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然产物化学家(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天然产物化学家(二)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教研室史清文教授整理

摘要:为了使大家能更好地了解我国科学家在天然药物化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本文对近代我国著名天然产物化学家的生平及主要成就做了简要介绍。

赵守训(1922.10.20~)

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天然药物化学家、中草药学家、

药学教育家。长期致力植物化学、天然药品化学、生药学、药材学、中草药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和中草药有效成分研究,并在编写相关教材和中草药新著以

及教学方法研究上,有开拓性成绩,是我国中药、天然药物文献专家。总结出《中国本草药物化学发展史略》,为改写“天然药物化学发展史”作出了新论证;在天然药物化学学科建设及中药整理研究方面,为考证整理和充实祖国医药学宝库,推进中药现代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深入研究过60余种中草药,在异喹啉生物碱、三萜、二萜、黄酮等类成分方面有一定进展,鉴定出近百种具有良好活性的成分,发现新化合物130余个,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240多篇。

梁晓天(1923.7~)

1946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1946~1948年在家乡开元中学任

教。1948年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化学系研究生院学习。1952年获博士学位,

后在哈佛大学化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1954年9月回国。1955年1月任中央卫

生研究院药物学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0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常务委员、兼化学部副主任。1982~1984年先后任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兼任《四面体》、《四面体通讯》、《四面体计算机技术》、《药用植物》等杂志的顾问编委等。1993年当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梁晓天一生致力于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学方面的研究,经过多年奋斗,引进核磁共振新技术并简化了核磁波谱中ABC和AA′BB′系统的计算方法,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64年他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核磁共振谱的中文著述《核磁共振解析简论》。1976年他将自己在核磁共振氢谱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编著了《核磁共振高分辨氢谱的解释和应用》。他为在我国推广和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起了开拓和推动型作用,梁晓天在其研究工作中,善于应用波谱学技术测定天然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成绩卓著。其发表研究论文达140余篇,除了核磁共振氢谱的著作外,与他人合著(译)了《仪器分析及其在生理科学中的应用》等7部书。1961年,他领导研究了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和面部神经麻痹的天然产

物有效成分一叶萩碱,很快就搞清其化学结构,论文和日本人几乎同时发表。创新霉素是我国自己发现的抗生素,临床用于治疗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等引起的感染,它的化学结构由梁晓天等于1975年进行了测定,该项研究也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梁晓天指导的鹤草酚及鹤草芽制剂获1987年国家发明三等奖。鹤草酚是仙鹤草的有效成分,驱绦虫效果很好,而且无副作用。80年代初,梁晓天等研究发现霉变甘蔗病原菌为节萎孢,它所产生的毒素是3-硝基丙酸,此项研究获198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假密环菌甲素(亮菌甲素)的化学结构经梁晓天等测定为3-乙酰基-5-羟甲基-7-羟基香豆素,是治疗急性胆道感染的新药,此项研究获得了1987年国家发明四等奖。青蒿素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抗疟药,梁晓天等利用原青蒿素的12-位羟基经一系列反应,制成青蒿素-氧-乙酸-牛血清蛋白复合物,以此为基础而建立了放射免疫测定法,为进一步研究青蒿酯的代谢和临床研究做出了贡献。梁晓天还对克山病做了研究,并在二萜生物碱的化学结构测定和化学反应方面的研究中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方启程(1929.11.22~)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1950毕业于浙江医学院,1952.8~1954.8北京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助教。1958获莫斯科第一医学院博士学位。1958年来先后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等。方起程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工作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碱、黄酮、皂甙、三萜、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的化学成分以及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析和分离生物活性物质,如:抗肿瘤新药紫杉醇及其注射液的研究和开发,新药氢溴酸山莨菪碱(包括天然品654及合成品654-2),发酵培养法生产麦角新碱以及对山莨菪碱、硝酸一叶秋碱、葛根等的研究。已在国际和国内杂志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天然药物化学研究》。

贾忠健(1930.9.16~)

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58年北京

大学获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天然有机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创造性地应用现代分

离、分析技术,系统研究了170余种西北药用植物(抗癌植物、有毒植物以及常

用中草药)的萜、苷类等活性成分,分离得到600多种新化合物,其中25种萜类为新骨架,并在药理配合下,发现百余种有意义的抗癌、抗菌、杀虫和清除自由基的生理活性物质,揭示了它们的构效关系,其中苯丙素苷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并使癌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对菊科植物倍半萜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和朱子清院士一起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天然产物化学家。共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

徐任生(1931.8~)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1963年毕业于前苏联全苏药物化学研究所,

获副博士学位。曾在日本三道利生物有机科学研究所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

访问研究。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与中草药抗肿瘤、免疫调制及其他生物活性成

分的化学研究,运用新技术分离中草药化学成分与解析结构,已发现新化合物近百个,特别是在百部生物碱的研究方面居世界领先水平。曾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因创制抗癌新药羟基喜树碱获1977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因对甘草查耳酮等活性成分的研究,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代表性著作有主编《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及《天然产物化学》等,已发表论文80余篇,代表作有《甘草查耳酮的分离、结构与全合成》、《Studies on some New Stemona Alkaloids》、《土贝母化学成分的研究》等。

于德泉(1932.10.22~)

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药物化学专业。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亚

洲天然产物研究杂志》副主编(英文)和《Planta Medica》编委。于德泉是

我国现代著名天然产物化学家。他完成50多种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研究,发现了200多种新化合物并确定其结构,其中不少显示生物活性。他首次发现天然抗疟药青蒿素结构中过氧键为抗疟有效基团。在国内率先用近代2D-NMR技术研究天然产物化学结构并加以推广。他还进行了中药藁本化学基础研究,在番荔枝科植物抗癌有效成分番荔枝内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已发表论文260多篇,编著出版科技参考书4册。

周 俊(1932~)

1958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化工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中国科

学院院士。曾任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新药评委、中科院新药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周俊较早地创造性地将植物化学与植物亲缘系统及分布相结合,为药用

植物资源的利用及化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近40年中,他系统地进行了薯蓣属、人参属、重楼属、白前属、天麻属、乌头属及石竹科若干属的甾体、三萜、酚类、环肽及配糖体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著作1部,发现药用植物的新化学成分350个。他率先在国内系统开展植物配糖体研究,1990年首次发现环肽配糖体。复杂带脂基糖链三萜配糖体和植物环肽的研究是近年的研究特色。他发现了18个有应用前景或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