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一讲 考点二 把握传主形象课件
【核按钮】(湖北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13单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翻译
第13单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翻译《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层级列有一个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个考点考查的是对文中的句子意思的理解和翻译,实质是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等基础能力的综合考查。
《考试说明》正文虽没有对文言文的“断句”提出要求,但是在“题型示例”中有断句的题例,而且近几年湖北省语文高考试卷中也有断句题出现。
其实,断句的能力,也是对文意的理解能力。
因此,我们将“断句”与“翻译”视为一个考点,也列入本单元。
鉴于高考对浅易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基于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本单元特地设置了“文言文的整体阅读”一节,结合典型题例,讲解整体阅读的方法,用“相关链接”的形式列在本单元“考点梳理”之后,作为“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一部分的总结。
一、(2011·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谏成帝营陵寝疏 [西汉]刘 向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①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
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棺椁之作,自黄帝始。
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
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
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
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
十有余年,越人发之。
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
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
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
2022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语文版)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二(含解析)
专题二 考题突破——整体把握,细心比对一、读文:勾画圈点,整体把握论述类文章阅读是一种信息型阅读,以提取整合文中重要信息为目的。
虽说读起来有肯定难度,但是,假如能辅以勾画圈点,把文本中的重点内容画出来,力求读通、读透、记住(从记忆的角度理解就是提取重要信息,对重要信息进行有效的编码,使工作记忆中的信息进入到长时记忆),那么,有利于整体把握文本,正确、快速地把握阅读材料。
1.要做好阅读前的预备。
要给自己明确的心理示意,要张弛有度,克服紧急心理,集中留意力。
2.边读边勾画圈点出下面的内容。
(1)圈点出文中重要的句子。
这些重要的句子是指:①统摄全篇,或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即文眼句、中心句、总结句等。
②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
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2)圈点出文中重要的词语。
这些重要的词语是指:①反复消灭的词语,它往往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愿思。
②陈述对象转换的词,它们的变化往往体现了行文的思路,抓住这一点有利于理清文章及其段落的思路。
③论点与论据。
论点是论据的统帅,论据为论点服务。
在提问中,对论点发问则答题的要点是论据,反之亦然。
④限定性的词语、定语与状语,如年月时间(多次消灭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凡是、全部、都、全、几乎等),又如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如基本、最、格外等程度词,迄今为止、假如、可能、肯定等已然、未然、或然词语)。
3.提取圈点内容,整体把握文意和思路。
圈点的目的是把握文章的整体及理清文章的思路。
在前面勾画圈点的基础上看看文章的核心话题是什么,基本观点包含的是什么内容,全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阅读示例: 中国历代正史皆必▲ ▲记“礼乐”史。
有心争辩中国音乐史▲ ▲ ▲的人须▲进入正史的音乐史▲ ▲ ▲中寻宝。
不娴熟古汉语,不养成阅读四库音乐文献习惯的人,则不能治中国音乐史。
画线句子点明白正史的音乐史在争辩中国音乐史中的作用。
“音乐史”消灭两次,表明论述对象。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要点课时演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精准答题:专题二散文阅读学案二第3讲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16分)文本一:新校舍(节选)汪曾祺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
有一些是借用原先的会馆、祠堂、学校,只有新校舍是联大自建的,也是联大的主体。
有一座校门,极简陋,两扇大门是用木板钉成的,不施油漆,露着白茬。
门楣横书大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进门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路。
路是土路,到了雨季,接连下雨,泥泞没足,极易滑倒。
大路把新校舍分为东西两区。
大图书馆后面是大食堂。
学生吃的饭是通红的糙米,装在几个大木桶里,盛饭的瓢也是木头的,因此饭有木头的气味。
饭里什么都有:砂粒、耗子屎……被称为“八宝饭”。
八个人一桌,四个菜,装在酱色的粗陶碗里。
菜多盐而少油。
常吃的菜是煮芸豆,还有一种叫作蘑芋豆腐的灰色的凉粉似的东西。
大图书馆的东面,是教室。
土墙,铁皮顶。
铁皮上涂了一层绿漆。
有时下大雨,雨点敲得铁皮丁丁当当地响。
教室里放着一些白木椅子。
椅子是特制的。
右手有一块羽毛球拍大小的木板,可以在上面记笔记。
椅子是不固定的,可以随便搬动,从这间教室搬到那间。
吴宓先生上《红楼梦》研究课,见下面有女生没有坐下,就立即走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
一些颇有骑士风度的男同学于是追随吴先生之后,也去搬。
到女同学都落座,吴先生才开始上课。
我是个吊儿郎当的学生,不爱上课。
有的教授授课是很严格的。
教西洋通史的是皮名举。
他要求学生记笔记,还要交历史地图。
我有一次画了一张马其顿王国的地图,皮先生在我的地图上批了两行字:“阁下所绘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
”朱自清先生教课也很认真。
他教我们宋诗。
他上课时带一沓卡片,一张一张地讲。
要交读书笔记,还要月考、期考。
我老是缺课,因此朱先生对我印象不佳。
多数教授讲课很随便。
刘文典先生教《昭明文选》,一个学期才讲了半篇木玄虚的《海赋》。
闻一多先生上课时,学生是可以抽烟的。
我上过他的“楚辞”。
上第一课时,他打开高一尺又半的很大的毛边纸笔记本,抽上一口烟,用顿挫鲜明的语调说:“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2013高考总复习语文一轮精品:配RJ课标全国 第二编第三部分第十三章专题一1 理解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栏目 导引
第二编
考点全线突破
所以,此处“踩出深深的凹痕”应是指 他扎根于土地,踏踏实实、身体力行 地从事日常的劳作,在文学创作上取 得的辉煌成就,创作了大量反映土地 和农民生活的作品。
