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熔点的因素(建文)
熔点、沸点、凝固点与压强的关系原因分析
熔点、沸点、凝固点与压强的关系原因分析一、熔点、沸点、凝固点1、凝固点凝固点是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不同晶体具有不同的凝固点.在一定压强下,任何晶体的凝固点,与其熔点相同。
同一种晶体,凝固点与压强有关。
凝固时体积膨胀的晶体,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降低;凝固时体积缩小的晶体,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升高.在凝固过程中,液体转变为固体,同时放出热量。
所以物质的温度高于熔点时将处于液态;低于熔点时,就处于固态。
非晶体物质则无凝固点。
液—固共存温度浓度越高,凝固点越低,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凝固2、沸点饱和蒸汽压:在一定温度下,与液体或固体处于相平衡的蒸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
沸点:在一定压力下,某物质的饱和蒸汽压与此压力相等时对应的温度。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被称为沸点. 浓度高,沸点高,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几种不同液体的沸点/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铁:2750液态铅:1740水银(汞):357亚麻仁油:287食用油:约250萘:218煤油:150甲苯:111水:100酒精:78乙醚:35液态氨:—33液态氧:—183液态氮:-196液态氢:—253液态氦:—268.9所谓沸点是针对不同的液态物质沸腾时的温度.液体开始沸腾时的温度.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
沸点:液体发生沸腾时的温度;即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当液体沸腾时,在其内部所形成的气泡中的饱和蒸汽压必须与外界施予的压强相等,气泡才有可能长大并上升,所以,沸点也就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强的温度。
液体的沸点跟外部压强有关。
当液体所受的压强增大时,它的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时;沸点降低。
例如,蒸汽锅炉里的蒸汽压强,约有几十个大气压,锅炉里的水的沸点可在200℃以上。
又如,在高山上煮饭,水易沸腾,但饭不易熟。
这是由于大气压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水的沸点也随高度的升高而逐浙下降。
影响熔点的因素.pptx
Logo
影响熔点的因素
❖ 聚合物的熔融过程,从热力学上来说,它是一个平衡 过程 △G=△H-T△S
❖在平衡时,△G=0 ,则有T=Tm0 =△H/△S ❖ 理论上将在熔点温度附近经长时间结晶得到的晶体完
全熔融的温度称之为该聚合物的平衡熔点Tm0。 ❖ 熔融热△H标志着分子链段离开晶格所需吸收的能量,
与分子间作用力强弱有关;熔融熵△S标志着熔融前后 分子混乱程度的变化,与分子链的柔顺性有关。
2
Logo
❖在分子结构中凡是有利于增加分子间或链段间 的相互作用力的,则在熔融时ΔH增加,而使 熔点升高;
❖凡是能增加高分子链内旋转的阻力,使高分子 链比较僵硬,则在熔融时构象变化较小,即 ΔS较小,也使熔点升高。
5
例3 脂肪族聚合物熔点的变化趋势
❖ 脂肪族聚酯、聚 酰胺、聚氨酯和 聚脲都随重复单 元长度的增加逐 渐趋近聚乙烯的 熔点,见图2-87。
Logo
6
Tm,℃ 138.7 176
212 317
பைடு நூலகம்
4
Logo
例2 分子间氢键对熔点的影响
❖主 链 基 团 是 酰 胺 基 - CONH - 、 酰 亚 胺 基 - CONCO-、氨基甲酸酯基-NHCOO-、脲基 -NH-CO-NH-;侧链基团是羟基-OH、胺 基-NH2、腈基-CN等。含有这些基团的聚合物可 形成分子间氢键,他们的熔点都比聚乙烯高,如 表5-12。
❖熔融过程是混乱度增加的过程,故熵值增加。
3
Logo
5.5.2.1 链结构
❖ 1、 分子间作用力
❖ 增加高分子或链段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在主链或在 侧链上引入极性基团或形成氢键,则可使分子间作 用力增大,△H增大,熔点提高。
物质熔沸点高低的所有规律及原因
物质熔沸点高低的判断规律及原因熔点是固体将其物态由固态转变(熔化)为液态的温度。
熔点是一种物质的一个物理性质,物质的熔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两个因素对熔点影响很大,一是压强,平时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如果压强变化,熔点也要发生变化;另一个就是物质中的杂质,我们平时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纯净的物质。
沸点指液体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同时的温度。
外压力为标准压(1.01 X lO5Pa)时,称正常沸点。
夕卜界压强越低,沸点也越低,因此减压可降低沸点。
沸点时呈气、液平衡状态。
在近年的高考试题及高考模拟题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题目:下列物质按熔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是(D),A 、二氧化硅,氢氧化钠,萘B 、钠、钾、铯C 、干冰,氧化镁,磷酸D 、C2H6, C(CH)4, CH(CH Z)3CH在我们现行的教科书中并没有完整总结物质的熔沸点的文字,在中学阶段的解题过程中,具体比较物质的熔点、沸点的规律主要有如下:1. 根据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状态不同一般熔、沸点:固>液>气,如:碘单质>汞>CO22. 由周期表看主族单质的熔、沸点同一主族单质的熔点基本上是越向下金属熔点渐低;而非金属单质熔点、沸点渐高。
