞、浆 细胞、巨噬细 胞
态反应,如过敏性鼻炎、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疹、肾小球肾炎等。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㈤ 坏死组织 (necrotic tissue) ㈥ 遗传缺陷: α1-抗胰蛋白酶遗传性缺陷 α1-抗胰
蛋白酶合成障碍 抗胰蛋白酶损伤的 平衡失衡组织损伤炎症。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所致 increased permeability of the vessel
炎性水肿(inflammatory edema) 炎性积液(inflammatory hydrops) 2.漏出液 ( transudate) 静脉回流受阻所致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三)增生(proliferation)
包括 1.实质细胞的增生:鼻粘膜上皮细胞和腺体细
胞增生,肝细胞增生。 2.间质细胞的增生: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成
纤维细胞增生。 意义: 1.限制炎症扩散 2.再生修复作用
一般在炎症后期或慢性炎症时增生现象较 显著。但有些急性炎症却以增生为主。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第二节 急性炎症
概述 (一)炎症的分类 (二)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
腐蚀性化学物质 )直接损伤血管内皮持续到 内皮细胞再生修复为止。累及全部微循环血管。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一)变质 (alteration)
【原因】 1.致炎因子直接损伤 2.炎症灶内血液循环障碍 3.炎症介质的作用 【病理变化】 1.实质细胞:水样变、脂肪变;凝固性坏死、
液化性坏死 2.间质:粘液样变、纤维素样变、玻璃样变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二)渗出(exudate)
炎症时渗出的成分称渗出液。 1.渗出液(exudate)
Inflammation
第一节 概述 一、炎症的概念 二、炎症的常见原因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第二节 急性炎症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教学目标:Teaching objectives
掌握: 1.炎症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 2.急性炎症与慢性炎症的区别 熟悉: 1.炎症的原因 2.渗出液与漏出液区别 了解: 渗出的过程、原因及其意义。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二)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
比较项目 原因
蛋白含量 比重 细胞数 Rivalta实验 凝固性能 透明度
渗出液 炎症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30g/L
漏出液 非炎症 单纯性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 <30g/L
>1.018
<1.018
>1000×106/L 阳性
< 300×106/L 阴性
能自凝 浑浊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三、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一)变质 (alteration)- 损伤 炎症局部组织或细胞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二)渗出(exudation)- 防御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 过血管壁到达血管外的过程;
(三)增生(proliferation)- 防御(修复) 炎症局部组织的实质和间质细胞数量增多
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及寄生虫等
㈡ 物理因子 physical agents高温、低温、放射性
物质及紫外线、噪音等。
㈢ 化学因子 chemical injuries
外源性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等,内源性毒性物质 如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等。
㈣ 免疫反应:Immunological reaction 各型变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正常血流 血管扩张血流加速 血流变慢血浆渗出 血流变慢WBC游出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渗 出 的 主 要 过 程
血流显著变慢 WBC游出 RBC漏出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二、影响液体渗出的主要因素
(一)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主要因素) (二)组织渗透压增高 (三)血管内流体静水压增高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第七次课第五章炎症
3.亚急性炎症(Subacute inflammation): 1~6个月,病变特点:是坏死和增生改变均较
明显。如亚急性重症肝炎等。 4.慢性炎症(Chronic inflammation):
> 6个月,局部病变多以C增生为主,渗出过 程较弱,以LC、浆C或巨噬C浸润为主。 如肺结核病,慢性胆囊炎、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炎症可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