栏目 导引
第二编
考点全线突破
答案:(1)“它们”是指大地以及大地上 的人和事物。 (2)踩出“深深的凹痕”的寓意是扎根大 地。
栖守道德者,未必会落个
孤家寡人、向隅血泣的境地。他也能 左右逢源、人脉丰沛,也能“居高声自 远,非是藉秋风”。栖守道德者,“虽 未尽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至于能 否“流芳百世”,又何须顾及呢?
栏目 导引
第二编
考点全线突破
湘考点击直击高考
考纲要求
2012年湖南《考试说明》要求:理解
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
栏目 导引
第二编
考点全线突破
文中画线部分①中的“它们”指什么? ②中的“踩出深深的凹痕”有何寓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栏目 导引
第二编
考点全线突破
解析:解答第一问,根据语句“他怎样 匍匐到土地上„„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 可知,“它们”指的是大地及大地上的 人和事。解答第二问时要联系全文,结 合作者的感情倾向,在文中,作者认为 托尔斯泰是一个立足大地的诗人,
栏目 导引
第二编
考点全线突破
考题悟道细剖高考
考查点一 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
解
考题呈现
栏目 导引
第二编
考点全线突破
耕作的诗人
张 炜
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__能力训练含解析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复习纲要【考情探究】课标解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备考策略考点内容断句综合考查对实词、虚词、句意的理解句读、语法运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准确理解句意,正确断句平时多积累实词的含义,注意借助虚词来断句,同时要多关注句子的结构,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官职科举、姓名称谓、天文地理、历法纪年、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凭借积累、根据语境理解句中词语的传统文化内涵识记课本中的古代文化知识,按时间的先后等顺序梳理积累课外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文意概括和分析筛选并归纳信息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20个实词、18个虚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1.选择题,在审读题干和仔细比对选项与原文上下功夫。
注重总结规律,形成方法。
2.简答题要做到要点全,语言简。
翻译句子将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0个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运用相关文言知识,理解文句,并能准确、通顺地翻译成现代汉语复习备考时要把三大得分点——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作为重点,强化“得分点”意识。
【真题探秘】(2020新高考Ⅰ,10—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9分)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
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
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
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信息类文本阅读(新教材新高考)第2讲 把握主流考法(客观题讲义解析版)
第02讲把握主流考法(客观题)目录信息性文本第一题的要求往往是判断“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命题者为了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会对文本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概念、句子、局部内容等做正确或错误的解读。
这种解读其实就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的加工转换,加工转换形式有三种:信息增删改、信息整合概括、关系错位。
也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者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在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结论和依据等方面做文章,从而改变原文意思来设置“迷雾项”。
信息性阅读中,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选项内容主要体现在对材料呈现信息的深入理解和具体分析等。
题干常以“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的表述形式呈现,常设于现代文阅读Ⅰ第1题的位置。
准确解答信息类阅读题的3道客观选择题,要明确了解命题的方式和命题的陷阱,其基础功夫当然是要准确把握文本内容,要了解这类试题所出题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其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读懂文本的能力,依据抓住关键词语或者文本的具体说法的方法有助于读懂原文。
以《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为例:这个题目就暗示它包含了三个关键词: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我们依据关键词“工匠精神”,可以在文章中勾画标注相关语句,去体会“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
(课文第二段)中“《说文》里讲:“匠,木工也。
”,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我们可以知道“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
(课文第三段)“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
”可以知道“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专注,“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
”从这句话中告诉我们“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创新,“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它强调了工匠精神中的爱岗敬业。
在(第四段)我们还会发现关键句,“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精准分析主旨意蕴——立足文本,思考深广 (2)
课时66精准赏析艺术技巧——精准判断,夸尽效果知识清单(十六)艺术技巧一、修辞手法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一览表二、表现手法常用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一览表(说明:表现手法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表现手法指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手法,广义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
高考卷一般使用狭义的概念。
如需要,可按先“狭”后“广”的步骤思考,即先考虑狭义的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三、表达方式1.记叙 2.描写[均见小说艺术技巧“知识清单(十二)”]四、语言艺术语言鉴赏角度及其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使文章有一气呵成之感。