但碳族元素特殊,即C, Si , Ge, Sn越向下,熔点越低,与金属族相似;还有川A族的镓熔点比铟、铊低;W A族的锡熔点比铅低。
3. 同周期中的几个区域的熔点规律①高熔点单质C, Si , B三角形小区域,因其为原子晶体,故熔点高,金刚石和石墨的熔点最高大于3550C。
金属元素的高熔点区在过渡元素的中部和中下部,其最高熔点为钨(3410C)。
②低熔点单质非金属低熔点单质集中于周期表的右和右上方,另有IA的氢气。
其中稀有气体熔、沸点均为同周期的最低者,如氦的熔点(—272.2 C, 26 X 105Pa)、沸点(268.9 C)最低。
金属的低熔点区有两处:IA、n B族Zn, Cd, Hg及川A族中Al, Ge, Tl ;W A族的Sn, Pb;V A族的Sb, Bi,呈三角形分布。
影响熔点的因素
第五节聚合物的结晶热力学一、结晶聚合物的熔融特点结晶聚合物的熔融过程与小分子晶体的异同:相同点:都是一个相转变的过程;不同点:小分子晶体在熔融过程,体系的热力学函数随温度的变化范围很窄,一般只有0.2℃左右,可名符其实地称之为熔点。
结晶聚合物的熔融过程,呈现一个较宽的熔融温度范围,即存在一个“熔限”;一般将其最后完全熔融时的温度称为熔点T m。
二、分子结构对熔点的影响聚合物的熔融过程,从热力学上来说,它是一个平衡过程,因而可用以下的热力学函数关系来描述:在平衡时,,则有凡是分子结构有利于增加分子间或链段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则在熔融过程中增加,而使熔点升高;增加高分子链内旋转的阻力,使高分子链比较僵硬,则在熔融过程中构象变化较小,即较小,也使熔点升高。
(一)分子间作用力通过在主链或在侧链上引入极性基团或形成氢键,则可使增大,熔点提高。
例如,主链基团可以是酰胺-CONH;-酰亚胺-CONCO;-氨基甲酸酯-NHCOO;-脲-NH-CO-NH-,这些基团都易在分子间形成氢键,从而使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幅度增加,熔点明显提高。
分子链取代基的极性也对分子间的作用力有显著影响。
例如,在聚乙烯(T m=138.7℃)分子链上取代了-CH3(等规聚丙烯,T m=176℃)、-Cl(聚氯乙烯,T m=212℃)和-CN(聚丙烯晴,T m=317℃),随取代基的极性增加,熔点呈递升的趋势。
(二)分子链的刚性增加分子链的刚性,可以使分子链的构象在熔融前后变化较小,即变化较小,故使熔点提高。
一般在主链上引入环状结构,共轭双键或在侧链上引入庞大的刚性取代基均能达到提高熔点的目的。
(三)分子链的对称性和规整性具有分子链对称性和规整性的聚合物,在熔融过程所发生的变化相对地较小,故具有较高的熔点。
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T m为267℃,而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酯的T m 仅为240℃;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Kevlar)的T m为500℃,而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的T m仅为430℃。
熔点、沸点、凝固点与压强的关系原因分析
熔点、沸点、凝固点与压强的关系原因分析一、熔点、沸点、凝固点1、凝固点凝固点是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不同晶体具有不同的凝固点。
在一定压强下,任何晶体的凝固点,与其熔点相同。
同一种晶体,凝固点与压强有关。
凝固时体积膨胀的晶体,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降低;凝固时体积缩小的晶体,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在凝固过程中,液体转变为固体,同时放出热量。
所以物质的温度高于熔点时将处于液态;低于熔点时,就处于固态。
非晶体物质则无凝固点。
液-固共存温度浓度越高,凝固点越低,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凝固2、沸点饱和蒸汽压:在一定温度下,与液体或固体处于相平衡的蒸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 沸点:在一定压力下,某物质的饱和蒸汽压与此压力相等时对应的温度。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被称为沸点。
浓度高,沸点高,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几种不同液体的沸点/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铁:2750液态铅:1740水银(汞):357亚麻仁油:287食用油:约250萘:218煤油:150甲苯:111水:100酒精:78乙醚:35液态氨:—33液态氧:—183液态氮:-196液态氢:-253液态氦:—268。
9所谓沸点是针对不同的液态物质沸腾时的温度.液体开始沸腾时的温度。
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
沸点:液体发生沸腾时的温度;即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当液体沸腾时,在其内部所形成的气泡中的饱和蒸汽压必须与外界施予的压强相等,气泡才有可能长大并上升,所以,沸点也就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强的温度。
液体的沸点跟外部压强有关。
当液体所受的压强增大时,它的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时;沸点降低.例如,蒸汽锅炉里的蒸汽压强,约有几十个大气压,锅炉里的水的沸点可在200℃以上。
又如,在高山上煮饭,水易沸腾,但饭不易熟。
这是由于大气压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水的沸点也随高度的升高而逐浙下降.(在海拔1900米处,大气压约为79800帕(600毫米汞柱),水的沸点是93。
影响有机物熔沸点的因素
有机物熔沸点比较物质的物理性质中并不严格区分熔沸点,一般一齐加以讨论。
这是因为它们的决定因素大致相同,对同类物质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
但实际上它们的决定因素不完全相同,现以共价化合物分析如下:影响沸点的主要结构因素:分子的电荷总量(通常以相对分子质量代)、分子间距离、分子接触面大小、分子的极性、氢键。
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距离越近,分子接触面越小,分子的极性越大,则沸点越高。
支链越多,分子之间接触不容易,即空间位阻较大,从而范德华力较小,因此熔沸点相对较低举一组同分异构体的例子: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为:36.07℃、27.9℃、9.5℃,依次递减,这是因为在相对分子质量都相同的条件下,支链增多,分子间距增大、接触面积减小,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规律,我们称之为“异构体沸点的支链下降作用”。
影响熔点的主要结构因素:分子的电荷总量(通常以相对分子质量代)、分子的极性、分子在晶格中填充的整齐密集完美度。
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的极性越大,分子对称性高,分子能够紧密排列,晶格能相对较高,则可能具有相对高的熔点。
一般教材上并没有列举出熔点的数据,没有指出熔点的变化规律,有不少人想当然的认为“熔点沸点变化规律差不多”,这样一来就主观地捏造了规律,歪曲了事实,忽视了差别,下面我们列举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熔点为:-129.8℃、-159.9℃、-16.8℃,可以看出先减小后大幅增大,这就可以用“熔点的对称性规律”解释,新戊烷最为对称,正戊烷次之。
另举一组教材上有熔点的例子,人教版化学2教材63液,丙烷的熔点较低的原因甲烷比乙烷,乙烷比丙烷更加接近球形,晶格能相对于对称性较小的丙烷来说更大。
由此可推测,他们的固体化合物中,紧密的情况分别为甲烷>乙烷>丙烷。
另外有机物中顺式异构体的沸点一般比反式异构体略高,而对于熔点来说则相反,因为对称的分子(反式)在晶格中可以排得较紧密,故反式异构体的熔点较顺式异构体的为高。
元素周期表熔点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熔点变化规律熔点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化为液态的温度。
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的熔点存在着一定的变化规律。
这种规律的理解对于我们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应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元素周期表熔点变化规律,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周期表中熔点的变化规律在周期表中,元素的熔点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
首先我们来看横向的规律变化。
1.从左到右的变化规律从周期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左到右,元素的熔点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这是因为在周期表的横向排列中,原子序数是逐渐增加的。
原子序数的增加意味着电子层的逐渐增加,而在原子内部的电子排列结构决定着元素的化学性质。
由于电子层的增加会增加原子的律动能量,从而形成更紧密的结构,使得相互间的作用力增大,这导致了熔点的升高。
2.从上到下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我们来看周期表中从上到下的变化规律。
从上到下,元素的熔点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
这是因为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大小逐渐增加,从而形成了原子间的作用力减小的趋势。
因此,元素的熔点也随之逐渐降低。
以上是周期表中熔点变化的横向规律。
接下来,我们来看周期表中熔点变化的纵向规律。
二、周期表中熔点的纵向变化规律从周期表来看,不同族的元素呈现出不同的纵向熔点变化规律。
1.主族元素的纵向变化规律在主族元素中,熔点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这是因为随着周期数的增加,电子层的数目逐渐增多,原子的大小逐渐变大,电子核吸引力逐渐减小,使得熔点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2.过渡金属元素的纵向变化规律在过渡金属元素中,熔点的纵向变化规律并不明显。
这是因为在过渡金属元素中,由于原子的外层电子不断加入,原子大小并不一直逐渐变大,因此熔点的纵向变化规律并不明显。
3.稀土金属元素的纵向变化规律在稀土金属元素中,熔点的纵向变化规律与主族元素相似,熔点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这是因为稀土金属元素的电子排布比较特殊,而且由于稀土金属元素的外层电子数不断增加,原子大小也逐渐变大,使得熔点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熔点、沸点、凝固点与压强的关系原因分析
熔点、沸点、凝固点与压强的关系原因分析一、熔点、沸点、凝固点1、凝固点凝固点是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不同晶体具有不同的凝固点。
在一定压强下,任何晶体的凝固点,与其熔点相同。
同一种晶体,凝固点与压强有关。
凝固时体积膨胀的晶体,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降低;凝固时体积缩小的晶体,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在凝固过程中,液体转变为固体,同时放出热量。
所以物质的温度高于熔点时将处于液态;低于熔点时,就处于固态。
非晶体物质则无凝固点。
液-固共存温度浓度越高,凝固点越低,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凝固2、沸点饱和蒸汽压:在一定温度下,与液体或固体处于相平衡的蒸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
沸点:在一定压力下,某物质的饱和蒸汽压与此压力相等时对应的温度。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被称为沸点。