反复之美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化用(成语或古语)之美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句式之美(句子)长短之美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句子)整散之美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风格之美豪放、直白、华丽、精练、凝练、柔婉、含蓄、细腻、典雅、凝重、清新、明丽、朴素、活泼、诙谐等。
修辞之美如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反问等。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又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课堂讲义复习任务 1.掌握高考常考的艺术技巧(修辞手法、语言、描写等)。
2.在理解散文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并赏析文章所用的艺术技巧。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 天津《送一位远征的友人》结合文本说明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心情?(5分)综合赏析①就能力点而言,主要考查修辞、语言及表现手法等。
②就考查范围而言,主要考查局部文字(句子、语段)。
③就题型而言,主要使用选择题,兼及主观题。
2020 新高考全国Ⅰ《建水记(之四)》第7题D项: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常常大量堆叠同类词语或词组,以此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同时也表现了物阜民安的世俗生活气象。
语言赏析全国Ⅲ《记忆里的光》第7题D项: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手法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高考语文 专题13 传记类文本阅读课件
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
切 脉
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
教
搏
师
. 员。
备
考
选
点
题
考
库
向
菜单
高三总复习·语文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
研 所。该所是玻尔在 1917 年申请,并于 1921 年正式成立的。 演
动
实
向 .
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
研 动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演 实
向
战
.
( ).
考
专
纲 考
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
题 通
情
关
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
立了长久的友谊。
切 脉
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 教
搏
师
. 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 备
使用核武器的协议。
切
脉 搏
E.玻尔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科学技术的国际间合
教 师
.
备
考 点
作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作出了卓越贡献,并获得了“原子为了
选 题
考
库
向 和平”奖。
菜单
高三总复习·语文
研
演
动
实
向
战
.
.
考
专
纲 考
2.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
题 通
情
关
“巅峰对决”?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2第1讲把握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准解综合性选择题课件新人教版
29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 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 20 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 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
30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 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 一曼?我说,对,赵一曼。
34
3.结尾部分 ①小说再回到“我”的视角,回到现在,写烈士墓碑,写周围 的松树,写人们对赵一曼的铭记,暗示作品主题。 ②最后再回到“资料”中,写赵一曼女士赴刑前给儿子的信, 表现了烈士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提示] 此分析有助于分析解答第 1 题。
35
4.总说 这篇小说不同于一般小说的情节结构。它没有按照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的顺序行文。而是采用“历史与现实相交织”的手法, 用“镜头式的片段”选择材料,塑造人物形象。 [提示] 此分析有助于分析解答第 3 题
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
境,都要运用一定的手法去 描写,让其特点与人物形象 及小说主旨相适应,环境的 描写手法十分丰富,既有描 写角度的选择,还有各种修
环境描 写手法
题
(2015· 湖 南 卷 ·T16) 分 析 文 中画波浪线段落 景物描写手法。
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等。
3
2.从试题考点上看 以分析综合为基础,倾向于对考生鉴赏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 考生对文本的“感受”“品味”和“领悟”。命题人往往注重从小 说“3 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命题。命题角度的 切入点很小,问题较具体,难度适当降低。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板块一 专题二 第二讲 把握小说三要素,准解综合选择题
[备考方略•突破]
考点分解 重难突破
二、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 题。
赵一曼女士 阿成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 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备考方略•突破]
[备考方略•突破]
考点分解 重难突破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 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 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 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 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 去。
“作废倒不至于,不过现在卧铺都满员了,你只能坐
[演练巩固•提升]
强化训练 提高能力
“那我上哪里坐着呀?”她颤着声问。“坐边座上 吧。”列车员说,“没别的办法了。”“它立着我可怎么 坐呀?” 老女,你要是一 起身,它就自动立起来了!”胖男人一头钻进了被窝,人 们都对他投以鄙夷的目光。先前与胖男人险些大打出手的 那个吸烟男人很同情地看了老女人一眼,说:“唉,可惜 我买的是上铺,您也爬不上去,要不我就让给您去睡得
(1)有些选项涉及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内容涉及小说的情 节、环境、人物、主旨等,这类选项涉及的情节、环境、 人物内容多为显性,主旨内容多为隐性。 (2)有些选项涉及对艺术特色的分析,对艺术特色的解读, 需要分析思考,相对隐性;设置艺术特色题,又必然涉及 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 (3)小说选择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有些选项从小说局部 细微处设题,有些选项从对小说的整体理解方面来设题。
标注重点
标注理由
对应错项
选项句子中起修饰限 制作用的词语,尤其 是形容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PPT
城市的水果店里是难得看见的,它的产量少,时令短,又经不起久藏,难怪不易发现它的踪迹。它似乎只
出现于词人的笔下,“樱桃落尽春归去”引来了李后主的叹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是作为流光
容易把人抛”的论据提出来的。词人好像无例外地一致惋惜春光的短暂,千方百计地想留它下来,看见檐
外蛛网上的落花瓣,敏感地发现蜘蛛竟也是自己的同志,也在进行无效的挽留春光的努力。在他们看来,
大药几时成,漫拨炉中丹火。 先生何处去,试问松下仙童。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18
⑤桐君,是古代一位采药的老人,住在山上。药,总是采了来给人们服用的,所以老百姓记得他。不
过他却不大喜欢回答人们的问讯,终于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在传说中却变成了一
位道士,像老君那样的“仙人”了。人们还指给我看他日常静坐在树荫下的桐树。这树就在祠后的山崖旁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1
专题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选考)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
第二讲 散文类文本阅读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3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4
考点一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 思路
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 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 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的。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二讲内容理解题练习含解析
第二讲内容理解题论述类文本第一题要求往往有“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命题者为了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会对文本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概念、句子、局部内容等做正确或错误的解读。
这种解读其实就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的加工转换,加工转换形式有三种:信息整合概括、信息增删改、关系错位,也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者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也就是命题者改造原文,在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结论和依据等方面做文章,从而改变原文意思来设置“干扰项”。
命题者设置干扰项常用六种手段删(删减) 删除句子中的部分词语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意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添(添加) 添加定语或状语或某个中心词或其他内容,造成偷换概念或对原文内容的曲解等现象调(调换) 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从而改变句意,会造成因果颠倒、主客颠倒、混淆条件等现象改(改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曲解文意;改变肯定与否定、现象与本质,等等,造成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或胡拼乱凑、东拉西扯、望文生义、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来干扰判断审选项,抓关键——找原文,定题源——比文题,想规律快速读文,把握文本内容后,迅速阅读各个选项,抓住选项中的关键词语再回归原文,迅速确定选项的位置,再把选项与原文细心比对,在比对的过程中再思考各个选项的命题陷阱。
命题陷阱一偷换概念[类型解读]命题者在整合概括中,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十三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1高考怎么考课件
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 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 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 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 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 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 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 促进了经济发展。 (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2015·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 题3分)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 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 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 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 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 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 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 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 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 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 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