浓度高,沸点高,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几种不同液体的沸点/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铁:2750液态铅:1740水银(汞):357亚麻仁油:287食用油:约250萘:218煤油:150甲苯:111水:100酒精:78乙醚:35液态氨:-33液态氧:-183液态氮:-196液态氢:-253液态氦:-268.9所谓沸点是针对不同的液态物质沸腾时的温度。
液体开始沸腾时的温度。
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
沸点:液体发生沸腾时的温度;即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当液体沸腾时,在其内部所形成的气泡中的饱和蒸汽压必须与外界施予的压强相等,气泡才有可能长大并上升,所以,沸点也就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强的温度。
液体的沸点跟外部压强有关。
当液体所受的压强增大时,它的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时;沸点降低。
例如,蒸汽锅炉里的蒸汽压强,约有几十个大气压,锅炉里的水的沸点可在200℃以上。
又如,在高山上煮饭,水易沸腾,但饭不易熟。
这是由于大气压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水的沸点也随高度的升高而逐浙下降。
熔点、沸点、凝固点与压强的关系原因分析
熔点、沸点、凝固点与压强的关系原因分析一、熔点、沸点、凝固点1、凝固点凝固点是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不同晶体具有不同的凝固点。
在一定压强下,任何晶体的凝固点,与其熔点相同。
同一种晶体,凝固点与压强有关。
凝固时体积膨胀的晶体,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降低;凝固时体积缩小的晶体,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升高.在凝固过程中,液体转变为固体,同时放出热量.所以物质的温度高于熔点时将处于液态;低于熔点时,就处于固态。
非晶体物质则无凝固点。
液—固共存温度浓度越高,凝固点越低,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凝固2、沸点饱和蒸汽压:在一定温度下,与液体或固体处于相平衡的蒸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
沸点:在一定压力下,某物质的饱和蒸汽压与此压力相等时对应的温度。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被称为沸点。
浓度高,沸点高,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几种不同液体的沸点/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铁:2750液态铅:1740水银(汞):357亚麻仁油:287食用油:约250萘:218煤油:150甲苯:111水:100酒精:78乙醚:35液态氨:—33液态氧:-183液态氮:—196液态氢:—253液态氦:—268。
9所谓沸点是针对不同的液态物质沸腾时的温度。
液体开始沸腾时的温度。
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
沸点:液体发生沸腾时的温度;即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当液体沸腾时,在其内部所形成的气泡中的饱和蒸汽压必须与外界施予的压强相等,气泡才有可能长大并上升,所以,沸点也就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强的温度。
液体的沸点跟外部压强有关.当液体所受的压强增大时,它的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时;沸点降低。
例如,蒸汽锅炉里的蒸汽压强,约有几十个大气压,锅炉里的水的沸点可在200℃以上。
又如,在高山上煮饭,水易沸腾,但饭不易熟.这是由于大气压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水的沸点也随高度的升高而逐浙下降。
2021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凝固点的因素
2021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凝固点的因素
整理了关于2021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凝固点的因素,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影响熔点(凝固点)的两大因素
①压强。
平常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
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升高;对于像铋、锑、冰来说,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小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降低。
②物质中混有杂质。
纯净水和海水的熔点有很大的差异。
金属晶体熔沸点影响因素
金属晶体熔沸点影响因素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金属晶体熔沸点那些事儿。
你说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咋就有高有低呢?这就好比一群人,有的身体倍儿棒,经得起折腾,有的就比较娇弱啦。
那影响金属晶体熔沸点的因素都有啥呢?先来说说金属键的强弱吧。
这就好像是金属原子之间的“友谊”纽带,越强呢,就越不容易断开,那熔沸点自然就高啦。
你想想看,要是朋友之间关系特别铁,那是不是很难分开呀?就像有些金属,它们的金属键强得很,熔沸点那叫一个高。
原子半径也很重要哦!原子半径小的,就像紧凑的小团体,彼此挨得近,结合得更紧密,熔沸点也就上去了。
反之,原子半径大的,就比较松散啦,熔沸点可能就没那么高。
这就好比是盖房子,砖头紧密排列的房子肯定比松散排列的更结实嘛。