茶、盐等货物的专卖凭证,从政府专营的物品中分得一 部分利益。 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 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A.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机构。唐宋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 B.在宋代,出典人将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 价,且不必支付利息。在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 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 C.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 携带的缺点,保障商品交易中货款的顺利结算,但是它 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 偷换概念,应为“宋代新型信用工具” 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 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十二第一讲考点二 分析环境描写 Word版含解析.doc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东坛井的陈皮匠何晓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
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
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
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
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
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
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
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
”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
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
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
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
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
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
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
”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
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专题12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第1讲 综合性选择题的“5大设误类型”和“3大解题步骤”
2.人物形象设误 人物形象设误是指对人物的性格特点的错误解说。 【典例分析】 [2016·全国卷Ⅰ,《锄》T11(1),A]小说开头寥寥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 的老农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 了伏笔。
4
[原文信息]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问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 锄地,我是过瘾。” ……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 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9
考题怎么解——题文比对定答案 解答综合性选择题,我们可以根据以下三步,通过题文比对来确定答案。
第一步:浏览选项标敏感点。高考题干中已经明确的各个选项的敏感点(考查 点),就是题干要求的“相关内容”“艺术特色”,快速浏览各选项,把与它们相 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
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语句,看选项中 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
既表达了对主人公 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 姓名,在打破人们寻常认知的
的尊敬之意,又引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 同时又还原了其普通人的特
起了读者的注意。
性,引人注意。选项分析正确。
19
选项 浏览选项标敏感点
回归原文找对应
比对分析定答案
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
“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现代诗歌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2讲现代诗歌阅读
【解题指导】 第一步:通读全诗,把握大意。 这首诗共两节,第一节是诗人的“供述”,从各方面表现其爱国情 怀;第二节是诗人对“供述”的补充,是诗人对自己另一面的自我揭露。 第二步:找准角度,概括分析。 可从找关键词的角度进行分析。“茶”字暗示诗人的身份,“苦” 字寓含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带给诗人精神上的苦闷之情。
第三步:全面归纳,落实要点。 对诗中这句话情感的分析,既要从诗人的身份特点、偏爱喜好着手, 又要结合时代背景,考虑诗人的精神苦痛。结合这两点,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这句诗除暗示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特征(书斋里的书生,偏爱民族传 统文化)外,还因为一个“苦”字,使全诗平添了一番苦涩之感。诗中 倾注了诗人对祖国、历史、文化和山川的热爱之情,凸显了他的爱国主 义理想,理想的炽热与现实的冷酷形成的反差使诗人的抒情含有些许的 苦涩。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树
郑敏 我从来没有真正听见声音 像我听见树的声音 当它悲伤,当它忧郁 当它鼓舞,当它多情时的一切声音 即使在黑暗的冬夜里
你走过它,也应当像 走过一个失去民族自由的人民 你听不见那封锁在血里的声音吗 当春天来到时 它的每一只强壮的手臂里 埋藏着千百个啼扰的婴儿 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宁静 像我从树的姿态里 所感受到的那样深
或背景 寄托着对真善美的强烈追求
关注思 “树”只是一个自然物象,但在诗人的笔下,它有了声音,
考层次 鼓荡着激情,成为作者情感抒发的突破口
第三步:析深意,妙作答。 “树”代表的是诗人心目中的中国广大的百姓,更准确地说,应该 是中国的传统农民。这些百姓隐忍、坚强、勤奋、善良、质朴、无私、 伟大、包容。诗人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形象,表达了对他们深沉的热爱与 敬仰。 【参考答案】 “树”是自然物象,但郑敏通过内心所感受到的是树的声音、宁静, 这两种品格暗示民族力量的新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白石偶尔也会到学生的家中去走走。一次他到弟子许麟庐家,那天正好许的妻子生下了儿子小九, 老人知道了很开心,马上拿出十块钱给刚出生的小孩子当见面礼,另外还拿出五块钱给保姆。还有一次, 他看见许麟庐的大儿子,问:“你喜欢画吗?”许家老大说喜欢,老人又问他喜欢什么,答说青蛙,老人 当场就用许麟庐的笔墨画了一张青蛙送给许家老大。
齐白石的吝啬与慷慨 潘剑冰
齐白石是很会过日子的人,俭而近乎吝,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趣味横生的话柄。 齐白石自己打造了一个大柜子,吃的用的全都锁在里面,钥匙随身带着。黄永玉在《比我老的老头》 里,谈到自己经李可染引荐第一次拜见齐白石的情景:
老人见到生客,照例亲自开了柜门的锁,取出两碟待客的点心。一碟月饼,一碟带壳的花生。路上, 可染已关照过我,老人将有两碟这样的东西端出来。月饼剩下四分之三;花生是浅浅的一碟,“都是坏了 的,吃不得!”寒暄就座之后我远远注视这久已闻名的点心,发现剖开的月饼内有细微的小东西在活动; 剥开的花生也隐约见到闪动着的蛛网。这是老人的规矩,礼数上的过程,倒并不希望冒失的客人真正动起 手来。天晓得那四分之一块的月饼,是哪年哪月让馋嘴的冒失客人干掉的!
黄苗子说种 田,坚决不给敌伪演戏的事,同样传为艺林的千秋佳话。”
(选自潘剑冰《最艺术,最民国》,有删改)
相关链接 齐白石出身贫寒,少年困顿,早年就是一个普通木工,直到 27 岁开始拜师学诗、学画,57 岁时独闯 北京,本以为能在北京画画谋生,但早期不顺,画作卖不出去是常有之事。60 多岁后,作品方得到认可, 终于卖出了好价钱。也正是由于早期的颠沛流离,加之晚年卖画是其主要谋生渠道,因此无论是卖画还是 卖印,无论买家是谁,概不赊账,绝不还价。
撬法·命题法 解题法
[考法综述]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 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此外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性格、精神、思想,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手段, 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阐述从文学形象中得到的启迪,也是把握传主形象的关键角度。
命题法 把握传主形象特点 典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要对人物事迹进行概括; (2)分析人物精神形成的原因; (3)自己受人物怎样的启迪; (4)对人生的看法的个性化解读; (5)人物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关系等。 重难点:传主在传记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与时代、社会、家庭、人际关系网有着复杂而不可分 的联系,所以理解传主形象,必须与这几种因素结合来分析。
画家用的画纸主要是宣纸,买回来的宣纸外边包着一张纸,叫做“纸皮”。一般的人撕开纸皮后都将 其当垃圾处理掉,但老人绝不浪费,他在纸皮上勾了许多画样子,很多纸皮画都成了很珍贵的东西。除了 纸皮外,老人甚至连买东西的包装纸,比如包鞋、包书、包糖食的纸都分大小留着,作为起画稿之用。
齐白石就连作画时的每一笔墨都要用到淋漓尽致,惜墨如金。白石老人非常注重墨色的运用。他用墨 非常精细,总是把每一笔的墨全部用光,才会去洗笔。当画完一幅画的时候,他笔洗里的水还是清澈的。
(何暖之《大师另一面:齐白石小气出名》)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齐白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白石对于自己的学生和朋友从来不吝惜自己的画,常常慨然相送。1935 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齐 白石所任教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被迫停办,临别时齐白石让弟子们各自说出所喜爱的花鸟虫鱼,赠每 人一幅画作纪念。
对于自己的朋友和学生,齐白石也从不遮掩自己的“看家本领”。张大千的老师曾熙平时写字都躲到 楼上去,非得意门生不准随侍旁观,因此即使是他的学生也没有几个能够得其真传。而白石老人作画却从 不不避人,对于求学的后生更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如果说画技是齐白石最值钱的东西,那么他对于这 最值钱的东西恰恰是最慷慨的。
如果你看了上面的故事,就武断地认为齐白石是一个锱铢必较、抠门绝顶的人,那么下面的事实却又 告诉你一个截然相反的齐白石。
20 世纪 50 年代初,黄苗子第一次跟着李可染去见齐白石,临分别时白石老人颤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 出二元人民币,一人一元。黄苗子正要推辞,李可染悄悄地对他说:“这是老师的规矩,如果不要,他会 生气的。”黄苗子只好恭敬不如从命,此后他去齐家经常获赐车钱。当年的一元人民币可不比当今,50 年 代国内一克黄金的收购价也不过三四元钱。
不过,很多人未必像黄永玉这样了解老人的心思,他们初来乍到,或许觉得却之不恭,只好勉为其难 尝一尝。张大千就说过包括自己在内不少人在齐家吃到过“发霉的点心”。
在穿的方面,齐白石一直“从一而终”,一件衣服除非不能再穿了,否则绝不将之抛弃。他晚年经常 受邀参加各种大型宴会,每次都穿着一件蓝布袍子。这是他唯一的“礼服”,多少年未曾变过。后来在九 十五岁寿辰时,学生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大家凑份子,给他买了一件新大褂。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考)
第一讲 传记类文本阅读
考点二 把握传主形象
撬点·基础点 重难点
基础点: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必须从把握人 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评价作品。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 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 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白石老人从来不因为钱财而出卖自己的人格。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白石老 人困居被敌伪统治的北平,此后敌伪的大小头子时不时来拉拢老人,送东西、请吃饭、拉交情,甚至要求 老人跟他们一起照相,或是参加什么盛典,这些都遭到了齐白石的严词拒绝。为了不跟他们纠缠不清,也 因懒得跟他们多说废话,齐白石在家门口贴了一张纸条,上写十二个大字:“白石老人心病复发,停止见 客。”迫于生计,齐白石还要继续卖画,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又在大门口贴出了这样一张告白:画 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