还有电子气理论呢!金属晶体里的自由电子就像是一群小精灵,它们跑来跑去,让金属有了各种特性。
这些小精灵多了,对金属键的贡献也就大啦,熔沸点也会受影响哦。
你可以想象成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它们努力工作,让整个蜂巢都更稳固。
咱就说常见的金属吧,像铁,那可是出了名的硬骨头,熔沸点高得很呢。
为啥呀?因为它的金属键强呀,原子半径也合适,电子气也很活跃。
再看看汞,常温下都是液态呢,这就是因为它的那些因素和铁不一样呀。
那这些知识对我们有啥用呢?嘿,用处可大啦!你要是搞金属加工的,不了解这些,怎么能选对材料呢?要是想知道哪种金属适合做什么东西,不就得知道它的熔沸点等特性嘛。
就好像你要找个伙伴一起做事,不得了解他的优缺点呀。
总之呢,金属晶体熔沸点的影响因素可不能小瞧。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更好地和金属打交道,让它们为我们服务。
别小看这些知识哦,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大用场呢!就像生活中的很多小细节,平时不注意,关键时刻就能体现出重要性啦!所以啊,好好记住这些因素,让我们和金属晶体成为更好的朋友吧!。
金属熔点影响因素
金属熔点影响因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金属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
其中之一就是金属具有较高的熔点。
金属的熔点是指金属在升温到一定程度时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金属的熔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金属熔点的影响因素。
金属的种类是影响其熔点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金属的熔点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具有较大原子质量的金属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比如铜、铁、铝等。
这是因为原子质量越大,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越大,需要更高的能量来打破这种相互作用力,从而使金属熔化。
金属的晶体结构也会对其熔点造成影响。
金属的晶体结构可以分为3种类型:面心立方结构、体心立方结构和简单立方结构。
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的熔点通常较高,因为这种结构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较强,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将其熔化。
金属的杂质含量也会对其熔点产生影响。
杂质的存在会影响金属晶体结构的稳定性,降低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降低金属的熔点。
纯度越高的金属,熔点通常越高。
金属的晶界对其熔点也有影响。
晶界是晶体内部的裂缝或界面,会削弱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金属的熔点降低。
晶界的存在会使金属变得更容易熔化。
外部条件也会对金属的熔点造成影响。
如外部压力、热量传导、热膨胀等。
在高压下,金属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增加,使得金属的熔点升高;而热量传导和热膨胀则会加速金属的熔点降低。
金属的熔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金属的种类、晶体结构、杂质含量、晶界以及外部条件等。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金属的性质,并为金属的应用提供参考。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金属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制造领域。
金属材料的性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熔点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金属熔点是金属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变温度,不同金属的熔点各不相同。
金属熔点的大小与金属的结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探讨金属熔点影响因素的相关内容。
m68 熔点 -回复
m68 熔点-回复熔点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时所需的温度。
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熔点,这是由于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的差异所致。
本文将深入探讨熔点的定义、影响因素、测定方法以及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熔点的定义。
熔点通常用于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在固态和液态之间转变的温度。
当物质的温度达到熔点时,其分子的振动足够强烈,能够克服相互作用力,形成液体。
相反,当温度低于熔点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使物质保持在固态。
熔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
不同元素和化合物由于其分子间作用力的差异,其熔点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金属具有较高的熔点,因为金属离子之间的金属键较为稳定。
而非金属元素如氧气、氮气等由于其分子间的弱作用力较小,熔点较低。
其次,物质的晶体结构也对熔点起着重要影响。
晶体可以看作是由重复排列的晶格点组成的。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其分子或离子会沿晶格排列,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
而在液态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降低,无序性增加。
因此,具有高度有序的晶体结构的物质,其熔点往往较高。
此外,施加的外界压力也会对熔点产生影响。
根据赫斯定律(Hess's Law),外界压力增加会使物质的熔点升高。
这是因为较高的压力有助于增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转变过程需要更大的能量。
测定物质的熔点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
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熔点仪测量物质的熔点。
熔点仪通常由一个电炉和一个温度计组成。
样品被放置在一个石英管中,加热至其熔点。
当物质开始熔化时,温度计会反映出变化,从而确定熔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熔点的概念。
例如,熔点是制冰的依据之一。
当温度低于水的熔点0C时,水会凝固成冰。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低温来冷却水,以便制作冰块或冰淇淋。
此外,在烹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了解食材的熔点,以便控制温度并确保食物的质量。
熔点的概念在工业生产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熔点是金属冶炼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参数。
熔点沸点凝固点与压强的关系原因分析
熔点沸点凝固点与压强的关系原因分析熔点、沸点、凝固点与压强的关系原因分析一、熔点、沸点、凝固点1、凝固点凝固点是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不同晶体具有不同的凝固点。
在一定压强下,任何晶体的凝固点,与其熔点相同。
同一种晶体,凝固点与压强有关。
凝固时体积膨胀的晶体,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降低;凝固时体积缩小的晶体,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在凝固过程中,液体转变为固体,同时放出热量。
所以物质的温度高于熔点时将处于液态;低于熔点时,就处于固态。
非晶体物质则无凝固点。
液-固共存温度浓度越高,凝固点越低,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凝固2、沸点饱和蒸汽压:在一定温度下,与液体或固体处于相平衡的蒸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
沸点:在一定压力下,某物质的饱和蒸汽压与此压力相等时对应的温度。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被称为沸点。
浓度高,沸点高,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几种不同液体的沸点/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铁:2750液态铅:1740水银(汞):357亚麻仁油:287食用油:约250萘:218煤油:150甲苯:111水:100酒精:78乙醚:35液态氨:-33液态氧:-183液态氮:-196液态氢:-253液态氦:-268.9所谓沸点是针对不同的液态物质沸腾时的温度。
液体开始沸腾时的温度。
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
沸点:液体发生沸腾时的温度;即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当液体沸腾时,在其内部所形成的气泡中的饱和蒸汽压必须与外界施予的压强相等,气泡才有可能长大并上升,所以,沸点也就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强的温度。
液体的沸点跟外部压强有关。
当液体所受的压强增大时,它的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时;沸点降低。
例如,蒸汽锅炉里的蒸汽压强,约有几十个大气压,锅炉里的水的沸点可在200℃以上。
又如,在高山上煮饭,水易沸腾,但饭不易熟。
这是由于大气压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水的沸点也随高度的升高而逐浙下降。
金属晶体熔沸点
金属晶体熔沸点金属晶体是由金属原子组成的晶体,具有高度的结晶性和金属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其中,熔沸点是金属晶体的一项重要物理性质,也是研究金属晶体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熔沸点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熔沸点的概念熔沸点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化为液态或气态所需要的温度,也就是物质从固态到液态或气态的相变温度。
对于金属晶体而言,熔沸点是指晶体表面或内部原子间距离逐渐增大,热运动加剧,使得晶体内部结合力逐渐减弱,最终达到熔化状态的温度。
熔沸点的值与物质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原子间距离、晶体缺陷、外界压力等因素有关。
其中,化学成分是影响熔沸点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一种金属的不同晶体结构、晶体缺陷等因素也会对熔沸点产生影响。
此外,外界压力也会影响熔沸点的值,通常情况下,增加外界压力可以提高物质的熔沸点。
二、熔沸点的影响因素1. 化学成分金属的化学成分是影响熔沸点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金属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即原子序数越大的金属,其熔沸点越高。
这是因为原子序数的增加意味着原子的核电荷数增加,电子云密度增加,原子间结合力也相应增强,从而提高了熔沸点。
2. 晶体结构金属晶体的结构对熔沸点也有较大的影响。
不同的晶体结构会影响金属内部原子间的距离和结合方式,从而影响熔沸点。
例如,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熔沸点通常较高,而体心立方结构的金属熔沸点则较低。
3. 原子间距离原子间距离是影响金属熔沸点的重要因素之一。
原子间距离越小,金属内部的结合力就越强,熔沸点也就越高。
相反,原子间距离越大,金属内部的结合力就越弱,熔沸点也就越低。
因此,当金属的原子间距离比较小时,其熔沸点也会比较高。
4. 晶体缺陷晶体缺陷也会影响金属的熔沸点。
晶体缺陷是指晶体内部原子的位置不规则或者晶体表面存在缺陷。
这些缺陷会影响金属内部原子间的结合力,从而影响熔沸点。
通常情况下,晶体缺陷越多,金属的熔沸点就越低。
5. 外界压力外界压力也是影响金属熔沸点的因素之一。
熔点与熔融指数的关系_解释说明
熔点与熔融指数的关系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篇文章旨在探讨熔点与熔融指数之间的关系。
熔点是指物质在常规大气压下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所需要的温度,而熔融指数则是衡量塑料材料的流动性和加工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研究熔点与熔融指数的关联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熔点与熔融指数的关系、实验研究与案例分析、讨论与解释以及结论及展望。
首先,引言部分将介绍该主题的背景和意义,概述文章的结构,并明确本文的目的。
1.3 目的通过对熔点和熔融指数之间关系进行深入探究,我们旨在揭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机制,并为进一步理解塑料材料性能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实验研究与案例分析,我们将验证相关理论,并尝试解释结果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源及其对研究结论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主要结论,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方向。
通过全面分析和探讨,我们希望为塑料材料的设计和加工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2. 熔点与熔融指数的关系2.1 熔点的定义与影响因素在讨论熔点和其与熔融指数之间的关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熔点的定义以及影响熔点的因素。
熔点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时所需的温度,通常以摄氏度为单位表示。
每种物质都有其特定的熔点。
影响物质熔点的主要因素包括分子或原子之间相互吸引力、分子量、晶格结构等。
对于分子间存在较强吸引力的物质,如氢键或离子键,其分子在固态时排列更加紧密,相互靠近程度更高,所以需要更高的能量才能使其分子克服内部相互作用而发生移动并转变为液态。
此外,较大的分子量和复杂的晶格结构也会导致较高的熔点。
2.2 熔融指数的概念与测量方法现在我们来介绍一下熔融指数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熔融指数是衡量聚合物熔融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标准试样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所流动的熔融聚合物体积或质量。
测量熔融指数需要使用专门的仪器,如熔融指数仪。
通常,将一定质量的试样放入试样装置中,在规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加热使聚合物溶解,并通过一定孔径的模具流出,最后使用计时器记录所需时间或者称重来得到熔融指数。
蒜氨酸熔点测定的影响因素
蒜氨酸熔点测定的影响因素蒜氨酸熔点测定的影响因素蒜氨酸熔点测定的影响因素熔点是晶体物质的重要物理特性,是对固体有机化合物纯度进行判定的基本手段之一。
经典的熔点测定方法是中国药典推荐的第一法b 型管法,目前熔点测定方法常用仪器进行测定,如数字熔点仪,显微熔点仪等。
本文使用全自动可视熔点仪进行熔点的测定,并考察起始温度,升温速度对熔点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蒜氨酸熔点测定的最佳条件是:起始温度低于蒜氨酸标示温度3-4℃,升温速度1℃/min。
由于蒜氨酸的熔点也是分解点,其熔距为1℃~2℃,所以不能以熔距的长短来定性的估算蒜氨酸纯度,但是其纯度下降,熔点也下降。
l 材料与方法全自动可视熔点仪,尿素,乙酰苯胺,苯甲酸,萘,水杨酸均为分析纯,测定前进行干燥处理;蒜氨酸(客户提供)。
1.2.1 升温速度对熔点测定的影响理论上纯净样品在熔化过程中的有限时间内,温度应维持常数。
实际上样品量是极微小的,而熔点仪加热装置的热容量却很大。
因此,测量过程中温度将继续线性上升。
炉子升温速度越高,得到的熔点结果也越高。
由此可见,测定熔点前选择合理的升温速度是十分重要1.2.2 起始温度对熔点测定的影响起始温度往往影响熔点测定的结果。
起始温度和标示值相差小,热量来不及传递,使测得熔点偏高。
起始温度和标示值相差大,则预热时间过长,某些不稳定的样品加热后会产生分解及升华现象,使测得的结果偏低。
1.2.3 熔点测定精度的影响因素毛细管样品装样高度,样品研细程度及装样紧密程度等因素均能影响熔点测定的精度,而样品装样过多和过少还会影响熔点测定的准确度。
2.1 蒜氨酸熔点测定升温速度的选择蒜氨酸的熔点即是分解点。
在熔融时同时分解,不同于一般样品,只能以蒜氨酸颜色突然变深并且迅速膨胀上升时的温度作为熔点,表1分别考察了相同起始温度时三种不同升温速度对蒜氨酸熔点测定的影响。
表1升温速度对蒜氨酸熔点测定的影响表中看出,在相同的起始温度时,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熔点也升高,当升温速率为l ℃/min 时所测定的熔点结果与标示值最为接近。
第 31 讲5.5.3 影响晶态聚合物熔点的因素
第 31 讲5.5.3 影响晶态聚合物熔点的因素熔点是结晶聚合物使用的上限温度,是晶态聚合物材料最重要的耐热性指标。
1)大分子链的化学结构 是决定晶态聚合物熔点高低的最重要因素。
而结晶条件和材料的加工过程也对熔点产生一定影响。
晶态聚合物转变为液态(粘流态)的过程属于热力学相变过程,达到平衡时体系的自由能增量应为: △G = △H m – T m0 △S m = 0式中:△H m 和△S 分别是晶态聚合物的熔融热和熔融熵;设聚合物的熔融热和熔融熵分别由不与相对分子质量相关的“基础值”H 0和S 0和大分子链每一个结构单元在晶体熔化前后的增量(△H m) u 和(△S m) u 组成,则:由此可见,大分子链中结构单元的熔融热增量(△H m) u 愈大,或熔融熵增量(△S m) u 愈小,则晶态聚合物的熔化热也就愈高。
聚合物结构单元的熔融热增量与分子间的作用力强弱有关,而结构单元的熔融熵增量则与晶体熔化以后分子的混乱程度有关。
表5-15 一些结晶聚合物的相关热力学数据 归纳影响晶态聚合物熔点的一般规律:①刚性分子链的晶态聚合物的熔点高于柔性链聚合物的熔点,如聚苯撑的熔点高达530℃; ②极性分子链的晶态聚合物的熔点高于非极性链聚合物的熔点,如聚丙烯腈熔点高达317℃;③分子主链含可生成氢键的 O 、N 原子的晶态聚合物的熔点很高,如尼龙的熔点都在260℃以上;④分子主链上的亚甲基(CH2)数目愈多则大分子的柔顺性愈高,聚合物晶体的熔点愈低,如聚己二 酸己二酯的熔点只有65℃;⑤凡是能够增加分子链柔顺性的因素都使熔点降低,如天然橡胶和聚氧化乙烯的熔点都很低。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综合考虑影响晶态聚合物熔点的各种因素,才能对晶态聚合物的熔点作出正确的判断,有时单从大分子链的结构很难准确判断聚合物的熔点高低。
2)影响熔点的其他因素①片晶厚度和结晶缺陷 对所有种类聚合物晶体熔点都有影响。
片晶厚度越薄,结晶缺陷越多,熔点越低,如图5-24聚三氟氯乙烯片晶厚度与熔点的关系曲线 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聚合物的结晶热力学
一、结晶聚合物的熔融特点
结晶聚合物的熔融过程与小分子晶体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一个相转变的过程。
不同点:小分子晶体在熔融过程,体系的热力学函数随温度的变化范围很窄,一般只有℃左右,可名符其实地称之为熔点。
结晶聚合物的熔融过程,呈现一个较宽的熔融温度范围,即存在一个“熔限”。
一般将其最后完全熔融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二、分子结构对熔点的影响
聚合物的熔融过程,从热力学上来说,它是一个平衡过程,因而可用以下的热力学函数关系来描述:
在平衡时,,则有
凡是分子结构有利于增加分子间或链段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则在熔融过程中增加,而使熔点升高。
增加高分子链内旋转的阻力,使高分子链比较僵硬,则在熔融过程中构象变化较小,即较小,也使熔点升高。
(一)分子间作用力
通过在主链或在侧链上引入极性基团或形成氢键,则可使增大,熔点提高。
例如,主链基团可以是酰胺。
酰亚胺。
氨基甲酸酯。
脲,这些基团都易在分子间形成氢键,从而使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幅度增加,熔点明显提高。
分子链取代基的极性也对分子间的作用力有显著影响。
例如,在聚乙烯(℃)分子链上取代了(等规聚丙烯,℃)、(聚氯乙烯,=℃)和(聚丙烯晴,℃),随取代基的极性增加,熔点呈递升的趋势。
(二)分子链的刚性
增加分子链的刚性,可以使分子链的构象在熔融前后变化较小,即变化较小,故使熔点提高。
一般在主链上引入环状结构,共轭双键或在侧链上引入庞大的刚性取代基均能达到提高熔点的追求。
(三)分子链的对称性和规整性
具有分子链对称性和规整性的聚合物,在熔融过程所发生的变化相对地较小,故具有较高的熔点。
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为℃,而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酯的仅为℃。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为℃,而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的仅为℃。
通常反式聚合物比相应的顺式聚合物的熔点高一些,如反式聚异戊二烯(杜仲胶)为℃,而顺式聚异戊二烯的为℃。
等规聚丙烯的分子链在晶格中呈螺旋状构象,在熔融状态时仍能保持这种构象,因而熔融熵较小,故熔点较高。
三、结晶条件对熔点的影响
(一)晶片厚度与熔点的关系
晶片厚度对熔点的这种影响,与结晶的表面能有关。
高分子晶体表面普遍存在堆砌较不规整的区域,因而在结晶表面上的链将不对熔融热作完全的贡献。
(二)结晶温度与熔点的关系
结晶温度越高,晶片厚度越厚,熔点越高。
在低温下结晶的聚合物其熔化范围较宽。
在较高温度下结晶的聚合物熔化范围较窄。
两直线交点处,熔化范围消失。
这个熔化范围,一般称之为熔限。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结晶温度较低时,链的活动能力差,不允许链段进行十足的排列,因而形成了规整度不同的晶体。
规整性差的晶体在较低温度下即会瓦解,而规整性好的晶体要待更高温度才能熔融,因而形成较宽的熔限。
如果结晶温度升高,则链段活动能力增强,生成的晶体较完整,则熔点高,熔限也窄。
所以,熔限随结晶温度的变化,实质是晶体结构完整性分布的反映。
四、影响熔点的其它因素
(一)相对分子质量
在一种聚合物的同系物中,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而增加,直到临界相对分子质量时,即可忽略分子链“末端”的影响时,此后则与相对分子质量无关,
(二)共聚的影响
结晶性共聚单体与少量单体无规共聚时,若不能结晶或不与形成共晶,则生成共聚物的熔点具有下列关系:
对于交替共聚物,熔点将发生急剧地降低。
对于嵌段和接枝共聚物中,
如各自均聚物的链段足够长时,则可能存在两个代表各自链段所生成的晶体的熔点,但比相应的纯均聚物晶体的熔点稍有下降。
(三)稀释剂的影响
在结晶性聚合物中加入稀释剂,如增塑剂或溶剂,也能使熔点降低,其降低的程度与稀释剂的性质与用量有关:
五、玻璃化温度与熔点的关系
一般熔点总是高于玻璃化温度,因为在晶体中,分子链呈长程有序排列,分子间作用力发挥得最十足,要使处于晶格位置上的链段开始运动,必须要达到熔点以下的某个温度才行。
而玻璃态是分子链段被冻结的液相结构,只要体系温度提高到以上,即会引起链段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